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工商累調研報告多篇

工商累調研報告多篇

工商累調研報告篇1

爲了解基層工商執法現狀、收集破解基層執法難題的意見建議,xxxx省工商局在xxxx3年先後到市、縣工商局和工商所進行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執法活動的特點

(一)工商執法與市場經濟建設息息相關。市場經濟的一個主要標誌就是實現市場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工商部門作爲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部門,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誕生,主要職能涵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維護公平公正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通過打擊市場經營活動中的違法經濟行爲、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可以說,工商部門職能作用發揮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

(二)工商執法與市場環境優化息息相關。推進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是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首要任務是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而優良的發展環境既包括良好的硬件設施,更包括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和嚴格規範的文明執法環境。工商部門降低准入門檻、打破市場準入“彈簧門”、“隱形門”,爲投資創業者提供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準入環境;依法打擊各類破壞市場競爭秩序、危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經濟違法行爲,着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爲各類市場主體做活做大做強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工商執法與公衆合法權益保護息息相關。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侵犯廣大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消費者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合法權益更難得到保障。工商部門依法打擊各類侵害消費者、經營者合法權益的經濟違法行爲,既是保障廣大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公正市場經濟秩序的職責所在,也是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我省工商系統執法行爲存在的主要問題

xxxx3年,省工商局在組織市州工商局開展規範基層執法工作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於5月份先後到黃岡、黃石、鄂州、襄陽、十堰、孝感等6個市局和浠水、大冶、棗陽等4個縣局進行調研,實地走訪15個工商所,通過與市縣工商局領導、市縣工商局業務機構負責人、工商所長和一線執法人員及市場主體面對面座談,抽查、調閱市縣工商局和工商所執法案卷等方式,進一步掌握了基層執法存在的問題。

(一)執法力量需進一步加強。近年來,工商所事權擴大後,基層工作業務量明顯增加,特別是經濟戶口增長較快,市場巡查和監管風險的壓力不斷加大。相比之下,基層工商執法隊伍年齡老化、人員力量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如,大冶市局125名工商所幹部人均管轄12.5平方公里、市場主體194戶,多數工商所幹部職工不足10人,有的只有5到6人,既要處理日常工作,還需應付各級檢查和地方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監管執法工作難免存在疲於應對、履行不到位的問題。同時,基層一些執法人員業務素質不強,缺乏辦大案、要案、疑難案件的意識和能力,說法、講法能力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執法效果。

(二)執法理念需進一步更新。一是少數執法單位和執法人員重罰輕教、重執法輕服務,對一些違法行爲一罰了之、以罰代管,沒有很好地指導當事人整改違法行爲、規範經營。二是一些執法人員查處違法案件時,沒有做到追本溯源、查假劣、端窩點,對售出的問題商品流向跟蹤處理不及時,“查處一個案件、規範一個行業、淨化一片市場”的執法效果不明顯。

(三)執法行爲需進一步規範。一是少數基層執法人員對工商所職能和職權認識不清,出現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二是少數執法人員重實體輕程序,沒有嚴格遵守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程序性規定,容易出現執法風險。三是有的執法人員未正確使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對同樣的違法行爲,處罰標準不一致,存在畸輕畸重的問題,未能充分體現執法執罰的公平公正。

(四)執法效能需要進一步提升。一是系統內上下聯動不夠,尚未形成信息準確、決策科學、反應快速、反饋及時的長效機制,容易出現多頭執法、交叉執法、案件深挖不夠等問題。二是監管手段較落後,高科技執法裝備應用不夠,基層人員主要依靠個人經驗監管執法。加上商品質量監管抽樣檢測費用高、週期長,容易導致監管風險的發生。

(五)執法環境需進一步優化。一是工商部門執法依據多、執法範圍廣、職責任務重,而強制手段少,缺乏足夠的權力保障,遇到特殊情況,只能求助於公安等部門。二是工商部門與多個執法部門職能交叉,一些工作如果沒有相關部門的配合,容易帶來監管風險。如無照經營的監管,如果沒有文化、衛生、安監、食藥監、公安、消防等部門的配合,很難查處取締,容易帶來問責風險。三是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受gdp考覈指標影響,對行政執法理解不夠、支持不夠,片面的將行政執法與經濟發展軟環境對立起來,限制甚至禁止執法人員到企業進行日常檢查,給基層監管執法增加了難度。基層執法人員在依法實施行政處罰時,受地方領導的說情干預,影響了執法效果,挫傷了執法人員的工作熱情。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出於地方發展的考慮,自行出臺“土政策”,干擾了工商部門的依法行政。如,有的地方政府一方面積極開展“市場主體增量行動”,另一方面又出於城市建設的考慮,禁止在城區設立汽車租賃、廢舊回收等行業企業,使基層工商部門在履行登記註冊職能時處於兩難境地。

三、我省工商系統規範執法行爲的做法

(一)強化執法理念,提升執法能力,重點解決執法意識不強、執法力量不足的問題。一是堅持把依法行政作爲工商事業發展的'生命線、作爲工商監管服務的基準線、作爲貫穿工商工作全過程的主線,用法治工商理念統領職能工作,促使法治理念入腦入心。二是組織近兩年新招錄的700多名公務員參加培訓考試並核發執法證,充實基層一線執法力量。三是各級工商局開展法律教育培訓,提升執法人員工作水平。省工商局堅持一月一講“工商法制大講堂”,黃石、襄陽、荊門等市工商局聯合高校、黨校建立工商夜校,加大執法人員培訓力度。四是實行幹部任前法律知識測試製度,將測試結果與幹部提拔任用直接掛鉤。省工商局機關113名幹部參加法律知識測試;黃石、荊州、孝感、鄂州、潛江等市工商局組織任前測試,通過率達到98%以上。五是廣泛開展業務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分級評選登記註冊、市場監管、消保維權、執法辦案、法規工作等“崗位能手”。荊州市工商局組織開展識真辨假大比武活動,提高幹部監管執法能力。

