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調研情況報告

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調研情況報告

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調研情況報告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優化營商環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六個方面政策舉措。目前,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其作爲國家重要發展策略之一,旨在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梅列區緊跟時代步伐,持續推行“放管服”改革,開展“六最”營商環境等活動,優化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率,有效促進民營經濟繁榮發展。區政協常委會經區委、區政府點題,常委會議研究確定,將“優化梅列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作爲2019年專題協調課題之一。5月初,我們成立調研組,吸收部分政協委員、區職能部門相關人員,開展走訪、實地考察、外出學習等調研工作,通過走訪本地工業、商貿、餐飲、住宿、大賣場等企業、行業協會(商會)、開發區以及區發改、財政、商務、稅務、市場監管、統計等職能部門,組織到將樂、龍巖新羅區、漳平市等地考察學習。採取聽、看、座談等方式收集數據資料,全面瞭解梅列民營企業發展狀況和梅列區營商環境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找準癥結,借鑑外地經驗,提出可行性對策建議,爲區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一)民企經濟貢獻逐步上升

我區民營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截止2019年6月,全區登記註冊的民營企業9151家,註冊資本45.76億元,從業人員6.4萬人,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20.61%、34.03%和30.61%;個體工商戶10945戶,註冊資本2.103億元,從業人數1.69萬人,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12.07%、0.21%和20.79% 。全區民營企業完成稅收10.25億元,佔比爲79.23%,與上年同期比增長22.91%。其中,納稅100萬以上的民營企業128家,佔比爲1.4%,稅收總數8.59億元,佔民營企業稅收83.8%。全區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94家,佔比爲81.7%,實現工業增加值(現價)佔比爲33.1%,與上年同比(現價)增長12.9%。民營企業對全區經濟貢獻突出。

(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

1.優服務,行政審批更加高效。我區多措並舉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次性告知、首問責任”“三集中”“並聯審批”等工作制度和機制,開展“六最”營商環境對標等各項活動,實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供“一站式”服務,做到“進一個門、辦所有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進行了四個輪次梳理,目前,進駐部門單位22個(成建制入駐單位4個),設立窗口61個,進駐事項644項(行政處罰87項、行政審批408項、公共服務149項),實現審批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共有“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項593項,佔審批和服務事項644項的92 %,名列全市前茅。辦事流程和環節得到最大限度精減壓縮,大大縮短企業開辦時間,提高羣衆辦事便利度。如: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項全部當天辦結;內資備案類項目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聯審聯辦事項時限平均縮減61%;工程建設項目承諾減半再減半,由國家法定時限200天壓減到90天再減爲50天。

2.減稅費,發展動力更加充沛。稅務部門採取對標梳理、對接協作等措施,充分利用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拓展網上稅務局功能,創新“線上申請、後臺審覈、線下取件”新型辦稅模式,簡化流程,縮短時間,提高辦稅標準化、網絡化、智能化。據統計,2018年,共減免各項稅費1.79億元,轄區企業減稅5200萬元;2019年上半年,累計減免各類稅費款2.07億元(其中,2019年新增減稅降費減免7838.92萬元,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1047.39萬元,受益6890戶),國家減稅降費政策落地實施讓稅源企業信心指數止落回升,發展信心和動力更加充沛。

3.寬准入,市場活力更加激發。我區“商事制度”改革重點從登記准入環節發力,實行“審覈合一、一人通辦”“先照後證、證照分離”“多證合一”等制度,採取“簡易、簡化”流程,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降低創業門檻,推行證照、檔案電子化及應用,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制度性成本顯著降低。解決了“辦照容易辦證難”“准入不準營”等問題,實現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的分離,大大激發了大衆的創業熱情,新設立企業持續、快速增長。據統計,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個體工商戶、企業註冊登記數增幅較大,2018年分別增長2223戶、754家,分別比增17.42%、16.68%;2019年1-6月,分別增長1293戶、507家,分別比增43.34%、23.05%,至今年6月底總數分別爲15794戶、5404家。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後比改革前明顯增長(見表格)。

