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教育工作思路(精選多篇)

第一篇:學校教育工作思路

學校教育工作思路(精選多篇)

一、指導思想

xx年,我市教育事業以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爲指導,深入貫徹國家和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啓動實施《**市“十二五”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規劃》,創新教育發展機制,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啓動“雙十大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十二五”教育發展起好步開好局,朝着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邁進。

二、主要目標

(一)學前教育:3-5週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7%;新增公辦幼兒園2所,創省二、三級幼兒園7所,省三級以上幼兒園在園兒童總數達到68%。

(二)義務教育:堅持就近入學原則,繼續推行陽光招生政策,減少擇校行爲,國中、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殘兒入學率達99%。

(三)高中教育:改革高中定向生分配辦法,完善特長生招生辦法;在所有普高推行“平行志願”填報方法;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比例達到96 %以上。

(四)成人繼續教育:新建社區學校3-4所,使全市社區教育覆蓋面達到95%以上;創建溫州市社區教育示範校1所、一級社區學校2所、二級社區學校4所,力創省社區教育實驗區;完成成人雙證制教育培訓700人次。

(五)教師隊伍建設:啓動實施“三個一”教師培養計劃,完成“十二五”任務目標數的20%;爭取全市幼兒園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達40%,國小教師專科以上學歷達85%,國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72%,普通高中教師研究生(含在讀)及以上學歷達7%,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40%。加快培養專家型名校長、優秀班主任和中青年骨幹教師三支隊伍。

(六)優質教育資源:創建溫州市現代化學校4所、溫州市示範學校3所、溫州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2所、省特色學校2所。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爭取達到50%,普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達85%,職業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達到65%。爭創省示範專業1個,溫州市示範專業2個,溫州市實訓基地1個。

(七)學校基本建設:全面推進“校安工程”拆建項目建設工作,爭取**電大遷建等5個市重點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啓動教育城域網建設,新建校園網12個,創建35所溫州市教育信息化達標學校,70%中國小建有學校網站,85%以上教室建有多媒體小平臺,生機比達到6.5:1。確保全市校方責任險投保率達100%;國小和國中i、ⅱ類儀器達標率達95%,農村中國小生均圖書增長1.5冊以上。

(八)良好育人環境:繼續深化平安校園建設,保障學校的和諧和穩定。創**市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20所,創**市綠色學校12所,溫州市綠色學校3所;創五星級禁毒教育學校2所,四星級4所。

三、主要工作

(一)大力發展各類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

1.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市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確立學前教育的基礎地位和公益性質,利用住宅配套設施舉辦公辦幼兒園,農村有計劃利用中國小富餘校舍舉辦幼兒園。努力完成學前教育三項指標任務,新建2所鄉鎮公辦幼兒園,創省二級幼兒園2所,省三級幼兒園5所。完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建立公辦、民辦幼兒園合作辦園和對口幫扶機制,開展民辦幼兒園年度考覈工作,做好無證幼兒園整治;規範公辦幼兒園招生工作,堅持以兒童發展爲本,注重幼兒個性發展和快樂成長,防止學前教育“國小化”、“保姆式”傾向,提高保育質量和辦園水平。

2.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圍繞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指導溫州市現代化學校、溫州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溫州市示範學校、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合格學校創建工作,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堅持“名校引領、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均衡發展”的基本思路,加快縮小城鄉、校際教育發展差距,積極探索名校集團化辦學模式,先確定城區和城鄉結合部2-3所義務教育學校進行試點,今後逐步在全市範圍內推開;貫徹落實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管理辦法》,召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工作經驗交流會;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東山特殊教育學校升格爲**市特殊教育學校。

3.協調發展高中教育。開工建設市職教基地,啓動市職業中專職教實訓大樓建設,協助市開元綜合高中從部門辦學到民辦的改制工作,爲構建“中、東、南三足鼎立,西部輻射”的**職業教育校網布局奠定基礎;啓動職業中專集團化辦學試點,申報創建全國中職改革示範校,市十中、龍翔高級中學爭創溫州市現代化學校,爭取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再提升;圍繞我市支柱、特色、優勢產業和新興戰略性產業,以企業需求和市場就業爲導向,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爭創省、市示範專業和實訓基地;啓動與國內知名院校的中職師資培訓合作計劃,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深入推進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提高新課程的實施水平;加強對新大學聯考的研究,充分發揮大學聯考的素質教育導向作用,進一步推進個性化教育,創新學生自主選課、走班上課制,以適應在全科會考基礎上分類測試、分批選拔的大學聯考新模式。