(二)完善執法機制,健全工作制度,重點解決執法不規範和效能不高的問題。一是出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工商所規範化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和界定市縣工商局和工商所監管執法事權,完善權責分明、運轉有序的監管執法機制,防止出現重複執法、多頭監管和監管“盲區”等問題。二是建立省、市、縣工商局和工商所四級經濟檢查機構和辦案事權大集中、辦案隊伍專業化的執法辦案工作體制。黃石市工商局建立經檢辦案、法規審案、公平交易管案的執法辦案機制;荊門、黃岡等市工商局與紀檢、檢察、公安等機關建立執法協作機制;浠水、麻城等縣市工商局在公平交易機構設立案件研發專班,負責案源收集和新型案件開拓,指導工商所執法辦案。三是加強基層業務指導。建立涉法疑難事項合議機制和疑難問題收集答覆機制,會同業務機構幫助基層解決涉法疑難問題;每年評選“十佳行政處罰案件、十佳行政複議案件”,指導各地行政執法、規範執法。四是實行行政強制措施行爲規範、市場巡查工作規範、12315工作規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檢測工作規範等一系列制度,規範行政執法。五是統一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和行政複議等文書格式,推行說理式執法文書,增強行政執法行爲的公開性與透明度。六是對涉及工商職能的288種違法行爲,分別規定具體行政處罰裁量指導標準,依法規範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防止執法人員隨意執法、大案化小、小案化了、有案不辦或以罰代刑,規範執法量罰。

(三)強化執法監督,嚴格執法考覈,重點解決執法責任不落實等問題。一是在工商所統一配備專、兼職法制員,把守工商行政執法第一線關口。實行網上辦案、網上審批,強化案件流程管理。二是各級法規機構加強對本級辦理的一般程序案件的證據、定性和法律適用的審查。三是各級工商局成立案件審理委員會,對重大、疑難案件實行集中審議。荊門市工商局建立辦案機構法制員初審、法制機構覈審員覈審、法制機構負責人覈准、機關負責人批准的“四級審查”制度。四是建立案件回訪制度,對罰款數額較大的案件,案後15日內進行回訪,瞭解案件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堵塞漏洞。黃石市工商局對一般程序案件,堅持每案必訪。五是建立“省局對市州局、市州局對縣局、縣局對工商所、工商所對個人”四級考評體系。黃岡市工商局實行行政處罰案件績效考覈機制,科學獎懲執法辦案。六是實行案件質量評查,分級抽查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複議等各類案卷。黃石市工商局建立健全案件評查工作制度,強化案件質量評查;荊州市各工商所對自辦行政執法案件實行一案一評。

四、對我省規範工商監管執法的建議

(一)推進地方立法進程,明晰行政執法邊界。進一步推動地方立法進程,科學劃分各職能部門執法權力,儘可能地解決部門間權力邊界不清的問題。加強法律和規範性文件的解釋工作,或提請有解釋權的機關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指導基層執法操作。進一步理順工商執法體制,明確界定上下級部門之間、基層工商局與派出機構之間的執法事項和執法權限。加大權力清理力度,公開部門職權事項,主動接受社會公衆監督。

(二)建設行政執法系統,實現行政執法網絡化、程序化、公開化。充分發揮網上辦案案情全面清晰、執法行爲透明規範的作用,全面推行案件管理系統和網上執法監督系統,推動陽光執法和執法公開化。藉助系統的查詢和提醒功能,第一時間提醒執法人員所辦案件的定性處罰依據、處罰裁量基準、應辦審批流程及時限要求;藉助系統的處罰裁量流程,指引執法人員直觀簡潔地運用裁量標準,做到程序合法、定性準確、處罰恰當;藉助系統的痕跡化管理,強化執法辦案的公開透明,避免不當因素對處罰裁量的影響。通過系統的推廣應用,全面加強案件管理、執法監督、執法信息共享、辦案責任追究、疑難案件指導和執法主體規範。

(三)建立錯案必報、違規必查、有責必究的執法監督機制。實行案件評查糾錯、行政複議訴訟糾錯、行政督察糾錯、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監督職能,形成內部執法監督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的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制約制度,通過覈審、複議、組織聽證等有效方式,審清執法合理性、合法性。建立錯案報告分析制度,嚴格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明確各執法單位和執法人員的責任,使執法行爲達到主體明確、責任落實、職權清晰、程序規範、監督有力、獎罰分明。加強系統內行政執法檢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對系統行政執法情況進行監督落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把依法行政考覈與幹部提拔任用和財務保障相掛鉤,推動全系統依法行政。

(四)加強行政執法保障,斬斷行政執法與部門利益的鏈接。一是加強執法經費保障。執法經費不足是造成趨利執法的根本原因,加強工商部門監管執法活動的保障是解決趨利執法的治本之策。爭取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加大工商部門的經費保障力度,努力將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打擊傳銷、無照經營查處取締等工作納入財政保障的執法專項補助項目,保障基層執法經費。二是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制定長遠用人計劃,在編制允許的情況下,加大基層工商公務員的招錄力度,充實基層執法力量,解決人手不夠和人員老化問題;加大執法人員教育培訓力度,着力在教育培訓針對性、實用性上下功夫,提高執法人員業務素質,提升行政執法水平。

