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推進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思考(精選多篇)

第一篇:推進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思考

推進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思考(精選多篇)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當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已成爲農業發展的熱點之一。信息技術目前被廣泛用在農業的各個領域,農業信息化已成爲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是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增強信息意識,爲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奠定思想基礎

要進一步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卓有成效地開展信息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政府管理部門及農業生產經營者的信息意識,提高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以觀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來推動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政府作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組織管理者,同時也是信息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員的信息意識對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起着重要作用。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對信息的重要性、嚴肅性、風險性、時效性的認識;基層科技人員作爲農業基層科技的主體,要加深對農業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正確認識,找準自身的位置,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作用;農業企業和農戶是信息服務的最終用戶的接受主體,要加大信息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領域,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刺激農民利用農業信息的慾望、動機,並積極引導其投入到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之中,使他們不僅成爲農業信息所帶來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爲農業信息的生產者。

二、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爲農業信息化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項目,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下,嚴格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使有限資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發揮實效,避免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農業信息化建設又是一項新興的事業,政府要充分利用計劃和市場的作用,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個人、集體、企業和外商多方投資,形成多元化投資渠道,共同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同時要儘快建立農業信息化引導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以扶持農業信息技術業和農業信息服務業的順利健康發展。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儘快建成相對完整的縣、鄉、村三級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創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信息網站,建立和完善計算機局域網,加快信息網絡軟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加強各種農業適用數據庫的研製與開發,加強並完善包括農業自然資源信息、農業生產管理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科技信息、農業實用技術及科研成果等數據信息在內的各種類型數據庫。加強信息資源建設,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現有涉農信息資源,繼續拓展實用性的信息資源的整合。在不斷完善現有的信息資源的同時,應着手研發構建高質量的實用性農業應用系統。

三、強化組織和引導,爲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領導保證

政府部門特別是涉農部門要把推進農業信息化作爲一項重要職能,把爲農民提供信息服務作爲一項重要職責,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

四、加強專業隊伍建設,爲推進農業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爲“三農”服務,人才是農業信息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強化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組織開展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務水平。可以通過培養培訓一批、引進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門信息管理人員、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村信息員組成的信息服務隊伍。以村組幹部、農村經紀人、產業化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等爲重點,通過培訓考覈和資格認證,建立農村信息員隊伍,及時收集傳播信息,發揮好政府與廣大農戶之間的信息“二傳手”作用。有效解決信息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突破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制約瓶頸。“最後一公里”實際上是從鄉鎮到農民的信息傳遞問題,也是制約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的最大障礙。

第二篇:推進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思考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當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已成爲農業發展的熱點之一。信息技術目前被廣泛用在農業的各個領域,農業信息化已成爲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是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那一世小說網 、增強信息意識,爲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奠定思想基礎

要進一步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卓有成效地開展信息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政府管理部門及農業生產經營者的信息意識,提高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以觀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來推動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政府作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組織管理者,同時也是信息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員的信息意識對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起着重要作用。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對信息的重要性、嚴肅性、風險性、時效性的認識;基層科技人員作爲農業基層科技的主體,要加深對農業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正確認識,找準自身的位置,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作用;農業企業和農戶是信息服務的最終用戶的接受主體,要加大信息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領域,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刺激農民利用農業信息的慾望、動機,並積極引導其投入到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之中,使他們不僅成爲農業信息所帶來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爲農業信息的生產者。

二、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爲農業信息化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項目,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下,嚴格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使有限資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發揮實效,避免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農業信息化建設又是一項新興的事業,政府要充分利用計劃和市場的作用,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個人、集體、企業和外商多方投資,形成多元化投資渠道,共同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同時要儘快建立農業信息化引導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以扶持農業信息技術業和農業信息服務業的順利健康發展。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儘快建成相對完整的縣、鄉、村三級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創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信息網站,建立和完善計算機局域網,加快信息網絡軟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加強各種農業適用數據庫的研製與開發,加強並完善包括農業自然資源信息、農業生產管理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科技信息、農業實用技術及科研成果等數據信息在內的各種類型數據庫。加強信息資源建設,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現有涉農信息資源,繼續拓展實用性的信息資源的整合。在不斷完善現有的信息資源的同時,應着手研發構建高質量的實用性農業應用系統。

