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民營經濟調查報告多篇

民營經濟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爲促進我市民營經濟發展,3月,財經委和財經與預算專業代表小組部分成員先後到市工商聯、市統計局、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經信委等部門進行了調查,對有關部門貫徹落實《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動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意見》(鄂政發[20xx]82號)情況進行了檢查。同時,要求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人民銀行等部門對該意見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自查,併到九江市進行了學習考察。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問題

3、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含量仍然較低。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但總體上還處於創業發展初期,主要集中在工業和建築業,而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佈較少。民營企業多數處於產業價值鏈低端,從業者大多爲農民和手工業者,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去年,我市只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省工程實驗室1家,並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型企業,90%以上的中小企業沒有自主研發力量。

對上述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濃厚的創業氛圍,全民創業意識不強。儘管去年我市被評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但少數職能部門主動性不強,羣衆對相關政策瞭解度、知曉度、認可度較差;民營企業家隊伍現狀堪憂,我市民營企業家主要來源於改制企業、自身資本積累企業和外來投資辦廠企業,整體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老化,部分民營企業家小富即安,做強做大的願望不強;部分創業人員思想守舊,行爲保守,技能不高,全民創業的氛圍不夠濃。二是缺乏科學的企業運行,企業核心競爭力不突出。我市多數民營企業爲家族式企業,單打獨鬥型的較多,聯合集羣的較少,並且生產經營粗放,裝備水平低,缺乏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生命力不強。三是缺乏低成本的融資,資金滿足率不高。由於民營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門檻高、融資的綜合成本高、貸款的風險高等問題,加大了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四是缺乏優良的公共服務,企業發展環境不優。主要是政府承諾的部分優惠政策難以落實,生產要素供應不足,服務體系不健全,企業的隱形負擔較重等。

三、幾點建議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發展、活躍城鄉市場、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勞動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爲促進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我們建議:

1、加快出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要集中精力全面梳理國務院及各部委、省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出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結合我市民營企業的實際和需要,儘快出臺切實可行的落實政策,真正把上級各項優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到位。要依法分級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並向民營小微企業傾斜,支持民營小微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提升產品檔次和品質,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推動我市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

2、加快培育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要加強對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的領導,按照抓大壯小扶微的工作思路,明確各部門職責,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放手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民間投資、全民創業,培植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型企業,形成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有機互補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兩大支柱、八大重點產業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努力引進一批強鏈、補鏈、建鏈產業,實現產業規模的擴張。同時,鼓勵本地民營企業圍繞我市產業鏈與大企業進行配套協作。

3、加快建立完善的融資服務體系。要搭建民營企業和銀行信貸需求交流平臺,實現銀行和企業資金供需對接。要加強與風險投資機構的聯繫,引進風險投資基金,促進高成長性、高技術含量的中小科技型民營企業快速發展。要認真落實各項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要協調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探索適應民營企業的貸款新產品。要積極發展表外業務、中間業務和理財服務,積極運用表外融資形式滿足民營企業資金需求。要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信用培植,規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完善民營企業擔保機制,壯大擔保公司及擔保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對民營企業的擔保面。

4、加快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要以春雷行動爲契機,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並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費維權機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要建立健全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借鑑九江做法,組建黃石市中小企業服務超市,推行項目審批代辦制度,在全市選調優秀年輕幹部作爲項目審批代辦員,全程服務項目審批。要搭建智力平臺,聘請知名院校教授爲民營企業家進行培訓輔導,爲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要認真研究民營企業生產要素供給問題,在我市各類工業園區中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微企業創業園,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第2篇】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的調查報告

爲了全面掌握全市民營經濟運行情況,確保全年任務目標的圓滿完成和認真謀劃好明年工作,20xx年11月9日至20日,我局有關領導和各業務處長,分四片對24個縣(市)區的民營經濟發展運行情況進行了督導和調研。通過調研,對全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有了更爲全面的瞭解,對當前民營經濟存在的一些問題看得更準,對明年全市民營經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和把握。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及其特點

1、全市民營經濟呈良好發展態勢。預計到年底,全市民營經濟完成營業收入2400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增加值600億元,同比增長18%,上繳稅金34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00億元,全年新安排就業人員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民營經濟佔全市國民經濟總量達到43%,較上年增長3個百分點。各項主要指標全部完成年初預定目標。增長幅度25%以上的縣(市)區有礦區、正定、裕華、平山、趙縣、橋東、新樂等;增長幅度在20%—25%縣(市)區有辛集、晉州、藁城、深澤、無極、元氏、高邑、贊皇等。

2、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局面業已形成。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後,我局把貫徹落實省、市《關於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爲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把民營經濟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意見,尤其是在市場準入,稅收減免、行政收費、土地徵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獎勵機制等方面,從政策和制度上進行了調整完善,激發了廣大羣衆發展民營經濟的熱情。礦區在全區開展了以“不評不議抓經濟、不爭不論促發展”爲主題的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重點消除對民營經濟認識上的誤區。爲充分調動各級各方面的創業熱情,按照“高起點定位,低門檻進入;高效率動作,低成本擴張”的原則,制定出臺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堅持私營個體一起上,一、二、三產齊發展。對執法執紀部門嚴格實行“零罰款”“零攤派”,搭建了發展民營經濟的平臺。正定縣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思想觀念,不斷地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推行“一門受理、一次收費、一站式審批、限時辦結”的一條龍運行機制,狠抓政務“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3、固定資產投入穩定增長,出口創匯顯著增加。20xx年,民營企業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12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225個。除14個投資較大的項目需跨年度外,其餘160個重點項目均能在年底竣工投產。全市民營出口創匯企業在鞏固原有客戶的基礎上,不斷髮展新客戶,拓展出口渠道。同時,大力發展自營出口企業,今年新增民營出口企業30家,完成出口交貨值90億元,較去年增長40%。

4、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一是全面落實《鄉鎮企業負擔監督管理辦法》,嚴厲查處增加企業負擔案件。全市共清查涉企收費項目99項,查處增加企業負擔案件26起,涉案人員24人,涉及金額850萬元,進一步優化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辛集市鄉鎮企業局配合市紀檢委、監察局、督查辦開展了明察暗訪活動,先後查處違紀行爲10起,通報處理20人。二是市、縣兩級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成立了發展環境領導小組,對執紀執法和政府職能部門實行責任制,年終進行考覈。無極、鹿泉、新樂三縣(市)鄉鎮企業局雖改爲事業局,沒有了執法權,但他們頂着各種壓力依法加大對執法執紀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收費標準、違反收費程序等行爲的責任追究,及時向紀檢部門提出處理意見,直到處理爲止。三是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絕大部分縣(市)區對骨幹利稅大戶實行掛牌保護,推行企業收費二證一卡制度,建立企業負擔監測點。四是有80%的縣(市)區民營企業主管部門建立投訴中心,公佈舉報電話,受理和查處一批侵權案件。市局於今年8月成立法律(投訴)服務中心,聘請2名律師當顧問,聘請500名法律義務維權監督員。

5、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設實現了重大突破。根據省委、省徑政府下達的目標要求,到2022年底我市須建立信用擔保機構19家,註冊資本金達到3億元,形成15億元的擔保能力。市委、市政府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市書記吳振華、市長臧勝業多次批示,常務副市長馬靜、主管副市長張發旺多次召開專門會議,要求各縣(市)區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年底前必須把擔保機構建起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我局和各縣(市)區不懈努力、多方協調,使擔保機構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截止到11月底,市、縣兩級共成立擔保機構31家,註冊資本金總額達到31811.2萬元。其中:市級擔保機構7家,註冊資本金11136萬元,縣級擔保機構24家,註冊資本金20675.2萬元。提前一個月完成省委、省徑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在全省11個市中,擔保機構數名列全省第一,註冊資本金總額名列全省第二。目前,24個縣(市)區除井陘縣、行唐縣正在積極籌備外,其餘縣(市)區都建立了擔保機構,形成了全市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網絡,爲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奠定了良好基礎。

6、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健全。今年以來,我局提出了爲企業搞好銀企對接、信用擔保、信息服務、法律諮詢、企業改制、技能培訓、行業協會、人才引進等8項服務爲主要內容的措施,並將這8項服務作爲全年工作的主線,貫穿到工作的始終,着力爲企業做幾件看得見,摸得着,能解決實際困難的實事,以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目前,擔保服務、法律服務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它幾項服務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一是銀企對接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已有10家金融單位同180家民營企業簽約金額22.6億元,與去年相比,銀企對接金額實現了幾何級增長。二是勞動教育培訓已全面鋪開。全年定向轉移培訓9350人,新入廠培訓2.3萬人,在崗培訓28.5萬人,其中,市、縣兩級主管部門直接培訓人數達到了4800人次。9月19—21日,我局組織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綜合素質培訓班,共120人蔘加,副市長張發旺同志到會上了第一課。三是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全面啓動。儘管目前集體企業改制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但經過廣泛的思想動員和耐心細緻和解釋工作,大部分幹部職工消除了思想疑慮。目前,已有39家集體企業拿出了改制方案,已具備改制條件的企業達到8家,已批准改制企業4家。四是召開了全市中小企業行業協會經驗交流會,有7個行業協會的會長介紹了他們的先進經驗。會上還安排部署了明年的行業協會工作。省局發專刊推廣了我市發展行業協會的經驗。五是市局正在籌建中小企業網站,近期將與省中小企業局、農業部聯網。明年與市委、市政府聯網。

7、民營企業成爲安排勞動就業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渠道。目前“三農”中有“三難”即農產品賣難、農民增收難、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難。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局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作爲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年初制訂工作目標和措施,給各縣(市)區下達了任務指標。各縣(市)區領導十分重視,當作中心工作來抓。辛集市鄉鎮企業局與該市勞動保障局密切配合,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20925人,轉移安排農村勞動力10200人。晉州市2022年利用新投產民營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3900人,發展個體工商戶500戶,新增就業崗位1000人,安排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共計4900人。深澤縣將190名縣辦企業下崗職工轉移到民營企業工作,同時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4976人。平山縣鄉鎮企業局利用下屬單位農村勞動服務公司向外輸出勞動力1500人,就業安排4500人。據初步統計,全市僅2022年就新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成爲促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境問題。一是個別地方的領導思想解放不夠,抓民營經濟發展的魄力不夠,不敢觸動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二是有些執法單位受部門利益驅動,優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沒有真正兌現。民營企業辦證難、徵地難等諸多問題未能切實解決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資項目夭折和流失。

2、資金問題。儘管我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有31家,但由於剛剛起步,運作需要過程,暫不能完全滿足民營企業資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門實行高門檻政策,信貸條件高,信貸總量小,申請貸款時間長,難度大,資金短缺仍困擾民營經濟的發展。80%的民營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尤其缺乏積累的農民進入市場缺乏啓動資金。

3、體制問題。一是上下不對口,名稱職能不統一。儘管目前各縣(市)區都明確了民營經濟管理部門,但縣級民營企業管理機構卻五花八門,有的歸經貿局管,有的歸鄉鎮企業局管,有的歸民營辦管,有的歸工商聯管,有的歸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職能,工作難度大。20xx年縣級機構改革後,有的縣鄉鎮企業局改爲事業單位,有的縣改爲二級局。改爲事業單位的局沒有了行政執法資格,工作很難開展。三是鄉鎮管理機構不健全,大部分鄉鎮一級沒有民營經濟統計員。

4、企業自身的問題。一是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規模企業、高科技外向型企業少、企業佈局較鬆散。二是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數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管理,出現引聘人才不足,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等問題。三是有的企業缺乏做大做強的膽識和魄力。

5、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困難大、進展慢。當前影響市屬集體企業改制的最大困難是資金不足問題。因爲缺乏資金下崗職工沒有生活保障,造成企業改制困難。

三、明年發展民營經濟的主要措施

1、始終不渝地做好優化環境工作。一是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市、縣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發展民營經濟的相關政策,清理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定,研究制定發展民營經濟的各項配套措施,切實用足用活中央、省、市的各項政策。二是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各縣(市)區20xx年都要建立健全一站式審批中心,並進一步公開辦事程序、充實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措施,落實服務承諾,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打破市場分割、區域封鎖。無論國家集體還是民營經濟,不論是本地投資還是外地投資者,做到市場面前人人平等,由市場當裁判、辨優劣、定生死,創造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四是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繼續以治理“三亂”爲重點,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負擔。各縣(市)區要建立和完善維權中心和舉報中心以及政策法律諮詢中心,並切實開展工作。

2、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構建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平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將過去的以行政推動爲主轉移到以指導和強化服務爲主上來。全年着力做好四大體系服務。一是創業輔導體系建設服務。與市發改委、金融、司法及會計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切實爲民營企業在立項、改制、上市、融資等方面做好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解決好創業過程中的難題。二是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服務。與市工商局、技術監督局,銀行、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建立石家莊市中小企業信用評價委員會,評選一批誠信守法民營企業,並在新聞媒體公佈,提高我市民營企業知名度,增強民營企業誠信守法意識。三是信息諮詢體系建設服務。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莊市中小企業網站,增添服務內容和欄目,無償爲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及項目諮詢等各項服務,暢通民營經濟發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術支持體系建設服務。加強與省、市科技管理部門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積極支持民營企業採取先進技術提升企業水平,及時發佈一批實用的科技動向及新產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3、切實抓好項目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全年新上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不低於200個,重點項目投入達到60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入總量達到120億元。同時,認真組織開展好銀企對接洽談活動,確保民營企業重點項目建設資金到位。全年舉辦2-3期銀企對接洽談會,組織開展3-5次招商引資活動。在項目建設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前景好,潛力大的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對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嚴格卡住。各縣(市)區要切實把土地問題解決好,把招來的項目留下來。國土部門要積極協調、利用舊廠房、廢棄地、非耕地發展新上項目,並及時辦理土地過戶手續。鼓勵民營企業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加強與境內外知名企業和大集團的聯繫與合作,實現強強聯合。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依託海外資源壯大企業實力。全年利用外資總量實現2022萬美元。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業擔保工作。中小企業擔保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要積極穩妥規範地推進,以防走農民基金會的老路子。一是要積極籌措資金,擴大擔保規模,最大限度鼓勵民間資投入到擔保領域,擴股上規模,使註冊資本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二是搞好與銀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充分發揮擔保資金的作用。四是嚴格審批程序,加強運營管理。在開展信用擔保業務上下工夫,擴大信用擔保業務量,確保在發揮其效益的基礎上,安全穩健運行。擔保公司是獨立法人,自負盈虧,堅決杜絕長官意志,任何領導不得批條打招呼。各縣(市)區要注意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5、加強行業協會和企業家隊伍建設。一是加強行業協會的領導和自身隊伍建設。各縣(市)區主管部門要主動承擔起對行業協會的管理指導作用,要傾聽企業的呼聲,爲企業當好紅娘。要明確一名局長負責協會工作,要選聘一些年青的人才專職抓協會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和幫助落實行業協會的各項職能。認真清理不適應行業協會發展的政策規定,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將一些屬於行業協會的職能移交給行業協會,將適宜行業協會承擔的行業管理職能委託給行業協會。二是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黨中央提出了人才強國的戰略措施,說明了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企業家是難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業家隊伍,就會造就一批優良的企業。我們一定要把培養和建設企業家隊伍同發展民營企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相輔相長。

6、進一步做好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和提質增效工作。加強對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工作的跟蹤與督導,對已經批准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健全章程,並總結好經驗,及時推廣。對已擬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進一步指導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對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確保全年所有市屬集體企業全部改制。同時,指導市屬集體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一批能夠提高企業效益和優化產品結構的項目,提升市集體企業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強售銷隊伍建設,進一步挖潛增效,全年市屬集體企業減虧要有較大幅度增長。

四、幾點建議

1、儘快理順管理體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陘等縣、區民營經濟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聯管理,上下不對口,工作開展困難。還有元氏縣個體私辦管理鄉鎮民營企業,縣經貿局管理縣直民營企業,統計數字兩張皮,工作被動。建議市政府明確規定民營經濟領導工作由縣經貿局或鄉鎮企業局統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聯作爲輔助部門抓民營經濟工作。同時,要求各縣(市)區承擔民營經濟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統一加掛中小企業局牌子,一套人馬兩個牌子,與市中小企業局對應起來。目前礦區經貿局、靈壽民營局加掛了中小企業局牌子,實踐證明,工作開展較爲順暢。

2、加大對集體企業的改制補貼。我市國有企業改制,市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對安排下崗職工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我市集體企業長期以來也爲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建議市政府參照國有企業改制政策給予市屬集體企業改制資金支持,幫助集體企業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投入力度。20xx年市政府確定了87家重點扶優扶強的民營企業,但是這些民營企業至今沒有得到任何優惠,企業感到失望,影響了積極性。在宣傳方面,我市宣傳投入力度不夠,省、市扶持民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報社宣傳版面少,沒有形成濃厚的氣氛。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4、嚴格考覈,兌現獎懲。按照市委石辦字[20xx]95號文件的要求,制訂詳細的考覈規則,年終對各縣(市)區進行嚴格考覈。於明年4月中旬,召開全市民營經濟表彰大會,請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兌現獎勵,表彰先進,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進一步營造發展民營經濟的輿論氛圍。

