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某某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

第一篇:**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

某某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

近年來,民營經濟在太和鎮鎮域經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爲了認真實施省市縣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戰略,促進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變,掀起新一輪發展民營經濟的高潮,掃清民營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最近,我對太和鎮地區民營經濟的現狀與發展作了深入的調查。

一、太和鎮民營經濟的現狀

太和鎮地處縣城,具有得天獨厚發展經濟的優勢,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鎮城鄉集體企業達到鼎盛時期,當時8萬多人口的太和鎮共有集體企業40餘家,其中城鎮集體企業13家,農村集體企業28家。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減弱,集體企業固有的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員工年齡大、文化素質低等矛盾日益突出,體制的弊端,產權不明晰,加之流動資金短缺,銀行不注入資金,使全鎮集體企業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體企業85%以上處於嚴重虧損狀態。1997年起,鎮黨委政府開始實施“騰籠換鳥”的辦法,通過賣、並、破、租、轉等形式,讓集體資本退出,爲民營經濟騰出空間。從當時的天府人革廠實施“零價轉讓”到全市最大的鄉鎮企業——四川富士電機有限公司改製爲民營,通過改制培養民營企業10家。截至2014年7月底,全鎮已累計發展個體工商戶9000餘戶、民營企業152家,從業人員13380人,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8.6億,佔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的79.6%;銷售收入完成10.3億元,利潤5899萬元,國稅、地稅收入2014多萬元,佔全部稅收總額的80.5%。

二、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

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縣民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突出表現在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和經濟規模上。第一,觀念陳舊滯後。受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雙重影響,思想觀念保守,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冒險精神不夠,怕投入了無產出、無回報,創業衝動不足。第二、管理體制制約。政府職能部門對民營經濟實施多頭管理,缺乏對民營經濟的整體佈局和長期發展的引導和規劃。有的工作人員仍有“管理就是開會,發展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亂”現象屢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第三,市場環境制約。民營經濟間的不正當競爭、製假、售假等問題還十分突出,社會監督力度、打擊力度還不夠。第四,技術水平制約。在技術裝備上,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依然是手工勞動或半機械化的操作。第五,人才資源制約。人才市場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資源嚴重缺乏。第六,民營企業自身的問題。主要突出表現在經營者整體素質較低,管理問題較爲嚴重,產業結構趨同,對所辦企業缺乏科學論證和合理規劃。有的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違法違紀違規。民營企業呈現出小的多、大的少,經營型多、生產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營企業不多。第七,外部環境較差。各地出臺的優惠政策,雖然推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是“縱向不到底,橫向不到邊、競爭不平等”。導致外地企業引不進來,本地企業又留不住,國有企業有的改制不徹底,民營企業又發展不起來。特別是項目審批、土地徵用、電力分配、拆遷還房等方面與外來企業極不平等,主要表現在辦理程序繁瑣,中間環節太多,經營性的水、電、氣價格太高。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本地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三、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

首先,要樹立先進的思想理念。在發展民營經濟上,我們過去曾錯誤地認爲私營經濟是“資本主義尾巴”,個體經營者是“新生的資產階級”。改革開放後,認識逐步提高,從“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有益和必要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限制到發展,從允許到鼓勵,政策逐步放寬。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新的機遇,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內容來抓,讓人民羣衆真正得到實惠。其次,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商重商”、“親商護商”的發展環境,提倡勤勞致富光榮。各級各部門要充分運用輿論工具,宣傳發展民營經濟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給予民營經濟優惠政策,在執行政策時,服務要周到,從各個方面爲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要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發達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發展民營經濟中,創造了許

第二篇:**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

近年來,民營經濟在太和鎮鎮域經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爲了認真實施省市縣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戰略,促進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變,掀起新一輪發展民營經濟的高潮,掃清民營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最近,我對太和鎮地區民營經濟的現狀與發展作了深入的調查。