(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

4.規劃校網布局調整。根據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和城鄉校網布點規劃,加大校網調整力度。按照“高中向城區和重點集鎮集中、國中向中心鎮集中、中心國小向鄉鎮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資源向城鎮集中”的要求,努力爭取加大財政投入;做好玉海中學高中部和汀田高中停招前期工作;做大做強做美片區中心鎮學校,加快瑞祥實驗學校、塘下中心區實驗國小建設,爭取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市第三實驗國小立項;加快山區中心鎮寄宿制國中建設,撤併義務教育階段學校8所;推進職教中心(輕工學校)、**電大等市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市五中遷建前期研究工作;建立專門基建管理隊伍,加快學校工程項目建設進度。

5.發揮經費使用效益。積極爭取全市財政經費比例高於現有水平,確保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達到或超過省定標準;拓寬捐資助教渠道,建立企事業、社會團體、個人捐資辦學激勵機制;規範預算、決算,加強收費管理,特別是預算外資金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成立教育資助中心,落實資助政策,規範資助管理;加強對大宗物品的採購和管理,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發揮使用效益;規範食堂財務管理,突出對飯菜質量、價格和經營行爲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規範覈算中心管理,提高覈算中心、“分中心”人員和學校財務管理員業務水平。

6.改造農村薄弱學校。大力扶持農村薄弱學校,在業務指導、設施配備等方面向農村學校傾斜;規範學校功能室管理,開展示範實驗室、標準圖書館創建活動,啓動實施農村學校教育裝備達標工程;落實溫州市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和百所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面開展中國小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達標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與學領域中應用研究,切實提高農村學校實驗室、圖書室及體、藝、勞與技教育教學設施使用率;全面啓動農村升格學校推進行動計劃,有計劃地安排城區學校高級教師、優秀校長到農村支教,實行柔性流動。

(三)增強教育發展內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7.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探索中國小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徑,深入開展以慶祝建黨90週年爲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禁毒防毒教育等;充分挖掘校本德育資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構建學校主流文化,開展校園文化先進評比;廣泛組織開展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形成課外活動的系列化、序列化;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普及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強化學生心理狀況和有效德育研究,倡導健康上網,促進德育的生活化;大力加強團隊組織建設,積極開展學生歡迎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8.規範學校辦學行爲。嚴格執行公、民辦職業高中、幼兒園按成本收費並公示制度;繼續實施公辦普通高中“三限”(限人數、限錢數、限分數)政策,改革高中招生政策,完善普高定向生制度;嚴格執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條例》,不得設置或者變相設置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補課;學校要合理科學安排學生的課業,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保證學生每天體育鍛煉的時間不少於一小時;繼續開展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四項教學規範達標活動;強化教學常規檢查和專項督查,強力推進省教育廳“六個嚴格”,規範辦學行爲。

9.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按國家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積極開發學校課程;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減負”工作會議精神,實施義務教育“減負”四項制度(即責任追究制度、徵求意見制度、學校教學活動安排公示制度和家校聯動制度);創造性地開展“減負”專項改革實驗,有效推進義務教育“輕負擔高質量”;倡導有效教學,開展分層教學研究和實踐,強化科研引領,突出研究新大學聯考改革趨勢;舉辦教育教學論壇,統籌安排各類論文評選;評選學年度教學質量獎,完善質量監控評估方案;以績效工資爲槓桿,努力實施優績優酬,全面促進中國小校教學質量提升。

10.深化平安校園建設。做好安全宣傳教育,完善應急預案,加大預案演練力度;落實校園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強安全檢查,排除各種隱患;重點抓好寄宿制學校、民辦學校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校的安全工作;規範學校護衛隊伍建設和管理,加大學校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嚴格師生外出審批制度,加強春秋遊安全管理,規範學生接送車;完善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體制機制,切實做好教育系統穩定工作;以人爲本,大力創建“平安校園”和“綠色校園”,力爭使全市中國小生環境教育普及率達到100%。

