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鄉鎮的調查報告多篇

鄉鎮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鄉鎮財政隊伍建設的調查報告

根據《關於做好全省鄉鎮財政隊伍建設調研工作的通知》(鄂財函[2022]134號)文件要求,我辦鬆滋調研專班從6月10日開始對鬆滋市基層財政所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對象涉及鄉鎮財政所所長、副所長、在職在崗普通幹部、改革分流人員、離退人員、提前退養人員,鄉鎮黨委、政府領導,鬆滋市局預算科、農村財政管理局、監督局、人教科、調研科等負責人。調研方法主要採取系統數據統計分析、分類定點重點剖析、座談會面對面交流、典型案例分析、同類比較分析、公共財政績效評價分析、行爲學分析等。

調研基本結論:(1)鄉鎮財政幹部成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買單者。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機構合併、人員分流,其後實行鄉財縣管,財政所、經管站合併,並按50%的比例分流人員。合併後的財政所確定爲鄉鎮事業單位,承擔了鄉鎮黨委、政府不直接辦理之外的所有公共事務;財政所幹部不是公務員,也不是參公人員,其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同企業一樣,自己掏一半、單位買一半;既不能從行政上提拔,也不能在財政內部調動;工作量對比改革前增長一倍,在惠農政策一項接一項中再增加一倍。分流下崗人員,如同普通工人一樣,四出找工作再就業或自己創業,其中素質高的約60%有了着落,40%的人員成爲不穩定對象。

(2)“六個關鍵詞”概括鄉鎮財政幹部現狀。無論是在崗職工還是分流人員,目前的思想狀況、工作狀況、對未來的期待,可以用“六個關鍵詞”來概括:

失落——不知“我是誰”;

頹喪——“我心傷悲”;

困惑——明天是否有太陽;

感恩——我以我心獻財政;

呼籲——鄉鎮黨政領導訴真情,爲財政所幹部撐起一把保護傘;

吶喊——千萬不要把我拋棄!

(3)鬆滋市動用一切資源維護了基層財政隊伍的基本穩定。自改革開放以來,鬆滋財政各項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並以其特有的財政文化先後獲得全國預算外資金管理“鬆滋模式”榮譽、全國財政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財政系統新風頌基層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等殊榮,財政隊伍整體素質較高、集體榮譽感強、團隊管理理念先進。因此,鬆滋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對財政從政策制度、輿論支持、預算安排、人文關懷等各方面傾斜了鄉鎮財政改革,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維護了基層財政隊伍的基本穩定。

(4)財政所職能定位不清、幹部身份不明、事權大於財權的現狀導致鄉鎮財政暗流涌動、危機四伏。事權無限大與經費無保障、責任無限與地位最底層、持續的無償付出與長久的無望期盼將導致基層財政運行系統的崩潰。

【第2篇】鄉鎮土地問題的調查與思考工作報告

土地問題歷來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是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聚焦點。**鄉在二輪土地承包時,遺留了一些土地問題,隨着形勢的發展,這些問題逐漸顯現,特別是“一免兩補”政策的出臺實施,使土地矛盾更爲突出。到2022年底,**鄉尚有**戶**口人的**畝土地問題沒有解決。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組成土地問題清查小組,邊清查邊調研,從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啓示。

一、基本情況

**鄉現有*個村、**個自然屯、**個村民組,總人口*人,土地面積爲**萬畝。二輪土地承包時,我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市的有關規定,對所有土地進行了重新發包,全鄉人均土地面積6.19畝,最多的原**村人均土地面積10畝。

隨着“一免兩補”政策的出臺,種地收益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土地問題也隨之突顯出來。這些土地問題既有歷史積累的,也有新產生的。歸納起來主要爲:一是要地問題。**鄉在二輪土地承包中,有部分村一些戶在人不在的農戶,在分地時沒有分得承包田。依照法律和政策規定,這些農戶應該享有承包土地的權利,在分地時理應預留。“一免兩補”後,在外居住的農戶回村要地,產生人地糾紛。二是缺地問題。二輪土地承包到現在,全鄉的人口、壓濾機濾布勞力等都發生了變化,新增人口和勞力要求分承包田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由於無地可給,問題越積越多。三是返地問題。綏中鄉在二輪土地承包時或承包後,部分村爲加速回收村級債權,將欠款農戶的承包地收回抵債。現在這部分農戶想還欠抽地,而村裏將這部分農戶的土地長期發包,一時很難徹底解決。四是補地問題。婚出婚入的婦女沒有土地的問題較爲嚴重,造成新的人地矛盾。五是失地問題。近年來,隨着退耕還林計劃的實施,加之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農戶失地的問題也存在。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二輪土地承包時工作不到位。部分村在二輪承包工作中沒有與農民續訂承包合同,農民沒有領取到土地承包經營使用權證,土地承包關係不穩定,致使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不明晰,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缺乏法律保障,給一些村級組織隨意侵佔或轉包農民土地提供了便利,也使農民重新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要求缺乏法律依據。二是少數村違法收回農戶承包地。近年來,隨着勞務輸出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一些村屯的農戶常年在外務工經商,耕地請人代耕,甚至撂荒,拖欠或拒交應承擔的稅費,造成“稅費懸空”。一些村爲解決這一問題,不顧有關政策、法律規定,出現流轉主體錯位,侵害農民流轉主體的權益,越俎代庖,強制收回承包地、或重新調整發包承包地,致使村級集體多留機動地或者將承包地收回後發包給本村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發包收入歸集體所有。三是土地流轉工作無序。**鄉多數土地流轉是農戶之間在私下裏進行的,既沒有經過發包方備案,也沒有簽訂正式轉讓、轉包合同或協議,即使簽有書面合同的,條款也不具體、不規範,對雙方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有關賠償等項條款缺乏明確的規定。同時,鄉和村也沒有建立土地流轉情況登記備案制度,導致農戶之間發生糾紛時各執一詞,無據協商或裁決。四是多數的村沒有預留地。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時,我鄉**村20戶(原六、七組)和**村(一、四組)4個村民小組把原有村上的剩餘土地全部均分給了農戶,主要是因爲鄉村兩級組織在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政策工作中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放任自流、急於求成。還有的村沒有按照規定,留足預留地和機動地,現有的預留地根本滿足不了回鄉要地羣衆的要求,土地分配較難。**村這樣的問題較爲嚴重。另外,爲了化解鄉村債務,一些村把當時留足的預留地變爲機動地長期發包,有的發包期甚至到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對預留地缺乏相應的管理,隨意進行發包現象也存在,導致人地矛盾增大。同時,地方規定與現行法律相矛盾也是產生土地問題的一個原因。原**地區在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政策時出臺的32條中規定:欠款戶不交欠款的只給口糧田不給承包田,要求外住戶必須遷回本地且有住所時才能分得土地,導致一部分農戶被擋在第二輪土地承包之外,沒有分到土地。

二、幾點建議

土地問題的大量出現,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和長治久安,對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加收入,以及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採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解決這些土地問題,對整個農村今後的發展,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1、積極做好要地戶身份的核實工作。清查要地戶按政策是否應得承包地。主要是以二輪土地承包時確定參與分地人口爲界定,清查戶在人不在的戶籍狀況、生死情況等。重點對1998年以前已在外地落戶要地戶的情況進行逐一審覈,主要調查其在現居住地是否得到承包地。

2、加大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力度。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是解決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的依據。要加強村級幹部對黨的農村政策的學習力度,讓他們準確領會農村土地承包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切實提高依據法律和政策規定解決土地承包和糾紛問題的能力和自覺性。濾布同時,要教育和引導廣大農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律意識,切實在依據法律和政策解決問題上形成共識。對一些農民在政策理解上的偏差,要做好耐心解釋和說服教育工作。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讓法律進村、入戶,使廣大農民掌握《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內容,準確理解基本精神。

3、對機動地發包進行規範。對機動地發包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清查,對機動地超限額的部分,要按公平合理的原則分包到戶。對機動地發包大多數農民滿意的,要維持原合同不變;大多數農民不滿意的,要修訂或完善承包合同。今後,村機動地全部實行競價發包,堅持一年一發包,承包期最長不超過三年。堅持同等條件下優先發包給本村的農戶,農戶承包機動地後不得再轉包。

4、積極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管理,口頭協議要及時補籤合同;合同標的不明確的,要重新修訂合同,明確界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土地流轉過程中,雙方因流轉價格和期限等引發合同糾紛的,首先由合同雙方協商解決;對協商不成的,再由村集體組織調解解決,也可由農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門仲裁,還可以直接訴諸法律裁決。對今後的土地流轉進行嚴格管理,未經承包人同意,村集體經濟組織或他人不準代爲流轉承包地使用權。土地流轉除承包方和接包方協議外,還要到村集體經濟組織備案,併到鄉農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門進行鑑證,防止發生新的土地糾紛。

5、重點查處土地承包中的違法違紀問題。農村土地承包中的違法違紀問題,歷來是廣大農民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引發農民上訪的重點。個別村幹部在土地發包中暗箱操作,偏親向友,低價發包,個人從中漁利。要對鄉、村幹部仗權發包土地、強行流轉農民承包地、承包費中飽私囊等問題進行重點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向羣衆公佈,接受廣大農民的監督。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違法違紀的幹部要嚴肅處理,切實保護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羣衆的利益不受侵害。

6、依法處理土地糾紛。按照既要尊重歷史、又要面對現實的原則,妥善處理農林糾紛和農農糾紛。凡是土地權屬已經確認的,任何一方不許越界開荒、搶種;凡是有爭議一時又不能協商解決的,一律維持現狀。對非法侵犯他人土地、搶佔搶種他人耕地,以及非法鬧事的,要採取果斷措施,依法嚴肅處理。

【第3篇】關於鄉鎮教育資源均衡化的調查報告

一、裏雍鎮概況:

裏雍鎮地處柳江縣城東部,與鹿寨、象州縣相鄰。全鎮總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共分爲立衝、廣實、紅花、長沙、裏雍、基田、龍團、龍江、富龍、紅賴10個村委會,105個自然屯,有壯、漢、仫佬、侗、瑤、水等民族。農民人均年收入約2500元,在柳江縣屬於比較貧困的鄉鎮。

裏雍鎮現有初級中學兩所,國中生共1003人,全鎮國小一至六年級共有學生1219人。

二、我鎮教育資源均衡的現狀及問題

1、生源分佈及班額:我鎮共有1219名國小生,其中女生589人。一年級185 人,二年級172人,三年級196人,四年級223人,五年級224人,六年級219人。所有學生分別在一所中心校及11所村級完小、1所有一至六年級的教學點,共有77個教學班,全鎮平均班額爲15.8人。

現在11所村級國小裏,僅有龍江、立衝、基田、紅賴四所國小學生人數超過100人,近三年級內學生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學校有西河、紅花、長沙,龍團、河表,據統計,三年級後學生人數超過100人的僅有龍江、紅賴兩所村級國小。目前學生最少的紅花國小六個年級一共僅有33人。但是,也需要配備8個教師。學生生源收縮較突出的是龍江、紅賴、廣實、龍團等,每年減少的人數在50人左右。

各校各年級人數具體如下: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合計

裏雍

30

19

33

23

19

24

148

廣實

11

14

12

26

9

15

87

立衝

13

14

16

19

22

16

100

河表

11

0

16

13

12

22

74

紅花

5

6

6

5

5

6

33

基田

23

18

11

21

29

24

126

西河

6

8

11

7

6

10

48

長沙

7

10

6

9

11

6

49

龍團

10

12

8

21

16

13

80

龍江

26

29

41

29

42

34

201

付龍

14

12

14

21

18

19

98

紅賴

23

25

17

23

28

21

137

古路點

6

5

5

6

7

9

38

合計

185

172

196

223

224

219

1219

2、師資力量及教師編比:全鎮具備合格學歷及有教師資格證的在崗教師共126人,除去中心校行政機構的6名非教學人員、借調到其他學校的、長病在家不上課的等,還有122人。這122人共承擔全鎮77個教學班的教學任務,教師的班比不到1.6人。有的學校還開設有學前班,教學任務更重。有的學校爲了辦好學前教育,爲九義教育打好基礎,但是苦於沒有教師上課,只好不開設學前班。這樣的狀況,非常不利於教育教學的發展,難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3、學校硬件設施:由於學生數減少,班數減少,各校的教室基本夠用。教師有辦公室,各校還專門設立有一間遠程教育資源室,但是,各校的功能室,如體育室、儀器室、圖書室、實驗室等則配備不全,原因是校舍有限,相關的設備也有限,學校無力購買,上級下拔的也非常有限。另外,學校的運動場地也非常有限,主要是受限於校園的面積,有的學校面積比較大,但是缺少資金進行建設,校內需要配備的體育設施等方面都還沒有配齊,制約了體育課的正常教學和學生素質的提高。

另外,學校的教師宿舍也非常有限。有的學校根本沒有教師宿舍如河表國小、西河國小。現在不少的教師都不是本地的,有的家是外鄉鎮的,也有的是外村委的,而學校沒有足夠的條件讓教師們住宿,即使有住宿條件也是在邊遠地區,離集市很遠,生活很不方便,教師的工作難以安心。

4、教育經費方面:現在我鎮教育經費唯一的來源是上級下拔的雜費,每年每生240元,這些經費下拔的金額的多少是按學生數的多少而定,我鎮學校規模小,所得的經費就相當少,加上學校分散,資金也就分散,資金分散後錢就不見錢了。錢少了,也就難以辦成大事。現在全鎮共有七所學校人數不足100人,如果按100人計算,每年的經費也只有24000元。按照普通學校的開支,請人守校、報刊、差旅三項開支已佔一半,餘下的錢用來應付日常的開支,已是相當緊張。而有長沙、西河、紅花三所國小人數只在50人左右,所得到的經費更是少得可憐。受到教育經費的制約,很多學校本身該做的、想做的事都無法完成,學校的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5、校際間存在較大差距。在裏雍鎮各國小中,存在着許多的差距。在硬件方面,紅花、立衝、廣實、西河、基田五所村校至今沒有教學樓,教室都還是瓦房,外面下大雨,教室裏下小雨,加上年久失修,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隱患。在教學質量上,中心校與各校之間也存在着較大的差距,每次期末檢測,一分三率都與中心校有較大的差距。

