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共5篇)

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第1篇)

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共5篇)

2019年4月16日至19日,在縣工作隊管理辦的領導下,組織我縣各鄉鎮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分隊長、貧困村第一書記共40多人,到區內的崇左市扶綏縣和龍州縣考察培訓,學習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實地考察學習的過程中,在到龍州縣的勤江村隴而屯和下凍鎮洞埠村坡姆屯考察參觀時,看到這兩個村屯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宜居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看到村屯環境乾淨、整潔、有序,羣衆精神面貌煥發,我心中頗有感觸。

人居環境是人類工作勞動、生活居住、休息遊樂和社會交往的空間場所。隨着人們的居住環境在人口迅速增長所造成的壓力下不斷惡化,人居問題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結合本次外出實地學習考察,所見所聞,如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出自己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宣傳引導,統一思想。思想決定行動。有什麼樣的思想,意味着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因此宣傳工作將貫穿整個整治工作的始終。採取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宣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目標、要求,進一步增強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和資源節約、保護意識,調動農民羣衆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羣衆形成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龍州縣下凍鎮洞銀村坡姆屯在創建之初,通過前期廣泛深入走訪調查,先後召開了3次村民議事會。第一次看羣衆的態度、積極性;第二次公佈整治改造和扶持內容,看羣衆的的意見、建議;第三次動員羣衆動手參與。統一了思想,凝聚了羣衆的力量。

二、以人爲本,因地制宜。針對各村實際,從便民利民的角度出發,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確保整治成效滿足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龍州縣下凍鎮洞銀村坡姆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按照高標準要求進行創建。結合村屯地理位置、村屯大小、人員構成,按照村民的生活習慣進行創建,力求讓村民有一個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提振村民精神面貌。

三、支部引領,羣衆參與。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發揮基層黨組織示範帶頭作用。支部黨員帶頭示範,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上下聯動、整合各方面力量。把羣衆認同、羣衆參與、羣衆滿意作爲根本要求,依靠羣衆的智慧和力量建設美好家園。龍州縣下凍鎮洞銀村坡姆屯,全屯共有28戶,屯黨支部和屯幹部充分發揮在家年輕人的作用,男女老少在創建之初每天至少有40人出工幹活;另外外嫁女從微信看到屯裏每天發生的變化,在週末集體組織回村參加勞動,出資出力。

四、多方籌措、保障投入。建立政府主導、農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推動政府通過委託、採購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村莊規劃建設、垃圾收運處理、污處理、河道管護等公共服務。龍州縣的勤江村隴而屯,屯級道路硬化通過“一事一議”項目修建,且逐年進行;農村垃圾清運,生活垃圾以三至五爲一個集中投放點,然後由屯中保潔員集中收集到垃圾池堆放;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由清運公司定時進行清運;村中保潔員工資每月650元,由政府拔款解決。

五、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建立農村垃圾、廁所和污水處理、道路、綠化、照明、河道等公共設施的長效管護制度,是鞏固整治成效的關鍵。各村權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自上而下的民主決策機制,以多數羣衆共同需求爲導向,推行村內事“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實施機制。發揮村民理事會的組織作用,引導村民全過程參與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推行項目公開、合同公開、投資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和評議。龍州縣的勤江村隴而屯,在屯中村民休閒聚集地建立公開欄、宣傳欄等,公示村規民約,宣傳鄰里互助、道德評議、辦酒不鋪張等等正能量的內容。龍州縣的賽仁村壇農屯還建立有保潔員管理制度等。

六、獎懲並舉、以獎代補。黨委政府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根據開展工作情況和上級安排,將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同時加大工作的檢查、監督力度,對工作積極性較高、完成工作質量較好的村,實行分級以獎代補,提高羣衆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成效。龍州縣的賽仁村壇農屯,在開展屯級環境創建之初,通過後援單位和向社會籌集到一定的資金後,羣衆投工投勞,做好以後政府到實地驗收,驗收合格後一次性給予獎補資金10萬元。壇農屯獲得獎補資金又繼續投入建設。

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第2篇)