(四)提升教師隊伍水平,滿足教育事業發展需要。

11.優化教師隊伍管理。放眼全國,多方面、多層次吸收優秀人才進入我市教師隊伍,招聘重點大學優秀碩士研究生若干名;嚴格教師准入制度,規範公正招錄師範類畢業生,規範教師資格證考試,建立健全教師轉崗、退出機制;科學均衡調配教師,完善職稱評審,規範編制管理,科學合理設置崗位,公開招聘,競爭上崗,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健全收入分配製度,推進對教師的分類管理,完善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辦法,發揮教師評價作用;完善在職教師合理流動調配,繼續實行綜合量化評估考覈機制,引導市區優秀幹部、教師到農村山區學校任職、任教。

第二篇:2014-2014學年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思路

2014——2014學年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爲指針,積極貫徹落實各級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提高辦學質量這個中心,以規範辦學和內涵發展爲目標,加強班子工作作風、教師師德師風及學生思想品德建設,狠抓學校制度管理、課程改革、大學聯考復課、校園安全。深入開展對校本研修、學生自主管理、班會課程化、早讀定位化、高效課堂等工作的研究與實施。切實調動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和班主任工作的積極主動性,爲廣大師生營造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展示才華、創先爭優的氛圍和平臺,力爭將學校辦成讓組織放心、師生和羣衆滿意的特色名校。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爲,使學校管理更加規範精細。

2.班子隊伍、教師隊伍建設有成效。學校班子成員廉潔奉公、作風民主、工作紮實,依法治校意識進一步增強,初步建設一支師德優良、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

3.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內容更加切合實際,工作措施更加有力務實,班級管理工作更加紮實細緻。

4.確保師生人身安全和校產無重大責任事故發生。

5.校本研修在全縣領先,課堂教學改革特色鮮明,成效顯著。

6.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優良率、合格率較2014年有提升,2014年大學聯考二本上線人數突破100人,三本上線突破400人,高職上線力

爭100%。

7.學生社團組織更加規範,活動經常,效果好。

三、具體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

1.依據黨中央“八項規定”“整頓四風”精神,積極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教育體育局黨委的相關文件和規定,進一步加強學校黨員幹部隊伍建設。

2.對照標準,認真反思,自查自糾。嚴格執行國家收費項目及標準,加強對招生、財務支出、物品採買等工作的督管,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爲,確保班子成員依法治校、廉潔自律。

3.開展羣衆路線活動,通過包班、下組、民主生活會、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徵求廣大師生對學校管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修訂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增添措施,促使學校穩步發展。

4. 加強學校班子成員作風建設,充分發揮班子成員帶頭作用,要求教師做的,班子成員首先要做好;要求教師不能做的,班子成員堅決不能做。堅持教代會制度和校務公開,拓寬對學校各項工作的監管渠道,確保學校各項重大決策公開、透明。

5.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二)德育工作

德育爲先,能力爲重,全面發展。

一要形成全員德育觀念;二要完善德育內容體系,切合實際,針對性強;三要加強德育骨幹隊伍建設;四要創新德育活動載體;五

要德育考覈與評價。

(三)安全方面

一要明確安全責任,明確各個崗位,每個教職工、學生及家長的安全職責,逐層簽訂安全責任書;二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特別要加強對門禁制度、校園巡查制度、學生曠缺課查詢制度、學生請銷假制度、學生課餘時間安全管理制度;三要加強安全教育和宣傳(每週一個小主題),切實開展好安全教育月、教育周、教育日活動;四要加強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實施安全工作“臺賬制”(明確責任、實施主體、排查環節、採取措施等),學校主管安全的領導要定期對各部門的“臺賬”進行檢查;五要及時檢查維護安全設施。

(四)教學方面

一要牢固樹立質量是學校生命線的辦學理念;二要在教學常規各環節的落實上下功夫;三要充分發揮備課組的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四要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強化課題研究和學生社團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五要加強對高三複課迎考的安排、指導與實施,激發師生復課迎考的積極主動性,科學地組織復課迎考工作;六要加強校本研修,提高教師的校本要修意識,給教師多提供專業發展的平臺;七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培訓,是學生愛學、會學、樂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爲習慣。

(五)總務方面

一要嚴格國家收費政策,嚴格執行財務收支相關規定,在財務收支、物品採買、學校基建維修等方面嚴格按政策辦,按程序辦;二

要明確總務後勤每個成員的工作內容,明確責任,加強對工人的考覈與管理;三是樹立服務意識,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四要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的監管,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加強季節性疾病知識的宣傳與防控;加強生物病毒知識的宣傳與防控;加強學校環境衛生整治,爲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五要加強對學校水、電、暖設施的排查維護,加強對學校房屋設施安全檢查與維護;六要加強校產管理。