工商累調研報告篇2

工商行政管理執法風險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履行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過程中,由於種種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的各種潛在危險。它表現在多個方面,且已影響到了工商部門職能的履行。如何規避執法風險,提高執法能力,已成爲當前工商部門在履行職能過程中不得不解決的課題。

一、工商執法風險的主要表現

(一)內部風險

1、執法能力不足導致的風險。目前,部分工商執法人員執法水平不高,缺乏正確的執法理念、過硬的執法素質和應有的執法敏感度和預見力,對當前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認識不足,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和傳統管理方式等,造成執法隨意性大,不嚴謹,容易引發一些問題。具體體現爲在執法辦案過程中,簡化執法程序,超越執法權限,亂用自由裁量權,適用法律法規依據錯誤,行政不作爲,舉報處理不當等,給當事人或社會帶來危害,甚至引起訴訟糾紛,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等。

2、監督機制不健全導致的風險。實際執法辦案中,特別在基層,一個案件從立案到處罰往往由一個單位辦到底,法制機構也只是從法律依據、書面呈報的程序、事實材料上把關,而對執法過程中的顯失公正以及結案後的各項工作缺乏後續監督機制。

3.執法目的不正確導致的風險。有的單位執法不是爲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不是爲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而是從小集體利益出發,以罰款創收爲目的,執法隨意性較大。

4.執法裝備不全導致的風險。雖然工商部門近年來執法裝備有了較大改善,但許多基層仍然缺乏執法車輛、音像取證、商品檢測、實時網絡信息稽查等設備,給收集違法證據,及時查處案件帶來一定的困難。

(二)外部風險

1.良性的外部風險。主要表現在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政相對人對工商執法的依法監督,如行風評議、案件回訪等,促使工商執法行爲合理、合規、合法,如果工商部門及人員不具備相應素質,就會陷入被動。

2.惡性的外部風險。它是對工商部門行政執法的一種不正常、不合理的監督、制約、阻礙和抗拒,它的存在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往往使工商部門執法不能依法進行或不能正常進行,主要表現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暴力抗拒執法,它來自於行政執法相對人,方式是異端暴力,直接危及工商執法人員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且負面影響較大;二是干擾行政執法,它來自於地方政府,方式是行政命令,直接關係到一個地區的行政執法環境和市場經濟秩序;三是不正常地關注執法,它來自於少數行政執法監督部門,方式是不正常的刻意關注,往往會影響到工商部門履行職能的主動性、積極性。還有來自各方面各種形式的說情,影響執法公正,導致執法放水、縮水。

二、工商執法風險存在的原因

(一)沒有依法行政。由於少數工商執法人員執法思想不端正、執法素質不高、執法方式簡單、執法態度粗暴等從而導致不依法行政的現象時有發生,具體體現爲簡化執法程序、超越執法權限或行政不作爲、亂用自由裁量權、適用法律法規不當等。

(二)行政相對人法制觀念淡薄。當前法制建設與人們思想觀念之間存在着一定差距,少數行政相對人法制觀念淡薄,導致行政相對人爲追逐個人私利,而置法律法規於不顧,甚至與工商部門進行對抗。

(三)地方保護主義。少數地方政府或部門出於地方利益的需要,而對工商部門某些執法行爲加以限制或強制,命令工商機關越權執法或不作爲。

(四)部門利益主義。少數執法監督部門在正常監督執法的幌子下,爲謀取小集團利益,刻意關注工商執法行爲,消耗了工商機關的大量精力,影響了工商部門履行職能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規避工商執法風險的對策

(一)堅持依法行政。端正執法觀念,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上來,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在執法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越權、越位,合理、正確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堅持依法依規行政。

(二)加強業務培訓。加大隊伍建設力度,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思想水平、業務知識能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以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工作的需要,努力降低由於自身因素導致的執法風險。

(三)講究執法策略。重大業務活動和重要案件查處,堅持事先請示彙報,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和上級領導的重視、支持。當地方黨委、政府的行政命令與工商職能相沖突時,應做好解釋、溝通、宣傳、協調工作。應通過報紙、電視、廣播以及其他多種形式,努力普及法律知識,增強社會各界的法律意識,提高行政相對人的法律意識。加強與職能部門和相關單位的聯繫和溝通,以取得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比如,與司法部門搞好協調配合,形成執法合力;與執法監督部門加強信息互通,形成執法後盾;與上級部門及同行加強信息聯繫,形成執法網絡。

(四)完善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案件審覈、罰沒、案件回訪和辦案紀律等制度,形成健全的內部監督機制,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錯案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以制度來約束執法人員的行爲。同時建立事前監督機制,實施上下級之間的監督網、各個業務流程之間的監督網、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網等三級網絡監督。

(五)探索監管方式。在執法活動中,善於發現和研究解決問題,積極依法行政,針對一些法律法規規定不明確、且在工作中難以把握的條文,根據立法原意,並參考其他法律規章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執法人員依法行使職權,有效地防止執法風險的發生。

工商累調研報告篇3

1引言

索洛等經濟學家認爲勞動、技術和資本是助推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1-2]。中西部農村地區資本形成的制約因素較多,成爲發展資本市場的瓶頸,使得資本在促進經濟增長上作用不夠明顯[3]。因此,不少學者研究提出一個可行性看似較高的解決辦法——資本下鄉。在筆者對荊州市大量家庭農場主進行調查研究資本下鄉時,發現資本下鄉受到絕大多數人的反感。原因之一是大量的資本下鄉讓本地規模偏小的原生的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被破產、被兼併。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下鄉能解決資本形成的問題嗎?