三、強化組織和引導,爲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領導保證

政府部門特別是涉農部門要把推進農業信息化作爲一項重要職能,把爲農民提供信息服務作爲一項重要職責,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

四、加強專業隊伍建設,爲推進農業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爲“三農”服務,人才是農業信息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強化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組織開展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務水平。可以通過培養培訓一批、引進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門信息管理人員、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村信息員組成的信息服務隊伍。以村組幹部、農村經紀人、產業化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等爲重點,通過培訓考覈和資格認證,建立農村信息員隊伍,及時收集傳播信息,發揮好政府與廣大農戶之間的信息“二傳手”作用。有效解決信息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突破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制約瓶頸。“最後一公里”實際上是從鄉鎮到農民的信息傳遞問題,也是制約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的最大障礙。

五、正確地處理好“四個”關係,推進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

一是處理好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大局的關係。避免孤立地“就信息體系建設談信息體系建設”。農業信息體系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體系之一。信息體系建設必須從本地的實際出發,與時俱進,抓住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信息的迫切需求,重點突破,帶動全局。

二是處理好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的關係。注意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信息服務,必須儘快建立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農業信息體系。因爲僅僅依靠政府部門自身的力量,難以完全解決面向廣大農民的信息服務問題。可以預見,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其信息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也越高。除政府部門外,各種農業專業協會、科研推廣機構、中介組織以及各類信息諮詢服務企業等也都成爲直接的信息服務主體。政府從中扮演的角色是組織推動和監督管理者。因此,在加強政府部門自身信息體系建設的同時,要積極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鼓勵和扶持各類有條件的協會、企業以及生

從小就是天才 我的異界特種部隊 宋末商賈第二部 步步生蓮 一劍驚仙 重生之官道

產經營大戶等社會力量開展直接面向廣大農民的信息服務,推動信息服務的社會化。

三是處理好基礎設施建設與資源開發及服務的關係,力戒“重建設輕服務”和“重硬件輕軟件”的工作作風。必須調整建設思路,在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要注重資源的開發,堅持邊建設、邊應用、邊服務。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資源開發和信息服務的發展,根那一世小說網 據信息服務需要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注重硬件與軟件建設相結合。加大應用軟件的開發力度,提高信息基礎設施的科技含量和利用效率。

四是處理好現代信息網絡與傳統媒體的關係,注重信息服務的實效性。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覆蓋全縣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絡,是新形勢下開展信息服務的一個重要途徑。但也必須看到、傳統媒體有其獨特的優勢,覆蓋面廣、直觀、傳播速度也很快,加之目前農民中擁有計算機的比率還很低,電視、廣播等常規傳播渠道仍然是當前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搞好對農民的信息服務,必須充分利用好這些傳播媒介,重點解決好廣大農村的信息覆蓋問題,使計算機網絡和傳統媒體在農村市場信息服務中心優勢互補。

從小就是天才 我的異界特種部隊 宋末商賈第二部 步步生蓮 一劍驚仙 重生之官道

第三篇: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作者:趙 燕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日期:2014-12-12

作爲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下,我國農業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歷史發展新階段。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對於推進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基礎,也是促進農業和農村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不僅有助於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也有助於解決當前城鄉經濟存在的“二元結構”問題。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通過利用農村信息化工程提高農民素質,引導農民調整生產結構,打造農業生產活動中產、供、銷環節良好的信息溝通平臺,有利於拓展農產品市場,幫助供需雙方有效交流,推動城鄉經濟社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近年來,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信息網絡逐步延伸,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服務手段日益提高,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技術推廣步伐加快,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信息意識、科技意識逐步增強。但是,與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相比,農業信息化工作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機制尚未形成,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農村信息服務人才相對匱乏等方面。

當前,農業信息化正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形勢的發展也對推進農業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新形勢,下大力氣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正確把握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對相關信息的需求有了更新更多樣的要求。一是需求複雜化趨勢。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各類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等主體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新品種、新技術、供求、價格、預測等信息成爲需求的熱點。二是渠道多樣化趨勢。各地經濟實力和信息化整體水平的差別,造成農業信息化推進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服務呈現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綜合應用的態勢。三是工作交織化趨勢。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信息化滲透到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術推廣、消費等各個方面,工作外延擴大、內涵更加豐富,與農業各產業結合更加緊密,工作交織推進。應該看到,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任務,它既包括計算機網絡化建設,又包含電視、廣播、電話、報紙、雜誌、圖書、信息專欄等信息化建設內容;既是信息硬件建設問題又是軟件建設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把農業信息化工作當作服務“三農”的一件大事來抓,着力建立、發展和完善農業信息體系。

