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加快推進某市新型工業化的思考(精選多篇)

目錄

加快推進某市新型工業化的思考(精選多篇)
第一篇: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認識及思考第二篇:加快推進我市新型工業化的思考第三篇:關於重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思考第四篇: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幾點思考第五篇:對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幾點思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認識及思考

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認識及思考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爲此,一定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那麼,什麼是新型工業化道路呢?根據十六大和富蘊縣新型工業化會議精神,結合我鄉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一、對新型工業

化的認識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着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隻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誌和落腳點。

第二,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誌。

第三,處理各種關係的新的思路。要從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等實際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這是我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第四,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四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在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中完成工業化的任務,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實現工業化;二是在完成工業化任務的過程中推進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務推向未來;三是把實現工業化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而不是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建設;四是在工業化過程中盡力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而不是造成大量勞動者失業。

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我們必須把工業發展和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協調統一起來,使工業化同時成爲農業現代化和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把速度同質量、效益、結構等有機地結合和統一起來,使工業真正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把工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和消費需求能力的提高協調統一起來,把工業增長建立在消費需求不斷擴大的基礎上;把技術進步、提高效率同實現充分就業協調統一起來,使更多的人能夠分享工業化的成果和利益,並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把當前發展和未來可持續發展銜接和統一起來,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走文明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對怎樣才能“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認識

第一,要轉變在傳統工業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維定勢。我們必須深刻認識,依靠資源和資本投入支持的粗放增長是不可能長期持續的。我們應當把轉變增長方式、建設節約型經濟當作“十一五”乃至更長時期的基本指導方針。我們在想問題、定政策時,要樹立科學發展觀,把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實現持續穩定增長作爲衡量取捨的最終標準。

第二,要建立能激勵科學研究和技術在生產中運用的制度和機制,加快技術進步。

第三,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在我們這樣(本站向您推薦)的市場制度還很不完善的國家,發展服務業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們只能知難而進,要盡一切努力改善制度環境,使服務業得到充分發展,以便用最少的資源消耗創造更大的價值。

第四,要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即通過信息產業的服務提升各行業的效率,使信息技術成爲降低各行各業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有力武器,帶動社會整體效率的提高。

第五,要加快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競爭性市場體系,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提供提高效率的制度性保障。同時,要矯正由於行政干預造成的價格扭曲,弱化政府配置資源的權力,建設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

第六,要通過改革,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實現人力資本積累。根據日本的經驗,教育趕超要先於經濟趕超兩代人之久。在這方面,我們必須痛下決心,急起直追。

三、對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思考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鄉重點是發展壯大焦炭、石灰、建材和農產品加工工業,逐步構建起以礦產、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爲主體的特色工業體系;培育壯大核心競爭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工業經濟成爲拉動全鄉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實現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到2014年,全鄉工業產值達到3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8000萬元,成爲全縣焦炭工業基地和阿勒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

勞動密集型產業承接基地,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工業體系。

(一)抓好招商引資工作。一是結合優勢資源抓招商。針對我鄉具有豐富的煤、石灰石、膨潤土等優勢礦產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礦產的勘探、開發。二是結合優勢產業抓招商。圍繞大棚蔬菜、阿葦菇等特色產業,走出去、引進來,加快蔬菜上下游產品開發、黑加侖產品開發。三是建立招商引資工作

新機制。在落實引資工作責任的同時,對招商引資成績突出的進行重點獎勵。

(二)抓好主導產業發展。一是快以焦炭工業發展。焦炭生產規模達到30萬噸/年,其中天德煤焦化廠達到20萬噸/年生產規模,宏達煤焦化廠達到5萬噸/年生產規模,強盛煤焦化廠達到5萬噸/年生產規模。二是加快煤、石材礦產的勘探和開發,整合擴大石灰的生產規模,新建2座磚廠。三是加快蔬菜物流園建設。以蔬菜批發市場、保鮮庫建設爲載體,擴大大棚蔬菜種植,達到200座大棚規模,並逐步走出產銷加一條龍之路。四是加快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拉長蔬菜產業鏈,發展蔬菜產業上下游產品。同時,依託草原興發、鑫盛公司、阿鑫乳業、春子公司,大力發展牛羊育肥、奶牛養殖、禽類養殖、阿葦菇種植等特色產業。

(三)抓好民營企業發展。把民營企業作爲鄉域經濟發展主力,放開市場準入條件,放寬政策界限,支持和鼓勵民間資金進入土地開發、市場建設、工礦業開發、農副產品加工等領域,使民營經濟佔到全鄉經濟總量的90%。