2 背景及現狀

2.1資本下鄉的背景

在當前的條件下,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包括三個。首先是農業收入。農業收入就是農民在自己承包土地的基礎上所取得的收入。在目前的環境下,農民土地分散、狹小,生產資料不斷上漲,農副產品價格相對穩定,農民在農業收入上的增長空間有限。

從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打工收入來源具有一些非確定性,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已經波及中國,對製造業產生深刻的影響,沿海大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停產,農民工大批返鄉,增收形勢堪憂。即使將來經濟形勢好轉,由於其缺乏知識和勞動技能,以及資本面前處於弱勢,工資增長空間有限。

第三個收入來源是,國家的轉移支付。比如停止徵收農業稅費,以及各種糧食的補貼,都算是國家的轉移支付。同時,教育、醫療等的支付也屬於此類。但是此類在農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非常的低。因此單靠農民、農業,要達到十七屆三中全會中提出的“20xx年農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的任務是艱鉅的。要提高農民收入,必須開闢新的途徑,必須依靠外力推動,尤其是資金投入。

外來資金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投入;二是城市資本投入。在對農村的投入方面,從20xx年的2357億元到20xx年的3397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各項支出合計5625億元,增加1307億元,增長30.3%。可以說國家對農村的投入增長是快速的。國家財政主要投資的是兩個領域: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如水利、道路、飲水工程、電網改造等;二是公共服務,如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但是,“三農問題”的根本解決不能僅僅依靠政府財力,它需要整個社會的合力。“三農問題”不僅僅是農村、農業、農民本身的問題,而是城鄉對立的問題,是發達的工業文明與落後的農耕文明的對立,是兩種生產方式的對立。城市生產方式是依靠資本、知識、管理、技術、品牌、人力資源等要素參與,而農村基本上還是靠土地與勞動力。因此農村要發展,就必然要求更多的生產要素來參與。農村的發展需要城市的生產要素的參與,特別是資本的參與,因爲資本是核心,資本的投入必然帶來其餘的生產要素的參與。因而城市資本下鄉就有其內在的需求性。

2.2資本下鄉的含義

資本下鄉,在經濟學意義上,指的是用於生產的基本生產要素,即資金、廠房、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源。現實中的資本下鄉大多是指俠義上的`資本下鄉,也就是“資金下鄉”。

所謂的資本下鄉就是把城鎮工商業積累了龐大的科技、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吸引到農村去,以解決農村面臨的困境。“資本下鄉”是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有專家認爲,“資本下鄉”進行“城市反哺農村”和“工業反哺農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方”,因爲資本是現代工業社會最具有決定意義的生產要素。

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引導城市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負責人日前表示,工商企業進入農業有利於利用社會力量增加農業的資金、科技和裝備投入,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和現代農業建設。

據農業部初步統計,截至20xx年12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已達2.7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合同)總面積的21.5%。其中,流入工商企業的耕地面積爲2800萬畝,比20xx年增加115%,佔流轉總面積的10.3%。

這位負責人說,今後將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引導城市工商資本投入農業農村,採取公司加農戶、公司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訂單農業等方式,重點發展種養業產前和產後服務、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和“四荒”資源開發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產業,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化經營;鼓勵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採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和利潤返還等方式,讓農民更多地分享加工銷售收益。

2.3資本下鄉的意義

從理論上講,在平等、自願的前提下,由資本與農民通過平等談判而實現土地流轉,讓資本與土地結合,對農民與資方都有利。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並不總是如此,如《南方週末》報道的《資本上山,林改失範 江西銅鼓平息林權糾紛》,就爲“資本下鄉”敲響了警鐘。這次林農與資方的衝突,根本原因是林農不能分享不斷升值的山林收益。在一開始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以及在資本面前的弱勢地位,林農將林地以低價賣給資方,但是隨着原材料的暴漲,木材價格也不斷上升,導致林農因爲林地價格的巨大反差而產生極大的心理不平衡。從而引起了資方與林農的衝突。從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土地流轉,雖然能使雙方都獲益,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農民在資本的面前的弱勢地位,從而導致利益格局嚴重不均衡,引起雙方的矛盾衝突。

另一方面,在許多農村也出現了無房無地或有房無地的農民,他們或認爲土地無利可圖,或長期在城市居住,或急需用錢,從而將土地以一定價格長期轉包出去。一旦經濟形勢嚴峻,或者投資失敗,被迫返回農村,將無地可種,甚至無處可住。他們失去了土地的生活保障,淪落爲農村底層。這樣農村貧富分化不可避免,階層矛盾將加劇,成爲農村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3.1資本下鄉渠道問題(主導產業威脅)

資本下鄉渠道問題是有兩個方面:一是資本下鄉的渠道問題。是金融機構還是企業投資,還是個人直接投資、民間借貸等等。資本下鄉渠道不暢通。二是,資本下鄉後的項目選擇問題,也就是投入什麼領域的問題。

3.2微觀農業組織“被破產”問題

大量資本下鄉導致的小規模家庭農場、合作社、種植大戶在土地、勞力、技術、市場等方面競爭處於劣勢,擡高了地價、物價、人力成本,最終導致破產。未來農村是走美國式的大型農業企業之路嗎?經濟學家郎鹹平等是不贊成的,鼓勵支持小型農業微觀組織發展,不能形成美國式的壟斷。

3.3資本下鄉“不種糧”問題(糧食安全隱患)

3.3.1“連片”土地獲取難。下鄉資資本下鄉種糧沒優勢的第一個原因是,其進行規模經營支付給農民的土地租金一般要遠高於農戶自發土地流轉的租金:“資本下鄉種田就要從農民

那裏租來耕地,且租來的耕地必須連片適宜規模經營。租來連片耕地,租金必須以連片耕地中最不願土地流轉出去農戶所要租金爲基準。”