項目

商事制度改革前基本情況

商事制度改革後

基本情況

比增數

企業

家數

4155家

9161家

120.48%

從業人數

64564人

97302人

50.7%

註冊資本數

417.68億元

689.26億元

65.02%

個體工商戶

家數

5211戶

15159戶

190.9%

從業人數

10879人

35593人

227.17%

註冊資本數

3.51億元

13.96億元

297.72%

4.強法治,發展預期更加穩定向好。區市場監管、稅務和行政執法部門以及公檢法等單位,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執法辦案、掃黑除惡、消費維權、信用體系建設等工作力度,規範市場行爲、整治市場亂象、維護市場秩序,市場競爭環境不斷改善,消費環境持續優化。

二、存在問題

我區存在人氣不旺、規劃定位不優、基本配套不全、市場要素和政策缺乏競爭優勢、政務服務有待提升等問題,造成諸如溫商和浙商迴流、建築企業外流、中介機構外遷、存量工業企業抽資外投等情況,不容樂觀。具體分析如下:

(一)“放管服”改革還不夠到位,需要進一步加強

主要是“放”得不開、“管”得偏緊、“服”得不夠到位等問題。

1.部門授權不充分。政務中心入駐人員有的能力不強、業務不精,聘用人員待遇低,缺乏激勵機制,教育管理難度大。“人進事不進、事進權不進”,部門專網沒同網上辦事大廳端口對接,審批事項名稱、時限、標準不統一,數據不共享,羣衆和企業跨地區層級辦事仍不方便,行政審批和服務無法真正實現“一站式”審批,“互聯網+政務”縱深推進受到制約,並聯化審批程度不高。

2.市級部門權限下放有限。市、區銜接還不暢通,投資項目審批程序和環節還是繁多,審批時間還偏長。“重審批、輕監管,重處罰、輕服務”問題不同程度存在。

3.政企溝通渠道不夠順暢。“清有餘”而“親不足”,企業的利益訴求提的多、解決的少,特別是企業辦證難等歷史遺留問題久拖不決,怕擔責任、怕風險成爲一些幹部的工作心態。

(二)政策落實還存在障礙,需要進一步理順

主要是政策實用性還不強,知曉率不高,兌現度不夠。

4.惠企政策針對性不強。更多針對規模以上企業,而我區多數民營企業爲中小微企業,規模小、財務制度不夠健全,無法滿足申請條件,政策“聞着香”,卻“吃不到嘴”。許多政策信息分散在各部門,信息宣傳發布渠道傳統、單一,沒有傳達至關鍵點、關鍵人,“抽屜裏的政策”、申報準備時間不充分、錯失時機、先考慮國有企業等情況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生產要素制約還較大,需要進一步擴大保障

5.人才供給不足問題突出。一是人才引進困難。據統計,我區超六成民營企業存在包括普工和高級技工在內的用工短缺,引進高層次和科技創新型人才更是困難重重。二是人才隊伍不穩定。經濟發展、區位環境等因素,用工和人才流動性較大,流失嚴重,尤其技能型人才和中高層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流向沿海城市。三是人才政策不夠健全。對民營企業用工特別是外來用工人員住房、子女就學、醫療、養老等方面保障政策舉措仍然缺失,不利於穩定人心、留住人才。

6.融資貸款難問題突出,一是貸款門檻較高。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融資貸款程序多、利率高、額度低,條件相對苛刻;“政府採購貸”等金融產品審批時間太長。二是金融產品偏少。對企業貸款主要是抵押貸款或變相抵押貸款,在外地能開展的設備融資租賃業務,本地金融機構不願涉足;銀行、保險、證券各類金融機構各自分口經營,沒有形成緊密聯繫、支持民營企業的金融合力。三是信用體系建設滯後。有些企業信用意識差,長期拖欠銀行貸款本息,有效預防、治理措施不健全,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打交道有顧慮。

7.土地供應矛盾問題突出。一是供地率不足與項目無地可供的矛盾。園區供地率達不到省、部級的要求,影響年度項目供地和報批工作,使得不少意向投資項目外流到周邊縣(市);二是園區用地儲備不足與土地閒置矛盾。殭屍企業、批而未建、建而未用等閒置、空置土地較多,而園區用地儲備不足,使得新項目無地可供;三是項目供地缺少“比較優勢”。與本市兄弟縣(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比較,項目用地價格、優惠政策、交通區位等均沒有優勢。