(四)抓好軟硬環境建設。一方面,積極籌措資金,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爲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強化服務功能,對發展前景好的重點中小企業,在信貸、供電、用水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對損害經濟發展軟環境的行爲,嚴肅處理。

推進新型工業化,既是現實的要求,又是迫切的願望;既是破解重重難題的挑戰,更是又一個彌足珍貴的機遇。讓我們充分認識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多年的實踐證明,就農業抓農業,農業上不了新水平;不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傳統工業得不到有效改造。只有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才能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纔能有效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才能繁榮和發展小城鎮,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也只有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才能以發展的手段來解決面臨的各種現實矛盾和問題。

第二篇:加快推進我市新型工業化的思考

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經階段,是社會經濟結構演變的必然結果,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階段與水平的重要標誌。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對安康社會實現突破發展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是跟進西部強省步伐的關健和突破口。

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勢在必行

“十一五

”以來,我市高度重視工業,全市上下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氛圍濃厚,工業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全市gdp達到137.85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爲25.54:29.79:44.67,以工業爲主的二產成爲拉動增長的中堅。經過三年的努力,到,全市生產總值(gdp)達274.9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爲23.9:34.6:41.5。二產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提高了4.81個百分點,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我市工業佔gdp比重僅爲22.6%,分別低於國家、省上17.7個、21.3個百分點,說明安康仍處於欠發達、欠開發的地區,工業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工業經濟總量小、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當前,國家工業化水平已達到中後期,我市尚處於初期階段,全市工業總產值在全省所佔份額不足2%,在陝南三市中工業佔生產總值比例最低。

在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展中,我市面臨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良好機遇,應注意把握本地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特點,放開視野,登高望遠,加強戰略思考和謀劃,積極應對新挑戰,牢牢把握新機遇,牢固樹立循環經濟理念,走出一條具有安康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二、新型工業化的重點選擇

全市經濟發展的關鍵在工業,抓好工業是實現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力保障。突出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醫藥、安康絲綢、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全力以赴抓好新型工業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市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12:45:43左右,每年工業新增產值200億元以上,到2014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推進清潔能源建設。加快漢江干流旬陽、白河水電站建設進度,完成嵐河、任河、旬河、南江河等漢江支流小水電開發。力促石泉、旬陽火電項目儘早開工。密切與中廣核集團的合作,堅持做好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加大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原料基地建設力度,適時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積極籌劃高純硅、單晶硅、多晶硅項目,啓動光伏產業。逐步形成水火併舉、核電、生物質能、光伏產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兼具的陝西新興能源基地。

——打造新型材料基地。以實施《安康新型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爲帶動,充分利用豐富的礦產資源,突出發展有色金屬材料、鋼鐵、硅材料、鋇化工、新型建材等礦石採選及其新型材料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形成以礦產資源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爲主的新型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硅材料和建築材料工業體系,使之成爲安康市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陝南新型材料產業基地。

——壯大富硒食品集羣。依託富硒資源,加快肉類、礦泉水、魔芋、茶葉、蔬菜等資源開發,引進戰略投資,打造產業基地,培育龍頭企業。圍繞富硒產品的加工、銷售,重點發展五條產業鏈。一是富硒茶生產、銷售的鏈條,二是富硒水果、乾果的品牌化包裝、果脯生產以及核桃粉等固體飲料的開發、生產鏈條,三是富硒菌類的烘焙、包裝、銷售鏈條,四是魔芋相關產品的開發、生產鏈條,五是富硒肉製品的加工以及相配套的種豬培育、飼料加工、包裝材料、物流運輸以及相應的服務業鏈條。

——擴張生物醫藥規模。圍繞“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擴張規模、提高效益”的思路,積極引進國內外大企業對現有醫藥企業進行嫁接改造,通過要素整合,體制、機制、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壯大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激素類原料藥、中藥飲片、植物提取、配方顆粒和各種劑型成藥,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現代化進程。發展建設3-5個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提升安康絲綢水平。高度重視繭絲綢產業對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和工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完善和創新制種、收烘、蠶繭經營管理體制機制,積極研發和引進優質桑蠶種,廣泛應用鮮繭收烘新工藝,提高蠶桑比較效益。加快捻絲、絲綢、服裝、旅遊產品開發,延伸繭絲綢產業鏈。加強蠶桑副產品開發利用,提高絲綢產業綜合效益。