第二,積極開展農村公共信息服務,推動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信息

資源開發方面,要形成貼近農民需要的農副產品和生產資料市場信息、種養植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訓信息以及政策法規、氣象服務、災害預防、勞務需求、村務公開信息。在信息傳輸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公共通信網絡和其他專網、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終端,將信息及時發佈到農民手中。有關部門應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農村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同時,積極鼓勵國內外軟件供應商、設備製造商和信息服務商參與平臺建設,以先進適用的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第三,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中的應用。要引導和鼓勵電子信息企業積極研發和推廣適應農村特點、方便農民使用的各類信息產品和信息系統。積極推動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滴灌自動化控制等信息技術在農田基本建設、農作物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畜禽飼養管理等方面的應用,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農產品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等環節中的應用,促進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村文化事業領域的應用,促進農村文化生活手段的創新,推動文化信息資源的共享,用健康向上、形式多樣的數字產品,滿足農民羣衆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推進農村管理和社會服務信息化,積極開發農村村務管理、農村公共事件應急處理、農村勞動力轉移及社會保障服務等管理軟件和應用系統,爲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服務。

第四,積極培養農業信息服務組織和農業信息人員,不斷提高農業信息的質量,同時,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培訓,努力提高農民信息運用能力。加強農民信息素質培訓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各級農業信息服務組織的一項首要任務。有關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針對農民特點,開展農民信息運用能力培訓工作。比如,與勞務輸出相結合,收集有關農村勞動力培訓、勞動力轉移和就業等相關信息,有效地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信息服務;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廣泛收集農產品市場價格行情和需求信息,爲農戶及時提供農產品價格行情和需求服務,促進農戶自覺地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種養植生產結構調整。

此外,還要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理論創新。要對農業信息化建設已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有益探索進行發掘、總結和提煉,豐富和發展農業信息化建設理論並用於指導工作實踐。要注意跟蹤國際農業信息化發展動態,把握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增強工作預見性、主動性。

第四篇:關於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意見

2014年是科技園的創業發展年。科技園公司作爲科技園的管理運營主體,在科技園建設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和董事會的正確領導下,高質量完成了總部基地項目建設,2014年9月30日,礦大科技園總部基地隆重竣工。科技園公司重點推進總部基地招商入駐、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以及大學生創業等工作,並積極對外拓展科技合作項目,爲建設硬件設施完備、公共服務完善、管理運營高效的一流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4年,科技園公司轉入科學管理運營階段,立足於礦大科技園的實際,重點實施國際化戰略、支撐平臺戰略和對外輻射戰略的三大發展戰略,力爭用3-5年的時間把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打造成爲淮海經濟區的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現代科技服務業集聚中心和創新創業人才的培育中心。

入駐總部基地一年來,園區各項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入駐企業發展迅速。目前,園區已入駐科技型企業230餘家,年總產值超過1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6家,園內引進各類研發機構11家,各類科技服務機構24家;在孵企業與中國礦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關聯的佔70%以上;園區2300名科技人員中,博士生導師、教授67人,碩士以上人員477人,比例達21%。

(一)三大戰略實施情況

平臺戰略:充分發揮公共服務平臺對企業發展的促進和支撐作用

目前,已建成的公共服務平臺主要分爲企業及項目孵化服務、軟件評測與研發服務、網絡信息技術服務、政策信息服務、管理諮詢服務、企業人才服務、企業投融資服務、技術轉移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9大類平臺。通過不斷完善這些平臺的服務功能,積極推進創新資源的整合,促進產學研互動。園區引入一批前沿學科、技術開發及能源產業的科研機構。

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成立,與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合署,設立新能源研究所、礦區生態環境研究所、節能減排研究所及低碳經濟研究所等4個研究所,是一個集技術研發與服務、成果轉化、高層次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爲一體的高水平研究平臺。