【第3篇】關於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就業的重大戰略舉措來抓,採取了一系列爲民營企業服務的措施,促使民營經濟有了較快發展。在新的形勢下,民營經濟如何健康發展,並迅速做大做強,根據縣政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分委員的提案和建議,縣政協經濟委員會對此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運行態勢良好,整體規劃和長遠目標需進一步完善

到2010年底,全縣民營經濟累計完成增加值102688萬元、營業收入501385萬元、固定資產投入50493萬元、上繳稅金22670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幅20.2%、20%、34.4%、40.8%;全縣民營經濟實體累計發展爲5428個,其中:集體企業362個、私營企業298個、個體工商戶4695個,其它各類企業73個。分別佔企業總數的6.7%、5.5%、86.5%、1.3%。從總體上看,我縣民營經濟整體實力還不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或品牌還不多。對民營企業的整體規劃和長遠目標應進一步完善,對民營企業的指導,協調機制還不健全,支持企業有時還僅僅停留在文件上、會議上、口頭上,實際落實不多。部門辦事的節奏也跟不上全縣發展的需要。一些部門不能依法行政,依然存在吃拿卡要現象。檢查上缺乏透明性,伸縮性、隨意性大。不利於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利於統一思想、整合資源。

(二)產業結構提升,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從民營經濟的產業結構看,我縣已從過去傳統的商貿、餐飲爲主的產業逐步延伸到新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從投資情況方向看,在穩步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結構上的優化,一是總量穩步高速增長。到2010年底,全縣民營經濟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入5億元,同比增長34.4%。二是我縣民營經濟投資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投資結構日益優化。其中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中,投向農業產業化的項目有21個,總投資達7908萬元,佔總投資的16%;投向第三產業的項目有37個,總投資達1.53億元,佔總投資的30%。

通過調查,民營企業在發展環境方面普遍存在“三難”、“三反感”問題。“三難”:一是企業流動資金缺乏,融資渠道不暢,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缺乏足夠的信貸支持。當前我縣大部分私營企業爲獲得資金主要靠民間拆借和自身積累;二是瞭解政策難,獲得信息渠道不暢。政府部門大量的相關信息只在體內循環,使他們失去了許多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三是財政對基礎設施投資難。如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跟不上民營經濟的發展。如近年我縣新型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的大黃鎮出現了基礎設施、水、電滯後現象,成爲制約地方經濟增長的瓶頸。“三反感”:一是對亂攤派反感;二是對亂罰款反感;三是對亂檢查反感。經過縣委、政府的反覆摸查、整頓治理,這種現象明顯減少,但反映個別部門和一些社會單位變相的“三亂”依然存在,令民營企業感到爲難。

(三)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顯現,企業規模仍需擴大

發展、培育龍頭企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是實現縣域經濟新跨躍的關鍵所在。儘管依託葡萄特色主導產業縣內以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爲龍頭的馬丁、夾河、容辰等10家葡萄加工企業獲得了較快發展,但是,我縣大部分私營企業實力不強,規模較小,其中註冊資金超過百萬元的企業爲135家,佔我縣私營企業總數的2.49%,註冊資金超過千萬元的企業爲13家,佔總數的0.24%,絕大多數企業特色不突出,競爭能力和擴張實力不強。延慶縣年納稅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16家,最多的一家超過億元,納稅額佔全縣總稅收的90%,而我縣年納稅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僅有3家。

【第4篇】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工作報告

近年來,民營經濟在太和鎮鎮域經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爲了認真實施省市縣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戰略,促進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變,掀起新一輪發展民營經濟的高潮,掃清民營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最近,我對太和鎮地區民營經濟的現狀與發展作了深入的調查。

一、太和鎮民營經濟的現狀

太和鎮地處縣城,具有得天獨厚發展經濟的優勢,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鎮城鄉集體企業達到鼎盛時期,當時8萬多人口的太和鎮共有集體企業40餘家,其中城鎮集體企業13家,農村集體企業28家。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減弱,集體企業固有的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員工年齡大、文化素質低等矛盾日益突出,體制的弊端,產權不明晰,加之流動資金短缺,銀行不注入資金,使全鎮集體企業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體企業85%以上處於嚴重虧損狀態。1997年起,鎮黨委政府開始實施“騰籠換鳥”的辦法,通過賣、並、破、租、轉等形式,讓集體資本退出,爲民營經濟騰出空間。從當時的天府人革廠實施“零價轉讓”到全市最大的鄉鎮企業——四川富士電機有限公司改製爲民營,通過改制培養民營企業10家。截至2022年7月底,全鎮已累計發展個體工商戶9000餘戶、民營企業152家,從業人員13380人,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8.6億,佔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的79.6%;銷售收入完成10.3億元,利潤5899萬元,國稅、地稅收入2000多萬元,佔全部稅收總額的80.5%。

二、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

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縣民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突出表現在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和經濟規模上。

第一,觀念陳舊滯後。受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雙重影響,思想觀念保守,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冒險精神不夠,怕投入了無產出、無回報,創業衝動不足。

第二、管理體制制約。政府職能部門對民營經濟實施多頭管理,缺乏對民營經濟的整體佈局和長期發展的引導和規劃。有的工作人員仍有“管理就是開會,發展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亂”現象屢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市場環境制約。民營經濟間的不正當競爭、製假、售假等問題還十分突出,社會監督力度、打擊力度還不夠。

第四,技術水平制約。在技術裝備上,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依然是手工勞動或半機械化的操作。

第五,人才資源制約。人才市場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資源嚴重缺乏。

第六,民營企業自身的問題。主要突出表現在經營者整體素質較低,管理問題較爲嚴重,產業結構趨同,對所辦企業缺乏科學論證和合理規劃。有的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違法違紀違規。民營企業呈現出小的多、大的少,經營型多、生產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營企業不多。

第七,外部環境較差。各地出臺的優惠政策,雖然推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是“縱向不到底,橫向不到邊、競爭不平等”。導致外地企業引不進來,本地企業又留不住,國有企業有的改制不徹底,民營企業又發展不起來。特別是項目審批、土地徵用、電力分配、拆遷還房等方面與外來企業極不平等,主要表現在辦理程序繁瑣,中間環節太多,經營性的水、電、氣價格太高。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本地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三、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

首先,要樹立先進的思想理念。在發展民營經濟上,我們過去曾錯誤地認爲私營經濟是“資本主義尾巴”,個體經營者是“新生的資產階級”。改革開放後,認識逐步提高,從“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有益和必要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限制到發展,從允許到鼓勵,政策逐步放寬。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新的機遇,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內容來抓,讓人民羣衆真正得到實惠。

其次,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商重商”、“親商護商”的發展環境,提倡勤勞致富光榮。各級各部門要充分運用輿論工具,宣傳發展民營經濟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給予民營經濟優惠政策,在執行政策時,服務要周到,從各個方面爲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三,要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發達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發展民營經濟中,創造了許多精神財富,給我們以深刻的啓發。我們要學習溫州人“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不比消費比投資”的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福建人的“永不滿足,奮鬥不止”的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自我加壓,你追我趕,揚長避短,開拓前進。

四、創新思路,推動民營經濟超常發展

要促進民營經濟超常發展,各級各部門都必須強化創新意識,要敢想、敢說、敢做,凡是沿海已經實施的政策,我們都要學習;凡是內地成功的經驗,我們都要借鑑;凡是其它地方採取的措施,我們也要敢於實施。當前,我們應當從以下七個方面來抓好民營經濟的發展。

(一)抓思路創新,激活民營

大力倡導民營企業的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強,真正把我鎮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二)抓產權改革,催生民營

要堅定不移地以產權制度改革爲核心,以民有民營爲取向,以產權賣斷爲主要手段,退集體進個體,以產權改革推動企業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實現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抓招商引資,擴張民營

要把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成鎮域經濟的主體,僅依靠自身積累顯然速度太慢,依靠改制轉化畢竟潛力有限,還必須把好的機制同外來資本有機嫁接,才能更好地積累發展資本,更快地聚集發展能量,使民營經濟呈現爆發式的擴張態勢。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你投資我支持,你發財我發展,你創業我就業”的大開放意識,形成全鎮上下人人蔘與招商引資的良好氛圍。

(四)抓政策啓動,扶持民營

省、市、縣明文規定的給予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鎮內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應該落實給民營經濟的政策,都必須全面落實到位,堅決取締對民營經濟的各種歧視性規定,徹底打破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性、體制性障礙,放心、放手、放膽促進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五)抓典型引路,帶動民營

要大力鼓勵機關幹部離崗創辦、領辦民營企業,帶動民營,讓人力資源活起來。要有重點、有目的地樹立一批既有品牌效益,又有行業特色的民營經濟典型。要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紙、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宣揚在發展民營經濟中涌現出的各方面的先進典型及其優秀事蹟。年終,黨委政府要將民營經濟中表現突出的經營管理者及其員工納入全鎮經濟工作統一表彰,讓同行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六)抓優化環境,服務民營

民營經濟的發展,企業是主體,而爲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政府卻是主體。現代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區域生產要素聚集能力的競爭,說到底是環境的競爭。環境決定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縣委、縣府的要求,堅決做到“四不準”、“兩逗硬”。即:不準任何部門、任何單位向民營企業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不準干預民營企業的合法經營活動;不準對民營經濟發展設立障礙和壁壘;不準侵吞、強佔民營企業的資產。“兩逗硬”是:在提高辦事效率和優質服務上要逗硬;在查處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件上要逗硬。

(七)抓素質提高,推動民營

各級幹部要轉變發展民營經濟的觀念,增強服務本領,民營企業家要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自身的管理才能,民營企業職工要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克服“幫人”思想,愛廠如家,“廠興我榮,廠衰我恥”,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推動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第5篇】關於我國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關於我國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調整所有制結構,培育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民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中最具生機和活力的成分,得到了長足發展,已成長爲支撐和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將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民營經濟迎來了在發展的春天。同時,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民營經濟發展也面臨着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亟待加以研究和解決。

一、民營經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民營經濟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在我國民營經濟伴隨着思想的解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經歷了一個由限制到允許、到鼓勵的發展歷程。 50年代初期,個體、私營經濟在我國城鄉生產、流通領域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建國初期,私營經濟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工業總產值75以上。1954年,城鄉個體手工業產值約爲全國工業產值的20。

此外還有280萬戶、330萬人從事個體商業,他們的商品零售額約佔全國商品零售額的40。經過1956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私營經濟已全部消失。

據1978年統計,全國城鎮個體工商業者只有15萬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中有兩個重大的變化:一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替代計劃經濟,二是以公有制爲主,多種經濟共同發展替代單一公有制經濟,二者密不可分。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私營企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併成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在國家政治、法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地位得到不斷鞏固的加強,民營經濟的地位主要在三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理論地位的突破。長期以來,由於受“左”的影響,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認識不清,姓“資”還是姓“社”、姓“公”還是姓“資”的問題沒有從理論上得到解決,對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進行限制和打擊。

關於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政策是在不斷解放思想的基礎上,在理論上不斷創新的結果。民營經濟逐步由限制到允許、鼓勵,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地位。

尤其是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將思想大解放向了新的高度,打破了長期以來束縛人們思想的姓“資”還是姓“社”姓“公”還是姓“私”的桎梏,理論上取得重大突破,民營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在黨的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江澤民同志指出,以公有制經濟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過渡時期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進一步明確肯定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論上爲民營經濟定了位。

2、法律地位的突破。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一條提出“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補充。

”但尚未提出允許私營經濟的存在。6年以後,1988年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十一條增加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

1999年3月,憲法修正案第六條修改增加內容爲:“……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十一條明確了“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和管理”。將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載入了憲法。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中國第一部體現私有制企業的法律誕生。從上述法律、法規不難看出,個體私營經濟在法律中的整體地位,已經由個私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補充”上升爲“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承認的個私經濟的存在形態,也由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發展到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私營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種形態。私營企業中的工會組織,私營企業協會、私營企業中的黨組織等,也都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發展到在法律、法規中有了明確規定的過程。

可見,民營經濟在我國法律地位越來越明確、越來越重要,在法律上爲民營經濟定了位。

3、政治地位的突破。江澤民同志在慶祝建黨八十週年講話中,對民營業者的政治地位進行了精闢的闡述,提出把民營業者作爲一個社會階層來對待,民營業者既不同於原來的民族工商業者,也不同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他們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合法經營,爲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和其它事業做出了貢獻,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根據七一講話精神,現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不是能不能入黨的問題,而是隻有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那些承認黨綱黨章、符合黨員條件的才能入黨。七一講話指出,在目前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下,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入黨,不能只看他 擁有多少財產,而應看他的財產是如何獲得的。

在政治上爲民營經濟定了位。

(二)民營經濟具備了堅實的發展基礎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個私經濟健康發展,已經呈現五個顯著特點:一是持續穩定發展。一九七八年全國城鎮個體工商戶只有十四萬人;到去年底,個體工商戶及其從業人員已分別發展到三千一百多萬戶和六千一百多萬人,私營企業從無到有已達一百二十多萬戶和一千七百多萬從業人員。

山東省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已達到490.2萬人。二是經營規模不斷擴大。

從一九八一年到去年底,個體工商戶註冊資金由四點六億元增至三千一百多億元,戶均註冊資金由二百多元增至一萬元;私營企業註冊資金由八十四億多元增至一百多億元,戶均註冊資金也由九萬多元增至七十多萬元。到2001年底,民營企業集團近2600家,有些公司已成爲國內的知名企業。

山東省註冊資本(金)千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達到947戶,億元以上11戶。總產值和銷售總額千萬元以上的745戶,億元以上的68戶;私營企業集團148戶,私營股份公司20戶。

私營企業戶均註冊資本(金)達到65.5萬元,比上年增加17.5萬元。三是經濟效益明顯增長。

據測算,一九九八年全國個體工商業的產值和營業收入分別爲一九八一年的三千九百多倍和八百多倍,產值已近六千億元;私營企業一九九八的產值、營業收入已達五千八百多億元和五千三百多億元,分別是****年的逾六十倍和一百三十多倍。截至2001年底,山東省民營經濟實現產值1676.1億元,營業收入26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和12.6%。

四是待業結構趨向合理。過去,個體工商業、私營企業都以第三產業爲主;近年來第一產業發展迅速,獲得大幅增長。

五是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近些年來,大學生、研究生、機關幹部以及社會知名人士不斷加入個私經濟隊伍,使個私經濟從業人員結構發生了變化。

六是開闢了新的發展領域。伴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中國加入wto,民營經濟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的狀態。

民企在投資辦學、市政建設、民營科技、民用航空、金融證券等領域開始打破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

(三)民營經濟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營經濟伴隨着改革開放大潮成長和壯大起來。據國家統計局測算,1999年民營經濟創造國內生產總值14975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18.3%。

民營經濟已從當初的“拾遺補缺”,發展成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支持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5%,民營經濟年增長速度超過20%,對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拓寬了就業渠道,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近幾年來,民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登記註冊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爲三千三百多萬戶,從業人員超過一億,並且每年淨增近600萬個工作崗位,在99年裏,全國平均每一天就有四千多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進入個體私營企業再就業,非公有經濟已成爲我國重要的就業渠道。

山東省民營經濟全年安置下崗職工3.4萬人,其中安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1.2萬人。各地把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與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促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參與國有中小型企業的改制工作,並積極支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申辦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

有效地緩解了就業壓力,促進了社會穩定,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減員增效、下崗分流提供了較大回旋餘地。三是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

民營經濟大多分佈在

二、三產業,點多面廣,經營靈活,求新求快,不僅豐富了商品市場,也提供了多樣化的社會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城鄉居民的生活。四是富裕了羣衆,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數千萬羣衆通過從事民營經濟,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時也爲國家拓展了稅源。1999年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共納稅830多億元,佔全國工商稅收的9.35%,山東省則達到了13.7%,民營企業在回報社會,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些年來,民營企業投資光彩事業、到中西部扶貧的資金達200多億元,幫助290萬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五是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

近些年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生產、流通和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分工,加快了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尤其要看到,發展民營經濟,使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和城鄉協調發展。

六是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對民營經濟來說,市場機制一直是配置資源的基本方式。

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機制、靈活的用工形式和分配方式,培養了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促進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的發育。

(四)民營經濟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民營經濟頑強的生命力源自於人們對自身利益追求所產生的強大驅動力。民營經濟的頑強生命力主要是指民營經濟的整體特質,當然在個體身上也會時有表現。

民營經濟從整體上表現出來的理更爲頑強的生命力,與個體身上表現出來的羸弱、衰敗和萎蔽並不矛盾。“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或許正是個體的生生滅滅維繫着整個經濟的盎然生機。