在教學設備方面,村校與中心校也存在着較大差距。中心校按照“普九”要求,配備有電教室、電腦室、圖書室、體育室、儀器室等,而各村校是沒有這些設施的,即使有一個室,如圖書室,其中的藏書量也相當有限。

6、在學校管理方面。由於學校分散,地域較廣,中心校對各校的管理也難以均衡,各校間的管理質量也很不一致。現在裏雍鎮各國小的校長和教導主任都承擔着近20節課時的教學任務,有的還擔任班主任,因此很有可能疏於對學校的管理,同時對學校管理方面的思考也不足,因此,學校管理存在較大的漏洞,對教學、財經、教師、學生等方面的管理也很不完善,有的學校一學期也未能對教師批改學生作業的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學校對各班、各科教學的具體情況沒能做到深入瞭解。另外,由於教師少,每到上課時各個教師都有教學任務,根本無法抽出時間互相聽課,教學氛圍不濃,課改意識不強,教學質量低下。裏雍鎮在最近十年的時間裏,全鎮村級國小的平均分一直排在全縣各鄉鎮的下游。教學質量的低下,讓裏雍鎮的人民享受不到義務教育的公平。

三、實現我鎮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對策及措施

1、逐步推進寄宿制學校的建設。

全鎮國小實行寄宿制集中辦學是大勢所趨,然而,現在我鎮的條件還沒有成熟。但是,充分利用中心校及兩所中學現有的資源,便可以逐步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裏雍鎮如果在XX年不實行部分學校的寄宿制,許多村小將陷入沒有教師上課的尷尬境地。因爲目前有六個年級的一所村校的配備也只有8—9名教師,而到XX年將有25位教師達到提前退休年齡,相當於失去了三所村校的教師,如果平均分配各校教師,各校將只能有6—7個教師來上6個班,教師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雖然大規模地辦寄宿制學校的條件還沒有成熟,但我們可以將部分學校的部分年級的學生撤併到中心校進行寄宿制教學。如付龍、龍團兩所學校最偏遠,生活相當不便,難以調入教師,便可以將五、六年級撤到中心校;另外,西河、紅花、基田、長沙、紅賴國小古路教學點等規模較小的學校也將五、六年級撤併到寄宿制學校。以上學校五年級共有63人,加上中心校的19人,共82人,可以開設兩個教學班;六年級共有63人,加上中心校的24人,共87人,也可以開設兩個教學班。以上共撤掉10個規模較小的教學班,集中以後,部分插入中心校現有的班級,實際上只增加了兩個班額較大的教學班。以上學校撤掉了2個班,每所學校可以抽調1名教師共約6人協助寄宿制學校的教學及學生生活的管理,其中部分管理生活的老師可以利用至今未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政府分流人員來擔任。

2、同時整合部分村校資源,改造村級薄弱學校。

有的村校學生較多,可以暫時不撤併,如紅賴國小、龍江國小;有的兩所學校卻同屬一個村委,這些學校要進行整合。如我鎮的西河國小、基田國小,立衝國小、河表國小也可以撤併部分高年級,讓學生繼續走讀。如果有少部分學生走讀不方便的,可以通過家長申請,轉入到寄宿制學校就讀。資源整合以後,學校建設的投入將傾向於今後規模較大的學校,如中心校和紅賴國小、龍江國小、立衝國小共四所學校。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合理調配教師資源。

進行佈局調整整合後,具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則可以作爲專職教師發揮他們的特長,搞好藝術、體育等學科的教學。一線任課教師要從全鎮教師中擇優錄用,對於這些一線教師在教學業績上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而負責生活的教師則要明確責任,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力量。集中辦學後,教師更集中,更利用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可以形成更濃厚的教學氛圍,可以形成各科的備課組,教師間有了更多同年級同學科的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增強了教師的競爭意識,有利於提高辦學效益。

4、推進學校管理制度化建設。

由於辦學更集中,管理的人員得到落實,分管的職責更明確,管理工作也會更爲規範化和科學化。保留下來的部分村校,可以在管理上尋求統一的模式,由中心校直接監控。管理的辦法、措施可以由中心校集中各校領導統一擬定,並在執行的過程中嚴加要求。中心校直接管理的寄宿制學校,則要有另一套管理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生活更爲優化。總之,對學校的管理要形成制度,學校少了,要增加檢查和幫扶的力度,使學校的管理過程更爲有序,更有效益。

5、統一財經管理,對重點學校進行重點投入。

集中辦學後,財經得以集中,這就能夠發揮它更大的作用。對重點學校,要加大投入,所有的投入要結合學校發展的願景,有意向地進行投資。在硬件上、在軟件方面、在教學設施、設備、在信息化設備等方面要加大投入,讓學校的辦學條件更好,更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四、均衡教育資源,辦寄宿制學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進行寄宿制學校管理,主要問題是家長、學生對寄宿學習的瞭解還不夠,家長擔心學生年齡小生活無法自理,擔心學生往返的交通安全等。在硬件方面則是教室、學生宿舍、教師宿舍還沒有辦法解決。

對於家長的擔憂,我們可以通過優質的服務,打消家長的顧慮。可以通過考評考覈,將教學成績優秀的教師擇優放到教學第一線,而部分教學質量低下的教師則作爲學生的生活教師。我們可以通過對教師的教育,提高學習、服務的質量,讓學生學得更好,食宿更爲便利,讓家長放心。在放月假時,教師將學生送到車站、碼頭,或要求各村屯的學生家長輪值日派代表來接學生回家,保證學生的安全。爲便於處理學生日常的小病痛,我們還可以設立校醫,讓學生隨時能看上病,吃上藥,免去家長的後顧之憂。

爲使學生在校住得更安心,我們可以在每天組織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如看電視、體育、文藝等方面,把學校辦成學生的樂園。

在硬件方面,學校要充分用好每一分錢,同時爭取得到上級的大力支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將學校建設成爲與城鎮學校沒有差別或差別較小的學校。

經充分的調研,我鎮在近年內逐步推進實現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是可行的,通過集中辦學、集中管理、集中投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是完全可能的,辦好讓裏雍鎮人民滿意的教育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柳江縣裏雍中心國小 卓禮海

【第4篇】關於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調查報告

關於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調查報告

關於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調查報告前段時間省效能辦組織了兩個調研組,就全省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進行了調研。在20天的調查研究中,調研組採取聽取彙報與實地走訪、座談了解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分別走訪了寧波、湖州、嘉興、衢州、舟山、台州等6個市及所屬江山等10個縣(市、區)的18個鄉鎮,召開了22次不同層面的座談會,近200名市、縣、鄉鎮、村居幹部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企業經營者參加了座談;對6個市進行了分層分類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983份,回收1977份(問卷調查情況分析附後);實地踏看了一些鄉鎮、街道,查閱了有關文件資料,對今年2月以來6個市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基本情況作了初步瞭解。

現報告如下:

一、前一階段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基本情況全省開展機關效能建設以來,各市、縣(市、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抓好鄉鎮機關效能建設,工作進展順利,社會反映較好。問卷調查中,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總體評價好和較好的佔83.1,充分說明幹部羣衆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是比較滿意的。

前一階段鄉鎮機關效能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統一了思想認識,形成了推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良好氛圍。各鄉鎮普遍建立了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廣泛動員,認真部署,措施有力,初步形成了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是提高了便民服務質量,方便了羣衆辦事。以制度建設爲抓手,進一步加強鄉鎮便民服務窗口建設,積極構建便民、爲民、利民服務工作體系,提高了爲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三是深化了政務公開,增加了鄉鎮工作透明度。規範政務公開的對象、內容和形式,通過建立招投標中心、推廣財務公開報審制等,接受羣衆的監督,進一步深化了政務公開。

四是加強了聯繫羣衆工作,推動了幹部作風的轉變。結合派駐農村工作指導員,進一步加強與農村羣衆的聯繫,改進聯繫方式,提高聯繫效果,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

五是辦了一批實事好事,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各鄉鎮圍繞羣衆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服務平臺,採取具體措施,爲羣衆排憂解難,解決了一些羣衆生產生活中的急難問題。

在機關效能建設中,各鄉鎮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力求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在工作創新上下功夫,在注重實效上下功夫,在機關效能建設中涌現出不少創新舉措:

1、效能聽證制度。常山縣宋畈鄉推行效能聽證制度,半年來召開效能聽證會4次,解決了一批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機關日常工作。

其主要做法:一是在舉行聽證會之前,由駐村指導員、村級宣傳員等將有關問題上報鄉效能辦,效能辦彙總後確定聽證議題、參加對象、時間地點等。二是聽證議題確定後,制定工作計劃,提前一週把聽證會的議題、時間和地點通過廣播、公告等途徑向廣大幹部羣衆公佈。

三是通過羣衆自願報名和鄉邀請兩種方法產生聽證代表,聽證員主要由鄉黨委班子成員和幹部組成。四是由鄉黨委政府組織召開聽證會,採取“聽證代表提問—聽證員釋疑”的互動方式,由聽證代表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聽證員就有關內容即時與聽證代表進行討論,解釋說明有關情況。

對形成一致意見的問題,可宣佈聽證結論,未形成比較一致意見的問題,不作結論,由鄉黨委政府再進行研究。五是效能聽證會後,對效能聽證會上反映的問題確定落實措施。

對暫時不能落實的,作出限時承諾。落實情況通過政務公開欄、告知說明書以及會議通報等形式及時向羣衆反饋。

2、機關幹部月承諾制。嘉善縣惠民鎮以機關幹部月承諾製爲抓手,着力解決幹部行爲不規範問題。

該鎮要求每位幹部根據本職工作,每月以書面和會議表態發言相結合的形式,對本月工作的重點內容、工作措施、工作目標等作出承諾。鎮裏統一印製工作月承諾表,每人每月填寫表格;同時,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承諾報告會,開展“月析月評”,隨機抽取幾名幹部,報告承諾內容。

效能監督員對機關幹部每月工作進行監督,鎮裏覈實情況後,對完不成任務的下發通知書,分別責令說明情況、進行誡勉談話或限期整改。

3、機關績效複式考評制度。玉環縣珠港鎮城關辦事處試行機關績效複式考評制度,其具體做法:一是分級層評。

“一把手”對班子成員,班子成員對分管中層幹部,中層幹部對下屬幹部進行評定。主要是採取記錄工作情況冊、本人日記帳冊和填寫測評表的評定方式,半年初評,年底總評。

二是日常積評。由效能辦組織對幹部日常行爲進行量化打分,每月公佈一次,年終累評。

三是效能抽評。效能辦採取查閱工作日記、服務對象走訪等方式進行抽評。

四是羣衆測評。由機關內部互評和效能監督員等外部測評兩塊組成,對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的還要到所駐村測評。

五是目標核評。根據年度目標責任完成情況覈定分值。

年終,根據以上五類考評得分和附加分、硬性扣分情況,擬定機關部門和幹部考評得分、名次,報效能建設領導小組通過後,逐一反饋,接受複評。複評後,績效考評結果公示一週, 接受幹部羣衆監督。

4、便民服務體系。東陽市巍山鎮以“擴大規模、深化內涵、連動各片、覆蓋各村、延伸到戶”爲目標,從十個方面深化365便民服務,積極構建便民服務體系。

其主要做法:一是構建三級服務體系。在鎮服務窗口基礎上,在中心工作片和其餘5個工作片均建立“365便民服務站”,在偏遠村建立“365便民服務點”。

二是擴大服務窗口規模。鎮365便民服務窗口面積擴大一倍。

三是深化服務內涵。鎮服務窗口由原來的5個窗口擴展爲9個窗口。

四是規範辦事程序。印製了365便民服務辦事指南和工作流程表,發放給羣衆。

五是配強服務人員。鎮服務窗口工作人員14名,各工作片服務站確定2名工作人員,各村服務點確定1名全程代辦員,由鎮發給一定補貼。

六是加強組織建設。明確由鎮黨委政工副書記分管,組織委員具體抓。

七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一次性告知制、全程辦事代理制等有關制度,健全完善365便民服務制度和實施細則。

八是強化業務培訓。九是規範文明用語。

十是嚴格監督與獎懲。設立便民服務意見箱,把反饋意見作爲考覈的重要依據。

有的鄉鎮還整合資源,鎮便民服務中心下設行政服務、綜治司法信訪聯動服務和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三個分中心,協調互動,方便羣衆。

5、政務監督平臺。德清縣武康鎮建立“政務監督平臺”:一是公開政府行爲。

在鎮機關宣傳窗、鎮政府網站上開設政務公開專欄,公佈全鎮機關工作人員的姓名、職務、承諾工作事項、投訴電話,確保政務信息公開、透明、充分、完整,接受羣衆監督。二是實行重大工程和採購物品招投標。

嚴格把好“接標關”、“開標關”、“評標關”和“定標關”。今年前4個月,順利完成4項招標,涉及金額228萬元,羣衆反響較好。

三是健全監督制度。鎮裏每天確定一名黨政班子成員進行效能監督,負責檢查事項辦理、承諾情況和填寫廉政勤政報表等。

四是加強投訴處理。進一步整合意見箱、投訴電話、信訪室等,規範投訴處理和考覈機制。

6、“民情三制”。平陽縣麻步鎮推出“民情三制”:一是政情通報制度。

鎮黨委、政府在做出重大決策和確定重點工作之前,不定期召開政情通報會,對事關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和重點工作,及時向羣衆代表通報,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民主決策。二是民情答疑制度。

每月召開一次民情答疑聽證會,對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現場給予答覆和解釋。急案採取即來即聽,重大事件則實行查案專聽。

三是民事督辦制度。不定期召開民事聯合督辦會,邀請有關職能部門聯合辦公,互相監督,現場解決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對於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到限時督辦,按時報結。

7、“聯村訪戶”制度。義烏市在鄉鎮街道開展“聯村訪戶”活動,專門成立了“聯村訪戶”領導小組和督查小組,下發實施方案,發放“百姓卡”,制定詳細的考覈辦法,結合每月重點工作、信訪問題、訪貧問苦來開展這項活動。

