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工作管理調研報告多篇

工作管理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救助管理站救助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爲進一步推動主題教育和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聽民心、集民智、解民意,筆者對**市救助管理站切實提升服務水平和工作效能、有效開展流浪救助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該站嚴格執行國務院《救助管理辦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在市民政局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截止十月,該站共接待求助人員1724人次,對符合救助條件的1724人次給予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員436人次,本市及其他市受助人員1288人次。從受助人員性別區分:男性1321人次,女性403人次;從年齡結構區分:青壯年1194人次,老年281人次,未成年人238人次;重點救助對象:肢體殘疾89人次,精神病人107人次,癡呆傻39人次。其中救助的1724人次受助人員中的225人次護送返鄉得到了妥善安置,資助返鄉1198人次,接領返鄉42人次。

在救助資金管理上該站嚴格把關,做到專款專用,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救助管理工作上。由於該站基礎設施比較落後,長期在外租房辦公,救助場地不足,影響救助管理工作的開展。爲更好開展救助管理工作,該站啓動未保中心項目建設項目,計劃年底投入使用。新中心位於迴風片區,交通便利,項目建設面積3973平方米,中心設有受助人員宿舍、觀察用房、教育醫療康復室等。在加大硬件設施投入的同時,該站着力加強軟件建設,規範化、科學化實施救助管理。xx年和xx年該站黨支部連續兩年被局黨組評爲先進支部委員會。

二、救助工作中的基本做法

該站嚴格按照《城市生活無着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救助管理機構基本規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範》的要求,安全、規範化管理。實行目標責任制,班子成員分工明確,逗硬抓落實,確保工作目標的實現。第一,作爲民政工作的窗口單位,站班子成員帶頭抓落實,重救助水平,重救助質量,重救助效率,重安全救助。建立安全建設目標責任制,確保無重大事故發生。加強流動救助,專門成立4個流動救助工作小組,實行輪流外出開展流動救助。確保每週開展兩次街頭救助,向流浪乞討人員發放救助宣傳資料、指引卡,引導受助人員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對職業乞討人員,進行勸導、告誡,加強與其戶籍所在村、社區聯繫,力爭讓他們主動放棄職業乞討行爲;進一步探索變“輸血”爲“造血”,變“消極性社會救助”爲“積極性社會救助”的救助模式。建立完善了內部管理制度。將制度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員、落實到工作中。

三、有待解決的問題和建議

伴隨着我市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交通日趨便利,外來人口大量涌入,無論是救助對象、救助理念,還是救助內容、救助方法都在改變。傳統的吃、住、接、送等救助方式已不適於救助管理工作的需要,也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首先,救助工作的對象發生了變化,流浪乞討成因複雜,救助對象的數量和羣體逐年擴大,救助的要求和救助的內容延深,救助質量要求高,救助對象不再僅僅限於城市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還有財物被盜、傳銷解救、進城務工、城市拾荒人員,以及打拐解救婦女、農村留守兒童、實際無人照管兒童等。僅xx、xx年度該站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分別爲298人次、260人次。其次,救助工作理念和救助內容發生了變化。人性化的救助,以人爲本、生命至上理念更加彰顯。救助內容不再是僅僅滿足流浪乞討人員的吃、住、行等基本生活救助,而是全方位的生活救助和心理修復、精神支持、醫療救治等的綜合性救助,救助的要求更高,層次更深。第三,救助工作的方法發生了變化。從求助者主動來救助站求助到救助工作人員走出去上街主動救助;從護送回家到源頭預防;從簡單生活救助到生存技能培訓、心理矯治等,工作方法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單一的工作方法已無法適應當前救助工作需要。第四,救助工作的專業化人才缺乏。由於我市沒有高校和專業的社會組織,再加上救助站硬件設施不完善,缺乏社會工作人才,目前只有1人具有助理社會工作師資質,無法全面開展社會工工作服務,導致社會工作服務水平徘徊於低水平階段。同時新進工作人員往往專業不對口,專業對口人員又進不來的現狀,無法滿足工作需要。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如下:

由於救助工作這些變化,傳統的救助方式在政府機構的主導下,爲求助人員提供食物、住所、醫療救治,聯繫家人和單位,提供乘車憑證等物質方面的救助,而缺乏精神與心理需求方面的安撫與疏導,尤其是流浪未成年人他們還有着更高層次的需求,如醫療保障、心理修復、獲得就業機會、接受相應教育等等,通過運用傳統方式對流浪兒童進行救助使兒童再次流浪現象較爲嚴重。對於特殊人羣特別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心理矯正感覺力不從心,迫切需要專業人員開展心理矯正、非正式教育等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尋找新的救助方式,創造新的救助理念,建立新的救助工作機制以適應這些情況的變化。一是通過引導和購買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救助管理工作,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逐步建立“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力量參與”的機制,可以有效開展救助管理站內的社會工作服務和站外拓展性服務。二是內部挖潛,加大幹部職工學習力度,通過組織培訓、學習等方式,培養一批專業性人才。

雖然《救助管理辦法》詳細規定了受助人員的安置措施,但在實際工作中,受助對象返家安置仍比較困難。通常對於能夠自行回家的成年受助者會提供乘車憑證,受助兒童由救助站工作人員護送至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但其中的盲聾啞、癡呆傻、精神病等受助人員因受語言交流、精神疾病等障礙,無法提供準確的信息,無法和受助家屬聯繫,只能送往醫院治療、供養,救助期滿也無法送走;有的殘疾人、未成年人或行動不便者因親屬或所在單位不願接回,要求救助站送回或者藉故推託甚至直接拒絕接回;流出地不主動配合接回未成年人、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人員;一些因年老、年幼或智力存在障礙無法查明親屬者。我市缺乏相應的福利機構對上述對象進行安置,目前市社會福利院正在籌備建設中。

**市救助管理站始終秉承“以民爲本、爲民解困、爲民服務”的理念,爲流浪乞討特殊羣體辦好事、解難題,以實際行動樹立了救助管理工作良好形象,爲我市救助管理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第2篇】辦公室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爲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爲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下面就是本站範文網爲您精心整理的辦公室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希望可以幫到您。

辦公室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人民法院辦公室是法院司法政務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部門,任務繁重,職責重大。它承載着爲法院全面履行各項職能提供參謀、協調、監督、保障的重要任務,是人民法院全面推進司法改革、公正高效地開展審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職責是搞好法院隊伍建設、物質建設和後勤保障工作,爲審判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和創造良好的條件。它同是又是法院的綜合協調機構,是組織、協調和保障人民法院各項工作正常運轉的中樞,承擔着決策參謀、督辦落實、組織協調、綜合管理、服務保障等多項重要職能;是法院的綜合信息庫,又是法院的形象大使。其工作好與不好對法院的整體工作影響很大。而長期以來,法院辦公室工作是沿襲過往而落後的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遲滯着法院司法改革的深化推進。因此,如何搞好法院辦公室的管理工作,真正實現全面高效的優質服務,已是人民法院司法政務管理改革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一、當前基層法院辦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需要進一步加強

公正、高效、權威的現代司法制度的確立,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人民法院追求的目標,爲此爲適應審判工作需要,首先須樹立反映現代司法理念的思想認識,也就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然後是適應現代司法要求的司法制度、審判格局。但是,我們負責辦公室工作的部門,服務領導決策、服務審判工作、服務人民法院的理念還不夠強,或多或少存在有消極、懈怠、不思進取的思想狀態,導致政令不夠通暢,相關政務工作的停滯。爲此,必須強化辦公室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

(二)部門職能交叉設置

當前基層法院的機構設置,基本上沿用着計劃經濟年代的模式,與上級法院相對應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出基層法院自身的職能特點。在人員配備上,基本上是處於官多兵少狀態,有些工作不得不聘用臨時工作人員完成;在管理層次上,一項工作從院決策機構到落實到具體人,一般要經過二至三個層次,效率不高;在職能上,部門內部之間,與審判部門之間不少地方存在職能交叉,職能模糊現象;在工作任務的分配上,不少部門存在以人定事現象,誰能幹就讓誰幹,不管機構職能,不管任務輕重緩急,造成工作能力強的人累死,幹不了事的人閒死,嚴重地影響了辦公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辦公室人員相關素質有待提高

人員狀況和綜合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工作任務需要,辦公室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還有差強人意之處。總言之,相關專業人才奇缺。辦公室工作需要一批擅長心理學、文化藝術、財務、基建、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但不少法院長期以來上述崗位均由法律專業或其他人員進行輪崗或頂崗,有的法院甚至找不出一名專業人員。而且法院分管領導由於法官職務的特殊性,也同樣缺乏相關的文祕、財務管理等專業知識,導致管理工作乏力。

(四)管理制度不配套

雖然說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戰鬥力。管理離不開規章制度。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從目前基層法院落實情況看,儘管大都建立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還很不全、不細,缺乏具體可操作性,在運行過程中抓得不嚴、抓得不死、落實乏力,有了問題是臨時搭班子、抽人員,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之嫌,工作上秩序不夠,考覈標準不嚴,獎懲不能到位,這使辦公室的管理處於一種時緊時鬆的紊亂狀態。

(五)經費保障欠缺,管理難度加大

從近年來的運行管理情況看,基層人民法院日常經費供給和保障機制已初步形成,但由於受制於地方財政體制上的影響,法院的經費保障仍然停留在比較分散的層面上,省及中央財政給予的適當補貼,加大了地方財政的依賴性,法院所需經費撥付有時不能及時到位,使法院後勤政務管理難度大、壓力重,一定程度上影響法院正常工作的開展。此外,信息化服務和現代化辦公水平有待提高,該項工作必須有厚實的資金支持。

(六)缺乏長效激勵機制

法院傳統管理模式不注重考覈和獎懲,過分倚重思想道德教育,忽視物質激勵作用,不注重現代考覈獎懲機制,往往以民主測評或者領導帶有濃厚主觀性的年終總結代替客觀的考覈,優秀與稱職差不多,選拔、晉級、獎懲不與業績掛鉤,不能有效調動幹警積極性,激發幹警的潛力。

二、加強法院辦公室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實現辦公管理的科學化

(1)規範化。辦公管理的規範化,就是要求管理工作按制定的原則、標準去實施。一是會議安排規範化。按格式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將會議安排涉及的各方面元素逐漸按定製模式固定下來,避免重複操作,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二是接待工作規範化。要根據接待對象的級別、來訪目的,明確接待規格,制定接待工作規範和接待方案等,以便按章接待。

(2)程序化。

辦公管理的程序化,就是把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步驟並固定下來,以後辦事就按規定的步驟去做。制定工作程序時注意按工作的先後順序,把每一個步驟的做法、要求都要規定清楚。

(3)制度化。通過制定崗位責任制,對每個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和任務都必須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進行目標管理和考覈,使每項工作都有章可循。

(二)不斷引進專業性高素質行政事務管理人員

做好辦公室管理工作,離不開專業性高素質的管理人員。近年來,對法官職業化強調很多,但對法院行政事務管理人員的專用性講得比較少,在客觀上造成了政務管理工作缺乏專業性人才,使其變成了一項是什麼人都可以幹、可有可無的工作,導致辦公室隊伍龐大,效率低下,並且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爲此,必須加強專業管理人才的引進。如從事司法財務工作人員應具備會計師職稱,司法祕書工作人員要有較強政策理論水平和文字工作功底,黨務人事工作人員要有很強的黨性和公道正派的作風,所有人員都要會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辦公工具,不斷提高辦公效率。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激勵機制,精簡機構和人員,提高效率和效能,暢通政務管理人員進口和出口,對於不適合崗位的人員要加強培訓及時調整崗位,建設一支專業性高素質的政務管理隊伍。

(三)加強辦公室人員的培訓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對政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上級法院只注重對審判業務性的學習和培訓,而很少對法院辦公室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導致上下級法院、區域性法院之間在管理上不平衡、不統一和不協調。因此,應當從體制、機制和保障功能上入手,制定與現代審判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機制,在縱向和橫向上加強管理事務的經驗交流和培訓,以適應審判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對聘用人員的管理,要從多方面入手把好聘入關、用人關和監督關,落實聘用人員責任制,做到規範管理,規範使用。

(四)強化管理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措施

狠抓管理和強化功能是基層法院辦公室工作的兩個關鍵節點。由於人民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光靠行政手段來搞好司法行政管理工作已經不能再適應司法行政改革和審判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用行政和經濟相結合的手段逐漸變革不合理的管理體制。爲此,要以強化管理制度建設爲抓手,不斷探索和完善司法辦公室管理的新途徑、新方法。

(1)強化管理措施。要緊密聯繫法院工作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出臺一系列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及時交流、學習和推廣先進的管理做法經驗。

(2)處理好管理和服務於審判的關係。必須着力解決好管理和審判效益的關係,既要從強化管理要效益,也要從服務審判工作要效益,要突出管理服務於審判工作這個中心。要正確處理好審判工作與辦公室工作的關係,正確處理好綜合管理部門之間的關係,正確處理好勤政與廉政的關係。

(3)加強上級法院對基層法院辦公室工作的指導監督。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事務性工作進行監督的同時,還必須對下級法院行政性事務進行檢查監督,進行上下級法院司法行政管理的聯動機制,及時發現問題,便於整改提高。

辦公室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3篇】經貿委民營經濟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過去的一年,我區在市、區委的正確領導下,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作爲振興*區域經濟戰略來抓。通過不斷解放思想,完善工作思路,構建服務體系,強化服務意識,提供良好服務環境等一系列舉措,有力地促進了我區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全區民營經濟基本現狀

