靈感範文站

談作文語言的錘鍊

談作文語言的錘鍊

談作文語言的錘鍊

湖南省郴州市六十七完全國小 黃 東

內容摘要:同學們都羨慕文學大師那富有文采的魅力語言,那麼,怎樣使自己寫的作文也有文采有魅力呢?從巧用修辭 、煉字煉句、永駐真情這幾個方面努力,定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關 鍵 詞:修辭煉字煉句 真情

話要說得動聽,文章要寫得好看,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大凡鮮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總惹人喜愛,引人入勝;反之,那些陳舊的、缺乏文學性的語言卻顯得面目可憎,拒人於千里之外。那麼,怎樣才能使作文的語言生動亮麗起來,使之無“閱讀疲勞”之虞,有“賞心悅目”之感?本人在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巧用修辭

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能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保證語言富有文采的一個重要手段。各種修辭手法中,有這樣三種值得關注:

1.排比。排比形式整齊,語言凝鍊,氣勢充沛。文中適當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強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如在一篇談個性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當畢達哥拉斯選擇陽光而拋棄凱撒時;當莊周選擇“掉尾于田間”而拋棄宮闕時;淡泊的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時──兩個重逾千斤的方塊字浮出水面:個性。幾個排比句環環相生,絲絲入扣,引出個性的話題,一氣呵成,很有氣勢,也很有感染力。

2.比喻。比喻不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可感,而且能使詩文中的敘述或說理顯得形象生動。例如有個學生的習作是這樣來比喻母愛的:魚對水說:“你看不見我的淚,因爲我生活在水中。” 面對那條悲傷的魚,水輕輕地言道:“我看得見你的淚,因爲你一直在我的心裏。” 這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把母愛的博大深沉描繪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讓人覺得精彩而不俗。

3.引用。在文中恰到好處地引用一些詩詞名句、人物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內蘊和增加語言可讀性的好途徑。這一點是不可忽視的。在《思想的蘆葦》一文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闡述: 這白髮蒼蒼的蘆葦,是樵子悠悠飄起的一縷秋光,是村姑眉宇間揮之不去的一抹蒼涼的嫵媚。像衣香玢影的女子步水而來,從古代,從《詩經》,“兼葭蒼蒼,白露如霜”遂成千古絕唱。泗流中,弄篙盪舟的少年,採蘭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襯着茂密的蘆葦,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國最優美的詩行。

這段文字,把古代詩文巧妙地引用、化用,使芋芋蘆葦和美麗的詩行和諧交融在一起,內涵就豐富了。當然,在作文的過程中可以不止是某一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有時也可以是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這一點,視行文的需要而定。

修辭之於文章,正如白雲之於藍天、星光之於夜空,因其美好點綴而使文字煥發光彩。然而在許多的作文中,我們經常會讀到一些通篇都是乾巴巴的陳述,讀來枯燥無味,興趣頓減。殊不知一塊布料裹在身上是毫無美感的。所以,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意識地學會把修辭巧妙地鑲嵌在文章裏,應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煉字煉句

契訶夫說:“寫作的技巧,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寫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不斷地錘鍊語言,推敲語言,反覆修改,文字才能漸趨完美。只有力求每一個細節的完好,文字纔會出現整體的協調和優美。煉字煉句時大體可注意以下三項:

1.求準。力求語言的準確無誤是寫好文章的一大關鍵。古人推敲文字的典故可謂俯拾皆是,不再列舉。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最準確的形容詞,最準確的動詞,最準確的名詞,……只有一個,也就是最準確的那一個。”這可謂是大家的煉字風範。

2.求簡。語言是否乾淨利索、簡潔明瞭是衡量其是否生動的重要標準。那些囉裏囉唆、不得要領、不知所云的文字是毫無價值的,也是寫作時要堅決摒棄的。在這一點上,契訶夫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他說:“描寫海是很艱難的。我在一箇中學生的練習簿上讀到,你知道他是怎樣描寫海的嗎?‘海大’,別的什麼也沒有。依我看來,好得很。”

這就是說,寫作的要領就是簡潔明瞭,言簡意賅,切不可拖沓冗長,令人不可卒讀。比如,在學生的習作中我們也許都經常發現這樣的文章:長篇累牘援引事例以證明一個論點;濃墨重彩陳述了好幾個段落才引出要談的話題;甚或是在通篇完完全全的敘述之後戛然而止,竟沒有一句畫龍點睛的語句……諸如此類, 皆不可行。這時,要求得語言的簡明和純正,就必須大刀闊斧、千淘萬漉,“忍痛割愛”。

3.求新。新的文字永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語言是否新鮮靈動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一點切不可以等閒視之。如果我們翻開作文 本,發現千篇一律、不約而同地談到愛因斯坦、愛迪生……,無論是事例還是開頭結尾都陳詞濫調,讀來都有那麼一點“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的陳年味 道。這時,看一篇兩篇倒罷,看多了,就不由得會出現閱讀疲勞,或者說是審美疲勞。在寫作時,只有對語言進行獨具匠心的編織,努力提高文字的質量,才能提升 讀者的閱讀興趣。

三、永駐真情

言由心發,文自情生。真情實感是好文章的魂魄所在。只有發自內心、抒發真情的語言才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如法國繆塞所說:“最美麗的詩歌是 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詩篇是純粹的眼淚。”古往今來,大凡至情至性之文皆流傳下來,歷久彌馨。這樣的事例不可勝數。然而當前學生作文的一大詬病即是語言 無味,缺乏真情。

這一點已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實,青春的喜怒哀樂,訴諸筆端都是好文章,只不過沒能用心用情去寫罷了。在一次練筆中,我讀到一篇樸實無華卻生動感人的好文章──《春天的第一朵鮮花》,這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我的母親,用粗糙的手掌不停勞作,爲了我的明天;我的姐姐,在青春年華四處奔波,爲了我的學業。我愛她們,因之而愛天下所有平凡或不平凡的女性……我在心底裏想對她們說:“你們!永遠是春天的第一朵鮮花,給平凡世界帶來了美麗和真情……”

事實證明,只有以情綴文,文章纔會具有親和力。應該把心情鮮活地呈現在紙上,讓快樂和傷感、喧鬧與沉靜,一起構成文章的底色。惟其如此,纔是具有生命力的語言。

標籤:錘鍊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