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多篇

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多篇

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篇1

按照中央、湖北省、襄陽市關於增強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整體部署,棗陽市立足“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總體思路,針對我市建檔立卡的77個貧困村,通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強化黨組織建設基礎保障等,積極推進抓黨建促脫貧各項任務落實,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下一步,我市將繼續紮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努力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

一、主要做法

(一)明確責任,抓好黨建制度落實。我市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和“用責任制管責任人,以責任人帶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盤棋”的黨建工作理念,通過黨建知識過關考試、建立四級黨建責任區、落實“兩述三評一考”制度等方式,強化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並將各鄉鎮貧困村的脫貧攻堅任務納入基層黨建年度考覈和履職盡責考覈中,以此加強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促脫貧責任意識。同時,在換屆和幹部調配過程中,選優配強鄉鎮黨政正職,選拔一批優秀的本鄉本土“老鄉鎮”和鄉鎮專業技術幹部進班子。

(二)集中摸排,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作用。我市對7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黨組織書記情況進行集中摸排和選配,出臺了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方案,對既貧困又軟弱渙散的“一村一策”重點整頓,對不勝任現職的黨組織書記給予調換,並從縣級及以上機關單位選派了77名第一書記到貧困村任職。今年6月18日至20日,我市對77個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和選派的“第一書記”進行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知識培訓,讓他們找準發展思路,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實際、適合本地發展的新路子,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打造本土特色產業,帶領羣衆“拔窮根”“ 破窮障”,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同時,爲了切實負起工作責任,各鄉鎮與“第一書記”簽訂駐村工作目標責任狀,層層傳導壓力,使其“肩上有任務,心中有責任”,確保工作效能高,出典型。截至目前,有23名“第一書記”因工作實績突出而被提拔使用。

(三)黨員帶頭,創業致富做示範。我市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思路,以有一技之長的黨員羣衆爲主體,通過領辦、創辦、協辦示範基地、示範項目,引導廣大黨員爭做致富帶富幫扶先鋒。全面推行“支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規模小的專業大戶和缺技術、缺信息的農戶做大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引導駐村幫扶工作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成員和農村發展能手與貧困村、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向他們傳授致富技術、提供信息服務。同時,整合農業、扶貧、林業等部門項目、資金和資源,爲後備幹部搭建好乾事創業的平臺,帶頭髮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鼓勵支持領辦專業合作社,提升“雙帶”能力充分發揮好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作用。

(四)加大投入,強化黨組織建設基礎保障。我市堅決把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的政策落到實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建設基層陣地、加強基層黨建上。通過出臺《農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管理工作方案》,將村主職幹部的待遇提高到了鄉鎮副科級幹部的標準,副職幹部報酬也納入市財政保障,確保不低於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要求。隨着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大量的扶貧資金也在向基層傾斜,市財政每年爲第一書記安排不低於1萬元工作經費,從扶貧資金中專項安排幫扶經費2600萬元,村級組織年均辦公經費不低於2萬元,77個貧困村均建有辦公活動場所。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1、轉變幹部思想認識,是抓黨建促脫貧的力量源泉。在基層幹部隊伍中,部分鄉鎮領導幹部沒有認識到抓黨建促脫貧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具有“重計生、綜治,輕黨建、扶貧”情況,幹部隊伍精力和幹部個人精力沒有傾斜到黨建扶貧工作中來。“輕黨建扶貧”思想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不轉變過來,有礙於三農問題的解決,有礙於同步小康目標的實現。要轉變基層幹部隊伍思想,一是要進一步優化目標績效考覈制度,提高黨建扶貧在目標績效考覈中的比重;二是要使黨建扶貧宣傳工作向基層延伸,在基層形成“大扶貧”氛圍。

