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公共衛生調研報告多篇

公共衛生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平羅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爲了進一步提高我縣公共衛生服務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自治區有關部門通知精神,我縣安排有關部門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1、機構設置情況:

經過多年的建設,全縣目前已形成了設施和功能相對齊全的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工作網絡和服務體系,擁有一支人員充備的衛生專業技術和衛生監督執法隊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8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衛生防疫站1所、婦幼保健所1所,鄉(鎮)衛生院16所,培訓中心、紅會門診部、預防保健站各1所,村醫療站168家,個體及社會辦醫療機構47家。我縣未成立衛生監督所,縣衛生防疫站兼疾病控制、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職能,具體衛生監督執法業務由衛生防疫站監督一科、二科承擔,主要擔負全縣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化妝品衛生、學校衛生、職業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放射衛生、消毒衛生、傳染病防治執法監督管理工作。

2、衛生人員構成及公共衛生機構設備情況:

全縣共有衛生人員817人,在學歷結構方面,大專以上學歷的414人,佔51%;中專以上學歷的154人,佔19%;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3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34人,佔5.4%,中級職稱的134人,佔21.2%,初級及初級以下職稱的464人,佔73.4%。縣衛生防疫站擔負着全縣10個鄉(鎮),128個行政村,2個場(廠)礦,62個工礦企業,近26.08萬人口的防、治、管、研、教等衛生防疫任務。近年來,由於高等醫學院校的本科畢業生充實到衛生監督隊伍中,使監督員隊伍學歷層次得到進一步提高,年齡結構進一步年輕化。防疫站現有職工62名,在編48人,自收自支7人,臨時聘用人員7人;專業技術人員54人,佔職工總數的86%;專科以上學歷者35人,中專學歷者1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7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5人,中級職稱21人,中級以上職稱人員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8%。現有萬元以上的設備20臺(件):低速冷凍離心機(cr4-11)、一氧化碳測定儀(co-500)、二氧化碳測定儀(ty-9800)、洗板機(wel4ki)、尿十項分析儀、立式圓形蒸汽消毒鍋(ls-b50l)、數據處理機(newmax)、b超儀(logiqtm)、心電圖儀(fx-2111)、顯微鏡(olympust)、倒置生物顯微鏡(imt-2)、生化分析儀(gf-d)、血細胞分析儀(mek-5208)、二氧化碳培養箱(e1020)、紫外分光光度計(uv-260)、熒光分光光度計(f-3000)、酶標分光光度計(eab-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ltx-1000)、氣相色譜儀(gc-9a)、水質採樣器(a4401-ao)各1臺(件)。

3.房屋及其它情況:

衛生防疫站的衛生監督辦公樓建於1974年,面積780.72平方米;綜合辦公樓建於1985年,面積1165平方米;利用國債資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綜合樓已於2003年10月投入使用,面積1500平方米,共投入資金180萬元。縣衛生防疫站、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所均建立了“非典”網絡系統,在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實行了“非典”疫情日報告、零報告系統;衛生防疫站實行了24小時疫情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預報室。在縣醫院、中醫院建立了發熱門診,縣醫院建立了隔離病房,設觀察牀6張。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都建立了非典型肺炎預檢制度。

(二)、醫療救治體系:

縣醫院作爲醫療救治體系的龍頭單位,於2002年12月成立了平羅縣急救中心,設病牀300張,其中:急診科用房240平米,設置觀察牀10張,“120”救護車3輛,icu病房設置牀位4張和一些基本醫療救護設備。傳染科設置牀位20張。縣中醫院設置病牀120張,婦幼保健所設置牀位32張,姚伏中心衛生院設置牀位15張,具備一定的基本醫療設備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醫療衛生單位醫療條件簡陋,只能解決當地羣衆基本醫療保健。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隨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羣衆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縣衛生事業的發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經濟和人民羣衆的要求,尤其在2003—2022年非典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災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縣公共衛生事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

(一)、公共衛生問題的預防、預警、應急控制處理缺乏統

一、科學的運作機制和管理體系,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制尚不完善。

面對突襲而來的公共衛生事件,2003年5月國務院緊急制訂並公佈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爲了進一步加強對全縣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領導,根據區、市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縣成立了平羅縣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平羅縣衛生局。實行防“非典”工作縣級領導分工責任制,制訂了《平羅縣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應急處理方案》,明確了衛生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責,確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實。縣衛生局設立了應急指揮中心,下設衛生檢疫、醫療救治、後勤保障等組織。按照“以防爲主、防治結合、應急爲主、平戰結合,以塊爲主、條塊結合,以專爲主、羣專結合”的原則,順利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通過“非典”防治工作,我們雖積累了一定的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但從“非典”防治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卻不容忽視:一是部分領導對“非典”預防工作不重視,沒有真正認識到建立公共衛生機制的重要性,沒有從預防、預警方面去長遠考慮,存在遇到突發事件盲目應戰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門爲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協調,相互推諉的現象;三是部分農民羣衆對縣委、政府的決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還持有反對態度。

