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摘要:

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說法是2011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的。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國小語文的教學中,重理解輕運用的現象普遍存在,我認爲當今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讓人理解,不僅僅是爲了說懂別人的文章,而是要學會運用,學會重視寫法的學習,學會重視語言文字的運用,學會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真正提升語文素養。運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形式讓學生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運用文章的留白處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仿寫的形式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關鍵詞:

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提問因勢利導留白比較換詞法加詞法減詞法仿寫學會提高促進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說法是2011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的,與以往語文大綱不同,這次改變了對語文課程性質,從以往的“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轉到“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我認爲去掉“理解”二字是因爲學習語文首先要“理解”,但學會“運用”纔是最終目標。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國小語文的教學中,重理解輕運用的現象普遍存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反覆的理解課文內容,朗讀到理解到感悟再到朗讀,一味地追求作者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發出了什麼樣的感情,而忽視了學以致用。我認爲當今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讓人理解,不僅僅是爲了說懂別人的文章,而是要學會運用,學會重視寫法的學習,學會重視語言文字的運用,學會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真正提升語文素養,也就是心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那樣。“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工作學習中的聽說讀寫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爲學好其他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爲此,我在語文課程的教學當中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運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形式讓學生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

在提問時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目的是重點引導學生學會針對語言文字提出問題。在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是偏向內容性知識,如果教師把握不好,就會使教學陷入到非常簡單的理解內容上去,爲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多想一想“作者爲什麼這樣寫,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裏”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語言性問題。正如我執教的二年級語文中,有一課《葡萄溝》,作者在描寫葡萄的特點時,用的是“五光十色”,利用圖片,讓學生看了看葡萄,引導學生思考,對作者的描寫有哪些疑問,體會作者不用“五顏六色”而用“五光十色”的原因。“五光十色”不僅寫出了葡萄的各種顏色,而且還寫出了葡萄晶瑩剔透,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樣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纔會使學生對語言的意義和內容有着完整的理解,才能說的上運用。在再比如教學《日月潭》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總結:作者寫了日月潭的“早晨”和“中午”的美麗風光,這倆個部分是按時間順序從早寫到晚的。在這之後,就有同學提出了“爲什麼不寫傍晚呢”這樣的問題。爲此,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補充,交流後學生從中發現傍晚的景色與早晨相似,從中明白了作者不寫傍晚的原因了。這樣學生也就明白了作者選材的精到,也慢慢懂得了如何選材能使文章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二、運用文章的留白處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當前的教材中,有好多的美文,作者也在文章之中留出一片空間,給學生思考,這就是留白。這也是我們可以品位的精妙之處,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最佳時機,每遇到這樣的地方,我都會讓學生展開想象,並用語言文字表述出自己想說的話,已補充作者想表達的內容。在《我爲你驕傲》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裏,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過,並真誠的向她道歉”,在這個時候,我就引導學生說說便條上寫了什麼,學生就會根據上文內容饒有興趣的想象內容,其中一位同學這樣寫到“奶奶:您家的玻璃是我砸破的,那天,我和幾個小夥伴在扔石頭,玩的很開心,一不小心,砸到您的玻璃上,當時我們嚇壞了,跑掉了,對不起!這七美元是我賣報紙攢下的錢,給您修窗戶,對不起!”這個同學不僅想象力好,而且在表達上有了直接的語言,寫出了誠懇的態度。再比如《雷雨》一課中,作者寫出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景象,對景物的描寫更是獨到,那除了作者描寫的還有其他景物嗎?學生爭先恐後的說了起來,有的說“雷雨要來了,牆面都急出了汗”,有的說“雷雨要來了,小草被大風吹彎了腰”,還有的說“雷雨要來了,小魚到水面透透氣”……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又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實現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與運用。

三、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比較法是教學當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通過對文字的比較,詞的比較,句式的比較中加以訓練,會使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差異,明確了優劣懸殊,是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恰當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字詞的運用是讀寫的基礎,也是語言文字學習的基礎。我在教學當中把它放在首要地位,運用換詞法,加詞法和減詞法等讓學生有效地進行比較練習。比如:“一直蜘蛛從網上‘垂’下來”和“一直蜘蛛從網上‘掉’下來”。比一比,就懂得了用詞的準確性。再比如:“小兔子吃起蘿蔔來”,通過加詞法寫成“小兔子大口大口吃起蘿蔔來”,這樣一比較,就使學生明白怎樣才把句子寫具體、形象。“減詞法”一樣,就是去掉一個修飾詞,看看句子表達的意思。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引導學生去關注字詞,那麼就不僅僅會積累字詞而且還會在運用中有所收穫。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句式,如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排比句等句式進行比較練習,來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仿寫的形式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提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句話告訴我們,是學生讀懂教材內容,就是要憑藉優美的生動的文章,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精美,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挖掘教材在表達上的特點,而且還通過引導的方法,讓學生進行仿寫,學習作者先進的犯法,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通過利用文本資源,結合文本特點,找讀寫結合點紮實的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的訓練。在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教材中的表現手法,寫作方法特點,啓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真正做到讀寫結合。比如朱自清的《匆匆》,開頭寫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有位老師不僅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到自然萬物的變化,理解時間流逝的匆匆,更值得欣賞的是它能讓學生在讀書是體會寫法的奇妙,並進行仿寫。通過對寫法的介紹,有的同學很快就寫出了“小草枯了,有再青的時候”,“白雲散了,有再聚的時候”,“微風止了,有再吹的時候”……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使學生在讀中寫,在寫中說的教學中,運用語言真是令人振奮。到這還不算完,他有讓學生感悟選材的重要性,“時間萬物種類很多,爲什麼單單寫‘燕子’、‘楊柳’、‘桃花’這三種事物呢?”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要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描寫。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是要把語言文字運用起來,不要只停留於純粹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的方法,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