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

(一)民營經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隨着資本投入的不斷加大,民營企業的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到今年6月末,形成了私營企業集團5戶(*、*、*、*、*,同比增加1戶),私營企業註冊資本*萬元以上*戶(同比增加*戶),註冊資本*萬元以上*戶(同比增加13戶),註冊資本*萬元以上65戶(同比增加16戶)的骨幹企業羣體。目前,我區私營企業中居前四位的行業是:批發、零售業佔*%;製造業佔*%;科研、技術服務業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佔*%。

(二)民營經濟載體不斷擴展。佔地*平方公里的光榮道科技產業園已完成規劃,其中*畝起步區已完成土地整理*畝。*綜合大廈6萬平方米已經開工建設。意庫創意產業園,在第三屆中國創意產業年度大獎評選中榮獲“最佳創意產業園區獎”。已有*戶創意型企業入駐園區,實現留區稅收*餘萬元。調整大衚衕地區商貿業態,估衣街提升改造已全部完成,7月12日舉行開街大典。*大街易買得超市(*平方米)預計8月27日開業、泛洋大廈快捷酒店和量販式ktv(*平方米)、*大廈領先醫藥旗艦店(*平方米)和新春花苑超市(*平方米)等項目,正在陸續洽談和籌備開業中。結合*公園改造,建設民俗食品街。利用大豐路*萬平方米公建帶打造民族風情街。利用津酒集團酒文化資源,規劃酒文化一條街。*站前商貿商務設施列入規劃建設等。

(三)科技型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當前的世界金融危機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認識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紛紛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或發揮船小好掉頭的體制機制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向高新技術方向發展。通過努力促進技術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科技創新的實施力度,4家民營科技企業申報了*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6個項目申報了創新基金;4家民營科技企業申報了*首批*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重大項目。預計到今年6月末,在冊民營科技企業共計*戶,繳納稅金*萬元。

(四)民營經濟成爲安置社會就業的重要途徑。截止到6月末,民營經濟從業人員近3萬人,同比增長7.1%。民營經濟成爲吸納社會各界人員就業的主要途徑之一,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貢獻。

(五)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爲進一步消除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精神,加大民營經濟工作力度,並在放開領域、放寬條件、放手發展等方面,積極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探索與實踐。

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實施全天候開門服務,創新工作機制、提高服務質量,駐“中心”各審批部門進一步清理、取消、調整合並行政審批事項並做好對市下放審批權限的承接工作,經過清理,共減少行政審批事項6項;推出12項可以在審批大廳當場辦結的“立等可取”件。爲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採取的措施

1、不斷完善四位一體的機制建設。制定並貫徹落實《民營經濟聯動機制實施意見》,明確各部門目標責任和職能任務,加大聯動與協調力度。每年通過召開民營經濟領導小組會議研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通過季度召開民營辦工作會議,月度召開民營辦常務單位會議,確定各階段民營經濟工作要點、分析民營經濟運行狀態、溝通各項工作落實情況,推動全區服務民營經濟工作的有效開展。

2、強化三個平臺建設。構築信息平臺。經過積極協調、精心策劃,創建了中小企業*網,開闢了政策法規、融資擔保、招商引資、民企創新等欄目,增加了政企溝通渠道。加強培訓平臺建設。着力於提高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組織了政策培訓、管理素質培訓、信息化培訓*人次。民營辦各成員單位爲企業提供專業培訓二十餘期,*人次。拓寬融資平臺。充分發揮虹融擔保、*創投集團、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等投融資平臺作用,今年上半年累計擔保貸款*萬元,多次召開銀企對話會,爲民營企業更快發展提供融資服務保障。

3、服務稅源建設。區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產業發展、稅收政策、園區優惠等5個配套政策,爲引進企業提供寬鬆發展環境。

區國稅、地稅及大衚衕管委辦積極服務企業的同時,規範稅收徵管工作,做到服務高質量、辦事高效率,多項工作相互結合、互爲促進,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加大稅收監管力度,實現留區稅收穩步提升。

4、以講政治的態度對待“保渡上”活動。爲貫徹落實

市、區委關於開展“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活動的決定,民營辦成員單位組建了由百名幹部組成的服務企業隊伍,確定20家重點幫扶企業和150家服務企業,積極幫扶。爲企業解決問題173件(次),解決率爲*%。

5、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組織了5個項目申報*市無償資金支持130萬元,其中3個項目在得到*市的無償資金支持後,又獲得國家無償資金支持。認定區級科技計劃項目2項。共爲區工業重點企業爭取市中小企業扶持資金近*萬元。

三、存在問題

1.民營經濟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面對民營企業需求多樣,民營經濟工作多部門,協調工作多層次的現狀,需要從實際出發,深入調研,進一步完善的工作體系。

2.載體不足限制企業成長。隨着我區拆遷面積的逐年擴大,一大批工業廠房、商業網點被拆除,而一些新的載體仍在建設中,企業發展需求與現狀不適應的矛盾突出,現階段一些有潛力的企業在發展壯大後不得不外遷。區工業企業重點50戶中,有35戶涉及外區稅收的控制問題,面臨着稅源存量的減少。

3.企業規模小,成長的後勁不足。主導產業缺乏,企業集聚效應差。綜合競爭優勢不明顯。*多戶企業中擁有商標和品牌的企業不足60戶,企業規模和競爭能力遠遠落後於其他區縣。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進一步落實市、區《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圍繞“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的經濟工作總體部署,着眼於我區“一心、雙核、五區、八帶”區域經濟佈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緊緊把握“*地區、大衚衕、光榮道科技產業園”等重點地區的發展帶來的機遇,繼續解放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領導,發揮政府各部門對民營經濟的引導、支持和扶持的作用,發揮民營經濟辦公室的綜合協調作用,促進我區民營經濟的工作體制創新,思路創新,服務創新。

(一)不斷優化環境加大重點幫扶力度

1.創新工作機制提高辦事效率。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創建服務型部門,優化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外環境,簡化登記程序,推進“現場辦公”,“一條龍”服務和“一次講清”等服務措施的落實,確保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質量“零差錯”。充分發揮企業投資聯合審批和企業設立綜合審批窗口作用,實現“首問負責、鎖定流程、鎖定時限、按時辦結”,以“高效、快捷、周到”的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資商落戶*。

2.積極爭取市級部門各項扶持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市科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資金;積極爭取市經委支持優勢企業開拓市場、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扶持潛力企業儘快成長的扶持資金;充分利用市商務委支持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

(二)開展梯隊服務助推企業成長

以幫扶民營企業梯隊建設爲核心,按照“抓住大的、不丟小的、開發新的、扶持老的”整體推進思路,保證成熟型企業加快發展、促進成長型企業健康發展、推進衰退企業調整發展。

1、服務成熟企業。重點強化對*納稅重點企業的對口服務力度。

加強領導服務重點企業制度,通過走訪調研、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企業需求,努力在市場開拓、擴大生產、投資融資等方面提高扶持水平。

完善我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和虹融投資擔保公司運作流程,健全融資擔保程序,千方百計引進適於中小企業便捷融資的金融產品,爲企業貸款融資提供支持。

發揮培訓平臺的作用,關注重點行業龍頭企業的成長,推廣先進管理模式,有針對性的開展經營管理人員素質培訓,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2、扶持成長企業。重點引導、扶持30戶規模以上企業、20戶知名品牌企業做優、做強。

組織企業參加市鼓勵型小企業認定、小企業創業專項資金申請、技改技創項目申報等工作,積極爭取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努力培育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

組織建立科技型企業技術難題招標中心。通過設立接收、徵集中小企業技術難題的服務窗口,使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發方向與企業、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相結合。

3、幫扶老字號企業。對老字號企業進行企業經營管理指導,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擴大老字號的知名度,聘請具有經營管理資質的專家,實行企業文化、市場營銷等指導服務。

4、引導創業經營。積極落實*市關於創業帶動就業的各項政策,對有創業要求人員提供相關政策指導和培訓服務;全年爲300人提供創業培訓和小額擔保貸款服務,提供11場大型公益性免費招聘會。

(三)招商引資促區域經濟升級

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中小企業網,積極推介我區經濟發展優勢,設立民營經濟信箱,開展我區各項

扶持服務政策宣傳解讀,幫助企業及時瞭解*、熟悉政策;進一步加強對企業需求的瞭解;通過多種形式的招商會、展示會,展示*地域特色,吸引投資。

落實優惠政策吸引投資。以“商貿*”建設爲契機,積極兌現區扶持服務企業優惠政策,落實區政府對20家成長性企業給予的一次性引導資金扶持。區政府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基金,並匹配市級各種項目扶持獎勵;落實稅收獎勵政策,對新引進企業和在我區納稅符合獎勵條件的企業,主動爲他們兌現獎勵,激發發展動力,爲區域經濟多做貢獻。

促進園區產業集聚。逐步完善園區產業定位,形成園區產業特色,促進光榮道科技產業園項目啓動建設,積極引進科技型、總部型、現代服務型企業,引進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民營企業,促進區域產業經濟的形成。

(四)強化聯動機制保障工作落實

1、加強“四位一體”民營經濟發展機制建設,落實責任目標。加強工作聯動,按月發佈工作信息,每季度召開工作會議,通報各項工作落實情況。

2、強化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督查力度,健全對重點項目、重點工作督查責任制,按期開展督查服務。

【第4篇】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爲此,筆者對縣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本着有利於黨員合理流動,有利於黨組織教育管理,有利於流動黨員發揮作用的原則,積極建立新機制,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載體,構建了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

1、建立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網絡體系

一是創新黨組織設置。針對黨員教育管理難、黨員發展納新難、黨員作用發揮難的“三難”問題,及時印發《關於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意見》。按照有利於發展經濟、有利於黨組織開展活動、有利於加強黨同人民羣衆聯繫、有利於新農村建設的原則,以經濟關係和社會聯繫爲紐帶,以各種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爲依託,突破城鄉界線和行政區域,通過抓延伸、抓拓展、抓統籌,在農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組織和“農村黨組織科技致富示範基地”中建立產業黨小組84個。採取本站範文網“單獨建”和與所在村、相鄰企業“先聯後建”的方式,建立非公企業黨支部17個,規模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到100%。結合實施“農戶增收計劃行動”,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農村黨組織中建立城鄉、村企幫聯型黨組織100對,使城鄉基層黨組織動態延伸、全面覆蓋。

二是實施網絡管理服務。依託縣黨建網,設立流動黨員信箱,公佈“12371”黨員諮詢服務電話,建立黨組織和黨員信息庫,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通訊技術,搭建黨員互動平臺,逐步實現了黨員信息化管理、網絡教育培訓和網上諮詢服務。同時,積極開展“三項教育”。即:實行“遠程教育”,流出地黨組織指定專人,每月通過網絡或qq羣,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和管理,並建立工作情況記錄本,將每月工作情況詳細記載備查;開展“網上教育”,在縣黨建網上開設流動黨員信箱,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和管理;實行“委託教育”,對外出黨員進行行前教育,並主動與流入地黨組織聯繫,委託他們代爲教育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針對流動黨員來去難掌握、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我們及時印發《縣流動黨員管理辦法(試行)》和《縣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知識問答》,探索建立十項新機制。(1)登記備案制度。基層黨組織設立《流出黨員登記薄》、《流入黨員登記薄》,對流動黨員逐一登記造冊,做到流入流出時間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聯繫方式清楚、發揮作用情況清楚。(2)定期報告制度。流動黨員在外出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黨組織彙報思想、學習、工作以及參加流入地黨組織活動等情況。基層黨組織每月向縣委組織部報告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情況,並及時調整流動黨員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3)專用電話受理制度。開通“12371”黨員諮詢服務專用電話,印發《縣“12371”黨員諮詢服務電話受理暫行辦法》,明確受理時間、受理方式、受理範圍、辦理程序等,確保與流動黨員聯絡暢通。(4)持證管理制度。對短期外出(6個月以內)的黨員,覈實情況後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並每年查驗1次。(5)流動黨員接收制度。認真做好流動黨員的接收工作,對拒不接收按規定轉來黨員組織關係或持有《流動黨員活動證》的黨員,及時進行查處。(6)定期聯繫制度。建立流動黨員聯繫卡,指派專人負責,經常與外出流動黨員所在組織生活黨支部聯繫,與其互通情況,掌握信息,並以印發《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等形式,將支部有關工作情況和要求轉告外出流動黨員。(7)定期走訪制度。對流入黨員,及時瞭解情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和困難。(8)流動黨員補課制度。對未能參加黨組織重大活動的外出流動黨員,黨支部指定專人通過電話、網絡、qq等多種方式負責對其進行補課。(9)流動黨員教育培訓制度。堅持“三會一課”等制度,通過建立流動黨員“活動日”,定期組織外來流動黨員上黨課、觀看電教片,引導他們在本地做貢獻,爲家鄉謀發展。(10)流動黨員獎懲制度。對在外出期間表現突出的流動黨員,黨組織給予表彰獎勵;對外出流動黨員無正當理由不及時辦理組織關係轉接事宜、長期不與黨組織聯繫,連續6個月不參加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的,黨組織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組織處理。