(四)公共服務還相對滯後,需要進一步配套完善

8.平臺建設須進一步完善。小蕉工業園區供水、道路、交通等生產、生活配套相對滯後,瓶頸制約突出;已建成的小微企業創業園等平臺還存在配套不全、功能性不強,服務性和基地化程度不高、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

9.對存量企業服務缺失較多。存在“重招商、輕服務”現象,特別是對存量企業的服務失之較多,招商服務隊伍專業性、穩定性和持續性不強,情感投入和積累不夠,項目招商和服務無法做到厚積薄發。檢查、視察仍然繁多,且多數集中在正常生產、效益較好的個別企業,使企業疲於應付。涉企執法存在“一刀切”現象,沒有充分考慮政策延續性、歷史遺留問題等因素,沒有給企業緩衝期,有時處理問題簡單化,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轉型、技改無望,反映強烈。

三、意見建議

面對競爭和差距,要增強危機感、緊迫感,進一步深化改革,採取措施,優化環境,提升競爭力。具體建議如下:

(一)持續優化政務服務

1.加強《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研究。要明確主管部門,抓緊組織人員學習研究,及時對標查覈,積極探索我區原創性、差異化的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

2.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隊伍建設,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建立教育、管理、監督、整改、考覈等機制,不斷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入駐人員素質和能力培養,提高待遇。繼續對標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理順整合、挖掘創新,合理配置資源,科學簡化審批、辦事流程,真正實現《條例》規定的“三減”“三辦結”“四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要求;突破“並聯審批”這一難點,保證工業項目、工程建設項目等重點領域真正實現“四個階段”、全流程並聯審批審查,實現對辦理時限“再減半”的承諾。

3.強化一體化平臺建設。《條例》明確國家將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主體維權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動建立統一的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公示系統、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等體系,我們要積極準備,推動並做好政務服務大廳與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全面對接整合,保證市場主體對政務服務的受理渠道和方法的選擇權;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依託國家建立的在線服務系統和監管系統,進一步整合、完善我區行政服務中心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服務熱線等線上線下載體功能,建立公共政策信息發佈、政務事務辦理、數據共享、服務與監管統一的一體化平臺,真正實現“一網通”,提升行政服務和行政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4.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建立政企溝通機制,形成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關係。要尊重企業意願,聽取企業的反映和訴求,瞭解並實實在在幫助解決企業問題和困難,特別是存量企業辦證難等歷史遺留問題。

(二)持續強化要素保障

5.加快建設補齊短板。小蕉工業園區建園之初便是市、區共建、共享園區,是市區協同發展重要平臺,我們要將其提升到戰略性地位,爭取省、市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其水、電、路、交通、生產生活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着力解決制約因素和短板問題。支持園區與供電企業建立直供電關係;二期供水建設項目要儘快啓動建設、儘早實現供水,破解即將面臨的制約瓶頸;在完善基本生活配套的基礎上,以較大力度解決公共交通問題,發揮市區生活大配套對小蕉園區的輻射作用,以較少投入解決園區職工出行和生活配套,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創新思路和方法,着力破解園區項目用地供求矛盾問題,以政府依法回收、二次供地、管理層持股、兼併收購、債轉股、破產清算、二次創業等方式方法,處置好“殭屍企業”,利用好閒置存量土地,加大盤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6.強化平臺功能性建設。突出小蕉標準廠房、小微創業園等平臺的孵化功能,重視引進項目的產業關聯度,爲中小企業入駐、創業提供便利,爲園區培育新生力量、促進產業鏈發展創造條件。利用好園區土地,藉助三鋼集團、小蕉軋鋼廠、三鋼勞服、臺明鑄管等現有轄區內龍頭企業的資金和產業優勢力量,打造小蕉園區“政企空間合作平臺”,提高園區土地供應,培育、拓展園區產業鏈。翁墩城市物流園在解決好閒置用地和廠房的同時,還需進一步理清園區目前不明確的規劃定位問題,讓入駐經營企業有明確的身份認定和發展定位。