民營經濟最核心的優勢在於自然地解決了政企分開和市場導向的問題。一是有充分的自主權。

民營經濟是自主經濟,資金自籌,門路自找,自我經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負盈虧,相對公有制經濟來講產權清晰、權責明確、利益直接、機制靈活、風險自擔;企業的人財物、產供俏以及人員使用、機構設置、生產經營形式、產品去向、利益分配、規章制度等等,都由企業自主決定,不受傳統政企關係的束縛。決策機制靈活,不用搞請示彙報,隨時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經營策略;用人機制靈活,職工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工資能高能低。

國營企業中間是有幾級的工資規定,調整很難,但民營企業責權利分明,有利調動員工積極性;經營機制靈活,民營企業不像國有企業那樣存在過多的制度上的制約,被束縛住手腳,只要有利於企業獲得最大利潤,可以更多的採取靈活的經營手段。二是最直接的利益趨使。

民營經濟是由私人投資的,民間投資者的資金是自己的血汗錢,項目自己上,銷路自己找,風險自己擔,因此,對投資高度負責,慎之又慎,經歷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積累下了一定資金,但如果一招不慎,搞不好就要傾家蕩產,老闆就要抹脖子。它在發展動力、規避風險意識等方面有着明顯的優勢,他們普遍採取滾動發展、小步快跑的投資方式,通過小規模試產,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後,再大規模擴產。

民間投資具有追逐高利潤的本能,具有強大的自我創新機制,爲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正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民營經濟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逐步成長爲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和最具遠大前途的經濟成份。

因而它常能在人們不經意的地方悄然而生,並能在政策的夾縫中默默成長。三是徹底面向市場。

民營經濟降生於市場,生長於市場,與市場經濟天生相融,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做大,對市場具有與生俱來的知識性。它不帶有任何計劃經濟的桎梏,也沒有國有經濟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養成的各種弊病,是市場經濟最富活力的細胞。

民營經濟作爲天然的市場經濟形式,具有緊貼市場、機制靈活、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的最大特點,極易接受世貿組織規則,具有其它經濟形式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因而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拼搏滾打,經受優勝劣汰的考驗,勝者發展壯大,敗者另尋出路,無“大鍋飯”可吃。

這就意味着速度和效率,意味着能在競爭中爭得主動和先機。

(五)民營經濟正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一是入世機遇。可以預見,隨着wto國民待遇原則和非歧視原則的落實,國內市場環境將逐步規範起來,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將逐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在參與經濟結構調整和市場準入方面、在擴大進出口貿易的渠道方面、在利用外資的渠道方面、在國際企業界和科技界的交流等方面,將發生一系列根本變化。

二是潛在的發展空間巨大。農村小城鎮建設爲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國企、外資企業相比,私企在資金、經營、人才、技術上均不佔優勢,尤其在規模顯著和技術要求高的行業缺乏競爭力,但在加速農村現代化、城市化,把小城鎮作爲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城市化道路被提出來後,小城鎮建設成爲私營企業的發展的新空間和機遇(在小城鎮勞動力資源豐富,因農村收入水平低將對技術低產品保持長期需求,如果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就會拓展了發展領域);國有企業佈局調整和結構升級爲私企提供了成長空間,對國有小企業的兼併、收購、租賃、承包、聯合、股份制合作,爲私企擴大經營規模創造了條件;國企改革後優化人員結構,出現了大量富餘人員,也有許多優秀人才,進入私企,提高了私企人員的素質;隨着改革的深入,國企還將退出一些競爭性領域,爲具備一定實力和規模的私企提供了發展的新機遇。

三是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廣闊的西部大市場,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市場空間大、層次多,更適宜民營經濟去拾遺補缺。

四是中國正在實施“十五”計劃和第三步戰略目標,爲非公有制經濟廣泛投入基礎領域以及利用自身靈活機動、創新能力強的優勢進入技術領域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五是政策環境正在形成。

國家出臺的《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公司法》和正在審議中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以及中國政府爲中小企業發展正在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每8-10人中就有一箇中小企業,而中國每28人才有一箇中小企業,如果按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至少需要有一億個中小企業,因此,中國民營企業的空間很大。

他們將涉足大企業未進入的新興領域,他們將在品種多、批量小的加工、配套、維修領域和零售、服務等本小利薄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將在需求分散、個性化要求的領域一顯身手。六是中國民間投資潛力巨大。

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於民間投資。據統計,勞動積累與合夥投資是民營企業資金來源的65,銀行中有兩萬多億元的存差。

通過發展中小商業銀行,建立多層次的、專門爲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資本市場體系,豐富資本市場的交易品種,降低中小企業成立門檻和行業進入壁壘,啓動民間投資。從發展前景看,中國民營經濟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國企按產值佔30%多。世界各市場經濟國家最高的也就12%~13%。

中國民營企業至少可以從70%發展到90%,這中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非公有制經濟的前景應該說是相當樂觀的。

隨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新世紀中國經濟和社會將發生更加深刻的變化,中國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中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不可逆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將不可逆轉,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也不可逆轉。

非公有制經濟將會與公有制經濟長期共存,互相依存。中國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人們生活的改善離不開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富民政策深得民心,中國西部開發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中國加入wto,爲民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鋪開了道路。企業家將是中國經濟舞臺的主角,民營企業家有着光榮的歷史使命。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需要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出更多的力,需要在西部大開發中大顯身手,需要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佔據一席之地。我國民營企業正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改組,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這些都爲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相信在今後若干年內,民營企業在數量上將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在質量上將有一個新的飛躍。

我們要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富民強國的路子,儘快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民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個體、私營經濟爲主要內容的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已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作出了不俗的貢獻。然而它們要進一步發展,卻又面臨着許多困境和障礙。

這些困境和障礙,有的來自外部環境和制度安排的束縛,有的則源自自身的種種不足。“九五”以來,非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慢,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長11.2%,平均增幅比“八五”降低31.7個百分點。

分年看,增幅從1995年的22.8%回落至1997年的8.6%,1999年回落至6.8%,其中私營經濟則由1996年以前25%以上的增長速度回落到9.2%以下。與之相應,非國有經濟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在“九五”初期達歷史最高水平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1999年非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928億元,佔全社會投資的46.6%,比重依然比1996年低1個百分點(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近年非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狀況及20xx年趨勢簡析》)。

(一)外部制約因素主要是存在所有制歧視,民營經濟和民營業者仍沒有獲得同公有制經濟和其他從業者同樣的法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還被視爲“另類”,發展的空間仍然比較狹窄。1、產權保護乏力。

民營業者等新的社會階層,“他們都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但現行《憲法》只強調公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對於合法的私人財產的保護卻不完善,沒有明確“私人合法財產不容侵犯”一項。

因此使這些人心存懷疑,怕政策變,結果出現了企業短期行爲及轉移資本的現象。現實生活中,這些新的社會階層財產受到侵犯卻得不到保護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現行《憲法》第13條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但這些列舉均屬生活資料,並沒有提到生產資料。對財產保護的不周,《憲法》只區分了公共財產和公民個人財產,沒有囊託企業,社會團體法人等這些組織的財產,因而留下很大的漏洞。

《憲法》第12條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但第13條在對公民私有財產上,卻沒有類似禁止性條款,這顯然對公民私有財產保護是不利的。

一是從體制上來看,投資產權保護還缺乏制度安排。在資產受到侵害時,民營經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求助於法律的保護,但法律保護的是私營企業,而侵權的是政府,法律常常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來處理糾紛,導致民營投資的產權權益的流失;二是從社會觀念來看,投資經營的地位還不平等。

如果是國有企業欠民營企業的錢,那就是債務關係;而民營企業欠國有企業的錢,卻可能被戴上“侵佔國有資產”的帽子,甚至是“盜竊國有資產”。在金融方面,國有企業欠銀行的錢到期未還,會找出各種原因和理由;而民營企業欠銀行的錢,就可能被定成“詐騙罪”。

三是從有關政策來看,投資經營風險得不到保護。儘管政府規定了民營企業合法使用的土地和經營場所,“因建設需要徵用、拆遷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妥善安置和合理補償”,但什麼是“合理”的標準,安置和補償的具體程序又是什麼卻沒有明確,最終導致現有保護制度往往有名無實;四是從司法實踐來看,對於侵害國家財產和民營企業財產的處罰存在很大的不同。

侵佔國家財產達到一定數額的,可按貪污罪處以極刑,而侵佔民營企業的財產達到相同的數額,只能以職務侵佔罪處罰,相對較輕,對於經理人和企業工作人員侵佔投資人利益的行爲缺乏嚴厲的法律制裁。以至於對經理人對投資人更多的還是在良心和感情上去負責。

由於以上原因,造成民營業者沒有安全感,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停止投資,一些人開始大肆揮霍或將大量資本轉移到國外,造成鉅額資本外流,影響了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2、市場準入限制。

公平的競爭環境首先應是在大多數領域一視同仁地“進入”產業的待遇。但目前對個私經濟的發展行業、經營的商品仍有種種限制,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還沒有完全放開,不能完全體現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三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一方面國內個體、私營企業並未獲得同國有、集體企業同等的競爭權利,在市場準入方面依然門檻頗多。許多喪失活力、效率低下、服務劣質的行業,如電信、鐵路、郵電、銀行依然由國家壟斷,不準民間資本進入。

在國有資本匱乏、國企體制僵化的情況下,許多資金富足的個體、私營企業面對這些行業唯有望“利”興嘆。這實質上是計劃經濟下對產權“排他而不可交易”的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在許多領域,國內個體、私營企業享受的待遇甚至還不如三資企業。例如,在中美關於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中規定,美國在銀行、保險、電信等高度壟斷領域可以佔有一定的分額和股份,但這些領域至今仍未對個體、私營等民營經濟開禁。

據調查,國有投資和經營涉及的領域多達80多個,幾乎遍佈各行各業。國家允許外資進入的領域也有60多個,而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只有40多個。

在改革開放程度較高的廣東東莞的80個行業中,允許外資企業進入的有62個,而允許民營企業進入的只有42個。有些項目雖然允許民間資本介入,但存在明顯的不公平競爭。

有的領域則審批程序複雜,市場準入的門檻過高,在許多領域,民營企業進入的審批比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要複雜和困難得多。儘管國家法律法規中,除必須壟斷的少數行業(武器製造等)明顯禁止民間資本進入,並對一部分行業有多項管制審批限制規定外,沒有對民間資本有特殊歧視性的規定。

但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由於存在着行業壟斷、部門與地方保護主義,對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設置了許多限制。所以,在企業待遇上,是國企高於外企,而外企又好於民營,這是不正常的市場秩序。

我國的民營經濟儘管有了長足進展,但目前依然集中在勞動力密集、技術門檻和產品附加值低、競爭激烈的產業領域,如普通日用品加工業、食品加工業、商貿流通、建築、餐飲服務業以及其它國家准許進入的一般競爭性行業,這些產業領域都屬於產品供過於求、競爭激烈、已基本無利可圖的夕陽產業,利潤率接近資本成本,國有經濟已經推出或正準備退出的行業。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和不配套,導致促進民營投資的制度環境不寬鬆。

例如,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固定資產投資法》,對投資審批制改革尚不到位,過多過嚴的前置審批體制嚴重影響了民營投資的啓動和促進發展。對國有企業的壟斷行爲,也沒有一部《反壟斷法》的出臺,致使民營投資的產業進入被“排擠”而告門無望。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制定中小企業促進法》,但在相關的投資、金融、財稅、產業進入等政策上卻沒有相應的協調措施和配套政策,造成在實際各部門的執行中仍然是“兩張皮”,制度保障不力。3、融資體制制約。

資金匱乏是民營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瓶頸問題。民營企業往往很難通過正規金融渠道融通資金,只能依靠個人家庭儲蓄或者以高出國家法定利率許多的成本從黑市拆借,結果不僅融資數量小、成本高、糾紛多,還擾亂了國家金融秩序。

與非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相比,信貸對非國有經濟的支持偏低,實際情況是非國有企業籌資困難,融資成本高,企業預期收益低。國有銀行給民營企業貸款過去就很少,隨着幾大國有銀行的商業化改革,“惜貸”現象日益嚴重。

在直接融資方面,企業內部職工集資和社會集資,曾是民營企業籌資的一條重要渠道,經過近年來的金融整頓,原有的融資渠道關閉了,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配套的融資體系又沒有相應地建立起來。在資本市場上融資也很困難。

儘管目前股票發行實行覈准制,企業上市不再由政府推薦,預示着將有更多的民營背景的公司能夠上市融資。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其企業現狀根本不具備上主板的條件,而創業板的推出仍然遙遙無期,上創業板融資可望而不可及。

有資料顯示,長期以來,民間投資的資金來源50%到60%靠自籌,國內貸款、利用外資分別只佔15%左右,來自國家預算的投資不到1%,這與其對國民經濟發展高達60%的貢獻率是極不相稱的。據國家體改委、國家工商局開展的調查統計,個體工商戶平均自有資金率(自有資金佔實際使用比例)爲75,自有資金率100的超過一半;私營企業平均自有資金率爲77.1,自有資金率爲100的佔53.7。

在經營中,個體工商戶貸款規模5000元以下戶數佔77,15000元以上的不到10;私營企業貸款額在4000元以下的企業佔24.2,15萬元以上的佔10.7,80的貸款企業平均貸款額爲2.6萬元。1996年以來央行連續7次下調貸款利率,降低了企業和個人投資成本。

但由於同期價格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金融機構存貸款實際利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仍維持在5%左右的較高水平,大大提高了投資成本,抑制了投資積極性4、稅費負擔過重。過重的稅負和“三亂”大大削弱了民營企業的投資收益。

據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1997年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部分數據》的研究顯示,現實中不利於私營企業發展的最大的社會問題首先是“三亂”(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經濟政策中排位第二的即是稅收政策問題。對外資企業實施“超國民待遇”優惠,對國有企業也有一些減免稅的優惠,但對私營投資長期實行“雙重稅賦”。

如有些地方規定國有風險投資公司享受“三免兩減”的稅收優惠,摺合下來值成百上千萬元,而民間風險投資機構則無此待遇。對民營經濟實行雙重稅收,它的利潤除了要繳企業所得稅外,投資人還應從企業的收益中按20%的比例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而外商投資企業增資不僅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且返還一定比例的企業所得稅。

《企業技術開發費稅前扣除辦法》將私營企業排除在外。所得稅減免政策,對外資企業是“從獲利年度起”,對民營企業則從開辦期起,而企業在開辦初期往往沒有利潤或者獲利甚微,優惠政策的效用大大降低了。

更有甚者,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權益轉增資本金既不是分紅,也不屬資本交易增值,根本不在個人所得稅應稅範圍之內,但仍要納個人所得稅。在納稅方面,民營經濟受到“所有制性質”的歧視,在同其它所有制成分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地位。

儘管國家三令五申,但由於制度缺陷,“政府職權部門化、部門職權利益化、部門利益個人化”現象在一些地方經常發生,執法機構與收費行爲之間的利益聯繫沒有切斷,使一些地方的執法機構亂收費屢禁不止,收費項目“雜”且“多”,大部分民營企業要應付三十多個部門,上繳50種稅費(其中大部分是各種收費),少數地方收費種類多達七十餘種,其中相當一部分屬於不合理收費。另外,收費不規範,隨意性很大,表現爲收費標準不統一,程序不規範,在一些部門中對待不同所有制成分表現的有親有疏,對民營經濟冷眼相對,嚴厲有加。

【第6篇】x鎮民營經濟調查報告

關於無棣鎮民營經濟的調查與思考

近日,無棣鎮經貿辦對全鎮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鎮民營經濟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無棣鎮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振興全鎮經濟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做到思想上放膽,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寬,機制上放活,有力促進了全鎮民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全鎮個體民營業戶發展到3380戶,從業人員9980人,其中,民營企業278家,從業人員7864人。今年1-4月份,全鎮民營經濟實現產值3.3866億,利潤3300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培植骨幹,調優產業產品結構。堅持扶優扶強,抓骨幹,重點培育了神農中藥種植有限公司、齊隆生物有限公司、棠棣乳業有限公司、綠源氣調保鮮公司、春明油棉加工、銀海、義和等農業龍頭企業,利德金融器具有限公司、東新鎖業等工業龍頭企業,天琴毛衣、新藝扎毯等家紡龍頭企業。綠源氣調保鮮公司在做好冬棗保鮮的同時,重點抓好優質辣椒深加工,帶動農民發展特色農業種植,有力促進了全鎮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目前全鎮共種植中藥材及南韓辣椒2000餘畝。二是推進民營企業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過去,該鎮的民營企業主要是集體企業,獨資合夥的私營企業,個人承包經營的小型企業,產權結構簡單,機制不活,整體發展緩慢。爲此,該鎮本着積極穩妥的原則,分期分批對鎮辦企業進行改制,狠抓規範引導,吸納社會和外來資本,推進民營企業產權多元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目前,全鎮96%以上的民營企業實行了規範的公司管理。中立索具公司自落戶無棣鎮以來,始終堅持誠信爲本,質量保優的發展理念,今年先後與4家外商簽訂合同,其生產的索具出口南韓、日本,預計全年實現產值500萬元,創稅20萬元。利達公司改制後,積極拓寬服務領域,組建產品銷售隊伍,經營的點鈔機、捆鈔機、利率牌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今年又建起水泥制管、制磚廠,企業走上規模擴張之路。三是制定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借鑑外地經驗,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爲民營經濟發展廣開綠燈。該鎮每年都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貢獻突出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針對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制定了鎮級領導包項目責任制,並經常到企業現場辦公,幫助協調解決問題。在魯北機動車商城建設中,包項目的鎮領導盯上靠上,深入佔地村,及時協調解決了農民出讓土地問題。龍泰柳編工藝品公司週轉金困難,鎮上及時協調貸款3萬元,幫助搞好生產,目前,該民企的20餘種柳編工藝產品,通過深加工,出口到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先後培養吸收10名民營經濟界人士加入了黨組織,推薦6人成爲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四是解放思想,凝聚發展合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該鎮立足區位優勢,確立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並多次組織鎮、村幹部和民營企業家赴浙江、江蘇和墾利、慶雲等地考察學習,拓寬視野,提高標準,明確發展方向,營造濃厚發展氛圍。

