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

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精選多篇)

跟着院裏組織的寒假社會實踐小分隊到聊城冠縣的兩所鄉村國小進行“留守兒童教育及心理狀況”實踐調研。一路下來,感慨萬千……

(一)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

這是一羣特殊的未成年人,社會上用“弱勢羣體”來定位他們,他們的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愛與呵護,他們從小就對 “家”的概念極爲模糊。

他們就是“留守兒童”。

近幾年,留守兒童越來越受社會各界關注,甚至有人說,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社會發展。確實,留守兒童的問題得不到不解決,和諧社會的構建就不能徹底實現,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和諧社會建設,就是關注社會發展。

然而,以前只是知道這樣的一些概念。當我親臨其境,真正走到他們中間,才知道他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過着怎樣的生活。而這些人,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二)冠縣之行 震撼我心

一座以“富不上學不長久,窮不上學不除根”爲標語的國小:古老的磚房,簡陋的教室,破舊的桌凳……

這個國小叫“劉村國小”。

一羣臉上充滿渴望又略帶無奈的孩子:單薄的衣衫,凍僵的雙手,麻木的表情……

這羣孩子叫“留守兒童”。

…………

剛到學校就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這是學校嗎?走進教室,看到那些孩子,又是一陣心酸……

他們的眼神有些麻木,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呆滯無神的,當他們拿到調研問卷,想到他們的父母,表情愈加凝重。我們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最貧困的並不是物質條件,而是精神生活。他們的眼神告訴我們,他們需要父母的愛,需要有人關心和照顧。

清楚記得,一個孩子在問卷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我有種被遺棄的感受”。我從心底,深深被震撼了…… 那種辛酸,是十幾歲的孩子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有的事情,有些感受,只有他們自己明白吧……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永遠都不能體會那種陰影下的感覺,即使是親臨其境,又怎能徹底走進他們的心裏?

(三)留守兒童: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

在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及心理狀況調研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出乎我們的意料,大對數孩子選的都是“同學”而不是“父母”。

出於好奇,我隨機詢問了一名同學。

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本站整理 點擊量:

“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

“同學。”

“爲什麼不是‘父母’呢,難道跟他們在一起你不開心?”

“不是……”

“那是爲什麼呢?”

“我不知道跟父母在一起什麼感覺,他們都不在家……”

…………

這是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寄宿在叔叔家,叔叔嬸嬸有自己的小孩,平時只是照顧他的食宿,對於其它問題一概不問。長期以來,這個孩子開始對家淡薄了感情,只能跟同學在一起玩。

爲了不讓他繼續傷感,我試圖跟他交流另外一些話題。可當我問他的夢想是什麼時,他說:“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留守兒童,到底跟誰在一起最開心?……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只能跟同學一起玩,部分孩子可能因此覺得跟同學在一起很開心。可是在他們心裏,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一直是一個夢想,只是因爲這個夢想無法實現,他們纔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開心。

今天,我的心裏也有了一個夢想,希望所有懷有“和父母在一起”的夢想的留守兒童都能實現他們的夢想。因爲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纔是最開心的。

第二篇: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

跟着院裏組織的寒假社會實踐小分隊到聊城冠縣的兩所鄉村國小進行“留守兒童教育及心理狀況”實踐調研。一路下來,感慨萬千……

(一)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

這是一羣特殊的未成年人,社會上用“弱勢羣體”來定位他們,他們的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愛與呵護,他們從小就對 “家”的概念極爲模糊。

他們就是“留守兒童”。

近幾年,留守兒童越來越受社會各界關注,甚至有人說,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社會發展。確實,留守兒童的問題得不到不解決,和諧社會的構建就不能徹底實現,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和諧社會建設,就是關注社會發展。

然而,以前只是知道這樣的一些概念。當我親臨其境,真正走到他們中間,才知道他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過着怎樣的生活。而這些人,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二)冠縣之行 震撼我心