該市佛堂鎮確定每月15日爲信訪接待日,每月5日前,由各聯村幹部對所聯繫村的潛在信訪對象進行走訪和排查,在15日前解決好可能上訪的問題。每月15日後,重點走訪和解決信訪接待日中受理的問題,對暫時不能解決或按政策法規不能解決的,上門解釋,避免重複上訪。

常山縣在所有鄉鎮開展“雙聯雙帶”活動,要求機關幹部聯村聯戶,帶着責任進村,帶着感情入戶。該縣球川鎮開展“上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增收到項目、服務到農家”活動,要求每位機關幹部走訪100戶農戶,還發放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建立每戶農戶家庭收入基本情況檔案,瞭解每年增收項目和需提供的服務內容。

江山市長臺鎮在“走千家、訪萬戶”活動中,把鎮主要職能科室責任人的姓名、電話和服務內容印製成“連心卡”發給羣衆。有的鄉鎮還試行聯村幹部由村和幹部“雙向選擇”,沒選上的待崗。

桐鄉市專門制定農村工作指導員有關管理制度,就加強與羣衆的聯繫作出規定。

8、“菜單式”培訓體系和幹部學習積分制。奉化市建立了“菜單式”學習培訓體系,針對鄉鎮幹部的學習需要,有針對性地開設培訓班,用請進來、走出去、專題輔導、集中辦班、現場示範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政策理論教育和業務培訓,鄉鎮幹部可根據個人需要按“菜單”自主選擇培訓內容和方式。

平湖市黃姑鎮推行幹部學習積分制,把幹部的學習情況量化,累加積分,並作爲年終考覈的一部分。

二、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從調研情況來看,鄉鎮機關效能建設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認識不夠到位、進展不夠平衡、措施不夠紮實和羣衆滿意度不夠高等問題,與鄉鎮機關在推進“八八戰略”、建設“平安浙江”進程中承擔的責任還有相當的差距。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進一步提高鄉鎮幹部素質能力問題。通過近年來的幹部調整充實和加強學習培訓,鄉鎮幹部隊伍的素質能力有了一定改善,但鄉鎮幹部“素質不高、本領恐慌”現象依然比較突出,專業技術人員相當缺乏。

從問卷調查來看,認爲“部分鄉鎮幹部素質不高、作風不實”是影響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首要因素的佔49.8。具體表現爲:一是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不夠強。

一些鄉鎮幹部對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認識不夠,理想信念淡化,與人民羣衆的感情有所疏遠,缺乏爲農村羣衆辦實事辦好事的熱情。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突出表現爲缺乏“三種能力”:帶領羣衆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做羣衆工作的能力。一些鄉鎮幹部有爲羣衆辦事的願望,但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政策把握和依法行政能力欠缺,難以開創工作局面。

部分年輕幹部沒有掌握面對面做羣衆工作的方法。三是幹部人才資源匱乏。

目前,鄉鎮非常缺乏農技、信息、經貿、城鎮建設、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從鄉鎮幹部隊伍的結構來看,存在嚴重的青黃不接問題。

年紀輕、文化程度高的鄉鎮幹部數量少,少數素質好的年輕幹部往往錄用不久即被縣級機關挖走。一批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幹部仍是鄉鎮機關的主體,他們主要靠“吃老本”,雖有實踐經驗,但知識更新不夠,開拓創新精神不強。

四是學習培訓質量需要提高。近年來,幹部學習培訓較多,但學習培訓的實效性不夠。

一些培訓形式主義嚴重,如何通過學習培訓,真正提高鄉鎮幹部爲“三農”服務的知識和水平,是一個緊迫的課題。

2、進一步轉變鄉鎮幹部工作作風問題。從問卷調查來看,認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重點應抓好“轉變工作作風,改善黨羣幹羣關係”的意見居首位,佔63.5。

目前,鄉鎮機關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聯繫羣衆上“沉不下去”、“深不進去”。有的鄉鎮幹部習慣於“坐堂門診”,不搞上門服務,羣衆對此十分不滿。

鄉鎮幹部進村少入戶少,到村主要是去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主要負責人家裏,蜻蜓點水,與普通村民接觸很少,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問題的更少。二是工作停留在忙於應付、敷衍了事上。

一些鄉鎮機關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比較普遍,對上級佈置的工作表面上應付一下,滿足於走過場,工作落實不夠。縣(市、區)和鄉鎮本級“文山會海”相當嚴重,鄉鎮領導幹部成天忙於開會,疲於應付,用於抓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不足。

一些鄉鎮幹部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對羣衆利益不夠關心。部分鄉鎮幹部缺少羣衆觀念,擺官架子,打官腔,盛氣凌人,羣衆非常反感。

三是“事難辦”現象比較突出。羣衆反映,部分鄉鎮機關辦事拖拉推諉,工作效率低下。

有些事項需由鄉鎮送縣審批,但縣級機關審覈太慢,週期太長,鄉鎮“代人受過”,有苦難言。四是工作紀律不嚴。

一些鄉鎮幹部經常遲到早退,無事離崗。鄉鎮幹部“走讀”現象普遍,不僅鄉鎮領導走讀,一般幹部走讀現象也日趨增多。

一些鄉鎮值班制度沒有落實到位。

3、進一步規範鄉鎮機關行政行爲問題。鄉鎮機關行政行爲不規範,不作爲、亂作爲現象比較突出,是羣衆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之一。

一是部分鄉鎮幹部依法行政、照章辦事意識不強。一些鄉鎮幹部對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職能轉變不適應,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沒有及時調整,習慣於憑經驗、靠感覺辦事。

有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職責分工不明確,存在以班子聯席會議包攬事務的現象。在對待村級事務上,少數鄉鎮幹部指導方式不妥,包辦代替一些本應由村級組織自行決定的事務。

二是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不夠。由於主客觀條件限制,鄉鎮在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方面不作爲問題比較突出。

問卷調查中,認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重點應抓好“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的佔57.4。三是鄉鎮機關工作制度不夠完善,執行不夠嚴格。

大多數鄉鎮都建立了便民服務窗口,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但一些鄉鎮銜接配套不夠,辦事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現象依然存在。羣衆到鄉鎮辦事,往往不知找哪個部門,按什麼程序,多少時間可以辦好。

少數幹部規則意識不強,工作隨意性較大,“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的現象還有發生。四是政務公開不夠規範。

鄉鎮政務公開雖已推行多年,但由於公開內容有限,形式比較單一,時效性較差,與羣衆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尤其是對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和鄉鎮財務開支情況,幹部羣衆知之甚少,希望進一步公開事項,公開程序,公開結果。

4、進一步完善鄉鎮績效考覈機制問題。在問卷調查中,有46的人認爲缺乏科學的績效考覈機制是影響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因素。

績效考覈,包括對鄉鎮機關的考覈和對幹部個人的考覈兩部分。目前,對鄉鎮機關的年度考覈,往往無所不包,而且有名目繁多的目標責任制,動輒“一票否決”。

考覈機制的不完善,帶來鄉鎮行政行爲的無序化,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鄉鎮機關效能的提高。目前,鄉鎮機關還存在着人員過多、人浮於事的問題。

對鄉鎮幹部的考覈,各地雖然作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經驗,但總的來說,量化程度不夠,科學性和操作性仍然比較低。考覈欠客觀公正,沒有說服力,加上鄉鎮幹部交流不多、“出口”不暢,幹部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好的人才也很難留住。

5、進一步理順鄉鎮管理體制問題。問卷調查中,45.3的人認爲“鄉鎮職能界定不清晰、體制機制不順”影響了鄉鎮機關效能建設;66.8的人認爲“建立健全各類制度,形成管理規範、效能良好的鄉鎮工作運行機制”是鄉鎮機關提高效能的有效辦法,居首位。

鄉鎮普遍反映,現在鄉鎮職能呈弱化趨勢,責權不相對稱,經常面臨有責無權、有事難管的窘境。如土地管理、交通管理、衛生和工商管理等,都是由縣級機關派駐鄉鎮的站所負責。

這些站所由於人員限制等原因,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但出了問題,上級和羣衆往往指責鄉鎮。比如,農村違章建築很多,建設局執法大隊限於人力無法處理,而鄉鎮熟悉情況,但限於職權無法處理。

縣級主管行政機關與鄉鎮之間溝通不夠,沒有建立運轉順暢、職能明確的協調互動機制,對站所的管理監督也不嚴,從而導致互相扯皮,辦事效率低下。鄉鎮自身的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等不盡合理,也影響了辦事效率。

農村稅費改革後,受現有財政體制的制約,有些鄉鎮財政赤字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影響了機關效能的提高。經濟欠發達的鄉鎮財政困難,主要是財政來源少。

經濟發達的鄉鎮財政困難,主要是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過大。

三、關於抓好下階段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若干建議下一階段的鄉鎮機關效能建設,應根據全省機關效能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鄉鎮實際,以抓效能、強服務、促小康爲主題,明確重點,加大力度,整體推進,務求實效。

1、深化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要對鄉鎮及幹部進行機關效能建設的再教育再發動,進一步引導廣大鄉鎮和鄉鎮幹部增強對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識,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認識問題。

一要注意把握好機關效能建設的特點,防止和克服效能建設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十六大精神主題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動“差不多”的思想,做到動真、抓實、過硬;二要注意統籌兼顧、全面推動各項工作,防止和克服“單打一”、遊離中心“兩張皮”的思想,做到“兩促進、兩不誤”;三要注意教育廣大鄉鎮幹部增強服務意識,防止和克服鄉鎮“失權”、“無權”的思想,做到執政爲民、服務第一;四要注意狠抓工作落實,防止和克服轟轟烈烈走過場、冷冷清清無所謂和先緊後鬆等收場的思想,真正把效能建設抓實抓好。要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

市、縣(市、區)要運用總結推廣典型、輿論引導、召開現場會和定期督查等方式,加強工作指導。各鄉鎮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大力度,紮實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要明確任務,各負其責,把效能建設的有關要求落到實處。

2、多辦實事好事,解決突出問題。下一階段,要重點解決一批羣衆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一是繼續開門徵求意見。有條件的鄉鎮可以推廣和借鑑“效能聽證會”制度,定期聽取羣衆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意見建議。

已建立“民情懇談會”等制度的地方,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要充分運用前一階段問卷調查、徵集“金點子”等多種形式徵求意見建議的成果,進一步進行梳理歸納,找出那些羣衆關注、影響較大、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二是在全省集中開展一次“爲民辦實事月”活動。建議將9月份定爲全省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爲民辦實事月”,集中解決一批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農村普遍存在農產品銷售難、農村實用技術輔導缺乏、農村勞動力轉移難、失地農民保障不落實、建房審批難、就醫難等突出問題。各鄉鎮要大力實施“民心工程”,重點解決好當地存在的若干熱點難點問題,辦實事辦好事,爲農村羣衆生產生活排憂解難。

三是抓好相關重點工作。要根據省、市、縣的部署,採取具體措施,提高工作效能,抓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雙整治雙建設”等重點工作,幫助農民致富奔小康。

3、規範工作載體,密切聯繫羣衆。要創新載體,建立聯繫羣衆的各項制度,逐步使聯繫羣衆工作經常化、制度化,推動鄉鎮機關及鄉鎮幹部進一步轉變作風,密切黨羣幹羣關係。

一是抓“三聯”。即聯片、聯村、聯戶。

要求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管片聯村,農村工作指導員駐村訪戶,定期考覈督查。建立包戶制度,按照總戶數確定幹部包戶數量,做到村村有鄉鎮領導聯繫,戶戶有鄉鎮幹部服務,月月有幹部上門訪問。

二是知“三情”。即村情、民情、社情。

每位聯村幹部要填制村居、農戶、企業基本情況調查表,建立村情、民情、社情檔案,瞭解聯繫村居、農戶和企業情況。通過走訪,傾聽羣衆呼聲,反映羣衆要求,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訪動態。

三是創“三到”。即服務到農家,幫忙到企業,增收到村居。

通過建立每週定期服務日等制度,落實幫民富民的具體措施,着重在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問題上下功夫,在服務企業發展、村居集體經濟發展上下功夫。四是推“三進”。

即政策法規進萬家,文化活動進萬家,科技衛生進萬家。通過“三進”,增強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4、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要根據省裏的有關規定,抓緊建立鄉鎮工作的相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務制度。完善各類便民服務措施,在全省所有鄉鎮建立全程辦事代理制、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ab崗工作制等制度,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事週期,提高辦事效率。

已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的鄉鎮,要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爲羣衆辦事提速提效。沒有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的鄉鎮,要抓緊建立便民服務窗口。

有條件的鄉鎮,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建設新型辦事平臺。二是完善政務公開制度。

要根據《浙江省政務公開辦法》,抓緊研究制定鄉鎮政務公開的具體規定,規範鄉鎮政務公開的對象、內容和形式。重大工程項目、採購物品都要實行招投標,有條件的鄉鎮要建立招投標中心。

建立財務公開報審制,增強鄉鎮財務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立績效考覈制度。

要採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量化考覈標準,嚴格考覈程序,進一步提高績效考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通過建立科學合理、客觀公正、操作性強的績效考覈機制,更好地發揮績效考覈的激勵約束作用,倡導正確的政績觀,形成鄉鎮機關和鄉鎮幹部的正確導向。

四是建立監督檢查制度。要通過部門和幹部自評、領導點評、羣衆和效能監督員測評相結合的機關評議,對機關幹部的工作進行監督。

同時,要抓緊建立效能告誡、誡勉教育、責任追究等制度。

5、提高幹部素質,增強服務本領。鄉鎮幹部是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主體,要象抓“百萬農民素質工程”一樣,抓“鄉鎮幹部素質工程”。

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幹部學習培訓。鄉鎮幹部的學習培訓,要做到年度有規劃,季度有計劃,每月有安排。

要結合幹部培訓和領導幹部“三樹一創”活動,安排鄉鎮幹部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各種培訓班、學習會。加強鄉鎮幹部專題培訓,確保五年內使全體鄉鎮在職幹部輪訓一遍。

對鄉鎮幹部的全員培訓,要以短期培訓爲主,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多渠道分層次進行,着重提高鄉鎮幹部發展經濟、依法行政、做羣衆工作的能力。鼓勵鄉鎮幹部利用中心組學習、網上遠程教育、電大、函授、在職自學等多種形式,學習農村實用技術、管理、法律等知識,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