2、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是抓黨建促脫貧的力量基礎。抓黨建促脫貧工作開展的好壞,最終實踐還是在村級組織,但是在村級組織中,存在村幹部、黨員示範戶、致富帶頭人發展信心不足及村幹部年紀大、水平不夠用問題,制約了黨建扶貧工作的開展。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村幹部、黨員示範戶、致富帶頭人的思想引導和教育,幫他們找回發展信心,激發發展願望;二是要切實抓好“示範帶頭”工作,把一些想幹、能幹的農戶打造成“示範戶”,“示範戶”賺錢了,大家的顧慮也就打消了,也會跟着幹;三是要通過提高村幹部待遇,留住有能力、有水平的外出務工青年在家鄉挑起村幹部的重任,帶領羣衆發展致富。

3、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抓黨建促脫貧的根本途徑。在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多種實現形式的同時,也要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是積極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打破區域和所有制界限,把農民勞動合作與社會資本、技術、管理合作結合起來,把土地、山林資源優勢與商品開發結合起來,通過對傳統集體經濟進行股份制改造、新辦經濟實體,優化生產結構,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二是大力發展新型合作經濟,引導村集體與基層農技組織、基層供銷社、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開展合作,努力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探索發展途徑。

到20__年實現全面脫貧,是棗陽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我們將以從嚴從實的態度,全力抓好扶貧開發與黨建“雙推進”工作,爲全市7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致富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篇2

貴州是全國最貧困的省份,黔西南又是貴州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貧困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地區。20xx年5月15日至21日,中直黨校20xx年春季班第四支部在馮源副校長、組織員朱磊老師的帶領下,赴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開展調研。調研組成員來自中央紀委、中央辦公廳、中聯部、中央統戰部、中央黨校、中直機關工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光明日報等11個單位,共14人。調研組通過座談交流、高層訪談、數據採集、對比分析、實地考察、入戶調查、體驗生活等方式方法,先後到興義市、貞豐縣、冊亨縣、望謨縣、義龍實驗區等地,重點圍繞黨建工作助推扶貧攻堅問題研究課題開展調研。

一、貧困人口基本情況

1. 貧困人口數量

根據20xx年農村人口摸底,黔西南州擁有13.42萬貧困戶共43.23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3.75%,低於全省貧困發生率0.29個百分點。在黔西南州8個縣市區(義龍實驗區除外)中,晴隆縣的貧困人口最多(2.63萬戶7.94萬人),貧困發生率最高(25.65%)。望謨縣的貧困人口數量居第2位(1.92萬戶6.64萬人),貧困發生率居第2位(21.21%)。普安縣的貧困人口最少(1.17萬戶3.53萬人),興義市貧困發生率最低(7.36%)。

2. 基本收入情況

貴州貧困線爲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元,黔西南州擁有13.42萬貧困戶43.23萬人。根據20xx年農村人口摸底,黔西南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7089元,低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元。在黔西南州8個縣市區(義龍實驗區除外)中,興義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9083元),望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5914元),其次是冊亨縣(6079元)、晴隆縣(6277元)。

3. 基本福利情況

全州基本普及9年義務教育,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組組通公路。大病保險參保人數爲284.55萬人,佔總人數的81.8%。20xx年,人均基本醫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410元。每戶貧困戶享受3年0利率0擔保5萬元貸款。農村低保年補助標準是2593元。村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基礎養老金標準爲70元/月。80歲以上老人實行每人每月補貼50至200元不等。

二、黨建助推扶貧攻堅基本舉措

1. 黨委掛帥,統領攻堅

圍繞扶貧攻堅第一要務,黔西南州委突出黨委統攬全局的核心作用,州委書記及幾大家主要領導掛帥,構建1+3+3黨建助推扶貧的發展體系。具體是以大黨建爲統領,實施大扶貧、大山地旅遊、大數據爲戰略行動,以大統戰、大法治、大安全爲保障,調動各方、協力攻堅。州黨委牽頭,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將全州9個縣市區劃分爲5個戰區,州黨委政府聯合下發《戰區一號令》,上下凝心聚力,堅決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截至目前,22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中已有19萬登記同意搬遷。預計至20xx年可完成2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產業扶貧和政策託底脫貧21.23萬人,較全國進度提前2年完成脫貧任務。