三、存在的問題

1、農業企業:去年棉花生產,由於棉花收購價格高,真正讓農民得到了實惠,調動了廣大農民植棉的積極性,然而對民企來講,經營效益並不樂觀。春明油棉加工有限公司,因對市場銷售預測分析出現失誤,造成收購加工的棉花全部積壓。該鎮中藥材、辣椒生產加工企業,雖已建立了自己的示範基地,但是示範基地少數種植戶市場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慢,顧慮重重,認爲企業效益好自己就得實惠,一旦企業效益滑坡,就會遭受損失。

2、工業企業:主要是資金問題。如中立不鏽鋼索具公司已取得進出口權,所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但因資金問題,制約着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天琴毛衣廠今年與南韓客商簽訂了毛衣加工合同,最終因資金週轉困難而放棄。

3、批發和零售業:據大部分經營業戶所反映,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經營的產品利潤率僅在5%左右。

4、建築業:一是拖欠工程款現象比較嚴重。二是改制後的建築企業施工設備陳舊,三是內部管理存在諸多問題。

5、交通運輸業:據調查,當前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超線截貨嚴重,特別是貨運如按規定運輸,除掉養路費、車船使用稅,過橋費及超載罰款等,每輛貨車月收入3000餘元左右,有的甚至賠錢。

6、住宿和餐飲業:業主普通反映,拖欠飯費問題嚴重,每月拖欠飯費高的達萬餘元,少的也有3000-4000元。單位拖欠飯費佔80%,個人佔20%。

四、幾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發展民營經濟是長期堅持的一個根本戰略。要立足實際,把“拳頭”企業作爲民營經濟發展的根基,借鑑先進地市經驗,制定優惠政策,建立品牌基地,同時,發揮農村“經紀人”作用,組成銷售大軍,把產品推向全國、世界。二是着力改善軟環境。要特別注重關心愛護、尊重企業家,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如資金、產品銷售等,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度過難關,並從政治生活、社會地位等方面給予應有關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有利於民營企業家成長和民營經濟發展的適宜土壤和社會氛圍。要幫助和引導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與國家、省大專院校“結親”,引進和開發新品種,解決企業因資金實力不足,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匱乏,經營理念滯後,靠自身力量上項目能力有限的實際問題。三是注重結構優化。要充分發揮資源和產業優勢,迅速實現規模擴張,在此基礎上,注重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通過聯合兼併、掛靠引資,促進傳統產品產業鏈的延伸和新產品的開發,從而使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壯大。

【第7篇】關於**區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關於_____區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_____工商分局

按照統一部署,我們在全區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民營經濟專題調研,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 14個,回收企業基本情況調查表和企業調查問卷份1966,實地走訪民營企業1164家,充分、詳盡地掌握了全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通過調研我們強烈感到,民營經濟已成爲我區最有生機和活力的經濟新生源,正確把握全區民營經濟的發展形勢,認清差距,搶抓機遇,找準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實現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突破,對於推動全區經濟和社會加快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意義。

一、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區民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從發展歷程看,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恢復期(1978年一1987年)。民營經濟從瀕臨滅絕到綻露頭角,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主要是起步於集貿市場和零售、餐飲以及修理、手工加工等低層次社會服務業的個體工商戶;第二階段是快速發展期(1988年一1997 年)。隨着國家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措施的出臺,我區私營企業從有統計數字的1989年的47戶,增加到1997年的360 戶,個體工商戶由3703戶,增加到7300戶;第三階段是二次創業期(1998年至今)。這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我市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截至2002年底,全區個體工商戶達到12319戶,從業人員3.7萬人;民營企業達3924 戶,從業人員9.8萬人,註冊資本12.5億元,分別比1989年增長了83倍、170倍和241倍。當前,我區民營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正進入歷史上一個全新的創業階段。主要特點:

一是持續高速發展,實力迅速壯大。近幾年來,我區民營經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去年則高達30 %,總資產已達136億元;據統計,去年產值或營業收入過億元的民營企業達到7家;涌現了_____商廈、科匯電氣等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科技水平高、發展潛力大的民營企業。

二是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顯著,成爲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據有關部門統計,去年全區民營經濟實現營業收入約170.65億元,同比增長29.7 %;完成增加值72.42億元,同比增長30.8%;完成總產值196.77億元,同比增長29.07%。民營經濟還吸納了大量社會勞動力,成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主渠道。僅從這次調查的民營企業看,累計安置下崗職工約11560人。

三是產業領域不斷拓寬,區域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傳統的商貿、餐飲服務業有所下降,第二產業穩步增長,第一產業成爲發展 新熱點,新興三產迅速崛起,特別是生物工程、電子技術、網絡信息、現代物流等新興行業發展迅速。外向型企業不斷增多,已發展到69戶,出口創匯企業51戶,43家民營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累計利用外資6.1億元。民營企業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革的積極性日益高漲,截止去年底,全區鄉鎮集體企業改制面已達到98.07%。民營經濟正加快向區域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我區民營經濟園區達到3個。

四是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全區科技型民營企業109家,民辦科研機構達到12家。許多民營企業的技術水平在國內、國際佔據了領先地位。

五是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整體素質明顯增強。有限責任公司佔全區民營企業63.7%。民營企業共擁有註冊商標408 件,其中山東省著名商標8件。許多高科技人員、機關幹部、國企員工、高校畢業生、回國創業人員紛紛加盟民營隊伍,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全區從事民營經濟的有大中專畢業生共1.5萬人。民營企業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參政議政意識不斷增強。

我區民營經濟近幾年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與我區作爲中心城區的地位很不相稱。一是我市民營經濟規模總量明顯偏小,戶均註冊資本72.2萬元,不到全省77.9萬元的平均水平;產業結構仍不合理,在稅收等方面的貢獻較小;二是大型、科技型的龍頭企業很少,高新技術企業比重較低,設備工藝落後,產品檔次低,市場競爭力差。三是我區的市場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周邊地區市場建設轟轟烈烈,交易異常火爆,對我區市場擴張造成了很大壓力。四是思想不夠解放,政策不夠寬鬆,尚未形成發展民營經濟的理想環境。通過對我區的分析和與先進地區的對比,充分感到,民營經濟發展的水平體現着一個地區經濟的活力、財力 的旺盛和羣衆的富裕,新一輪民營經濟的發展已成爲地區間經濟 競爭的焦點。可以說,誰掌握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優勢,誰就取得了經濟競爭的主動權。

二、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外部優勢條件分析

我區是老工業基地,國有大企業衆多,資產存量大,工業基礎雄厚,傳統和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爲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爲其實現低成本擴張提供了可靠的資源。我區地處魯中,交通便利,城鄉交錯,工農相依,對點多面廣的民營經濟來講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區專業市場衆多,市場框架較爲完善,具有強大的市場依託。我區民間資本豐厚,尤其是民間的閒置資金更多,民間投資尚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區有優秀齊魯文化共同影響下形成的企業文化底蘊,羣衆發家致富的願望強烈,具有發展民營經濟的人文環境,爲啓動民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充分發揮好這些優勢,我區民營經濟必將取得飛速的發展。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引導和催動下,進一步加快了我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步伐。

一是解放思想,把握導向,爲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戰略意義,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緊緊把握輿論導向,以全面、聯繫、發展的觀點認識和宣傳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宣傳民營企業的光彩業績,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進而推動了全社會認識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是加強領導,完善措施,爲發展民營經濟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民營企業的准入、用水、用電、用地、用工、稅收、金融等多方面給予優惠;各職能部門相繼出臺了支持民營發展的一系列具體措施,較好地履行了“規劃、指導、協調、服務”職能,通過放寬准入、簡化程序、縮小限制,爲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實施園區發展戰略,降低企業運作成本,推進民營經濟產業集聚和效益提升。着眼於集聚產業、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減少環境污染,各地結合自己的實際,規劃、發展了一批民營工業園區,走出了一條“園區化、科技化、規模化、產鏈化”發展之路。衛固鎮建設傅山工業園一年多來,依託當地發電、鐵路運輸、鐵礦等產業優勢,與之相關的企業急劇增多,產業及其產品關聯度高、效益好,全鎮的國民經濟生產部值由建設前的幾千萬元到2002年的2個億,2003年可達到8億元,預計2022年可實現20億元產值。園區建設推進了相關產業的集聚和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

四是實施骨幹帶動戰略,培育強勢企業羣體,促進民營經濟數量擴張和質量提高。從產業、產品、規模、納稅等不同層面、不同類型,選擇一批骨幹企業,通過領導掛包,部門幫扶,政策、資金、人才、管理方面的得力扶持,培植了一批“高、精、新”產品和骨幹企業。科匯電器、得意乳業、通乾房產等10餘家企業的膨脹和發展,從整體上帶動了民營經濟發展數量的劇增,帶動了發展質量的提高。

五是強化保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各級機關、各職能部門,完善服務機制,深化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力度,通過組織全國高校高新技術洽談會、大中專畢業生供需見面會、銀企洽談會等,實現對民營企業更高層次的服務;以“兩公開一監督”爲核心,通過制定並落實首問責任制、辦事承諾制、ab角工作制、“一條龍”、“一站式”等一系列服務措施,不斷創新服務方式,促進了社會整體服務水平的提高,爲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內部原因分析

民營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日趨激烈、殘酷的形式下,能繼續保持其迅猛速度,甚至通過買斷或租賃因經營不善而破產的國營集體單位來擴張其規模,必有其成功之道。_____天樂園娛樂有限公司在買斷原天樂園商場後,利用其有利地理優勢,轉型向娛樂服務發展,現已是_____地區乃至山東省娛樂業最具實力的企業之一。目前,投資一億餘元的“雙子座”綜合辦公樓正在建設之中,按照四星級規劃和設計的酒店與客房,將爲_____餐飲服務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到底是何種因素促使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此次調研的實地走訪中我們找出了其中原因:

一是經營機制靈活。民營經濟大多數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營虧、自我發展的,並在求生存求發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企業運行機制,包括獨立自主的決策機制、面向市場的經營機制、收入掛鉤的激勵機制、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嚴格科學的管理機制、自我約束的發展機制,具有典型的市場經濟特徵。國營企業長期在計劃經濟運行中所形成的政企不分、產權不明、機構臃腫、對市場缺乏快速反應能力,對政府“等靠要”等種種弊端在民營企業中很少見。因此,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民營企業在經營機制上的優勢逐步得以顯示。

二是低負債運營。民營企業在國營企業與鄉鎮集體企業的夾縫中求生存,基本上未享受過政府優惠的扶持,可謂是“生於憂患”。正由於有這種憂患意識,企業在生產管理上更加註意成本、精打細算,在企業的發展上也是盡力而爲,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因此,多數企業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都比較好。我們調查的幾家企業,都是靠自已積累滾動發展,儘可能不用或少用銀行貸款,資產負債率非常低,一般都在20%以下,有的甚至是零負債。這爲他們在宏觀經濟緊縮的形勢仍然保持良好的運行質態打下了基礎。

三是產權清晰、管理嚴格。管理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民營企業對此體會更爲深刻,他們的規章制度體系與國有企業差不多,所不同的更加細緻、全面,考覈嚴格。由於產權明晰,私營企業主的管理更有權威性,執行起來也更加嚴格、徹底。_____得益乳業有限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突出抓好內部管理,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運作,依靠管理抓質量,依靠質量打市場,企業內部還設立了黨支部、團支部,企業文化氣息濃烈。嚴格的管理制度帶來了豐厚的企業利潤,公司連續三年營業額突破兩千萬元,並呈逐年上升趨勢,市場前景可觀。

四是注意市場開拓。不少私營企業主原先是國家(集體)企業的銷售科長或外貿業務人員,手上都撐握着固定的客戶羣,再根據客戶需求辦廠,完全是以銷定產。他們不僅熟悉市場,在市場開拓上也不遺餘力,各顯神通。一些高科技企業培養了專職的高學歷、懂專業、會公關的銷售隊伍,有的還在國外建立了銷售網點。在注意市場開拓的同時,把提高產品質量,爭創名牌產品作爲市場開拓的致勝法寶,把做好企業內部管理,降低運轉成本作爲發展的重要因素。僅從調研中發現的已經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就有12家,正在申請待認證的達20多家。這表明,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意識已有大幅度提高,與國際接軌的經營理念已逐漸成熟。

四、制約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約發展的外部因素

一是資金緊張狀況雖有所緩解,但融資瓶頸尚未打開,資金睏乏是制約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資金緊張一直困擾着民營企業的發展。近兩年,企業資金的緊張狀況雖有所緩解,但融資瓶頸並未真正打開。調查中有90%以上的企業認爲資金非常緊張。有69.5%的企業認爲國家信貸政策對民企不平等;近78% 的企業認爲難以獲得第三方擔保;30.5%的企業認爲融資成本過高;有49.5%的企業認爲手續繁雜,附加條件太多,辦理時間過長,貽誤商機。究其原因:一是民營企業規模小,小額放貸成本高,難以對銀行形成吸引力;二是貸款抵押、擔保難。初創時期的企業本來就沒有抵押物,不管其績效和潛力如何,都難以獲取 信貸支持;三是基層金融機構授權、授信制度不適應民營經濟發 展的要求。四是民營企業大多處於創業階段難以在短時間內甚至沒有機會樹立或表現自己的信譽,加之個別民營企業因失信影響到了整個民營企業羣體的信譽形象,銀行對民營企業產生惜貸、懼貸現象。

二是稅賦相對偏重,使我區民營企業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主要表現在雙重徵稅、'低國民待遇'、稅收優惠政策打折扣等。'雙重徵稅'即民營企業除了交納稅率爲33%的企業所得稅外,還要繳納稅率爲20%的個人所得稅。'低國民待遇'主要表現在外資企業利潤轉增資本金或另行投資均可按投資額的40%得到所得稅返還;國有企業享受技改貼息;國有、集體和股份制企業技術開發費以及技術改造投資購買國產設備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稅等,這些優惠政策都將民營企業排除在外。'稅收政策不優惠'主要表現在政府在培訓補貼、技術創新方面沒有給予必要的財政預算支持,在稅收抵扣和減免、成本攤提等方面沒有優惠政策,對創業階段的民營企業沒有稅費減免措施。民營企業認爲,一是高稅賦 不利於處於起步階段企業的原始積累,抑制企業的發展;二是我區民營企業與廣東、浙江等外省市的同類企業相比,稅賦根本不 在同一水平,使之競爭中處於劣勢。湖田鎮企業反映:廣東一個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左右的企業,年定稅繳納稅金20萬元,僅相當於我市同類企業所繳稅金的1/30;在很多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一些小企業開辦

三、五年不用納稅。如此懸殊的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勢必造成民營經濟發展的天壤之別,此外,民營企業對買發票必須先交稅款或押金;出口退稅政策不落實,退稅款長期拖欠;年銷售額不足180萬元不能享受一般納稅人待遇等也反映十分強烈。

三是針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機制不夠健全,信息渠道不暢已經成爲影響發展的因素之一。民營企業需要社會各個方面尤其需要在政策諮詢、人才引進、法律援助、技術應用、財務管理等諸多方面得到支持。我區目前還沒有一家綜合性服務機構能夠爲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還缺少暢通的信息渠道爲全區民營企業 及時提供政策、人才、技術、產業、產品等實用的甚至是前沿信息。國有、集體 企業的服務和信息提供由各級政府及其所屬組織機構予以保障, 民營企業則不能。不少民營企業不知道有什麼優惠政策,因而談不上用足用活政策;不知道哪裏有企業需要的人才,因而談不上有目的地去尋求人才等等。信息滯後和信息缺失成爲民營經濟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有的民企反映,政府制定的很多優惠政策,民營企業都不掌握,希望政府部門發揮各類信息優勢和公共服務渠道,多方面地爲民營 企業提供政策、法規、信貸、市場信息、諮詢、管理、技術人才和培訓等各種服務。

