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業調研報告多篇

農業調研報告多篇

農業調研報告篇1

近年來,xx縣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發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別是近兩年以來,以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建設爲契機,突出做大做強花木產業,着力打造高效農業板塊,全縣特色農業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按照“區域調特、品種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的總體要求,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突出花木特色產業優勢,不斷放大特色,彰顯效益。20xx年以來,xx縣花木種植面積平均以每年5萬畝的速度遞增,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2.4萬畝,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鮮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個品種,擁有各級、各類花卉企業610多家,花卉從業人員18萬多人,花卉經紀人8000多人,年產各類花卉18億株(盆),花卉年產值達22億元以上,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產品行銷27個省、市、自治區,成爲全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花農年均收入達7000多元,先後被命名爲“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全省林業生態縣”,成爲“中國花木第一縣”。

花木產業作爲xx縣生態農業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爲富民強縣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特別是20xx年8月籌建的佔地65000畝的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堅持走花木、生態、旅遊聯動發展之路,通過科學規劃、土地流轉、企業運作、配套設施、開展農民培訓、引進項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獨具xx縣特色的花木園、生態園、休閒園,建成標準化生產區、集約化示範區、名優花木展示區、生態旅遊觀光區、新農村建設實驗區。目前,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已有來自省內外的59家企業入駐,共落實花木面積36600畝,栽植花木6200萬株,總投資達3.48億元。

同時,以養殖小區建設爲重點,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規模、聯片發展”的原則,抓住關鍵環節,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科技投入,畜牧業迅猛發展,規模養殖成爲主流。建成各類養殖小區48個、規模養殖場20xx個,成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省“畜牧強縣”、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重點縣”。瓜菜面積發展到18萬畝,特別是三櫻椒面積發展到13.8萬畝。相繼建成20xx畝的蓮魚共養基地,1000畝的大棗基地,20xx畝的櫻桃採摘基地。

(二)加快基地建設,實施龍頭帶動。按照“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發揮優勢”的原則,合理佈局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戶,逐步形成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的商品生產基地。目前,全縣已建成50萬畝花木生產基地、55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10萬畝優質棉生產基地。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搞好示範帶動。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開發,形成“政府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格局。目前,全縣已培育龍頭企業6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帶動農戶10萬戶,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三)完善市場體系,擴大銷售網絡。

一是加快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加強對季節性農貿市場的規範和引導,完善基礎設施,改進交易方式,促使產業、產品優勢轉化爲商品流通優勢。目前,全縣已建起農產品交易市場50個,年成交額達7.5億元。重點培育和建設了沿311國道兩側及花卉主產區內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場、馬欄棉短絨交易市場、只樂生豬交易市場、陶城旱鴨交易市場、柏樑活雞交易市場。同時,通過舉辦花博會等重大花事活動,擴大了花木等農產品的銷售。

二是積極鼓勵、引導頭腦靈活、市場意識強的農民從事農產品購銷服務。目前,全縣各類購銷服務組織已達1500多個,農民經紀人達7000多人。

三是以縣鄉農技推广部門爲依託,建立健全信息服務網絡。目前,已建成xx縣農業信息中心和花木信息交易中心,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中長期的農產品市場預測,構築農業信息平臺,爲“三農”提供信息服務,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四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發展花卉、糧食、蔬菜、棉短絨加工等經濟組織,創辦屬於農民自已的行業協會,爲農業生產提供技術、信息、供銷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四)狠抓科技投入,實現上檔增效。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與北京林大、河南農大等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協作關係。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具有本科以上文憑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來鄢工作,很多已成長爲我縣農業發展的科技骨幹。採取舉辦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開展技術諮詢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使8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得到了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花卉新品種引進培育、傳統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北方花卉集團已被批准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先後承擔了國家兩個863計劃項目,採用組培技術規模化生產名、特、優、新苗木品種30多個,其中四倍體刺槐、冬棗、櫻花快繁及脫毒技術已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組織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30多項,提高了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五)落實惠民政策,促進農民增收。認真落實種糧直補、農業稅減免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加大對農村科技、教育、醫療等基礎投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做好勞務輸出工作。針對市場經濟對勞動力的用工需求,進一步加強了勞務信息、技能培訓、勞務市場、組織協調四大體系建設,實現勞務輸出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雙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xx縣特色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與又好又快的發展要求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高效農業發展的諸多制約因素亟待解決。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加快發展的社會共識還不夠強。個別地方發展特色農業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不夠,客觀上存在着“上熱下冷”現象。部門間協調工作機制還未能形成,發展特色農業的合力有待於進一步增強。