一座以“富不上學不長久,窮不上學不除根”爲標語的國小:古老的磚房,簡陋的教室,破舊的桌凳……

這個國小叫“劉村國小”。

一羣臉上充滿渴望又略帶無奈的孩子:單薄的衣衫,凍僵的雙手,麻木的表情……

這羣孩子叫“留守兒童”。

…………

剛到學校就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這是學校嗎?走進教室,看到那些孩子,又是一陣心酸……

他們的眼神有些麻木,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呆滯無神的,當他們拿到調研問卷,想到他們的父母,表情愈加凝重。我們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最貧困的並不是物質條件,而是精神生活。他們的眼神告訴我們,他們需要父母的愛,需要有人關心和照顧。

清楚記得,一個孩子在問卷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我有種被遺棄的感受”。我從心底,深深被震撼了…… 那種辛酸,是十幾歲的孩子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有的事情,有些感受,只有他們自己明白吧……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永遠都不能體會那種陰影下的感覺,即使是親臨其境,又怎能徹底走進他們的心裏?

(三)留守兒童: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

在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及心理狀況調研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出乎我們的意料,大對數孩子選的都是“同學”而不是“父母”。

出於好奇,我隨機詢問了一名同學。

“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

“同學。”

“爲什麼不是‘父母’呢,難道跟他們在一起你不開心?”

“不是……”

“那是爲什麼呢?”

“我不知道跟父母在一起什麼感覺,他們都不在家……”

…………

這是一個六年級的國小生,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寄宿在叔叔家,叔叔嬸嬸有自己的小孩,平時只是照顧他的食宿,對於其它問題一概不問。長期以來,這個孩子開始對家淡薄了感情,只能跟同學在一起玩。

爲了不讓他繼續傷感,我試圖跟他交流另外一些話題。可當我問他的夢想是什麼時,他說:“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留守兒童,到底跟誰在一起最開心?……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只能跟同學一起玩,部分孩子可能因此覺得跟同學在一起很開心。可是在他們心裏,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一直是一個夢想,只是因爲這個夢想無法實現,他們纔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開心。

今天,我的心裏也有了一個夢想,希望所有懷有“和父母在一起”的夢想的留守兒童都能實現他們的夢想。因爲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纔是最開心的。

(四)心理問題 誰與傾訴

在這次問卷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大多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或煩惱時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交流,而是和同學一起解決或自己保留問題。有人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他們鍛鍊自理和自立能力,但對於一羣小孩子,沒有父母的教育指導,更多的,是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滋生。

在一份問卷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句話——“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好多事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可我不想問別人”。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怎樣的不可替代。

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爲孩子更好的發展,爲了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更好的受教育條件。但這些孩子因長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關愛,遇上問題沒有父母在身邊可以傾訴,導致更大程度的心理問題,造成了他們思想教育上的缺失。這何嘗不是一種得不償失的遺憾呢?

經濟上的困難要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同樣不容忽略。爲了讓孩子們真正健康成長,外出打工的爸爸媽媽們,是該思考了:到底什麼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他們需要一片藍天可以自由飛翔;他們需要一個港灣可以放心停靠;他們需要父母在身邊,第一時間傾聽他們的心聲……

(五)面對留守兒童,我們該做些什麼

“你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嗎?請說明原因。”(調研問卷題目)

“希望。因爲可以掙錢,沒有錢就沒有衣服穿。”(一個留守兒童的答案)

“父母在外打工,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什麼?”(調研問卷題目)

“很想爸爸媽媽,做夢都想,嚴重的時候想哭”(答案)

…………

還有個孩子在我們的調研問卷中這樣寫:“父母在外打工掙錢可以買好多好東西,但我很想他們。”

平實無華的語言,透漏最真實最淳樸的感情,也最讓人心碎。留守兒童,他們其實是生活在尖銳的矛盾中:一方面,他們渴望父母在外打工賺錢讓生活條件改善,渴望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父母在身邊,渴望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在父母的關愛和呵護下成長。

面對這樣一羣孩子,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我們不能代替他們的父母,給他們家的感覺。但我們可以讓他們感受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溫度。我記得孩子們看到我們時那種期望的眼神,記得他們跟我們聊天時透露出的喜悅。他們需要有人問候和關愛。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給他們溫暖,驅除他們身邊的寒冷。“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應成爲我們共同的意識。

真心希望,陽光普照,讓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溫暖起來!