——扶持裝備製造發展。以引進龍頭企業作爲主要發展手段,利用近年來世界製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的契機,尋求與世界級企業合作的機會。利用金融危機後沿海企業向內地轉移的機遇,引進國內大型裝備製造企業。利用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逐漸形成以價值鏈分工主導的先進產業集羣形式。同時,利用與周邊城市十堰、、重慶等汽車製造中心距離較近的優勢,尋求與這些大型汽車製造企業合作的機會,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的配套產業。

——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電子信息產<蓮山 課件>業作爲“第四產業”,隨着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有望成爲安康的主導產業。利用支柱產業之一的新型材料產業培育的資源優勢以及技術優勢,重點發展三個產品系列:一是微電子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二是各種信息材料產業;三是信息服務業,包括信息數據、檢索、查詢、商務諮詢,形成信息的收集、生產、處理、傳遞、儲存和經營的產業鏈。

三、我市新型工業

化的路徑

(一)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引領安康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一是抓招商。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狠抓招商,敢於做出一定的犧牲,出讓一定的利益,集中策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特別是要立足礦產、中草藥等優勢資源,瞄準省內外的有色、醫藥、保健品等大集團、大企業,實行叩門招商、以企招商,千方百計引進大企業、企業集團,借力整合資源,聚集資本,形成工業經濟大發展格局。二是抓項目。認真做好項目的包裝、銜接、彙報、洽談、爭取工作,做到儲備項目多方爭取,意向項目廣泛接觸,在談項目緊盯不放,簽約項目狠抓落實,在建項目加快進度。三是抓培育。下硬茬、出實招,力促企業做大規模,每年滾動培育一批企業成爲年產銷過億元的企業。抓大不放小,實施小企業成長工程,每年滾動培育一批企業進入規模企業統計“盤子”。四是抓落實。要切實做好西洽會簽約項目的服務和跟蹤落實工作,努力提高簽約項目的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推動簽約項目儘早落戶、儘快開工。

(二)放手發展非公經濟,擴張安康工業經濟總量。安康工業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總量太小,規模太小,企業太少,發展工業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把總量做大。一是要在發展理念上實現突破。要繼續解放思想,在發展理念上實現新的突破。二是要在做大總量上實現突破。把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爲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通過對內發動千家萬戶,對外引進重點大戶,內外結合,最大限度地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大力培植一批規模大、有特色、效益好、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特別是要大力發展產業關聯度高、拉動力強的企業集羣,進一步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努力在做大總量上實現新突破。三是要在提升層次上實現突破。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內部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要緊緊抓住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梯度轉移的良好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特別要把那些有實力、有技術、有品牌的企業和產品引進來,實現高位嫁接,借梯爬高,借力發展,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和層次。四是在發展模式上實現突破。進一步創新發展模式,順應市場經濟規律,加大改革、改制、改組的力度,加快改變家族式、作坊式的落後生產經營方式,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要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企業進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走集約發展道路。五是在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上實現突破。要積極引進和培養大批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要關注優秀民營企業家,大張旗鼓地樹立和宣傳一批業績突出、貢獻突出的先進典型。有針對性地培訓民營企業家,邀請專家學者和優秀企業家傳授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引導民營企業家大膽創業,謀求更大發展,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

(三)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是推進制度創新。建立多元化開放的產權結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大力幫助中小企業經營者提高素質,組織他們參加境內外的培訓,開拓視野,不斷提升他們經營管理企業的能力。二是推進產業創新。採取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強化產業政策引導等措施,鼓勵中小企業大膽地推動產業創新,支持中小企業採用新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支持中小企業投資發展重化工業、裝備製造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擴展產業領域,提升產業層次。三是推進市場創新。大力促進中小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四是推進企業技術改造。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適應市場變化,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推進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促進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實行清潔化生產,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五是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張揚個性,創造特色。鼓勵企業開展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創建,打造具有鮮明區域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