二是特色種植業規模集中度還不夠高。就產業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較大的不平衡性。仍然停留在小規模多點開花的層面,設施栽培投入不足,規模集中連片不夠,始終未能形成強烈的示範帶動效應。

三是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還不夠明顯。現有龍頭企業規模普遍不大,帶動力不強;有的龍頭企業產銷兩頭在外,與本地產業發展的關聯度不大,帶動作用不明顯。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處於起步階段,缺乏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四是人才和技術與特色農業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目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勞動技能單一。同時,基層農技人員年齡老化,服務手段陳舊、設備落後,跟不上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步伐。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完善建設規劃,明確發展新目標。立足全縣自然條件和特色資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點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進一步做深、做細特色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

2、進一步突出園區建設,構築發展新平臺。重點建設花卉苗木、有機農業、蔬菜立體種養和特精設施栽培等一批高效農業園區。畜禽業重點扶持養殖大戶、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動土地流轉,每年新增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努力達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積萬畝以上。

3、進一步放大有機特色,增強發展新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確保有機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萬畝以上。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籌建有機食品交易市場、有機食品檢測中心。同時,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在拓展現代農業功能空間上尋求突破。

4、進一步強化農業招商,增添發展新活力。一是充實農業招商專業機構。進一步整合全縣農業招商的工作資源,堅持定點招商與流動招商相結合,積極探索中介招商、委託招商、代理招商、網絡招商等多種途徑。二是強化農業招商責任。把農業招商引資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和責任考覈體系,加大專項考覈力度,形成狠抓農業招商引資的強大動力和合力。三是農業招商與工業招商有機結合。

5、進一步增強龍頭帶動,打造發展新體系。一是培強龍頭。重點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羣體,力爭用2—3年的時間,使每個產業都有產銷過億元的企業,全縣產銷過億元的龍頭企業達10家以上。同時,對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實行獎勵等各項政策扶持,力爭每年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及國家級1家以上。二是建立現代農業流通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農民經紀人和銷售大戶,培育2—3個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增強對高效農業發展的拉動能力。

農業調研報告篇2

爲了深入瞭解我縣休閒農業發展現狀,根據xx市一村一品發〔20xx〕6號文件精神及上級主管部門的相關要求。近期,我站就全縣休閒農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採取採取重點調研與全面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對全縣休閒農業經營實體(休閒農家、休閒農莊、休閒農業園區)及休閒農家明星村展開調研工作。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休閒農家

此次重點調研了我縣櫻桃溝景區的休閒農家發展情況,按30%的比例抽取了27戶進行了入戶走訪。27戶休閒農家從業人數147人,經營面積90.8畝,總收入395.3萬元,其中種養業收入11.87萬元佔總收入的3%,服務業(餐飲、休閒)收入343.3萬元佔總收入的87%,其他收入佔10%。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

(二)休閒農莊

1.西鄉縣鈞鑫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是集生態農業,旅遊觀光,餐飲休閒爲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場。該農莊佔地面積400畝,總資產1420萬元,單日最大可接待遊客260人次,擁有住宿牀位8張,可提供餐位26桌。該農莊從業人數49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32人,帶動農戶328戶,年營業收入543萬元,利潤162.9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1.5萬元。

2.陝西西鄉一品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葡萄生態農業休閒觀光示範園。該園區包含了葡萄採摘體驗及茶園觀光兩個項目,以休閒農莊模式開展生產經營。該農莊佔地面積200畝,總資產600萬元,單日最大可接待遊客120人次,可提供餐位12桌。該農莊從業人數60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0人,帶動農戶180戶,年營業收入1800萬元,利潤120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1萬元。

(三)休閒農業園區

1.陝西東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於西鄉縣沙河鎮棗園村,距縣城10公里。該公司是以綠茶種——產——銷爲一體的產業園區,園區佔地面積xx畝,總資產6686萬元,單日最大可接待遊客50人次,可提供餐位5桌。該農莊從業人數590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00人,帶動農戶4000戶,年營業收入4060萬元,利潤230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2.5萬元。