二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競爭上崗、雙向選擇、辭職辭退等制度,加大鄉鎮幹部的交流輪崗力度,建立待崗和淘汰制度。

三是調整充實鄉鎮幹部隊伍。拓寬鄉鎮幹部隊伍來源,既要繼續選拔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鄉鎮機關工作,又要從優秀的村兩委幹部中定向選拔鄉鎮機關公務員,着力解決鄉鎮機關人才緊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第5篇】鄉鎮發展旅遊產業的調查報告

一、旅遊產業現狀

_____鄉位於_____縣南部,轄*個行政村,總面積_____平方公里,總人口_____餘人,是個以苗族聚居爲主的菸葉產業大鄉。距_____國道*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該鄉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苗族風情濃郁,苗族原生態文化節目保存完好。_____年*月該縣苗族趕秋節在這裏隆重集會,原生態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展現,受到省內外專家的矚目與好評,xx鄉境內峯巒層疊,林鬱叢叢,谷幽澗靜,溪河縱橫,溶洞暗河相連,奇峯突兀,怪石林立,古樹參天,野藤蔓延,雲海連連, _____年共接待省裏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人數達_____人,當地旅遊收入達_____萬餘元。

二、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1、缺乏規劃,旅遊規模小。全鄉鄉村旅遊發展前景雖然看好,但總體上還處於自發性發展階段,旅遊開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個別景區處於自由觀光狀態。一是缺乏整體規劃。xx鄉村旅遊規劃的編制只停留在全鄉旅遊的總體規劃上,詳細的鄉村旅遊規劃尚未進入議事日程,總體規劃只對景點(區)分佈情況,單個景區(點)定性定位作粗線條的安排,對整體佈局、旅遊主題定位、目標市場等關鍵要素,簡單仿效,粗放經營,只體現資源的價值。二是特色不明顯。所推出的鄉村旅遊項目,大多停留在觀光上,尚未深入挖掘農業旅遊資源和民俗文化內涵,當地的民風民俗、農業土特產得不到充分體現,拿不出具有較強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層次較低,形式較落後,缺乏科學化,推不出經典精品觀光點。

2、粗放經營,管理滯後。全鄉鄉村旅遊目前還處於淺層次開發,多數村民對旅遊產業意識淡薄,許多旅遊資源尚未挖掘與開發,在開發經營管理上明顯滯後,開發民間工藝品和地方特色飲食,推出特色文藝表演節目等方面力度不夠,觀賞內容單薄,苗寨風情遊活動,由鄉村組織安排外,其它景點從引導上缺位,處於自由觀光的狀態性。

3、基礎工作有待加強。主要突出表現在旅遊景點配套設施不完善,交通設施相對滯後,吃、住、玩、購、樂等方面尚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基礎設施和旅遊項目明顯滯後,旅遊隊伍建設落後等方面。

三、對開發xx鄉村旅遊的建議

1、找準產業定位,突出文化旅遊產業的主導地位。

xx鄉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美在原始,貴在自然。民族民俗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文化旅遊業潛力很大,前景廣闊、勢己逼人,因此,鄉村兩級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搶抓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試點的大好時機制定規劃,爭資上項加強對接,主動作爲。通過35年的努力把文化旅遊產業真正成爲排鄉富民強鄉的重要產業,並有效地帶動農業、工業、飲食、服務等各項各業的發展。

2、強化宣傳,大力推介我鄉旅遊文化產業。

發展旅遊宣傳,推介至關重要。只有我們推出去,遊客纔會走進來。一是做好形象包裝,向社會廣泛徵集宣傳口號,拍攝我鄉的專題宣傳片,對xx鄉旅遊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政策環境優勢進行深度包裝,強力宣傳推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增強外界對xx鄉旅遊資源的知名度。

3、搞好科學規劃,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對xx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要做出成效,關鍵要整合鄉村旅遊資源,做好規劃,突出特色,增強科學性,滿足市場需求。首先,要注意處理好三種關係:注意處理好生態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關係,注意處理好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關係,注意處理好生態旅遊與文化旅遊相結合的關係。其次,要科學規劃xx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帶。打造以金龍村爲中心的自然景觀系列,貫穿保靖夯沙鄉風景區,着力開發芷耳村,加快與德夯風景區的攘接。圍繞xx、金龍、桃花、讓烈深厚的民俗風情,打造民族風情觀光帶。以公路沿線村,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帶。組織有關專家根據觀光帶的區域佈局,做好科學規劃,明確鄉村旅遊今後的建設重點和發展目標,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讓鄉村旅遊展現出它的魅力。

4、注重科學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領導是關鍵,鄉人民政府要把發展鄉村旅遊納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要成立以主要領導牽頭的開發領導小組,形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決鄉村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二是加強科學監管。相關職能部門要多下基層,全力支持,突出在經營活動、生態安全、食品安全三方面加強管理。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必須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計劃、交通、旅遊等部門要積極向上申報,力爭把進入鄉村旅遊景區的公路列入上級計劃項目籠子,儘快改造好進入景區的公路。

5、突出民族特色,加快旅遊商品開發。

要大力開發與參性強、個性突出的文化旅遊產品。抓好苗家刺繡、蠟染、花帶、苗族織錦等爲代表的民族服飾產品開發,打出苗家臘肉、苗家酸魚、幹山野菜、葛蕨薯粉等綠色食品品牌。構築旅遊商品發展平臺,建立我鄉土特產旅遊定點購物點。讓遊客購買到我鄉的土特產。

6、加強鄉村文化站建設,優化旅遊環境。

要吸收有專長的青年人進入基層文化工作隊伍,切實開展文化活動,大力培養管理、研究、創作、表演、服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隊伍,加強旅遊服務的培訓工作,使它們成爲旅遊文化產業的帶頭人。積極在鄉村旅遊中,倡導文明誠信、和諧有禮、笑臉迎客,堅決打擊侵害遊客的不法行爲。鄉村道路和各個景點要杜絕髒、亂、差現象,要以乾淨、整潔、有序的外部形象和文明有禮的內在素質來提高我鄉的品位和信譽,使我鄉旅遊文化產業不斷持續健康發展。

【第6篇】關於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工作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工作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工作現狀的調查報告

今年來,全國部分省市取消了農業稅,使鄉鎮幹部從比較壓頭的稅費任務中解脫出來,但是,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幹部“幹什麼,如何幹”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針對這種情況,近段,我們組織專人對我縣20個鄉鎮工作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發現大多數鄉鎮能順應稅費改革的形勢,積極探索鄉鎮工作運行的新模式,創造了一些好的作法,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工作思路逐步轉向,但在抓落實、見成效上有差距。取消農業稅前,許多鄉鎮把稅費徵繳作爲第一位的工作來抓,無論是幹部力量的擺佈,還是工作經費的安排,都把稅費徵繳擺在最爲突出的位置。取消農業稅後,大部分鄉鎮能適應形勢,果斷地把工作重心調整到發展經濟上來,提出集中主攻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城鎮開發的工作思路。但從目前具體實施來看,一部分鄉鎮雖然提出了較好的工作思路,但在如何組織實施,如何抓落實等方面還在徘徊觀望,一下子難以適應工作思路的轉變。

二、運行機制正在轉變,但在促平衡、促發展上有差距。取消農業稅前,大多數鄉鎮實行“管線聯村”的運作機制,將鄉鎮所有幹部劃分到各個村,村級各項工作都由駐村幹部去落實。每名班子成員還聯繫分管1—3線。稅費改革後,特別是今年,大多數鄉鎮打破了這種傳統的運作模式。從我們調查的20個鄉鎮來看,有13個鄉鎮將幹部分成了產業發展組(抓結構調整)、招商引資組、綜合事務組(抓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農村黨建等)3個組,有5個鄉鎮將幹部分成了城鎮開發組、招商引資組、產業發展組、綜合事務組4個組,還有2個特色產業比較明顯的鄉鎮將幹部分成了菸葉產業組、苗木花卉組、綜合事務組。運行機制經過調整之後,很明顯地突出了改革發展主題。但從運作效果來看,產業發展、綜合事業、城鎮開發3個組因以往有一定的工作基礎,運作比較好,但分到招商引資組的幹部,由於有的認爲招商引資不確定因素多,勞神費力後不一定見成效,乾脆不爭不跑,因此,招商引資這塊工作顯得滯後,從而影響整個鄉鎮工作的平衡推進。

三、改革分流順勢推進,但在聚能人、優結構上有差距。隨着稅費改革的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人員分流也順勢而進。領導職數減少了,幹部人數精簡了,但仍然存在部分鄉鎮幹部年齡結構老化、能力水平不高等問題,從調查的20個鄉鎮來看,20xx年底,機關幹部在冊人數530人,其中30歲以下的45人,31-45歲的275人,46-50歲的140人,50歲以上的70人。可以看出,部分鄉鎮幹部年齡確實偏大。從工作水平上講,相當一部分幹部屬於那種只會“管線聯村”的“萬金油”式的幹部,思想比較封閉,競爭意識、開拓意識不強,經濟工作能力差,服務本領缺乏,難以幫助農民解決致富本領不高、信息不靈、產品銷路不暢等問題。

四、幹部管理繼續加強,但在改作風、樹形象上有差距。隨着農村各項改革,特別是稅費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級各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採取加強教育培訓、嚴格責任考覈、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等相應的措施,切實加強對鄉鎮幹部的管理。但從目前來看,部分鄉鎮幹部責任心、事業心不強,認爲取消農業稅後,最壓頭的“擔子”沒有了,可以輕鬆了,上班時看看報,象徵性地在機關轉一轉,到村組跑一跑,工作浮於表面。特別是還有少數鄉鎮幹部參與請吃請喝請玩,損壞了幹部的形象,羣衆反映差。

五、財稅徵繳壓力驟減,但在保運轉、減赤字上有差距。取消農業稅後,曾經是“鐵板一塊”的財稅壓力驟然沒有了,在讓鄉鎮幹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內心裏又開始擔憂工作經費從哪裏來。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20個鄉鎮都不同程度地負債,少則幾十萬,多的上千萬元。只要鄉鎮工作在運轉,那麼就要經費投入,小到電話費、電費等辦公經費,大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化配套體系建設等方面經費的投入,儘管各級各部門對鄉鎮也加大了投入,但因鄉鎮工作頭緒多,經費來源相對不足,以後工作運轉特別消赤減債的錢從哪裏來,90以上的幹部都比較擔憂。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爲,必須要順應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抓住發展的新機遇,採取積極有效的新措施,乘勢而上,開創鄉鎮工作新局面。

一、對鄉鎮幹部的職責定位要有新突破。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幹部的工作職責就是要一心一意謀發展,具體落實“三抓”。一是抓產業結構調整。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爲建設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的主導工程來抓,在措施落實上要注意做到“兩個轉變”,即調整產業佈局要由均衡分佈向突出重點轉變,靠農村經濟大戶帶動促發展;指導農業生產要由管種管收向品牌培育、規模經營轉變,靠優化品牌和做大規模促增收。二是要抓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要以經濟大戶爲依託,大力培育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提供全程服務,包括信息、技術和銷售服務及 基礎設施建設等。三是要抓招商引資。要把招商引資作爲尋找發展出路、加快消赤減債的根本舉措來抓,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地理優勢、交通優勢、人文優勢,千方百計爭項目、爭資金、爭技術、爭人才,搞活農副產品深加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強農興工之路。

二、對鄉鎮工作的運行機制要有新調整。農業稅取消後,鄉鎮幹部要徹底從以往的“催糧要款”任務觀念中走出來,圍繞發展要務創新工作運行機制,要由包線、包片、包村逐步轉變到包產業、包行業、包項目上來,要敢於打破常規,果斷調整,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抓發展。如有些鄉鎮把工作力量分成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城鎮開發、綜合事務幾塊,讓一些思想觀念較新、開拓意識較強、經濟工作本領較高的鄉鎮幹部從事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就不啻爲一個好的運行機制。因此,各鄉鎮要立足鄉情,根據自身特點創新工作機制。

三、對鄉鎮幹部的教育培訓要有新舉措。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幹部的主要職責就是抓發展,因此,在要求鄉鎮幹部有較強的政治理論素質的同時,必須要有較紮實的經濟工作本領。要按照分級負責、分層培訓的原則,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在摸清鄉鎮幹部文化科技水平的基礎上,採取聘用專家上輔導課、開展遠程教育、創建科技示範基地、舉辦“學用科技大比武”活動、外派學習考察、實踐鍛鍊等形式,對鄉鎮幹部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企業經營管理、投資融資、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

四、對鄉鎮幹部的考覈管理要有新辦法。要樹立以政績論英雄的考覈理念,建立健全考覈管理體系。鄉鎮對幹部下達考覈指標時,要根據幹部個人長處,在實行“因事擇人”的基礎上,科學量化考覈內容,合理地配置工作責任金,既要考慮到工作的原有基礎,又要考慮到工作的難易程度,讓幹部感到既有壓力,更有動力。同時,堅持定性考覈與定量考覈、自我考覈與上級考覈、黨組織考覈與羣衆評議相結合的辦法,定期不定期地對鄉鎮幹部所承擔的各項工作進行全面考覈。考覈結果作爲鄉鎮幹部工資福利、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儘可能地拉大獎勵和處罰的差距,特別是對於連續三年處於考覈最末位的,組織上要進行談話誡免,並調整崗位。

【第7篇】關於鄉鎮幹部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報告

鄉鎮幹部長期工作在一線,直接面對人民羣衆,面臨矛盾多、壓力大,特別是隨着社會轉型、經濟轉軌、鄉鎮政府職能轉變,鄉鎮幹部的心理及工作常態受到了較大的衝擊。新形勢下的種種要求,使鄉鎮幹部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健康很容易出問題,輕者影響工作,重者嚴重失調,精神崩潰。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鄉鎮幹部的心理健康問題,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真正重視,真情關心,真心愛護鄉鎮幹部,提高鄉鎮幹部心理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鄉鎮幹部隊伍。