2、探索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方法

一是全面推行“黨員政治生日”制度。由鄉鎮黨委、縣級部門黨組(黨委、工委)統一印製“黨員政治生日”賀卡,在流動黨員政治生日來臨前,由所在黨支部採取上門走訪、網上談心、手機短信、信件郵寄等方式,爲流動黨員發放“黨員政治生日”賀卡,開展談心交心活動,瞭解流動黨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聽取流動黨員對黨組織的意見和建議,並將談話過程在《黨員政治生日談心談話登記簿》上記錄, 黨支部及時進行研究,幫助解決問題。截止目前,全縣共向流出黨員郵寄“黨員政治生日”賀卡129張,上門發放70張,發送祝福短信178條。

二是全面推行 “編外指導員”制度。對農村流動黨員,由鄉鎮黨委負責,主要選配鄉鎮領導、包村幹部、村幹部和流動黨員親屬中的黨員擔任“編外指導員”,實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結對聯助機制。通過鄉鎮領導包抓、包村幹部包聯、村幹部包管、親屬黨員一包到底的“四包”方式,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對居民黨員,由所在黨組織負責,主要挑選社區黨組織書記、支委、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原工作單位負責人以及親屬黨員,擔任“編外指導員”。流動黨員“編外指導員”每月以電話、網絡、手機短信等現代化手段與外出黨員聯繫,做流動黨員的政策宣講員、學習輔導員、意見收集員、工作監督員。

三是學習推廣“黨員中心戶”制度。學習借鑑安塞縣黨員聯繫和服務羣衆的新制度新做法,在全縣農村推行了“黨員中心戶”制度。按照“居住相鄰、從業相近、易於集中、便於管理”的原則,各村黨支部通過設置黨員中心戶、中心戶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羣衆,形成了“村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員+羣衆”的農村黨建工作新機制,進一步延伸了基層黨組織功能,密切了黨羣關係,增強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全縣共設置黨員中心戶436戶,聯繫黨員2130人,聯繫羣衆7310戶。

3、搭建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載體

一是深入開展“雙向溝通”活動。利用春節流動黨員返鄉訪友的有利時機,組織開展“雙向溝通”活動,即:黨組織開展“送學上門”,對外出務工返鄉黨員進行黨性教育,通報支部活動開展情況;外出務工返鄉黨員向黨組織彙報思想,談學習體會、談打算,對羣衆談見識、教技術,互通有無、互相促進。

二是豐富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回村就職、回鄉創業、回報家鄉”等主題實踐活動,鼓勵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帶資金、帶技術、帶信息、帶訂單、帶朋友回鄉興業,帶動農村閒置勞動力外出謀出路。黃牛鋪鎮黃牛鋪村流動黨員李保才, 從20xx年開始就帶着五六個人去寶雞找活幹,如今他所在的建築工隊已壯大到四五十人,還經常手把手給工友教技術,保證他們出得去、長久有錢掙。面對破舊不堪、岌岌可危的村級國小校舍,他與村支書帶頭各捐款500元,動員村民集資,並利用自己的瓦工技術,加固維修校舍,受到了廣大羣衆的好評。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積極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動員優秀流動黨員主動與流出地貧特困戶結對子,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爲家鄉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全縣流出黨員共引進資金7.4萬元,發展產業項目6個,帶動就業141人。各級黨組織先後爲流動黨員家庭辦實事好事49件,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120人次,幫助6名流動黨員解決了創業資金,走訪慰問流動黨員91名。

二、問題與難題

由於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尚處於探索階段,與新形勢新任務相比,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亟待破解的難題。

1、行蹤難掌握,不利於一體化管理。少數流動黨員組織觀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時不向流出地黨組織彙報,與黨組織失去聯繫。有的流動黨員擔心影響打工掙錢,不願公開甚至刻意隱瞞黨員身份。有的流動黨員不願受約束,外出不領流動黨員活動證,即使領了活動證,也不主動與黨組織取得聯繫,造成流出地、流入地“兩不管”現象。尤其是部分大學畢業的學生黨員和復轉軍人黨員只是將組織關係掛靠在原戶籍所在地黨組織,人卻長期在外流動,管理難度更大。

2、活動難開展,不利於一體化教育。由於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體制缺位,沒有建立起全國統一、規範有序的管理體制,一些流動黨員到外地後,用人單位對流動黨員管理不夠重視或沒有黨組織,致使部分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無法落實。一些流動黨員不主動亮身份,不與所在地黨組織聯繫,使流入地黨組織無法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動黨員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經常變換,流入地和流出地黨組織均無法對其進行經常性思想教育,黨組織生活也無法進行。

3、作用難發揮,不利於一體化服務。部分流動黨員外出期間對原黨組織的工作不聞不問,對家鄉建設漠不關心,不願發揮黨員作用。部分流動黨員迫於生存壓力,一心打工掙錢,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羣衆,不想發揮黨員作用。一些流動黨員對自己放鬆要求,長時間脫離組織,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損黨員形象的事情。

三、對策與思考

1、建立“上下聯動”責任制。逐級建立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抓流動黨員工作責任制,落實鄉鎮、部門黨組(黨委、工委)書記“第一責任人”、村黨組織書記“直接責任人”和流動黨員編外指導員 “具體責任人”的責任,實行“專人抓、專人管、專人負責”,加大黨建目標責任考覈,逐步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網絡。

2、建立一體化管理機制。建議依託居民身份證管理系統,把黨員信息作爲居民身份信息的重要組成,隨時隨地查詢黨員的信息。同時,建立全國聯網的黨員信息庫,實現流出、流入地黨組織信息共享、情況互通和遠程查詢,爲流動黨員動態管理夯實基礎。

3、建立教育培訓積分機制。按照“突出重點、分類計算、累計積分”的原則,對黨員教育培訓實行積分制管理,凡參加各級組織培訓的黨員,憑培訓證、學歷證等到上級黨組織區分級別積分備案,全年累計積分至少要達到12分,每半年公佈1次積分情況。對達不到積分要求的,限期進行補課;補課後仍達不到要求的,黨組織對其批評教育、甚至進行組織處理。對流動黨員教育培訓積分重點加強監管,實行全國信息共享,讓未參加教育培訓或有補課記錄的流動黨員自加壓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4、建立優秀流動黨員激勵機制。通過定期評選表彰優秀流動黨員,鼓勵和支持外出黨員回鄉創業,並在稅收、貸款、項目等各方面給予 “優先”待遇,對招商引資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流動黨員,按照一定比例給予獎勵,激勵流動黨員積極發揮作用。

【第5篇】實行稅收管理員制度後基層工作調研報告

隨着稅收徵管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爲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爲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34字新型稅收徵管格局的逐步形成,稅源管理在整個稅收徵管工作中尤爲重要。爲加強稅源管理,優化納稅服務,切實解決“疏於管理、淡化責任”,使稅收管理工作不斷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國稅局和**市國稅局相繼下發了“稅源管理辦法”及“稅收管理員制度”。下面,筆者就稅收管理員制度執行半年以來,在農村牧區稅收徵管工作中開展的稅收工作調查淺談以下幾點。

一、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管理員思想觀念陳舊、自身業務素質不高和納稅人納稅意識淡薄,致使稅管員制度在執行方面進展緩慢

目前,個別農村牧區稅收管理員的日常徵管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還停留在舊的徵管模式當中,對於稅收管理員制度中要求的相關工作還不能夠熟悉,沒有從多年來形成的重稅收收入、輕稅收管理的工作模式中轉變過來。因此,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着稅管員制度的全面貫徹執行。尤其是個別農村牧區的稅收管理員業務素質不高,在執行一些稅源管理方面的具體工作時不熟練、不到位,納稅人納稅意識淡薄,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和制約着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深入貫徹,使得稅收管理員制度在農村徵管單位進展較爲緩慢。另一方面,自國、地稅機構分設以來,一些農村牧區的稅收管理員都不從事所得稅管理,以致於造成企業財務會計知識的嚴重缺失。現在看來,不懂企業財務會計知識,就無法進行稅源信息採集和納稅評估分析,這是企業稅收管理員必修的一項基本技能。

(二)徵管面積較大,交通不便,致使日常巡徵巡管不及時、不到位

自農村牧區徵收單位實行簡併徵期方式以來,實行按季徵收的,每個季度由稅收管理員進行稅款徵收和日常管理,但因大多數管戶的地理位置處於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給稅收管理員執行日常巡徵巡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如果稅收管理員對管戶每月或每季進行一次巡徵巡管,在巡徵巡管的同時還要開展相應的日常檢查以及納稅輔導等工作,這些工作還要通過綜合徵管軟件才能夠完成,這樣,每個月稅收管理員的工作量較大,就造成了在執行稅收管理員制度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及時、不到位的情況。

(三)綜合徵管軟件在實際稅款徵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稅收管理員制度的順利開展

自從xxxx年初綜合徵管軟件成功上線運行以來,在日常稅收徵管工作中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之處,使我們的工作效率有了較大提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轉,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稅款徵收方面主要表現,在農村分局的稅收管理員日常工作中多一項稅款徵收工作,我們的稅收管理員每月或每季要將納稅人的稅款通過上門徵收的方式收繳入庫。按照綜合徵管軟件要求,全部納稅人的稅款徵收都要通過綜合徵管軟件才能夠完成,首先在每個徵期內對於每戶要進行申報並打印完稅證,稅收管理員要在取得完稅證後才能進行稅款徵收工作,由於稅款入庫要在稅款產生的當日或次日入庫,一些路途較遠、交通不便的納稅戶稅收管理員在每月的徵期內爲了稅款及時入庫,通常在日常巡徵巡管工作中只是主要進行稅款徵收,這樣就又回到了以往的管理模式當中了,沒有使新綜合徵管軟件的作用發揮出來。稅收管理員只有在稅款全部及時準確入庫後才能對納稅戶進行清理檢查,因此,每個月稅收管理員都要進行下戶2次才能完成此項工作任務,增加了工作量,也極易造成偏差。

(四)部門協調工作相對滯後

工商管理部門以及相關部門相應工作滯後,也是影響稅收管理員制度順利執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農村牧區,工商管理部門隨着機構改革的開展,也相應進行了機構精減,管轄面積與稅務部門的基本相同,在一些日常工作開展中存在着時限偏差問題,比如營業執照的發放往往要超過國稅部門規定的時限,使稅收管理員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出現漏徵漏管戶現象,也使稅務登記違章處罰率很高。

二、當前加強農村稅收管理員工作的對策

(一)加強納稅輔導,加大稅法宣傳力度

要使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稅務機關必須依法徵稅,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一是要增強法律意識。稅收管理員要深入學習和掌握通用法律法規及各項稅法,認真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不斷增強依法治稅、規範行政的意識,提高聚財爲國、執法爲民的自覺性。二是要規範稅收執法。嚴格按照法定權限與程序執行好各項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切實維護稅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認真貫徹依法徵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

(二)明確稅收管理員職能定位

稅收管理員不僅僅是稅源管理員,也是稅法宣傳員、納稅輔導員。依託辦稅服務廳,稅收管理員面向廣大納稅人提供的是一般性、共性化的服務,而稅收管理員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要忽略了對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納稅服務。

(三)提高稅收管理員的素質

一是在創造培訓外部條件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每一位稅幹提高自身素質的迫切感和危機感,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摸索新的競爭激勵機制和培訓方法,只有雙管齊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按照企業管理、個體管理、集貿市場、農村牧區、納稅評估等業務類型進行崗位細化分類,儘可能地明確不同崗位上的稅收管理員的崗位技能標準。有了標準,才能對照檢查找出差距,自己有了奮鬥目標,培訓才能實現針對性。三是加強教育培訓力度,尤其是強化稅收政策法規、徵收管理、財務會計、稽查審計、信息化應用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四)進一步落實稅收管理員執法責任制

各地建立的稅收管理員制度,主要規定了稅收管理員應該做什麼。針對不同的管理對象,下一步需要規定的是,稅收管理員不作爲,企業出了哪些問題稅收管理員要負責任、負多大的責任。這個制度要儘快建立起來,以增強其責任心。還應規定稅收管理員除不能有到納稅戶“吃、拿、卡、要、報”等腐敗行爲以外,在日常管理中還不能夠做什麼,防止出現職權越位的現象。對稅收管理員分管的業戶或具體事項,發現工作質量、服務態度、廉政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嚴格進行責任追究。

(五)建立建全與工商,地稅等部門的工作聯繫制度

實踐證明,調動社會因素,合理利用納稅人的競爭心理,與政府各職能部門和納稅信譽等級評定中信譽較高的納稅人形成有效的協稅、護稅網絡是監控稅源的有效手段。與各蘇木、嘎查(村)的財政所、派出所、工商所、地稅所、經管站、村委會等部門聯合起來形成有效的稅源監控網絡,讓其盡力發揮各自的經濟管理優勢,並將具備條件的地區信息輸入微機管理,做到鼠標輕輕一點稅源一目瞭然;對個別地區不具備信息管理條件的納稅人的相關信息,也要做到監控不斷、管理不亂、登記在案、查找方便。這樣,既避免了稅務機關一家唱“獨角戲”而耗費鉅額稅收成本,以及疏於管理導致的稅收流失,又充分調動了社會各界和各職能部門的稅收法律參與熱情,還爲更廣泛和深入地在全社會逐步形成全民納稅意識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6篇】做好基層人民法院辦公室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做好基層人民法院辦公室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人民法院辦公室是法院司法政務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部門,任務繁重,職責重大。它承載着爲法院全面履行各項職能提供參謀、協調、監督、保障的重要任務,是人民法院全面推進司法改革、公正高效地開展審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職責是搞好法院隊伍建設、物質建設和後勤保障工作,爲審判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和創造良好的條件。它同是又是法院的綜合協調機構,是組織、協調和保障人民法院各項工作正常運轉的中樞,承擔着決策參謀、督辦落實、組織協調、綜合管理、服務保障等多項重要職能;是法院的“綜合信息庫”,又是法院的“形象大使”。其工作好與不好對法院的整體工作影響很大。而長期以來,法院辦公室工作是沿襲過往而落後的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遲滯着法院司法改革的深化推進。因此,如何搞好法院辦公室的管理工作,真正實現全面高效的優質服務,已是人民法院司法政務管理改革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一、當前基層法院辦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需要進一步加強

