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某村發展存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某村發展存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某村發展存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按照市委統一要求,駐村任職半年來,在市委組織部和鎮黨委的領導、指導下,緊緊圍繞“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爲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工作重點,側重解決社會治安和信訪穩定問題,認真對村情概況、組織建設、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等情況進行了深入地調查研究。

駐村其間,通過與村”兩委”班子座談、實地察看村情、聽取羣衆意見、走訪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莊經濟社會發展整體現狀。

一、 廟灣村現狀

(一)村情概況

廟灣村位於鎮政府北部3公里,屬淺山丘陵區,轄區面積2.21平方公里,鄉道陵李線貫穿南北,西臨大廟村,東臨李窯、東山村,南鄰和尚廟村,北臨陳窯村。

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278戶,總人口1217人, 低保戶55戶,殘疾人48人,貧困戶1戶1人。村支部黨員15名,村兩委共5人。村民組人口分佈爲1組128人,2組183人,3組199人,4組152人,5組153人,6組164人,7組238人。村耕地1480畝,人均耕地1.22畝,村現有機井3眼。2016年人均收入8700元。姓氏較雜,全村有邢、武、王、呂、張、徐、楊等姓構成,以邢、武、王姓居多。 居住民族均爲漢族。

(二)經濟發展情況

種植業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菜籽、薯類、小雜糧爲主。林果業主要以種植柿子、核桃、灰子等,養殖業主要有牛、羊、豬、雞等。農民收入靠種養、林果業和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收入匱乏,本村的產業結構,是以種植業爲主,佔總數近一半的地,土質較好,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其餘爲丘嶺地,種植花生、菜籽、紅薯、小雜糧等作物。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村民經濟意識的提高,種植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單純的糧食作物種植,轉變爲糧食、經濟作物和林果業種植,使羣衆經濟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來,養殖業發展迅猛,主要是養豬、雞、牛、羊業快速發展,其收入已超過種植業的收入,成爲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另外常年省外江蘇、廣東等外出務工人數420人,省內務工116人。務工收入也成爲羣衆收入的重要支柱。

(三)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首先表現在人民生活的提高,交通的便利,促使經濟活躍,70%的羣衆用上手機,95%的戶擁有機動車、農用車、電動車、電動三輪車、摩托車,有的戶已經擁有轎車,吃穿不愁,絕大多數住房、醫療、教育有保障。通結合市委、市政府正在開展的創建文明村、衛生村、生態村、人居環境改善達標村、綠色村莊、村室達標等一系列活動,村莊統一規化、綠化、量化、美化、淨化,村莊整潔,街道乾淨,一改過去的髒亂差,村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目前,已經創建爲市一星級文明村、市級生態村、市級衛生村,一星級人居環境改善達標村已經通過驗收。        

二、村發展的優勢

(一)民情優勢

羣衆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積極尋找門路,力求儘快走出貧困,因而易於引導,年輕人外出務工意識較強,通過幫引,年輕人渴望到南方務工,羣衆的生產、生活觀念有了很大轉變,解放了生產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創新意識明顯提高,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二)區位交通優勢

廟灣村位於鄉道陵李線上,南通省道夏伊線,北通登封市送表礦區管委會,距陵頭鎮政府駐地3公里,白沙溝河貫村而過,林木圍村,生態植被較好,區位優勢較爲明顯。

(三)資源優勢

廟灣村礦產資源豐富,前幾年採砂碾砂行業盛行,但是隨着生態環保和“小散亂污”企業的治理,致使所有采、碾砂行業全部被關停取締,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態和植被環境,該村生態環境優美,風光秀麗,自然生態優越,環境幽雅恬靜,空氣清新,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生態旅遊觀光農業基礎。

三、村發展的劣勢

廟灣村位於陵頭北部丘陵地帶,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連年來,宗族派別明顯,黨員隊伍發展緩慢,沒有新生力量,信訪矛盾突出,社會治安不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發展基礎十分薄弱

廟灣村屬丘陵地貌,地勢起伏落差較大,客觀上對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困難。村內沒有主導經濟產業和支柱產業,農業生產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且多以零散種養爲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產品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上,科技含量低,競爭力較弱。勞務經濟沒有特色,致富項目作用發揮不明顯,農民增收困難。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集體自身沒有經濟實體,還主要依賴政府過日子,不但拿不出資金引領經濟發展、用於社會事業的投入,有時連正常工作運轉也有很大的困難,產業發展和資源開發等受到資金制約。

(二)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

村基礎設施建設較爲滯後,村建設資金嚴重不足。農田排灌設施老化,社會事業進步緩慢,農民文化、教育、健身、娛樂場所的設施建設需投入大量資金,受土地規劃影響,村莊沒有預留建設用地,嚴重製約了村莊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髒亂差現象時常出現,農村居民生活環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資源較爲匱乏

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爲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於經濟條件落後,人力資源水平較爲落後,剩餘勞動力沒有經過相應技能培訓,層次低,具有一技之長的人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有農業科技知識、管理知識和經營知識的人才不願待在家發展。即便是本村人才(尤其是具備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離開家鄉,外出闖蕩,很難留在本村就近創業,現實局面比較尷尬。

(四)基層組織建設有待加強

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大部份都從事農業生產,村幹部服務能力不能滿足村民需求;二是帶領羣衆致富本領不高。黨員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數農村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沒有形成應有的梯次結構,黨員的戰鬥堡壘、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夠明顯;三是工作作風不紮實,服務意識不強。個別黨員幹部大局觀念、奉獻意識不強,工作上有畏難情緒,遇事不夠積極主動,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羣衆的感情。

四、下步工作計劃

廟灣村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實施的原則,以構建富裕和諧農村爲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爲根本,以加強村黨組織班子爲重點,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經濟發展模式爲手段,全力促進全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一)針對集體經濟收入較低的問題,可採取“近”和“遠”的兩項措施。所謂“近”,就是一方面幫助村進一步挖潛現有資源進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優勢爭取企業等社會各界加大對村的幫扶力度。所謂“遠”,就是與村兩委共同謀劃好未來發展規劃,使村莊發展有強勁的發展後勁,實現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具體說就是充分發揮村莊自然地理優勢,依託區位好、環境好、資源好、人緣好等優勢做好村莊改造和第三產業這兩篇大文章,爲村莊巨大發展奠定基礎、蓄足後勁。

(二)針對村莊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的問題,可與村莊一起發揮最大能力爭取各級和社會各界的幫助解決村莊實際問題。一是對村內道路進行整修建設;二是在白沙河兩側合適位置建設一處村民休閒娛樂場所,包括安裝健身器材、綠化場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針對農民增收和生活問題,一是引導幫助村民發展附加值較高的種養殖業;二是積極聯繫推薦村民到效益較好企業務工;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使更多人員成爲技術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幫助困難家庭。

(四)針對受土地規劃影響制約村莊發展空間的問題,要積極建言獻策、積極爭取能給村莊調整一些建設用地,給村莊以發展空間。這個問題牽扯國家政策,難度很大,所以要盡己所能努力爭取。

標籤:某村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