【第2篇】公共衛生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事業,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相關精神,把爲居民提供村、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爲保障居民健康、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按照統一部署,不斷加快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覆蓋率達100%。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出臺了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細則和考覈細則,村、社區衛生服務逐步規範,養老保障工作全面實施,公共衛生基礎不斷夯實,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二、存在問題

一是社區衛生服務宣傳力度不夠。不少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健康意識淡薄,並且受收入水平所限,村、社區衛生機構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二是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城鄉之間、大小醫院之間、中心(站)之間醫療資源配置差距仍在拉大,社區衛生機構特別是農村衛生機構待遇不是很高,現有隊伍尚不穩定,社區衛生服務整體水平得不到應有的提升。

三是街道轄區內相關政策的導向性作用未充分發揮,零售藥店監管尚未到位。近年來,由於個體藥店准入政策放寬,零售藥店大量增加,佈局不盡合理,且違規經營現象時有發生,在導致醫藥市場出現不平等無序競爭的同時,進一步擠壓了社區衛生機構的生存空間。四是公共衛生專項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逐步增加了社區公共衛生投入,但尚未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尚顯不足,社區衛生機構“六位一體”的功能難以發揮,社區居民享受低成本醫療服務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三、幾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強化對村、社區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改善社區衛生服務環境,提高公共衛生服務網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衛生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是進一步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宣傳力度。要不斷強化城鄉居民的健康意識,大力普及疾病防治知識,引導羣衆及時、就近進行“小病”醫治,充分保障居民健康。

三是着力加強社區衛生隊伍建設,強化公共衛生資源的有效整合。強化對在職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努力打造一支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以及人民羣衆醫療衛生需求相適應的社區衛生隊伍。

四是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確保投入到位。要按照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確保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足額落實到位,切實做到公共衛生投入重點用於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

【第3篇】國內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技術的調研報告

從國內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現狀出發,指出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是集成現有的衛生信息系統、消除衛生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與交換;並提出了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數據採集類型和業務支持部門。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基於數據倉庫、以gis爲應急響應支持平臺、能統一管理信息、可與其他電子政務系統互連互通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框架結構,並詳細闡述了各業務模塊的基本功能和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方法。

1 引言

公共衛生事件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或人爲災害。近年來,由於人口持續增長、城市盲目擴張、工業高度密集,資源環境破壞,人與人的安全衛生距離不斷縮小,使預防公共衛生事件的形勢日趨嚴峻 。因其具有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使預測、預警與應急管理成爲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並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如熊光魁 等研究了救災防病應急反應專家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潘海東等 提出了構建國家級公共衛生應急系統的思路;王平、杜江等 設計了基於web gis的公共衛生安全監督與控制系統方案;杜鵬等 基於模型分析規劃了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的建設;李琦等 在北京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決策支持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城市突發公共衛生疫情分析與決策系統的構建方法。這些思路和方案從不同角度對系統功能模塊、體系結構、業務模型等做了較爲詳細的闡述,對豐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功能,促進地區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有積極作用。但有關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範圍、系統需要的數據類型,以及系統支持部門等問題尚未明確提出,特別是如何處理公共衛生領域各部門現有的信息系統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這些信息系統建於不同時期,採用不同軟件平臺和數據格式,系統之間的衛生數據無法共享和交換,形成大量的衛生信息孤島。另外,這些信息系統存有大量有價值的歷史和現實數據,如果放棄它們,則需很大的重複投資,並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與建立節約型社會的主題相違背。因此,集成先進技術,整合城市現有衛生信息資源,消除衛生信息孤島,實現公共衛生數據的共享與交換,成爲當前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

基於上述情況,在“十.五” 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區域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延續項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系統技術集成” 的支持下,通過調查和分析廣州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情況,本研究從新的視角提出了建設基於城市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技術方案。

2 系統總體設計

2.1 系統建設目標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建設是在城市現有公共衛生安全體系下,圍繞城市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綜合運用計算機工程、衛生統計、人工智能、數據倉庫、中間件、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建立一個能快速、及時、準確收集、存儲、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並以超媒體(文字、聲音、影像等)方式顯示各類信息和分析結果,爲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構提供全過程、多層次信息服務和多種支持手段的應急指揮和輔助決策系統。系統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將現有公共衛生領域各業務部門相對獨立的操作型系統集成在一起,以基礎空間地理數據及各類專題圖形數據爲基礎,建立集中統一的公共衛生數據倉庫和相應的預警指標、應急預案等知識庫和模型庫;以數據上報一採集一管理一分析一決策一展示爲主線,建立具有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仿真預測、虛擬現實、指揮調度、信息發佈等專業應用功能的各子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服務平臺,以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指揮調度能力,爲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2.2 系統所需數據類型與支撐單位