公正、高效、權威的現代司法制度的確立,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人民法院追求的目標,爲此爲適應審判工作需要,首先須樹立反映現代司法理念的思想認識,也就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然後是適應現代司法要求的司法制度、審判格局。但是,我們負責辦公室工作的部門,服務領導決策、服務審判工作、服務人民法院的理念還不夠強,或多或少存在有消極、懈怠、不思進取的思想狀態,導致政令不夠通暢,相關政務工作的停滯。爲此,必須強化辦公室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

(二)部門職能交叉設置

當前基層法院的機構設置,基本上沿用着計劃經濟年代的模式,與上級法院相對應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出基層法院自身的職能特點。在人員配備上,基本上是處於“官多兵少”狀態,有些工作不得不聘用臨時工作人員完成;在管理層次上,一項工作從院決策機構到落實到具體人,一般要經過二至三個層次,效率不高;在職能上,部門內部之間,與審判部門之間不少地方存在職能交叉,職能模糊現象;在工作任務的分配上,不少部門存在“以人定事”現象,誰能幹就讓誰幹,不管機構職能,不管任務輕重緩急,造成工作能力強的人累死,幹不了事的人閒死,嚴重地影響了辦公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辦公室人員相關素質有待提高

人員狀況和綜合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工作任務需要,辦公室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還有差強人意之處。總言之,相關專業人才奇缺。辦公室工作需要一批擅長心理學、文化藝術、財務、基建、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但不少法院長期以來上述崗位均由法律專業或其他人員進行輪崗或頂崗,有的法院甚至找不出一名專業人員。而且法院分管領導由於法官職務的特殊性,也同樣缺乏相關的文祕、財務管理等專業知識,導致管理工作乏力。

(四)管理制度不配套

雖然說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戰鬥力。管理離不開規章制度。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從目前基層法院落實情況看,儘管大都建立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還很不全、不細,缺乏具體可操作性,在運行過程中抓得不嚴、抓得不死、落實乏力,有了問題是臨時搭班子、抽人員,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之嫌,工作上秩序不夠,考覈標準不嚴,獎懲不能到位,這使辦公室的管理處於一種時緊時鬆的紊亂狀態。

(五)經費保障欠缺,管理難度加大

從近年來的運行管理情況看,基層人民法院日常經費供給和保障機制已初步形成,但由於受制於地方財政體制上的影響,法院的經費保障仍然停留在比較分散的層面上,省及中央財政給予的適當補貼,加大了地方財政的依賴性,法院所需經費撥付有時不能及時到位,使法院後勤政務管理難度大、壓力重,一定程度上影響法院正常工作的開展。此外,信息化服務和現代化辦公水平有待提高,該項工作必須有厚實的資金支持。

(六)缺乏長效激勵機制

法院傳統管理模式不注重考覈和獎懲,過分倚重思想道德教育,忽視物質激勵作用,不注重現代考覈獎懲機制,往往以民主測評或者領導帶有濃厚主觀性的年終總結代替客觀的考覈,優秀與稱職差不多,選拔、晉級、獎懲不與業績掛鉤,不能有效調動幹警積極性,激發幹警的潛力。

二、加強法院辦公室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實現辦公管理的科學化

(1)規範化。辦公管理的規範化,就是要求管理工作按制定的原則、標準去實施。一是會議安排規範化。按格式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將會議安排涉及的各方面元素逐漸按定製模式固定下來,避免重複操作,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二是接待工作規範化。要根據接待對象的級別、來訪目的,明確接待規格,制定接待工作規範和接待方案等,以便按章接待。

(2)程序化。 辦公管理的程序化,就是把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步驟並固定下來,以後辦事就按規定的步驟去做。制定工作程序時注意按工作的先後順序,把每一個步驟的做法、要求都要規定清楚。

(3)制度化。通過制定崗位責任制,對每個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和任務都必須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進行目標管理和考覈,使每項工作都有章可循。

(二)不斷引進專業性高素質行政事務管理人員

做好辦公室管理工作,離不開專業性高素質的管理人員。近年來,對法官職業化強調很多,但對法院行政事務管理人員的專用性講得比較少,在客觀上造成了政務管理工作缺乏專業性人才,使其變成了一項是什麼人都可以幹、可有可無的工作,導致辦公室隊伍龐大,效率低下,並且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爲此,必須加強專業管理人才的引進。如從事司法財務工作人員應具備會計師職稱,司法祕書工作人員要有較強政策理論水平和文字工作功底,黨務人事工作人員要有很強的黨性和公道正派的作風,所有人員都要會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辦公工具,不斷提高辦公效率。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激勵機制,精簡機構和人員,提高效率和效能,暢通政務管理人員進口和出口,對於不適合崗位的人員要加強培訓及時調整崗位,建設一支專業性高素質的政務管理隊伍。

(三)加強辦公室人員的培訓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對政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上級法院只注重對審判業務性的學習和培訓,而很少對法院辦公室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導致上下級法院、區域性法院之間在管理上不平衡、不統一和不協調。因此,應當從體制、機制和保障功能上入手,制定與現代審判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機制,在縱向和橫向上加強管理事務的經驗交流和培訓,以適應審判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對聘用人員的管理,要從多方面入手把好聘入關、用人關和監督關,落實聘用人員責任制,做到規範管理,規範使用。

(四)強化管理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措施

狠抓管理和強化功能是基層法院辦公室工作的兩個關鍵節點。由於人民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光靠行政手段來搞好司法行政管理工作已經不能再適應司法行政改革和審判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用行政和經濟相結合的手段逐漸變革不合理的管理體制。爲此,要以強化管理制度建設爲抓手,不斷探索和完善司法辦公室管理的新途徑、新方法。

(1)強化管理措施。要緊密聯繫法院工作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出臺一系列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及時交流、學習和推廣先進的管理做法經驗。

(2)處理好管理和服務於審判的關係。必須着力解決好管理和審判效益的關係,既要從強化管理要效益,也要從服務審判工作要效益,要突出管理服務於審判工作這個中心。要正確處理好審判工作與辦公室工作的關係,正確處理好綜合管理部門之間的關係,正確處理好勤政與廉政的關係。

(3)加強上級法院對基層法院辦公室工作的指導監督。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事務性工作進行監督的同時,還必須對下級法院行政性事務進行檢查監督,進行上下級法院司法行政管理的聯動機制,及時發現問題,便於整改提高。

【第7篇】檔案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地方機構改革勢必要對其龐大的行政機構和臃腫的人員進行精簡。有些機構將會撤銷或合併 ,有些人員將會分流或走向新的工作崗位 , 在這一特定的時期, 如何交接處置好分流檔案資料 ,防止檔案資料發生散失或不合理流動 ,真正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 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紀錄 , 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江--總書記曾經指出 “檔案是很重要的信息資源 ,檔案作爲歷史的記錄 ,對於政治、經濟、科技進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檔案工作是各項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這個基礎不牢固 ,將來我們要負歷史責任的。”因此 ,認真總結以往機構改革中的成功經驗與教訓 ,加強檔案管理工作 ,交接處置好檔案資料 ,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就此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應當把機構改革中的檔案工作列入議事日程 ,加大管理力度。在研究決策機構變動時 ,應吸取檔案行政部門參加有關會議 ,聽取檔案部門的意見 ,保證檔案交接與機構變動同步進行 ,撤銷或合併單位的原有檔案機構、檔案人員 ,要在檔案收集、整理、移交任務完成後再進行變動 ,避免變動單位檔案管理出現人去樓空的現象。

注重檔案資料交接的齊全完整。一個全宗單位的檔案 ,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要維護檔案的齊全完整 ,首先要保證檔案收集、整理、交接的齊全完整 ,這既是指反映一個單位職能活動檔案材料的完整性 ,又包括一個單位各門類檔案的齊全完整。必須充分認識這些檔案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價值 , 認真做好交接工作。

加強執法監督 ,嚴肅工作紀律。過去法律不完善 , 檔案無法可依。現在有了《檔案法》 , 我們就應做到有法可依 ,執法必嚴 ,違法必糾。加強檢查監督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隨意留存 ,轉讓或銷燬檔案 ,對因瀆職造成檔案損失的或損壞檔案給其它工作帶來損失的 , 要依法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民的責任。

做好檔案交接處置的物質保障工作。各級政府要切實解決好檔案事業必需的資金和設備 ,增加對檔案事業的投入 ,確保檔案整理交接和利用工作的萬無一失。

地方機構改革 ,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做好機構改革中的檔案交接工作 ,又是關係到政府機關改革是否按期完成的重要環節 ,同時也關係到改革後政府行政工作的開展 ,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第8篇】最新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是企業所得稅管理的一項綜合性、基礎性工作,是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關鍵環節,是保證企業所得稅申報準確性和稅款繳納及時性的重要手段。結合烏魯木齊市地稅局20xx年度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工作,發現了工作中一些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管理工作,探討如下。

一、企業所得稅彙算基本情況

20xx年我市繳納企業所得稅戶數爲12713戶,其中參加彙算查帳徵收戶數11688戶,覈定應稅所得率徵收戶數1025戶。參加彙算查帳徵收企業中盈利企業4347戶,盈利面37%,實現營業收入186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48億元,納稅調整後所得225億元,應納所得稅額53.16億元,減免所得稅29.79億元,抵免所得稅額0.14億元,實際應納所得稅額23.23億元,實際負擔率10.92%。虧損企業6597戶,虧損面爲63%,實現營業收入556億元,虧損額爲23億元。零申報戶744戶。覈定應稅所得率徵收1025戶,徵收企業所得稅0.25億元。

二、企業所得稅稅源結構變化分析

行業性質的分佈情況:製造業641戶,實際應納企業所得稅1.78億元,應納企業所得稅所佔的比重爲8%。批發零售業1775戶,實際應納企業所得稅1.76億元,應納企業所得稅所佔的比重爲8%。房地產企業673戶,實際應納企業所得稅8億元,應納企業所得稅所佔比重爲33%。居民服務業4858戶,實際應納企業所得稅3.64億元,應納企業所得稅所佔的比重爲16%。建築業1349戶,實際應納企業所得稅2.9億元,應納企業所得稅所佔比重爲12%。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404戶,實際應納企業所得稅0.69億元,應納企業所得稅所佔比重爲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826戶,實際應納企業所得稅0.82億元,應繳企業所得稅所佔比重爲4%。

由此看出企業所得稅稅源集中在製造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及建築業四個行業,是烏魯木齊市市地稅局企業所得稅稅源的支柱行業。

二、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企業財務覈算水平較低

不能嚴格按照稅務部門規定建賬,無法準確覈算盈虧,查賬徵收不能落實到位。

(二)稅收政策宣傳輔導力度需加強。

有關稅法方面的宣傳,只注重對納稅人納稅義務的宣傳和介紹,而很少涉及納稅人的權利,影響稅收優惠政策執行的質量和效率。存在納稅人符合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條件而未能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的現象。應建立健全執法與服務並重的稅收宣傳機制,切實做好稅收法律法規的宣傳輔導工作,消除稅收政策、稅收知識的盲區,紮紮實實的把稅收政策宣傳到戶、輔導到納稅人的工作中去,不斷提高納稅人的依法減免意識,儘可能地減少因納稅人不知曉而造成的應審批未審批現象。

(三)缺乏熟練進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業務骨幹

由於企業所得稅政策性強、具體規定多且變化快、與企業財務會計覈算聯繫緊密、納稅檢查內容多、工作量大等特點,部分稅務人員還不能適應管理工作的要求,缺乏能夠比較全面掌握所得稅政策、熟練進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業務骨幹。

三、加強企業所得稅彙算管理的建議

(一)強化對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

經濟的發展,稅基的擴大,企業經營方式的多變,都對企業所得稅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新會計準則的出臺,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迫使管理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針對稅務人員特別是基層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普遍較低的情況,必須強化其業務技能水平,通過定期開展政策法規宣講、組織集體培訓等多種方式,切實提升幹部隊伍素質,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及稅收工作。

(二)抓好對企業辦稅人員的政策宣傳和輔導

針對企業大多數會計覈算人員和管理人員對所得稅政策缺乏瞭解,嚴重製約着所得稅的規範管理的現狀。應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廣泛、深入的稅收法規宣傳,使納稅人瞭解企業所得稅政策法規的各項具體規定,特別是稅前扣除項目的範圍和標準,涉及納稅調整的稅收政策,稅法與會計制度存在差異時如何辦理納稅申報等。

(三)加強所得稅日常徵管

針對企業所得稅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必須從加強日常徵管,搞好執法監督等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稅收信息管理,建立健全臺賬登記制度,建立資料保管制度,並在此基礎上,完善對所得稅稅源籍冊資料、重點稅源資料和所得稅申報徵收、彙算清繳和檢查資料的.整理,形成比較完備的所得稅戶管檔案資料,爲所得稅管理打好基礎。