(四)紮實推進縣域工業園區建設,提升我市工業發展的總體水平。從以來,我市進入了較快發展時期,隨着我市發展思路的進一步明析,交通等一系列發展環境和條件的改善,以及一批大項目的引進,安康突破發展前景非常光明。安康發展的根本是要能形成強大的企業集羣,要進一步強化工業園區的承載功能,使之成爲我市產業集羣、企業集聚、發展集約的重要載體。以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創建爲突破口,全面提升現有工業園區發展水平,引導新建項目向工業園區集中,促進關聯企業向園區集聚,促進產業鏈向下遊延伸,提高集約發展水平。一是高起點規劃。切實抓好省上已批的10個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工作,各縣區要結合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產業現狀,編制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縣域工業園區發展規劃。二是高標準建設。統籌安排,整體推進工業園區的水、電、路、通迅、污水處理設施等基礎工程建設,通盤考慮工業園區環境評估和安全評估,打造低成本經營的窪地,吸引更多的工業企業入園。三是高水平管理。組建高效的園區管理機構,選派精幹的工作人員,爲園內企業提供全天侯、無障礙的優質服務,使園區建設再上新臺階。四是要在突顯特色上下功夫。目前在縣域工業園區建設上,產業雷同的現象比較普遍,在全國新一輪的工業園區建設上,彰顯特色成爲各類園區建設的焦點。開發區招商引資的博弈已不再是優惠政策的比拼,而是園區特色的選擇。所以各縣園區一定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以特色佔優取勝。五是要建設好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體系。加強市縣區聯動,加強縣域間合作,在招商引資上既要競爭,更要互補。只要項目能夠在安康境內落戶,都要做到地域不分南北,園區不分東西,同心協力,促進項目落地。要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使我市十個縣域工業園區都成爲省級產業示範基地,引領縣域工業和產業的發展。

(五)切實做好生產要素的協調,確保良好的經濟運行態勢。一是做好監測。切實加強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的經濟運行情況監測分析,準確把握工業經濟形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動態,做好預警預測。二是抓好服務。繼續強化煤電油運生產要素的協調服務,幫助企業化解阻礙生產經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保障企業健康運行。三是及時引導。對全市規模工業實行動態監管,密切關注重點企業運行走勢和主要產品價格變動趨勢,對可能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時發佈預測信息,增強經濟運行調控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四是加大扶持。千方百計做好中省技改項目、新增產能、節能減排、服務體系建設等政策扶持資金的爭取工作,以技改擴能和新增項目,確保工業經濟的發展後勁。五是搭建銀企平臺。簽訂我局與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加大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合作框架制度。定期召開銀企對接會,及時向金融部門推介好項目、好企業,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擾。六是加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規範和優化配置現有的社會服務資源,支持發展一批市場化運作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

第三篇:關於重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思考

關於重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思考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理論調研組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20年要基本實現工業化。這是一項非常宏大而艱鉅的任務。根據時代特點和我國國情,我們既不能走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傳統的工業化道路,也不能迴歸於計劃經濟模式的工業化道路,而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就重慶的情況而言,爲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經濟社會結構變化的新形勢,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發展趨勢,適應振興工業基地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按照十六大的戰略思路,緊密結合重慶實際,加快推進具有重慶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爲實現重慶新的振興而努力。

一那麼,根據十六大的戰略思路和重慶的特殊市情,我市的新型工業化“新”在哪裏呢?

1.新的資源配置基礎。換言之,就是要走工業化與市場化緊密結合的道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在國家推進工業化的大背景下,我市的工業體系有了一定的發展。尤其是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以來,隨着國家“三線”建設的加快,一大批骨幹工業企業陸續遷到重慶,使重慶成爲全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但這種工業化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缺乏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市場配置手段,主要表現爲政府作爲資源配置的主體,由政府推動技術性經濟進步,具有特別深的計劃經濟烙印,因而逐漸暴露出經濟總量小、效益差、虧損面大、結構不合理等弊端。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化發展,市場化爲工業化提供了資源配置的基礎,經濟發展顯示出強大的活力和良好的效益。尤其是在直轄以來,我市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支撐作用越來越強,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已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初始階段,爲推進新型工業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然,我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待完善,計劃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況且,隨着wto的推進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市場化本身也要增添新的內容。因此,我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應該把工業化與市場化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資源配置更加市場化,以市場化推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市場化改革。

2.新的工業化載體。城市是商品經濟的產物,也是工業化的空間載體。把工業化與城市化結合起來,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在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中完成工業化的任務,應該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隨着工業化的推進,我市城市化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由於受計劃經濟的束縛,城市化的進程也出現了不少弊端,如城市化水平提高緩慢,不少地區的城市化是以擴大城鄉差距、工農差距爲代價的。目前我市存在的二元經濟結構突出、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的問題,正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密切相關的。隨着市場化改革的發展,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得到較大提高,2014年末全市城鎮化率已達41.9%,但加快城市化的政策和體制壁壘仍未完全消除,城市化的進程依然滯後於市場化和工業化。所以,必須加快政策調整和體制改革,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力度,爲推動我市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鄉一體化創造良好的條件。

