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脫貧“三問”——奮力推進“一優兩高”調研報告

【導語】結合當前工作熱點,本站的會員投稿了這篇《脫貧“三問”——奮力推進“一優兩高”調研報告》範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學習時參照借鑑它的寫法與格式。

脫貧“三問”——奮力推進“一優兩高”調研報告

皚皚雪山、藍天綠地、牛羊成羣、民風淳樸、聖潔高遠。三江之源,聖潔玉樹,這是一片你躲得過物質的誘惑,卻躲不過心靈、史詩與歌謠召喚的高天厚土。

然而,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40%,年平均氣溫零下8攝氏度,這片平均海拔4200米的極地江源,並沒有因大自然慷慨饋贈的瑰麗風光而擁有太多的發展稟賦。

由於產業發展難、設施配套難、均衡發展難,全省各地每一項致貧原因都能在這裏找到相對應的點,由點成線再到面,形成錯綜複雜、環環相扣的“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據統計,2015年精準識別貧困人口3.5萬戶11.24萬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21.5%,超乎尋常的貧困,超乎尋常的攻堅,久積貧困的玉樹成爲全省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

啃下這塊硬骨頭。衝鋒號一次次吹響,全面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不斷創新和優化組織機制,統籌指揮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聚焦住房、教育、健康、產業、生態、就業等“短板”,破解難題,合力攻堅。到戶產業扶持、產業園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技能培訓等扶貧政策一一得到落實,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提升,不斷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

天地未變,山水依舊。當我們再次走進極地江源,鱗次櫛比的城區樓房,多功能佈局的集貿市場,高挑的路燈,筆直的馬路,忙得熱火朝天的產業園,以及近乎個個都帶有傳奇色彩的脫貧故事,不斷傳導出草原發展的新活力、新動力。

脫貧攻堅,全面“清零”,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34%下降到2018年底的7.2%。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今天的5200元以上。何以發展如此跨越?何以走出沉重的貧困?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爲何如此強烈?穿行在極地江源的玉樹,在幹部、農牧民羣衆“新與舊”的對比中,我們感受脫貧突圍的變化,更在尋訪闊步小康之路的嬗變精髓。

一問——發展的最優資源是什麼?脫貧突圍路上最明亮的指南是什麼?

沒有優越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但不意味着沒有優越的發展潛能,更不意味着沒有優越的發展動力。

但凡熟悉玉樹的人都知道,歷經偉大的災後重建,玉樹迎來了跨越20年的發展。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玉樹堅持“脫貧攻堅到哪裏,黨的陣地就建到哪裏”的工作思路,使制度體系更加有效、社會動員體系更加健全。同時,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幹部、農村黨員到貧困戶家中,積極宣傳扶貧政策措施,引導貧困羣衆脫掉觀念之貧、思想之貧。

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標準,抓住黨的建設這一“牛鼻子”,讓脫貧攻堅成爲考覈和檢驗各級幹部擔當作爲的試金石,堅持問題導向、把握工作方向、抓實工作舉措,以務實精神逐步夯實脫貧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據統計,已超過1500名精幹力量壓到扶貧一線,穩紮穩打開展“一聯、雙幫、三治”工作(一聯:第一書記和扶貧駐村工作隊聯村;雙幫: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幫村,黨員幹部結對認親幫扶;三治:治窮、治弱、治亂)。

2016年創建“玉樹基層幹部學院”,用“兩年制”教學方式,已培養3批1033名“聽黨話、跟黨走,有本領、能爲羣衆服務”的基層後備幹部,努力打造“撤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在2019年的村級換屆中,近50%的“兩委”班子進行調整,“基層幹部學院”166名首期畢業生充實進“兩委”班子,基層脫貧活力明顯增強。同時每個非貧困村落實100萬元資金,全面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着力提升村級黨組織引領脫貧和發展的能力。

曲麻萊縣葉格鄉龍麻村,曾一貧如洗、破舊不堪,在2017年順利脫貧摘帽。“羣衆向黨員看,黨員向先進看,徹底摒棄等靠要的思想,人人爲脫貧,大家共同脫貧”的趕超風氣,使軟弱渙散黨組織變了樣,逐步成長爲曲麻萊縣先進黨支部。從人均收入12261元提高到現在15997元的“增收賬”裏、從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中、從牧民羣衆喜悅的笑容裏,都能看到“黨建+”帶來的實打實的好處。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緊跟一屆抓,當“黨建+引領”與貧困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願望高度契合,脫貧攻堅自然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黨旗飄揚的玉樹草原,“黨建”的紅色力量,無疑是發展最大的“資本”,是讓41萬玉樹農牧民徹底擺脫貧困、實現幸福小康的最優資源。

二問——攻堅突圍的最強戰鬥力是什麼?共奔小康的發展潛力何在?