3.3.2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大。雖然我國農業糧田的種植結構南北方存在差異:南方地區種水稻,中部地區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在北方地區則一季小麥一季玉米。“但是種兩季的種植模式,一畝地的年純收入也就是在1000元左右。”“這還是在收成好的時候——沒有出現人爲投入勞動不負責任或者自然災害造成的減產。”在目前地租過高的情況下,租地經營的下鄉資本種糧,難有利潤空間。

3.3.3僱工成本高。資本下鄉種糧沒優勢的第二個原因則在於:資本下鄉進行規模經營,要麼僱工,要麼提高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化程度意味着更高的固定資本投入,僱工就要支付工資。農業生產的週期長,田間管理是十分細碎、無法標準化且難以計量的,僱人管理的成本極高。農戶種田,自己種自己的田,責任心強,利用茶餘飯後時間即可以完成大部分田間管理。資本僱他們進行田間管理卻必須按市場價格支付工資,“因此,當農戶種糧食可以賺錢時,資本種糧卻沒有不虧本的”。

工商累調研報告篇4

商企業管理是一門應用十分廣泛的專業,它的目標是培養能夠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論和專業實用技能,通過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經營決策和有效管理,爲學生今後進一步攻讀工商管理類研究生(mba)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對專業工商管理人才越發顯示出強勁的需求。營銷師、會計師、人力資源師、項目經理等職位將成爲未來企業人才競爭的焦點。工商管理專業包括經濟類學科與管理類學科,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學科。

我於20xx年8月20日對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進行了企業調查。總經理鄭憶龍人力資源部王經理,他向我介紹了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員工的招聘、錄用及培訓,員工的福利等情況,並借閱了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員工手冊》和20xx年度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各部培訓記錄。

一、工商管理專業簡介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是自學考試學科調整後產生的新專業。這一專業的設置是爲了培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工商業及其他各類企業管理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經過專業學習,成績合格者應系統地掌握現代管理理論、有廣泛的知識。熟悉各類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科學方法,能夠勝任企業管理工作。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業經濟管理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的學科,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和內部行爲管理兩個方面。

(1)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是培養優秀的涉外企業和機構的管理型人才。該專業將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現代的管理理論知識和方法,具備企業綜合管理的基本素養和操作能力,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能、外語基礎和與人們進行溝通與協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良好的學習能力、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工作能力,使學生具備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才幹。

(2)培養要求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和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企業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3)畢業後具備的知識與能力: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企業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工作和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與規則;

5、瞭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4)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之專業概述

工商管理作爲管理學的重要分支,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依據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如何運用現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有效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廣義的工商管理包含的領域很多,相關專業有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旅遊管理,會計專業等。

1、就業方向

一是國家和省市各級經濟綜合管理部門或行業管理部門;

二是以大中型工商企業爲主的內資企業;

三是外資或涉外經營的工商企 業,以及國際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類型的諮詢服務等中介企業;

四是銀行、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

五是在國內院校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或到國外高校 深造學習。

2、就業行業或部門的百分率

國有企業 30、92% 錄取研究生 7、77% 出國 0、62% 民營及私營企業 12、10% 其它 2、66% 中國小及其它教學單位 0、95% 部隊 0、62% 其他事業單位 2、73% 高等學校 1、83% 機關 3、54% 醫療衛生單位 0、07% 科研設計單位 2、36% 金融單位 4、59%下面在詳細介紹工商管理類各個專業的情況

(5)工商管理應聘須知

選擇管理崗位,對世界經濟和科技信息要敏感,迅速收集分析、正確處理並及時作出相應的對策。因此,要求應聘管理職務的人員首先要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並具有運用現代管理手段進行管理的才能,掌握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個人素質方面,要具備較高的管理和組織協調能力,以及規劃能力和應變能力,還要求有較好的自控能力。

二、企業調查

通過在校近三年的學習,掌握了現代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此次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據所學的有關工商管理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選擇了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爲調查對象,通過走訪該企業的總經理鄭憶龍和人力資源部經理,查閱企業的《員工手冊》及20xx年度企業各部門培訓記錄,寫了這篇調查報告。通過此次社會實踐,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中的重要性:企業只有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纔能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由於所學知識有限,只能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企業的就業情況和企業人力資源的部分進行分析,因而無法做到全面的、深層次的分析。

(1)實習企業簡介

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於1992年l2月31日正式成立。自成立以來,秉承宋慶齡遺志,發揚宋慶齡偉大精神,遵循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祖國統一,關注民族未來三項宗旨,在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統戰部的直接領導下,在省民政廳的具體幫助下,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指導下,積極履行公益機構職能,堅持開門辦會工作方針,緊扣時代發展主題,自覺圍繞黨和政府工作大局,以獨特的工作視角,發揮着公益組織的作用。以青少年爲主體,開展國際民間交流,海峽兩岸互動、互訪活動,在關愛未來,實施資教助學、醫療救助,圍繞少年兒童素質教育等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地開展有益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項活動;在經濟實體建設,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領域,增強機構影響力和綜合實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國家民政部於20xx年授予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全國先進民間組織光榮稱號,於20xx年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光榮稱號。

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公益文化交流服務中心,是以和平,統一,未來三項宗旨爲指導,以促進文化交流爲主旨的綜合性、公益性服務平臺,爲兩岸及國際友好交往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積極促進兩岸及國際公益文化交流事業的發展。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公益文化交流服務中心自試運營以來,先後承擔了辛亥百年,和諧中華豫臺書畫交流展、中國臺灣幼獅管樂團河南文化交流活動、20xx兩岸書法繪畫比賽、美好人生,祖孫情深兩岸夏令營、20xx世界大學生賽艇挑戰賽、世界大學生中原文明講堂等一系列公益活動的接待和會議任務。酒店開業時間20xx年12月,主樓高6層,客房總數85間(套)。