四是發展環境不夠寬鬆,部門服務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意識不強,水平不高,'三亂'現象依然存在。有的企業主反映:沒有人關心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來人就是收錢。每年來收費的部門有20多家,不管收費是否合理,一般是交了錢再說,以防得罪了這些有來頭的部門;由於體制不順、職能交叉,對民營經濟的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現象比較突出,職能部門的執法權限劃分不明確,重複執法,重複檢查的現象普遍存在;企業不合理負擔過重,上邊許多好政策在基層難以落實到位,企業經營環境不夠鬆。還有的民營企業反映勞動、人事部門還未把民營企業的用工納入正常的管理軌道,造成民營企業人員在人事檔案、勞動保險、職稱評定等方面管理缺位。許多政府部門的審批手續多而複雜,辦事效率不高,在徵地、辦理許可證、用電、用氣等方面不能爲民營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選擇投資方向、爭取技術支持上沒有明確的服務部門等。

五是信用缺失、無序競爭、多頭管理,影響了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一些企業抱怨政府說話不算數,出臺的政策、承諾的事項很多沒有兌現。如新世界步行街、湖田工業園區等專項優惠政策基本上沒有得到落實。這種現象儘管發生在一些特定環境、特殊地域,但政府信用的缺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同行業問部分企業採取不正當競爭手段,互相詆譭、競相壓價,使價值規律、競爭規律難以發揮作用,競爭秩序處於惡性循環態勢。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市場運行中缺乏誠信制約機制,突出表現在不履行合同、互相拖欠債務的現象大量存在。許多中小企業由於拖欠債務導致資金週轉困難,甚至瀕於破產。無照、無證以及偷漏稅費等非法行爲的大量存在,相對削弱了對合法經營行爲的保護力度。社會治安環境還不夠好,有36%的企業希望進一步改善治安環境。

六是思想上的障礙,主要是對個體私營經濟仍然存在種種認識誤區和社會偏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個體私營企業的看法,觀念有了很大變化,但“左”的思想和傳統觀念遠沒有根除。有的認爲個體、私營經濟是“私”字當頭,搞個人發家,因而漠然置之,任其自生自滅。有的把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與發展公有制經濟對立起來,認爲個體私營企業與國有、集體企業爭產品、爭人才、爭市場,會衝擊公有制經濟發展,因而心存疑慮。加之北方歷來有“輕商”的傳統,特別我區作爲重工業基地,國有企業一直在經濟中佔優勢,所以一直沒有形成從事民營經濟的良好輿論氛圍,不僅其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經常表現出歧視民營經濟的傾向,許多大中專畢業生和下崗職工也以到民營企業爲恥。因此,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仍任重而道遠。

除上述以外,地理區 位的原因、開放程度的不同、文化傳播和思想觀念的差異、產業結構上的異同以及政府實施的政策,都將在其外部對民營經濟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二)制約發展的內部因素

在民營企業內部,存在着管理家族化與專業化的矛盾、產權單一引發的產權關係中的矛盾、生產規模與經濟效益的矛盾、文化素質與管理需求的矛盾,都將對今後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

一是觀念陳舊,管理模式滯後。許多民營企業觀念有待轉變,如對國家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有疑慮,不敢放手放膽經營。“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較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雖然部分企業在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後,已經開始在在更高的層次上確立新的發展目標,進一步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但大部分私營企業仍未破除私有者狹隘的觀念。一是在產品生產上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缺乏投資開發新品意識;二是在經營上滿足於自給自足式的傳統經營模式,滿足於無債一身輕,害怕舉債搞發展;三是在管理方式上習慣於家族式的夫妻店、父子坊等形式,排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制度。上述弊端嚴重阻礙了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是民營企業主和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企業家佔26%,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佔6%。企業缺乏會管理、懂技術的員工,高層次人才更缺。有68.7%的企業家對企業職工的素質不滿意,民營企業中70%的從業人員只能應對簡單勞動,管理領域、科技開發領域急需專業人才,但大部分不能適應。民營企業在用人方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是其優勢之一。但民營企業大多都是家族性企業,大量使用的是家庭成員,致使許多平庸之人充賽重要部門,嚴重挫傷了外來人員的積極性,使外來員工覺得在這種環境下做下去,沒有什麼前途可言,結果損失了大量的“千里馬”。同時民營企業在對外招聘人才時,往往只是以高工資來吸引來人才,而對於保險、福利卻隻字不提,使得一些人才對民營企業感到無安全感,影響了企業的人力資源及產品的開發創新能力。再次民營企業用人的隨意性很嚴重,以致人才大量浪費,使得民營企業多年來形不成人才優勢。

三是資本、風險、決策管理三權集中, 民營企業組織機制存在一定缺陷,缺乏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手段。現階段我市民營企業主要是家庭化管理模式,企業主不但有決策權,還都直接掌握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民營企業始創階段,這種方式有其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 模和較高層次後,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管理上的缺陷。

四是民營企業法制意識不夠強,信用意識比較淡薄。主要表現爲在生產經營 過程中的行爲不規範,如偷稅逃稅、製假造假、違規招工、用工, 故意拖欠金融機構貸款、企業貨款和職工工資等問題。另外,帳 頂帳、三角債、連環債等拖欠帳款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損害了整個民營經濟的形象。

五是民營企業技術水平比較低,缺乏創新意識, 核心競爭力不夠強。我市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只佔26.9%,生產有特色產品的企業也相對較少,產品整體定位不高。相當一部分企業設備陳舊,技術工藝流程落後,環保要求低,基礎薄弱,對科技創新重視不夠,科研條件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弱, 產業趨同比較嚴重,規模優勢尚未形成,導致比較優勢遞減。團隊意識、協作意識、品牌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有65%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在有獨立品牌的企業中有89.6%的企業商標未進行註冊。

五、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路和重點

基於以上分析認爲,我區應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把民營經濟作爲全區經濟發展的主體,加大扶持力度,創造寬鬆環境, 創新傳統產業,發揮規模優勢,形成傳統產業啓動,新興產業和配套產業兩翼齊飛,優勢互補,整體推進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格局,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到“十五”末,全區民營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形成一批市場競爭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民營企業集團,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高。

一是在思想觀念上,牢固樹立民營經濟是全區經濟發展主體地位的指導思想。思想觀念落後仍然是制約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對比江浙滬粵等先進地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與先進地區 的差距,最關鍵的是思想解放程度和重視力度上的差距。實踐證明,解放思想始終是發展的先導。思想解放一步,發展就向前一步;思想超前一步,發展就領先一步。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帶來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和社會的大進步。爲此,必須明確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 沒有民營經濟,就沒有市場經濟的理念,將其作爲我區經濟發展 的主攻方向來抓。只有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這個大前提下,很多影響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纔會逐步解決。這是治本的關鍵和基 礎。也只有牢固樹立了這種觀念,才能真正做到在社會資源有限、信貸資金、資本市場份額、投資機會、土地等資源不能均等分配 的情況下,不把公有和民營作爲資源配置孰先孰後、孰多孰少、孰可孰不可的標準。

二是在工作重點上,強力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的政策和環境。良好的政策和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當前,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熱度不夠、氛圍不濃,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發展 的環境不優,政策的吸引力不強。環境和政策的好壞是一個地方 能不能快速發展的首要因素。優化發展環境,不僅體現在提高部門服務水平,杜絕三亂現象等問題上,更重要的是要從深層次上、從市場經濟發展的本質上準確把握環境的內涵,從而構築全方位 的環境優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是社會的、政府的,資源配置是企業主的。資源配置方式是一種橫向的流動方式,目標是 效益最大化,只受環境的影響,不受政府的約束,哪裏適合生存發展就去哪裏。在資源配置流動的過程中,資源的各個要素(資金、人才、技術、管理者等)和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需要的是各自不同的環境。因此,政策環境、法律環境、輿論環境、經營環境和服務環境構成了環境的基本內容。可以說,人人、事事、物物、時時皆環境。爲此,我們應堅持民有所需,我有所爲的思想,對 照發達地區,找出我區在環境方面存在的種種差距,從各個層面 制定好相應的對策,並抓好落實,避免實踐中虛多實少、有口號無行動、有政策無落實等問題發生,真正下決心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全力構造好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環境平臺。在政策和環境的制定與取向上,應突出把握好'放寬、保護、扶持、整合、創新'的工作方針,特別是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各 級各部門要真正做到思想放開、政策放寬、管理放手、服務放活, 通過在'放'字上做文章,最大限度激活民營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實現民營經濟超常規發展。

三是在發展方向上,堅持以傳統產業的整合、改造和創新爲突破口,全力構築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化工、建材、紡織、機械等是我區傳統的優勢產業。在這些 領域,我們有基礎、有資源、有人才、有市場。目前,我區70% 以上的民營企業從事着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這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作爲老工業基地的我區來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傳統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企業規模偏小,產品雷 同,惡性競爭,產業擴張力不強,形不成規模優勢,嚴重製約發展。爲此,要把創新傳統產業,形成規模優勢作爲全區民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有計劃地在全區選擇一些骨幹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在各產業中牽頭組建一兩個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給予政策、項目、資金、科技扶持, 加強技術改造,實現產業升級,使之成爲傳統產業的'領頭羊', 充分發揮其產業關聯度高、資源聚集功能和產業拉動能力強的優勢,形成高端帶動、中間跟進、底部擡高的良性發展趨勢。如此, 我區就能夠形成明顯的行業優勢、能夠建立起強大的配套生產能力、能夠實現生產高新技術化、能夠造就鮮明的產品特色,從而 真正在全區形成傳統產業啓動,新興產業和配套產業兩翼齊飛, 優勢互補,整體推進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格局。

四是在發展載體上,加快園區建設和市場建設步伐,努力提高民營經濟的集約化程度。工業園區和市場是加快民營經濟發展 的重要載體。加快園區建設和市場建設不僅是解決民營經濟佈局分散、單體運行、信息閉塞、產業化程度低、效益差的重要措施, 而且是推進區域經濟規模化、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有效途 徑,是改變過去那種'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老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舉措。當前,制約全區民營經濟園區建設的主要因素是特色不鮮明,管理機制落後,優惠承諾不落實,影響了進園企業發展。要堅持突出重點、注重特色、分層培育、循序漸進的思路,把園區建設作爲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戰略措施,突出抓好_____私營經濟工業園等園區建設。在這方面,應注重產業特色,高起點搞好園區規劃;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完善園區功能;引進市場機制,推進園區的經營機制創新,按照現代化、規模化、特色化、外向化的要求,堅持環境建設和項目開發並重,使園區儘快成爲我區的外資集中區、產業集聚區和經濟高增長區。市場建設是加快總量擴張,實現遍地開花的重要途徑,對產業經濟結構調整發揮着積極的引導作用。臨沂的一個板材市場帶動了4000家板材加工企業。因此,我們應加大市場建設投入,加快規模膨脹,爲民營經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市場培育建設上,應着眼於大開放、大貿易、大流通, 以構建魯中商貿物流中心爲目標,以優勢產業爲依託,大力培育 '龍頭'市場,管好搞活現有市場,通過重點突破,整體推進, 全面發展,全力構建與時代前進步伐合拍,與我區城市功能相符, 佈局合理、結構健全,具有旺盛活力和發展後勁的市場流通體系,成爲承接南北,輻射東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中心。

六、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一)加大領導和發動力度,在營造發展氛圍上實現新突破。

建議今年召開一次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大會,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廣泛的思想 大發動、大動員;組織各新聞媒體和宣傳工具,在全區開展 一次聲勢浩大的宣傳月活動,推出不同類型的民營企業先進典型;對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家實行重獎,在社會上形成強烈震動和影響,促進思想觀念的大解放;在考覈機制上,確立一把手爲發展民營經濟的第一責任人,自上而下建立目標責任制,納入對各鎮、辦事處領導班子政績考覈的重要內容,確保實現“三個轉變”在指導思想上實現主要依靠國有集體經濟向依託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轉變;在工作精力上實現由重點抓國有集體經濟向重點抓民營經濟轉變;在工作方式上實現由計劃經濟條件下以行政干預手段發展經濟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地運用調控引導手段發展民營經濟轉變使各級領導切實做到嘴上講,心裏想,手上抓。

(二)加大扶持力度,創造寬鬆環境,在實施政策和環境促動上實現新突破。

在政策促動上,建議在幹部輪崗、用地、投資、貸款、招商、稅費等關鍵環節上實行突破性更大的政策。一是堅持'三個凡是',進一步拓寬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即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凡是允許外商投資企業進入的領域、凡是固有經濟退出的行業,民營經濟都可以進入,允許和鼓勵民 營企業進軍電信、電力、水利、橋樑、公路、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二是出臺更加優惠的機關幹部分流新政策,鼓勵通過辭 職、輪崗、停薪留職等形式從事民營經濟,對分流、輪崗從事民營經濟的,我區已經出臺了政策,重點抓好落實。同時出臺鼓勵國有企業職工從事民營 經濟的優惠政策,儘快在全區實現機關幹部、科技人員、轉業軍人、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農村羣衆'六股力量'帶動,人人想門路,家家搞經營的濃厚氛圍。三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 的原則,在稅收、融資等方面實行靈活政策,爲我區民營經濟發 展注入生機和活力。在稅收上,建議按照保住存量,放開增量的 原則,對新開辦的民營企業在3-5年內都實行定稅制,不再實行申報制,以保證企業有充足的資金和精力來發展自己;對於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原則上認定爲一般納稅人,以提高企業運行靈活度。在融資上,建議由政府部分出資,吸納民間資本進入,成立專門爲民企服務的信用擔保機構,搭建更直接的信貸信息平臺;建立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洽談會商制度,進一步改進信貸管理運作機制,特別是授權授信方式,適當下放民營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 _____個私協會經過探索建立的“企業貸款聯保機制”已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通過聯保機制,全區已有一家民營企業獲得貸款 萬元,可以逐步推廣。在優化環境上,要實現'三減一保',即減低稅費,減少手 續,減輕'三亂'負擔,確保安全經營。爲此,要實施'兩手抓', 一手抓服務,一手抓治理。在服務機制上,建議在全區開展機關 效能建設,實行'三個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簡化程序,最大限度地減免手續,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務,對民營企業實行全方位貼身服務。在環境治理了,堅持'重典治亂',突出處理一批反面典型;對國家、省、市取消的一批行政審批項目和收費項目進行不間斷的認真實地檢查,對違反的,嚴肅處理;建議在區監察局設立專門投訴舉報電話,配備專人、專車,及時、迅速整治各種吃商、卡商、欺商行爲;取消或降低一批收費項目,設立'免費保稅區',除照章納稅外,免交一切費用。積極督促政策落實, 切實兌現政務承諾。凡是已經出臺的政策和服務承諾,就要千方百計兌現,言必信,行必果。無法兌現的,必須採取補救措施或承擔相應責任,以取信於民。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議政府開辦一個民營經濟綜合網站,利用現代傳媒將政府各部門制發、轉發的有關政策性、公益性、服務性'紅頭文件'向全社會開放, 擴大個體民營業戶的知情權;各級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行政效率,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爲,大力倡導誠信,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每年在全區組織一次由個體民營業戶參加的'下評上'活動,對服務意識強、服務水平高的部門給予通報表揚,對評議差的單位給予公開批評,切實形成人人關心, 個個支持,全民參與個體私營經濟的濃厚氛圍。

(三)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在實施骨幹帶動戰略,構築產業 格局上實現新突破

建議今後幾年把扶持民營企業作爲全區民營經濟的一個重點,納入全市整體規劃,強化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傾斜;推行領導掛包、部門幫扶責任制。 爲提高骨幹企業的內在質量和整體水平,發揮其在產業格局形成上的龍頭帶動作用,有針對性地培植'三個一批',即一批科技龍頭企業、一批創匯大戶、一批納稅大戶。同時要做到'四項扶持':一 是科技扶持。明確把支持科技民營企業作爲我區的地區特色和優 勢,加強與全國高校和科研所的合作,爲企業引進科技成果,儘快提高民營企業的科技實力和產品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爲'百強'企業實現跳躍式發展的第一動力。二是人才扶持。每年舉辦民營企業招聘下崗職工洽談會和大中專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同時,採取'四個一批' 吸收入才:利用國企改革的時機,從國有企業引進一批;鼓勵從機關於部中分流一批;採取優惠政策從高校科研單位中聘請一 批;與山東理工大學等合作組建培訓基地,爲企業自己培養一批。針對民營企業人才匱乏和流動性大的問題,可以由個私協會牽頭成立人才中介機構,建立民營企業會員人才信息庫,有針對性爲民企提供人才。目前,_____區個私協的民企人才信息庫正在建設中。三是資本扶持。區縣財政按上年民營企業上繳地方稅收的 5%列支出預算,納入'個體民營經濟發展基金',加快籌建擔保基金(公司),努力解決貸款擔保難的問題;也可以借鑑西方發達國家解決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風險投資機制,培植風險投資公司,充分調動我區龐大的民間資本參與民營經濟發展。在對國有集體企業資產排查的基礎上,每年舉辦一次面向民營企業的'產權交易會',使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好我區國有、集體企業沉澱的存量資產,實施低成本擴張;積極引導幫助實力較強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民營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幫助做好上市的工作。四是管理扶持。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優化產權關係,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改 善管理水平,提高人員素質,加快向現代企業經營模式轉變的步 伐,形成所有權家族化、經營層社會化、股權逐步公衆化的經營機制。加強我區的私營企業協會的建設,轉變其職能,在協會內部建立各專門的行業協會,強化行業自律管理。