二是加強執法監督,要開展經常性、切實有效的稅收執法檢查,認真落實稅收執法責任追究制度。

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管理工作

【第9篇】藥品分類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藥品分類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藥品分類管理是國際通行的藥品管理辦法,它是根據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則,依據品種、規格、適應症、計量及給藥途徑等的不同,將藥品分爲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並作出相應的管理規定。其核心是加強處方藥的管理,規範非處方藥的管理,減少不合理用藥的發生,切實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有效。20xx年8月31日召開的全國第二次藥品分類管理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自20xx年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包括麻醉藥品等9類藥品;藥品零售企業必須做到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櫃擺放,分類管理;處方藥不得在大衆媒體發佈廣告或變相發佈廣告等規定。然而,目前在醫藥未能徹底分開的體制下,藥品零售市場除少數能做到真正憑處方銷售外,多數企業爲了生存,不得不採取各種變通手段銷售處方藥,違背了合理用藥的要求,對人民用藥安全造成一定的隱患,本人在從事藥品日常監管中,對藥店的分類管理工作總結出如下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零售藥店在對處方藥的管理中所面臨的困難

(一)處方來源短缺。由於醫藥分家未能真正實現,藥品銷售佔醫療機構重要的收入來源,甚至部分醫療機構還存在以藥養醫的情況。因此,各醫院都制定了嚴格的防止處方外流的管理辦法。如採用將劃價窗口與收費窗口合併、普遍使用商品名、處方中使用代碼等措施,使患者只能在該院取藥,真正能流入藥店的處方微乎其微,嚴重影響藥店處方藥銷售量。

(二)遍佈各街道、鄉鎮(林場所)的個體診所對外銷售藥品對零售藥店造成一定的衝擊。目前我市除34家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外,尚有個體診所、鄉村衛生站等醫療機構1700多家,這些機構多數存在明裏暗裏賣藥的行爲,這種違法行爲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在監督檢查中取證困難,使其逃避相應的行政處罰,直接給藥店造成競爭。

(三)處方真實性審查困難。處方是執業醫師爲某一特定患者醫療、預防或其他需要而開寫的藥方,是醫療和配藥之間的重要書面文件,也是醫師和藥師之間的一種信息傳遞方式,是具有法定性、技術性和規範性的文書。然而,在處方真實性的審查方面,駐店藥師無法判斷顧客提供的處方是否是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所開具。

二、藥品零售企業在處方藥銷售中常見的違法違規行爲

(一)駐店藥師不能在職在崗。一些藥店爲了節省人員費用或其他原因,在通過gsp認證後,擅自解聘從業人員,致使一些重要崗位的人員缺崗,在崗人員資質達不到經營處方藥的規定要求,造成處方未經審覈、處方藥不憑醫師處方即銷售的狀況。

(二)無處方銷售處方藥。處方藥一般佔藥店營業收入70%以上,一些藥店爲了追求經濟利益,視國家的法律法規於不顧,只要顧客需要,他們就毫無顧及的銷售。有的藥店爲了應付檢查,對銷售出的處方藥進行集中補處方,僞造處方藥銷售紀錄,由藥店工作人員或其它人員冒充簽名,爲監督檢查帶來很大難度。

(三)藥品分類陳列混亂。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分類擺放上,由於一些藥店從業人員對藥品與保健食品、藥品與醫療器械的概念理解不清,或者由於對藥品分類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致使店堂內藥品分類陳列混亂,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藥品與非藥品混放,藥櫃內存放藥品與櫃組標誌不符等情況存在,藥品分類管理工作還需急待加強。

三、幾點建議

(一)加大藥品分類管理的宣傳力度。一是要加強藥品從業人員的政策法規及藥品分類管理的培訓,提高他們對藥品分類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要讓他們認識到實施藥品分類管理是保證人民羣衆健康和用藥安全的基本要求,是藥品經營企業gsp的重要內容之一,變要我做爲我要做,增強藥品從業人員的自律意識。二是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採取多種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轄區範圍內,開展積極有效的宣傳活動。要使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羣衆充分認識到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在保證公衆健康和用藥安全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使人民羣衆都能關心理解藥品分類管理,支持並配合藥品監督部門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工作。

(二)加大藥品分類管理的檢查力度。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櫃擺放情況和專有標識的規範情況的檢查,積極促進藥品零售企業達到藥品分類管理要求。

(三)加大對藥師配備和處方審覈的檢查。加大對駐店執業藥師或藥師的配備及在崗情況以及處方審覈制度的落實情況的檢查。對藥師因故請假離崗的,應在藥店顯著位置擺放“暫停銷售處方藥”告示牌。通過《藥品經營許可證》日常變更工作,進一步完善駐店執業藥師或藥師配備,逐步淘汰從業人員資質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藥店。進一步完善處方審覈制度,開展經常性的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將檢查結果納入企業信用檔案,作爲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四)加強與衛生行政部門協作。目前,已有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採取互聯網,將藥店與醫療機構聯網,藥店通過上網查詢,既可確認顧客所持處方的真實性,藥品監督部門也可通過上網對藥店收集處方的真實性進行覈查。

【第10篇】關於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我區農村公路養護總里程達到xxx公里,其中:縣道xx公里、鄉道xx公里、村道xxx公里。農村公路作爲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區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與城市聯繫交往的基本途徑和紐帶,對我區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如何管理和養護好已建成的農村公路,提高公路使用質量標準和年限,使其連續、穩定地爲農民服務,是當前交通主管部門面臨的一個問題。現今,農村公路的建設速度雖快,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還存在一定問題。爲提高農村公路的好路率和完好率,解決農村公路失養的嚴重狀況,開創我區農村公路管養工作新局面,現就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管理工作進行探討。

一、我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目前存在的問題

1、我區農村公路改建改造任務繁重。xxxx年以來,我區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迅猛,至xxxx年,全區xx個行政村通村道路全部硬化,通自然村公路硬化率達xx%。但是,由於建設資金短缺,建設標準低,路面寬度爲x-x米,缺乏必要的標誌標線和安全設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加之養管不夠到位,損毀比較嚴重,修建公路時,爲了節省成本,一般是隨彎就彎,隨坡就坡,農村公路多是坡高路陡,抗災能力差、病害多,需要修建較多數量的防護工程和排水設施,但因資金不足而造成許多通村公路建設一開始就存在缺陷,整體路況較差,後期養護費用大,給這些地段的農村公路養管工作帶來了嚴重的不便。

2、我區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工作難度大,一些公路抗災能力低。由於農村公路線長、路遠、量大,管理起來十分困難。且處於自然災害多發地區,而通村公路建設和規劃,因受資金“瓶口”的限制,只好降低設計標準,有些通村公路建成之日路基就存在一些質量問題,這就嚴重影響了我區農村公路路網的整體效益和綜合服務功能。通村公路路基等級較低而導致的問題十分突出,易遭受洪水沖刷,經常發生塌方、路基缺口等現象,由於養護資金短缺,難以及時修復,給我縣農村公路養管工作造成重創。

3、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問題亟待加強。羣衆愛路、護路、管路意識淡薄,侵佔公路現象時有發生。目前,很大一部分人根本無公路養護的意識,認爲路壞了,有國家修。甚至有人認爲現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本就不需要養護,要是養護也是白白的浪費財力、物力、人力。而沿線的百姓,更是圖自家方便,把水泥混凝土路面作爲臨時打穀曬場的大好場所,在路肩上種菜,經常把各種堆積物都堆在路邊。有的更是佔道堆放,致使路面裂縫、麻面、坑槽、邊坡坍塌等公路病害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公路,降低了公路使用壽命。

4、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標準已不適宜當前形勢,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的規章有待加強完善和規範。養護責任沒有真正的落實,養護管理的長效機制有待健全。由於缺少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導致大量的鄉村公路缺管少養,路政管理不到位,養護體制缺乏活力。我區縣鄉道、村道日常管理養護資金標準已難以承擔目前農村公路養護的實際情況。近幾年,養護設備、材料、人工價格上漲,且鎮(街道)、村財政狀況不好,籌措資金困難,現定養護資金標準已不適宜。

5、養路員工資偏低,造成養護隊伍不穩定、素質偏低。據統計,65歲以上的養護人員佔到總數的xx%。由於工資待遇比較低,現行標準爲每人xxx元/月公里,很難招納到年輕、素質高的人員。聘用的養護人員大多年齡偏大、素質較低,整體工作能力不強,致使農村公路存在養護標準不高,養護效果差、技術含量低現象,亟待提高養護隊伍的綜合素質。

6、養護技術低、質量不高,農村公路養護隊伍中專業養護人員配備少。目前,農村公路養護仍舊以掃帚、鐵鍬爲主要工具,工藝粗放、設備簡陋;且目前農村公路養護人員中極少有專業的養護技術人員,從事養護的技術人員比例不足5%,掌握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能力差,大大降低了養護水平。

二、抓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幾點建議

1、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構

必須探索建立一條符合我區實際的新型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全民參與”的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體制,實現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形成“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公路養護管理體系。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籌集與管理應遵循“政府財政投入爲主、多渠道籌資、統籌安排、專款專用、強化監管”的原則。區交通主管部門應依據職責,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使用、管理和監督制度,加強對養護質量的檢查監督和資金的監管;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使用應當接受審計、財政和交通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得截留、擠佔和挪用。

2、確立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

抓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核心在政策,關鍵是資金。爲了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促進農村公路事業的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需要充實的資金力量和穩定的資金來源,應提高農村公路養護工人工資現行標準,提高農村公路養護財政補貼資金,同時加大政府財政預算對農村公路中小修保養資金的投入,且農村公路養護財政資金應當逐年增加。

3、拓寬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籌措渠道

爭取地方政府的投入:積極加大地方財政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的投入,地方財政要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納入預算,加大投入力度。因爲鄉級政府和村委會財力有限,要讓他們拿出資金來養護農村公路實在是困難,爲緩解資金壓力又減少農民負擔,採取以工抵資方式,每村的村路除了設立專門的養護工人,保證村路的保潔、保暢工作,還要在對村路實施具體養護時能出工出力,以減少養護工程的開支。

發動羣衆積極參與管理養護資金投入:通村公路是以村爲主,發展鄉村經濟的必要條件,所以,必須要向廣大人民羣衆灌輸“要想富,先修路”、“路通財通”的思想,調動受益村民羣衆的積極性,村民委員會也可通過“一事一議”方式籌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發動農民採取出資、以勞代資、捐贈材料(如沙、石)等方式,一方面彌補資金的缺口,另一方面,農民參與了公路的直接管理養護,對公路的質量也有保證。

4、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運行機制的改進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應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因地制宜、全面養護、注重實效、保障暢通”的原則。建立責權明確、管養分離的養護體制。要求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的主體在行政村,交通主管部門根據農村公路的通行情況,分別劃定一定里程或區域,分配給靠近的行政村,交通主管部門爲其免費培訓農民養路工,農民養路工農忙時幹農活,農閒時養護農村公路。農民養路工按照養路的好壞或達標率,從行政村委員會或交通主管部門領取一定的報酬。實行專業化養護和個人承包兩種機制,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的市場化。農村公路日常保養可根據交通量、路面類型、地形特點等實際情況,採取羣衆集中進行季節性養護、專業養護等方式,而對於公路養護大中修、防護、水毀修復等技術性較強的工程項目,鼓勵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按路段或區域通過競爭或招標方式擇優選定具備資質條件的專業化養護公司,實行合同管理,計量支付。對於等級較低、自然條件特殊等難以通過市場化運作進行養護作業的農村公路,也可採取聘用、委託個人(農戶)分段承包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養護,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的市場化。

5、提高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技術水平,推廣使用農村公路養護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如近幾年採用的改性瀝青混合料、用乳化瀝青、密封膠灌縫等,提高了養護質量和工作效率。現農村公路瀝青路、水泥路的增多,使養護作業不可能像過去對待砂石路那樣,配備實用的養護機械如瀝青路面修補機、路面破碎機具、道路清掃機、混凝土路面清縫機和道路邊溝挖掘等設備能更好處理公路變形、車轍、裂紋、剝落、磨損、脫落和坑窪等病害。建立一支養護管理專業隊伍,負責對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路政、路產維護工作的組織、監督和指導,並要全方位、多層次對管護領導小組成員和具體管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使其迅速地掌握一些農村公路養護內容、措施、質量等基本知識,以儘快適應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需要,從而提升養護人員管養水平。

6、完善農村公路防護設施和安保等附屬等工程

我們應把發展理念從側重於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逐步轉向注重提高服務質量,注重提高公路基礎設施的安全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全面改善農村公路交通安全條件。要強化農村公路防護設施和安保工程,處理好公路建設與周圍環境和諧的關係,解決好危橋、急彎、視覺不良、排水不充分、安全設施缺乏、平面交叉不合理等問題,提高農村公路安全性能,保障行車安全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

總之,農村公路是“三分建設、七分養管”,我們要正確理順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管理的關係,堅決克服“重建輕養”的思想,做好邊建邊養工作。正確樹立“公路建設是發展,公路養護也是發展,而且是更爲重要的發展”的觀點,儘快建立和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做到長效管理、做到建養並重、有路必養,使農村公路保持長期良好的技術狀態,更好的鞏固農村公路的建設成果,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軌道,促進農村公路的可持續發展。

【第11篇】出租屋及流動人口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街現有出租屋2.9萬多套,約佔全區的1/5;流動人口約16萬人,約佔全區的1/4,出租屋及流動人口擁有數均居全區前列。如此衆多的出租屋和大量的流動人口,使**街面臨着巨大的城市管理和社會治安壓力。據**派出所近年統計分析資料顯示,歷年發生在出租屋的治安刑事案件和流動人口作案比例均高居95%左右。誠如**街道辦事處歐志雄主任所說的那樣,“構建和諧平安新**,出租屋管理半天下”。加強出租屋及流動人口管理,對搞好社會治安、維護社會穩定、抓好城市管理、促進全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一、問題與現狀

