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在語文教學環節中進行德育滲透

道德是一個人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作爲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它包括培養學生一定的思想品質、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質。

如何在語文教學環節中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不僅有工具性,而且有思想性,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德育主要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然有機地進行的。在課堂上,語文教師不必單獨拿出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但應該有意識地將德育滲透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使語文知識的習得和思想情感的浸染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一、 在介紹時代背景和作家生平事蹟中進行滲透

語文老師在備課時應當考慮一下德育教育,讓學生主動學習,在學習中受到感化。在中國小語文課本中,有的課文含義較深,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不介紹時代背景,學生理解課文就很困難。如《藤野先生》一文,是魯迅回憶日本求學時的一段經歷,瞭解魯迅,不能不瞭解他的這一段歷程。他從“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寫文章拯救中國人的靈魂,無不充滿着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通過教師的介紹,學生們明白了,作爲學生—一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也應該象魯迅那樣,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把爲社會進步、國富民強而獻身作爲自己的理想。

二、在誦讀課文中進行滲透

中學語文課本所選入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就內容而言,有反映社會生活,讚美人情美的;有描繪自然景物,謳歌祖國河山的;也有講述寓言童話故事,闡明道理的。可以說,語文課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在學生的心靈播下適應健康發展的種子。朗讀課文是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的手段之一。作者的感情蘊藏在文章之中,有些課文思想顯露於外,一讀就可以理解了,有些課文比較含蓄,捕捉中心思想比較困難,這就需要藉助朗讀激發情感,反覆誦讀,“悟”出道理來。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們應該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體會文中深摯的父子情,讓學生認識到親情的可貴;在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中,要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認識皇帝及大小官員虛僞、奸詐、愚蠢的醜惡本質,教育學生無私無畏,敢於講真話,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從分析詞語、句段的含義中滲透

語文課文中的字、詞、句、段都蘊含着作者的感情,滲透着作者的基本觀點。在教學中挖掘思想因素必須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

如《始終眷戀着祖國》一文,是記述傑出的航天工程師錢學森的事蹟的,由此表現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但從課文中看,錢學森不過是帶着家人返回自己的祖國而已,爲什麼會引起世界矚目,得到中國人民的愛戴呢?這就必須理解當時中國的國情和錢學森的地位,緊緊抓住“美國火箭技術的搖籃”、“錢學森就是在這裏進行火箭技術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員之一”、“卓越的空氣動力學家、現代航空科學與火箭技術的先驅、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錢學森無論在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我寧肯槍斃他,也不願放他回中國”、“輝煌的成就”、“豐厚的待遇”等詞句,引導學生去體會錢學森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物質生活和科研條件極其匱乏,而自己在美國卻事業、生活雙豐收的情況下,克服種種阻礙,歷盡千辛萬苦毅然歸國的。這沒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辦不到的。突破了這個難點,瞭解了這些情況,學生自然地便爲錢學森所感動。

四、從分析人物形象進行滲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別是英雄、模範人物的光輝形象,是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方法。中學語文課文中介紹了許多具有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爲使課文中所描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面前能栩栩如生地站起來,並使他們的光輝形象銘刻在學生的心靈中,教師利用課堂上對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不僅教會學生學會描寫人物形象,更讓學生在一些人物崇高理想和優秀品質的感染、薰陶下,自覺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如在教授《“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言行來分析,然後通過分角色朗讀來認識文中的哈爾威船長的形象——敬業、盡責、臨危不懼、捨己救人。這樣,學生受到的感染和教育不再是膚淺的、空洞的,而是具體的、深刻的。學生們真正認識到:對真理的追求是人類的共同情感,爲了社會的進步,要以英雄爲榜樣,勇敢追求真理。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如舉辦讀書會、朗讀會、課本劇表演、古詩鑑賞等活動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努力培養出一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當然,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業務本領,“肚裏知識多,手中鑰匙多”、“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做到“求之有給,問之有答,授以真知,解以真諦”,有了過硬的業務素質,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自然得體、生動有力。

總之,寓德育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既有利於促進語文教學,又有利於培養新世紀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