2.西鄉縣峽口鎮江榜村茶產業休閒農業示範園。位於西鄉縣峽口鎮江榜村,距縣城30公里。該園區以綠茶種植爲主要產業,佔地3500畝,總資產500萬元,單日最大可接待遊客40人次,可提供餐位4桌。該農莊從業人數230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180人,帶動農戶3250戶,年營業收入2500萬元,利潤100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

(四)休閒農家明星村

西鄉縣峽口鎮江榜村是此次調研的明星村,該村有休閒農家標示牌數25個,公共衛生間2個,合作社組織1個,綠茶種植是該村的主導產業。該村603戶1768人,其中從事休閒農業25戶125人,分別佔全村戶數4%、人數的7%。全村年收入2670萬元,其中休閒農業經營性收入190萬元,佔全村總收入的7%。全村年人均村收入9090元,休閒農家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1.2萬元,年接待遊客達1.2萬人。

二、休閒農業的特點及成效

(一)規模化發展迅速。西鄉縣在發展休閒旅遊農業方面,堅持在政策引導、規劃設計、規範管理、強化服務上下功夫,注重規模化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櫻桃溝景區,水東河灘景觀,羅鎮茶園,棗園湖公園爲主的四大休閒旅遊農業特色區。四大區域充分利用周邊優越的自然環境,形成了以果蔬採摘、生態休閒、茶園觀光、水上娛樂爲特色的遊覽項目。

(二)品牌特色突出。西鄉休閒農業不僅在數量上有較快的發展,而且在品質、特色上有較大的提高,圍繞歷史文化、民族風情、農耕文化等主題,逐步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產業集羣,其中包含了生態農業、休閒垂釣、農村風情、歷史人文、特色餐飲、林果苗木等方面。

(三)休閒農業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休閒農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餐飲、休閒等服務業,也帶動了當地農村的種養業和加工、運輸製造業,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

(四)休閒農業推進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休閒農業作爲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既帶動了旅遊休閒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我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從事休閒農業的農戶、企業都能圍繞“綠色、安全、生態”這一主題,發展無公害和綠色農業。通過正確引導,農戶、企業開展標準化生產,建立了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農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三、休閒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戶對休閒農業的認識不高,發展局限。一些農戶在發展休閒農業時,首先對休閒農業的認識不到位,僅憑一個竈臺,幾張餐桌就開始搞農家樂。缺乏對休閒農業的基本認識,導致其發展規模侷限,效益低下,前景渺茫。

(二)科學化、規模化管理缺失。一是當前我縣的休閒農業普片存在設計單一雷同,功能欠缺,簡單仿效,經營粗放等問題。二是缺乏科學的管理。經營休閒農業和旅遊農業是一項新的事業,但多數經營者自身組織能力及管理技能不高,往往憑着自己的經驗對項目的建設及經營管理做出決策,明顯跟不上市場步伐。同時多數休閒農業企業的從業人員缺少必要的培訓,素質和服務水平低,管理水平差。

(三)資金支持與優惠政策少。農民發展旅遊農業的資金極其匱乏,發展後勁嚴重不足。由於相關部門缺乏聯動機制和相關項目缺乏整合捆綁機制,真正能夠使休閒農業和旅遊農業經營戶得到實實在在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措施還很少見,專門針對休閒農業旅遊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比較滯後。

四、對進一步推進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的建議

(一)要進一步提促進社會對發展休閒農業的認識。目前社會各方面對發展休閒農業認識不足,影響了休閒農業的健康發展。政府部門做好對休閒農業的宣傳和推介,進一步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及社會對發展休閒農業的認識,切實把發展休閒農業放在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考慮,充分發揮休閒農業在統籌城鄉發展、擴大內需、增加農民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確保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提升科學規劃。科學規劃是辦事前提,在發展休閒農業的過程中,首先要從規劃入手,要緊緊把握市場需求,結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和地區特點,依託當地資源稟賦、文化特色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發展規劃。在規劃設計中,要突出功能定位與開發,要堅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態功能、科教功能和載體功能上下工夫,文化功能要把重點放在文化傳播和特色文化打造上,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的農村和農耕文化;生態功能上要突出生態、安全特色,形成獨特的生態休假平臺;科技功能上,要不斷打造生產、科研、休閒觀賞、教育於一體的現代農業技術、品種展示平臺;載體功能就是通過發展休閒農業,舉辦各類特色節會,打造合作交流平臺。

