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習作”問卷調查報告

一.調查概況

“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習作”問卷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18年5月。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木王鎮九年一貫制學校4至6年級學生中隨機抽取50名展開問卷調查。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習作的一般情況,分析形成作文困難的癥結所在,從而爲改進作文課堂教學,提高國小生習作水平提供依據。

二.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包含十個方面:

1.你喜歡寫作文(對作文感興趣)嗎?

2.你在作文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3.你的作文材料主要來源於哪裏?

4.你怎樣看待老師給你的作文評語?

5.你喜歡老師哪一種作文指導課的方式?

6.你喜歡寫哪種類型的作文?

7.你認爲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做到哪幾點?

8.你希望同學幫你修改習作嗎?

9.每進行一次習作練習,你會覺得寫作越來越輕鬆嗎?

10.你能從同學的習作中有所收穫嗎?

下面就十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你怎樣看待作文及作文課?

在50份問卷中,認爲喜歡作文課的學生佔77%,有時喜歡作文課的佔23%,有22%的學生認爲作文是爲了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有59%的學生認爲作文是爲了掌握一種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有10%的學生認爲作文是爲了考試時有個好的成績,還有9%的學生不知道,老師叫我寫就寫唄。

調查這一內容,一方面想了解學生對作文的喜歡程度,另一方面想了解學生的寫作動機。

2.你在作文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在50份問卷中,有59%的學生作文時,有很多東西想寫,但不懂怎麼表達出來。有22%的學生作文時總感覺沒東西寫,不知道寫什麼。有5%的學生東想想西想想,總是拿不定主意,結果總是寫不好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學生作文中遇到的困難,反思作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3.你的作文材料主要來源於哪裏?

在50份問卷中,有54%的學生作文材料來源於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以及產生的情感,有24%的學生作文材料來源於書本中看來的故事和道理,有18%的學生作文材料來源於想象中的故事,還有4%的學生因爲很少留心觀察自己的生活,也很少看書,懂得不多,弄不清作文材料來源何處。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學生平時是否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是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爲作文奠定厚實的基礎。

4.你喜歡寫哪種類型的作文?

在50份問卷中,有30%的學生喜歡寫人的作文,有30%的學生喜歡記事的作文,有16%的學生喜歡寫景狀物的作文,有24%的學生喜歡寫抒情或議論的作文。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是想了解國小階段四種主要類型的作文,教師對學生訓練是否均衡。

5.你怎樣對待老師給你的作文評語?

在50份問卷中,有75%的學生能認真看老師的評語,及時請教修改作文,有4%的學生只看看作文分數,沒多想。有21%的學生對老師的評語看不大明白,也不愛問或不敢問。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老師的評語對學生作文是否有指導作用。學生對教師作文評語的關注度如何。

6.你喜歡老師哪一種作文指導課的方式?

在50份問卷中,有60%的學生喜歡老師先講一講作文的方法,然後當堂寫作和交流。有20%的學生喜歡老師做做遊戲或開展活動,再寫作文就容易些了。有12%的學生喜歡老師先讀讀同學的好作文或範文,再學着去寫。有8%的學生喜歡老師先分析題目,小組討論寫好寫作提綱,口頭作文全班交流,然後回去自己寫。

調查這一內容,想了解學生對老師哪種作文指導課最滿意。改進作文課堂教學方法。

7.你認爲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做到哪幾點?

在50份問卷中,75%的學生認爲要養成勤寫日記或週記的好習慣。有81%的學生認爲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有70%的學生認爲要多看課外書籍。有52%的學生認爲寫完作文後,要養成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學生都有哪些學習作文的好習慣,同時也暗示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做到這幾點。

8.你希望同學幫你修改習作嗎?

在50份問卷中,75%的學生希望同學幫着修改,有12%的學生認爲幫不幫都可以,有8%的學生不願意同學幫忙修改。

調查這一內容,主要想了解學生對於同學幫助自己修改的態度。

9.每進行一次習作練習,你會覺得寫作越來越輕鬆嗎?

在50份問卷中,有60%的學生感到越來越輕鬆,有20%的學生認爲變化不大,有12%的學生感覺寫作文越來越難。

10.你能從同學的習作中有所收穫嗎?

在50份問卷中,有75%的學生感覺收穫很大。有4%的學生認爲有收穫,但不大。21%的學生認爲沒有收穫。

三.幾點建議

1.要培養學生興趣,激發他們樂於作文。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切忌枯燥無味的寫作知識講解。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千方百計地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在作文教學前,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手、動情,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方法。當活動一結束,立刻讓他們互相說說活動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然後動筆寫下這些活動的場面、歡樂氣氛、人物外貌、心理活動和景物描寫。這樣,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學生作文有內容可寫,不用胡編亂造,多數學生的作文寫得生動活潑,每篇作文學生都能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作文課變得快樂起來。

2.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指導他們學會作文。

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離開對人物、天地、山川、草木、魚蟲的細緻觀察,離開對生活素材的自覺捕捉和用心積累,那麼,作文內容就很難豐富起來,充實起來,也就很難克服空洞膚淺的毛病。要真實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認真地觀察生活;要細緻地反映生活,一定要用心去觀察生活。一句話,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

教師要結合閱讀教學,分析探討課文作者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熱情,只有明白觀察與作文的內在聯繫,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喚起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視,才能隨時捕捉到生活中的素材,小事也可以表現出很好的主題。教師要具體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教給他們一定的觀察方法,培養他們正確的思維方法。初學作文的國小生描寫的事物往往不夠具體和準確,說明的順序比較混亂。教師要起示範和指導作用,要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訓練到位。

3.要培養學生閱讀語感,注重積累爲我所用。

語言積累需要大量閱讀,學生只有將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結合起來,才能產生較好的閱讀效果。

課堂學習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主要渠道,如果學生對課文的語言不理解,那就產生味同嚼蠟的感覺。因此,學生應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讀,邊讀邊思考:“爲什麼這裏用這個詞或句子?它在上下文中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帶着這些問題去反覆誦讀,邊讀邊悟。這樣,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培養語感,激發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使心靈受到震撼,許多好詞佳句就自然而然地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當學生自己再進行習作時,這些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好詞佳句就能順手拈來,運用自如,所積累的語言就能爲我所用。

當然,學生還要養成閱讀課外書籍和背誦的好習慣,因爲語言積累不能靠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要有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更要有深刻而牢固的記憶。詩人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積累語言,不正是爲了“下筆如有神”嗎?

4.要培養學生自改能力,促進習作水平提高。

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中年級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高年級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可見,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國小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可以這樣說:不會修改作文也就不會寫作文,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習作能力的一個方面,也是一個人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同時,學生親自修改作文時,可以變被動爲主動,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在反覆動腦修改的過程中促進自己的思維,使表達、寫作水平不斷提高,自己受益。

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要從多角度,運用多種方法長期訓練,逐步培養。要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修改,讓每一個學生在修改實踐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