傳統的公共衛生領域以傳染病防治爲主要內容,數據類型單一;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也主要由衛生部門唱獨角戲。隨着社會進步,公共衛生安全的範圍變得越來越廣泛。因不合理飲食結構、不良生活方式引發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因空氣、水源、噪聲、化學污染等環境危害引發的健康問題,也正上升爲公共衛生問題 。因此設計系統建設方案時,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的需求,除衛生監測數據、疫情監測數據、衛生資源數據等基本數據類型外,環境衛生數據、食品藥品衛生數據、公共衛生危險因素數據,以及社會經濟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一併列爲系統採集的數據類型(見表1)。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支持單位除醫療衛生行業各部門外,把與數據供給和應急管理有關的如環境監測、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門也列入系統支持單位(見表2)。

2.3 系統業務結構模型

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圍繞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構建,在體系結構上採用開放式的網絡結構設計,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之間都能容易地實現互連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圖1)從底層至頂層分爲數據層、應用服務層和用戶層3個層次。

數據層有分佈數據源、數據倉庫系統、信息採集和信息管理系統組成。在該層中,信息採集系統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業務部門異構系統中的衛生數據採集到公共衛生數據倉庫系統中,並建立面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專業數據集市。城市基礎數據倉庫中存有大量基礎空間數據和社會經濟數據,包括影像、地圖、氣候、人口、宏觀經濟等。城市基礎數據倉庫的應用是對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資源支持。

應用服務層由面向事件的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和專業應用分析子系統三個功能子層組成。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是系統各子系統實現集成的關鍵和基礎,它以靈活的方式與數據倉庫和數據管理系統連接,爲各業務子系統提供基本的數據組織形式,並設有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對接的公共數據接口。

gis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實現城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所需的各種基礎性服務及平臺支撐,能爲各業務子系統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塊,還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構建應用系統。該平臺本身具有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並能把各業務子系統的分析結果展示出來。緩衝區分析、網絡分析、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1)分析、疊置分析等屬於此層。

專業應用分析子系統在繼承gis通用功能層的基礎上,針對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決策需求,開發出多種專業應用模塊。其中知識管理和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知識庫和模型庫的管理,並把相應的知識和規則運用到信息採集、信息管理、監測與預警、分析與預測、指揮調度等系統中;突發事件分析與預測系統針對事件特點和應急管理需求對衛生數據進行多種分析,並根據歷史經驗及專家知識對相關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進行仿真模擬和預測,爲控制事件發生提供輔助決策;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根據事先定義好的邏輯關係定期掃描檢查衛生數據倉庫,對發現的異常現象發出預警;突發事件應急調度系統通過gis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實現跨部門分散資源的統一調度;公共衛生信息發佈系統主要向公衆公佈已經或正在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類信息。

用戶層主要將下層數據的分析結果以友好直觀的方式反饋給各個不同需求層次的用戶。整個系統從下到上互爲基礎,互相作用。

3 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

3.1 利用數據倉庫技術進行數據中心建設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需要對分散在各部門異構系統中的衛生數據進行集成分析,但由於各異構系統的分散性、數據類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歷史數據的離線等問題,使目前這種以事務處理爲主體的數據環境難以滿足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對數據的分析要求,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城市應急管理系統需要建立獨立於應用的數據環境和相應的技術支持。數據倉庫是一種面向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技術,它提供集成化、歷史化的數據管理功能,支持綜合性的數據分析 。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來說,數據倉庫可爲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與預警、分析與預測、決策支持等子系統對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創造良好的條件。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數據倉庫的創建過程遵循以下步驟:首先從各分佈數據源系統中抽取有用的公共衛生數據到數據準備區(如圖2),然後對數據準備區中的數據進行清洗、轉換,並通過元數據映射後裝入數據倉庫,再根據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的具體需要建立專業數據集市,其結果由前端各專業應用子系統經過多種分析後展現。

3.2 利用中間件技術進行系統應用集成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要在不同網絡產品、硬件平臺、網絡協議等組成的異構環境中運行,同時還需支持多種應用軟件和管理多種應用系統。因此係統內部各軟、硬件平臺之間、系統與其他電子政務系統之間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傳遞與數據轉換技術支持。中間件(如圖3)是基於分佈式處理技術的一類軟件,它介於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之間,既能解決客戶與服務器方的互聯,又能實現不同技術組件之間的集成 。

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集成分爲系統內部服務集成和系統外部服務集成,它們因功能不同對中間件的要求也不同。內部服務集成需要整合長期形成的大量遺留系統,共享不同平臺和異構數據庫間的數據資源;外部服務集成要求系統能自動檢索到其他電子政務系統提供的相關服務,以構成更爲廣泛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網絡。考慮城市已有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軟硬件支持臺的特點,及將來系統擴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實現過程中,將j2ee、web services、xml信息交換中間件集成應用。其中j2ee標準用來解決服務器端應用間跨平臺、數據異構的集成及數據挖掘任務;webservices用於系統的信息發佈與獲取;信息交換中間件在內外集成系統之間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橋接作用 。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可視化顯示