2. 五共四化,齊心攻堅

全州1210個村社組建了1210個5人小組尖刀隊:包村縣幹部任村支部第一書記、鄉鎮班子成員、村常務幹部、知識青年大學生、致富帶頭人。推行與民共商、共識、共建、共享、共擔的五共流程工作法,建立村支平臺化、村莊公司化、村民股份化、村務社會化的四化工作機制,把基層羣衆最後一公里的願望變成黨委政府最七年級公里的決策,將村民的被動幸福化爲與羣衆達成共識的主動幸福。望謨縣蔗香鎮從寨老和老上訪戶上找突破口,引導羣衆自願成立24人組成的服務隊,將發展規劃與羣衆充分溝通,讓羣衆知道收穫與風險,調動羣衆自發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監管項目,從共識到共建,充分討論半年後,僅用3個月便打造出移民風景區。村民感慨道:來到這裏,感覺就像出了國一樣!踏踏實實和老百姓過日子,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3. 四位一體,奮力攻堅

應用大數據手段,建設完善智慧黨建雲平臺,堅持目標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幹部激勵機制、幹部召回制度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綜合運用日建臺賬、每週督促、每月調度、季度約談、半年會診、年度考覈、綜合評分機制,成立正處級新單位黔西南州民意調查中心。民調中心由鄉村能人、貧困羣衆代表、民營企業家等體制外爲主人員組成,聘請54325人蔘加民意調查隊伍。民調中心不同於統計局,而是1個跨部門大數據中心,數據分析報告直通州委書記、州長,與組織部用人機制相銜接。在組織部召回調崗的幹部名單中,部分就來自民意調查中心,減分召回幹部,加分激勵幹部。抓住幹部就抓住了關鍵。州直部門小楊,最近心情不順,單位反映他不幹事、作風懶散。民調中心報組織部後,小楊被作爲第1批幹部召回,全年績效工資1.2萬元扣掉了7成以上,即將被轉崗到下級單位。害得丟面子還丟票子。小楊後悔道:過去紀律觀念不強,上班自由散漫,現在動真格了,不認真幹只能墊底。 召回制度建立不到半年,全州共有近20xx人被召回。優良的作風,在全州凝聚起齊心奮進、扶貧攻堅的強大正能量。

4. 調動各方,確保攻堅

在黨委領導下,整合集中黨建辦、小康辦、創建辦、扶貧辦、移民局及各個部門,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與脫貧攻堅包村黨支部以一對一方式結對攻堅機制,匯聚婦聯娘子軍、共青團創業軍、非公企業志願者以及離退休老幹部回鄉駐村幫扶等力量,發揮全社會共幫共扶的作用。教育部門對貧困村開展雨露計劃工程,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普通高中兩助一免(補)、中職學校兩助三免(補)、普通高校兩助一免(補)政策,計劃到20xx年教育脫貧2.23萬人,到20xx年教育脫貧6.7萬人。黔西南州與國家開發銀行貴州分行、農發行貴州分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共同創建黨建引領銀政合作共謀發展實驗區。通過推進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建設、開展智力支邊、爭取寧波對口幫扶、建立軍民融合脫貧攻堅團等方式,20xx年完成扶貧生態移民搬遷6.4萬人、水庫移民搬遷1.1萬人,實現65.95萬貧困人口脫貧,75個貧困村退出,70個鄉鎮、5個縣減貧摘帽。

三、扶貧攻堅熱點問題研究

20xx年1至4月的民意調查熱點統計結果顯示,羣衆反映較多的問題有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易地扶貧搬遷後的就業困難、異地扶貧搬遷後生活不習慣、原宅基地房子的拆遷問題、支農惠農資金髮放不及時不到位、用水用電難、鄉鎮村幹部作風散漫等一系列熱點問題。在這些問題中,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是各縣基層羣衆反映最多且每月持續排第一的熱點問題。該問題具體表現在:

1. 部分鄉鎮村將少數不符合條件的羣衆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如安龍縣篤山鎮某某戶在鎮街上有兩層平方,家裏有轎車,家庭比較富裕。貞豐縣北盤江鎮某某戶開小賣部,孩子跑大貨車,還有小轎車。