玉樹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最寶貴的經驗是既要充分發揮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辦好玉樹自己的事,最終還是要靠玉樹人自己,這是玉樹打贏脫貧攻堅戰強大的內生動力。

一句話,靠天靠地,爲何不靠自己!

鑑於玉樹州情,以往“撒胡椒麪”式的扶貧方式,雖然能在一定時期改善羣衆物質生活,但長遠來看對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的幫助有限,顯然無法根除玉樹深度之貧。

惟有集中優勢力量,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以產業發展帶動羣衆發展才能幫助羣衆徹底脫貧,擺脫返貧的困境,實現長治久安。

在玉樹發展產業,困難比低海拔地區更多,產業配套少、建設成本高、基礎設施滯後、公共服務不足,這樣的現實決定了玉樹產業發展必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選擇契合玉樹特色與優勢、適合貧困羣衆參與和從事的產業,謀劃出適合本地條件、利益聯結緊密、持續創收增效且有着發展前景的產業,爲扶貧產業發展做有益嘗試。

在這樣的思辨中,玉樹提出了打整體戰、攻堅戰,從羣衆最關心、最急迫的事做起,其成效和收穫便能從民生改善中探知。

玉樹貧困人口幾乎全部在牧區,依賴草原爲生,資源稟賦極其有限的牧區人口要脫貧,更多還要在農牧業產業化上做文章。以生態畜牧業發展爲例,玉樹的良種推廣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玉樹犛牛”品牌已被農業農村部列爲青海省優勢區域惟一中國特色產品。

其中,2019年脫貧摘帽的稱多縣,通過堅持社會認同、羣衆歡迎、符合實際的“生態+”發展理念,即以“生態+畜牧業”爲基本點,全面實現“三整合四解放”(草場、勞動力、牲畜三整合,生態、勞動力、生產力、思想四解放),統籌協調各部門單位“集團化”作戰,引導鼓勵支持合作社建設,擴大飼草料種植基地,優化牲畜結構,增加畜產品附加值。

本着因地制宜興產業的思路,玉樹市首先在區位優勢突出的村開闢“實驗區”,重點培育扶貧產業,積累成功經驗,發揮成功經驗的輻射帶動作用。“塘達”模式培育的農牧結合發展之路,“鑽多”模式“畜”勢勃發,交通沿線各村紛紛效仿“甘達”和“鐵力角”模式,以及商貿發展的“扎西大同”模式不僅最大限度避免了不切實際或千篇一律上產業、上項目,更是增強了產業穩定性,提高了產品競爭力。

在極地江源的曲麻萊縣,本着“治病先治根”的工作原則,2015年建設了全省規模最大、設施最全、建檔立卡戶最易接受的牧民城鎮化轉型發展服務培訓基地。現在已培訓2172人從事烹飪、汽車摩托車修理、縫紉、民族服裝加工等實用性技術培訓班,走出一條以增強貧困羣衆內生動力、具有地域特色的牧民羣衆精準扶貧,技能培訓的新模式。

產業的興起,發展方式的轉變,讓羣衆挺起了“腰桿”,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三問——扶貧攻堅的最終目標是什麼?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底氣何在?