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具有自身的屬性特徵,更具有空 [5]間分佈特點。基於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統的無縫集成,是地圖和空間分析在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中的具體應用。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如緩衝區分析、疊置分析、路徑分析、網絡分析等)以其可視化、實時化、動態化等直觀的表現形式可廣泛應用於隔離區設置(以傳染病爲例)、疫區定位、疫情顯示、空問傳播分析等方面 ,爲管理部門迅速瞭解疫情傳播態勢,進行應急預案生成、衛生資源配置等提供實施平臺。

根據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業務特點,gis平臺採用c/s和b/s混合架構。c/s架構側重多角度空間數據分析,包括各種專題圖展示、路徑分析、緩衝區分析、插值分析等。b/s架構除支持矢量地圖基本操作(如放大、縮小、平移、量測、圖元選擇、圖元查詢等)以外,還強調對地理相關業務數據分析功能的支持,並能提供直觀和實時的數據展示。b/s架構採用面向接口的設計風格,無縫集成數據提取模塊和數據分析模塊,可方便擴展到其他、務應用系統。

4 結束語

本研究基於消除衛生信息孤島,提高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水平和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構建了以數據倉庫爲基礎、能統一管理信息、支持gis訪問、可與其他應用系統無縫連接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體現了城市公共衛生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先進技術的集成應用。但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同時,普遍災難途徑,即各類突發事件的一體化管理將成爲應急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 。因此,隨着社會進步和對公共安全需求的增加,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範圍將會涵蓋整個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其服務功能也更加全面。本方案儘管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系統的擴展性和兼容性,但還需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需求。

【第4篇】公共衛生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事業,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相關精神,把爲居民提供村、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爲保障居民健康、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按照統一部署,不斷加快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覆蓋率達100%。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出臺了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細則和考覈細則,村、社區衛生服務逐步規範,養老保障工作全面實施,公共衛生基礎不斷夯實,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二、存在問題

一是社區衛生服務宣傳力度不夠。不少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健康意識淡薄,並且受收入水平所限,村、社區衛生機構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二是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城鄉之間、大小醫院之間、中心(站)之間醫療資源配置差距仍在拉大,社區衛生機構特別是農村衛生機構待遇不是很高,現有隊伍尚不穩定,社區衛生服務整體水平得不到應有的提升。

三是街道轄區內相關政策的導向性作用未充分發揮,零售藥店監管尚未到位。近年來,由於個體藥店准入政策放寬,零售藥店大量增加,佈局不盡合理,且違規經營現象時有發生,在導致醫藥市場出現不平等無序競爭的同時,進一步擠壓了社區衛生機構的生存空間。四是公共衛生專項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逐步增加了社區公共衛生投入,但尚未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尚顯不足,社區衛生機構“六位一體”的功能難以發揮,社區居民享受低成本醫療服務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三、幾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強化對村、社區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改善社區衛生服務環境,提高公共衛生服務網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衛生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是進一步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宣傳力度。要不斷強化城鄉居民的健康意識,大力普及疾病防治知識,引導羣衆及時、就近進行“小病”醫治,充分保障居民健康。

三是着力加強社區衛生隊伍建設,強化公共衛生資源的有效整合。強化對在職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努力打造一支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以及人民羣衆醫療衛生需求相適應的社區衛生隊伍。

四是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確保投入到位。要按照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確保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足額落實到位,切實做到公共衛生投入重點用於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

【第5篇】公共衛生建設的調研報告

xxxx月19日,縣政協副主席xxxx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對我縣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情況進行視察。在縣衛計委和總醫院等負責人陪同下,委員們實地察看了縣總醫院120急救中心、縣衛生應急指揮中心、應急物資儲備庫、資料室、值班室等,並召開了座談會,觀看了衛生應急宣傳片,聽取了縣衛計委主要負責人關於我縣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情況的彙報,委員們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衛計委以創建“省級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爲切入點,多舉措強化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工作,堅持預防與應急並重、常態與非常態結合,統籌規劃,科學佈局,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基本形成了統一指揮、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了全縣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體表現在:

(一)強化組織領導,在健全機制上下功夫

根據《xxxx縣“xxxx”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xxxx1—xxxx5年)》通知要求,及時制定了《xxxx縣衛生系統“xxxx”期間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建設規劃》,成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諮詢委員會和衛生應急專家庫,抽調各相關單位業務骨幹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隊伍。縣總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華康醫院等民營醫院和22個鄉鎮衛生院均成立了領導小組,並相應成立了應急辦,確定專人負責。全縣已建立起“統籌協調,社會廣泛參與,防範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衛生應急工作機制。

(二)強化工作舉措,在完善預案上下功夫

按照“負責、分級管理、社會參與”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相互銜接”的原則,縣分別制定了《xxxx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xxxx縣救災防病應急預案》等四個總體預案,明確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爲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衛生系統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先後制定了2xxxx個應急預案、32個技術處理方案,收集整理了54 項制度與35項職責,並彙編成冊;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分別制定了常用的衛生應急預案,並結合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對預案進行修改完善,確保了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