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羣衆參與、逐步推進、集中整治”的工作思路,縣衛生健康局借鑑外地經驗,結合本縣實際,圍繞提高全民環境衛生意識和文明素質,動員廣大羣衆積極主動地參與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充分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應主要通過實施“六雙”戰略,全面推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一是實施“雙動”戰略,即強化宣傳發動和鄰里相互促動。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習慣和落後觀念的影響,村民公共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普遍比較差。這是農村髒亂差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根本原因。農村廣大羣衆是垃圾的生產者,也是污染環境的受害者,更是環境治理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因此,強化宣傳教育,提高廣大村民環境衛生意識和文明素質,自覺自願參與到環境治理中來,這是搞好村屯環境衛生的關鍵問題。我們將通過採取廣播電視、平安大喇叭、舉辦健康教育大講堂、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單、流動宣傳車、致農村家庭一封信,開展送戲、送健康知識下鄉等活動,大力宣傳和普及健康衛生知識,宣傳講解環境衛生與各類傳染病和慢性病發生的關係,使廣大羣衆切實的認識到環境衛生的好與壞與自己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環境衛生搞好了,對大家健康都有利;搞不好,極易傳染各類疾病,甚至導致疫情發生,或者蔓延,威脅生命安全,從而提高廣大羣衆的健康衛生意識,自覺參與環境衛生的整治。同時,定期對各家各戶的環境衛生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定期用平安大喇叭進行廣播通報,表揚先進,督促後進,使講環境衛生成爲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以搞好環境衛生爲榮,以搞不好環境衛生爲恥,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使鄰里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相互促動。

二是實施“雙帶”戰略,即黨員幹部帶領和先進典型帶動。要想羣衆轉變觀念自覺參與,黨員幹部必須自己首先轉變帶頭參與,再來帶動自己的家人或身邊的人,起到一人帶四鄰,四鄰帶全屯的效應。如,陳家村村幹部主動當修路工,感動和帶動了100多名村民主動參戰,受到了羣衆的好評;孫家屯村修路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發動羣衆50多人,貪黑起早運土修路,清運垃圾,利用30天時間修好屯路4條2500延長米;小前屯由老黨員、老幹部和老年志願者自發組織起來,全年爲村民義務打掃衛生,得到了羣衆的一致好評。這種做法值得大力推廣和借鑑。同時,要抓好典型帶動,先行搞好試點,全縣22個鄉鎮都已經確定了1-2個村和屯作爲試點,本着先易後難的原則,先從基礎條件相對比較好,屯風比較正,村民容易發動的村屯開始抓起,打造示範村、示範屯。樹立標杆和樣板,發揮示範和引領作用,逐步鋪開。

三是實施“雙改”戰略,即以環境改變人,以人改變環境。環境可以影響人、環境可以塑造人,環境也可以改變人。好的環境,大家都能夠自覺地去維護它,去保護它,不忍去破壞它。差的環境,人們也習以爲常,司空見慣,這也是農村環境衛生長期以來髒亂差之所以不能有效制止的主要原因。近幾年來,隨着各級財政對農村扶持力度的加大,農村的道路也有了很大改變,但相對城鎮而來,農村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相對滯後,村屯垃圾、生活污水無法處理。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美麗新農村建設,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同時,要採取各種措施,引進社會資金,實行市場化運作,加快農村道路、美化綠化、改水改廁、垃圾、污水處理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改善農村環境衛生設施落後的面貌。比如:萬順鄉籌集社會資金260萬元,在光輝村、萬順村和致富村進行試點,採購自卸車3臺、半截車6臺、四輪農用車10臺,在每個村建設2個生活垃圾分離間,在萬順村建設1個垃圾、糞便“堆肥場”和1個1000平米的垃圾填埋場。探索出一條戶分類、社收集、村轉運、鄉處理的垃圾集中處理的新模式。

四是實施“雙移”戰略,即轉移柴草糞堆和養殖場所。要想治理農村環境“六亂”現象,必須實行“雙移”戰略。把農村柴草垛、糞堆、垃圾、養殖圈所,必須移到村外的下風頭,遠離村屯。美化、淨化村屯環境,實現村屯環境清新、乾淨、整潔的目標。各村屯要結合實際,統一制定規劃,採取有效措施,分步組織實施,各涉農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清理任務。要深入開展“退戶入區”活動,實行人畜分開。加強政策扶持,鼓勵和引導零散、小規模飼養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轉變。

五是實施“雙推”戰略,即推進戶廁和自來水改造。加快推進農村無害化廁所建設,力爭到2017年完成農村農村戶廁無害化建設改造,有效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的發生流行;要加快農村自來水建設步伐,提高農村自來水人口普及率。全面抓好飲用水消毒和水質監測,確保農民飲用水的衛生安全。

六是實施“雙拉”戰略,即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在全縣托幼機構、中國小校,特別是農村各級各類學校,都配備了專職健康教育教師,全部開設健康教育課程,定期開設健康教育專欄,加強對學生健康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普及,使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健康衛生習慣,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園這個主題活動,使學生影響家長,家長帶動學生,實現學生和家長的良性互動。同時,整治環境衛生從娃娃抓起,從小孩抓起。因爲他們是未來農村的建設者和主力軍,這是改善農村落後面貌,建設美麗鄉村的治本之策。

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第3篇)

