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天津經濟發展的回眸與展望及翠亨新區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幾點思考

參加完5月6日-10日在南開大學的學習培訓,回眸天津經濟過去的發展並展望未來,結合新區發展建設實際情況,有以下幾點思考。

天津經濟發展的回眸與展望及翠亨新區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幾點思考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18年,天津市生產總值18809.64億元,增長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06億元,下降8.8%。天津這是怎麼了?歷史上的天津曾經和上海的起點一樣高,均是作爲最早的開放城市啓動了近代化進程。上海從松江府開始起步,逐漸發展爲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天津則得益於租界文化和前清的遺老遺少,成爲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天津和上海,猶如當時的雙子星座,遙相呼應、熠熠生輝,引領中國風氣之先。

國家也爲兩座城市的發展傾注大量資源。1992年,新中國成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新區;2006年濱海新區升格爲第二個國家級新區,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天津經濟看濱海,濱海興則天津興。濱海新區曾被譽爲世界第三經濟增長極,是作爲深圳特區、浦東新區之後的又一增長點,也曾跑出了令人矚目的“濱海”速度。 高投資、高增長是現階段天津有別於一些城市的重要特徵。2012年,天津市固定資產投資爲8871億元,超過北京的6463億元、上海的5154億元、廣州的3758億元以及深圳的2314億元,其中濱海新區的投資就達到4453.3億元。天津市同比34%的增速也遠高於全國及發達城市水平。在固定資產投資方向上,天津市重點投向高質、高端、高新的大項目,以此作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投產達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儲備報批一批”的要求,先後推出重大工業項目180項、服務業大項目120項、區縣大項目880項、自主創新產業化大項目140項、市政交通大項目80項、商貿旅遊項目40項。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等一批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大的優勢產業羣紛紛在天津市集結。這些重大工業項目主要集中在濱海新區,120個重大工業項目中有95個分佈在濱海新區,按投資額計算,83%的重大工業項目投資落在濱海新區,這也是支撐濱海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因所在。

但是濱海新區長期依賴傳統產業和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爲今後經濟持續發力埋下隱患。2017年濱海新區被爆出統計有水分,GDP直接擠掉1/3,跌落神壇。而根據上海市浦東新區四屆區委五次全會中透露出來的信息,2018年浦東新區的GDP將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成爲全國經濟第一區,領跑全國。天津,不僅與第一方陣中的北上廣深漸行漸遠,也有逐漸被武漢、南京等後起之秀趕超之勢。中央對天津的定位也隨着時間發生了變化。2006年,國務院審議並通過《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規劃》明確將天津定位爲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其中最重的名頭莫過於“北方經濟中心”,連北京亦未能撼動。

僅僅過了9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就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重新將天津定位爲“一基地三區”,即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示範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定位的調整,同時也意味着資源的重新分配。2018年4月,“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橫空出世,京津冀職能劃分出現新的格局,天津又該何去何從?

展望未來,天津如何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取得優勢,首先是要利用好資源,特別是是區位資源優勢。毗鄰北京,既有劣勢也有優勢。作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天津除了積極承接北京轉移產業,在人才引進上也要發功發力。人才引進方面有兩個重要影響因素,一個是子女教育,另一個則是老人醫療。天津教育資源豐富,重點本科錄取率常年位列前兩位;醫療水平較高,天津腫瘤醫院等專科醫院在全國排名靠前,這些都是吸引人才進入的有利條件。同時,濱海新區腹地廣闊,作爲“三北”入海口,在引領地區外向型經濟上也要擔負使命,積極發展臨港產業,帶動關聯企業、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助力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次是把握好政策資源優勢。天津同時擁有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兩塊金字招牌,要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先行區的作用,先行先試。不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摒棄計劃經濟思維,積極擁抱市場;不守攤守成、亦步亦趨,革故鼎新,做改革爭先的引領者而不是追隨者。得益於天津金融創新示範區的政策優惠,天津金融租賃行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並屢有建樹,有望成爲天津新的經濟增長極。

接下來調整結構。一是提高民營經濟佔比。經驗表明,民營經濟對提升就業、促進發展方面優勢明顯。天津民營經濟佔比不高,在A股上市的51家企業中,民營企業有20家,佔比僅爲40%,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3.88%。今年1月,天津市政府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十九條”,就是要降低企業成本,打造天津投資“窪地”,不斷擴大民營經濟佔比,效果如何,拭目以待。二是調整產業機構。過去天津經濟倚重傳統產業,未來天津規劃應該要有前瞻性,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打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爲代表的新興產業、高附加值產業,爲將來經濟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爭取時間、留足空間。 

在灣區時代下,翠亨新區如何在灣區各城市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主要有以下以下兩點思考。

一、對標世界級城市羣,以高標準規劃打造灣區時代中山面向大灣區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市新中心

翠亨新區將主動融入大灣區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空間格局,依託中山東部臨海片區整體聯動發展,進一步清晰城市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實現路徑和建設時序,積極參與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建設,打造中山建設“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支撐點”的橋頭堡、“沿海經濟帶樞紐城市”的城市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的中山門戶。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進一步提升翠亨新區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和城市發展質量,對標世界級城市羣建設要求,逐步建設成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較高城市生活環境和社會管理水平、鮮明濱海城市特徵又兼容多元文化、健全創新體系和要素合理集聚的國際一流、灣區頂尖的國際化現代化城市。翠亨新區要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開展發展總體規劃、城市空間與概念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起步區土地利用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綜合交通、水利工程等7個專項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對標世界級城市羣,在全市率先開展重點規劃和建設項目國際設計競賽、院士領銜評標等創新舉措;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及城市配套建設,加快中山紀念國小、科技金融新城和綜合管廊等工程建設。

二、對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大灣區創新重要平臺

翠亨新區應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產業立區、產城融合,對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着力構建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全面高質量發展。新區成立至今,以珠三角(中山)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爲抓手,突出項目的創新性、示範性、集聚性和引領性要求,圍繞生物醫藥、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等主要產業,針對中科院、清華、哈工大等大院大所和深圳、北京、上海、港澳及歐美等國內外重點城市和地區開展精準招商、平臺招商和全產業鏈招商,採取“園中園”建設模式,打造中瑞(歐)工業園、中德(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園翠亨分園、哈工大無人裝備產業園、深圳醫療器械產業園等重大產業平臺,建設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哈工大機器人(中山)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海雅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科技創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總投資超1000億元,初步形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先進裝備製造、精密儀器及時尚文化創意等創新型高端產業集羣。

結合新區控規及定位的調整,接下來翠亨新區在產業園區建設上,將以總部企業和創新平臺爲主,要持續推進中山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集羣的建設,積極引入外部優質項目,發揮“滾雪球”式的集聚效應,逐步擴大集羣規模;充分發揮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創新發動機”和 “核心技術孵化器”作用,吸引高端人才,積累科技成果,實現“創新、創業、產業”相互促進、聯動發展,建立領先的機器人產業體系。在重大創新載體方面,紮實推進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和中山新藥創制產業園建設,與港澳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共建共享科技創新機制,共同打造以中山爲總部,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集創新藥物研發、技術突破、平臺建設與服務、生物醫藥產業孵育、人才培養爲一體的國際先進新藥研發和產業化孵育體系。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國家級創新型CMC&CMO服務平臺、中科院創投公司牽頭的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和中科院大學藥學院中山學院等產業創新鏈條的關鍵項目的落地建設,努力在新區內實現超常規新藥創制產業集羣,使新區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領域在大灣區中領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