3.新的科學技術平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證明,工業化必須建立在以信息技術爲先導的先進科學技術平臺上,尤其是要將工業化與信息化緊密地結合起來,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有人說,發達國家在經歷工業化進程時,信息化還不是一個重要因素。他們的工業化就是加速發展製造業的過程。而我們現在推進工業化時,製造業還處於發展之中,若現在就提信息化難免過於超前。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先把製造業發展起來以後再搞信息化,無異於讓我們重走歐美國家200年工業化的老路。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在我們推進工業化進程時,以信息技術爲先導的高新技術已經發展起來了,而利用信息技術來帶動製造業的發展,製造業就會更有競爭力,能夠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毋庸質疑,新型工業化不能拘泥於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的發展路徑,而應在完成工業化的過程中推進信息化,形成“後發效應”,在高起點上加快工業化進程,而不是將信息化的任務推向未來。在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不高,信息產業的產值和效益甚至低於同在西部的四川和陝西。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信息產業,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就更是重慶新型工業化的緊迫要求。

4.新的產業結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必然帶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就重慶而言,一方面,必須順應科技發展的趨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包括對經濟有全局性帶動作用的信息、環保、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同時也要重視發展傳統產業,尤其要注意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另一方面,要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係。實現工業化的任務,必須加快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以提升

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但就我市的情況看,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有很大的需求和發展潛力,加之我市人口多,勞動力成本低廉,是產業發展的一大優勢,所以必須將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結合起來,形成我市新的產業結構。

5.新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迄今爲止,我市不少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走的是外延的粗放式發展道路,主要依靠物質資本和較低廉勞動力的大規模投入來實現經濟增長。但隨着資本、勞動力投入量達到一定界限後,投入的邊際產出就會逐漸下降,這必然影響工業化的速度和質量。因此,必須形成新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一方面使我市人口多、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使更多的勞動者獲得就業機會;另一方面,要強化對勞動者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重視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運用,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把我市的勞動力優勢轉化爲生產力發展優勢。

6.新的可持續發展軌道。我國是一個擁有近13億人口的大國,國家的工業化已經給國土、資源、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作爲老工業基地,我市的工業污染問題較爲突出。其中,主城區污染重、隱患大,沿江分佈的工業企業“三廢”排放,對長江和庫區的生態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同時,隨着三峽工程的修建、長江水流的放緩和自淨能力的減弱,更給庫區的生態環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我市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決不能重蹈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以消耗資源、犧牲環境爲代價的“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而要特別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運用,重視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在推進工業化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推進我市新型工業化,應採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我們認爲,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形成我市新的工業體系。一是要加快推進現代製造業基地建設,按照提檔提速、增強核心競爭力和提高效益的要求,着力發展汽車摩托車這一龍頭產業,打造中國“汽車名城”和“摩托車之都”,鞏固和擴大我市汽車在全國市場的重要份額,保持摩托車在全國“半壁江山”的優勢。要順應制造業由加工製造業向裝備製造業升級的必然趨勢,做大做強內燃機、儀器儀表、輸變電成套設備、數控機牀等優勢產業。二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尤其要注重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境保護等產業,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同時要注意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尤其要注意

實施信息技術帶動工程,發揮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過程、管理過程和營銷過程中的作用,以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達到整體提升傳統產業素質的目的。三要順應國際產業轉移的發展態勢,做好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工作。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梯度轉移的趨勢和特點,即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產業轉移是從沿海逐漸向內地推進,轉移的產業從勞動密集型逐漸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根據這一趨勢和特點,我們也應主動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以承接國際產業的轉移。通過上述措施,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形成我市新的工業體系。

第二,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爲了把工業化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必須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的原則,形成循環經濟模式,這就是將傳統經濟活動的“資源消費→產品→廢物排放”的開放型模式改變爲“資源消費→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型模式。其結果使資源消耗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再生化。其具體作法是,大力採用節能、節水、節材的新工藝、新技術,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工業污染的治理力度,深入開展清潔生產的工作,通過政策約束、結構調整等手段淘汰那些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的企業,創建和支持環保示範企業和清潔生產示範企業,使我市工業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第三,加大改革力度,創新工業化的體制和機制。改革是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動力。一方面,要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着力推進國有獨資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進一步規範企業運行機制,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要大力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通過聯合兼併重組等措施,構造優勢行業的大公司、大集團。要深化企業勞動用工、人事管理、工資分配三項內部配套改革,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認真落實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工作,支持有競爭力的非公有制企業做大做強,使之成爲我市新型工業化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第四,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構建新型工業化的人才支撐體系。在當代,人力資源已成爲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關鍵在依靠和開發人力資源。爲此,必須牢牢抓住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等環節,創新工業化的人才開發機制,加快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一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根據人才成長的規律,形成學校、政府、企事業、社會各方協作、齊抓共管的人才培養機制。比如,要鼓勵學校與用人單位實行“訂單式”培養和校、企、研聯辦專業,直接爲經濟發展提供急需的專業