近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對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的重點是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調研發現,當前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還基本處於探索實踐階段,任務還十分艱鉅。根據調研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堅持科學整治。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當前農村污染問題,要根據污染特徵,加大力度優先整治;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規劃建設等不同實際,合理確定整治任務目標,分步分類實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比如,要將整治和投資的重點放在規劃保留的村莊,非保留村莊主要以環境提升、滿足農民基本生活需要爲主,避免以後村莊撤併,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注重文化保護,根據不同村莊的自然環境、民俗習慣和歷史文化等,在環境整治中重點加強保護和修復。

二要健全保障機制。健全政府投入機制,重點做好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運行費用的資金保障工作;發揮好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創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健全督查考覈機制,將環境保護治理和環保項目建設等情況納入領導幹部責任目標,納入環保督查重要內容,同時加強環保日常監督考評,以考覈爲抓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久改善。健全資金保障機制,一方面繼續加大資金的多渠道籌措力度,形成“本級財政獎補、上級單位爭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羣體自籌、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會企業、在外鄉賢等資源。另一方面明確資金使用範圍、合理確定工程造價、強化工程跟蹤管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實效性及資金撥付的規範性。

三要營造良好氛圍。通過環境整治工作提升鄉村特色,改善村莊環境,激發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引導羣衆珍惜環境整治成果,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民自治。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增強農民保護人居環境的榮譽感。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第4篇)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近年來,鄉鎮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人居環境衛生整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大了人力物力投入,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人居環境整治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羣衆參與度引導羣衆參與環境整治機制還不健全,農民羣衆自主投工投勞的熱情和積極性還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羣衆環境衛生意識淡薄,認爲垃圾清理是環衛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隨意扔的現象、個別農戶廁所建成後,基本沒使用,還是繼續老傳統用廁方式等。

(二)村莊破舊且村民組較多。村莊大、村民組多且村莊佈局分散,就拿筆者所在鎮來說,全鎮339個村民組,除去已土地增減掛及集中的村民組,分散村民組還有200多個,同時個別村有近40個村民組,要想做好日常保潔工作,人力物力投入需要較大,更加加劇了人居環境整治難度及資金投入壓力。

)資金投入壓力較大。農村地區的環保投入還很不足,村集體經濟收入很薄弱,能拿出來投入到環衛工作的資金寥寥無幾,基本全靠上級政府轉移支付,上級政府單方投入壓力較大。

長效機制有待健全。環保設施的長效管護運營機制、政府投入機制、資金保障機制、高效的治理評估機制與監督機制等還有待完善。

爲此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重大意義和迫切要求,聚焦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綜合施策,認真抓好農村環境垃圾治理、改廁、污水處理“三大革命”,加快補齊短板,積極推動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

(二)堅持統籌規劃要立足長遠,統籌謀劃。一要做好鄉村布點規劃,將人居環境與脫貧攻堅、整村推進、美麗鄉村等各項重點工作相結合,分步做好衛星鎮、中心村建設,逐步對破舊村民組進行土地復耕,引導羣衆集中居住。二要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規劃建設等不同實際,明確治理重點,合理確定整治任務目標,分步分類實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強化投入保障一要完善投入機制。政府要繼續加大資金的多渠道籌措力度,形成“本級財政獎補、上級單位爭取、部分投入整合、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格局投入格局。二是健全督查考覈機制。建立全面的考覈評價監督制度,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考覈,同時加強環保日常監督考評,以考覈爲抓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久改善。另一方面要明確資金使用範圍,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實效性及資金撥付的規範性。

(四)營造良好氛圍。一要通過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的逐步開展,進一步提升鄉村特色、改善村莊環境,激發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引導羣衆珍惜環境整治成果,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民自治。二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倡導講文明、樹新風,移風易俗的好風尚、好傳統,組建巾幗志願者服務隊,廣泛開展振風行動、美化淨化家園活動,提高羣衆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

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第5篇)

環境治理,改善人居環境,各級政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客觀的講,成效顯著,環境面貌得到了較大改善,特別是城鎮中心及周邊地帶、公路兩旁環境衛生秩序井然。但是,在偏遠農村地帶,垃圾隨處可見,亂丟亂扔現象十分突出,髒亂差十分明顯,這與各級政府改善羣衆人居環境願望相距甚遠。我認爲,改善環境衛生狀況,不僅僅是點上,重要的是面上;不僅是治標,更重要的是治本。

一、偏遠地區環境衛生現狀

(一)房前屋後亂扔亂倒現象突出

在偏遠農村地帶,特別是未能通公路地區,幾乎每家每戶各種生活、生產垃圾在其院壩內、外,亂丟、亂扔現象十分突出,有甚者,其各類牲畜食物、糞便在院子裏、房屋內亂放、亂排,環境衛生狀況極差。

