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校師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師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師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高校師德師風的內涵極其廣泛,師德師風有時以綜合的力量影響着高校教師的工作質量,有時又從不同的方面分別影響着高校的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功能的實現。事實上,高等學校教師的道德往往被人們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理解。廣義的高校師德是指高校教師作爲一般社會人的道德,狹義的高校師德是指高校教師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職業規範和行爲準則。具體而言,所謂廣義層面的師德即教師作爲一般社會人的道德,也是指作爲“人”的道德,比如,熱愛祖國、講究誠信、尊老愛幼等,是任何一個社會人都應當具有的道德,作爲高等學校的教師當然不能例外。所謂狹義層面的師德,即高校教師在履行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道德情操與具體言行。它決定着高校教師對自身工作和社會關係的認識,調節着高校教師與學生、與同行、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着其工作質量。高校教師的師風,是教師個體職業道德的自然匯聚和有機整合,它很多時候以一種無形的力量調節和規範着師生的言行,同樣影響着高校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質量。

當今世界,競爭的實質是以科技和經濟爲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愈加依賴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這決定了教育以及教師在人類生活和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變革中將發揮更爲關鍵的作用。“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正因爲如此,世界各國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視教育,關注教師職業。教師素質的高低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水平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重視教育的發展,關注教師隊伍建設,就必須注重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

正文:

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古有“天地君親師”的尊貴,今有對教師職業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等美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確了教師的“專業人員”定位,教師職業不可取代的、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身份獲得了法律上的認可,這從根本上保障了教師職業的穩定性和教師地位的重要性。近年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極大地增強了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提升了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教師職業日漸成爲優秀人才競相爭奪的“香餑餑”。但是,在教師職業地位整體提升和各項保障措施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也存在着教師素養與國家和社會對高素質教師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的現象,這亟待通過科學、系統的教師教育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

在教師的素質結構中,最核心的莫過於教師職業道德,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教師所面對的是正在成長中的學生,他們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他人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事件,在他們的性格與品質上烙下深深的印記。此外,教師職業產生的最初動因就是要傳遞、繼承與發展人類積累的知識,要將人類社會的燦爛文明世代延續下去。這既需要教師對知識本身有深度的掌握,能夠融會貫通,也需要教師掌握教授知識的技能與技巧,否則文明延續的過程就變得艱難。因此,一位合格的教師,既要有爲師的寬容、公正、熱愛等職業道德素養,又要有廣博、寬厚的知識素養,還要掌握知識解讀、轉化、呈現的能力,以及師生交往中組織與管理學生的能力。正因如此,社會各界希望學生通過教師職業道德、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學習,爲未來從事教師職業做好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方面的準備,幫助師範生形成“身正爲範”的師德,提高“學高爲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任何一個社會的有序運轉和健康發展,都離不開法律和道德兩股力量的維繫和調節,這兩者缺一不可。當前,我國各行各業正在大力提升依法治國的力度,以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規範人們的行爲。與此同時,在有着長期德治傳統的國度內,道德對社會秩序和個人生活的調節依然發揮着重要作用。“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而,確立社會主流道德價值和標準,明晰個體與他人、個體與社會間的道德準則,並以此對個體行爲進行規範和監督,是目前我國加強道德建設的重點所在。

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層次性,有高標性道德、規範性道德和底線性道德之分。高層次、高境界道德價值對人的思想和行爲具有引領效應,高尚道德人物對一般社會公衆具有引領作用。社會的健康發展需要道德高標的引領,需要高層次道德精神和境界的引領,需要一批踐行高層次道德的人士進行引領。古往今來,人們把這一道德引領的重任交給了知識分子,交給了知識分子的集聚地——高等學校。

自古以來,我國有“知書達禮”的說法,西方有“知識即美德”的論斷。高等學校的教師作爲社會上知識最爲淵博和豐富的羣體,理應最具美德,最能達禮。因而,人們在高度尊重高校教師的同時,也對他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期望他們的行爲合理合法,更期望他們能夠學爲人師、行爲世範,成爲社會道德的楷模和榜樣。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校教師的確承擔起了這一社會重任。一大批有良知的高校教師以廣博的知識、理性的精神、先進的理念、高尚的道德、人文的情懷、嚴謹的作風,始終引領着人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並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進行批判,給公衆必要的警醒和提示。高校教師也因此贏得了人們更多的尊重和認同。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在當代中國的深入實施,高等學校和社會越來越融爲一體。在此過程中,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如急功近利、浮躁短視、爲了目的不擇手段等現象同樣影響了高校教師。教學敷衍、學術造假、過於關注個人名利等師德問題不時見諸報端。這些現象雖然只存在於少數高校教師身上,但它既影響了高校職能的正常發揮,更帶來了極爲惡劣的社會影響,引起了社會公衆的不滿和抱怨。人們會不自覺地發問:連高校教師都這樣了,這個社會還有希望嗎?高等學校對社會的引領和批判功能逐漸弱化,高校教師的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質量受到人們的質疑。這已經引起了很多有良知的社會人士的關注和深思。

因而,無論是從進行道德引領的社會責任出發,還是從高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功能的正常發揮來考慮,提升高校教師的職業價值追求和職業道德素養,是當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