2. 部分鄉鎮村存在未將符合條件的羣衆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如普安縣江西坡鎮茶場社區某某戶自身殘疾,老伴無勞力,有兩個小孩讀書,還要贍養二老。義龍實驗區新橋鎮高普隴村某某戶,由於精神方面問題至今未嫁,與父母同住,家庭生活困難。

3. 部分鄉鎮村未召開羣衆大會。在對9個縣市區進行抽樣調查中發現,每個縣都存在部分村社未召開羣衆大會與羣衆共商。其中,望謨縣最嚴重,有6個鄉鎮34個村社存在這類問題。晴隆縣相對較少,但也有2個鄉鎮3個村社存在此類情況。

4. 部分鄉鎮村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在對9個縣市區進行抽樣調查中發現,每個縣都有10個以上村社存在此類問題。其中,貞豐縣最嚴重,有14個鄉鎮的70個村社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名單。安龍縣相對較少,但也有5個鄉鎮16個村社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名單。

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看似僅是扶貧工作中的一個小環節,但卻舉足輕重,是一切扶貧攻堅前提和基礎,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將直接影響幹羣關係和基層組織的公信力,直接弱化扶貧政策的貫徹執行,直接影響到精準扶貧的精準性,影響到20xx年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的完成。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折射出基層工作複雜的矛盾,如富人戴貧困帽與貧困戶被脫貧的矛盾,貧困科學劃線與貧困指標受限的矛盾,一些村社貧困戶指標不夠用與另一些村社貧困戶指標用不完的矛盾,從貧困戶指標倒推出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戶進入扶貧系統與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矛盾,貧困人口識別在理論上計算複雜但執行上簡單粗暴的矛盾,扶貧攻堅要求統計精準與村民外出打工導致統計困難的矛盾,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國家扶持資金有限與異地扶貧搬遷資金不足的矛盾,個別村社幹部把貧困戶作爲自己拉選票的砝碼與扶貧攻堅工作監管乏力的矛盾,等等。

打蛇打七寸。在這些矛盾中,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是黨建助推扶貧攻堅問題的主要矛盾。正是因爲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而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導致富人戴貧困帽、貧困戶被脫貧的現象發生,導致貧困戶指標倒推出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戶進入扶貧系統,導致貧困人口識別執行上簡單粗暴的問題,導致個別村社幹部把貧困戶作爲自己拉選票的砝碼,導致基層羣衆反映駐村幹部到村扶貧,但從未見其人等等現象發生。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解決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問題,不破解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將導致大黨建統領停留於口號、五共流程工作法留於紙面、四位一體只是形式,個別村社成爲無人管的邊緣地帶,直接影響到黨建助推扶貧的最終成效。

四、黨建助推扶貧幾點建議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政策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抓黨建就是抓幹部,特別是關鍵的幹部。沒有關鍵的人,就做不好關鍵的事。在這場精準扶貧攻堅戰中,幹部隊伍的精神面貌,決定了這場戰鬥的成敗。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如何將大黨建統領貫徹到村社支部,如何將五共流程工作法和四位一體管理模式落到最基層,充分發揮村社5人小組的尖刀作用,特別是選好用好村支書,是克服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問題,破解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之間矛盾的關鍵,這關係到黨建助推扶貧攻堅的工作大局。