7.保障人才供應。加強人才引進、留住人才的保障政策和機制建設,以全方位、優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人、留住人,引導大學生、專技人才、返鄉人員在本地就業創業,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建議學習漳平市出臺《加強企業用工十九條措施》,從畢業生和返鄉人員就業補貼、以工引工獎勵、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近就學保障、免費午間託管服務、園區企業員工保障性住房待遇和解決公租房、經濟適用房或購房補貼等方面落實人才發展戰略。學習將樂做法,集中抽調一批年富力強的幹部作爲項目專員,加強培訓,明確責任,全脫產專門從事招商項目服務,爲業主和企業全程代辦項目手續。以傳幫帶方式,培養、積累一批懂招商、懂項目、懂服務,有幹勁、有韌性、有能力的年輕項目工作者,作爲優先提拔對象重點培養。

8.提升三產做旺人氣。充分利用目前梅列房地產、教育、醫療衛生、萬達新商圈、城投連鎖酒店、中央商務區總部經濟等第三產業發展旺盛勢頭和三明綠色生態資源,着力規劃好人口發展目標、整體功能定位和三產重點項目、道路交通連接辦法、教育衛生文化酒店配套設施等,大力整合,做旺徐碧六路新片區,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建設三明、梅列的新標誌和新品牌,形成市區新的人口聚集區、商貿中心區和新的增長點,輻射三明全市和周邊地市。

(三)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9.強化政策落實。加強中央、省、市和兄弟縣(市)及周邊地市有關政策的研究,全面梳理我區過往制定的政策,及時更新優化完善,形成較爲科學的政策體系。加強減稅降費和扶持政策的宣傳和培訓,幫助企業知曉政策、用足用好政策。稅收獎勵要向商貿、工業企業傾斜,特別是落地紮根在梅列區的存量企業,要減少和弱化對房地產企業的獎勵,以鼓勵製造業發展、存量企業成長,保證可持續性,促進經濟發展“長短結合”。學習龍巖、寧德做法,在政務中心開設政策獎勵(補貼補助)兌現窗口,主動、認真兌現落實政策優惠獎勵、補貼補助,用政府誠信帶動社會誠信體系的構築。對現行規章、規範性文件中含有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等內容進行清理,嚴格履行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嚴禁對民營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推進涉企收費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動態調整和公示機制。將國家規定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按有關標準下限執行。加強對部門和行業商(協)會培訓、評比、達標、贊助和訂閱刊物等各種收費監管,切實爲企業鬆綁、減負。

(四)持續拓展金融服務

10.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新型金融產品研究和應用,加強銀政、銀企對接,發揮新金融產品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作用;激勵金融機構不斷創新和落實信用貸、合同貸、知識產權抵押貸等信貸產品;創新擔保方式,以建築材料、工程設備、在建工程和應收賬款等作爲抵質押物提供擔保,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引導金融機構對特級企業、重點骨幹企業傾斜配置信貸資源,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重點企業增加銀行授信額度。繼續發揮我區興業擔保公司以擔保基金通過轉貸方式對轄區企業的金融扶持加大力度推進“擔保解圈”等風險化解工作,積極協調法院和債權銀行,按“先主債務人後擔保人”、“比例代償”、“分期代償”原則進行處置。對仍在經營但負債沉重的企業,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採用債權轉股權的方式,讓企業更好地發展。

11.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將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納入“五比五曬”項目競賽考覈體系,建議由市金融監督管理局牽頭對各商業銀行的民營企業貸款投放額度、貸款增速、融資成本等方面實行專項監管考覈,對成效顯著的銀行和主要負責人進行表揚,並將結果通報各省行。加快建立誠信獎罰機制,落實好失信受罰、守信獎勵措施,對誠信企業和企業家在工程項目、資金補助、融資貸款等方面給予正向激勵。

(五)持續打造法治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們應當用心打造。

12.推行聯動、柔性執法。建立完善市、區兩級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提升監管公平性、規範性和有效性。建立並推廣“寧靜工作日”制度,除涉及重大違法案件查處,突發性安全、食品、藥品檢查等情況外,有關部門不得進入企業檢查。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應本着“重教育、輕處罰”的原則,提出整改措施與意見,給予企業整改時限。對涉及承擔聯保責任且正常生產的企業,建議法院執行時給予一定緩衝期,慎用“黑名單”。對履行還款義務的“黑名單”企業,建議由市金融監管部門協調法院給予暫時屏蔽等保護措施。對於堅守至今、有發展意願和轉型升級項目與條件、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存量企業,要想辦法在規劃和用地方面給予充分支持與幫助,讓企業找到新的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