(二)未及時清理,滋生各類寄生蟲

由於長期堆積未能清理、清掃,很多農戶院外垃圾堆積較厚,通過日曬雨淋,產生了較爲嚴重的化學反應,黴爛腐臭嚴重,不僅影響了空氣質量,更爲嚴重的是滋生了蒼蠅、各類驅蟲的繁殖,對人居環境造成極大影響,給村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三)隨處焚燒影響大氣環境

由於村民受客觀環境條件制約,其產生的垃圾不能及時清運至垃圾集中存放點或者垃圾處理場,也因村民意識不強、科學常識缺失,未能對垃圾進行科學、無害化處理,多采取就地焚燒的辦法處置,而此種辦法,使黴爛變質垃圾燃燒後,釋放出大量有害、有毒氣體,侵害人體,造成大氣環境污染,百害而無一利。

(四)河牀內傾倒垃圾造成水體污染

根據實地查看,就我鎮情況而言,世平堰、李白河、青龍湖等水體周邊,有大量羣衆隨手丟棄的各種塑料袋、食品垃圾和羣衆生產、生活垃圾,甚至有的地方,堆放着大量牲畜糞便和生產、裝修垃圾,嚴重影響了水體衛生,給羣衆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危害。

(五)不能及時清運、掩埋,環境衛生狀況惡性循環

由於偏遠地區受客觀條件制約,特別是公路交通、經濟環境、生活習慣的諸多因素影響,垃圾不能及時轉運和掩埋,同時,幾乎所有未通公路地方都未修建垃圾池存放池和垃圾堆放點,隨處亂扔、亂放,不利於清運和科學化掩埋,導致農村地區環境衛生狀況越來越差,人居環境不容樂觀。 

二、問題原因的剖析

(一)各級組織重視不夠

由於鎮、村兩級人、財、物力有限,對環境衛生的整治也有所侷限性,特別是忽略了交通不便地區、偏遠地區的環境衛生狀況。

(二)各級組織宣傳力度不夠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面廣量大,宣傳力度不夠,存在幹部、羣衆環保意識和環衛常識缺乏的問題,給農村環境保護造成很大困難。

(三)各級組織治治理力度不夠

鎮、村由於資金財力的問題,導致對一些交通不便、特別是偏遠地區的環境治理力度不夠,嚴重影響羣衆生活環境。

(四)各級組織治理措施不多

農村環境問題情況複雜,處理難度大、治理措施不多。以修建垃圾池爲例,按照城市標準建設垃圾池,前期投入和後續成本都難以承受,而科學掩埋,需要長期的對羣衆予以教育、引導,需要多種措施齊下。

(五)羣衆意識有待提高

由於文化水平、家庭經濟水平制約羣衆環境意識的提高,存在村民環境意識不夠、“三亂”現象嚴重的問題。

(六)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根據大山鋪現狀調查,很多村莊沒有配備足夠的垃圾收集設施,以至於農村生活垃圾隨處堆放或被直接倒入河道,導致農村到處垃圾成堆、污水橫流、蚊蠅滋生,嚴重威脅村民的生存生活安全。

(七)村規民約不夠健全

目前我國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實施細則,不足以成爲執法部門的依據,而一些村規民約缺乏專家論證、缺乏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化,就會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三、治理建議

(一)提高羣衆的環境衛生意識

面對環境問題嚴峻的現實,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社會經濟行爲,深刻反思傳統的發展觀、價值觀、環境觀和資源觀,使人們認識到對資源的高效持續利用,特別是提高公衆環境意識水平,引導和控制人們環境行爲的內在原因,纔是提高公衆環境保護意識的途徑。

(二)積極引導羣衆規範行爲

利用媒體、各級會議層層發動、專題活動、典型宣傳、示範帶動。把環境整治工作走在前列的相關村樹立爲環境整治工作典型,組織其它各村幹部、羣衆進行參觀學習,進一步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引導羣衆規範行爲,促進整治工作的全面推進。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因地制宜,對於經濟基礎較好、生活垃圾產量大的村,可以積極推廣“村收集、鎮轉運、市集中處理”的模式;對於基礎設施尚不到位的村,由於經濟水平低、垃圾產量小,可採用“村收集、鎮村轉運、相對集中處理”的模式。

(四)強化村規民約,加強自治

堅持民主決策、強化村規民約,充分發動羣衆。由於村容村貌管理涉及各家各戶的利益和歷史留下的傳統習俗,要使村民自覺遵照村規民約,調動廣大羣衆的積極參與,解放思想、改變傳統觀念,使村民主動地投入到整治活動中來。

(五)建立和完善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

環境治理是一項長期性工作,爲了保證工作的永久性必須解決好負責問題。單一的只靠組織解決不了問題,充分調動了村民義務投工投勞的積極性,注重教育管理,營造良好氛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