(2)調查經過

此次企業調查,我有計劃的對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基層員工及人力資源部都進行了走訪詢問,並重點對工商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得出了一下幾點見解。

1、員工的招聘和錄用

企業在員工的招聘和錄用工作中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嚴格的面試、錄用測驗等。企業在招聘員工時也向求職者全面客觀的介紹企業情況,企業所能爲員工提供的培訓、晉升、薪酬、福利等,使求職者能從這些信息中判斷自己對所應聘的工作是否滿意,是否能勝任其職。這一做法將有助於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選擇到更優秀的員工,也有助於員工堅定其在企業長期工作和奮鬥的信心,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2、重視員工的職業生涯計劃,滿足員工個人發展需要

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公益文化交流服務中心從員工進店開始就指導員工確定自身的職業目標,幫助其設計個人的成長計劃,併爲員工提供適當的發展機會。這樣做減少了員工的流失,提高了員工的滿意感。

3、加強與員工溝通,促使員工參與管理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員工的創造性、積極性的發揮。作爲服務第一線的員工,他們比管理者更瞭解顧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爲此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爲員工營造了一種和諧的大家庭氣氛,使員工能充分發表意見,積極參與管理。如總經理接待日等方式,通過與員工雙向溝通,使企業管理者可以做出更優的決策,此外,管理者不僅加強與企業現有員工之間的溝通,而且也要重視與跳槽員工的交流,因爲管理者認爲這些員工往往比企業現有員工更能直接、詳實的指出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深入瞭解員工跳槽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便更好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宏運百貨讓員工參與管理,進一步發揮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員工的工作責任感,使員工更清楚的瞭解管理人員的要求和期望,更願和管理人員合作,做好服務工作。

4、關心員工的生活

企業員工一般工作壓力較大,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少,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的管理者從生活上多關心員工,爲員工提供各種方便。首先,管理者應高度重視員工時間分配,充分爲員工減少壓力,生活方便。然後,會有很多機會參由各個部門舉辦的各項員工活動。其次,管理人員還對員工進行感情投入。在節日、員工生日的時候送上賀卡、禮物等表示祝福。如果員工家裏有什麼困難,盡力提供支持與幫助,解除了員工的後顧之憂。

5、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

中心從員工的需要出發,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報酬體系。它包括直接報酬、間接報酬、非金錢性報酬三方面內容。直接報酬主要指企業爲員工提供的工時工資加班費等。間接報酬主要指員工的福利。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採用統一的方式,爲員工提供醫療保險、養老金、帶薪假期等福利。非金錢性報酬是企業管理人員認識到員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質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因而,管理人員應適當的考慮員工的精神需要,通過各種精神鼓勵措施來激勵員工,如評選最佳員工、授予崗位能手稱號等。管理人員還應注意到:不同的員工的精神滿足是不同的。並根據員工個人的差別有針對性的採用各種激勵手段。通過以上幾方面的調查,可以看出管理者是真正重視員工,把員工放在首位,切實把員工第一運用到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正因爲如此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員工,使企業有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爲賓客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得到各方朋友的肯定。

(3)調查總結

最近一項調查表明,我國超過半數以上的企業處於中高度危機狀態。報告顯示,困擾我國企業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資源危機,有33、7%的被調查企業表示人力資源危機對其企業產生了嚴重影響。在調查中發現,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意外離職,有時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爲他們熟悉本企業的運作模式、擁有較爲固定的客戶羣,而且離職後只要不改換行業,投奔的往往是原企業的競爭對手,勢必會給原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帶來較大的衝擊。

通過對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管理的調查,或許能給那些處於危機狀態下的中國企業帶來些啓示,甚至是經驗。

三、結語

經過了近三年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習,自己在企業管理知識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社會調查報告就是將學到的知識如何用來分析各種實際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一個途徑。

在調查相關企業時,走訪了主管部門,有針對性的提問,收集相關的材料,力求做到準備充分,有的放矢爲調查報告內容的準確,翔實打下基礎。調查訪問的過程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懂得了要了解一個事件的本質,要通過現象看到更多的信息,必須要全面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當然這也離不開相關單位的配合和指導教師的耐心指導,通過寫作調查報告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爲以後學以致用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工商累調研報告篇5

基層工商所是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派出機構,是工商行政管理隊伍的基礎,是履行行政執法,市場監管職能的窗口部門,是整個工商局的門面,而在這個門面裏,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大衆對整個工商系統的認知,因此基層工商所的工作,是整個工商系統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行政執法又是基層工商所的一重要職能,作爲一名基層工商所工作人員,對於基層工商所行政執法現狀及應對,有如下粗淺體會與認識:

一、外部執法環境

國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方針後,要求各執法機關都必須嚴格遵守這一大的準則,在這個建立法制社會的大環境下,國家對於工商行政執法有着高標準、高要求,同時工商行政執法受社會、輿論、司法機關,及上級部門等諸多監督,更進一步督促了工商行政執法水平的提高。現今,基層工商所基本杜絕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三亂行爲,從以前的不合法、不規範,轉變成了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爲宗旨辦案,力爭個個是鐵案。

但是在衆多監督下,大衆也應該看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和困難。一方面,國家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軌道使我國工商行政執法環境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中國行政執法的本身就是具有範圍廣、數量大、任務重、執法依據的層次和種類多等特點,特別是基層工商所在行政執法中,面對和接觸的有部分法律知識缺乏,對於工商的職能不瞭解的當事人,執法人員時常會面臨言語污辱及打擊報復的言論威協,甚至暴力抗法的情況。而輿論環境中也有部分不明真相、跟隨起鬨的羣衆以及某些不負責任,爲吸引大衆眼球,報道偏頗的媒體。這些因素構成了目前壓力大的、條件艱苦的執法環境。

二、內部執法現狀

(一)指導力度不統?