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成立國內首家集礦山安全物聯網產品研發、生產、安裝於一體的江蘇中礦智慧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時,園區引入知識產權、法律、投融資、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入駐園區,定期組織銀行貸款業務、人才培養、企業家座談、企業創新創業等方面的交流培訓活動,爲園區企業孵化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務。

2、輻射戰略:推廣礦大科技園特色的管理模式

礦大科技園計劃利用3-5年時間在營口、淮北、大連等地建設3-5個孵化基地,對外推廣園區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特色的管理模式,推進地區產業升級,爲企業創造更多的產學研合作機會。

營口孵化基地是科技園公司的第一個孵化基地,主要結合營口的港口物流優勢資源,規劃與孵化營口地區現代物流業。目前營口孵化基地已進入開工建設階段。

淮北孵化基地是根據淮北地區的煤炭行業特色,礦大科技園與淮北市重點在煤礦安全、塌陷

區治理等領域開展產業化項目合作。

大連孵化基地是與大連高新區合作,充分利用當地軟件人才與企業方面的優勢資源,共建智慧礦山創意園,是礦大科技園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合作的又一重要基地。

3、國際化戰略:在國內外廣泛開展科技園重點發展領域的洽談與合作

礦大科技園的重點發展領域是能源、環保和循環經濟,近年來,科技園公司積極與美國、歐洲、澳大利亞、臺灣地區等進行洽談與交流,期間舉行了環保相關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及多晶硅產業等方面的論壇和洽談,2014年與德國奧爾登堡市簽訂了能源集羣協會(olec)友好戰略合作協議以及環境保護技術網絡(uno)友好夥伴合作協議,有力地推進了科技園在能源、環保等領域的科研進步和成果轉化。

(二)項目申報及資金扶持情況

目前,科技園公司共申報了十餘項省市級項目,爲園區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爭取了政府570萬元的資金支持。同時,公司組織園區企業進行科技部、發改委等各部門的項目申報,主要包括: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資金、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平臺、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十二五”小企業創業基地、江蘇省工業轉型升級專項引導資金服務體系(小企業創業基地)項目、省級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專項引導資金以及2014年度江蘇省“企業博士集聚計劃等項目申報工作。其中,徐州中礦微星軟件有限公司、徐州博聯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奧尼克電氣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已獲得科技部和財政部2014年度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共225萬元的無償資助。

(三)公共信息服務中心、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淮海分中心發展情況

公共信息服務中心:主要完成了信息中心網絡和機房的建設工作,搭建網站域名與虛擬主機服務平臺,搭建起基於平臺的軟件開發技術體系和團隊。“太陽谷公共信息網”於09年9月30日正式開通運營,可實現項目管理、it服務、評測認證及信息發佈等4大類16項功能。園區企業可自主登錄服務網發佈產品信息、企業介紹及人才招聘信息、檢索企業及專利信息等。此外還建立了多媒體信息發佈系統、web特色認證系統、“電信超市”、電子物業管理系統及工程信息管理信息系統等網絡信息平臺。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淮海分中心:積極與北京中國軟件評測中心進行業務對接,開展業務培訓、深入市場調研,積極對外拓展業務,與多家高新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係。 目前爲止,淮海分中心對外諮詢服務56次,培訓行業人員100人次,培訓內容涉及到syb培訓、iso/iec 17025等相關專業技術培訓,完成軟件產品登記測試18個,軟件著作權申請共31個,軟件產品登記19個,軟件企業認定3個,高企認定2個,專利代理1個。

(四)企業投融資發展情況

引入中匯利華投資擔保公司,爲園區中小企業及孵化項目提供投資擔保。

組織各類銀企對接活動,幫助企業更多地爭取金融機構貸款支持。

積極幫助企業科技項目爭取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持,兩年來通過項目申報從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省市科技三項經費中爲園區企業爭取了63項1000多萬元。

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和鼓勵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和培養人才,先後吸引了美國、德國、英國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人才來徐創業。

(五)中介服務發展情況

知識產權:成立江蘇省徐州知識產權創業園,設立知識產權保護“專利基金”、“先進標準制定工作專項資助資金”、“申請國外發明專利資助資金”,專項用於資助和獎勵園區企業先進標準創制和國外發明專利的申報工作。

專業事務所:引入徐州博遠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徐州同人智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等中(版權歸本站)介服務機構進入科技園。江蘇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服務機構也入駐園區。