(三)強化專業培訓,在提升技能上下功夫

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對衛生技術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各類應急預案、傳染病防控和衛生應急等知識培訓,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和現場處置能力。及時派員參加省、市舉辦的業務培訓班,並邀請省、市衛生應急專家來xxxx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培訓;每年對縣、鄉鎮、村三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衛生應急信息員隊伍人員進行最少2 次重點傳染病防控知識、衛生應急技術培訓,切實做到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四)強化實戰演練,在臨陣操作上下功夫

積極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演練,近年來,先後組織開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細菌性痢疾疫情、食物中毒、洪澇災害救災防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演練xxxx次。

(五)強化監測報告,在暢通網絡上下功夫

近年來,縣衛計委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網絡設備投入,各網絡直報單位電腦設備齊全,網絡暢通完好;縣疾控中心加強對疫情報告系統管理,及時更新疫情報告系統。全縣基層衛生單位全部實現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並及時組織人員對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分析和預警,建立重大事件電話登記、報告制度。此外,對於疫情高發的教育系統,實行常年晨午檢制度,開展學生因病缺課監測,實行因病缺課“日統計、日報告”制度。

(六)強化應急保障,在夯實基礎上下功夫

縣制定了《xxxx縣應急物資儲備和管理制度》,衛生系統根據《安徽省衛生應急基本物資儲備目錄》要求,分別在縣總醫院和縣疾控中心建立了縣衛生應急物資貯備庫,貯備庫有專人負責管理,在物資使用上嚴格執行物資調用和管理制度,目前已貯備物資金額達70餘萬元,統一調配,資源共享,應對突發事件。初步形成了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基本滿足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要求。

(七)強化健教宣傳,在普及常識上下功夫

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爲衛生應急工作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各醫療衛生單位根據“五進”方案,大力開展衛生應急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活動。在縣城繁華地段安裝大型戶外衛生應急宣傳廣告牌,擴大衛生應急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印製《衛生應急工作簡報》《衛生應急知識手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宣傳手冊》和各類健康教育處方等宣傳品免費發放。提高了廣大羣衆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知曉度,增強了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八)強化聯動機制,在齊抓共管上下功夫

進一步加強衛生、安監、公安、農業、教育、交通等部門之間合作,充分利用各相關職能部門資源,建立多部門協調合作的衛生應急工作體系,在信息溝通、聯合執法、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等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全縣衛生應急工作綜合防控能力。縣衛計委與相關部門聯合建立了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合作機制、人畜共患傳染病合作機制、應對氣象條件引發公共安全問題的合作機制等,並不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形成聯動合作單位信息互通,及時有效地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二、存在的問題

(一)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以及縣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縣總醫院未獨立設置衛生應急管理機構,衛生應急工作由其他部門兼職負責,人手不足,設備設施不完善,影響工作開展。

(二)縣級財政投入不足。在衛生應急處置善後保障制度不夠完善,衛生應急工作經費不能滿足衛生應急管理工作需要。

(三)衛生行政部門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未完善,預案體系還不完備,一些已制定的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還不強,開展日常風險評估不夠全面。

(四)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亟待提高,衛生應急隊伍中“核和輻射處置”“中毒處置”“心理救援”等方面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處置設施、設備較爲缺乏。個別類別應急隊伍裝備不能滿足應急處置需要。

(五)或相關部門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及使用制度不健全,衛生應急物資實物儲備不能滿足應急工作實際需要。

(六)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應急全員培訓及公衆宣傳教育有待於進一步加強。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或醫療衛生機構在衛生應急應用性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較爲薄弱。

三、工作建議

(一)突出規劃引領。將完善公共衛生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我縣衛生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統籌規劃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工作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整合現有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衛生信息網絡等各類應急衛生資源,有重點、分步驟地推進和完成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目標和任務。

(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變完善常態化的工作機構和運行機制,形成扁平化管理,層次化結構,真正做到“有組織,部門有機構,基層單位有隊伍”。 要明確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和發展各項任務的責任主體和工作職責,並不斷完善決策指揮體系,加強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部門間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強化宣傳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全覆蓋、大張旗鼓的加強衛生應急宣傳,對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羣開展有針對性的衛生應急健康教育,指導公衆樹立衛生應急意識,進一步提高公衆自我防護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時爭取黨委更加重視,努力營造公共衛生建設的良好氛圍。

(四)加大經費投入。要形成常態化的投入機制,建立以投入爲主,企業、社會各方面投入相結合的衛生應急資金保障機制,拓寬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做好防治物資儲備和資金保障,切實做到有備無患,以適應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的要求。

(五)堅持改革創新。緊緊抓住我縣“智慧城市”建設契機,堅持以問題爲導向,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深化應急處置能力運行模式改革,完善預警、信息、監控數字化管理體系,切實提高工作效能。