各工商局根據職能分工劃分了各個部門,有法制股、辦公室等,而各部門的業務範圍側重不同,但又有交匯之處,對於交匯之處,經常由於所站角度不同,考慮的問題也有不同,從而意見不統一,要求基層工商所執行的也各不相同,這讓基層很難得心應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辦案效率。

(二)重程序、輕實體

實體指具有權利和義務的事物,程序是指法律規定所必須具備的法律要件。可見,程序和實體都是執法中必不可少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在我國法制不健全的前幾年,工商行政執法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重實體、輕程序現象,但經過幾年對執法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及文化素養的提高,全國範圍內的重實體,輕程序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一些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實踐中,對於一些違法行爲,執法機關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但只要程序有瑕疵,就將行政處罰行爲予以撤銷;一些人總在程序上大做文章,某些專家在評論一個案件辦得是否合法時,總是以程序放在第一位,不注重實體效果。在這些個案衝突中,造就了現今一些工商行政機關過於重視程序,把程序放在第一位,生怕被人發現一丁點的漏洞,而對於實體,相比之下,被人輕視,從而從重實體、輕程序走向了輕實體、重程序的極端。

以上二種做法都是違背了制定法律的初衷,制定法律不是爲了程序而辦案,而是爲了保護大多數人的合法權益。程序與實體是辯證統一的,程序法的功能是輔助性的,國家制定程序,是爲了使實體法運用時,更具有公正性,但總的來說程序的啓動是以實體法的實現爲目的的,所以,不能簡單的認爲程序合法,實體必然合法,過於強調程序,只能造成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同時助長了違法行爲的氣焰,對於完全可以補正的,不影響實體權力義務的程序瑕疵,完全可以及時予以補正,而不是單一的進行撤銷。

三、應對措施

在分析目前外部及內部執法環境及現狀的基礎上,筆者認爲,在執法辦案時發現違法行爲,不但要按照法律法規,對當事人進行處罰,更要注重發現該違法行爲有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以便及時,有效的防治。同時,對於一些人爲思想的變化,可能產生的違法行爲,及時的預以提醒,警示,做到防微杜漸,將違法行爲制止於萌芽狀態。

不可否認,以前的工商行政執法,手段單一,以罰代處;亂收罰款,重複執法,同時,工商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素質不高,文化程度較低,然而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中,這些問題都已基本得到了解決,工商行政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總之,基層工商所作爲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市場監管與行政執法的第一線,直接關係到民衆心中的工商形象,切實提高行政管理執法水平,爲基層工商所創立良好的執法環境,對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

工商累調研報告篇6

大力實施12315品牌示範工程是落實工商行政管理12356工作思路的重點之一。既是當前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實現工商西部領先,全國一流奮鬥目標的重要舉措。雖然幾年來,我市的12315通過現場出擊、轉辦處理、快速分流等方式,用熱心、誠心、耐心爲消費者排憂解難,架起了管理者、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橋樑,有效地提高了消保維權工作的品位,12315已經成爲工商部門聯繫羣衆的民心工程、爲人民羣衆辦實事的公僕工程和展示工商良好精神風貌的形象工程。但如何以12315爲基礎,將工商執法的資源整合,逐步建立由消費者諮詢、申訴舉報、消費安全預警、查辦案件、廣告監測、經濟戶口管理、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等專項網絡組成的12315行政綜合執法網絡,打造出反應快速、到位及時的市場監管110,成爲工商維權執法權威品牌工程,還需不斷完善和努力,也是當下急需繼續深入探索的一大課題。

一、當前市12315執法網絡的現狀

(一)12315組織機構基本健全

近年來,市工商局按照國家工商總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信息化網絡爲支撐,積極推進12315行政執法體系基礎建設。20xx年8月2日,市工商局正式啓動了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系統。20xx年7月,市局對原12315系統進行基本整合,將過去功能單一的12315申訴舉報系統改造爲功能較爲全面的12315綜合指揮調度中心繫統。

(二)12315社會消費維權網絡日趨完善,12315執法機制基本形成

近年來,市工商局在不斷鞏固硬件建設的基礎上,更注重軟件的升級,其中社會消費維權網絡建設成效顯著,通過加大12315聯絡站進商場、進超市、進場鎮、進學校工作力度,將12315維權網絡向互聯網領域延伸,促使12315社會消費維權網絡日趨完善。並強力推進執法支持,建立了反應快速、到位及時的市場監管機制。

(三)創新維權機制,實現一個整合,12315工作逐步規範

12315始終致力於整合軟件資源,不斷升級12315消費維權系統,並加強執法資源整合,建立市工商局、區縣工商局和工商所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使12315工作逐步規範和優化,更加全面具體的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

(四)12315作用發揮明顯

20xx年,市各級工商機關12315消費維權系統升級,消費者維權除可以撥打12315熱線電話外,還可通過短信方式進行。同時,電信160聲訊平臺可爲羣衆提供工商辦事指南聲訊服務。20xx年,市工商系統12315機構共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諮詢12.7萬件,辦結率達99.5%,滿意率達98%,在規範消費市場,維護消費者權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