人才;要採用技術練兵、崗位培訓等形式,努力提高熟練工人和農村實用人才的技能;要培養造就一批熟悉國內外市場、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秀企業家,提高他們的戰略開拓能力和現代經營管理能力。二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引進我市急需的高新技術開發、城市規劃、生態環保等方面的高端人才;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創建柔性人才引進機制,吸引市外、海外的“候鳥式”人才爲我所用。三要創新人才使用和管理機制,繼續推進和完善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措施和辦法,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局面,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提供舞臺。同時,要不斷完善人才的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爲新型工業化盡心竭力,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第五,加大政策的調整整合力度,完善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支撐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爲之服務。概言之,這些政策大體上分爲兩大類:一是促進產業和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包括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新產品開發政策、技改政策、信貸政策等等;二是有利於激發企業家、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積極性的政策,包括對各類人才給予優惠的政策。這些政策,廣泛分佈在各個時期制定的各個領域之中。如重慶直轄的政策、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三峽庫區移民的政策等等,其中都包含大量促進新型工業化的政策規定。我們要對這些政策進行分類、整合和調整,以服務於新型工業化的需要。同時,我們還要根據新形勢新階段的要求,適時修改不適應的內容,增加新的政策規定,圍繞有利於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和獎勵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的引導、激勵、規範和保障作用。

第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這就要求各級行政機關根據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大職能,真正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爲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要堅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由過去的審批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要加強行政機關和公務員思想作風建設,強化“爲民、務實、清廉”的理念,堅決摒除官僚主義和衙門作風,不斷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千方百計爲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要加快“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通過上述措施,爲加快我市新型工業化進程,振興老工業基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執筆人:黃紹輝)

第四篇: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幾點思考

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幾點思考

黃夢其

實踐已經證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加快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的必由之路。當然,推進新型工業化並非是件易事,決不能盲目蠻幹,必須在高度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之上,從當地實際出發,講究科學發展。

一是必須切實增強加快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作爲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廣大幹部羣衆尤其是黨員幹部,都應充分認識,目前自己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的確處在“前面有標兵、後面有追兵,而且標兵離自己越來越遠、追兵離自己越來越近”的嚴峻形勢。自己再也不能等閒視之,有責任也有義務爲加快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共同謀劃、共同努力,而且必須心無旁念地迅速把這種“認識”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之上。

二是必須始終堅持把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爲建設小康社會、構築和諧社會的頭等大事來抓。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只有通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纔能有力地促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事關當地人民羣衆民生保障、和諧穩定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才能逐步消除不穩定、不和諧、不協調的因素,從而達到一心一意抓經濟、凝心聚力謀發展的目的,爲建設小康社會、構築和諧社會共同獻計出力、出謀劃策。

三是必須認真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戰略研究。衆所周知,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認真深入的研究與謀劃、長期不懈的努力與奮鬥。我個人認爲,作爲經濟欠發達地區,千萬不能急於求成,一不作調查研究,二不作科學謀劃,三不作可行論證,就盲目上項目、搞建設,以致招商引資項目開發不夠、質量不高、儲備不足,對當地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度拉動不大。爲此,建議一方面必須在紮實推進當地新型工業化的大框架下,組建專門

班子進行戰略研究,重點研究工業園區建設以及當地支柱產業佈局,精心策劃好關係當地經濟發展大局的產業項目和投資重點;另一方面必須整合資源、突出重點,有目標地、有選擇地招商引資、開發項目,嚴格按照市場運作模式和國家產業政策做好相應的項目開發引資準備和必要的項目規劃論證審查,時刻注意控制好項目建設的數量與規模,切忌“撿進籃子就是菜”,真正把引資項目做大,招商工作做強。

四是必須努力營造和不斷優化外部投資環境。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就是吸引力,優化環境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毫無疑問,作爲經濟欠發達地區,目前發展相對比較滯後,與外部投資環境不盡人意有關。如有的部門和人員對企業“敲竹竿”;有的拆遷戶漫天要價,阻礙施工;有的權力部門受利益驅動,政務不公開、執法欠公正、服務不到位;還有少數幹部綜合素質差,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等現象。因此,我個人認爲,當務之急必須在優化政務環境和提升市民素質兩個方面下功夫,努力營造重商、親商、助商、護商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構建誠信的人文環境、開明的政策環境、高效的政務環境和優美的居住環境。

