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心理問題亟待引起關注

大學聯考落榜生這一特殊人羣的心理問題正日益升溫,主要的心理表現特點有:焦慮、自卑、內疚、孤獨、迷茫等,更有甚者,出現輕生現象,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心理問題亟待引起關注。

基層反映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心理問題亟待引起關注

一、基本情況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4—2018年大學聯考學生平均錄取率爲79.39%,且呈上升趨勢。

二、常見的幾種心理問題

(一)自我否認,人生無望。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使他們形成一種觀念,認爲考上大學就是成功者,反之就是失敗者、被淘汰者,是沒有希望和未來的人。每一個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十幾年如一日,早起晚睡,爭分奪秒,勤學苦練,希望邁進理想的大學。當大學聯考落榜後,認爲自己就是個失敗者,什麼都做不好,情緒跌至低谷,一蹶不振,感覺人生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產生了自我放棄的念頭。如:2020年6月,就讀於xx中學的大學聯考學生黃xx表示,平時在模擬考試時,成績優異,按照正常水平,估計能考上一本院校,但是在查詢成績後,只能報讀二本院校,與期望相差甚遠,心理落差太大,認爲自己太失敗了,人生已經沒有希望了,曾一度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願意與親人朋友交流,用了近1個月時間,才從低落情緒中走出來。

(二)父母否認,愧疚自卑。在面對孩子大學聯考這件事上,父母付出的精力並不比孩子少,特別是在農村,孩子考上理想大學往往承載着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的希望,當孩子大學聯考落榜,個別家長似乎比孩子更無法接受現實,甚至還責罵孩子,說孩子是朽木、笨、沒用,細數自己爲孩子的付出,總是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與自己孩子進行比較,這無疑是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孩子不僅沒有得到認可和安慰,面對家長的不理解、指責、攀比,使孩子愧疚難當的同時,深深的自卑感也圍繞在心頭。

(三)社會否認,悲觀抑鬱。當前社會在教育問題上絕大多數人持重視態度,也就普遍地認爲,大學聯考是人生的第一道大考,決定着以後的人生走向,信奉“大學聯考決定命運”。當大學聯考落榜時,社會上大多數人會對考生報以偏見和不理解,熟人見面就問成績,當得知落榜時,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你玩完了”的神態,甚至拿成績較好的親戚朋友的孩子炫耀,進一步刺激落榜考生脆弱的神經,使落榜考生產生悲觀抑鬱心理,拒絕與外人接觸,更有甚者會得抑鬱症。如:xx高級中學教務處工作人員表示,基本只統計本科上線學生,過專科線及以下人員基本不去關注,個別會出現在班級羣祝賀成績好的學生,對落榜學生基本不會去鼓勵安慰,使原本受傷的考生雪上加霜。

(四)目標變動,彷徨迷茫。在大學聯考之前,心儀的大學一直是考生的目標和動力,考生認爲這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當大學聯考落榜後,大學與考生失之交臂,目標沒有實現,考生會產生一種“路在何方”的迷茫感,不懂以後的路該怎麼走,人生已經沒有價值了,認爲自己十年的辛苦付之東流,在也看不到前途的路,只好以死來逃避今後的現實。《中國兒童自殺報告》顯示,全國中、國小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爲2.6-32.0%,高校約有20%的大學生有心理問題。中國兒童在自殺原因的排列中,學習壓力過重佔第一位(45.5%),一項調查顯示:上海有24.39%的中國小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國小生自殺未遂。另外一項調查發現將近1/3的在校大學生曾有過自殺念頭。北京大學生自殺率在9-24/10萬之間,即自殺死亡已佔至大學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

三、對策建議

(一)建議國家加強正向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建議國家加大對落榜學生的心理研究,並對具體可行的應對措施形成簡單明瞭的宣傳資料,利用各種宣傳媒介積極宣傳,引導考生、家長及社會正確看待大學聯考失利,營造出“條條道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良好氛圍。

(二)建議國家完善心理教師和治療師隊伍。心理教育和醫療資源不足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建議國家出臺政策,加大高校心理教育學位數量,從政策上支持社會心理輔導機構成立,培養更多的心理教師和心理治療師。

(三)建議國家完善教育體系。建議國家加大力度支持職業學校的建設,確保本科以下想讀書的有書讀,並積極引導大學聯考學生和家長看到職業學校的優勢,改變對大學聯考根深蒂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