(一)出租屋及流動人口基數大,工作任務重,壓力大。

據XX年統計數據顯示,**街擁有出租屋2.9萬套,約佔全區出租屋總數的1/5;流動人口16萬人,約佔全區流動人口總數的1/4。歷年出租屋發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和流動人口作案比例高,街道面臨着巨大的城市管理和社會治安壓力。近年來,**街黨工委、辦事處歷任領導都充分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歷屆領導班子都把加強出租屋和外來人員管理作爲推動**科學管理、科學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並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果。但由於擁有如此巨大的基數,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管理難度大,精細化管理的難度則更大。

(二)現行法律、法規,制約力度不足。

在出租屋管理上,目前實際操作上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市房屋租賃管理規定》(即俗稱的政府2號令)。一方面,上述法律、法規是就城市一般意義的房屋租賃方面的規範性依據,由於種種原因,城鄉結合部街道所轄的出租屋一般爲無辦理報建手續、無法取得合法的權屬證明的違章建築,嚴格說是屬於不具備出租條件、不得出租的房屋,但現行的法律、法規對類似的出租屋無法制約。另一方面,現行法律、法規對租賃當事人應當履行的義務分別作出了相應規定,但實際工作中個別當事人不履行應當履行的義務,如“不得向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或其他批准文件和營業執照而未取得的單位出租房屋”、“在規定期內依法申報、繳納房屋租賃相應稅款”等義務時,由於取證困難等原因,導致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罰則難以執行、兌現。

(三)管理資源不足,管理難以到位。

鑑於目前街道的運行體制,街道所掌握的人、財、物等資源十分有限,而出租屋的管理資源就更加缺乏。如根據現行有關政策每200套出租屋配備一名出租屋管理員的規定,目前**街雖然配備了150名出租屋管理員,就XX年統計2.9萬套出租屋數似乎已經滿足了規定要求。但由於街道的安監、打假等部門人手不足被抽調了部分,150名出租屋管理員中實際從事出租屋管理的只有100人左右。加上2.9萬套的數據是XX年的統計數,隨着近年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城市中心東移步伐的加快,城中村出租屋市場日益看好,一些屋主將原來的2-3層房屋拆掉改建爲6-7層的房屋,有的甚至改建爲9層;原來6-7層的也加建至9層;有的爲了更好適應租賃市場的需求,在原來每套2居室的基礎上改建爲1居室,據粗略估算,全街實有出租屋數將比XX年統計數增加30%以上,達到3.8萬套。以每200套出租屋配備1名管理員的標準,應配備190-200名出租屋管理員,才符合標準要求。由於人手不足,管理難以到位

(四)管理機制落後,管理缺乏有效性。

據調查,目前**街出租屋管理方式既有由屋主本人自行管理的傳統管理模式,也有將相鄰若干棟房屋圍起來,由出租屋主聯合管理的“圍院式”管理模式,近年還培育推廣出一種由專業物業管理公司接受屋主委託經營管理的“託管式”管理模式。目前,三種管理模式中,由屋主自行管理的傳統管理模式仍佔大頭,約佔出租屋總數的70%左右;“圍院式”管理模式和“託管式”管理模式都是近年推廣的新模式,分別佔出租屋總數的10%和20%左右。比較三種管理模式,屋主自行管理的傳統管理模式由於管理分散以及招租手段比較落後,一方面是容易失控、引發的消防安全隱患以及治安、衛生問題較突出;另一方面出租率普遍較低,屋主收益保障係數不高,因此稅費收繳難度也較大。“圍院式”管理模式較之傳統管理模式具一定的先進性,也較好地解決了治安、衛生等問題,但總體上仍以屋主自行管理爲基礎,消防安全等隱患仍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託管式”管理模式則相對較好。經試行四年多,專業經營公司根據出租規定對受託的出租屋室內外進行統一整飾、環境改造、實行連片開發、加裝電子門禁、閉路電視監控、封閉式管理、安排專人24小時管理、保潔以及值班巡邏、網上發佈招租信息等,出租率基本維持在95%以上,比屋主自行管理提高了10-20%,租金比原來提高了50-70%;出租屋整治合格率、消防整改合格率、入住人員信息資料登記率均爲100%;刑事發案率連續數年始終保持“零”記錄。基本實現了“政府放心、屋主舒心、租客安心、經營者開心”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發展的多贏目的。“託管式”管理模式曾在全市出租屋管理工作會議上作過介紹,引起市有關領導和市出租屋管理領導小組的重視,被確定爲市的出租屋管理服務示範點。遺憾的是,目前納入托管式管理的出租屋僅有5000多套,只佔全街出租屋總數的1/6左右。

二、對策與措施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出租屋及流動人員管理。

保一方平安,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各級政府的政治責任,更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加強社會公共管理、服務的重頭戲。出租屋及流動人口管理是街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的街道,由於出租屋及流動人口基數大的特點,加強出租屋及流動人口管理是維護社會政治、經濟穩定,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城市管理,促進全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加以高度重視,將出租屋及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納入街道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探索適合城中村出租屋管理的方式、方法,採取有效工作措施切實加強出租屋及流動人口管理。

(二)精心組織開展“洗樓”行動,摸清底數,爲加強出租屋及人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爲全面掌握全街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的底數,保證信息“完整、準確”,**街將“洗樓”行動作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自選動作,從今年的2月起至6月共5個月時間,對全街範圍內的出租屋展開地毯式的清查,力爭實現出租屋信息錄入率達到100%,流動人口信息登記錄入率達到95%以上,與房屋出租人治安責任保證書簽訂率達到100%,徹底摸清全街出租屋和流動人口底數,爲進一步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爲確保“洗樓”行動順利開展,街道制定了具體的工作實施計劃,以社區爲主體組建16個核查工作小組,明確各社區居委會主任、出租屋管理工作站站長、警務室負責人爲覈查第一責任人。將出租屋的消防、治安、流動人員信息逐一覈查,發現錯誤或已變更的信息,及時在信息系統和文字檔案中修改或註銷;對新登記的出租屋,分別填寫**市《出租屋棟(套)情況表》、《流動人員信息登記表》,並將有關數據錄入信息系統。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當場教育承租人改進;隱患嚴重的開出限期整改通知書限期作出整改。根據“洗樓”獲取的新數據逐戶登記造冊,完善分類分級管理的工作制度,進一步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水平。

(三)進一步加大“託管式”管理模式的推廣力度,引導更多出租屋納入有序管理。

“託管式”管理模式是實踐證明是最適合當前城中村出租屋管理工作實際,最具推廣價值的出租屋管理模式。爲進一步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城中村”出租屋從分散性經營管理向專業化、規範化的託管式經營管理模式過渡,**街從XX年初起在全街範圍內宣傳推廣“託管式”管理模式,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監管到位”的“城中村”出租屋經營管理的新格局。但“託管式”管理模式畢竟是近年才培育出的新型管理模式,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人們對它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大推廣工作力度。如通過有關新聞媒體向社會做好廣泛的宣傳工作,必要時通過新聞媒體發佈相應的廣告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通過各村公司、社區居委會配合做好所屬幹部、羣衆的宣傳發動工作,引導幹部羣衆加深對“託管式”管理模式的經營管理方式以及實際效果的理解和認識,爲順利推進“託管式”管理模式營造良好氛圍,爲其正常運作奠定良好基礎。

(四)加強指導,政策扶持。

出租屋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政策性都很強的社會系統工程,工作難度大,街道工作壓力大、任務重,同時還牽涉到租賃各方的經濟利益。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出租屋管理工作的指導,將出租屋管理工作納入政府日常工作,經常研究分析出租屋管理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定期組織開展經驗交流,總結、推廣、宣傳先進工作經驗,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針對城中村出租屋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出臺更具指導性、操作性的管理規定、辦法。對於出租屋數量大、流動人口多的街道,在定員編制上實行政策傾斜,適當增加若干事業編制,並適當劃撥辦公經費,爲精細化管理、服務提供政策保障。

【第12篇】強化項目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強化項目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3月份以來,根據市委安排要我在做好市人大常委會分管工作的同時配合抓項目。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調研,也因掌握項目投資工作情況的需要,近期,我看了一些相關資料,接觸了部分有關項目單位,調研瞭解了一些項目的實施情況,就此談一些淺顯的思考。總的感到,近兩年來,特別是20xx年10月份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提出“擴內需保增長”的戰略方針以來,市縣區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反映迅速、真抓實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已分三批申報各類項目749項,總投資433.96億元,已爭取到20xx年新增中央預算內項目投資1.25億元。20xx年1.2億元,共計2.53億元,均是城鄉急需建設的項目。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項目爭取、建設管理工作成績顯著。但是,從項目的管理工作狀況來看,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我們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着力點就是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矛盾和難題。所以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正確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

一、違反基本建設程序,擅自超規模、超概算。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某些項目不按批覆文件實施、擅自變更建設內容、盲目擴大建設規模、提高建設標準,造成投資超規模超概算。對這類問題,有的項目單位容易忽視、感覺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好象無所謂。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許多項目不能按期建成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實施過程中擅自擴大建設規模,造成資金缺口,影響了建設進度。有的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是可以的,但首先要合法合規,要報原審批機關履行審批手續,做到既合理又合法。有的項目單位事先不銜接不溝通,不履行報批手續,擅自變更建設,然後以“既成事實”來補辦手續,也是不符合程序要求的。

二、違反財經紀律,滯留挪用項目專項資金。某些項目的主管部門和項目建設單位滯留挪用項目專項資金,或用於發工資,或用於彌補行政經費開支的不足部分,或用於非項目建設內容的工程建設,或用於購置交通工具等。客觀地講,我們的市縣區財政都比較困難,財力保障能力較弱,有些部門單位因經費開支緊張想動用項目專項資金的心理活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國家頒佈的財經法規中對項目專項資金開支有明確的規定:凡是不符合和不在項目專項資金列支範圍的開支事項一律不得開支。否則,誰決策誰負責,要追究責任。所以,我們對項目資金專款專用的高壓線不能隨意亂碰。

三、不按招標投標法辦事,項目招投標不規範。有的項目未經招標,程序不完善、不規範,有的項目背後存在分包和轉包行爲,中標單位把某項工程轉包給了資質低、技術設備力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施工隊伍,給工程的質量帶來隱患。規範招投標行爲不僅是項目管理的強制性要求,而且通過公開招投標可以降低工程投資成本,對保證工程質量也能起到積極作用。主管工程建設和負責招投標單位的一些負責同志,應該提高依法規實施招投標行爲的自覺性,嚴格按招投標法辦事,防止濫用權力,非法干預項目招投標的活動。

四、項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夠。從近幾年項目爭取和實施的過程來看,項目前期工作仍然是我市項目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由於項目前期工作滯後,該爭取的項目不能及時爭取回來;該及時開工建設的項目,無法及時開工建設;該加快工程進度的因施工圖紙或環境評價報告不過關而造成項目進度緩慢。有的項目因前期工作深度不夠,項目工程量已完成了一大半才發現漏項、缺項內容多,不得不修改設計,變更批覆內容,要求追加投資,給項目工程的按時峻工造成諸多被動。有的項目審報爭取部門對項目前期工作不重視,片面地看成是簡單的應付過審批程序關,是在“釣魚”,釣上就好,釣不上就罷。當“魚”真的釣上來了,在項目實施當中其中的問題和欠缺之處也隨之浮出水面,悔至已晚!從當前“擴內需,保增長”上報爭取項目的趨勢看,我市儲備的一大批項目中前期工作已完全到位的,已達到可研深度的項目已經不多,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再不容忽視。我市境內各經濟社會口的部門單位都應儘快地行動起來,着眼本行業未來發展的需要,密切結合國家投資政策趨向與投資重點,按照“竣工使用一批,抓緊續建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前期推進一批”的要求,調研謀劃一些項目,特別是一些事關長遠打基礎的大項目,並抓緊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務必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細做好,爲項目的爭取創造前提條件。

五、續建在建項目開工不及時,進度緩慢。據瞭解我市有不少項目開工時間達不到項目當年開工的批覆要求,續建在建項目的開工不及時,造成項目的建設進度和完成投資量的要求達不到項目設計和中央省上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每年3月中旬我市大部分的工程項目已可以開工建設,要積極協調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力爭儘可能早一些開工建設,並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早一些在保增長上發揮作 用。

六、項目的基礎資料分類不清,歸集不全。項目的基礎資料是項目論證可行性,資金開支的真實性,技術施用的安全性,招投標,監理過程的合規性的完整記錄,我們絲毫不可輕視。但是,有的項目單位出現了隨意塗改、自行分類、記錄不清,歸集不全,記帳憑證虛假,帳務記載混亂等問題,這本來是能夠做好的事,卻出現了問題,是不應該的。

上述這些問題雖不普遍,但如不從嚴要求和不及時有效地加以克服,勢必給我市項目投資的科學實施帶來不良影響。主要在四個方面:

一是將影響我市固定資產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貢獻率。要保持我市經濟較快增長的勢頭,必須把擴大投資規模作爲着力點。象我市這樣一個消費和出口水平很低的地區、尚屬於典型的投資拉動性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無疑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如果上的項目少,投資量必然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量小,增速慢,必然影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我們要摒棄“_____快速發展無望”的悲觀情緒、振作精神,堅持發展抓項目,把抓項目作爲加快發展的抓手,把能抓到的項目抓到手,把能幹成的項目早幹成,盡心盡力了,能夠發展多快就發展多快,這就是科學發展的態度。