第三篇: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

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

跟着院裏組織的寒假社會實踐小分隊到聊城冠縣的兩所鄉村國小進行“留守兒童教育及心理狀況”實踐調研。一路下來,感慨萬千??

(一)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

這是一羣特殊的未成年人,社會上用“弱勢羣體”來定位他們,他們的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愛與呵護,他們從小就對 “家”的概念極爲模糊。他們就是“留守兒童”。

近幾年,留守兒童越來越受社會各界關注,甚至有人說,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社會發展。確實,留守兒童的問題得不到不解決,和諧社會的構建就不能徹底實現,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和諧社會建設,就是關注社會發展。然而,以前只是知道這樣的一些概念。當我親臨其境,真正走到他們中間,才知道他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過着怎樣的生活。而這些人,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二)冠縣之行震撼我心

一座以“富不上學不長久,窮不上學不除根”爲標語的國小:古老的磚房,簡陋的教室,破舊的桌凳??

這個國小叫“劉村國小”。

一羣臉上充滿渴望又略帶無奈的孩子:單薄的衣衫,凍僵的雙手,麻木的表情??

這羣孩子叫“留守兒童”。

????

剛到學校就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這是學校嗎?走進教室,看到那些孩子,又是一陣心酸??

他們的眼神有些麻木,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呆滯無神的,當他們拿到調研問卷,想到他們的父母,表情愈加凝重。我們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最貧困的並不是物質條件,而是精神生活。他們的眼神告訴我們,他們需要父母的愛,需要有人關心和照顧。

清楚記得,一個孩子在問卷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我有種被遺棄的感受”。我從心底,深深被震撼了?? 那種辛酸,是十幾歲的孩子無法用言語表達

的??有的事情,有些感受,只有他們自己明白吧??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永遠都不能體會那種陰影下的感覺,即使是親臨其境,又怎能徹底走進他們的心裏?

(三)留守兒童: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

在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及心理狀況調研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出乎我們的意料,大對數孩子選的都是“同學”而不是“父母”。

出於好奇,我隨機詢問了一名同學。

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整理 點擊量:

“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

“同學。”

“爲什麼不是‘父母’呢,難道跟他們在一起你不開心?”

“不是??”

“那是爲什麼呢?”

“我不知道跟父母在一起什麼感覺,他們都不在家??”

????

這是一個六年級的國小生,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寄宿在叔叔家,叔叔嬸嬸有自己的小孩,平時只是照顧他的食宿,對於其它問題一概不問。長期以來,這個孩子開始對家淡薄了感情,只能跟同學在一起玩。

爲了不讓他繼續傷感,我試圖跟他交流另外一些話題。可當我問他的夢想是什麼時,他說:“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留守兒童,到底跟誰在一起最開心???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只能跟同學一起玩,部分孩子可能因此覺得跟同學在一起很開心。可是在他們心裏,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一直是一個夢想,只是因爲這個夢想無法實現,他們纔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開心。

今天,我的心裏也有了一個夢想,希望所有懷有“和父母在一起”的夢想的留守兒童都能實現他們的夢想。因爲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纔是最開心的。

(四)心理問題誰與傾訴

在這次問卷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大多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或煩惱時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交流,而是和同學一起解決或自己保留問題。有人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他們鍛鍊自理和自立能力,但對於一羣小孩子,沒有父母的教育指導,更多的,是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滋生。

在一份問卷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句話——“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好多事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可我不想問別人”。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怎樣的不可替代。

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爲孩子更好的發展,爲了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更好的受教育條件。但這些孩子因長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關愛,遇

上問題沒有父母在身邊可以傾訴,導致更大程度的心理問題,造成了他們思想教育上的缺失。這何嘗不是一種得不償失的遺憾呢?

