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培育城鄉融合發展新動能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培育城鄉融合發展新動能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培育城鄉融合發展新動能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爲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羣”協調發展歷史機遇,發揮好“橋頭堡”作用,在“十四五”中展現新作爲,作好“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爲主的非遺文化產業文章,建議發展壯大我區非遺產業良好基礎,依託位於安富街道的**陶文化創意產業園、**高新區廣富工業園將我區打造成爲文、產、旅融合發展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創意產業中心。通過做大做強“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非遺文化創意產業,吸引、輻射帶動瀘、內、榮、永及川渝周邊等地非遺資源集聚,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個以弘揚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爲主,傳統工藝美術、現代創意產業等協同發展的百億級文化創意產業集羣,推動我區逐步打造成爲雙城經濟圈文化創意產業孵化中心、展示交流中心、人才集聚中心、非遺傳承中心、文旅集散中心,爲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建立一條文化連接紐帶,持續推動雙城經濟圈傳統文化產業提檔升級,不斷提升成渝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和互聯互通水平。

一、文創產業相關背景

(一)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造力爲核心的新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爲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和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羣體。創意產業作爲知識密集的新興領域,已經成爲當今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產業。

(二)文化創意產業中心是以文化根基的新園區

創意產業中心作爲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具體載體,其形成包括四個基本條件:一要有與文化相關聯的、產業規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區域,二要有鮮明的文化形象,三要有包括生產、發行、消費於一體的文化產業鏈,四要有集生產、交易、休閒、居住爲一體的多種功能。

(三)發展理念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文化性、創意性、產業性三個基本特點。根據**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建設文創產業中心路徑的發展理念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即:落實以人爲本的基本精神,遵循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圍繞上述基本要求,**作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發展理念爲:綠色、智慧、活力。

綠色主要是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始終要保護好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做到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在項目的設置和開發上走生態優美、節能低碳之路。

智慧主要是指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時代潮流與傳統技術的有機結合,在項目的設置和開發上注重搭建創意經濟的平臺,把集聚創意人才和產業作爲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活力主要是指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遵循市場經濟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形成和壯大文化創意的產業鏈,形成新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羣,爲**的經濟和社會的轉型升級打造新的發展引擎。

二、**打造雙城經濟圈文創產業中心發展優勢

我區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安富境內陶產業和陶文化在全市乃至川渝兩地範圍內一枝獨秀,具有建設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良好條件。

(一) 深厚的文化優勢

**素來有“海棠香國”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特色文化、特色產品、特色產業方興未艾,陶器、摺扇、夏布等已經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且產業鏈相對完整,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 獨特的品牌優勢

安富是中國的三大陶都,是中國四大名陶的主產地,陶業發展歷史悠久。數百年來陶文化從未間斷,是川渝兩地不可多得的陶文化重鎮。2010年,**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陶列入重慶首屆“巴渝十二品”。

安富作爲川渝兩地陸路要衝,是巴蜀文化的交流融合地,生態環境優美,人文資源豐富。辛亥文化、抗戰文化、蘭草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相互交織,五里長街、燒酒房、寨子山、鴉嶼河、生態園等多種文化載體相輔相成,具有建設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先天優勢。

(三) 蓬勃的產業優勢

近年來,**把非遺文化產業作爲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傳承,而且實現良好的開發利用,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讓產業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成功打造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處,重慶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處、示範基地4處,重慶市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6處、非遺傳承教育基地7處,區級非遺傳承教育基地14處。

(四) 便捷的區位優勢

**是重慶的“西大門”,正好處於成都、重慶兩個特大城市的“一小時經濟圈內”,是成渝經濟區腹心地帶的一個重要戰略支撐點,具有“東西傳遞”、“雙向開發”的獨特區位優勢,是成渝合作的“橋頭堡”,不僅可以直接輻射四川、重慶兩地,還可間接輻射雲南、貴州、陝西、湖北、湖南5個省市,輻射人口3.69億人。成渝公路、成渝鐵路和成渝客運專線貫穿境內,成渝客運專線建成通車後,大大縮短了**與成渝兩大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至重慶20分鐘、至成都40分鐘)。

“潼榮高速公路”在**陶文化創意產業園內開設出口,**陶文化創意產業園距瀘州深水港碼頭50公里,距四川第二大機場—雲龍機場僅20公里,往北可融入陝西、山西高速公路網,往南可融入雲南、貴州高速公路網,往東可融入湖南、湖北高速路網,地理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與此相對的是,川渝兩地已進入文化消費井噴期,但相關產業或者說集聚產業羣還未形成,周邊城市也處於各自爲政階段,在打造文化中心工作方面還屬於空白,具有異軍突起的可操作性。