人才培訓:2014年5月,礦大科技園培訓交流中心成立,具體負責組織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國內外會晤、學術講座等交流活動,爲園區企業積極拓展交流渠道、提供多方面培訓服務。目前,已完成主要的培訓交流成果有:技術創新方法(triz)培訓班(2014年7月),中小企業海外上市分析的報告講座(2014年4月),徐州市知識產權研討會(2014年8月)以及中國(江蘇)科技金融論壇暨創業投資項目對接推進會(2014年)等。

(六)大學生創業園發展情況

09年3月,科技園公司入選共青團中央“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爲應屆畢業生提供電子信息、環保工程等30餘個見習崗位。09年6月,科技園公司與市勞動局在園區共建徐州市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在我省首家開展大學生syb創業培訓,目前已組織11期創業培訓,327名大學生順利結業,部分大學生已在園區成功創辦自己的企業。09年8月,科技園被科技部、教育部授予全國首批“大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成爲我省唯一一家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對科技園爲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與服務都作了專題報道。

9月30日,大學生創業園正式開園。科技園公司投入2014平米作爲大學生創業企業辦公用房,配備基礎辦公設施,提供水、電、網絡及電話通訊等服務,爲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孵化平臺。同時,開闢綠色通道,大學生創業企業享受“零租金”入園,開設創業培訓、創業項目查詢、創業成果展示、專家諮詢指導、開業辦證代理、後續跟蹤服務等“一站式”服務窗口。2014年1月,科技園公司設立了“匯合創業人才獎”,對2014年發展較好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給予2萬元的資金獎勵。目前,已有30餘家大學生創辦企業在創業園孵化發展。

科技園公司在鼓勵大學生創業發展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09年9月24日,江蘇省省長羅志軍視察科技園總部基地時,對園區在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大學生創業方面的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並表示政府應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

扶持力度,希望大學生創業園在吸納大學生創業、就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10月17日,江蘇省委書記樑保華參觀了科技園總部基地,高度稱讚軟件測評中心與大學生創業園的建設。10月25日,在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樑保華書記在講到大學生就業問題時,特別提到了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4年4月,在徐州召開全國大學生創業工作座談會,徐州大學生創業園被教育部授予“國家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目前徐州市大學生創業企業已達100多家。日前,我大學生創業園6家企業獲市首批大學生創業無償資助資金資助,資助金額共27萬元。

第五篇: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張梅

(中共通州市委黨校江蘇 通州226300)

[內容提要]現階段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亟待加強,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消除農村與主流社會的差距,才能使農民也能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各種便利。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增強全民的信息意識;加強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建立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機制;重視農業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健全農業信息化規劃、協調機制;走因地制宜、低成本之路。相信,通過以上努力,農業信息化建設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成果。

[關鍵詞]農業;農業信息化;思考

互聯網從出現到現在亦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它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世界。從1994年中國用戶接入互聯網,到現在也有十幾年的時間。這十幾年,互聯網在中國獲得了奇蹟般的發展,爲中國社會創造了很多網絡神話。然而農業,這個在中國有幾千年歷史的產業,由於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原因還沒有得到規模發展,農民也沒有享受到現代化和信息化帶給農業的便利。俗話說“信息通,百事通”,窮人不是窮在土地和資源上面,而是窮在信息閉塞和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勞動力素質的落後。因此,要消除農村與主流社會的差距必須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

一、增強全民的信息意識

信息技術在當今世界農業中已相當普及,農民靠信息引導進入市場,組織生產;政府靠信息進行宏觀調控,制定農業政策,信息技術的發展已成爲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但目前,我國廣大農民、基層科技人員和政府部門的有關領導信息意識仍較淡薄。使本來就稀缺的信息資源得不到利用,這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極爲不利。因此,要通過各種手段,宣傳普及農業信息知識,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識和自覺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積極性,將稀缺的信息資源轉化爲現實的農業生產力。增強農民信息意識的關鍵,首先必須讓農民認識到網絡與他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可以通過一些成功運用網絡的例子進行說明,例如:南方很多種植花卉的農民通過互聯網銷售花卉,足不出戶就能收到大訂單。其次,促使農民由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收集信息。有關部門應該主動送信息上門,農民通過掌握信息增產增收後就會自覺的收集信息。再次,信息收集方式由原始向現代化轉變。原始收集就是互相打聽,四處奔走。現代化收集就是利用報紙、廣播和互聯網等現代設施收集。