一、鄉鎮幹部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近年來,各地在加強鄉鎮幹部隊伍建設方面採取了多種措施,有效提高了鄉鎮幹部的整體素質。就目前的整體情況看,鄉鎮幹部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還是良好的,大多數幹部心理健康、積極,狀態良好,幸福感強。但是,也有部分幹部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部分幹部存在焦慮、軀體化、抑鬱、人際敏感等心理困擾。

鄉鎮幹部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集中表現爲四種心理:一是能力與難度偏差引起的恐慌心理。面對羣衆上訪、計劃生育、羣體性突發事件、拆遷、山林權屬糾紛等疑難工作,茫然失措,硬招不敢用、軟招不管用、新招不會用,深感能力不足,常覺 能力危機本領恐慌。二是定位與越位迷茫引起的觀望心理。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有些鄉鎮幹部的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工作能力與新形勢不相適應,不知該幹什麼,怎樣幹,很迷茫。幹了怕越位,在難定位與怕越位之間只好選擇觀望。三是收入與現實窘迫引起的自卑心理。鄉鎮收入的縮水直接導致幹部的各類津貼、補助和福利成爲難以兌現的空頭支票,幹部收入較低,待遇較差。拮据的經濟待遇與外面的富裕安逸形成鮮明對比,窘迫的現實讓鄉鎮幹部有些自卑。四是有爲與無位矛盾引起的無味心理。鄉鎮幹部是環境艱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三苦幹部,但絕大部分卻一直沒有晉升、流動的機會,很多甚至一輩子原地踏步。在追求事業有爲與仕途有位的矛盾衝突中,產生了索然無味的心理。

二、鄉鎮幹部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

鄉鎮幹部的心理困擾、心理異常、心理失衡等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於工作、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壓力和個人自身問題。

(一)來自工作的壓力。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領導責任問究制、一票否決制等都在加重幹部求發展、保穩定的壓力。對於諸如安全生產等不可控制的突發性事件的提防與憂慮,對羣衆上訪的應對等,都使幹部責任擔子驟然加重。經常性工作已經很多,又要應對突發性事件,工作十分繁重,多數鄉鎮幹部終日不得閒,身上百事纏;嚐盡千般味,酸甜苦辣鹹。

(二)來自社會的壓力。社會轉型期,鄉鎮幹部在發展與穩定的雙重壓力下,還要再抽出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與精力來應對各種社會關係。複雜的社會人際關係,形形色色的誘惑,要妥善處理,平衡各方,實非易事,給鄉鎮幹部帶來了很大壓力。

(三)來自家庭的壓力。鄉鎮幹部也有家庭父母妻子兒女。但他們工作太忙,再加上工作環境艱苦、待遇差、收入低、社會地位和長期的兩地分居等因素,無暇顧及家庭感情和子女教育,一些幹部對家庭感情有種危機感,對子女有愧疚感。

(四)個人心理調適能力不足和對心理健康認識的缺失。大多數幹部在學生時代和工作後都未曾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專業培訓,心理調適能力不足。同時,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少鄉鎮幹部過分強調剋制、忍耐,個人對心理健康存在偏見和誤解,即使知道自己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也羞於啓齒、諱疾忌醫。

三、鄉鎮幹部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之道

心病還須心藥醫,解決鄉鎮幹部心理健康問題,要從心入手,內外兼治,既要組織關愛,社會認可,又要重視個人修養,內在提升。

(一)組織關愛,積極落實激勵保障措施,改善鄉鎮幹部工作、生活條件。

一是逐步改善物質條件。改善辦公、生活條件及配套服務。二是逐步提高報酬待遇。認真落實規範性津貼補貼,改善待遇。三是注重激勵關懷。對幹得好、業績突出的鄉鎮幹部予以表彰獎勵,開展經常性談心談話,及時掌握鄉鎮幹部工作和思想動態,瞭解幹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並針對性的進行排擾解難,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二)營造良好環境,減少引發心理健康問題的外部因素。

1、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建設和諧型機關,讓幹部在寬鬆、積極的環境中工作。經常鼓勁打氣,設身處地體會鄉鎮幹部的辛苦,多看本質和主流,多些體諒和理解,少些埋怨和責備。工作上,既要壓擔子,又要指路子,儘量在工作上爲鄉鎮幹部鬆綁減負。

2、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教育培訓。一是加強黨性教育和鍛鍊,提高其政治素質和黨性修養。教育鄉鎮幹部要管得住小節,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用一顆平常心看待名利得失。二是加強能力培養,提高履職能力。引導鄉鎮幹部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開闊眼界,開闊心胸。通過學習,消除本領恐慌。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幹部心理健康免疫力。教會鄉鎮幹部正確認識自身的心理特點,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3、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關愛鄉鎮幹部。一是建立健康檔案,對鄉鎮幹部身心健康進行跟蹤管理。建立心理援助機制,積極做好心理援助工作;適時進行心理干預;完善應急機制,妥善應對心理危機極端事件;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工作之餘,組織開展各類球賽、健身、文藝表演等文體活動,促使幹部放鬆身心,釋放壓力。三是堅持實行鄉鎮幹部休假制度,倡導科學健康生活方式。在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安排休假,提倡鄉鎮幹部健康休閒,用健康生活引導健康心態。

4、營造良好的社交環境,暢通鄉鎮幹部溝通渠道。建立完善日常談話談心制度,保證同級、上下級之間的良好溝通,拓寬鄉鎮幹部傾訴心聲和心理求助的渠道。積極引導鄉鎮幹部在面臨實際困難和現實問題時主動尋求包括同事、朋友、配偶、父母等在內的社會支持。

5、營造良好的幹部成長環境,建立有利於鄉鎮幹部成才的用人機制。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和用人標準,探索建立科學的幹部考覈評價體系,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既要考察和衡量幹部德能勤績廉的情況,又要注意瞭解和掌握幹部的心理素質,用人突出 人崗匹配。注重從鄉鎮選拔人才擔當領導幹部,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羣衆信得過的優秀鄉鎮幹部選拔到重要崗位上培養鍛鍊,使鄉鎮幹部感到工作上有幹頭,政治上有奔頭。

6、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有利於鄉鎮幹部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抓好輿論宣傳。要對鄉鎮幹部給予公正的評價,要多正面宣傳,引導全社會理解支持、關心愛護鄉鎮幹部,營造鄉鎮幹部在艱苦條件下舒心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提升自我修養,增強心理健康意識。

鄉鎮幹部要從自身出發,調節心理平衡,以平和的心態應對壓力和挫折。一要學會科學地釋放壓力。首先要承認壓力並學會傾訴,其次要有面對壓力的心理準備,心態要樂觀豁達。二要正確面對挫折。陳毅有詩應知天地寬,何處無風雲,應知山水遠,到處有不平,人生路上,挫折在所難免,是磨難,是考驗,也是健康成長的催化劑。三要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真誠待人,真心爲民,對人寬容,對己剋制,對事盡力,對物珍惜,建立寬容和諧的人際關係。四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做好自我心理保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學習管理情緒的方法,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培養積極的業餘愛好,多參加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學會勞逸結合,張弛有道;五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學會寬容大度,正確看待名利得失、進退留轉,保持平常心,正確定位自我,學會欣賞別人,培養幽默感,給力自己,給力幸福。

【第8篇】關於鄉鎮衛生院的調查情況報告

鄉鎮衛生院是農村三級衛生網的樞紐,承擔着農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以及公共衛生管理職能,爲方便農民就醫、保障農民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就鄉鎮衛生院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我局針對鄉鎮衛生院(含中心衛生院)基礎建設、醫療條件、服務能力、服務功能等作了詳細調查。

一、農村衛生現狀

1、基礎建設與設備配置狀況

我區鄉鎮衛生院(含中心衛生院)平均業務用房約3956㎡,設置病牀51張,配置x線機、生化分析儀、洗胃機、呼吸機、麻醉機、綜合手術牀、心電圖機等設備,另有3家中心衛生院配置了普通的ct;部分鎮街衛生院低於該配置,且部分設備已老化,這些設備只能基本滿足當地農民的醫療需求。

2、衛生服務開展情況

3、衛生人力狀況

我區鄉鎮衛生院(含中心衛生院)人員結果老化,存在斷檔現象,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仍是過去的師承中醫爲主,人才嚴重匱乏,缺少高學歷人才,特別是本科以上臨牀畢業生,以及高職稱人才稀缺,中級職稱平均不超過10人,以初級居多,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成爲鄉鎮衛生院發展的最大阻礙。

二、農村衛生存在的問題

癥結之一:丟不起;醫療機構設置不合理,使得有限的衛生資源和不合理的資源配置產生矛盾,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鄉鎮衛生院並不是一個單純的醫療機構,除了爲農村羣衆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之外,它還承擔着許多農村公共衛生職能,婦幼保健、日常防疫、衛生知識的普及推廣和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因此鄉鎮衛生院不能與一般診所及藥店簡單類比。

癥結之二:誰來養;財政的支持有限,各級政府對衛生工作不重視,對中央政府對衛生的政策落實不夠。使得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不大,更有的資金曾萎縮;而鄉鎮衛生院承擔的費用較大,職工需繳的各種保險數額較大,退休職工和在職職工的人員經費緊張;醫療設備的更新、醫療環境的改善、醫務人員培養以及醫院日常運轉所須的等等經費開支,由誰來承擔?而現在要求醫院藥品零利潤,不準以藥養醫,而醫院由誰來養?

癥結之三:沒得人;大部分鄉鎮衛生院人員緊缺,只有幾個人的衛生院根本就派出人員出去學習,更比說提高或者開展新的業務,這種既出不去又進不來的局面導致一些政府新添置的設備無人操作,處於閒置狀態。生活艱苦,條件簡陋,甚至連正常的工資都保不住,這樣的處境,怎麼才能引得進人才?留得住人才?

三、面臨機遇

1、國家投入逐步加大,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提出,各級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投入,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從xxxx年,各級財政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到xx年基本完成縣級醫療機構、縣預防保健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房屋設備的改造和建設任務。而我區依靠國債資金以及紅十字會援助等資金,對我區部分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房屋改造和設備添置。

2、農民的健康投入逐步增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逐步完善,這項工作對我區鄉衛鎮生院帶來了新的契機,事實證明了從新型農村醫療制度的開展,我區各鄉鎮衛生院的業務量明顯增加;隨着各級財政對健康投入逐步增加,農民醫療保健需求將會明顯增多。

四、鄉鎮衛生遠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1、要充分利用好國債建設資金。隨着國債項目的實施和我國對農村衛生工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今後將會陸續再建設和裝備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鄉衛生院,衛生院的建設要立足長遠,適度控制發展規模,避免投資和設備浪費,在打造精品、發展特色醫院和專科上下工夫。

2、強化衛生保健職能。對不能維持生存的衛生院,保持或限制其醫療規模,將有限的資源和即將投入的資金向預防保健傾斜,突出防保職能。對閒置房屋和再擴建用房直接用於鄉鎮預防保健,重點是鄉鎮預防接種門診,對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的人員充實到防保隊伍中來,其基本醫療服務由臨近的實力強的衛生院承擔。

3、整合衛生服務功能,大力拓展服務範圍。明確各級衛生服務網絡的功能定位,發揮農村衛生網絡的整體功能。樹立政府舉辦的鄉級衛生機構在農村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中的業務指導中心地位,明確其在農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急救和基層衛生人員的培訓及業務指導職責。鄉鎮衛生院以公共衛生服務爲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基本醫療服務,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承擔衛生管理職能。鄉鎮衛生院改革運行機制,探索新型服務模式,通過國家扶持,創辦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制,大力推進實施農村衛生區域規劃,組建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爲農民切實提供基本衛生服務。

4、增加投入,落實國家農村衛生經濟政策。除積極引進、爭取國家、省財政投入外,隨着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對應加大農村衛生的投入,認真履行其應承擔的職責,尤其是應全額落實國家要求的配套資金政策,避免加劇鄉鎮衛生院不良債務的增加。對鄉鎮衛生院已形成的不良債務通過政府轉移支付等手段予以核消,切實降低鄉鎮衛生院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已形成的包袱。

解決鄉鎮衛生院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明確鄉鎮衛生院在三級衛生網絡的功能定位,充分認識鄉鎮衛生院在解決農民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不斷理順管理體制,確立鄉鎮衛生院的公益性質,減少市場化運作,發揮鄉鎮衛生院在保障農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第9篇】鄉鎮走農業產業化經營道路情況的調查報告

爲了全面掌握我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探索出適合我鎮羣衆發展農業產業的路子。最近鎮政府組織鎮村幹部深入村社農戶家中,就我鎮當前農業投入及產出情況做了詳細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各類農作物投入與產出的調查情況

這次農作物調查,我們主要對當前羣衆種植面積最大的蘋果、小麥、西瓜、玉米和洋芋等作物進行調查,涉及全鎮19村部分農戶,採取隨即抽樣入戶的辦法進行。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果:

(一)蘋果業。我們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蘋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川區羣衆爲主,畝產量從5000市斤到7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6062.5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水費、化肥、套袋、地膜、零工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2120元,最低爲1551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1903.4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爲1903.4元÷6062.5斤/畝=0.31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2畝果園計算,畝投入資金爲4403.4元,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爲4403.4元÷6062.5斤/畝=0.73元,按蘋果市場銷售價1.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低於產出,蘋果成本價低於市場聚格0.47元,每畝蘋果除人工費淨收入爲2849元。

(二)冬小麥。我們仍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小麥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山區羣衆爲主,畝產量從400市斤到6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452.5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籽種、化肥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125元,最低爲83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11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爲110元÷452.5斤/畝=0.24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爲735元,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爲735元÷425.5斤/畝=1.62元,按小麥市場銷售價0.65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小麥成本價高於市場聚格0.97元,種植小麥每畝要虧本412.70元。

(三)西瓜類。我們對隨即抽取的4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西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川區農戶爲主,畝產量從4000市斤到6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55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水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335元,最低爲275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320.5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僅爲320.50元÷5500斤/畝=0.06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年管理3畝西瓜計算,畝投入資金爲1986.5元,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爲1986.90元÷5500斤/畝=0.36元,按正常西瓜市場銷售價0.3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西瓜成本價高於市場聚格0.06元,種植西瓜每畝要虧本330元。