1. 以兩學一做爲契機,在扶貧攻堅中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對於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最基層黨組織延伸,向最基層黨員拓展,特別是在處理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和利益時候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大意義。作爲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應結合扶貧攻堅的業務工作,把黨規黨紀放在首位,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黨組織和黨員,特別是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將教育活動拓展至村社5人小組、村支部和村社黨員中,着力解決基層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使基層黨員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忠誠、樹立清風正氣、勇於擔當作爲,在扶貧攻堅戰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 以五大理念爲引領,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的基本遵循。創新、協調、開發、共享、綠色五大發展理念,都是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爲根本目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要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折不扣地落實和完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和五共流程工作法,將村社支部書記工作納入政績考覈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和5萬多名民調員扶貧攻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完善巡視督查制度、信息反饋制度、情況通報制度、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及時掌握工作進度情況,及時發現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及時找出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排除攻堅扶貧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將村民的被動幸福化爲與羣衆共識的主動幸福,破解包辦式、恩賜式扶貧困境,匯聚人民羣衆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全體人民羣策羣力、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3. 以貴州精神爲動力,在扶貧攻堅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積極宣講和推廣朱昌國等一批黔西南本土基層的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和感人故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發揮基層一把手的表率和督促作用,用共同信念凝聚共同意志,用貴州精神激發貴州力量,彰顯黔西南人民的奮發圖強精神。在貴州精神的鼓舞下,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大力弘揚率先垂範、攻堅克難、真抓實幹、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努力營造崇尚實幹、恪盡職守、勇於奉獻、敢於擔當的工作氛圍,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永不退縮的奮鬥精神,爲黨建工作助推扶貧攻堅提供內在不竭的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篇3

按照中央和省、市關於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近期,我就永昌縣焦家莊鄉南沿溝村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集中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南沿溝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肅省建檔立卡的15個重度貧困村之一,2019年全村貧困面爲14%,目前下降到5.2%。該村屬祁連山冷涼灌區,耕地面積4726畝,人均耕地約2畝,有9個村民小組649戶2394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爲患病人羣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溝村主導產業爲種植、養殖和務工,以務工爲主業的約100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90%以上。2019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佔8.69%、養殖業收入佔13.88%、務工收入佔73.22%、其他收入佔4.21%。

二、調研過程

這次調研,總體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集中調研。我先利用三天時間集中調研了南沿溝村精準扶貧工作,先後走訪30多典型貧困戶,之後又抽調6人組成工作組,利用7天時間駐村蹲點進行了專題調研,全面瞭解南沿溝村及97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第二階段,甄別確認。對照國家關於貧困戶的確認標準,對97戶貧困戶逐一進行了甄別確認。最後確定,南沿溝村2019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36人,2019年脫貧64戶221人,現有貧困戶33戶124人。第三階段,制訂措施。針對該村確定了八項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幫扶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及責任領導、配合單位和完成時限;針對貧困戶逐一制定了幫扶措施,分別明確了脫貧時限、幫扶責任人。第四階段,集中交辦。現場召開面對面集中交辦會,屬於面上的幫扶措施由政府有關部門認領限期辦理,屬於貧困戶個體的由聯戶幹部認領限期辦理,並張貼上牆,掛圖作戰。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貧。長期以來,許多村民就近在螢石礦、煤礦務工,因工作環境、防塵條件比較差,患上了嚴重的塵肺、矽肺、內風溼等職業病,致使勞動能力喪失,就醫成本上升。目前,97戶貧困戶336人中因該類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貧的佔35.07%。

(二)因學致貧。受教育佈局調整影響,國中和高中學生全部在縣城或金昌市區就讀,家長租房陪讀現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經調查,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佔貧困戶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貧。一是南沿溝村水資源短缺,灌溉條件差,以大麥和小麥爲主的種植業收入有限。二是貧困人口中有近90%的勞動力年輕人習慣於首選背礦石、打隧道等傳統的苦力型工種,思想觀念陳舊,務工技能缺乏。三是貧困農戶貸款難問題比較突出,成爲制約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規律致貧。村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着對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獨寂寞的煎熬。

四、精準扶貧計劃

(一)開展醫療服務。組織塵肺、矽肺及風溼類關節炎等職業病醫療組,開展職業病普查,提供醫療防控措施和治療建議,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

(二)開展科技幫扶。一是組織貧困羣衆參加務工技能培訓班,提高創業就業能力。二是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民的種養殖能力。三是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適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三)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維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個並配套其他設施,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000畝。

(四)發展富民產業。扶持以湖羊爲主的舍飼養殖業,新增30只以上養殖戶10戶以上,優質牧草種植1000畝,爲留守農民不離鄉不離業增加收入創造條件、打好基礎。

(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整合農村危舊房改造、貧困戶建房等政策,建設40平方米左右居家養老型集中居住點1個,規模50戶以上。