二、加強政府部門宏觀調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失靈的領域一般是政府發揮作用或履行職責的領域。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投資額較大、建設週期長、受益面廣的工程。其提供的信息都具有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的性質。這就決定了政府必須要積極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並充分發揮支持和引導作用。

1、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健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

農業信息體系建設作爲一項公益性、基礎性事業,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各級政府應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認識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切實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據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負責人測算,2014—2014年共需中央安排農業信息基本建設投資30億元,爲保證體系有效運轉,平均每年需要投入1.8億元。隨着綜合國力的增強,2014年的國家財政收入超過6萬億元,具備了大幅度增加農業信息化建設投資的條件,各級

政府特別是縣級以上政府應承擔起農業信息化建設投資主渠道的職責,着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農業信息資源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包括農田灌溉設施、農業耕作與收穫機械、農產品加工與貯藏設施、畜禽工廠化飼養設施、衛星遙感通訊設施、全球定位系統設施等。農業信息資源設施建設,包括基礎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信息傳輸網絡等,其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內容。要大力加強農村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鋪設光纜等,以建立發達的通信網絡。爲了進一步提高農村的社會信息化程度,要大力普及因特網;向農村提供農業科研機構的研究開發成果等有用信息;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向消費者提供充分的農產品信息;提高農村地區的通信便利程度;提高農業資源的管理水平等。

2、加快重點數據庫建設,進一步加強信息發佈工作

數據庫建設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內容。要加大對各級農業部門現有數據庫資源擴充完善的力度。建立涉及政策法規、農村經濟、宏觀經濟、農產品價格、世界農產品、農產品進出口、新優農牧品種等數據庫,並及時更新數據庫,同時進一步加快重點數據庫的建設。建立的數據庫要聯網運行、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數據庫的資源效益。按照“以公開爲原則,不公開爲例外”的要求,做好信息發佈工作。要建立健全信息發佈制度,使信息發佈工作儘快制度化、規範化。要根據本地區實際,研究制定信息發佈制度,開闢發佈窗口,拓寬信息發佈渠道,加快信息化進程。通過應用電子政務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增加國家引導性投入,打造信息化支撐平臺,構建與時俱進的農業信息體系。結合“金農”工程、“三電合一”工程和農村信息化示範工程實施,進一步加大農業信息發佈工作力度,更好地服務億萬農民。

三、建立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機制

農業信息化建設關鍵在人,而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乃重中之重。首先,充分利用大中專院校加強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以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加強對現有農業信息化從業人員的培訓,制定實施“農村教師、農村幹部、中國小生和農民工”信息技能培訓計劃,並在現有專業人員中培養和選拔學術帶頭人,吸引國外農業信息科技人才,充實農業信息化人才隊伍。其次,要切實加強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由於我國一些農業信息開發經營人員缺少相關的專業知識,導致農業信息產品的質量不高,服務水平低而收費高,嚴重挫傷了農民利用信息資源的積極性,制約了農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要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機遇,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村信息員的整體素質。要重點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介組織的信息服務人員和農業生產經營大戶、農村經紀人的培訓,通過培訓要達到會收集、會分析、會傳播信息的“三會”要求。要注重提高農業信息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設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的工作隊伍。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結合農技推廣體系、事業單位改革,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的職能機構建設,爲農業信息化提供組織保障。

四、重視農業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利用

政府、科研機構和商業性農業信息服務機構,爲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管理決策等環節提供的信息化服務,都是建立在全面、可靠、及時的信息內容基礎之上的。爲此,政府及相關機構在加強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應採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強對關鍵技術的研究。大力推進信息自動採集與發佈技術、農業信息分類與檢索技術、智能多媒體技術、網絡數據庫技術等關鍵技術的開發研究,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業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儘快提高我國農業信