(四)加大'村、鎮、園'建設和市場建設力度,在推進集 約經營和總量擴張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要把園區作爲'村、鎮、園'建設的重頭戲,集中財力、精力、政策抓好_____私營經濟工業園等園區建設。要進一步完善園區的水、電、暖、氣、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誰技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入園民營企業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業經營管理。其次要實行'特區'政策, 如對投資300萬元以上的企業減半徵收土地出讓金,並當企業累 繳所得稅達到現價徵地費用時,使用權歸企業擁有。第三,對園 區實行扎口管理,一個機構,一口管理,一條龍服務,消除'三 亂'影響,使園區成爲一個'安全島'。要繼續強化對專業村、產業鎮的引導、扶持,着力做好對農村個體大戶和龍頭企業的培育,通過發展一批專業戶,帶出一個專業,培植一個專業村,帶出一個產業鎮。二是加大市場培育發展力度。建議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財委、建委、工商、土管等部門參加的市場建設領導小組,加大對市場建設的組織協調力度。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多渠道籌集資 金特別是啓動民資建市場,形成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同時在城 鎮規劃、市場用地、基建收費、戶籍管理等方面,制定實施一系列傾斜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各界辦市場的積極性。要打破地域、邊界、條塊和體制限制,組織企事業單位、鄉鎮、村居、市場業戶、社會羣衆採取獨資、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興辦市場。市場建要統一規劃,科學論證,做好四個結合。一是與國有企業改革脫困相結合,大力支持國有老企業利用城區閒置的車間、廠房、場地辦市場,實現'退二進三'。二是與舊城改造相結合, 利用_____新區建設的有利時機,規劃一個集會展、商貿、觀光、飲食娛樂爲一體的綜合功能區,輔之在建的王府井廣場、魯中商貿廣場和現有的蔬菜、果品、家電、傢俱等大型市場,在_____形成一個物流驅動中心,以帶動全區經濟發展。三是與'村、鎮、園'建設相結合,依託專業村、產業鎮和加工園區,興建配套專業市場。四是與市場重組相結合,對具備特色優勢、有發展潛力的商品,從原市場中分離出來,新建市場或交易區;對分散各處、經營戶較多、有發展後勁的行業集中起來, 新建大規模、高檔次市場,形成集中的市場羣,爲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地載體。

【第8篇】*市發展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加快工業強市步伐

民營經濟,特別是個體、私營經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黨和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已經成爲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成分,成爲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着力發展民營經濟不但是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主要經驗,也是我國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工業化進程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着力點。

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

發展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客觀要求,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發展民營經濟是增加羣衆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是我們打造工業強市的戰略舉措。

改革開放25年來,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主要表現在通過民營經濟的日益興起和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了民營經濟爲主導的發展特色。分析我市目前的經濟結構,除電業、通信、金融等國家壟斷行業外,其他經濟組織幾乎全部爲民營經濟;按行業分佈來看,涉及煤炭、建材、耐材、造紙、飲食服務等,涵蓋了各個行業門類,基本形成了民營經濟一統江山的局面。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在民營企業工作的人員近20萬人,到2003年底,我市共有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的總數已達2.7萬家,從業人員近20萬人,完成增加值85.2億元,佔gdp的比重爲86.6 %,納稅總額佔全市稅收的四分之三左右,對財政稅收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保持社會穩定和繁榮經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民營經濟以其自身強大的生命力,滲透到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民營經營單位佔我市全部經營單位的94%。我市的耐材、造紙、建材、煤炭等支柱產業中,民營經濟已經形成了產業羣,起着重要的支撐作用,聚集效應逐漸顯現,是我市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全市790家耐材企業中有745家爲民營企業,其中規模企業55家,年產超5000噸的有78家。造紙行業中有400多家民營企業,年生產能力達100萬噸,超5000噸的有87家。400多家建材企業、200多家煤炭企業以及100多家服裝加工企業中,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2003年我市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省第二位。可以說,沒有民營經濟的發展,就沒有我市今天的發展局面。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工業經濟的發展;沒有民營企業的壯大,就沒有工業強市目標的實現;沒有民營經濟的擴張,就沒有全市經濟的騰飛。作爲在我市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民營經濟,對實現工業強市目標起着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二、我市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的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要把發展的良好勢頭保持下去,在現有的基礎上取得新突破、新發展、新成績,必須對當前的新形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充分認識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思想觀念不夠解放,認識還有相當差距,仍有相當的同志思想僵化,對民營經濟和快速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位,搶抓機遇的意識不強,加快發展的力度不夠,使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速度與加快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二是缺乏正確的引導、監督和管理。我市民營企業從事傳統產業多,從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業少;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結構不合理、規模小、檔次低;生產性企業少,服務性行業多,重複建設的項目多,其原因是對民營企業的發展缺乏全面的引導、監督、管理和服務。三是部分企業經營者素質不高,管理水平落後。一方面是文化素質不高,民營企業中有大專學歷以上的專業人才很少,具有高學歷的高技術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經營管理水平落後,大部分是憑經驗闖天下、看膽略撞財運,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和進行資本運作的能力,小農經濟、小富即安的觀念根深蒂固。四是集約化程度低,形不成規模效益,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數處於“小、散、亂”狀況。五是環境不夠寬鬆,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棚架”,落實不力,民營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有利爭着管,無利都不管”,中小企業擔保、貸款難問題得不到解決,爲民營經濟服務的機構、中介組織、商會、行業協會等不健全,常常出現自己打自己現象,損失了相當一部分利潤;外部環境仍不寬鬆,政策服務措施不完善,“四亂”雖有所收斂,但變相收費仍時有發生,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

三、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幾點想法

市委二屆三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確立了“打造工業強市,再創經濟優勢”的發展戰略,明確了新密經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重點和發展方向,提出要以民營經濟爲主導,重點抓好50家非公有制企業,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完成65億元的目標。圍繞這個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在打造工業強市的戰略實踐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投身民營經濟建設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總開關。不破除保守、陳舊、落後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就難於實現新局面的開拓。分析我們與沿海地區的差距,我們缺少的就是先進的發展理念,思想還不夠解放,缺少敢闖、敢拼、敢爲人先的創業激情,搶抓機遇的意識還不夠強。因此,要結合貫徹十六大精神,圍繞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這個主題,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工作深入紮實地開展下去。在廣大幹部和羣衆中徹底破除

*市發展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加快工業強市步伐來自範文搜,僅供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9篇】地區民營經濟現狀與發展調查報告

近年來,民營經濟在太和鎮鎮域經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爲了認真實施省市縣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戰略,促進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變,掀起新一輪發展民營經濟的高潮,掃清民營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最近,我對太和鎮地區民營經濟的現狀與發展作了深入的調查。

一、太和鎮民營經濟的'現狀

太和鎮地處縣城,具有得天獨厚發展經濟的優勢,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鎮城鄉集體企業達到鼎盛時期,當時8萬多人口的太和鎮共有集體企業40餘家,其中城鎮集體企業13家,農村集體企業28家。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減弱,集體企業固有的規模孝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員工年齡大、文化素質低等矛盾日益突出,體制的弊端,產權不明晰,加之流動資金短缺,銀行不注入資金,使全鎮集體企業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體企業85%以上處於嚴重虧損狀態。1997年起,鎮黨委政府開始實施“騰籠換鳥”的辦法,通過賣、並、破、租、轉等形式,讓集體資本退出,爲民營經濟騰出空間。從當時的天府人革廠實施“零價轉讓”到全市最大的鄉鎮企業——四川富士電機有限公司改製爲民營,通過改制培養民營企業10家。截至xx年7月底,全鎮已累計發展個體工商戶9000餘戶、民營企業152家,從業人員13380人,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8.6億,佔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的79.6%;銷售收入完成10.3億元,利潤5899萬元,國稅、地稅收入xx多萬元,佔全部稅收總額的80.5%。

二、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

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縣民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突出表現在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和經濟規模上。

第一,觀念陳舊滯後。受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雙重影響,思想觀念保守,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冒險精神不夠,怕投入了無產出、無回報,創業衝動不足。

第二、管理體制制約。政府職能部門對民營經濟實施多頭管理,缺乏對民營經濟的整體佈局和長期發展的引導和規劃。有的工作人員仍有“管理就是開會,發展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亂”現象屢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市場環境制約。民營經濟間的不正當競爭、製假、售假等問題還十分突出,社會監督力度、打擊力度還不夠。

第四,技術水平制約。在技術裝備上,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依然是手工勞動或半機械化的操作。

第五,人才資源制約。人才市場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資源嚴重缺乏。

第六,民營企業自身的問題。主要突出表現在經營者整體素質較低,管理問題較爲嚴重,產業結構趨同,對所辦企業缺乏科學論證和合理規劃。有的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違法違紀違規。民營企業呈現出小的多、大的少,經營型多、生產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營企業不多。

第七,外部環境較差。各地出臺的優惠政策,雖然推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是“縱向不到底,橫向不到邊、競爭不平等”。導致外地企業引不進來,本地企業又留不住,國有企業有的改制不徹底,民營企業又發展不起來。特別是項目審批、土地徵用、電力分配、拆遷還房等方面與外來企業極不平等,主要表現在辦理程序繁瑣,中間環節太多,經營性的水、電、氣價格太高。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本地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第10篇】牡丹江民營經濟調查報告

縱觀我市的民營經濟,經過二十餘年的滾動發展,實現了長足的進步。從總量上看,截止XX年末,全市民營經濟戶數發展到9。4萬戶,實現增加值60.5億元(全口徑爲165億元, 佔全市gdp的66. 9%),營業收入190億元、純利潤9。2億元、稅金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15%、132%和19%。實繳稅金由1998年佔財政收入的8.8%上升到30.1%。從業人員達到3327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2.8%。從產業結構上看,三個產業增加值由1998年的1:4:5調整爲目前的2:5:3,第二產業上升了10個百分點。XX年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 比全口徑增加值增長幅度高出1.2個百分點。從發展規模看,到XX年來,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34戶,其中工業企業91戶。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達到41戶, 佔全市民營經濟納稅總額的26.2%。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到109戶, 比1998年增加18%。從固定資產投資上看,XX年,全市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71個,其中新上項目32個,技改項目14個,總投資101億元; 當年完成投資2.5億元,同比增長50%。從外向度上看,XX年擁有進出口權的企業發展到59戶, 比1998年增加31戶,其中工業企業26戶。XX年完成對俄貿易進出口總值15.6億美元, 佔全市邊貿總額的79%。

橫看我市的民營經濟,與發達地區甚至與省內的一些市(地)相比,在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產業牽動等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仍處在原始積累的創業階段。面對新一輪的發展大潮,尤其是面對我市國企改制後的新形勢、新格局,加快民營經濟擴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勢在必行、勢必先行。爲此,我們建議:

一、確立起民營經濟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考察所到之處,無論是外省還是省內的市(縣),都把抓民營經濟作爲“第一要務”,都把加快經濟發展寄希望於民營,上上下下扶持民營經濟、舉全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工作氛圍非常濃厚。反觀我市,由於受國有企業比重大、包袱沉重等歷史積澱因素的羈絆,重國有、輕民營的思想傾向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民營企業不公平待遇尚在,沒有真正把民營經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去抓,自然發展的痕跡十分明顯,在重視程度、領導力度、工作機制、管理體制、公平競爭環境等方面存在差距。

目前,要改變民營經濟的這種弱勢地位,實現民營經濟陝發展、大發展,應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應從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做起。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委、市政府抓民營經濟應從提高民營經濟的地位做起,帶頭衝破一切妨礙民營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 改變一切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弊端,真正建立起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與外來企業一視同仁,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 由於我市的民營經濟尚未進入成長期,現階段應給予必要的傾斜,多研究民營發展,多傾注領導力量,多解決具體問題,以市委、政府的決心,促進全市上下思想認識到位、工作到位,形成合力,形成氣勢,確立起民營經濟在全市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其次,應從準確定位立起。應把發展民營經濟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結合起來,與實施工業立市結合起來,與解決就業問題結合起來,以工業經濟爲主體,依託和釋放優勢,重點發展“四大產業”和“三型企業” (即:大力加快發展林紙、醫藥、綠色食品、特種材料四大主導產業;科技型、加工型,外向型企業),着力促進第一產業發展,帶動第三產業進步,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使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全市gdp的85%以上,稅收達到財政收入的60%以上,打造 “民營牡丹江”。第三,應從營造氛圍上抓起。氛圍不濃關鍵在領導。針對市級領導包扶、服務於民營企業心有餘悸的狀況,應明確說法,特別是爲民營企業跑項目、搞服務,更要撐腰當後臺;對部門領導爲民營經濟發展開綠燈、提供條件的,應積極支持,而不視爲“尋租”行爲。同時,在全社會營造出理解、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積極支持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帶頭下海經商,支持科技人員創辦企業,支持下崗職工“二次創業”,支持農民棄農轉商,把全市274億元的民間儲蓄存款充分攪動起來,激發全民創業熱情,掀起全民創業大潮。使我市的民營經濟由鋪天蓋地發展(上半年新增民營企業468戶),達到頂天立地作爲,形成趕超之勢。

二、抓大戶、抓骨幹企業,爲工業立市提供支撐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應關心民營企業個體的存亡,而應傾全力扶持做大產業,這是外地發展民營經濟的基本遵循。當前,我市民營經濟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工業企業少,產業化龍頭企業小,既沒有形成規模生產,也有沒形成產業羣體,支撐力、帶動力非常有限。截止到XX年末,全市規模以上的民營工業企業僅佔民營企業總數的1%,營業總收入超千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僅28戶,其中超五千萬元的僅9戶,超億元的僅1戶,28戶龍頭企業加在一起還不如雙城市一個企業對本地產業的帶動。但也應看到, 目前我市民營經濟己佔全市經濟總量的66.9%,上半年實繳稅金3.1億元,市區11戶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容量大、管理機制活、發展潛力大的企業,有7戶是民營企業,這是我市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從以上情況看,工業立市,首立民營是可行的。立民營,應首立工業企業;抓發展,應重點抓大戶、抓骨幹。一是走內源性發展之路,做大一批骨幹企業。 從全市範圍內篩選出20戶產業拉動強、發展潛力大的民營企業,應在領導精力、政策、資金和服務等方面予以傾斜,如雙鶴藥業(XX年繳稅570萬元)、友搏藥業(稅金4647元)、黑寶集團(稅金316萬元)、人合堂製藥四戶企業,丹峯磨料(稅金4607元)、鑫利化工(稅金260萬元)、富通、三新、中奧等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市場潛力大、產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的企業,是工業經濟發展和後續財源的希望所在,應集中社會資源扶助企業發展,舉全市之力進行重點扶持,儘快做大一批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發揮大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對吉信、華宇等一批邊貿大戶,鼓勵企業在保持原有產業優勢的同時,積極向其它產業和行業延伸,在全市範圍內進行資本擴張,把邊貿優勢與市區加工企業的存量優勢結合起來,搞好出口產業精深加工,實現過埠增值。應突出抓好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對渤海集團、哈北飼料、響水米業、天資食品、東森集團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應下大力氣盡快扶強扶壯,強壯產業鏈,做大產業羣體。依託地緣和資源優勢,把果菜城建成全國最大的對俄果萊出口批發大市場;把渤海響水米業市場,綠色食品批發市場、綏芬河木材市場、綏陽黑木耳市場建成輻射全國的專業性交易市場。二是走轉入性壯大之路,扶強一批改制企業。要本着有所爲、有所不爲的原則,不能指望所有改制企業都能實現快速發展,應對產品有市場、發展有潛力的啤酒、毛毯、二磨、五化等改制企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規模、做精產品。在自我發展提高的基礎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壯大,同時, 以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爲重點,全面提高企業素質,激發改制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使改制企業真正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經濟主體。三是走外源性擴張之路,引進一批大企業。目前,我市招商引資存在工業項目少的問題,XX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8.8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僅佔28.1%,缺少像雙城市雀巢、旺旺集團那樣規模大、產業集聚度高、帶動作用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介入和加盟。發展外源性民營經濟,既要尋求利用外資,也要把外埠資金作爲重點。應緊緊抓住發達地區資本流動擴張的有利時機,抓住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歷史性機遇,抓住與韓國大宇集團合作成功的有利條件,積極依託園區載體優勢,招引一批工業項目、醫藥企業(北藥園區如再無起色明年有可能被摘牌);依託口岸優勢,引入一批外向加工型項目和企業,帶動地產品出口,實現過埠增值;依託資源優勢,上一批權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全市產值超千萬元的生產加工型民營企業達到400戶,超五千萬元的達到40戶,超億元的達到10戶。 三、加快園區建設,釋放載體優勢