第五篇:對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幾點思考

對加快xx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幾點思考

2014-3-15

近年來,xx工業呈現加速發展勢頭,“十一五”年均增長達20.8%,全市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3.8%,比提高1.2個百分點。工業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於招商引資深入推進,得益於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得益於民營經濟蓬勃

發展。但隨着土地、資金、能源、勞動力等問題日漸突出,工業經濟外延式擴張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工業更大突破的必然選擇和關鍵所在。

一、新型工業化的內涵

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路子。其特點:一是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二是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三是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二、xx新型工業化的特點

一是工業生產穩定快速增長,工業經濟主導作用突出。,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00億元,增長21.2%,增速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爲33.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2.9%,高於上年42.6%的水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4.41億元,增長24.2%,增幅居全省第4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4個大類行業中,除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外,其餘32個行業生產實現增長,化學纖維製造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分別同比增長153.4%、105.6%、97.2%和75.2%。

二是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繼續好轉,稅收就業平穩增長。,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21.4%,增長23.5%。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9.95億元,同比增長24.1%。全市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08戶,比上年增加27戶,其中過10億元的企業有中聯重科、益陽電廠、科力遠、納愛斯、益陽電業局等5戶。規模工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14.98億元,增長76.3%。工業對稅收增長、居民增收和勞動就業的貢獻較大。全市工業企業實繳稅金12.88億元,增長9.1%,其中工業企業實繳國稅10.33億元,同比增長11.3%;15個鄉鎮工業小區實繳稅金1.36億元,同比增長14%。全市規模工業吸納就業人員10.45萬人,增長8.9%。

三是企業研發投入逐步加大,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市研發經費支出達2.25億元,佔gdp的比重爲0.35%;工礦企業獲得專利授權120項,同比增長81.8%;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23.5%,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全市規模工業專業技術人員0.84萬人,佔規模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的8.1%;規模工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投入0.72億元,佔規模工業增加值的0.44%;限額以上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15.1億元,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爲2.56%,在全省排第3位,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四是集聚發展態勢明顯,資源利(來源:好範文)用效率提高。園區工業在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中的主平臺作用日益明顯。,全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規模企業已達143家,實現增加值61.23億元,增長21.8%,對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爲33.9%,拉動規模工業增長8.2個百分點;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的比重爲37.2%,僅次於長沙、株洲排第3位。工業集聚發展程度不斷提高,促進了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提升。全市新投產工業項目建設用地定額指標達標率爲100%;每公頃工業用地實現工業增加值218.55萬元,同比增長20.7%,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五是環境保護有序推進,節能減排取得一定成效。,全市規模工業電力、有色、化工、造紙、建材、紡織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增加值66.9億元,增長14.3%,增加值總量佔全市規模工業的40.7%,比上年降低3.4個百分點。全市規模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35%,比上年多下降3.8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實現萬元工業增加值所產生的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砷、鎘分別爲42.65千克、24.78千克、0.22克和0.02克;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砷、鎘排放總量分別削減4.8%、2.0%、69.9%和6.3%。

六是投資引資力度加大,企業發展後勁增強。,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3.31億元,同比增長36.8%,比上年加快4.3個百分點;其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63.46億元,增長33.4%;

工業技術改造投資81.92億元,增長19.2%。15個鄉鎮工業小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59億元,增長52%。,全市工業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7.16億元,增長21.6%;其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0.54億美元,增長84.6%;引進內資73.48億元,增長19.7%。

三、xx新型工業化的主要差距

在關注工業經濟發展

驕人業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益陽仍存在企業規模小、產業層次低、資源消耗高等實際問題,與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尚有較大差距。

(一)企業規模偏小,龍頭帶動力不強。,益陽十大產業平均每家企業的產值8092萬元,增加值2014萬元。產值過10億元的企業僅5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僅10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19戶,完成增加值164.41億元,分別佔全省的5.8%和3.9%;戶均銷售收入7371萬元,戶均利稅399萬元,戶均利潤208萬元,分別爲全省水平的73.9%,35.8%和45.1%。xx雖然初步形成了一批龍頭企業,但龍頭企業自身的實力和創新能力有限,對羣體的帶動力較弱,與其他中小企業協作關係不緊密,存在企業“孤軍作戰”現象。

(二)產業聚集度不高,園區特色不明顯。,全市規模以上園區工業企業143家,但企業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與協作,企業關聯度很低,產業規模小,產業鏈短,集中區內的企業還只是數量上的簡單匯合,空間上的地理聚集,沒有形成真正的產業集羣,園區特色不明顯。各地都確定了自己的主導產業,有的園區的主導產業有四、五個,協作能力不強,產業雷同現象普遍。