息網站以及農業信息資源的建設水平。目前國內的中文搜索引擎站點多數屬於綜合型,專業性搜索引擎寥寥無幾,農業專業搜索引擎更是空白,急需加緊開發。二是加強政府對農業信息的蒐集。可以在全國的大中農場、綜合交易市場派出農業信息調查人員,從事各類專業信息調查活動,多角度搜集基礎農業信息。三是利用信息技術開發農業。利用航空、航天手段對地面的情況進行遙感監測。將衛星觀測的光譜信息進行數字轉換,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大範圍、全天候、實時採集地面信息。將從衛星上獲取的數據與各年份農業的歷史數據比較,經過長期的基礎數據積累,建立更爲精確的農業信息統計與預測系統,用於土地利用狀況監測、作物測產、土壤調查和氣象預報等。四是利用信息資源進行預測。利用農業基礎信息資源,結合與農業相關的各種經濟與社會因素,建立農業商品、農業經濟動態、土地使用、漁業生產等各種用於農業決策服務的數學模型,爲農業發展提供更爲可靠的預測服務。五是利用信息資源爲農業決策服務。利用豐富、全面、準確和長期積累的數據,可以定期通過各種公衆媒體發佈對農業各種產品的產量動態、市場動態的預測報告。當市場上出現一些與農業生產關係密切、會受到從業者廣泛關注的突發因素時,信息服務機構及時利用豐富的資料數據積累,對關鍵問題作出專題分析報告。

五、健全農業信息化規劃、協調機制

農業信息化要能真正實現離不開合理的規劃和有效的協調機制,否則將流於形式成爲一句空話。首先,應提高對農業信化建設的認識,將其納入長期發展規劃,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要設立農業信息化領導部門,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研究和制定具有較強統籌性、前瞻性、滲透性的農業信息化建設中長期總體規劃以及階段目標。加快制定信息採集、處理標準和信息服務規範,構建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其次,強化信息化建設協調機制,因地制宜地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制定公共標準、搭建公共平臺,確保業務銜接,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再次,加強農業信息化發展政策和法律建設。制定信息機構管理、信息資金投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人才培養教育與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加強信息產權、信息安全和信息市場等方面法律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農業信息化在人、財、物等基本條件和管理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農業信息化參與各方的權益,減少信息活動的侵權、犯罪行爲和各種糾紛,爲農業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六、農業信息化要因地制宜、走低成本之路

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因此農業信息化必須走低成本之路,不能照搬國外經驗走發達國家大投入、高成本建設信息網絡的道路。我國農村要達到國外農村網絡水平,至少還需要10-15年時間,貧困地區恐怕會更長,所以,簡易實用、貼近我國農村實際是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必須結合農民的實際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和農民願意接受的方式傳播農業信息。在現實情況下,農業信息化完全依靠信息網絡鋪設延伸到村、到戶是不現實的。可以用一些成熟的途徑,如:廣播、電視、農技電話、科技明白紙以及各種培訓班等,爲農民傳播農業信息知識。比如在電視臺開辦農業信息專欄、與農技電話相結合發佈信息、利用互聯網絡爲農民提供服務、與城市退役的尋呼機網相結合發佈信息、與科技進村服務站相結合發佈信息、與報刊相結合發佈信息、與鄉村大集相結合發佈信息、自辦刊物與簡報發佈信息、與中介組織相結合發佈信息、與鄉村板報和小喇叭廣播相結合發佈信息等。這些方式容易被農民接受,是農民獲取信息的有效方式。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貧困落後地區,農業信息化的關鍵問題不在於花錢購買

高級設備,而在於有沒有信息化意識和具體措施,是否根據本地農村實際,使用切實可行的多種手段整合信息資源,讓更多農民及時獲得所需信息。只有最大限度地彙集整合各層次信息資源,採用農民願意接受的方式,多手段、多層次傳遞給農民,纔能有效地推進農業信息化。

總之,農業信息化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學科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其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要建立一個集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於一體的信息化系統。隨着信息技術開發和應用不斷加強,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會不斷完善,從而全面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工具,真正實現農業生產、農產品營銷、農產品消費的科學化、智能化。

參考文獻:

[1] 趙元鳳.發達國家農業信息化的特點[j].中國農村經濟,2014,( 7)

[2] 烏東峯.中國“三農”問題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導刊, 2014,( 12)

[3] 王鬆海.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導刊,2014,(10)

[4] 劉小平.農業信息化與農村經濟建設[j].農村經濟與科學,2014,(1)

[5] 周雪飛.發展現代農業的信息化之路[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