(六)打造一流隊伍。依託現有人力資源,借鑑部隊預備役管理模式,組建各級各類衛生應急規範化的專業處置隊伍。加強隊伍的培訓,改善隊伍裝備,規範隊伍管理,提高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努力打造一批裝備合理、訓練有素、反應迅速、處置高效的衛生應急專業隊伍。

【第6篇】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一場突出其來的sars疫情、近年來多個地區發生的兒童手足口病、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趨勢的艾滋病毒、重大災害所產生的次生災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給我們的衛生防疫體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加強衛生防疫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並反思公共衛生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農村公共衛生體系中存在的諸多刻不容緩的問題。應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減少各種疫病對人類的危害,維護公共安全,構建和諧社會,有效建立覆蓋全國,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防疫網絡等問題,是當前各級政府及爲公共衛生提供管理與服務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務者都應認真做出的科學思考和決策行動。

面對當前公共衛生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中共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在多年深入調研、試點的基礎上,經過5個多月公開徵求意見和修訂,4月6日正式公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4月7日,國務院出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xx年)》(以下簡稱《方案》)。而地處西部地區貴州省南緣中部的××縣,一個國家新階段貧困開發重點縣,資源匱乏、財力薄弱、災害頻繁、公共衛生資源嚴重不足,在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建設投入、新醫改政策重點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新政策下,我們應如何搶抓機遇,如何去積極準備和科學應對?使國家的重大決策能夠真正落實,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目標能夠實現。

在認真研讀新政策的同時,本人結合所掛職的天津市大港區實際,對兩地的衛生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和對比分析,就新醫改下西部地區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有了一些初淺的思考和對策建議。

一、政策解讀《意見》明確提出:從到20xx年,重點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等五項改革:一是要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二是要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四是要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五是要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今後3年各級政府共投入8500億元深化醫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老百姓切身利益問題。

《意見》明確提出“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在推行均等化的過程中,重點解決服務質量的差距問題。要從根本上建立新的統籌城鄉的衛生籌資和投入模式,做到城鄉衛生均衡發展,保證城鄉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同等服務、獲得同等補償。

六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具體內容是:

(一)15歲以下人羣補種乙肝疫苗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對1994年至出生的未免疫人羣實施乙肝疫苗接種。

(二)農村婦女“兩癌”(乳腺癌、宮頸癌)檢查項目。,在全國200個左右的縣啓動試點,完成宮頸癌檢查200萬人、乳腺癌檢查40萬人。

(三)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對全國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進行免費補服葉酸,降低我國神經管缺陷等疾病的發生率。每年計劃爲1200萬名左右的農村婦女補服葉酸。

(四)實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利用3年時間,對目前全國現有和當年新發的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復明手術。

計劃完成20萬例貧困白內障患者手術,每名患者平均補助資金800元。

(五)在貴州、雲南等6個省實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項目,擴大地氟病區的改爐改竈覆蓋範圍。完成87萬戶的爐竈改造任務,每戶按400元標準予以補助,同時加強已完成改爐改竈病區的後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評價監測。

(六)實施農村改水改廁項目。3年規劃爲710萬農戶進行無害化廁所建設,改善農村環境衛生。

計劃完成411萬戶,同時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質監測12萬份。《方案》中明確: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爲主、以農村爲重點、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創新體制機制,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到2022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爲羣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方案》並提出了“四項基本”和“一個試點”,即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二、調研對比天津大港雖屬區,建區歷史僅有三十年,其人口與貴州××懸殊不大,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功能等的設置及體制

幾乎一致,服務面差不多,但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實際現狀上卻與××有着本質上的差別:

(一)天津市大港區情況:大港區總入口41萬,轄區內現有衛生機構27所,其中二級綜合醫院4所,一級以下綜合醫院20所,中醫院1所,預防保健機構(婦幼保健院和防病站)2所。共有病牀2022張,每千人擁有牀位5.3張,衛生人員共3298人,其中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666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2人。

區內擁有ct、mri(核磁)、dr(數字攝影)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193臺件。年診療總人次達150餘萬,其中門診人次140萬、急診人次7.9萬、住院治療3.6萬人次。

另外,還有鄉村醫生322人,個體醫生210人。區屬衛生系統在職職工1585人,其中大港醫院651人,社區醫院302人,衛生局直屬單位防病站60人、衛生監督所62人、中醫醫院77人、婦幼保健院134人、涉農醫療衛生機構299人。

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384人(研究生9人),大專653人,中專學歷383人。衛生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280名,其中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18名、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383名、初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779名;其中醫生661人、藥劑92人、護理421人、技師106人。

(二)貴州省××縣現狀:全縣31.8萬人口,現有19所鄉鎮衛生院、1所二級綜合醫院(縣人民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所衛生學校、1個合醫管理機構。覈定編制爲498人,病牀總牀位數編制314張,每千人擁有牀位數1.02牀,不足大港區的20%。