從外地經驗看,園區建設已經成爲民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園區政策引力和發展張力得到了有效的釋放,園區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爲民營經濟的代名詞。 目前,我市有19個園區(國家級3個、省級11個、市級5個),普遍發展速度慢,建設水平低。一是大而空。市區內的園區多數沒有核心區,市區多大園區就有多大,並且沒有相關的政策措施支持,園區名不符實。二是弱而低。陽明國家級民營科技示範區在諸多園區中算是佼佼者,XX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0.5億,但與哈爾濱的南崗園區相比,僅是其總量的1/5,在全國14個同類園區中排位倒數第一,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險。三是多而散。外地無論是縣還是市,園區只有一個,管理集中,政策統一。我市僅市區就有四個園區,並且分屬各區,管理分散,政策不統一,相互爭嘴,園區沒有形成聚集和帶動的作用。

今年7月1日,國家明令規定各地不得再搞園區建設,也不再批覆園區。我市已獲批覆的園區是寶貴財富,應倍加珍惜,發展和管理好。首先,應明確園區建設的發展思路。基於我市園區建設是空白的現狀,應高起點規劃,準確定位,走由初級的建設企業集羣,進而形成產業集羣之路,結合我市城市建設“南拓北控”的總體規劃,愛民、陽明區建設企業集羣,並通過制定相關的產業集羣政策,促進愛民區北藥產業、陽明民營科技產業、對俄經貿工業園區對外加工產業集羣的發展。這樣做將有利於釋放“集聚經濟效益”,形成產業規模;有利於集羣企業合作意識的形成,提高合作企業的技術、生產和市場競爭能力;有利於政策、制度效能的釋放,達到培育與提升產業競爭優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城區建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目的。其次,應整合現有園區,釋放載體優勢。應重點抓好市區內的園區建設,建議成立市經濟技術開發園區管理委員會, 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管委會主任,市委主管經濟工作的副書記和主抓園區工作的副市長分別任管委會副主任。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北藥、陽明科技、對俄經貿三個園區進行管理,負責政策制定、組織協調、重大事項決策等工作。陽明民營科技園區、北藥園區、對俄經貿園區管委會具體負責各園區的建設工作。第三,應集中精力抓好核心區建設。把佔地7.2千方公里,現已規劃2.9平方公里的對俄貿易加工園區(原裕民經濟技術發開區)作爲核心區,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抓緊建設,力爭年底完成徵地工作,明春開始基礎設施建設。核心園區實行封閉管理,統一優惠政策,統一招商引資分稅辦法,任何單位、任何人未經管委會同意,不得進入園區進行檢查、辦公、收費,干擾企業生產經營。北藥園區對駐區醫藥企業在稅收體制不變的情況下,代表市園區建設管委會行使指導、服務、統計職能,同時對計劃開發的57萬平方米核心區建設抓緊論證。陽明科技園區不宜再設新的核心區。傳統加工型企業原則上都應進入核心園區,充分釋放企業聚集效應,放大園區功能。

四、下大力氣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在調研中,環境問題是企業反映最爲強烈的,認爲環境建設“上面很好,下面好狠”。一是規費負擔重。職能部門收費、罰沒標準彈性大,幾十萬元的收費、罰沒能“打折”到幾萬甚至幾千元,一些部門爲達罰款的目的,蓄意尋找企業過失。二是審批程序多。相比之下,雙城市引進“旺旺集團”辦手續只用一週,企業在——個月內施工建設,當年投產,反差相當大。三是服務意識差。個別行政執法人員方法簡單,行爲野蠻,經常是既動文又動武,對企業百般刁難,甚至實施“全面制裁”。環境不優既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又增加了域內外企業的投資成本,成爲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制約。 環境問題的核心是部門利益至上,“錢”字當頭:癥結在優化環境茬子不狠,力度不大;責任在部門領導班子,令行禁止的組織觀念和大局意識沒有樹立起來。因此,優化環境要突出以人爲本,標本兼治,痛下決心改善和優化環境。一是用制度建設保證環境優化到位。把環境建設作爲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來抓,改進“雙評”辦法,建立企業、投資者環境建設監督首問負責制,把部門環境建設置於市委、市政府與企業的監督之下,實行 “雙向”監督。對那些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典型個案,特別是對那些野蠻執法、機械執法的人員,要公開曝光一批,嚴肅查處一批,堅決懲治一批,解決“一把贏把把輸”的問題。同時,建議由市監察局起草《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行政過錯追究暫行辦法》,建立行政過錯連帶追究責任制,加大對行政審批、行政收費、行政處罰、行政複議等行政行爲的監察力度。二是破除一切障礙,解決好收費多、審批多的問題。對行政審批項目要進一步進行精簡,堅決取締一切不合理收費項目。對上級有明文規定的收費和罰沒項目,建議執行下限標準,或是減半徵收,並實行首次違規不罰制。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把所有市管的收費項目全部納入到市級財政監督之下,全面清理部門“小金庫”。不合理收費的根本問題在於供養人員過多,建議由市人事局、市編委負責,對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超編及臨時人員多的問題進行清理整頓。三是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把提高效率與工作創新結合起來,擴大“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服務範圍和服務內容,拿出應對人員進大廳工作內容不進大廳、搞“體外循環”的具體辦法,屬於本地營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迅速把人員和職能落實到位,屬於省直管理的要通過各種辦法協調解決好。同時,要把“六項制度”落到實處,切實改善機關作風。對有行政執法職能的部門,建議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指導各部門制定工作人員行爲規範和制度,並監督其執行。

五、在政策措施應進一步大膽突破

目前,在政策方面存在“三難”問題。一是政策出臺難。凡優惠政策的出臺,在徵求職能部門意見後,有用的、管用的所剩無幾。如愛民北藥園區優惠政策至今尚未出臺。二走政策執行難。市委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陝非國有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22條),80%的職能部門不瞭解、不知道,80%的政策沒得到落實,三是政策統一難。目前,我市的優惠政策出自多門,且大多攀比讓利多少,犧牲的是地方利益,造成互挖牆角,企業“搬家”。僅上半年,就有4戶民營企業簽訂了從市區搬遷到海林工業園區的合同。企業流動是正常的,特別是在區域內流動更無可厚非,但卻反映出我市在政策上特別是在落實上,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好,工作還沒有做到位。

建議市委、市政府本着“放水養漁”的原則,大膽學習借鑑浙江勇於不斷突破政策“禁區”的精神,實實在在地做好政策突破文章。一是認真研究制定激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儘快出臺《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只要有利於加陝民營經濟發展,就應大膽放開,積極鼓勵,把我市的政莆資源放到最大,在政策上營造“窪地效應”。即使地方政策與條條框框發生碰撞,也應善於靈活變通。在土地使用上,可借鑑吉林市將“徵地”改爲“土地”八股,土地出讓金按投資規模大小分期交納等辦法,化解“徵地”難題;在市場準入上,借鑑軟化市新辦企業可先生產後辦照等辦法,降低門檻,減少環節,推行備案制,切實突破土地使用、市場準入、企業規費三大制約。同時,在即將出臺的政策中,應把“一事一議”、“特事特辦”作爲一項原則加以明確,使這項只能做、不能說的原則成爲化解條條框框制約的有效手段。二是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優惠政策一經出臺,應把所涉及職能部門的一把手列爲落實政策的第一責任人,部門爲責任主體,實行連帶追究制,對在政策出臺時表示同意,但在執行中視而不見,用條條政策、上級政策對抗地方政策的,權屬地方的部門要嚴肅處理,權屬中省直的部門可列爲“不受歡迎的人”,向其上級部門建議“調整換人”。同時要注意保護幹部,凡中省直部門領導因執行地方政策,受到主管部門責難的,市委、市政府應勇於承擔責任,予以保護。三是整合現有政策。制定全市統一的招商引資政策,打破市與縣(市)、區和縣(市)、區與鄉(鎮)之間的界限,不論新上項目設在何地,不論投資規模大小,都應不折不扣地落實“誰招商、誰受益”的政策;對盤活國有閒置資產的,招商主體與市直按一定比例稅收分成,充分調動各刀面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儘快走出相互之間挖牆角的…隆圈”,切實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市一盤棋的招商引資新格局。

六、千方百計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是當前民營企業反映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 目前,我市90%的民營企業缺少流動資金,30%的企業缺少技改和研發資金。 “貸不到、貸得少、貸得慢”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政策制約。金融部門注重“抓大放小、扶優扶強”,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滿足不了貸款條件。 同時,全市80%的民營企業沒有足夠的財產可供抵押,且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實施“抵十貸三”政策,使貸款難上加難。XX年,民營企業貸款只有1.8億元,僅佔全市貸款餘額的1%,貸款難可見一斑-二是部分民營企業誠信度較低。一些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比較混亂,甚至做假賬,銀行無法真實考覈評估企業狀況,由此產生了“恐貸”心理,不敢放貸。 目前,全市民營企業能達到貸款信用等級的只有31戶。三是融資渠道單一。股票、公司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門檻過高,而且擔保機構太少。 目前全市無一家民營擔保公司,由政府出資組建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擔保的1l筆業務中,只有一筆貸給了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只能從銀行一個渠道融資。 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問題刻不容緩。首先,融洽銀企合作關係。銀行目前仍是民營企業貸款的主要陣地,民營企業發展必頻尋求現有銀行的支持。政府應積極推進銀企合作,定期組織民營企業與銀行召開對接會,溝通情況,研究司題,並向銀行推薦誠信民營企業,督促銀行進一步降低門檻,爲民營企業融資搭建平臺。同時,應抓緊組建民營企業信用評估機構和諮詢服務中介機構,爲民營企業信用貸款創造條件。其次,擴大融費渠道。成立專門機構,研究支持華宇、廣匯、北龍、黑寶、渤海集團等符合條件的規模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問題,力爭在短期內實現突破。按照即將修改出臺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有關精神,積極探索民營企業發行債券的可行性辦潔,抓住機遇,搶先登陸。借鑑南方等地區的經驗,千方百計激活民間資金,發展民間融資和民間擔保。積極做好爭取工作,支持城市信用社組建股份制商業銀行,擴大城市信用社對民營企業的放貸能力。同時,抓緊成立民營銀行,擴大民營企業貸款渠道,本着市場化運作原則,儘快設立市、縣兩級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並積極爭取光大、民生、招商等股份制銀行在我市設立辦事機構。第三,向上爭取資金。積極向上爭取科技、鄉企、項目、技改等專項資金,支持民營發展和科技創新。

七、切實加強對民營經濟的領導

目前,體制不順、領導力度不夠等主觀因素,已經越來越阻礙民營經濟的發展, 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民營經濟幾個領導抓、幾個部門抓,誰管誰都不管,力量大分散。市非國有經濟局設在鄉企局,各縣(市)區民營經濟管理機構五花八門,有的設在工商局,有的設在計委或經濟局,個別縣(市)區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只在內設機構中指定2—3個工作人員抓民營經濟,機構層次低,人員素質低,難以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管理體制極不適應民營經濟現實發展的形勢需要。

建議:①借鑑浙江、吉林等省市的做法,將市非國有經濟領導小組更名爲市民營經濟管理委員會,由議事機構轉爲工作機構,負責全市民營經濟的領導、管理、服務及協調解決重大疑難問題,代市委、市政府行使“一事一議”, “特事特辦”的職能。縣(市)區也要成立民營經濟管理委員會, 由副書記任主任, 民營經濟工作由主管工業的副市長(區長)主抓。按照省裏統一部署(黑政發[XX)36號文件明確提出“各地市要參照省裏做法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在鄉企局基礎上成立中小企業局,同時,掛鄉企局、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力、公室牌子。各縣(市、區)中小企業局牌子可掛在鄉企局或經濟計劃局,統一管理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民營經濟。”目前,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七臺河、伊春等市地已經成立了中小企業局),市、縣兩級應儘快在現鄉企局、非國有局的基礎上組建中小企業管理局,並掛市民營經濟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牌子。②調整完善區級管理職能。從目前情況看,上項目、招商引資的主體仍是市(縣)區,企業的主體作用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尤其是民營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應在利益分配、管理職能等方面向區級給利、放權,調動各區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加快建立民營企業行業協會,發展人才市場等中介機構,健全要素市場。③完善民營經濟推進落實機制,實行“雙包”責任制, 即市紋領導幫扶民營大戶責任制和中省直、市直部門包民營企業責任制。④增加民營企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數量,讓民營企業廣泛參政議政。⑤開展評選“民營經濟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十佳民營工業企業”活動。同時,建議每年從市財政中拿出一部分資金,設立民營企業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於對納稅大戶進行獎勵。同時,切實加強民營企業黨的建設和羣團組織建設。建議十月中旬召開全市加陝民營經濟發展動員大會。

邊遠農村家庭經濟來源調查報告——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

【第11篇】石家莊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全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及其特點

2、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局面業已形成。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後,我局把貫徹落實省、市《關於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爲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把民營經濟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意見,尤其是在市場準入,稅收減免、行政收費、土地徵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獎勵機制等方面,從政策和制度上進行了調整完善,激發了廣大羣衆發展民營經濟的熱情。礦區在全區開展了以不評不議抓經濟、不爭不論促發展爲主題的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重點消除對民營經濟認識上的誤區。爲充分調動各級各方面的創業熱情,按照高起點定位,低門檻進入;高效率動作,低成本擴張的原則,制定出臺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堅持私營個體一起上,一、二、三產齊發展。對執法執紀部門嚴格實行零罰款零攤派,搭建了發展民營經濟的平臺。正定縣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思想觀念,不斷地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推行一門受理、一次收費、一站式審批、限時辦結的一條龍運行機制,狠抓政務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二、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境問題。一是個別地方的領導思想解放不夠,抓民營經濟發展的魄力不夠,不敢觸動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二是有些執法單位受部門利益驅動,優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沒有真正兌現。民營企業辦證難、徵地難等諸多問題未能切實解決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資項目夭折和流失。

2、資金問題。儘管我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有31家,但由於剛剛起步,運作需要過程,暫不能完全滿足民營企業資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門實行高門檻政策,信貸條件高,信貸總量小,申請貸款時間長,難度大,資金短缺仍困擾民營經濟的發展。80%的民營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尤其缺乏積累的農民進入市場缺乏啓動資金。

3、體制問題。一是上下不對口,名稱職能不統一。儘管目前各縣(市)區都明確了民營經濟管理部門,但縣級民營企業管理機構卻五花八門,有的歸經貿局管,有的歸鄉鎮企業局管,有的歸民營辦管,有的歸工商聯管,有的歸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職能,工作難度大。20xx年縣級機構改革後,有的縣鄉鎮企業局改爲事業單位,有的縣改爲二級局。改爲事業單位的局沒有了行政執法資格,工作很難開展。三是鄉鎮管理機構不健全,大部分鄉鎮一級沒有民營經濟統計員。

4、企業自身的問題。一是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規模企業、高科技外向型企業少、企業佈局較鬆散。二是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數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管理,出現引聘人才不足,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等問題。三是有的企業缺乏做大做強的膽識和魄力。

5、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困難大、進展慢。當前影響市屬集體企業改制的最大困難是資金不足問題。因爲缺乏資金下崗職工沒有生活保障,造成企業改制困難。