(一)12315機構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12315做爲接訴平臺,面向社會受理消費者投訴,沒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業務水平難以應對複雜多變的接訴受理。從目前四川省編辦覈定的行政編制規定,各級12315機構工作人員60名,其中12315指揮中心在編公務員15名,各縣(市)區服務檯、工商所服務站共有在編公務員45名。12315接訴員參照公務員考試,通過筆試、面試、考覈等環節從社會上統一招聘,接受爲期3個月的崗前培訓,經考試合格後上崗接訴,人員約在200人左右。在編與外聘人員的比例失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質量。外聘人員只經過短暫的培訓上崗,短期內很難有大幅度的工作質量提升,且責任心較差,新人接替率較高。新人因對政策法規的講解不透徹,易造成投訴方誤解,不利於事件解決,也影響12315的品牌質量和信譽。

(二)12315信息化建設還須大力推進。

12315的信息化建設雖然經過了逐年的改造,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實現了聲訊和短信接訴受理,但在信息化進程上與其他品牌形象相比卻顯得較爲遜色。12315的品牌功能與110、112、114等極爲相似,但是羣衆的認知度卻沒有其他品牌響亮,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信息化建設基礎差。目前,12315的信息化建設只完成了調度集中指揮,區間橫向聯合,但信息快速響應制度卻沒有建立起來,調度指揮也不完善,不能像110、114一樣快速反應,快速處理。也由於信息化建設的滯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12315品牌形象的打造和樹立,以至於知名度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三)工作的重點未突出消保重案輕訴的管理傾向較爲嚴重。工商所作爲一箇中心、三級執法的最前沿,卻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工作被動,對消保維權工作是基本職能的認識不夠明確,只簡單的把收費和辦案做爲硬指標,把消保工作定位爲副業,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諉、怕麻煩的做法和心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人的思想因素是決定性因素,主要還是領導者、管理者和執行者層層輕視造成的一個管理誤區。

(四)依靠行業協會發揮作用還不夠明顯。一是依靠私營個體協會督促經營者自覺守法經營、加強自律意識、強化職業道德的提高等方面做得還不夠。在消費申訴中絕大多數被投訴方均是個體戶,佔被投訴方比例達90%以上;二是依靠各行業協會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發揮作用還不夠。對通過12315彙集的大量商品質量、服務質量問題的申訴,12315機構沒有向行業協會和企業通報,因此無法指導其進行行業自律。

(五)對12315宣傳力度不夠及形象展示也存在問題。12315做爲消費維權的唯一法定機構,但卻沒有得到羣衆的高度信任。據有關部門發放調查問卷統計,1000人中,知道315的有800人,知道12315的有400人,撥打過12315的僅有70人。這樣的調查結果說明,12315的品牌宣傳過於低調,吸引不了羣衆的眼球,並且12315的成功案例讓羣衆知道的太少了,沒有大衆媒體的報道,12315的品牌形象很難被世人周知並信任,更談不上展示。

三、打造12315工商維權執法權威品牌工程的建議

1、要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保證接訴質量。按照科教興企,教育爲本的原則,本着基礎在人才,人才在教育的思想方針,全面、系統、規範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職工隊伍政治、文化和技術業務素質,確保教育在12315品牌打造和樹立工商部門的權威發展中搶佔優先的戰略位置。在開展培訓時,要堅持四大原則,一是堅持政治與文化技術業務相結合的原則,12315做爲品牌工程,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的政策法規,爲此,要培訓員工的政治意識,與此同時,要加大文明用語和專業用語的培訓,提高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堅持長遠規劃與年度計劃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要從長遠着眼,確定培訓的遠期目標,並用短期培訓循序漸進的完成和提高;三是堅持理論與實作相結合的原則,理論是基礎,實作是根本,必須雙向結合,雙向融入,防止培訓脫節,理論與實際脫離的問題;四是堅持考試、考覈相結合的原則,即要指導,又要處罰,不斷激發員工認真學習新技能、創造新方法的積極性。

2、要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進程。必須進一步完善12315的信息化渠道和加快推進信息化進程,在硬件上,要引入高端電子信息設備,也可與交通、公安以及政府其他執法部門聯合,共享影像監控設備,進一步強化信息的集中指揮和調度指揮能力。並不斷完善信息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和責任共量,保證一地接訴,三地支援,從中找到最佳處置結合點。其次,要完善內部的信息管理辦法,對接訴實行跟蹤管理,保證投訴事件件件有落實,件件有迴音,件件有跟蹤,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

3、突出消保維權的重要地位。要從內部的思想建設入手,全面提升領導層、管理層以及執行層的思想認識,把消保維權的地位上升到民生地位,上升的責任高度,真正做到執法爲民。12315要實行首訴負責制,12315內部沒有任何一名無關人,只要是接訴必須首訴負責,跟蹤辦案,負責到底。對不能解決的及需事後解決的要負責跟蹤,有始有終,保證每一件投訴都不落空,切實擔負起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大責任和偉大使命。

4、加強工商業散戶的管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行業協會的管理要納入到重要日程,進一步提升行業協會的知名度以及權威性,不斷完善行業協會的管理職責,豐富工作內容,對行業問題要對行業協會進行雙向聯責,促使行業協會解決內部矛盾,制約商業散戶的惡劣行爲。對商業散戶實行定期教育制度,通過案例教育及法制教育提高商業散戶的誠信意識,儘量杜絕欺詐性行爲。

5、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實施形象工程。對12315的宣傳工作要加大力度,通過公益廣告的形式宣傳,報紙媒體的形式宣傳,廣播給權宣傳。12315要在多種媒體上做檔期節目,對12315的品牌建設,解決問題的實事案例,消費者權益的內容等進行廣泛宣傳,引起百姓的關注,取得羣衆的信任,真正將12315做成百姓的品牌,做成維權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