一、太和鎮民營經濟的現狀

太和鎮地處縣城,具有得天獨厚發展經濟的優勢,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鎮城鄉集體企業達到鼎盛時期,當時8萬多人口的太和鎮共有集體企業40餘家,其中城鎮集體企業13家,農村集體企業28家。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減弱,集體企業固有的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員工年齡大、文化素質低等矛盾日益突出,體制的弊端,產權不明晰,加之流動資金短缺,銀行不注入資金,使全鎮集體企業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體企業85%以上處於嚴重虧損狀態。1997年起,鎮黨委政府開始實施“騰籠換鳥”的辦法,通過賣、並、破、租、轉等形式,讓集體資本退出,爲民營經濟騰出空間。從當時的天府人革廠實施“零價轉讓”到全市最大的鄉鎮企業——四川富士電機有限公司改製爲民營,通過改制培養民營企業10家。截至2014年7月底,全鎮已累計發展個體工商戶9000餘戶、民營企業152家,從業人員13380人,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8.6億,佔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的79.6%;銷售收入完成10.3億元,利潤5899萬元,國稅、地稅收入2014多萬元,佔全部稅收總額的80.5%。

二、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

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縣民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突出表現在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和經濟規模上。

第一,觀念陳舊滯後。受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雙重影響,思想觀念保守,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冒險精神不夠,怕投入了無產出、無回報,創業衝動不足。

第二、管理體制制約。政府職能部門對民營經濟實施多頭管理,缺乏對民營經濟的整體佈局和長期發展的引導和規劃。有的工作人員仍有“管理就是開會,發展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亂”現象屢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市場環境制約。民營經濟間的不正當競爭、製假、售假等問題還十分突出,社會監督力度、打擊力度還不夠。

第四,技術水平制約。在技術裝備上,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依然是手工勞動或半機械化的操作。

第五,人才資源制約。人才市場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資源嚴重缺乏。

第六,民營企業自身的問題。主要突出表現在經營者整體素質較低,管理問題較爲嚴重,產業結構趨同,對所辦企業缺乏科學論證和合理規劃。有的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違法違紀違規。民營企業呈現出小的多、大的少,經營型多、生產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營企業不多。

第七,外部環境較差。各地出臺的優惠政策,雖然推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是“縱向不到底,橫向不到邊、競爭不平等”。導致外地企業引不進來,本地企業又留不住,國有企業有的改制不徹底,民營企業又發展不起來。特別是項目審批、土地徵用、電力分配、拆遷還房等方面與外來企業極不平等,主要表現在辦理程序繁瑣,中間環節太多,經營性的水、電、氣價格太高。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本地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三、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

首先,要樹立先進的思想理念。在發展民營經濟上,我們過去曾錯誤地認爲私營經濟是“資本主義尾巴”,個體經營者是“新生的資產階級”。改革開放後,認識逐步提高,從“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有益和必要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限制到發展,從允許到鼓勵,政策逐步放寬。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新的機遇,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內容來抓,讓人民羣衆真正得到實惠。

其次,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商重商”、“親商護商”的發展環境,提倡勤勞致富光榮。各級各部門要充分運用輿論工具,宣傳發展民營經濟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給予民營經濟優惠政策,在執行政策時,服務要周到,從各個方面爲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三,要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發達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發展民營經濟中,創造了許多精神財富,給我們以深刻的啓發。我們要學習溫州人“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不比消費比投資”的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福建人的“永不滿足,奮鬥不止”的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自我加壓,你追我趕,揚長避短,開拓前進。

四、創新思路,推動民營經濟超常發展

要促進民營經濟超常發展,各級各部門都必須強化創新意識,要敢想、敢說、敢做,凡是沿海已經實施的政策,我們都要學習;凡是內地成功的經驗,我們都要借鑑;凡是其它地方採取的措施,我們也要敢於實施。當前,我們應當從以下七個方面來抓好民營經濟的發展。

(一)抓思路創新,激活民營

大力倡導民營企業的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強,真正把我鎮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二)抓產權改革,催生民營

要堅定不移地以產權制度改革爲核心,以民有民營爲取向,以產權賣斷爲主要手段,退集體進個體,以產權改革推動企業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實現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抓招商引資,擴張民營

要把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成鎮域經濟的主體,僅依靠自身積累顯然速度太慢,依靠改制轉化畢竟潛力有限,還必須把好的機制同外來資本有機嫁接,才能更好地積累發展資本,更快地聚集發展能量,使民營經濟呈現爆發式的擴張態勢。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你投資我支持,你發財我發展,你創業我就業”的大開放意識,形成全鎮上下人人蔘與招商引資的良好氛圍。