(四)玉米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6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玉米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山區農戶爲主,畝產量從800市斤到15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1017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幾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220元,最低爲135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174.7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爲174.70元÷1017斤/畝=0.17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爲799.7元,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爲799.7元÷1017斤/畝=0.78元,按玉米市場銷售價0.6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玉米成本價高於市場聚格0.18元,種植玉米每畝要虧本183元。

(五)洋芋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5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洋芋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全爲山區,畝產量從xx市斤到4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26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是化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102元,最低爲60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86.4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爲86.4元÷2600斤/畝=0.03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爲711.4元,則每斤洋芋成本價格爲711.4元÷2600斤/畝=0.27元,按洋芋市場銷售價0.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洋芋成本價高於市場聚格0.07元,種植洋芋每畝要虧本182元。

按照上面調查結果,農作物投入低於產出的只有果品產業,其他農作物計算人工費的話,全部要倒貼資金,因此我們只有依託區域優勢,實施農業反哺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果品這一支柱、富民產業,才能真正使羣衆走向富裕。

二、當前我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狀

奎年來,我鎮充分發揮優勢,塊帶結合,基地示範,大力推進了果品這一支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截至目前我鎮果園面積已達1.4萬畝,其中掛果面積達到6000畝,果品年收入3000萬元,人均果品收入1577元,佔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果品產業已真正成爲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導產業。在果品這一支柱產業的帶動下,我鎮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主要表現在:

(一)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化格局趨於合理。近年來我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從xx年開始到xx年,新植果園面積以每年平均3000畝的速度增加,現在川區8村實現果園化,東山樑細灣、常坪等村社也基本實現果園化,今年依託老山林整村推進,高標準建成xx西山農業示範園區,至目前全鎮果園面積1.4萬畝,套袋4000萬隻。全植已形成以川區爲主、輻射帶動東山,大力培育下西山的果業發展格局

(二)大力發展無公害果園,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我們加快xx河流域萬畝果品優質生產基地建設,已建成綠色標準化生產示範園5000畝,其中省、市認定無公害果園面積1000畝,我鎮果品的主要向生產標準化、綠色化、無公害化方向發展。我們將全面提升果品市場競爭力,使xx蘋果能真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第10篇】關於鄉鎮人大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爲了解鄉鎮人大主席單設後的工作情況,8月23日至30日,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盧知春帶領人事代工委的同志,深入到17個鄉鎮,分別召開鄉鎮人大工作座談會,瞭解當前鄉鎮人大在貫徹落實縣委人大工作會議和縣委《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堅持黨的領導,紮實工作、依法履職,推動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鎮人大開展工作的情況

縣委人大工作會議後,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幹部職工學習討論,認真落實會議精神,半年來,各鄉鎮人大主席團在黨委的領導下,依靠人民羣衆和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支持,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鄉鎮黨委高度重視,支持人大主席團依法積極開展工作

2、鄉鎮黨委切實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各鄉鎮黨委把人大工作作爲黨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切實加強領導。一是黨委定期或不定期聽取主席團工作情況彙報,要求主席團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委的中心工作、政府的重點工作、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以及羣衆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來開展。二是黨委定期研究人大主席團工作,及時解決反映的問題,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人大實際工作中去。三是黨委主動徵求人大主席團意見,重大事項認真聽取人大主席團建議,充分發揮鄉鎮人大的作用。劉營鎮黨委在重大事項決策前,要求人大主席團,組織代表進行調研、視察,邀請人大代表座談,爲黨委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立新鎮黨委積極爲人大代表搭建履職平臺,把人大代表小組活動同黨小組活動、村民代表活動統籌安排,每月村兩委辦公會都邀請人大代表參加,充分聽取人大代表對村務公開、經費收支情況的建議和意見,有效發揮了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和監督的作用。四是黨委積極支持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和人大代表活動,保證代表經費的落實,爲人大主席團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後勤保障。

(二)人大主席團認真履職,工作成效明顯

1、完善規章制度,人大工作逐步規範。各鄉鎮人大主席團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並結合本地實際,完善了人大主席團工作職責、主席團成員工作職責,建立了開展工作的各項制度和各種登記簿、表冊,各項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依法履職行權,充分發揮人大作用。一是按照《四川省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條例》,半年來,各鄉鎮人大主席團開展活動均達到兩次以上。二是圍繞黨委中心工作、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和人民羣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人大代表調研、視察、座談,爲黨委正確決策提供依據。三是適時組織代表小組開展活動。四是積極開展對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工作監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建設法制政府。

3、規範召開人代會,組織得當程序合法。一是人代會籌備工作紮實,措施有力。二是會前認真審閱報告,及時提出建議,會中認真組織代表審議,依法作出決定。三是充分聽取代表意見,讓代表說真話,講實話。四是做好人代會資料收集歸檔工作。

4、切實加強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人代會閉會後,各鄉鎮人大主席團積極清理歸類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及時轉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辦理,經常瞭解辦理進度,對重要建議、批評和意見主動參與,確保質量,督促落實。隨時瞭解代表對辦理工作的意見,及時與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溝通,確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到位,落實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隨着鄉鎮人大組織機構的健全,人大主席團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部分鄉鎮對人大的性質、地位、作用認識不到位,鄉鎮人大主席團作用發揮差,敢於監督、善於監督不夠。個別職能部門特別是一些上級職能機構延伸到鄉鎮的部門,主動爭取、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的意識還不強。

(二)鄉鎮人大主席負責黨委、政府的具體事務較多,真正做人大業務工作較少,從事人大工作的幹部人手不夠。

(三)鄉鎮人大主席單設後,一方面新任人大主席多,角色轉換較慢,法律法規、業務知識不熟悉,另一方面部分人大主席職務升了、級別上了、待遇高了,思想卻退了,認爲到頭了,學習不夠努力,工作不夠勤奮,爭名爭利。

(四)代表履職能力不強,積極性不高,作用發揮不夠。一是代表文化程度偏低,履職能力較差,不知道代表是什麼?二是部分人大代表法律意識低,人大知識不夠,不知道代表幹什麼?三是鄉鎮人大代表小組開展活動不落實,不知道當代表怎麼幹?

(五)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經費和代表活動經費未列入財政預算。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經費雖然實報實銷,但一些地方代表活動經費得不到落實。

三、幾點建議

(一)各鄉鎮黨委要進一步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各鄉鎮黨委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貫徹落實省、市、縣委《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上來,切實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要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依法行政、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高度來認識人大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充分認識人大工作是黨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把人大工作納入黨委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和研究人大工作,使鄉鎮人大在代表人民管理地方國家事務中有職、有責、有權。重大決策要徵求人大意見,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以增強黨委對人大工作領導的責任心、人大接受黨委領導的自覺性以及人大主動開展工作的積極性。要爲人大主席團配備專兼職的人大幹部,提供適當的辦公條件,大力支持人大主席團開展工作。

(二)各鄉鎮人大主席團要堅持黨的領導,依法開展各項活動。各鄉鎮人大主席團要圍繞黨委工作中心、政府重點工作和人民羣衆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依法履職,認真開展好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做到在參與中監督,在監督中支持。加強同縣人大常委會的溝通聯繫,及時掌握人大工作的新動向。充分發揮人大參謀助手的作用,認真組織開展代表小組活動,發揮好人大代表密切聯繫羣衆的橋樑紐帶作用。

(三)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進一步樹立人大意識,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擺正位置,主動向人大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重大事項決策要主動聽取人大代表的意見,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要認真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要把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經費和代表活動經費統一納入財政預算,爲鄉鎮人大主席團開展工作提供物質保障。

(四)各鄉鎮人大主席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各鄉鎮人大主席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以適應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需要。正確處理好黨委、人大、政府三者關係,淡薄名利,當好黨委參謀,積極支持政府工作,腳踏實地地幹好人大工作,爲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維護和諧穩定,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貢獻。

(五)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宣傳,爲人大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各鄉鎮黨委要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知識的學習納入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組織部門要把人大幹部的培訓列入計劃,適時培訓,宣傳部門要把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法制建設及各級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職務、參與地方國家事務管理等內容列入宣傳計劃,縣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要把人大活動納入報道內容,廣泛宣傳報道營造人大工作良好的輿論氛圍。

【第11篇】鄉鎮水利站改革的調查報告

一、***市鄉鎮水利站現狀

***市所轄6個縣(市、區),現有68個鄉鎮辦,改革前設有58個水利站,共有職工308人,其中正式工211人,臨時工59人,退休職工38人。鄉鎮水利站的設置,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按鄉鎮設置,由縣市水利部門主管;二是按小流域設置,由縣市水利部門主管;三是按鄉鎮設置,由鄉鎮政府主管。目前鄉鎮水利站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 1.人員結構不合理,技術力量薄弱。主要表現在鄉鎮水利站人員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人員偏少。在270名在職職工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只佔總人數的31.5%,有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只佔總人數的38.6%。

2.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多年來,鄉鎮水利站承擔了大量的基層水利建設任務,如抗旱防汛、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水利工程維護管理、水資源開發保護等,這些工作大多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而政府又沒有對鄉鎮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經營性職能進行明確界定,並採取相應的財政政策或市場機制,以致長期以來職能混雜,難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3.經費緊缺,維繫艱難。***市六縣區中,除咸安區水利站下放鄉鎮管理,人員工資由鄉鎮負擔外,其餘五縣市均實行縣水利局和當地鄉鎮雙重管理,人員工資和管理經費由縣水利局從財政撥款或水費返還中列支。XX年五縣市水利局共支付水利站經費121.6萬元(其中財政僅爲2.9萬元),不足總費用的42%。隨着水利站改革的推進,市縣水利局已不能繼續收取水費,也就不能再列支水利站的相關費用,水利站經費來源面臨更大的困難。由於經費嚴重不足,職工收入低下,工作條件也極爲艱苦,導致職工隊伍不穩,人才難留。

二、***市鄉鎮水利站改革情況

目前,***市水利站改革正隨着全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同步推進。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站段(庫)合一。這種形式是將原水利站職能及有關人員就近併入一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行優化配置,達到減人、減支、不減事的目的。嘉魚縣就是採用這種改革方式,對全縣8個鄉鎮水利站進行了撤併。水利站撤併整合後,汛期的主要職責是防汛,非汛期的主要職責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這樣有利於水利工作的有機結合和站段技術力量的優化配置。

2、按小流域設水利服務中心。即按縣(市、區)小流域或水系設立水利服務中心,統一負責所在鄉鎮的基層水利工作。通山縣擬採用這種形式,將水利局按流域設立的7個水利中心站改爲水利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由兩類人員組成,一是1-2名流域內相鄰鄉鎮水利助理員,從現有水利站人員中竟聘產生,由財政供養。二是轉制聘用人員,走社會供養、自收自支的路子。

3、鄉鎮水利助理員+水利服務公司。這種形式是在鄉鎮選配一名年富力強、業務熟練的水利助理員,同時成立一個水利服務公司,作爲基層水利發展的平臺。水利助理員主要承擔政府對水利的行政管理和公益性事務,而水利服務公司主要提供社會化、市場化服務,實行企業化運作。咸安區擬採取這種形式。

三、***市鄉鎮水利站改革的啓示

1、鄉鎮水利站改革勢在必行。搞好鄉鎮水利站改革是農村水利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水利站自身生存與發展的要求,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因此,各級水利部門務必高度重視,站在推動農村水利事業發展,促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高度,搞好鄉鎮水利站改革。

2、鄉鎮水利站改革應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爲本、有情操作的原則,立足於水利事業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妥善制定人員安置方案。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湖區、丘陵、山區、平原等不同特點,合理確定改革模式。三是堅持有利發展、促進發展的原則,把建立農村水利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作爲改革的根本目標。

3、鄉鎮水利站改革應做到三個結合。一是水利站改革與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相結合。有條件的地方可把水利站併入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並按照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嚴格定性定編,積極推行管養分離。二是水利站改革與水價改革相結合。要抓住水價改革的契機,理順水價形成機制,同時大力發展農村供水等,進一步拓展水利站服務領域和發展空間。三是水利站改革與農村水利發展相結合。要抓住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加大農村水利建設投入力度的機遇,以體制與機制的創新,促進農村水利事業與水利站自身同步發展。

4、鄉鎮水利站改革要搭建好發展平臺。要結合實際,組建農村水利經濟技術服務實體,作爲促進農村水利事業發展新的載體和平臺。一方面協助政府搞好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市場化方式,承接面廣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任務。

5、鄉鎮水利站改革應妥善解決人財物問題。一是要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擇優選配水利助理員,使其真正做到懂水利、愛水利、幹水利。二是要充分考慮分流人員的正當權益和要求,妥善解決退休人員的供養問題,爲分流人員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創造必要的條件。三是要及時對撤併的水利站進行清產覈資,妥善解決水利站的債權債務問題。

6、鄉鎮水利站改革要加強組織領導。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關係到農村水利事業的發展,關係到水利職工的切身利益,改革過程中的人員分流、債權債務處理以及改革後新的基層服務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政策與資金支持。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爭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確保改革的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第12篇】衛生局關於鄉鎮衛生院的調查情況報告

鄉鎮衛生院是農村三級衛生網的樞紐,承擔着農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以及公共衛生管理職能,爲方便農民就醫、保障農民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就鄉鎮衛生院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我局針對鄉鎮衛生院(含中心衛生院)基礎建設、醫療條件、服務能力、服務功能等作了詳細調查。

一、農村衛生現狀

1、基礎建設與設備配置狀況

我區鄉鎮衛生院(含中心衛生院)平均業務用房約3956㎡,設置病牀51張,配置x線機、生化分析儀、洗胃機、呼吸機、麻醉機、綜合手術牀、心電圖機等設備,另有3家中心衛生院配置了普通的ct;部分鎮街衛生院低於該配置,且部分設備已老化,這些設備只能基本滿足當地農民的醫療需求。

2、衛生服務開展情況

中心衛生院基本設置業務科室12個,有內科、婦產科、外科、五官科、中醫科、急診科、兒科和預防保健科等科室,鎮街衛生院業務科室低於該設置,xx年平均門(急)診人次42164人次 ,出院人數949人,手術檯數134臺,病牀使用率68.65%;公共衛生服務用房、科室建設、人員配備基本符合衛生部的要求;顯然,無論是基本醫療服務還是公共衛生服務都處於低下水平。

3、衛生人力狀況

我區鄉鎮衛生院(含中心衛生院)人員結果老化,存在斷檔現象,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仍是過去的師承中醫爲主,人才嚴重匱乏,缺少高學歷人才,特別是本科以上臨牀畢業生,以及高職稱人才稀缺,中級職稱平均不超過10人,以初級居多,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成爲鄉鎮衛生院發展的最大阻礙。

二、農村衛生存在的問題

癥結之一:“丟不起”;醫療機構設置不合理,使得有限的衛生資源和不合理的資源配置產生矛盾,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鄉鎮衛生院並不是一個單純的醫療機構,除了爲農村羣衆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之外,它還承擔着許多農村公共衛生職能,婦幼保健、日常防疫、衛生知識的普及推廣和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因此鄉鎮衛生院不能與一般診所及藥店簡單類比。

癥結之二:“誰來養”;財政的支持有限,各級政府對衛生工作不重視,對中央政府對衛生的政策落實不夠。使得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不大,更有的資金曾萎縮;而鄉鎮衛生院承擔的費用較大,職工需繳的各種保險數額較大,退休職工和在職職工的人員經費緊張;醫療設備的更新、醫療環境的改善、醫務人員培養以及醫院日常運轉所須的等等經費開支,由誰來承擔?而現在要求醫院藥品零利潤,不準以藥養醫,而醫院由“誰來養”?