在貧困區開展扶貧開發工作,不僅要謀“一時”“一隅”,更要謀全局和長遠。

每6元財政支出教育佔比1元、連續5年決策制定千人教育計劃,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玉樹以推進教育發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爲基本出發點,把高中教育異地辦班作爲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縮小教育區域差距、提高民族教育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

截至目前,已在北京、四川等4個省市的14所學校舉辦玉樹高中班,累計送出異地高中生7073人,並累計補助資金1.5784億元,玉樹教育事業邁入史上投入力度最大、辦學條件改善最快、羣衆得實惠最多的跨越式發展時期,

就在2020年全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玉樹州州長才讓太說:“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每一個農牧民家庭,包括貧困家庭,能有一個大中專畢業生,能有一個文化人。”

每一個農牧民家庭能有一個“文化人”,一個孩子能帶動一個家庭,能改變一個家庭,一個家庭能影響更多家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用知識改變命運,讓其成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不僅讓家庭改變,也讓家鄉改變。

健康玉樹新迸發,現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86所,各類醫療機構擁有牀位總數2930張,每千人擁有牀位數由2.45張增加至7.15張;所有醫療衛生重建項目投入運行,醫療設施增加77%,利用北京市和省內外醫療機構對口支援玉樹的平臺,培養出一批急需緊缺型、骨幹型、實用性人才,累計培訓1300餘人……

全力促進醫改“補課、趕路、跟進”,全力保障牧區羣衆的健康。目前,一個覆蓋全民、運行平穩、穩步發展的城鄉醫療保障體系已初步建立,新玉樹、新家園、大衛生、大健康格局在雪域高原落地落實。

可以說,對於玉樹,從沒有一項事業像教育與醫療那樣寄託着如此之多的希望,因爲它關係着玉樹的當下和未來,連接着三江源頭的現實和理想。

同樣,沒有一項事業像教育和醫療那樣承載着如此之重的使命,因爲它不僅成就每一個人與家庭,而且榮耀民族,富強地域。

新時期脫貧攻堅的目標,就是到2020年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國家之任爲任,以百姓之心爲心,把扶貧攻堅的成效體現在羣衆真真切切的生活改善上,體現在貧困地區發展的脫胎換骨上,讓人民羣衆更多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才能真正讓貧困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

天地之大、黎元爲先。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伴隨着脫貧攻堅這項“國字一號”工程的不斷推進,“全面清零”的目標完成,一系列惠民富民強民政策猶如一陣強勁的春風吹遍雪域草原,溫暖着農牧民羣衆的心田,可以說,積年的貧困冰山已然解凍、消融,萌發希望。(洪玉傑)

記者感言

找準“支點”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

這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家喻戶曉的名言,要想脫貧攻堅駛入發展“快車道”,必須找準“支點”,撬動脫貧攻堅,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省力槓桿”。

何爲脫貧?簡言之,就是要爲貧困者提供機會,增加他們的發展能力。玉樹雖貧,但不乏擁有很多可開發的特色資源、特色產品。在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從增強“自我造血”能力、根本脫貧出發,玉樹通過人財物資源大聚合,着力撬動精準產業扶貧這一強大槓桿。

一個地方,一片“貧瘠”,從何下手,如何扶貧?考量的是脫貧攻堅的力量、智慧。給錢、給物或許可能解決“無米之炊”式的困難,但不能拔窮根,必須要給貧困戶“栽下搖錢樹”,如何栽?因地制宜是良策。

找準“支點”,保護生態優先,實現綠色發展,在草地資源豐富的地方發展畜牧業,在風景優美的地方搞文化旅遊開發,在單一的商貿區實現融合多元發展,形成合力。這些都是撬動貧困這塊“頑石”的一個個精準扶貧的“支點”,撬動支點對路,脫貧就有捷徑。

脫貧攻堅,全面清零。其收穫不可謂不豐盛,變化不可謂不巨大。而隨着玉樹民生日益改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一個和諧穩定、黨羣關係密切、民族團結的美麗新玉樹屹立在三江源頭。

而同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成爲檢驗幹部能力和實績的“大考場”,當黨委政府與民意深深凝聚,同頻共振,激發全面“清零”的強大合力,認真總結脫貧攻堅中經驗做法作爲下一步鄉村振興的寶貴財富加以利用,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掌握更多的主動。

當前,脫貧攻堅的鞏固期,找尋精準扶貧的“支點”要從“志”與“智”上着手,讓他們有“窮則思變”的思想,支點撬動,科學脫貧,做一根省力槓桿,讓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洪玉傑)

【結語】本站的編輯希望以上這篇《脫貧“三問”——奮力推進“一優兩高”調研報告》範文能幫助到大家。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脫貧“三問”——奮力推進“一優兩高”調研報告》的相關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