二是將影響我市的項目資金的爭取。國務院領導同志已多次強調:“對於不認真處理糾正項目投資中存在問題的省、區,以後國家發改委在安排項目資金時要特別慎重”。中央、省上都作出明確規定,今年新增項目實施情況,要與今後兩年投資項目的申報和資金安排掛鉤。凡出現問題的地方和部門,暫時停止申報,批准和許可項目投資。對項目實施好的、管理好的要優先申報和安排更多的項目投資。對中央、省上這一導向性的規定要求,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是將影響我市的科學發展。特別是論證上項目的前期工作中,如果忽視了環境評價,忽視了節能減排,文物保護,地震預防,安全消防措施等內容,就會爲全市的長遠發展留下後患,我市的某些項目已有這方面的沉痛教訓。

四是將影響我市一些幹部的健康成長。項目投資管理的法規紀律要求很嚴,又屬於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領域和環節,稍有不慎我們的一些幹部就會滑入違法違規違紀的邊緣,雖然我市的各級黨委紀檢部門儘可能的保護跑項目和幹事創業的人,常舉刀,少砍人。但在鐵一般的黨紀國法面前,誰也不能保證不砍人。因此,我們應努力增強搞好項目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提高依法管理項目的水平,要有所敬畏,勤勉盡責,以爭取和管理項目的優秀工作業績給全市人民羣衆,給自己和家人交一份合格答卷,讓人民羣衆稱心,讓親人放心,讓自己省心。

由於存在問題和由此而帶來的不良影響就意味項目投資實施中隱藏着風險。爲了防範風險,特提出三點對策建議:

第一,要加強控制。要重視項目前期工作,要着力提高項目前期工作的質量。回顧我市這些年來的項目管理工作的經驗教訓,並從自己的親身經歷看,我市項目上的問題大都出自於前期工作滯後上。我們要在項目前期工作上舍得用人力,捨得花本錢,捨得花氣力,從前期項目的數量和質量上求得新突破。要嚴格遵守國家關於基本建設的有關程序規定,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的編制單位必須符合資質要求。項目的諮詢論證要委託有評估資質的中介諮詢機構進行多方案論證,選擇最優方案。認真維護已審批了的項目可研報告的嚴肅性。一經審秕和下達投資計劃後一般不允許隨意調整投資規模、建設內容、建設標準及投資概算。必須嚴格執行“四制”,即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項目資金的管理要專戶儲存,專款專用,不準截留和挪用。項目實施過程的相關資料記載要按工程形象進度現場記錄,及時歸集,妥善保存,嚴禁僞造、塗改、銷燬或缺失,使項目的工程質量和歸檔資料都能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羣衆的檢驗。

第二,要主動自救。首先,市縣區要定期不定期的自行組織對項目投資進行自查、督查和審計,及早發現問題,分析成因,及時採取行政措施、工程措施和財務手段主動彌補自救,確保項目工程的質量安全和資金安全。其次,要主動接受和歡迎上級項目主管部門和紀檢、審計、財政、質檢等部門對項目投資的檢查和審計。我們要積極配合其開展工作,一旦查出我們在項目投資上有問題,要反映敏捷,行動迅速,即知即糾,邊查邊改,有針對性地消除和化解風險因素,將可能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給事後善後工作少留或不留後遺症。我們要學會規避和消縮風險,努力使能夠避免的損失儘可能避免。學會總結別人和自己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避免重犯同樣類型的錯誤。

第三,要積極預防。我們堅持學習有關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增強依法行政,依法規範項目管理行爲的自覺性。要不斷完善項目管理的制度和辦法,規範操作規程和作業方式,並使項目管理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從制度上積極預防項目投資風險。

今後兩年國家投資力度大,新上項目多。同時,我們要全面清除市場準入障礙,開放放寬投資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於經濟社會建設;還要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外來資金投資發展工商企業;項目管理工作量大面寬,任重道遠。我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項目工作,要進一步加大項目的爭取和管理工作的力度,克服“重爭取輕管理”的傾向,特別要確保項目工程質量和資金安全監管到位,努力擴大我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力爭多幹一些多年來想幹但沒有幹成的大事,爲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彙報,如有不妥,請指正。

【第13篇】鄉鎮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調研報告

當前,官路鎮正處於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而艱鉅。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尤爲重要。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如何創新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而達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對近年來我鎮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認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問題,並就做好今後的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官路鎮基本情況

官路鎮地處縣城西部,是平原鄉鎮。景色優美,山、水、灘、林資源豐富。全鎮地域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xx餘畝,山林面積74000餘畝,轄29個行政村,6916戶,2.21萬人, 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571元。官路鎮距縣城約7公里,北與金華市磐安縣接壤,35省道、40省道東仙線和臺金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高速公路出口約4公里左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由於地處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流動頻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壓力較大。

二、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主要做法 特殊人羣管理服務暖人心

有針對性的加強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意識教育活動,服務青年的就業需求,鎮黨委政府積極聯繫各單位部門在我鎮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創業等活動。今年以來,組織100餘人參加勞動技能培訓。

爲加強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我鎮在石井村成立了“陽光驛站”示範基地,成立了以鎮專職副書記爲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抽調精幹力量,設立“陽光驛站”示範基地建設辦公室,下設思想法制宣傳組、心理輔導組、文體組、技能培訓組、幫困助學組,明確各自職責、任務,切實加強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在石井村建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爲組長、村民主任及村關工委主任爲副組長的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指導、規劃,協調和研究解決“陽光驛站”示範基地建設中的主要問題,成立了以村“兩委”其他成員、大學生村官、婦女主任、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治保主任、企業負責人等爲成員的村關愛幫扶領導小組,進行結對幫扶。到目前爲止,已對轄區矯正對象進行了多次幫扶活動。這些矯正對象均按照“陽光驛站”工作流程的要求,落實了監護人,全部建立了志願者和監護人“一對一”監管,建立監督考察小組,開展一月一次的談話和思想彙報、公益勞動、走訪、思想道德法律法規教育、科技培訓、文化體育等多種載體形式的有益健康活動。

矛盾糾紛調處保穩定

按照“預防爲主、教育疏導、依法處理、防治激化”的原則,牢固樹立“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源頭”的理念,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領導包案制、預警談話制、首問責任制、雙向承諾制、四訪工作制、責任查究制等七項工作機制,綜合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警司聯調等四種調解手段,健全矛盾糾紛“大調處”聯調聯動工作機制,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頭防範”上來,依託“綜治維穩中心”,整合調解工作力量,形成鎮黨委統一指揮,綜治辦牽頭,司法、派出所主辦,各辦、站、所共同參與的整體聯動工作格局,將矛盾糾紛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依法處理、限期辦理。一般糾紛隨報隨調,疑難糾紛由包片領導及相關部門包案,做到人人都是“調解員”,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今年以來,綜治工作中心破解歷史遺留問題3件,化解矛盾糾紛18起,信訪積案5件。

便民服務解民憂

爲給羣衆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我鎮專門開設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便民諮詢、民政服務、城建土管、黨員服務、家電下鄉、社會保障、人口計生、農林服務八個服務窗口,統一將定補、撫卹、救濟款、農村低保的發放、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準生證、獨生子女證、農房新(改、擴)建和用地手續、組織關係接轉、困難黨員救助、家電下鄉補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林權證、採伐許可證等直接面對羣衆服務的項目進行整合,由便民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實行一個窗口“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做到服務內容、辦事程序、政策依據、服務電話、工作情況“五公開”。各個服務窗口由專人負責接件和辦件,並根據情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限時辦結。改過去辦事拖拉爲限時辦結,改過去分散辦理爲集中、聯合辦理,改過去“羣衆求着政府辦”爲“政府服務羣衆辦”,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紙明”,讓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門、少走一道程序、少找一個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想要辦的事辦好、辦完。同時,制定了考勤、辦理登記、效績考覈、崗位責任、首問負責、過錯責任追究、職位代理等制度,要求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從受理到辦結提供全程服務、規範服務,對受理的每一件事情、辦理的每一個證件,接受的每一個諮詢等都詳細登記備查。

三、社會管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官路鎮在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社會管理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增加了社會管理的難度和複雜性。

機制體制還不健全。統籌城鄉、土地徵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糾紛大量出現,而社會管理體制機制落後,一些社會糾紛和社會矛盾不能及時解決,隨着統籌城鄉在我鎮的深入推進,如何維護羣衆利益、協調利益關係成爲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管理方式還較單一。創新社會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還比較單一,社會組織公民參與的渠道相對缺乏,全社會綜合力量的運用還不夠,社會管理的效能和水平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工作人員仍顯不足。隨着各類糾紛的不斷增加,矛盾糾紛調處工作量也隨之加大,再加上原維穩信息員工作調動,我鎮綜治辦現有工作人員嚴重短缺。

四、創新社會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社會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務,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與服務,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以人爲本、服務優先,堅持多方參與、共同治理。

注重拓展思維。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管理創新的規律,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勇於實踐,大膽探索,在體制機制、實踐路徑、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斷創新,緊緊抓住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從關鍵點上突破,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確保社會管理創新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注重管理制度創新。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發揮基層羣衆性自治組織、各類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協同作用,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公民依法參與社會管理。加強社會政策綜合平衡,形成權責一致、條塊結合、各司其職的社會管理新體制。

注重管理方式創新。要從單純重視政府作用向社會共同治理轉變,從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視服務、重視協商協調轉變,從偏重事後處置向更加重視源頭治理轉變,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後救急轉向源頭治理,使社會管理關口前移。要更多地運用羣衆路線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教育、協商、疏導的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歸根結底就是爲了更好地服務羣衆、維護羣衆利益,保障民生是加強社會管理的重點所在。加快發展教育、民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着力解決當前羣衆反映強烈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提高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圍繞傾聽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訪的工作機制,組織鎮、村幹部分點包乾,入戶走訪,深入瞭解羣衆疾苦,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切實解決羣衆困難。堅決保障弱勢羣體基本利益,協調處理不同主體利益差別,統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需求,通過使羣衆受益,把民心凝聚起來。

注重經費和人員保障。加大財政投入,設立專項經費,將矛盾糾紛調解、流動人員管理服務、特殊人羣管理服務、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經費及羣防羣治人員工資報酬列入財政預算,支持社會管理工作,切實做到經費保障到位。隨着社會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工作量也將隨之增加,必須不斷充實專業工作人員。

注重監督檢查。要把任務分解量化,落實到崗位,量化到人員,並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和考覈制度,綜合運用多種督查手段,強化督促落實,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第14篇】關於生豬屠宰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市經貿委《關於開展生豬屠宰管理工作調研的函》的要求,爲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新修訂後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精神,全面真實地反映我區生豬屠宰管理工作的現狀,給各級政府重視和加強生豬屠宰市場的監管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促進我區生豬屠宰市場健康發展,我們組織力量開展專項調研,現綜合報告如下:

一、我區生豬屠宰行業發展的現狀:

我區生豬屠宰管理工作起步較早。1998年1月1日國務院《條例》正式頒佈實施,吉州區啓動了生豬定點屠宰工作,得到了市、區政府領導大力支持。從我區實施生豬定點屠宰管理來看,經歷了起步推開、磨合較量、強勢推進、調整提高、規範完善五個階段。儘管工作步履艱難,發展不平衡,但許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一是肉品質量顯著提高。通過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後,城區、鄉鎮定點屠宰率和覆蓋面大幅度提高,嚴把檢疫檢驗關,保證人民羣衆基本吃上放心肉。二是穩定增加地方財稅收入。三是逐步建立和形成了有序管理的肉品市場。四是肉類行業協會管理和行業自律工作開始起步。

1、屠宰廠(場)、點情況。按照“合理佈局、適當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羣衆”的原則,我區決定在郊區4個鄉鎮設立3個定點屠宰場。20xx年完成長塘、樟山鄉鎮生豬定點屠宰場的選址、建設、驗收,核發了生豬定點屠宰許可證,20xx年興橋鎮按規範建設了鄉鎮生豬定點屠宰場,經申報由市經貿委核發了許可證。吉州中心城區生豬定點屠宰廠設在吉安市肉聯廠,該廠目前已納入國務院20xx年實施政策破產企業建議名單,因此擇地新建生豬定點屠宰廠的工作迫在眉睫。20xx年,我們先後在興橋和曲瀨兩處選址,經過篩選和對比,最後確定吉州中心城區屠宰中心選址在吉州區工業園區內,劉家村附近,佔地面積約50畝,現該項目正在上報立項。