(四)抓政策啓動,扶持民營

省、市、縣明文規定的給予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鎮內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應該落實給民營經濟的政策,都必須全面落實到位,堅決取締對民營經濟的各種歧視性規定,徹底打破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性、體制性障礙,放心、放手、放膽促進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五)抓典型引路,帶動民營

要大力鼓勵機關幹部離崗創辦、領辦民營企業,帶動民營,讓人力資源活起來。要有重點、有目的地樹立一批既有品牌效益,又有行業特色的民營經濟典型。要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紙、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宣揚在發展民營經濟中涌現出的各方面的先進典型及其優秀事蹟。年終,黨委政府要將民營經濟中表現突出的經營管理者及其員工納入全鎮經濟工作統一表彰,讓同行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六)抓優化環境,服務民營

民營經濟的發展,企業是主體,而爲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政府卻是主體。現代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區域生產要素聚集能力的競爭,說到底是環境的競爭。環境決定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縣委、縣府的要求,堅決做到“四不準”、“兩逗硬”。即:不準任何部門、任何單位向民營企業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不準干預民營企業的合法經營活動;不準對民營經濟發展設立障礙和壁壘;不準侵吞、強佔民營企業的資產。“兩逗硬”是:在提高辦事效率和優質服務上要逗硬;在查處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件上要逗硬。

(七)抓素質提高,推動民營

各級幹部要轉變發展民營經濟的觀念,增強服務本領,民營企業家要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自身的管理才能,民營企業職工要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克服“幫人”思想,愛廠如家,“廠興我榮,廠衰我恥”,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推動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第三篇:**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

近年來,民營經濟在太和鎮鎮域經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爲了認真實施省市縣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戰略,促進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變,掀起新一輪發展民營經濟的高潮,掃清民營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最近,我對太和鎮地區民營經濟的現狀與發展作了深入的調查。一、太和鎮民營經濟的現狀太和鎮地處縣城,具有

得天獨厚發展經濟的優勢,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鎮城鄉集體企業達到鼎盛時期,當時8萬多人口的太和鎮共有集體企業40餘家,其中城鎮集體企業13家,農村集體企業28家。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減弱,集體企業固有的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員工年齡大、文化素質低等矛盾日益突出,體制的弊端,產權不明晰,加之流動資金短缺,銀行不注入資金,使全鎮集體企業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體企業85以上處於嚴重虧損狀態。1997年起,鎮黨委政府開始實施“騰籠換鳥”的辦法,通過賣、並、破、租、轉等形式,讓集體資本退出,爲民營經濟騰出空間。從當時的天府人革廠實施“零價轉讓”到全市最大的鄉鎮企業——四川富士電機有限公司改製爲民營,通過改制培養民營企業10家。截至2014年7月底,全鎮已累計發展個體工商戶9000餘戶、民營企業152家,從業人員13380人,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8.6億,佔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的79.6;銷售收入完成10.3億元,利潤5899萬元,國稅、地稅收入2014多萬元,佔全部稅收總額的80.5。二、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縣民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突出表現在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和經濟規模上。第一,觀念陳舊滯後。受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雙重影響,思想觀念保守,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冒險精神不夠,怕投入了無產出、無回報,創業衝動不足。第二、管理體制制約。政府職能部門對民營經濟實施多頭管理,缺乏對民營經濟的整體佈局和長期發展的引導和規劃。有的工作人員仍有“管理就是開會,發展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亂”現象屢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第三,市場環境制約。民營經濟間的不正當競爭、製假、售假等問題還十分突出,社會監督力度、打擊力度還不夠。第四,技術水平制約。在技術裝備上,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依然是手工勞動或半機械化的操作。第五,人才資源制約。人才市場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資源嚴重缺乏。第六,民營企業自身的問題。主要突出表現在經營者整體素質較低,管理問題較爲嚴重,產業結構趨同,對所辦企業缺乏科學論證和合理規劃。有的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違法違紀違規。民營企業呈現出小的多、大的少,經營型多、生產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營企業不多。第七,外部環境較差。各地出臺的優惠政策,雖然推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是“縱向不到底,橫向不到邊、競爭不平等”。導致外地企業引不進來,本地企業又留不住,國有企業有的改制不徹底,民營企業又發展不起來。特別是項目審批、土地徵用、電力分配、拆遷還房等方面與外來企業極不平等,主要表現在辦理程序繁瑣,中間環節太多,經營性的水、電、氣價格太高。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本地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三、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首先,要樹立先進的思想理念。在發展民營經濟上,我們過去曾錯誤地認爲私營經濟是“資本主義尾巴”,個體經營者是“新生的資產階級”。改革開放後,認識逐步提高,從“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有益和必要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限制到發展,從允許到鼓勵,政策逐步放寬。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新的機遇,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內容來抓,讓人民羣衆真正得到實惠。其次,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商重商”、“親商護商”的發展環境,提倡勤勞致富光榮。各級各部門要充分運用輿論工具,宣傳發展民營經濟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給予民營經濟優惠政策,在執行政策時,服務要周到,從各個方面爲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要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發達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發展民營經濟中,創造了許多精神財富,給我們以深刻的啓發。我們要學習溫州人“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不比消費比投資”的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福建人的“永不滿足,奮鬥不止”的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自我加壓,你追我趕,揚長避短,開拓前進。四、創新思路,推動民營經濟超常發展要促進民營經濟超常發展,各級各部門都必須強化創新意識,要敢想、敢說、敢做,凡是沿海已經實施的政策,我們都要學習;凡是內地成功的經驗,我們都要借鑑;凡是其它地方採取的措施,我們也要敢於實施。當前,我們應當從以下七個方面來抓好民營經濟的發展。(一)抓思路創新,激活民營大力倡導民營企業的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強,真