經濟上的困難要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同樣不容忽略。爲了讓孩子們真正健康成長,外出打工的爸爸媽媽們,是該思考了:到底什麼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他們需要一片藍天可以自由飛翔;他們需要一個港灣可以放心停靠;他們需要父母在身邊,第一時間傾聽他們的心聲??

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整理 點擊量:

(五)面對留守兒童,我們該做些什麼

“你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嗎?請說明原因。”(調研問卷題目)

“希望。因爲可以掙錢,沒有錢就沒有衣服穿。”(一個留守兒童的答案)

“父母在外打工,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什麼?”(調研問卷題目)“很想爸爸媽媽,做夢都想,嚴重的時候想哭”(答案)

????

還有個孩子在我們的調研問卷中這樣寫:“父母在外打工掙錢可以買好多好東西,但我很想他們。”

平實無華的語言,透漏最真實最淳樸的感情,也最讓人心碎。留守兒童,他們其實是生活在尖銳的矛盾中:一方面,他們渴望父母在外打工賺錢讓生活條件改善,渴望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父母在身邊,渴望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在父母的關愛和呵護下成長。

面對這樣一羣孩子,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我們不能代替他們的父母,給他們家的感覺。但我們可以讓他們感受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溫度。我記得孩子們看到我們時那種期望的眼神,記得他們跟我們聊天時透露出的喜悅。他們需要有人問候和關愛。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給他們溫暖,驅除他們身邊的寒冷。“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應成爲我們共同的意識。

真心希望,陽光普照,讓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溫暖起來!

第四篇: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

文 章

來源蓮山

課件 w ww.5 y m來源跟着院裏組織的寒假社會實踐小分隊到聊城冠縣的兩所鄉村國小進行“留守兒童教育及心理狀況”實踐調研。一路下來,感慨萬千……

(一)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

這是一羣特殊的未成年人,社會上用“弱勢羣體”來定位他們,他們的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愛與呵護,他們從小就對 “家”的概念極爲模糊。

他們就是“留守兒童”。

近幾年,留守兒童越來越受社會各界關注,甚至有人說,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社會發展。確實,留守兒童的問題得不到不解決,和諧社會的構建就不能徹底實現,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和諧社會建設,就是關注社會發展。

然而,以前只是知道這樣的一些概念。當我親臨其境,真正走到他們中間,才知道他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過着怎樣的生活。而這些人,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二)冠縣之行 震撼我心

一座以“富不上學不長久,窮不上學不除根”爲標語的國小:古老的磚房,簡陋的教室,破舊的桌凳……

這個國小叫“劉村國小”。

一羣臉上充滿渴望又略帶無奈的孩子:單薄的衣衫,凍僵的雙手,麻木的表情……(本站向您推薦:)

這羣孩子叫“留守兒童”。

…………

剛到學校就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這是學校嗎?走進教室,看到那些孩子,又是一陣心酸……

他們的眼神有些麻木,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呆滯無神的,當他們拿到調研問卷,想到他們的父母,表情愈加凝重。我們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最貧困的並不是物質條件,而是精神生活。他們的眼神告訴我們,他們需要父母的愛,需要有人關心和照顧。

清楚記得,一個孩子在問卷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我有種被遺棄的感受”。我從心底,深深被震撼了…… 那種辛酸,是十幾歲的孩子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有的事情,有些感受,只有他們自己明白吧……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永遠都不能體會那種陰影下的感覺,即使是親臨其境,又怎能徹底走進他們的心裏?

(三)留守兒童: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

在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及心理狀況調研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出乎我們的意料,大對數孩子選的都是“同學”而不是“父母”。

出於好奇,我隨機詢問了一名同學。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本站原創 作者:大學生校內網整理 點擊量:

“和誰在一起你最開心?”

“同學。”

“爲什麼不是‘父母’呢,難道跟他們在一起你不開心?”

“不是……”

“那是爲什麼呢?”