(六)建設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閒置校舍或農宅建設互助老人幸福院,並將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運行經費3萬元,逐步探索建立長效運作機制。

(七)積極協調解決融資難題。一是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和農宅確權頒證工作,解決信貸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農貼息貸款政策,爲貧困羣衆提供金融支持。三是採取政府財政資金貼息的方式,爲貧困戶提供貸款支持。

(八)建立社會幫扶機制。一是引入工商資本進行結對幫扶,將非公企業納入幫扶單位範圍,壯大幫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級救助資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幾點體會思考

精準扶貧必須緊扣重在聯、貴在爲、深在制要領,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實質性轉變。

(一)確保對象精準,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是扶貧開發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抓住真實識別貧困、規範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推行掛圖作業四個關鍵環節,把好羣衆申請關、入戶調查關、民主評議關、公示監督關、確認審覈關五個關口,做到精確識別貧困戶、精確登記造冊、精確建檔立卡、精確實行動態管理四精確,建立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市有平臺的動態數據庫,實現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五清,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區域政策代替到戶政策的現象,提高扶貧效果。

(二)確保內容精準,解決好扶什麼的問題。千篇一律、萬面一孔是扶貧開發的常見現象,必須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深入分析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易地搬遷、金融支持等扶貧措施,使建檔立卡工作與各項扶貧政策相銜接,扶貧措施與貧困現狀相對應,確保幫扶到最需要幫扶的羣衆、幫扶到羣衆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確保目標精準,解決好座標系的問題。緊緊圍繞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抓住突破基礎設施的短板、明確基準內容的對標、盯住完成時限的節點三件大事,對照全面小康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按照鞏固優勢指標、提高較好指標、攻堅弱項指標的要求,分層次推進,立體式幫扶,確保如期完成脫貧任務。

(四)確保措施精準,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緊緊抓住轉變方式、強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個關鍵,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戶量身定製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確保考評精準,解決好導向上的問題。嚴格落實幹部駐村、逢提必下等雙聯行動工作制度,把雙聯助推精準扶貧的成效作爲幹部年度業績考覈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等督查考評制度,傳導壓力,強化擔當,引導幹部到扶貧攻堅主戰場錘鍊作風、增長才幹、建功立業。

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篇4

爲進一步落實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切實幫助弱勢羣體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促進我局扶貧工作深入開展,現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制定如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胡“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x大精神,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扶貧工作的安排佈署,把扶貧工作做爲我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紐帶,真正達到羣衆得實惠、幹部受教育的目的。以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爲目的,不斷增強農民自身“造血”功能,使其生活有保障、就業有門路、創業有項目、儘早儘快地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二、工作原則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我局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成立領導小組,有分工領導和專抓人員。把扶貧工作納入重要工作議程,真正落到實處。

2、堅持扶貧先扶志,變“輸血”爲自身“造血”的原則。結合貧困戶的不同特點,教育引導貧困戶增強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重點在幫助掌握農村實用技術上下功夫,在種養項目上找門路。

三、工作措施

1、強化扶貧項目。確保做到“三個一”:扶持100個低收入農戶發展致富項目;扶持一個高效農業或工業項目;扶持一個專業經濟合作組織,使經濟合作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有力地帶動農民致富。

2、強化扶持活動。繼續搞好牽手致富、訪貧問苦送溫暖活動。總結以往經驗,創新工作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突出扶志,增強他們發展的信心;突出實物扶貧,增強造血功能;突出扶頭,重點提升村集體班子的能力。

3、強化資金管理。要一分不差地將扶貧資金及時地運用到扶貧工作中去。嚴格按要求使用扶貧資金,確保每筆資金都用到困難羣衆、扶貧項目和村集體事業中去。

4、強化工作責任。把扶貧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撲下身子,紮根基層。做好調查研究,熟悉各方面的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傾聽羣衆的呼聲,真心實意、一心一意地幫助羣衆辦實事。與當地黨委、政府保持經常溝通,協同配合。嚴格要求自己,塑造良好形象,增強扶貧工作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篇5