第四篇:**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

集發展能量,使民營經濟呈現爆發式的擴張態勢。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你投資我支持,你發財我發展,你創業我就業”的大開放意識,形成全鎮上下人人蔘與招商引資的良好氛圍。

(四)抓政策啓動,扶持民營

盛市、縣明文規定的給予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鎮內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應該落實給民營經濟的政策,都必須全面落實到位,堅決取締對民營經濟的各種歧視性規定,徹底打破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性、體制性障礙,放心、放手、放膽促進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五)抓典型引路,帶動民營

要大力鼓勵機關幹部離崗創辦、領辦民營企業,帶動民營,讓人力資源活起來。要有重點、有目的地樹立一批既有品牌效益,又有行業特色的民營經濟典型。要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紙、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宣揚在發展民營經濟中涌現出的各方面的先進典型及其優秀事蹟。年終,黨委政府要將民營經濟中表現突出的經營管理者及其員工納入全鎮經濟工作統一表彰,讓同行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六)抓優化環境,服務民營

民營經濟的發展,企業是主體,而爲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政府卻是主體。現代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區域生產要素聚集能力的競爭,說到底是環境的競爭。環境決定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縣委、縣府的要求,堅決做到“四不準”、“兩逗硬”。即:不準任何部門、任何單位向民營企業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不準干預民營企業的合法經營活動;不準對民營經濟發展設立障礙和壁壘;不準侵吞、強佔民營企業的資產。“兩逗硬”是:在提高辦事效率和優質服務上要逗硬;在查處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件上要逗硬。

(七)抓素質提高,推動民營

各級幹部要轉變發展民營經濟的觀念,增強服務本領,民營企業家要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自身的管理才能,民營企業職工要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克服“幫人”思想,愛廠如家,“廠興我榮,廠衰我恥”,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推動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第五篇:**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