三、明年發展民營經濟的主要措施

2、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構建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平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將過去的以行政推動爲主轉移到以指導和強化服務爲主上來。全年着力做好四大體系服務。一是創業輔導體系建設服務。與市發改委、金融、司法及會計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切實爲民營企業在立項、改制、上市、融資等方面做好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解決好創業過程中的難題。二是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服務。與市工商局、技術監督局,銀行、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建立石家莊市中小企業信用評價委員會,評選一批誠信守法民營企業,並在新聞媒體公佈,提高我市民營企業知名度,增強民營企業誠信守法意識。三是信息諮詢體系建設服務。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莊市中小企業網站,增添服務內容和欄目,無償爲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及項目諮詢等各項服務,暢通民營經濟發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術支持體系建設服務。加強與省、市科技管理部門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積極支持民營企業採取先進技術提升企業水平,及時發佈一批實用的科技動向及新產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業擔保工作。中小企業擔保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要積極穩妥規範地推進,以防走農民基金會的老路子。一是要積極籌措資金,擴大擔保規模,最大限度鼓勵民間資投入到擔保領域,擴股上規模,使註冊資本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二是搞好與銀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充分發揮擔保資金的作用。四是嚴格審批程序,加強運營管理。在開展信用擔保業務上下工夫,擴大信用擔保業務量,確保在發揮其效益的基礎上,安全穩健運行。擔保公司是獨立法人,自負盈虧,堅決杜絕長官意志,任何領導不得批條打招呼。各縣(市)區要注意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5、加強行業協會和企業家隊伍建設。一是加強行業協會的領導和自身隊伍建設。各縣(市)區主管部門要主動承擔起對行業協會的管理指導作用,要傾聽企業的呼聲,爲企業當好紅娘。要明確一名局長負責協會工作,要選聘一些年青的人才專職抓協會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和幫助落實行業協會的各項職能。認真清理不適應行業協會發展的政策規定,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將一些屬於行業協會的職能移交給行業協會,將適宜行業協會承擔的行業管理職能委託給行業協會。二是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黨中央提出了人才強國的戰略措施,說明了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企業家是難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業家隊伍,就會造就一批優良的企業。我們一定要把培養和建設企業家隊伍同發展民營企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相輔相長。

6、進一步做好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和提質增效工作。加強對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工作的跟蹤與督導,對已經批准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健全章程,並總結好經驗,及時推廣。對已擬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進一步指導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對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確保全年所有市屬集體企業全部改制。同時,指導市屬集體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一批能夠提高企業效益和優化產品結構的項目,提升市集體企業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強售銷隊伍建設,進一步挖潛增效,全年市屬集體企業減虧要有較大幅度增長。

四、幾點建議

1、儘快理順管理體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陘等縣、區民營經濟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聯管理,上下不對口,工作開展困難。還有元氏縣個體私辦管理鄉鎮民營企業,縣經貿局管理縣直民營企業,統計數字兩張皮,工作被動。建議市政府明確規定民營經濟領導工作由縣經貿局或鄉鎮企業局統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聯作爲輔助部門抓民營經濟工作。同時,要求各縣(市)區承擔民營經濟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統一加掛中小企業局牌子,一套人馬兩個牌子,與市中小企業局對應起來。目前礦區經貿局、靈壽民營局加掛了中小企業局牌子,實踐證明,工作開展較爲順暢。

2、加大對集體企業的改制補貼。我市國有企業改制,市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對安排下崗職工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我市集體企業長期以來也爲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建議市政府參照國有企業改制政策給予市屬集體企業改制資金支持,幫助集體企業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投入力度。20xx年市政府確定了87家重點扶優扶強的民營企業,但是這些民營企業至今沒有得到任何優惠,企業感到失望,影響了積極性。在宣傳方面,我市宣傳投入力度不夠,省、市扶持民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報社宣傳版面少,沒有形成濃厚的氣氛。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4、嚴格考覈,兌現獎懲。按照市委石辦字[20xx]95號文件的要求,制訂詳細的考覈規則,年終對各縣(市)區進行嚴格考覈。於明年4月中旬,召開全市民營經濟表彰大會,請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兌現獎勵,表彰先進,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進一步營造發展民營經濟的輿論氛圍。

【第12篇】民營經濟運行狀況調查報告

民營經濟運行狀況調查報告

爲了全面掌握全市民營經濟運行情況,確保全年任務目標的圓滿完成和認真謀劃好明年工作,20xx年11月9日至20日,我局有關領導和各業務處長,分四片對24個縣(市)區的民營經濟發展運行情況進行了督導和調研。通過調研,對全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有了更爲全面的瞭解,對當前民營經濟存在的一些問題看得更準,對明年全市民營經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和把握。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及其特點

1、全市民營經濟呈良好發展態勢。預計到年底,全市民營經濟完成營業收入2400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增加值600億元,同比增長18%,上繳稅金34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00億元,全年新安排就業人員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民營經濟佔全市國民經濟總量達到43%,較上年增長3個百分點。各項主要指標全部完成年初預定目標。增長幅度25%以上的縣(市)區有礦區、正定、裕華、平山、趙縣、橋東、新樂等;增長幅度在20%—25%縣(市)區有辛集、晉州、藁城、深澤、無極、元氏、高邑、贊皇等。

2、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局面業已形成。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後,我局把貫徹落實省、市《關於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爲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把民營經濟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意見,尤其是在市場準入,稅收減免、行政收費、土地徵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獎勵機制等方面,從政策和制度上進行了調整完善,激發了廣大羣衆發展民營經濟的熱情。礦區在全區開展了以“不評不議抓經濟、不爭不論促發展”爲主題的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重點消除對民營經濟認識上的誤區。爲充分調動各級各方面的創業熱情,按照“高起點定位,低門檻進入;高效率動作,低成本擴張”的原則,制定出臺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堅持私營個體一起上,一、二、三產齊發展。對執法執紀部門嚴格實行“零罰款”“零攤派”,搭建了發展民營經濟的平臺。正定縣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思想觀念,不斷地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推行“一門受理、一次收費、一站式審批、辦結”的一條龍運行機制,狠抓政務“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3、固定資產投入穩定增長,出口創匯顯著增加。20xx年,民營企業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12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225個。除14個投資較大的項目需跨年度外,其餘160個重點項目均能在年底竣工投產。全市民營出口創匯企業在鞏固原有客戶的基礎上,不斷髮展新客戶,拓展出口渠道。同時,大力發展自營出口企業,今年新增民營出口企業30家,完成出口交貨值90億元,較去年增長40%。

4、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一是全面落實《鄉鎮企業負擔監督管理辦法》,嚴厲查處增加企業負擔案件。全市共清查涉企收費項目99項,查處增加企業負擔案件26起,涉案人員24人,涉及金額850萬元,進一步優化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辛集市鄉鎮企業局配合市紀檢委、監察局、督查辦開展了明察暗訪活動,先後查處違紀行爲10起,通報處理20人。二是市、縣兩級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成立了發展環境領導小組,對執紀執法和政府職能部門實行責任制,年終進行考覈。無極、鹿泉、新樂三縣(市)鄉鎮企業局雖改爲事業局,沒有了執法權,但他們頂着各種壓力依法加大對執法執紀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收費標準、違反收費程序等行爲的責任追究,及時向紀檢部門提出處理意見,直到處理爲止。三是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絕大部分縣(市)區對骨幹利稅大戶實行掛牌保護,推行企業收費二證一卡制度,建立企業負擔監測點。四是有80%的縣(市)區民營企業主管部門建立投訴中心,公佈舉報電話,受理和查處一批侵權案件。市局於今年8月成立法律(投訴)服務中心,聘請2名律師當顧問,聘請500名法律義務維權監督員。

5、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設實現了重大突破。根據省委、省級政府下達的目標要求,到2022年底我市須建立信用擔保機構19家,註冊資本金達到3億元,形成15億元的擔保能力。市委、市政府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市書記吳振華、市長臧勝業多次批示,常務副市長馬靜、主管副市長張發旺多次召開專門會議,要求各縣(市)區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年底前必須把擔保機構建起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我局和各縣(市)區不懈努力、多方協調,使擔保機構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截止到11月底,市、縣兩級共成立擔保機構31家,註冊資本金總額達到31811.2萬元。其中:市級擔保機構7家,註冊資本金11136萬元,縣級擔保機構24家,註冊資本金20675.2萬元。提前一個月完成省委、省級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在全省11個市中,擔保機構數名列全省第一,註冊資本金總額名列全省第二。目前,24個縣(市)區除井陘縣、行唐縣正在積極籌備外,其餘縣(市)區都建立了擔保機構,形成了全市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網絡,爲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奠定了良好基礎。

6、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健全。今年以來,我局提出了爲企業搞好銀企對接、信用擔保、信息服務、法律諮詢、企業改制、技能培訓、行業協會、人才引進等8項服務爲主要內容的措施,並將這8項服務作爲全年工作的主線,貫穿到工作的始終,着力爲企業做幾件看得見,摸得着,能解決實際困難的實事,以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目前,擔保服務、法律服務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它幾項服務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一是銀企對接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已有10家金融單位同180家民營企業簽約金額22.6億元,與去年相比,銀企對接金額實現了幾何級增長。二是勞動教育培訓已全面鋪開。全年定向轉移培訓9350人,新入廠培訓2.3萬人,在崗培訓28.5萬人,其中,市、縣兩級主管部門直接培訓人數達到了4800人次。9月19—21日,我局組織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綜合素質培訓班,共120人蔘加,副市長張發旺同志到會上了第一課。三是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全面啓動。儘管目前集體企業改制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但經過廣泛的思想動員和耐心細緻和解釋工作,大部分幹部職工消除了思想疑慮。目前,已有39家集體企業拿出了改制方案,已具備改制條件的企業達到8家,已批准改制企業4家。四是召開了全市中小企業行業協會經驗交流會,有7個行業協會的會長介紹了他們的先進經驗。會上還安排部署了明年的行業協會工作。省局發專刊推廣了我市發展行業協會的經驗。五是市局正在籌建中小企業網站,近期將與省中小企業局、農業部聯網。明年與市委、市政府聯網。

7、民營企業成爲安排勞動就業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渠道。目前“三農”中有“三難”即農產品賣難、農民增收難、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難。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局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作爲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年初制訂工作目標和措施,給各縣(市)區下達了任務指標。各縣(市)區領導十分重視,當作中心工作來抓。辛集市鄉鎮企業局與該市勞動保障局密切配合,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20925人,轉移安排農村勞動力10200人。晉州市2022年利用新投產民營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3900人,發展個體工商戶500戶,新增就業崗位1000人,安排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共計4900人。深澤縣將190名縣辦企業下崗職工轉移到民營企業工作,同時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4976人。平山縣鄉鎮企業局利用下屬單位農村勞動服務公司向外輸出勞動力1500人,就業安排4500人。據初步統計,全市僅2022年就新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成爲促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境問題。一是個別地方的領導思想解放不夠,抓民營經濟發展的魄力不夠,不敢觸動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二是有些執法單位受部門利益驅動,優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沒有真正兌現。民營企業*難、徵地難等諸多問題未能切實解決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資項目夭折和流失。

2、資金問題。儘管我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有31家,但由於剛剛起步,運作需要過程,暫不能完全滿足民營企業資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門實行高門檻政策,信貸條件高,信貸總量小,申請貸款時間長,難度大,資金短缺仍困擾民營經濟的發展。80%的民營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尤其缺乏積累的農民進入市場缺乏啓動資金。

3、體制問題。一是上下不對口,名稱職能不統一。儘管目前各縣(市)區都明確了民營經濟管理部門,但縣級民營企業管理機構卻五花八門,有的歸經貿局管,有的歸鄉鎮企業局管,有的歸民營辦管,有的歸工商聯管,有的歸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職能,工作難度大。20xx年縣級機構改革後,有的縣鄉鎮企業局改爲事業單位,有的縣改爲二級局。改爲事業單位的局沒有了行政執法資格,工作很難開展。三是鄉鎮管理機構不健全,大部分鄉鎮一級沒有民營經濟統計員。

4、企業自身的問題。一是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規模企業、高科技外向型企業少、企業佈局較鬆散。二是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數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管理,出現引聘人才不足,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等問題。三是有的企業缺乏做大做強的膽識和魄力。

5、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困難大、進展慢。當前影響市屬集體企業改制的困難是資金不足問題。因爲缺乏資金下崗職工沒有生活保障,造成企業改制困難。

三、明年發展民營經濟的主要措施

1、始終不渝地做好優化環境工作。一是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市、縣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發展民營經濟的相關政策,清理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定,研究制定發展民營經濟的各項配套措施,切實用足用活中央、省、市的各項政策。二是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各縣(市)區20xx年都要建立健全一站式審批中心,並進一步公開辦事程序、充實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措施,落實服務,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打破市場分割、區域封鎖。無論國家集體還是民營經濟,不論是本地投資還是外地投資者,做到市場面前人人平等,由市場當裁判、辨優劣、定生死,創造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四是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繼續以治理“三亂”爲重點,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負擔。各縣(市)區要建立和完善維權中心和舉報中心以及政策法律諮詢中心,並切實開展工作。

2、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構建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平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將過去的以行政推動爲主轉移到以指導和強化服務爲主上來。全年着力做好四大體系服務。一是創業輔導體系建設服務。與市發改委、金融、司法及會計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切實爲民營企業在立項、改制、上市、融資等方面做好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解決好創業過程中的難題。二是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服務。與市工商局、技術監督局,銀行、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建立石家莊市中小企業信用評價委員會,評選一批誠信守法民營企業,並在新聞媒體公佈,提高我市民營企業知名度,增強民營企業誠信守法意識。三是信息諮詢體系建設服務。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莊市中小企業網站,增添服務內容和欄目,無償爲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及項目諮詢等各項服務,暢通民營經濟發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術支持體系建設服務。加強與省、市科技管理部門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積極支持民營企業採取先進技術提升企業水平,及時發佈一批實用的科技動向及新產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3、切實抓好項目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全年新上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不低於200個,重點項目投入達到60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入總量達到120億元。同時,認真組織開展好銀企對接洽談活動,確保民營企業重點項目建設資金到位。全年舉辦2-3期銀企對接洽談會,組織開展3-5次招商引資活動。在項目建設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前景好,潛力大的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對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嚴格卡住。各縣(市)區要切實把土地問題解決好,把招來的項目留下來。國土部門要積極協調、利用舊廠房、廢棄地、非耕地發展新上項目,並及時辦理土地過戶手續。鼓勵民營企業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加強與境內外知名企業和大集團的聯繫與合作,實現強強聯合。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依託海外資源壯大企業實力。全年利用外資總量實現2022萬美元。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業擔保工作。中小企業擔保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要積極穩妥規範地推進,以防走農民基金會的老路子。一是要積極籌措資金,擴大擔保規模,限度鼓勵民間資投入到擔保領域,擴股上規模,使註冊資本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二是搞好與銀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內部管理機制,限度地規避風險,充分發揮擔保資金的作用。四是嚴格審批程序,加強運營管理。在開展信用擔保業務上下工夫,擴大信用擔保業務量,確保在發揮其效益的基礎上,安全穩健運行。擔保公司是獨立法人,自負盈虧,堅決杜絕長官意志,任何領導不得批條打招呼。各縣(市)區要注意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5、加強行業協會和企業家隊伍建設。一是加強行業協會的領導和自身隊伍建設。各縣(市)區主管部門要主動承擔起對行業協會的管理指導作用,要傾聽企業的呼聲,爲企業當好紅娘。要明確一名局長負責協會工作,要選聘一些年青的人才專職抓協會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和幫助落實行業協會的各項職能。認真清理不適應行業協會發展的政策規定,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將一些屬於行業協會的職能移交給行業協會,將適宜行業協會承擔的行業管理職能委託給行業協會。二是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黨中央提出了人才強國的戰略措施,說明了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企業家是難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業家隊伍,就會造就一批優良的企業。我們一定要把培養和建設企業家隊伍同發展民營企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相輔相長。

6、進一步做好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和提質增效工作。加強對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工作的跟蹤與督導,對已經批准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健全章程,並總結好經驗,及時推廣。對已擬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進一步指導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對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確保全年所有市屬集體企業全部改制。同時,指導市屬集體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一批能夠提高企業效益和優化產品結構的項目,提升市集體企業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強售銷隊伍建設,進一步挖潛增效,全年市屬集體企業減虧要有較大幅度增長。

四、幾點建議

1、儘快理順管理體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陘等縣、區民營經濟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聯管理,上下不對口,工作開展困難。還有元氏縣個體私辦管理鄉鎮民營企業,縣經貿局管理縣直民營企業,統計數字兩張皮,工作被動。建議市政府明確規定民營經濟領導工作由縣經貿局或鄉鎮企業局統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聯作爲輔助部門抓民營經濟工作。同時,要求各縣(市)區承擔民營經濟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統一加掛中小企業局牌子,一套人馬兩個牌子,與市中小企業局對應起來。目前礦區經貿局、靈壽民營局加掛了中小企業局牌子,實踐證明,工作開展較爲順暢。

2、加大對集體企業的改制補貼。我市國有企業改制,市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對安排下崗職工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我市集體企業長期以來也爲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建議市政府參照國有企業改制政策給予市屬集體企業改制資金支持,幫助集體企業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投入力度。20xx年市政府確定了87家重點扶優扶強的民營企業,但是這些民營企業至今沒有得到任何優惠,企業感到失望,影響了積極性。在宣傳方面,我市宣傳投入力度不夠,省、市扶持民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報社宣傳版面少,沒有形成濃厚的氣氛。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4、嚴格考覈,兌現獎懲。按照市委石辦字[20xx]95號文件的要求,制訂詳細的考覈規則,年終對各縣(市)區進行嚴格考覈。於明年4月中旬,召開全市民營經濟表彰大會,請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兌現獎勵,表彰先進,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進一步營造發展民營經濟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