底,全縣擁有x光機、cr、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等大型醫療設備11臺。全縣衛生系統幹部職工478人(大港區41萬人口擁有衛生系統在職職工1585人),其中行政人員8人,衛生技術人員423人,其他非衛生技術人員47人,空餘編制20人。

每千人僅有1.3名衛生技術人員,比大港區少5.9人。縣衛生局機關覈定編制16人,其中行政編制10人,事業編制6人。

現缺副局長2名、紅十字會祕書長1名,紅十字會工作人員1名,愛衛辦工作人員1名。全縣19個鄉鎮衛生院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35人,其中醫生173人,護士41人,其它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1人。

底,鄉鎮衛生技術人員中:中級職稱18人,初級職稱217人,中級技術人員均嚴重缺乏,影響醫療質量的提高。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中危房面積佔14.45%,且設備簡陋、落後,均未配齊三大常規檢驗設備,且僅有5臺x光機、10臺b超正常運行。

,全縣醫療衛生支出3841萬元,佔全縣財政總支出的6.77%。調研對比來看,天津大港衛生資源富足,機構設置齊全,衛生人員飽和甚至富餘,醫資學科結構合理,政府及社會力量投入到位,提供了更多的公共衛生保障方面的地方配套及資金。

而貴州××公共衛生現狀與天津大港相比整體差距至少10年。

三、現狀分析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有8億以上,且絕大多數居住於地廣人稀的山區丘陵地區,看病遠、看病難,公共衛生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尤爲突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藥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羣衆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尤其是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以來,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公共衛生、農村醫療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加快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當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和人民羣衆健康需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東西部地區公共衛生髮展差距大,從我國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發展歷程和當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現狀來看,西部地區公共衛生事業的整體協調發展形勢還很嚴峻。

(一)我國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發展歷程1.建立期(1949年-1965年):1951年,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提出了縣設衛生院,區設衛生所,鄉設衛生委員,村設衛生員的要求。縣醫院、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等縣級衛生機構隨之逐步建立,公社衛生院、中心衛生院及村衛生室(保健站)相繼成立,以集體經濟爲依託的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初步形成。

公社衛生院兼有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初級衛生保健技術指導及鄉村衛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爲三級預防保健網的基礎。2.發展期(1965年-1979年):1965年,在毛澤東同志“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下,全國農村短期速成培訓了一大批半農半醫的農村衛生人員(“赤腳醫生”),成爲當時重要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服務隊伍。

同時,合作醫療也得到較大發展。保健站、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成爲當時農村衛生工作的“三大法寶”。

3.變革期(1979年至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了多項衛生醫療體制改革。1979年經濟體制改革,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集體經濟爲依託的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受到很大沖擊,農村公共衛生服務一度極度薄弱甚至空白。

在計劃經濟時期,政府開始探索以預防爲主、以農村爲重點、中西醫結合的一系列方針路線,建立了初期的農村和城市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並取得了顯著成就。1985年可謂是醫改元年,在這一年我國正式啓動醫改,核心思想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

1998年開始推行“三項改革”,即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國務院召開專題會議就“三改並舉”進行部署。1月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衛生保健制度、醫療保障體系、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公立醫院管理制度。

10月,中共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衛生醫療領域的“四大體系”,即“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四大體系”的提出不僅系統總結了以前的研究,還爲今後的改革構建了嶄新的框架。

新醫改方案的出臺,標誌着我國的醫藥衛生改革正式啓動。

【第7篇】關於農村公共衛生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一、我縣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農村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和服務網絡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斷強化,婦幼保健工作水平明顯提高,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衛生監督執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醫療服務得到改進,整個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我縣堅持以農村衛生、社區衛生和公共衛生爲重點,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抓規範、建網絡、鋪攤子、打基礎,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得到優化。一是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初顯成效。2022年初,根據我縣的具體情況,將現有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進行了整合,在全縣共設置了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確定了303名駐村責任醫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上啓下作用顯現,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全面展開,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基本能承擔三大類十二項中的各項任務。到目前爲止,我縣責任醫生進村入戶率達95.3%,共爲23.57萬名農民進行了健康體檢,體檢率達72%以上;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對象21035人,年上門隨訪人均4次以上,上門隨訪率達95.3%。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平穩運行。我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通過政策調整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農民參合積極性大大提高,參合率從2022年的72.9%,提高到2022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縣共發放報銷款1250萬元,其中1萬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萬人次門診患者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惠。全省城鄉社區衛生工作暨農村合作醫療會議後,今年我縣的籌資標準提高到70元/人,爭取“十一五”末人均籌資達到100元的標準。同時,信息化建設有望在年底前完成,《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五年發展規劃(2022-2022年)》正在草擬中,《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暫行辦法》已由縣長辦公會議通過,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三是農民健康體檢工作有序進行。由縣新農醫管委會統一領導,各鄉鎮政府組織宣傳發動,體檢對象是持有2022年發放“健康體檢券”的農民、全縣0--7歲兒童及中國小生。各定點單位制訂體檢計劃,抽調骨幹醫生,規範填寫體檢表,及時作出體檢結論,並反饋給農民。從2022年10月到2022年9月,已完成了23萬多人次的農民健康體檢任務。其中0-7歲兒童和中國小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佔參加新農合農民的82.38%,佔全縣農民總數的59.86%。