癥結之三:“沒得人”;大部分鄉鎮衛生院人員緊缺,只有幾個人的衛生院根本就派出人員出去學習,更比說提高或者開展新的業務,這種既“出不去”又“進不來”的局面導致一些政府新添置的設備無人操作,處於閒置狀態。生活艱苦,條件簡陋,甚至連正常的工資都保不住,這樣的處境,怎麼才能引得進人才?留得住人才?

三、面臨機遇

1、國家投入逐步加大,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提出,各級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投入,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從xx~xx年,各級財政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到xx年基本完成縣級醫療機構、縣預防保健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房屋設備的改造和建設任務。而我區依靠國債資金以及紅十字會援助等資金,對我區部分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房屋改造和設備添置。

2、農民的健康投入逐步增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逐步完善,這項工作對我區鄉衛鎮生院帶來了新的契機,事實證明了從新型農村醫療制度的開展,我區各鄉鎮衛生院的業務量明顯增加;隨着各級財政對健康投入逐步增加,農民醫療保健需求將會明顯增多。

四、鄉鎮衛生遠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1、要充分利用好國債建設資金。隨着國債項目的實施和我國對農村衛生工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今後將會陸續再建設和裝備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鄉衛生院,衛生院的建設要立足長遠,適度控制發展規模,避免投資和設備浪費,在打造精品、發展特色醫院和專科上下工夫。

2、強化衛生保健職能。對不能維持生存的衛生院,保持或限制其醫療規模,將有限的資源和即將投入的資金向預防保健傾斜,突出防保職能。對閒置房屋和再擴建用房直接用於鄉鎮預防保健,重點是鄉鎮預防接種門診,對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的人員充實到防保隊伍中來,其基本醫療服務由臨近的實力強的衛生院承擔。

3、整合衛生服務功能,大力拓展服務範圍。明確各級衛生服務網絡的功能定位,發揮農村衛生網絡的整體功能。樹立政府舉辦的鄉級衛生機構在農村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中的業務指導中心地位,明確其在農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急救和基層衛生人員的培訓及業務指導職責。鄉鎮衛生院以公共衛生服務爲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基本醫療服務,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承擔衛生管理職能。鄉鎮衛生院改革運行機制,探索新型服務模式,通過國家扶持,創辦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制,大力推進實施農村衛生區域規劃,組建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爲農民切實提供基本衛生服務。

4、增加投入,落實國家農村衛生經濟政策。除積極引進、爭取國家、省財政投入外,隨着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對應加大農村衛生的投入,認真履行其應承擔的職責,尤其是應全額落實國家要求的配套資金政策,避免加劇鄉鎮衛生院不良債務的增加。對鄉鎮衛生院已形成的不良債務通過政府轉移支付等手段予以核消,切實降低鄉鎮衛生院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已形成的包袱。

解決鄉鎮衛生院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明確鄉鎮衛生院在三級衛生網絡的功能定位,充分認識鄉鎮衛生院在解決農民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不斷理順管理體制,確立鄉鎮衛生院的公益性質,減少市場化運作,發揮鄉鎮衛生院在保障農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第13篇】鄉鎮關於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調查報告

根據州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安排,由常委會副主任xx帶隊,州人大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州政府、州衛生局、州防艾辦等單位組成的調查組,於xx年9月12日至14日,9月17日至21日曆時8天,對近三年來全州開展防治艾滋病工作情況和貫徹執行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雲南省艾滋病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組分別聽取州和縣(市)政府及部分鄉(鎮)政府的情況彙報;深入州疾控中心,5個縣(市)的6個鄉(鎮),2個衛生院,5個村衛生室,xx市市醫院傳染科、紅絲帶家園、美沙tong流動車服藥點和1所國小,2所初級中學,1所高級中學進行調查;先後走訪了15名艾滋病患者。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績顯著

1989年我州首次發現hiv感染者,受到各族人民的關注,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2022年,州委、州政府決定在全州廣泛開展禁毒防艾人民戰爭,艾滋病防治工作實現三個重大轉變:一是防治範圍由局部擴大到全局;二是防治宣傳由相對隱蔽轉變爲全民普及;三是防治工作由被動應對轉變爲主動開展。通過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各族人民三年的艱苦努力,全州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爲今後的防艾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主要體現爲:

(一)建立和完善了艾滋病綜合防治體系。州和縣(市)都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機構,落實了人員編制。圍繞落實國家“四免一關懷”政策和雲南省艾滋病防治“一辦法六工程”,結合德宏實際,制定了《德宏州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了艾滋病疫情監測、預防干預和關愛救助三大網絡,形成了宣傳、教育、預防、治療、關愛和管理爲一體的綜合防治體系和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的格局。

(二)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成效明顯。各級政府通過廣播、電視、文藝演出、學校教育以及建立宣傳專欄和廣告牌,發放宣傳冊等多種宣傳手段,在駐村入社工作隊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全州公民防治艾滋病知識得到有效普及,艾滋病防範意識明顯提高。調查組在各縣(市)隨機與農村漢、傣、景頗等民族羣衆交談,受訪羣衆艾滋病防範知識知曉率接近100%。

(三)艾滋病距測檢測工作力度大幅度加強。三年來,普遍對吸毒人羣、娛樂場所工作人員、自願檢測者、新婚人員、孕產婦等進行了hiv檢測。2022年—xx年8月,共檢測338588人份,發現hiv感染者9074例,爲1989年—2022年2022年累計檢測數(110864)的3.05倍,發現hiv感染者爲2022年累計數(4643)的1.95倍。同時儘可能地對發現的hiv感染者進行追蹤告知,建立個體檔案,進行隨訪和管理。

(四)高危人羣行爲干預廣泛開展。全州各縣(市)分別設立了美沙tong藥物維持治療門診。xx市美沙tong維持治療車堅持流動服務,爲農村吸毒者提供方便的藥物替代維持治療。其他縣(市)的美沙tong藥物流動車正在籌劃配備過程中。美沙tong藥物維持治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調查組在與入組治療人員座談時聽到的反映是:喝了美沙tong一段時間後,吸食的慾望沒有了,體力恢復了,能夠參加生產勞動了。

2022年3月我州啓動了推廣使用安全套預防艾滋病工程,在流動人口集中地區安裝了安全套的自動售套機400臺。在賓館、酒店擺放安全套。爲更有效地防止艾滋病的擴散,從2022年第三季度開始已經在賓館、酒店實行免費擺放。同時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性病患者免費發放安全套,努力控制艾滋病傳染。

(五)抗病毒治療取得良好效果。各縣(市)分別成立了hiv/aids治療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組建了抗艾滋病治療專家組、流行病學專家組。分別制定了《德宏州抗艾滋病毒治療的計劃》、《德宏州兒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管理規定》、《德宏州中醫治療艾滋病項目實施方案》,並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對納入管理的hiv感染者,定期進行cd4細胞檢測,檢出cd4細胞計數≤300 mm3並符合入組治療條件的hiv感染者,即給以免費抗病毒治療。不少艾滋病危重病例通過抗毒治療恢復了生活和勞動生產能力。調查組在xx市看到經過抗病毒治療恢復了體力的艾滋病患者志願到“紅絲帶家園”工作,並且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使用技術,應用國際合作機構提供的軟件,管理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資料,熱情爲其它艾滋病患者服務的感人情景;看到了艾滋病患者自願組合,集體生活,飼養生豬,生產自助的生動畫面。在梁河縣,調查組走訪一戶夫妻雙方都患艾滋病的家庭。一年多以前,丈夫的cd4細胞已經下降到4 mm3,通過治療現在上升爲360 mm3,妻子治療以前的cd4 細胞爲260 mm3,現在上升爲380 mm3。看到調查組和防艾辦的工作人員,夫妻雙雙熱淚盈眶,一再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救助。

(六)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工作全面開展。2022年10月,我州開始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工作,對90.0%的孕產婦進行了hiv檢測,對本州戶籍的568例hiv感染孕產婦進行了干預和管理。目前,採取母嬰傳播阻斷措施後出生滿18個月的兒童有53名,經檢測,hiv抗體陰性49人,陽性4人。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在我州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七)積極開展關愛救助活動。各縣(市)認真落實關愛救助政策,在艾滋病致孤兒童比較集中的縣(市)建立了艾滋病致孤兒童救助安置指導中心。採取分散爲主,集中爲輔方式,通過家庭寄養,鼓勵親屬和社會收養,送兒童救助指導中心集中供養等形式,妥善安置艾滋病致孤兒童。調查組在xx縣第二國小看到,在各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關心下,寄宿學習的艾滋病致孤兒童與其他少年兒童同宿舍住宿,同教室上課,身心健康得到了有效維護。全州現有艾滋病致孤兒童874名,在校的496名享受了“兩免一補”政策,151名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供養,419名納入農村五保供養。

(八)艾滋病眷測、治療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2022年以來,全州共投入防治艾滋病資金6801.03萬元(包括人員培訓、宣傳、檢測、抗病毒治療、設備購置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中國家投入6007.3萬元、省投入 415.15萬元、州投入271.4萬元、縣(市)投入 107.18萬元。建立了艾滋病確認實驗室1個,初篩實驗室16個。在州和xx市、盈江縣疾控中心配了cd4細胞檢測設備。籌集農村衛生室建設資金1692萬元,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規範化建設,目前建設工作進展順利,並開始逐步發揮作用。

(九)培養鍛鍊防艾專業隊伍,初步形成了艾滋病綜合防治的“德宏模式”。2022年以來,全州先後選送659人/次專業技術人員到省和省外學習培訓,在州內舉辦防艾專業技術培訓班,培訓人員18281人/次,建設了由270多名專業骨幹人員和720多名村醫參加的防治艾滋病醫療隊伍。針對我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0%分佈在農村的實際,從2022年開始把防治艾滋病的重心前移農村,由鄉村醫生承擔服務區內人員的檢測血清採集、檢測結果告知、家庭隨訪、治療干預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檔案管理工作。形成了以村衛生室爲基礎,鄉鎮衛生院爲依託,州縣衛生醫療機構爲技術支撐的農村防艾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艾滋病疫情形勢嚴峻,防艾工作任重道遠。從目前檢測查出的hiv陽性人數,婚姻登記人員和孕產婦檢測hiv 陽性率等數據分析,我州已處於艾滋病流行嚴重地區,艾滋病的傳播已經由靜脈注射發展爲性行爲、母嬰傳播三種途徑並存。加之我州地處邊境,境外鄰國入境人員hiv檢測發現率高達5.38% ,使我們面臨大量傳染源輸入的威脅。農村居民文化素質偏低,對疾病的防範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在我州,艾滋病防治將是一項複雜、艱鉅、長期的工作。

(二)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及《雲南省艾滋病防治條例》的學習、宣傳、貫徹有必須進一步加強。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是2022年3月1日施行,《雲南省艾滋病防治條例》是xx年1月1日施行。調查組發現部分單位的個別工作人員對兩“條例”的條款規定不夠清楚,存在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三)防艾工作條件亟待改善。多數縣(市)防艾辦沒有車輛,目前農村基層採集的檢測血清採取步行、摩托車載運或簡單包裝後委託公交車等其他車輛轉運的方式解決。血清送檢,特別是cd4細胞檢測血清的送檢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個別縣(市)防治艾滋病工作經費沒有保障,雖列入預算,但得不到落實。

(四)個別縣(市)防艾辦的人員配備需要調整。部分縣(市)防艾辦成立時,調入或借調到防艾辦的工作人員,因不符合參公管理條件,給防艾工作帶來了一定影響。

(五)不同程度地存在檢測結果告知難的情況。

(六)學校規範化、系統化開展防治艾滋病刻育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意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對《條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的力度。我州是艾滋病流行的重災地區,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認真做好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準確把握《條例》的規定。雲南省《艾滋病防治條例》第十六條要求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對強制性教育矯治人員進行艾滋病眷測;第二十三條規定艾滋病流行嚴重地區的公民婚前應進行艾滋病免費檢測……。各部門應把我州是滋病流行嚴重地區的實際與部門工作職能緊密結合,增強對防治艾滋病重要性、緊迫性、複雜性、長期性的認識,增強防治艾滋病的自覺性,認真貫徹、執行《艾滋病防治條例》,爲全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不斷進步進行不懈的努力。

(二)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爭取國家對我州艾滋病防治工作繼續給以扶持。我州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社會發育滯後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三年來艾滋病防治取得的明顯成效,一靠國家的大力扶持,二靠州委、州政府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三靠各級、各部門、各族幹部職工和各族人民的艱苦努力。今年,我們已經完成了國家確定的艾滋病重點防治地區的階段性項目工作,但艾滋病防治作爲長期的社會事業,且需要大量的投入,僅靠我州的財力是難以支撐的。我們應該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爭取國家繼續給以長期的大力扶持和幫助,以維護邊疆的穩定和發展。