近年來,民營經濟在太和鎮鎮域經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爲了認真實施省市縣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戰略,促進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變,掀起新一輪發展民營經濟的高潮,掃清民營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最近,我對太和鎮地區民營經濟的現狀與發展作了深入的調查。一、太和鎮民營經濟的現狀太和鎮地處縣城,具有得天獨厚發展經濟的優勢,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鎮城鄉集體企業達到鼎盛時期,當時8萬多人口的太和鎮共有集體企業40餘家,其中城鎮集體企業13家,農村集體企業28家。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減弱,集體企業固有的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員工年齡大、文化素質低等矛盾日益突出,體制的弊端,產權不明晰,加之流動資金短缺,銀行不注入資金,使全鎮集體企業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體企業85%以上處於嚴重虧損狀態。1997年起,鎮黨委政府開始實施“騰籠換鳥”的辦法,通過賣、並、破、租、轉等形式,讓集體資本退出,爲民營經濟騰出空間。從當時的天府人革廠實施“零價轉讓”到全市最大的鄉鎮企業——四川富士電機有限公司改製爲民營,通過改制培養民營企業10家。截至2014年7月底,全鎮已累計發展個體工商戶9000餘戶、民營企業152家,從業人員13380人,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8.6億,佔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的79.6%;銷售收入完成10.3億元,利潤5899萬元,國稅、地稅收入2014多萬元,佔全部稅收總額的80.5%。二、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縣民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突出表現在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和經濟規模上。第一,觀念陳舊滯後。受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雙重影響,思想觀念保守,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冒險精神不夠,怕投入了無產出、無回報,創業衝動不足。第二、管理體制制約。政府職能部門對民營經濟實施多頭管理,缺乏對民營經濟的整體佈局和長期發展的引導和規劃。有的工作人員仍有“管理就是開會,發展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亂”現象屢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第三,市場環境制約。民營經濟間的不正當競爭、製假、售假等問題還十分突出,社會監督力度、打擊力度還不夠。第四,技術水平制約。在技術裝備上,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依然是手工勞動或半機械化的操作。第五,人才資源制約。人才市場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資源嚴重缺乏。第六,民營企業自身的問題。主要突出表現在經營者整體素質較低,管理問題較爲嚴重,產業結構趨同,對所辦企業缺乏科學論證和合理規劃。有的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違法違紀違規。民營企業呈現出小的多、大的少,經營型多、生產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營企業不多。第七,外部環境較差。各地出臺的優惠政策,雖然推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是“縱向不到底,橫向不到邊、競爭不平等”。導致外地企業引不進來,本地企業又留不住,國有企業有的改制不徹底,民營企業又發展不起來。特別是項目審批、土地徵用、電力分配、拆遷還房等方面與外來企業極不平等,主要表現在辦理程序繁瑣,中間環節太多,經營性的水、電、氣價格太高。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本地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三、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首先,要樹立先進的思想理念。在發展民營經濟上,我們過去曾錯誤地認爲私營經濟是“資本主義尾巴”,個體經營者是“新生的資產階級”。改革開放後,認識逐步提高,從“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有益和必要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限制到發展,從允許到鼓勵,政策逐步放寬。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新的機遇,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內容來抓,讓人民羣衆真正得到實惠。其次,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商重商”、“親商護商”的發展環境,提倡勤勞致富光榮。各級各部門要充分運用輿論工具,宣傳發展民營經濟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給予民營經濟優惠政策,在執行政策時,服務要周到,從各個方面爲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要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發達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發展民營經濟中,創造了許多精神財富,給我們以深刻的啓發。我們要學習溫州人“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不比消費比投資”的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福建人的“永不滿足,奮鬥不止”的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自我加壓,你追我趕,揚長避短,開拓前進。四、創新思路,推動民營經濟超常發展要促進民營經濟超常發展,各級各部門都必須強化創新意識,要敢想、敢說、敢做,凡是沿海已經實施的政策,我們都要學習;凡是內地成功的經驗,我們都要借鑑;凡是其它地方採取的措施,我們也要敢於實施。當前,我們應當從以下七個方面來抓好民營經濟的發展。(一)抓思路創新,激活民營大力倡導民營企業的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強,真正把我鎮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二)抓產權改革,催生民營要堅定不移地以產權制度改革爲核心,以民有民營爲取向,以產權賣斷爲主要手段,退集體進個體,以產權改革推動企業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實現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三)抓招商引資,擴張民營要把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成鎮域經濟的主體,僅依靠自身積累顯然速度太慢,依靠改制轉化畢竟潛力有限,還必須把好的機制同外來資本有機嫁接,才能更好地積累發展資本,更快地聚集發展能量,使民營經濟呈現爆發式的擴張態勢。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你投資我支持,你發財我發展,你創業我就業”的大開放意識,形成全鎮上下人人蔘與招商引資的良好氛圍。(四)抓政策啓動,扶持民營省、市

標籤:民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