三、存在問題、現狀

(一)現狀

目前,全區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30名,區級代表性傳承人388名。吸引區外國家級、省市級大師設立工作室15個,吸引文化創意與經營管理人才1500餘名,直接或間接從事文化產業共計7萬餘人。非遺文化產業初見雛形,2017年底,文化企業數2500餘戶,非遺及關聯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其中三大國家級非遺及關聯產業產值突破50億元,市級和區級非遺項目及關聯產業產值近60億元。

(二)問題:

一是文、產、旅融合發展示範效應未進一步體現;二是文創產業體量小,產品體系單一,價格普遍偏高;三是集聚效應不明顯,我區範圍內的非遺產業分佈都較爲分散,未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四是人才培養、傳承問題;五是文化多創意少,產品附加值低。

四、關於搶抓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全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意見建議

1.將“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創意產業中心”或“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產、旅融合發展示範區”納入我區“十四五規劃”並爭取納入重慶市“十四五”規劃。

2.加快實現文產旅融合發展。按照筆者的觀點,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接二連三”的產業,既可以是狹義上的文化創意設計、知識版權等相關產業,又可以是將文化創意物化製造出來的相關實體制造業,是作爲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要搭建政企共商新渠道,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構建良好營商環境。一方面政府要鼓勵**本土的企業走出去,組織非遺文化企業和產品亮相國際、國內的各大展會,並給予其一定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要鼓勵文創類的企業進駐**文創園區,吸引麻織品、陶器、摺扇等“老字號”入駐,對入駐園區的企業給予各類補助。二是要創新城市形象傳播方式,要重點考慮年輕化和時尚化的受衆羣體,結合年輕人喜愛的傳播方式,利用“抖音”等平臺策劃打造非遺“網紅”,同時深化與主流媒體合作,綜合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作用,探索事件營銷、活動營銷及渠道營銷等旅遊營銷方式,增強**文創品牌的影響力。

3.打造雙城經濟圈特色主題活動。以活動爲載體,策劃組織周邊市區來榮開展特色文旅活動,提升影響力和美譽度。例如把**陶文化藝術節上升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藝術節,併成爲永久舉辦地,每兩年常態化開展;同時用好國家級綜合實踐基地,常態化開展成渝兩地文化交流、培訓活動,整合現有文化相關技能比賽、交流活動等,將每年一次舉辦的**陶職業技能大賽上升爲雙城經濟圈非遺職業技能大賽,持續吸引非遺人才、文化創業產業人才來榮交流、發展。

4.吸引文化創意人才入駐創業。爭取川渝兩地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評定機構落地**,評定資格、享受政策等互通互認。對標《**區人才興陶十一條》制定實施非遺相關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激勵政策,支持相關人才創新創業、支持入駐人才學習深造、支持人才團隊參賽參展、支持非遺大師帶徒傳藝、支持人才參與職稱評定、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等,吸引周邊地區品牌非遺文化產業入駐**。

5.持續深化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載體和平臺,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發揮紐帶功能,圍繞以5G等新基建項目,積極爭取相關項目,爭取引進無人超市、智慧景區、無人公交、職能農場等智能化項目,以安陶小鎮爲基礎打造互聯網小鎮,爭取在未來承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互聯網大會,併力爭成爲永久舉辦地。

6. 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特色文創產品。文創產品既有商品屬性,也有文化屬性,是旅遊的延伸體驗和補充服務,是聯繫遊客與旅遊目的地的情感紐帶,是可以帶回家的“風景”。高質量的文創產品,不僅能增加旅遊韻味,增強遊客的文化認同,也能帶動設計、製造、銷售等行業發展。可以思考結合熱點消費需求延伸非遺產業鏈,如夏布可以延伸中式裝飾、時下流行的漢服和高端藝術品等,**陶可以爭取和故宮博物館合作,衍生故宮系列文創產品,同時發展瓷磚生活陶瓷,高端科技陶瓷等……要以旅遊爲基石,以文化爲靈魂,以產業爲驅動,積極擁抱文化創意產業新藍海;要積極生產出符合大衆審美、有獨特創意和生活適用性的文創產品,充分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產業創新成果,並使之成爲巴渝文化輸出的強大基因,成爲廣大遊客與**的“定情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