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之我見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發展理念,這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瞭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明確了鄉村發展新思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爲我鎮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之我見

我鎮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村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生態休閒和鄉村旅遊,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不僅可以滿足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以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爲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不僅能夠將農業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休閒觀光、農事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滿足城鄉居民走進自熱、認識農業、體驗農趣、休閒娛樂的需要,而且能夠其較高的經濟效益,吸引和調動各類經營主體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轉變經營方式、保護產地環境的積極性。

一、浸潭鎮鄉村旅遊的基本情況

浸潭鎮位於清遠市清新區西北部,總面積464.9平方公里,下轄30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從2014年起,浸潭鎮按照“一圈一線一路一帶”的思路,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通過三年多的時間,建成美麗鄉村40個。2017年起,浸潭鎮重點引導各村以鄉村旅遊理念建設村莊,從粗放型向精細化打造,建設升級版的美麗鄉村。六甲洞村委會的虎尾村、下逕村,拱水村委會的舊村,塘坑村委會等一批新建成的美麗鄉村不斷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和地理優勢,積極探索鄉村旅遊發展的新模式。六甲洞金龍洞旅遊小綜合體漸具雛形,下逕村民宿湯泉旅遊度假村2016年年初正式對外營業,目前完成了第二期工程建設,新增了客房2層共54間和小型會議室,成功創建了2017年的市級特色村;虎尾村農家鄉村遊項目不斷豐富,完成了開心農莊和文化驛站建設,成功舉辦了稻香音樂節和梯田葵花文化節,繼續唱響鄉村旅遊的旋律。

二、《隱世桃花源》和《小華山風景區》的發展模式

《隱世桃花源》項目的“共享經濟模式”: 2016年5月18日,拱水村委會舊村村小組與清遠隱世桃花源生態旅遊度假區有限公司簽訂了正式合同,確定了“合作經營,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 着重“零碎的土地集約化、空置的房屋改造升級化,閒散的人力資源最優化”。同時,舊村還先錄用舊村周邊一帶有意願的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2017年底舊村迎來第一筆的《隱世桃花源》項目保底收益分紅,按每畝土地500元的收益來計算,村集體收入至少達到6萬元,比往年同期翻了4-5番。與此同時,該村還不斷吸收新型動力,着重打造“新型企業家+新農村建設帶頭人+新型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清遠隱世桃花源生態旅遊度假區有限公司提出了“八大創新模式”(創新合作模式、原生態模式、農業產業模式、零污染環保模式、休閒旅居模式、互聯網思維模式、大平臺模式、大數據連鎖模式),也由此通過種方式,逐漸轉變村民的“小農經濟”意識,讓村民逐步提升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成爲新型農民。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該公司因地制宜地不斷對舊村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做適時地調整,爲項目注入了新型企業家的思維力量。同時該村還不斷積極發掘村中有爲青年回鄉助力。

下逕村《小華山風景區》模式:下逕村通過自籌資金、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方式,村民羣策羣力,在家門口建成了小華山風景區。村民們在自主建設過程中以出資、出物料、出工等方式入股,而後又自主經營和參與管理,從中得到股份分紅。該村村民理事會於2014年召開村民大會決議,整合全村整合土地1540多畝,其中(耕地340多畝,林地1200多畝)。每家每戶按土地面積量化股權,下逕村將景區所得收入的10%資金按入股土地份額進行分配。下逕村民理事會積極鼓勵村民通過籌資籌勞解決發展資金,通過以資、以物和以勞等方式入股景區建設。同時下逕村還巧妙地利用農村綜合改革的契機,整合涉農資金2.2萬元,村民籌集500多萬元,向宗商會借款300多萬共籌集資金900多萬元。下逕村還積極拓寬增收渠道,開放湯泉、游泳池、養生魚療區、會議中心等場所,同時還配套農家菜館,溫泉酒店等服務設施,大大提高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三、目前鄉村旅遊存在的問題

一是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級。

二是完善公共設施促升級

三是傳承傳統文化促升級。

四是提升服務水平促升級。

四、下一階段我鎮鄉村旅遊發展思路

一是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級。創新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品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着力建設生態休閒、觀光養生、特色農業、地域民俗、文化體驗等不同類型的美麗旅遊鄉村,重點挖掘蘆苞村、大灣崗村、六甲洞村、高華塘村、留良洞村等古村落傳統文化,結合農作物採摘、花卉觀賞、水稻耕種等開發“農村田園”品牌;優化桃源地區民宿建設升級,挖掘精品民宿、鄉村莊園等民居資源,開發“農村鄉居”品牌;挖掘湯泉、中藥材、森林氧吧等資源,開發“農村康養”品牌;挖掘浸潭豆腐、小白菜有機蔬菜種植、砂糖桔等資源,開發“農村鄉品”品牌。

二是完善公共設施促升級充分利用政府、社會和金融機構等不同渠道資金,加大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一批鄉村路網、供水、停車場、旅遊公廁、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扶持建設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特色突出的美麗鄉村、休閒農業園區和休閒農莊。鼓勵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特色民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三是傳承傳統文化促升級。深入挖掘鄉土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事節慶等人文內涵,有機融入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中,培育一批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文化性、體驗性和趣味性旅遊項目,切實增強鄉村旅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利用傳統飲食、農事節慶等文化習俗資源,醒獅、戲劇等民俗文化資源,鄉規民約、鄉村鄉賢等農村治理資源,提升鄉村旅遊內涵,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的深度融合。

四是提升服務水平促升級。組織開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人才培訓行動,加強行政指導、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培訓,培育一批積極性高、素質強、善經營的行業發展管理和經營人才。鼓勵從業人員就近就地參加住宿、餐飲、服務等各種培訓,增強服務意識、規範服務禮儀、提高服務技能,提升服務規範化和標準化水平。

五是注重規範管理促升級。梳理、修訂和完善現有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標準,加大宣傳和貫徹力度,提升產業標準化、規範化發展水平。注重發揮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協會、產業聯盟和社會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形成經營主體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管理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