第三篇:藝教辦2014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思路

2014年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思路

繼續強化學校藝術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以藝術教育課程落實情況及音樂、美術專用教室使用情況爲重點,開展貫徹《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專題調研工作。落實“班集合唱”實效性,發揮“合唱開放日”的示範性,深入農村區縣推動學生合唱活動開展,重點檢查落實學校成立“校級”合唱團、隊的情況。以“天津市學生器樂節” 、 “天津市學生舞蹈節”、“天津市學生合唱節”、“天津市學生戲劇節”爲平臺,強化“學校文藝展演”在學校藝術教育中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審美素養提高和學校文化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展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工作,繼續推動天津市學校民族文化傳承計劃,在繼續推出中華民族經典傳統藝術展示會的同時,有計劃地創建一批“天津中華傳統文化學校”。把普及高雅藝術活動與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推薦打開範文網:)、日常藝術社團活動結合起來,提高“交響音樂日”的水平,深化我市學校傳播高雅藝術工作。

第四篇:張崾先鎮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思路

張崾先鎮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思路

張崾先鎮學校:賀志遠

根據學期初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教育局工作要點及中小教部、藝體部期初教研相關要求,特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期初我市教育局工作會議精神及教育局的工作要點。積極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以創建農村特色學校爲目標,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爲核心,加強課堂教學及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強化質量意識,規範管理,立足現實,明確目標,全力以赴,紮實工作,努力提高學校辦學水平。

二、本學期重點工作

1.以“問題引導教學法”爲載體,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

2.繼續研究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深化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

3.開發對課本劇的研究工作。

4.加強“三說”工作,重點加強說專題的研究。

5.加大學生校內,課內閱讀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讀寫活動方案,搞好讀書節,大量讀寫競賽等工作。

6.開展特長活動,實現學校的品牌化建設。

7.抓好九年級,六年級畢業班的考試工作。

8.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想盡方法,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常規,不斷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1.全面推進“問題引導教學法”在我校各學科的靈活應用。

(1).教學領導要通過校本教研,教師業務學習等活動帶領教師認真研讀、解析“問題引導教學法”,使全體任課教師掌握其要領,在備課中有所體現,在上課中靈活運用。

(2).加大各教研組教研功能。任課教師要積極參與組內及全校的三公開活動。各教研組長

要帶領組員打造精品課。

(3).加大對教材的立體式把握力度。本學期四月份我們要組織部分教師準備參加五月份全市“說專題”比賽。

(4).領導推門聽課工作要堅持不懈,並及時與上課教師進行反饋。本學期要加強對中國小小科的聽課次數。

(5).進一步加大校際聯合的力度,推進我校的對外開放。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沙龍”、“班隊會觀摩”等交流活動。

2.繼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實施工作。

(1)一至八年級各班要改變學生課堂座次,以小組爲單元實施三面圍坐的方式。

(2)各任課教師要科學劃分小組成員和小組分工,實現全員參與、互相協作的學習氛圍,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3)結合科研課題的開展,加強理論層面的學習,並集思廣益、解決我校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3.啓動語文課本劇表演的研究工作。

本學期我校準備在國小四、五、六年級和國中七、八年級語文課堂上開展對課本劇表演的研究工作。

(1)主抓領導要進行專題講座,使語文教師明確課本劇的定義及如何讓學生進行表演。

(2)語文教師要深入教材並積極收集資料、信息,確定本學期各年級段哪些課文適合運用課本劇表演。

(3)積極爲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各小組要有評比,增加學生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4)課本劇表演特長組要按期開展活動。要出作品、精品。

4、繼續開展學生特長活動,加強我校特色建設。

(1)制定我校特長活動實施方案,按方案開展活動。

(2)確保每週三一小時的特長活動。實現學生全員參與。

(3)創造條件爲特長學生提供展示機會。爲特長班指導教師在考覈上要予以傾斜。

5.抓常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規範常規的檢查和落實,繼續實行教學常規月檢查。對於教師備課和作業批改工作由張立國負責。教務處將對全體任課教師的教案進行統一檢查。本學期檢查四次,並將檢查情況進行分等賦分,進行公示、總結。每學期第一月:李小雙。第二月:張立國。第三月:楊傑。第四月:王景洪。學年度末將八次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即爲教師備課環節考覈得分。