(三)產業鏈條過短,集中在中低端節點。全市多數產業的產業鏈條過短,產品生產配套能力不強,上下游和外圍服務企業配套不緊密,整體市場競爭優勢不突出。大多數企業生產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低端節點,產品單一,結構雷同,系列化產品不多,產業鏈條延伸不夠。益陽木業產業基本停留在原料採購到單板初級加工的環節,有色冶金行業主要爲他人提供原材料,機械製造業的大部分企業是爲外界提供零部件生產。即使有些企業生產面向市場的終端產品,如納愛斯、科力遠、沅江紙業等,他們生產所需的主要原輔材料也還有很大部分需要從外地採購。

(四)技術創新不夠,發展後勁不足。一是技術裝備水平整體仍較落後。全市竹木加工企業數量衆多,但多數企業生產設備簡陋,設備精度很低,產品質量不高。二是新產品開發能力不足。xx許多生產企業技術創新不夠,產品升級換代緩慢。如xx的紡織主打產品還是以初加工、低檔次的粗支紗、白坯布爲主,附加值高的高檔紡織產品比重不大。三是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不多。目前,xx紡織、裝備製造等傳統行業的不少企業仍以加工和貼牌爲主,即使擁有一批拳頭產品,但在市場上真正叫得響的產品和商標不多。

(五)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環境仍然不優。目前,xx的生產性服務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量仍然偏低,結構不盡合理,整體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不強。一是從生產資料市場發展進程和水平看,全市綜合性網點較多,專業性網點較少;農貿市場較多,生產資料及工業品市場較少;綜合性市場較多、功能完善的大型專業性市場較少。二是從現代物流業發展進程和水平看,多以運輸、配送、貨運代理爲主,與產業集聚和集羣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三是從金融業發展進程和水平看,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金融市場不健全,全市工業投入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企業自有資金或靠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解決。據xx電子行業協會反映,xx電容器行業60多家企業,近90%沒有銀行貸款。此外,工業用地供應緊張,企業招工難,也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四、加快推進xx新型工業化的幾點思考

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對益陽來說關鍵就是要加速大項目集聚,加快大企業裂變,在調整提升中做大做強工業經濟。

一是抓住機遇,在招大引強上求突破。要抓住當前經濟形勢複雜的“多事之秋”,許多企業發展處於調整組合、優化升級的難得機遇,許多行業或產業面臨重新洗牌的歷史機遇,堅定不移實施招大引強戰略。一要重點攻關,竭力爭取省裏對xx的支持,充分利用xx“承接產業轉移地”的金字招牌,對接省裏及外地的重大轉移項目;二要對投資巨大或產值貢獻突出的引資企業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切實增強對大型企業的吸引力,如對投資或產值過億元的引資企業實行獎勵;三要對大型企業的引資人或引資單位實施更高標準的獎勵,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二是加大改造,在本土企業的產業升級上求突破。本土企業具有穩定性強、貢獻突出的特點。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引導企業加大改組改造力度,積極應用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改造傳統生產方式,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使本土企業在全市工業經濟中繼續發揮領跑作用。

三是政府引導,在企業聯合上求突破。xx大量層次低、規模小、發展慢的小型企業亟待聯合重組,特別是竹木加工、建材和紡織行業尤爲突出。要由政府引導,在資產界定清晰、人員定位適宜、利益分配合理的前提下,推進股份合作,使企業迅速壯大規模,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改變目前小而全、小而散的狀況。

四是攀龍附鳳,在發展貼牌經濟上求突破。要和大城市中的知名企業主動對接,爲大企業生產貼牌產品。一方面可以降低本地企業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在大企業的指導監督下,提高產品精度,提升管理水平,最終達到和大企業同步發展的目的。

五是重視研發,在產品創新上求突破。要改變過去由企業自主研發但收效甚微的狀況,建立重點行業新產品開發機構。研發機構應該實行獨立覈算、自負盈虧,政府可以先期投入研發經費,廣泛招聘高級技術人才。也可以委託高等院校研發,新產品轉讓給企業時一次性收回研發成本及相應利潤,保證研發機構的持續運轉及企業產品不斷更新。

六是修訂規劃,在建設特色工業園上求突破。建立特色工業園,可以實現規範管理、延伸產業鏈條、降低生產成本、促進技術進步的目的。要在現有產業分佈的基礎,進一步修訂規劃,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工業園區,爲更好地開展對外招商和實現產業集羣創造條件。

對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幾點思考

您是否還需要以下相關範文:

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幾點思考

珙縣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思考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大討論總結

發展關鍵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0101關於鄭州市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踐和思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