“我不知道跟父母在一起什麼感覺,他們都不在家……”

…………

這是一個六年級的國小生,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寄宿在叔叔家,叔叔嬸嬸有自己的小孩,平時只是照顧他的食宿,對於其它問題一概不問。長期以來,這個孩子開始對家淡薄了感情,只能跟同學在一起玩。

爲了不讓他繼續傷感,我試圖跟他交流另外一些話題。可當我問他的夢想是什麼時,他說:“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留守兒童,到底跟誰在一起最開心?……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只能跟同學一起玩,部分孩子可能因此覺得跟同學在一起很開心。可是在他們心裏,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一直是一個夢想,只是因爲這個夢想無法實現,他們纔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開心。

今天,我的心裏也有了一個夢想,希望所有懷有“和父母在一起”的夢想的留守兒童都能實現他們的夢想。因爲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纔是最開心的。

(四)心理問題 誰與傾訴

在這次問卷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大多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或煩惱時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交流,而是和同學一起解決或自己保留問題。有人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他們鍛鍊自理和自立能力,但對於一羣小孩子,沒有父母的教育指導,更多的,是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滋生。

在一份問卷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句話——“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好多事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可我不想問別人”。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怎樣的不可替代。

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爲孩子更好的發展,爲了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更好的受教育條件。但這些孩子因長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關愛,遇上問題沒有父母在身邊可以傾訴,導致更大程度的心理問題,造成了他們思想教育上的缺失。這何嘗不是一種得不償失的遺憾呢?

經濟上的困難要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同樣不容忽略。爲了讓孩子們真正健康成長,外出打工的爸爸媽媽們,是該思考了:到底什麼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他們需要一片藍天可以自由飛翔;他們需要一個港灣可以放心停靠;他們需要父母在身邊,第一時間傾聽他們的心聲……寒假社會實踐冠縣之行有感:本站原創 作者:大學生校內網整理 點擊量:

(五)面對留守兒童,我們該做些什麼

“你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嗎?請說明原因。”(調研問卷題目)

“希望。因爲可以掙錢,沒有錢就沒有衣服穿。”(一個留守兒童的答案)

“父母在外打工,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什麼?”(調研問卷題目)

“很想爸爸媽媽,做夢都想,嚴重的時候想哭”(答案)

…………

還有個孩子在我們的調研問卷中這樣寫:“父母在外打工掙錢可以買好多好東西,但我很想他們。”

平實無華的語言,透漏最真實最淳樸的感情,也最讓人心碎。留守兒童,他們其實是生活在尖銳的矛盾中:一方面,他們渴望父母在外打工賺錢讓生活條件改善,渴望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父母在身邊,渴望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在父母的關愛和呵護下成長。

面對這樣一羣孩子,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我們不能代替他們的父母,給他們家的感覺。但我們可以讓他們感受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溫度。我記得孩子們看到我們時那種期望的眼神,記得他們跟我們聊天時透露出的喜悅。他們需要有人問候和關愛。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給他們溫暖,驅除他們身邊的寒冷。“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應成爲我們共同的意識。

真心希望,陽光普照,讓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溫暖起來!

文 章

來源蓮山

課件 w ww.5 y m來源

第五篇:寒假社會實踐報告.敬老院之行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敬老院看望老人

學校:陝西科技大學 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 班級:包裝 091 姓名:楊楠 學號:201409030115 時間:2014.2.26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父母把兒女含辛茹苦養大,而 當兒女們雛翼漸漸豐滿展翅之時,卻忘記那個曾經把愛和一 輩子時間奉獻給自己的人,留下那個佝僂的身影在敬老院徘 徊。 或許有人說“敬老院多好,管吃管住,有人伺候,有人 說話” 。但是父母的那顆心畢竟是孤獨的,沒有親情的溫暖 再好的環境,心都是涼的,況且中國目前的社會福利不是很 高,敬老院的環境也不會太好 2 月 26 日我和兩個舍友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出於學校社 會實踐的目的,但更多也是想爲老人做點什麼。進入敬老院 我們找到院長,看我們能爲老人做些什麼。院長把我們領到 老人房間,我們邊打掃衛生邊和老人聊天。老人特別和藹, 看我在擦牆壁,就說“姑娘我把電視給你開開吧” ,我說“不 用了,我還要勞動呢。“沒事,我把電視開開,你聽着,幹 ” 活就不無聊了”老人的細心體貼讓我的心暖暖的。他們已習 慣了爲他人着想,可誰又會爲他們着想呢?如此一想心便空 落落的,我們要多多愛護老人。隨後我們聊了好多老人在這 裏的生活,她告訴我她和老伴都有病,她還好,老伴行動都 有點困難。她問我在哪裏上學,以及一些家裏情況。在打掃 衛生的過程中,老人一直叮囑着“累了,就休息一下”,臨走 出她的房間,老人對我說“姑娘,好好唸書,將來不像我們 這樣,肯定有出息”我深深的點點頭。