2、執法隊伍情況。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工作,區政府成立“吉州區生豬定點屠宰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吉州區商業局。定點辦履行日常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工作。定點辦下成立“生豬定點屠宰稽查大隊”。稽查大隊在日常編制、性質尚未明確的情況下,人員大部份爲原區食品公司管理人員,經費爲自收自支。近幾年來,稽查大隊在商業局和定點辦的管理下,不斷規範完善執法程序和手續,提高執法效能。20xx年在查處江子頭村和南坑村等3個危害較大的私屠濫宰窩點時,依法行政,按法律程序進行訴訟處理,維護了法律尊嚴,樹立部門威信。在稽查大隊內實行目標管理,績效掛鉤。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創新工作思路,堵住監管盲區,加強市場、賓館、單位食堂的用肉監管,加強冷鮮肉專賣店肉品監管,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肉。定期組織稽查隊員學習,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爲確保生豬定點屠宰工作有序健康開展,稽查隊起早貪黑,頂烈日、冒酷暑、戰嚴寒、迎狂風暴雨,歷經艱難險阻,一年360天奔波在城鄉市場,開展市場巡查,進行生豬定點屠宰管理行政執法管理工作,爲城鄉生豬定點屠宰和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3、生豬屠宰情況。我們主要是在強化定點屠宰管理和完善市場監管上着力。一是進一步規範完善城區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穩定市場供應。20xx年城區生豬宰殺量完成39800頭。完成目標任務的110.56%,比上年增長8.42%。20xx年1—9月份城區完成40749頭,比上年同期增長57.2%。二是完善鄉鎮定點屠宰管理。20xx年1—9月份完成5038頭,比上年同期增長26.36%。三是加強監管,激活肉品市場流通。繼續完善豬肉批發全面放開管理,在招標競爭中,審批合格肉品批發商17家,實行合同化和動態化管理。爲激活肉品競爭引進批准產供銷一條龍的農業龍頭企業在集貿市場設惠民農家超市,發揮平抑和穩定市場肉價的作用。

4、屠宰收費情況。我區定點屠宰仍然實施“定點屠宰、集中檢疫、統一納稅、分散經營”管理。定點屠宰一頭生豬的收費標準是:國稅20元、地稅5元、管理費12元、檢疫費4元、代宰費25元,合計爲66元。運作方式是:批發商在肉品批發後,按時按批發量乘以每頭收費標準將稅費統一交定點辦,定點辦每10天一次分別解交國、地稅和農業檢疫等部門。該屠宰收費方式實行多年來,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運作簡便,及時到位。

二、生豬屠宰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鄉鎮生豬定點屠宰場發展不平衡,屠宰管理工作滯後。主要是:鄉鎮生豬定點屠宰場監管薄弱,機構、人員、經費不到位,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生豬屠宰技術管理水平不高,檢驗人員,相關設施配備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壟斷經營行爲,豬肉價格偏高;農村村民和鄉鎮居民對生豬定點屠宰的重要性還沒有形成共識。

2、定點屠宰仍受私屠濫宰的衝擊的原因。一是部份居民和農戶私自宰殺自養生豬並上市銷售;二是周邊縣、區及鄉 鎮農民由於利益驅使,以自食宰殺爲由私自宰殺偷漏稅費,流入吉州區城鄉市場。有的屠商爲了逃避檢查,把私自宰殺的豬肉分割後流入市場。三是周邊縣、區的鄉鎮定點屠宰豬肉和標誌不明的白條肉流入中心城區大型賓館酒家,賓館酒家受利益驅使不配合,加大了定點屠宰放心肉的監管難度。

3、執法隊伍不健全。稽查大隊目前編制、性質、人員經費不明確,不落實、不到位。在此情況下,爲了開展定點屠宰執法管理工作,商業局和定點辦從企業抽調人員組成稽查隊進行執法,執法主體雖不合符規範要求,因管理需要,短期又難以解決,形成事實上的委託執法稽查管理方式。

4、硬件投資不足,定點屠宰設施條件差,無害化處理設施和肉品品質檢驗設備不健全。

三、生豬屠宰管理工作的建議及對策

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務院新修訂頒佈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創新思路,改進方法,攻堅破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建議和對策如下:

1、加強領導,調整充實生豬屠宰領導小組。對定點屠宰領導小組有人事工作變動的,要及時進行調整,確保工作有效運轉。

2、繼續加強生豬屠宰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一是執法人員要加強業務法規的學習。二是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工具採取多種方式加大政策宣傳的影響,尤其要加大鄉鎮定點屠宰的政策宣傳,讓城市居民和鄉鎮村民瞭解生豬定點屠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儘快制訂出臺《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的實施意見》。尤其要把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置規劃、頒證、日常監管責任落實等問題作爲重中之重進行規範明確,增強實施意見的針對性和操作性,規範部門職能職責,強化執法手段,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推動生豬屠宰工作順利開展,取得實質性突破。

4、進一步放開經銷環節,用市場經濟手段激活肉品市場競爭。對批發商實行嚴格的合同監管考覈,鼓勵養殖戶進入市場直銷及屠商批零結合等方式,進一步放開肉品批發市場,支持冷鮮肉專賣經營發展,並加強監管,充分發揮大型超市平抑物價的作用;依法嚴厲打擊欺行霸市行爲等方式,提高市場肉品供應,穩定肉價,進一步放開豬肉零售市場,積極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肉品市場環境。

5、要繼續加強稽查監管力度。加大對城區集貿市場、鄉鎮集市及村莊的豬肉攤點稽查力度。加強對從事生豬產品銷售、加工的單位、個人及賓館、飯店、集體伙食單位用肉安全管理,探索長效管理機制,確保肉品安全。

6、加強執法隊伍建設。請求市、區政府對我區生豬屠宰稽查大隊從機構性質、人員編制、經費來源等方面給予明確,使定點辦和生豬定點屠宰稽查大隊名正言順履行行政執法主體資格,按專業化、年輕化要求,建設一支規範、高效、有活力的稽查隊伍。

二oo九年十月十六日

【第15篇】市地方稅收徵收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爲進一步加強我市地方稅務系統稅收的徵收管理,增強財政保障能力,促進我市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市人大常委會xx年調研工作安排,今年5月,財經委員會組成人員針對我市地方稅務系統稅收徵收管理情況深入到南崗區、尚志市、巴彥縣三個地稅分局進行了調研,召開了有電力、交通運輸、房地產、建築、餐飲等不 同行業,包括國有、股份制、集體等不同經濟形式的代表參加的納稅人座談會,聽取了市地稅局的綜合情況彙報,着重對地稅系統近年來在依法治稅、徵收管理、稅收服務、落實優惠政策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我市地稅系統爲全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做出了突出貢獻

地稅部門是地方政府組織財政收入的重要職能部門,擔負着組織地方稅收、調節地方經濟、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職能。我市地稅系統現有幹部職工2894人,負責徵收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12個稅種、5項規費以及政府委託代徵的“兩稅兩金”,管理着18.3萬餘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納稅人。近年來,全市地稅系統認真貫徹“聚財爲國,執法爲民”的工作宗旨,大力推進依法治稅,搞好規範化管理,不斷優化服務,地稅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別是組織收入工作連年超額完成任務,全市地稅系統組織稅費收入:xx年95億元,xx年110.2億元,收入規模跨越百億大關,xx年131.6億元,稅費收入規模和增幅均創建局以來最高水平,其中各年組織的地方稅收佔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均達到50%以上,爲我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三個適宜”現代文明城市的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堅持依法治稅,努力營造良好的地方稅收法治環境。市地稅系統以依法行政、依法治稅爲目標,全方位、多渠道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地方稅收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定,淨化稅收環境,維護稅法嚴肅性。一是加強對幹部的培養和教育。通過每年舉辦《稅收徵管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稅收專業知識的考覈競賽等辦法,不斷增強稅收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意識,提高幹部的執法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加強稅收法制宣傳。通過開展稅收宣傳月、建立納稅服務熱線、舉辦座談會、深入企業調研、發放政策資料等,不斷擴展稅收宣傳形式,增強稅法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極大地提高了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和誠信納稅的遵從度。三是健全規章制度。制定出臺了房地產和建築業稅收屬地管理、減免稅管理實施辦法及減免稅審批工作規程等一系列制度辦法,使稅收徵管工作有章可循,保證依法治稅工作落到實處。四是落實執法責任制。研究制定了符合新的徵管體制的崗位職責、徵管工作規程、稅收執法責任制考覈評議工作規程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工作規程等規章制度,形成了職責明晰、考覈規範、監督有力、追究嚴格的稅收執法崗責體系,爲依法履行職責、規範執法行爲提供了制度保證。 xx、xx連續兩年被評爲全市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優秀示範單位。五是強化執法監督。通過成立執法監督組、設立內部監督員、實施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制度等措施,強化內部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察、政府法制、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聘請特邀監察員強化外部監督;拓寬監督渠道,在市地稅局外部網站建立哈市地稅系統稅收執法監督評議專欄,公示行政執法責任制,廣泛接受社會各界、新聞媒體及廣大納稅人的監督。通過依法治稅,營造了良好的稅收秩序,保證了地方稅收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組織收入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xx年被評爲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進單位。

(二)完善稅收徵管體制,不斷提高稅收徵管質量和效率。xx年以來,市地稅系統按照省地稅局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完善徵收、管理、稽查的稅收徵管體制,合理設置相應的工作機構,明確崗位職責,加強稅源監控管理,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調整充實稅收管理員隊伍,管理人員達到徵管一線人員的71%,有效地解決了疏於管理、淡化責任及徵收越位、管理缺位、稽查不到位的問題,努力實現徵管體制“三個最大限度”的目標。實行稅收徵管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徵管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一是夯實稅收徵管基礎建設。通過加強部門協作、建立與工商、國稅、發改委、建委等部門的信息傳遞機制和傳遞通道,最大限度地獲取納稅人的涉稅信息;健全完善納稅人檔案管理;大力推行先申報後繳稅的申報徵收方式,廣泛實行機打稅票;加強發票管理,切實發揮以票控稅作用等等,爲加強稅收徵管,規範稅收執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以數據市局集中處理爲主線,積極推廣和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數據整合和深度利用,推進稅收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精細化。三是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強化對房地產、建築、飲食、洗浴、娛樂、車輛運輸等行業,車船使用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的監控和管理,針對各行業、各稅種的情況特點採取不同的辦法,挖掘稅源潛力,堵塞稅源漏洞,實現各稅種全面增收,拉動稅收大幅度增長。四是加強對偷逃騙稅的打擊。通過稅收專項檢查、納稅評估、欠稅覈查及加強與司法部門配合等手段,嚴厲打擊偷逃騙稅等違法行爲,壓縮陳欠,杜絕新欠,確保地方稅收徵管到位,應收盡收。

(三)優化稅收服務,努力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市地稅系統堅持執法爲民,樹立以納稅人爲本、與納稅人爲善的服務與治稅理念,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能,密切徵納關係,營造優良的地方稅收服務環境,得到了納稅人的廣泛好評。一是爲納稅人提供公平、公開的規範服務。加強辦稅服務廳的建設與管理,健全完善服務功能,爲納稅人提供方便溫馨的辦稅環境;堅持文明辦稅“八公開”及出臺“局長服務日”等制度,增強依法行政透明度,保障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二是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切實的政策服務。不折不扣地落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稅收優惠政策,特事特辦,妥善解決國家法律政策允許範圍內的、地方財政能夠承受的企業急需解決的涉稅問題,把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在前。三是爲納稅人提供暢通的信息服務。通過地稅網站、納稅服務熱線、開展稅收諮詢宣傳等多種途徑,加強了徵納雙方的溝通互動,廣泛徵求納稅人的意見;開展納稅評估,送服務上門,送政策到戶,切實解決納稅人的實際困難。四是爲納稅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辦稅服務。實行了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減少辦稅環節,推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等措施,推廣網上申報、網上納稅等多種方式,簡化了辦稅程序,方便了納稅人。五是爲納稅人及廣大消費者提供網上查詢發票真僞的鑑別服務。及時開發了發票查詢軟件,在xx市地稅局門戶網站及內部網站同時開通了地稅普通發票查詢窗口,可以及時發現串用發票及使用假髮票的不法行爲,防止國家稅款流失,更好地維護納稅人和消費者權益。

(四)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市地稅系統在依法大力組織收入的同時,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牢固樹立經濟稅收發展觀,充分發揮稅收調節地方經濟的職能作用,準確把握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內涵和作用,正確處理好依法治稅與服務經濟、加強稅源管理與落實政策、組織收入與稅收減免之間的關係,積極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納稅人用活用足各項政策,不僅受到了納稅人的一致好評,同時,有效地培植了稅源,促進了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稅收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xx年以來,市地稅系統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老工業基地振興、國有企業改制、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各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關心關注弱勢羣體生產生活,截至xx年1季度,減免再就業環節各項稅收6373萬元,政策惠及14730名下崗失業人員,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清醒地認識阻礙我市地方稅收增長的矛盾和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調研中也發現我市地方稅收工作中,在主觀上或客觀上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影響着地稅工作職能的充分發揮。主要是:

(一)與工商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間的信息共享系統尚未有效運行。近年來,隨着我市經濟的發展、政府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新增企業、個體辦證戶數逐年增加,而工商部門登記信息與稅務登記信息間存在着較大的差異或脫節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工商登記與稅務登記所依據的政策不同、統計口徑等不一致,使雙方的統計數字客觀上存在差別;另一方面,一部分納稅人在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後沒按照《稅收徵管法》的規定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同時,工商部門與稅務機關由於缺乏必要的信息銜接與交換,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在登記環節形成脫節,造成稅務管理中出現漏徵漏管戶。針對這種情況,xx年,市地稅局與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技術監督局、市信息產業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工作的通知》,由市信息產業局牽頭,組織開發了各部門間的基礎信息共享系統,但由於各部門輸入信息時未按照統一標準錄入,加之輸入中錯別字等失誤因素,致使該系統建設後至今一直無法正常使用。調研中還發現一些縣(市)在車輛營運稅徵收中,由於缺乏與交通等部門的銜接,對客運及貨運車輛信息監控難,導致徵收困難。因此加強部門間的協作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統是加強源頭控管、堵塞稅收漏洞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