2)抓好開學初各項計劃的制定工作,學期中抓好計劃的落實和監督工作,學期末抓好各項工作的總結和評比。

(3)組織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和抽考工作,隨時隨地對每位教師進行聽課和教學質量及工作落實情況的抽查,加強對個別青年教師、不安心教學教師的管理。採取分階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思想,提高其業務能力。並利用教學工作月例會及時反饋、通報檢查結果。

(4)在知識技能練習、課外作業佈置、發散思維訓練、質量檢測、培優補差等方面進一步進行有益嘗試。

(5)切實抓好國小六年級及九年級畢業班的各項工作,保證完成既定指標。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師資是立校之基,強校之本。本學期在全市大力提高教師素質的行動帶領下,大力培育骨幹教師,充實青年教師隊伍,做好新教師隊伍建設。

1.認真組織開展教師技能評比活動,包括優秀教案、優秀課件、優秀論文、優秀說課等評比活動,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2.充分發揮各教研組、集備組研發職能,通過學習、聽課、評課、理論研討等各種形式,每週組織開展各項活動,做到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

3.教師業務學習要學有實效,切實從教師自身需要出發,爲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和專業化成長服務。

4.各級骨幹教師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教育局組織的專家培訓,做好記錄。

5.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落實開展課題研究。撰寫相關科研論文。提升業務水平。

(三)以服務教學爲宗旨,規範教輔工作

1.加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

樹立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服務準確到位,提高服務質量。教輔各部門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教學服務爲宗旨,想老師所想,急老師所急。

2.做好“兩務”(課務、考務)的管理工作,認真編排不同階段上課的課程安排表,必要時及時調整。嚴格落實教師請假調課制度。

第五篇: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思路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及總體思路

根據市教育局信息化工作安排和部署,“十一五”期間我校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訓,現將相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概況以及主要成效

1. 硬件建設:學校注重硬件建設,“十一五”期間,總計購進各種品牌型號電腦110臺,建有一個計算機教學機房、22個多媒體教室,更新了辦公室打印設備,各部門辦公室都已配備計算機及打印機,全校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初步完成了校園網建設,實現資源共享。

2. 軟件建設:先後開展了電子備課、課件製作、文件檢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訓工作,提高廣大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師均實現電子備課,課堂教學中的課件使用率達50%以上。同時,通過學校網站和數字平臺,開展各式各樣的網絡培訓活動,實現教學資料網上資源共享。

二、基本經驗:

1. 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工作。學校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通過各種途徑籌措資金添置設備,重視教師培訓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2.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整合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內容。學校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基於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目前青年教師基本都能使用計算機與網絡進行多媒體教學,開課率基本超過總課時的30%。

3. 創新開展基本網絡環境下的教研活動。學校充分網站論壇的作用,將教師專業化成長工作在論壇中以發貼的形式呈現,一方面有利於教師專

業化成長的考覈工作,另一方面有利於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借鑑。同時通過網絡徵文等活動,促進廣大教師學習先進教育理論,交流教學經驗。

4. 中青年教師通過運用校內外教育資源,逐步實現電子備課,實行資料查詢,網上調閱。

5. 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以後工作中學校相關通知均通過濰坊數字化教育平臺進行發佈。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硬件還不夠完善,有待於進一步解決。配備電子閱覽室條件還不成熟,圖書室沒有實施信息化管理。

2.學校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課程創新的意識還不夠強。

四、今後主要工作思路

針對現狀,在“十二五”期間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加速動漫實驗教室和動漫工作室的建設,爲實施課改,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安上"翅膀",優化信息化學習環境。

2、爲確保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結合新教學樓的建設工程,將進一步優化學校網絡環境,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好"信息技術課程",啓動信息技術教育工程,大力普及中學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教育,制定合適的計算機教育規劃和課程計劃,明確各年段培養目標和任務,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及其它形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使所有學生會上機、會上網。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具有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運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會的態度和能力。

在開設必修課的基礎上,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開展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參加電腦製作等活動,鼓勵學生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充分利用計算機教育資源,統籌協調學校、家庭、社會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作用。

4、強化教師技術培訓,提高師資信息化素質。

我們將有計劃地組織所有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相關知識的培訓,開展以培訓全體教師爲目標、骨幹教師爲重點的教育活動,指導教師掌握和使用信息技術,提高全體教師信息技術的整體水平。在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進行培訓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進行電腦課件製作和評比活動,不斷積累經驗,擴充資源庫;制定出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激勵政策和管理辦法,逐步做好實現網上繼續教育的技術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