接着又去幫一位癱瘓在牀上的老人打掃房間,房間光線 比較暗,還有點難聞的味道,老人見我走進來吱吱呀呀地說 着,眼神裏透着孤寂與落寞,對着老人,我深深地點點頭然 後仔仔細細打掃起來,從牆壁桌子到馬桶地板。心裏想着能 爲她做的就只有這點,就越幹越起勁。離開的時候對她笑着 示意地走開了! 然後和同學會合,共同打掃了兩個空房間,聽說還有老 人要住進來。屋子裏灰塵很大,似乎好長時間都沒人住了, 擦窗、抹桌、拖地、掛窗簾· · · · · ·我們花了好像時間纔打 掃乾淨,看到煥然一新的房子真的很高興。樓道里也被我們 拖了好多遍,做事應該有始有終,做到最好,這是我們現代 大學生應該有的做事原則。 一切就緒很開心, 是成功的喜悅, 是助人爲樂的幸福。一上午忙忙碌碌,骨頭都快散架了,在 家都沒幹過這麼多的活,但心裏特別高興,做好事是一種幸 福。老人臉上開心的笑是對我們最大的獎勵。 最後來到院中和老人聊了一會天,我們向院長告別,她 說“今天你們辛苦了”

“沒事”心裏暖暖的。 在敬老院我感觸很深,老人確實很寂寞。特別渴望能夠 親情的滋潤。而我自己也有爺爺奶奶,他們開明、熱心、勤 勞、視子孫爲自己的一切。我得到爺爺奶奶無窮無盡、無微 不至的愛,爸媽在外打工的這七八年都是爺爺奶奶在照顧我 們,這愛比山高比海深,是我這輩子也還不了的。幸運的是

他們現在身體都特別好,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要加倍地愛他 們,不會因爲放假要和同學一起出去玩而放棄回家陪他們 了,不會因爲他們的反覆叮囑而感到囉嗦, 而就此不理。 我還能陪他們多久呢?所以要珍惜時間, 不要等到“子欲 養而親不待”那時候就欲哭無淚了!我想這也是現在年輕人 該做的。想一想那時候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們怎樣教 我們繫鞋帶、扣扣子、穿衣服、梳頭髮· · · · · ·所以當他們 想不起來,接不上話的時候,我們能等一下;當他們吃飯時, 會弄髒衣服,我們能寬慰地說句“爸您慢點吃” ;當他們梳 頭髮手會不停地抖時,我們能上去搭把手。 古人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現在也一樣。我們首先應 該孝敬自己的老人,常回家看看,幫爸爸媽媽刷刷筷子洗洗 碗,幫老人洗頭洗腳,鋪牀疊被。更不要讓現在吃老啃老的 不良習慣影響着自己。我們是以後孩子的榜樣,也一樣是這 個社會文明風貌的締造者。相信愛是可以傳承的。要真正擁 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感覺。 小愛可以溫暖一個家庭,大愛可以溫暖整個社會。記得 在我們物資豐盈的時候,拿出一倆件買奢侈品的錢爲一兩個 老人送去溫暖。獻上愛心。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 將變得更美好· · ”讓這首歌永遠在我們的心底流淌。 ·· “最 美夕陽紅”希望全社會的老人都能夠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