一、定點扶貧村基本情況。

*村地處**縣**鄉,全村共有620人。耕地670畝,在實行國家退耕還林計劃後,人均土地不到7分,人均年收入3600元,其中五保戶2戶,低保戶38人,外出打工者200多人,舉家外遷者50多戶,現村裏常住人口主要爲是6老人和兒童,青壯年少,信息閉塞,羣衆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村級組織小,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低下,耕地少,資源缺乏,生產生活方式落後,各項經濟發展緩慢。

二、調研發現的問題。

1、當前扶貧工作以單位定點扶貧村的幫扶模式,由於扶貧單位專門職能、管轄範圍等因素導致的侷限性,使得扶貧村發展規劃缺乏科學性,發展缺乏實效性,扶貧單位資金能力有限,每年撥付扶貧的幾萬元遠不能滿足扶貧村的發展需求,而且易造成資金浪費,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2、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村內科學管理、人才、資源匱乏,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土地產出過低,平均每畝地產值僅有300到400元,村組織缺乏能力組織村民合力發展,大量勞動力外流,經濟發展心有餘而力不足。

3、村民發展意願不強。我國貧困村居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思想封閉保守,部分百姓不滿足貧困現狀,靠外出打工增收,其餘百姓仍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依靠僅有的土地和國家的扶助政策生活,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大。

4、基礎設施落後,村民生活水平低。教育、醫療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直接導致了人口外流和招商引資難,村內大多老弱病殘,孩子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三、扶貧工作的思路與對策。

1、轉變思路,改變發展模式是根本。改變一直以來的一個單位扶持一個貧困村的模式,以鄉鎮爲單位,成立黨建扶貧互助合作機構,整合各扶貧單位的資源與優勢,聯合鄉鎮政府以及所轄鄉鎮富裕村,緊密結合市委書記田喜榮同志提出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規劃,聯繫全縣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專家充分考察論證,認真制定本鄉鎮的發展方向,走規模化經營的道路,共同發展,以此帶動貧困村發展。

2、充分利用整合資源,促進村集體經濟的高速發展。充分發揮我市農業特的優勢,特別是核桃、花椒、優質水果等特色,充分調動全鄉的人力資源,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建立鄉鎮互助合作社,爲農民提供充足的發展資金。充分研究利用各種物質條件、先進的科學技術、產業體系和經營形式,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強競爭力。形成全鄉行政村都成爲一村一品的專業村,讓農民分享加工環節和流通環節的利潤,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使農民在農業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多收益。

3、積極採用扶貧先扶智的方法,增強村民發展意願,提生農民農業技術水平。組織骨幹羣衆參觀周邊富裕村,讓他們瞭解到齊心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和生活質量,積極協調安排有強烈發展意願的人深入到富裕村去學習,汲取先富起來的經驗,進而帶動全村、全鄉的發展熱情,使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扶貧項目中來。此外,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使項目區羣衆戶均有1人掌握1—2項農村適用技術。

4、加強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產業帶動城鎮化,吸引農村人口不斷向鄉鎮轉移。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加強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鎮服務功能,提供良好的教育、醫療、養老等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質條件,豐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使農村人口不斷向鄉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集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讓百姓享受舒適的高品質生活

5、加強村鄉鎮幹部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加強鄉鎮扶貧考覈和改革幹部考評機制,進一步發揮政績評價的引領作用。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上級政府要建立督查制度,嚴格督查領導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對責任不落實、進度緩慢、項目管理、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通報,限期整改。

扶貧工作時不我待,貧困的現狀不僅影響我廣大貧困村百姓的生活質量,更危機着貧困村的未來,大量年齡勞動力的流失爲只剩下老弱病殘的村子帶來的極大的社會隱患,守不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們只能重複上一代人的貧困。長治人民不甘落後,上黨百姓自強不息,作爲廣大百姓的服務者,必須轉變思路,理應有所作爲。讓我們以更高的熱情、更大的魄力、更實的作風,抓住長治大力實現跨越轉型發展的機遇,爲構建和諧長治,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