(三)加強防艾工作機構建設,努力改善工作條件。部分縣(市)防艾辦不符合辦參公管理條件的人員需要儘快理順調整,以適應當前繁重的艾滋病綜合防治任務,保持工作的連續性。要結合實際儘快解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血清儲存、送檢等必要的醫用設備和交通問題。專業防治人員,特別是鄉村醫生承擔了檢測血清採集、檢測結果告知、家庭隨訪、干預治療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檔案管理等大量繁雜的工作任務,但補助較低,且面臨職業暴露風險,應研究制定具體政策,逐步合理解決。

(四)進一步強化艾滋病防治相關知識的宣傳,高度重視學校艾滋病預防教育。三年來,艾滋病防治知識雖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普及,但農村人口普遍文化素質不高,疾病防範意識不強,隨着艾滋病性傳播途徑的擴散,必須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公民的自我保護和防範意識。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各級教育部門要從戰略角度出發,結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按照《教育部、衛生部關於加強學校預防艾滋病俊康教育工作通知》、教育部關於《中學生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大綱》的要求,將雲南省中、國小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的艾滋病防治課本作爲教材,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保證學時,認真授課,適當考覈爲預防艾滋病打牢基礎。

(五)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防治機制。作爲重大的社會問題,大量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須依靠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纔能有效完成。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各部門協調配合的防治機制顯得尤爲重要。例如:梁河縣採取公民新婚登記與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孕產婦住院分娩減免住院費掛鉤,既有利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規範管理,又促進了結婚登記,還推動艾滋病篩查檢測工作,可謂一舉多得,應該總結推廣;防艾工作人員在檢測結果告知過程中,出現人生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政法部門應當給以配合和保護……。

(六)加強防治專業技術隊伍的建設,提高防治水平。目前,我州已培養了一支敬業實幹、吃苦耐勞、責任心強,有戰鬥力的艾滋病防治專業技術隊伍,但現有的專業技術隊伍難於適應所面臨的嚴峻的疫情形勢和繁重的防治任務,建議州政府繼續加大專業技術隊伍充實培養、培訓力度,合理解決專業人員職業暴露問題,認真總結防治經驗,倡導防艾科研、科技出成果,爲艾滋病防治提供人員和技術保障。

【第14篇】對#鄉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情況的調查報告

爲進一步加強全縣鄉(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總結近年來鄉(鎮)黨委理論學習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提高領導幹部理論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我縣經濟跨越式發展,縣委宣傳部對全縣鄉(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近年來的學習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主要採取了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檢查了部分鄉(鎮)黨委中心組成員的學習計劃、學習筆記、學習資料、調研文章和學習記錄。從調查分析看,75%的領導幹部能夠圍繞中央、省委、市委、縣委的重大決策和本職工作,充分利用時間自覺、深入地進行理論學習,80%的領導幹部對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充分認識。

從總體上看,##、##、##、##、多數鄉(鎮)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情況較好,這些鄉(鎮)黨委中心組對理論學習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採取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注重發揮中心組在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科學決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理論學習取得了實效。他們的主要特點是:

1、領導重視,精心組織。各鄉(鎮)黨委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理論學習中心組。

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和鄉(鎮)重點工作,科學制定學習計劃。學習中主要領導率先垂範,嚴格要求,發揮了帶動和輻射作用。

主要領導親自研究制定中心組學習計劃,確定學習重點,對每個中心組成員學習計劃逐一過問、把關。中心組學習有專人負責,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科學處理學習與工作關係,充分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習。

2、制度較爲健全,管理較爲規範。鄉(鎮)黨委都制定了學習制度,如組長負責制、考勤制度等。

用規章制度保證理論學習順利開展。對學習計劃、學習筆記等材料進行管理,學習記錄較爲規範,中心組學習逐步制度化。

多數鄉(鎮)在每次集中學習前都下發通知,明確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組織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找準問題,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大寺還建立了科學機制,定期不定時督促檢查成員讀書筆記、學習記錄、講課情況等,促進了成員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學習方式多樣,切合實際。各鄉(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針對本鄉(鎮)工作實際,採取座談、集中領學等方式方法,注重學習成果爲科學決策服務,增強理論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有的鄉(鎮)通過交流學習筆記等方式促進理論學習,有的鄉(鎮)以理論學習的內容爲題材組織比賽,有的鄉(鎮)要求每個中心組成員結合本職工作分專題備課,在學習會上發言,交流學習體會。

4、聯繫實際,注重實效。各鄉(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緊密結合我縣中心工作和實際,開展形勢任務學習、地方經濟發展思路學習、理論政策學習、求真務實和開拓創新的學習。

把學習理論、提高認識和研究工作、科學決策結合起來,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強了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領導幹部的*素質、理論水平和執政能力有明顯增強。勐佑鎮把學習理論與“茶葉強鎮,商貿活鎮,畜牧興鎮,乾果富鎮”的經濟發展思路相結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引進外地人才到勐佑投資辦廠,真正把學習成果轉化成了加快發展的實際行動。

小灣鎮把“幹部受教育,羣衆得實惠”當作理論學習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使全鎮產業發展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二、存在問題 從調查結果看,一些中心組學習還在採取傳統的方式,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傳媒資源,缺少靈活帶頭宣講、帶頭深入基層調研、帶頭寫理論文章的良好學習氛圍。要把黨委中心組學習作爲提高鄉(鎮)領導幹部領導水平的一項重要制度抓落實,持之以恆地堅持並不斷完善,要始終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爲中心組學習重中之重,努力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

要在完善各項學習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獎勵、評估和考覈等各項制度,加強督促檢查,把各項制度落到實處,真正用制度規範理論學習。要創新機制,把鄉(鎮)領導幹部的學習情況與領導班子的考察考覈、幹部的使用結合起來,把領導幹部參加學習的情況特別是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成效作爲選拔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促進領導幹部的學習。

今後,每年要對鄉(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督查二次,每半年對鄉(鎮)黨委中心組學習情況抽查一次,對學習差的中心組將點名通報批評。

3、抓好理論戰線學習培訓的“骨幹工程”。除了要充分利用黨校、各類學習等專職理論教育隊伍之外,還要充分利用各鄉(鎮)宣傳幹部、企事業政工幹部、機關理論學習骨幹這支兼職的理論教育隊伍的力量,採取培訓班、研討班、外出學習考察等形式培訓理論骨幹,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絡進行遠程教育形式的培訓,開展“理論下鄉”活動,到各鄉(鎮)巡迴宣講,促進鄉(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成效。

4、抓好理論學習中心組“基礎工程”。從落實和完善黨內“三會一課”制度和幹部學習日製度入手,根據領導幹部的工作性質、行業崗位特點,採取集中輔導、專題講座、播放學習錄像、知識競賽等形式引導中心組成員學習。

要大力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性,提高領導幹部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提高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要創新學習載體,改進學習方法,領導幹部要努力在掌握立場、觀點、方法上下功夫、求實效,在牢固樹立和落實發展觀上下功夫、求實效,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上下功夫、求實效,在貫徹立黨爲公、執政爲民上下功夫、求實效,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上下功夫、求實效。

中共##縣委宣傳部 2022年5月24日

【第15篇】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調查報告範文

取消農業稅費後,如何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從根本上遏制農民負擔反彈?湖北省谷城縣實施的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以鄉鎮機構和人員精簡爲突破口,大大轉變了農村基層政府職能,探索出一條與農村稅費改革制度相適應的鄉鎮機構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來,谷城縣鄉鎮機關幹部減少64%,機構編制大大壓縮。同時,把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製爲公共服務組織,通過規範服務方式,明確公益職能、量化考覈指標等方式,構建起農村新型公共服務體制。

--鄉鎮機構臃腫農民負擔沉重

谷城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全縣有10個鄉鎮,43萬畝耕地,55萬人口。據谷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啓合介紹,20*年,谷城縣一般鄉鎮財政供養的人口少則500人,多則上千人。記者在調查時瞭解到,綜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鎮僅鄉鎮一級的領導幹部就有22人,城關鎮僅鎮財政所就有70多人,就連谷城縣石花鎮城建所的在冊工作人員都達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縣委書記周霽說,稅費改革後,這些人依然在打擦邊球,不收費就沒有辦法生存。過去上面有一個部門、下面就要對應一個,機構龐大,行政效率不高、鄉鎮機構職能不清晰,必須把鄉鎮黨政機關人員壓縮,合理設置機構佈局,才能鞏固稅費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進鄉鎮機構改革

從20*3月開始,經過兩輪改革,谷城縣在四個方面全面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鄉鎮機構設置,統一設立“三大辦”: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和社會事務辦公室。根據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工作的實際,谷城縣重新界定了鄉鎮機構職能,劃分了職責範圍,撤銷了鄉鎮政協機構。改革後,鄉鎮機關內部拉開了收入檔次,以農民是否滿意爲標準,每年工作最好的機關幹部與一般的機關幹部相差1500元。

二是縮減鄉鎮機關人員編制。現在,谷城縣10個鄉鎮共覈定行政編制395名,實際在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縣鄉鎮機關幹部減少了64%,同時,後勤服務一律實行市場化、社會化運作。

三是精簡領導班子。通過實行領導班子交叉任職,鄉鎮領導幹部得以全面壓縮。同時,縣裏對超配領導幹部進行調整,其中改任鄉級助理、幹事45人。以紫金鎮爲例,改革後的領導職數只有書記兼鎮長、副書記兼副鎮長、副書記兼人大主席團主席、副書記兼紀檢委書記,兩位黨委委員兼副鎮長、宣傳委員7人。

四是分流人員待遇落實到位。分流的鄉鎮機關幹部中,很多在40-50歲之間,上有老、下有小,既沒有出去闖蕩的年齡優勢,又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爲此,谷城縣決定,對鄉鎮機關分流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統一按其檔案工資標準的60%發放。同時,對主動分流的幹部按70%發放檔案工資。整個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給大家,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幾年的實踐證明,改革實現了既定的“減人、減事”的目標,成效非常明顯。

--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

談起改革前鄉鎮事業單位的狀況,城關鎮黨委書記兼鎮長周雲說:“基本上是人心散了,黨委、政府爲農民服務的線斷了。”城關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楊國政說:“我們不知道幹什麼,收入也沒有保障。”當時,農民羣衆對政府的公共服務很不滿意,例如,農民購買假種子、假肥料等情況沒有人能去進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縣鄉鎮事業單位的改革的整體部署,谷城縣將全縣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以促進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各鄉鎮把財政所和經管站合併,民政所撤銷,職能轉到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撤銷鄉鎮殘聯、黨校、社會保障服務所,其他站所整體轉製爲中介組織。目前,全縣10個鄉鎮共有計生、城建、文化、廣播、農水、農技、農機、獸醫等8類站所71個事業單位順利實現轉制。

爲解除鄉鎮事業單位等被改革對象的後顧之憂,谷城縣在全縣鄉鎮事業單位內,全面推行全員參加養老保險工作。谷城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魏開傑告訴記者,到2005年底,全縣鄉鎮事業單位的2768名職工全部參加了養老保險,單位應繳的1250萬元和個人應繳的1213萬元全部收繳入庫,職工參保率、基金收繳入庫率、養老保險手冊發放率全部達到了100%,確保了鄉鎮事業單位的改革的穩步推進。

--三方面舉措構建公共服務新體制

在構建農村新型公共服務體系方面,谷城縣主要有三項舉措:

一是規範服務方式,明確公益職能。除各鄉鎮畜牧獸醫中心實行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派出制外,其他服務中心一律實行委託服務制。縣裏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鄉鎮站所轉制後承擔的43項公益職能。對公益職能,政府購買服務,預撥10%至20%的財政投入,最後考覈通過、農民認定後,一起算總賬。現在由各鄉鎮站所轉制而成的服務中心充滿朝氣。這些單位的職工,過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現在大多數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將各項服務活動量化成具體考覈指標,在與各服務中心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訂委託服務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服務要求、經費數額和考覈兌現辦法等事項。制度的創新使服務中心員工的工作態度有了巨大的轉變。比如鄉鎮農機站的工作人員過去只是在辦公室裏等着農民來,現在必須下到田裏去直接服務農民。只有農民接受了服務,滿意簽字,農機服務單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撥款。

三是重新界定農村公益投入標準,打足經費,實行資金直達。過去全縣10個鄉鎮每年共下撥農技推廣費用28萬元,而現在按照全縣43萬畝耕地,每畝1元多的標準,將全縣農技推廣費用總額提高到40多萬元。在結算方式上,縣財政對這些轉制後的服務單位實行年初預撥款、半年一考覈、年終結總賬的辦法。目前,谷城縣已按照全年預算20%的比例,向各服務中心預撥了啓動經費,保證了農村新型服務體系的運轉。20*年穀城縣鄉鎮公益事業經費預算爲627萬元,與20*年相比,增長了約30%。

--政府工作效能明顯增強新機制活力顯現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完成後,谷城縣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層政權結構得到了優化。陳啓合告訴記者,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斬斷了亂收費的根子,切斷了隨意進人的源頭。改革到位後,機關幹部普遍增強了危機感。現在,縣裏設立了鄉村幹部尋訪問事制度,變農民的上訪爲幹部的下訪,主動與羣衆溝通,解決羣衆的各種問題。

襄樊市委副祕書長、市農辦主任吳長華說,谷城縣鄉鎮政府職能轉換的效應是顯而易見的。目前留下來的鄉鎮幹部隊伍,素質比較高,用引導、服務、示範的方式發展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大大增強。現在谷城縣農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空前密切,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圓滿完成了改革之初確定的各項目標。

周雲告訴記者,以前鎮裏各站所在資金上是“以錢養人,一年缺半年的糧”。20*年,縣財政對城關鎮各服務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萬元,全面實現了“以錢養事”。

縣鄉兩級財政對農村公益事業投入的大幅增加,爲服務中心增加收入、服務人員提高待遇創造了條件。新型考覈體系的建立,特別是通過推行服務內容和服務效果農民簽字認可制度,讓農民有了更大的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