(二)堅持防治並舉,預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強。

近年來,圍繞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我縣不斷加強傳染病防治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與管理,不斷深化做好霍亂、結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腸道傳染病等各項防治工作。針對我省部分縣、市發生的霍亂疫情,爲提高我縣對霍亂的防控能力,衛生部門制定了《2022年xx縣霍亂防控應急演練方案》,成功開展了霍亂應急實戰演練,進一步提高了全縣各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應急反應、協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縣7個鄉鎮衛生院的接種門診達到了市級規範化門診標準,兒童計劃免疫工作規範有序,“四苗”接種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2022年11月29日,建築面積3898.7平方米,預算總投資825萬元的縣疾控中心新大樓工程正式落成搬遷,大大改善了我縣公共衛生管理和服務條件,將爲我縣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水平發揮更加有益的作用,標誌着我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

(三)以專項整治爲重點,衛生監督執法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以專項整治爲重點的農村衛生監督執法工作,通過一系列的衛生執法行動,及時查處了一些有損於農民羣衆利益的衛生違法行爲,有力地整頓和規範了食品衛生、公共衛生和農村醫療市場秩序,保障了農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在“兩會”、黃金週、省殘疾人藝術表演、大學聯考等重大活動和節日中專門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認真落實各項檢查和指導措施,圓滿完成衛生安全保衛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動衛生執法人員232人次,對縣城218家餐飲單位、71家食堂進行486家次的全面監督檢查,取締38家,當場處罰案件80起,立案查處13起,罰沒款1.8萬元。縣城持衛生許可證經營的餐飲單位達201家,持證率92.5%;建立原料進貨索證的餐飲單位和食堂261家,比例達90%;289家餐飲單位和食堂銷售使用的豬肉來自定點屠宰企業,比例達100%;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100%。同時,根據《xx縣城鄉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實施意見》關於“在縣衛生監督所下設衛生監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個鄉鎮或6--12萬人口設置一個派出機構的標準,擬在xx、舒洪、新建、直屬設置四個衛生監督分所。目前xx衛生監督分所已正式成立,進一步推動衛生監督向農村的延伸。

(四)以母嬰健康工程爲抓手,婦幼保健工作不斷深入。

積極實施“母嬰健康工程”、“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大力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聽力篩查和“三項監測”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縣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兒素質。在新農合體檢中推開對農村婦女病的免費普查工作,達到省廳要求的80%檢查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2.35%,高危孕婦縣級篩查率86%,婦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諮詢率85%,產前篩查率19%,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1%,新生兒聽力篩查率60%。

(五)以創省級文明縣城爲載體,農村生活環境得到一定改善。

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深入開展衛生鎮、村、戶和衛生先進單位創建活動,推動愛國衛生向縱深發展;全面鞏固滅蟑成果,今年10月順利通過市愛衛辦“滅蟑先進城區”的複查;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繼續深入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提高農村自來水受益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財政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鄉鎮衛生院由於缺乏必要的投入,醫療器械短缺、設備簡陋、老化問題相當普遍,離農民健康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二是衛生院負擔重,農村衛生人員工資待遇低。由於設備簡陋,醫療水平上不去,導致衛生院普遍效益差,職工收入低。

(二)農村衛生技術人才較爲缺乏,結構不合理。

就整體而言,我縣衛生技術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等問題。從人員結構看,鄉鎮衛生院多以中專畢業的衛生技術人員爲主,缺少大專以上層次的衛生技術人員。其業務素質普遍較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一方面,在崗人員業務深造的機會少,醫療水平難以提高;另一方面,鄉村衛生院基礎設施薄弱,條件差,待遇低,不僅缺乏吸引人才的優惠條件,連職工的正常工資都無法保證,難以留住高素質人才,一些如外科、婦科、放射、檢驗、b超等短缺專業的人才更爲缺乏。

(三)農村衛生條件普遍較差,廣大羣衆衛生防病意識不強。

由於我縣經濟水平總體不高,村集體經濟薄弱,用於改善村莊環境、保障羣衆生活安全的基礎設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22年底,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雖已達到81.62%,但絕大多數供水點均未實行常規消毒;衛生廁所普及率雖已達到80.2%,但大多數沒有三格式化糞池,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低。另外廣大羣衆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衛生意識淡薄,對常見傳染病和羣體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知曉少,生活習慣普遍較差,喝生水、吃醃製食品、熟食生吃等現象十分普遍,“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觀念嚴重,“小病能拖則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時就診率低。種種問題的存在,一旦有傳染源出現,極易造成疾病暴發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