(三)創造休閒農業發展的優越環境。一是政策環境,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重視,把這項工作放到應有的位置,加強領導和服務,規範經營發展,切實減輕農戶的負擔。圍繞解決影響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制定扶持政策,切實解決好影響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的用地、用電等各種問題,形成促進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二是社會環境,要在全社會打造產業發展的輿論氛圍,發揮社會的力量支持、維護、促進產業的發展。提升西鄉縣休閒農業的社會知名度。

(四)完善服務體系。政府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在教育培訓、信息交流、創業輔導、融資貸款、管理諮詢、宣傳推介、規劃設計、教育培訓上加大工作力度。要把服務始終貫穿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在發展初期階段,重視創業輔導和教育培訓,對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要突出在行業規範、規劃設計、市場推廣加強服務。

(五)創新發展體制。休閒農業不是純粹的農業開發,也不是傳統的旅遊項目開發,它的發展涉及農業、環境、生態、環保、教育、經濟、社會、旅遊、醫療、文化等,是一個大的產業鏈條。發展休閒農業必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不僅要把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產業緊密聯繫起來,更重要的是把每個鏈條上的經營者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休閒農業才能走上健康的發展之路。休閒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體是“休閒旅遊農業企業(中介組織)”,而基礎是“農戶”,其實質是“農戶”通過休閒農業企業(中介組織)把自己與市場連接在一起,通過有效的產品價值鏈管理,形成貿工農一體化。在發展方式上,要堅持以市場引導、政府支持、農民自願的原則,鼓勵農民和城市工商資本發展休閒農業,農民可以發揮自身優勢舉辦農家樂等小型企業,城市工商資本可舉辦大型的.休閒農莊、農業觀光采摘園,農業科研、企業單位要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園。農民可採取土地租用、入股等方式參與休閒農業的創建,並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穩定、長期的收益回報,確保農民穩定就業和增收。

(六)要注重優勢企業、特色產業和名牌產品的培育。提高休閒農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關鍵是要打造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要通過培育特色產業,打造休閒農業的產業基礎,爲當地農民創造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帶動休閒農業產業集羣的發展,增強產業的競爭力。通過培育品牌產品,帶動種養業的標準化、規範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農業調研報告篇3

“農業,國之根基”。農業一直是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的主線。近幾年,隨着國家在農業建設方面惠農、利農政策的不斷推出,各項先進生產技術的不斷應用,農業發展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糧食連年增長”、“農民持續增收”,廣大農民的生活穩步提高,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一切的變化,再次證明發展現代農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對我們進一步發展現代農業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農業發展現狀。

基本情況:我鎮行政區域面積 8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68 公頃。其中,水田 835公頃,旱地4976公頃。全鎮共有 2個村(居)委,共53個自然屯30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數 2248戶5 524人。xx年全鎮農民人均村收入6283元。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

(一)耕地、淡水、生物資源相對缺少。**鎮地理位置屬於經典的喀斯特地貌,多山岩石山脈,平原土地較少。土地保水能力較差,土壤肥力不夠。

(二)農業基礎薄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相對較落後一些,導致整個現代農業基礎比較薄弱。

(三)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識不夠強。受傳統經營習慣的影響,農民的思想根深蒂固,不願接受外來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導致農業效益居低不下,給發展現代農業的思想阻力較大。

三、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

(一)道路暢通,交通方便。本鎮轄區內國道324縱貫南北,縣道3 6橫穿東西,並且在浪灣村內有着高速路出口,整個鎮轄區的路組合成一個交通便利的路網結構,爲人流、物流的集散創造了條件。

(二)地理位置優厚。距離縣城30公里,離**市62公里。剛好處在兩者之間一個很好的物流、人流交匯處,便於各種信息技術的傳播,形成較大的輻射面。

(三)**金穗農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爲現代農業的龍頭企業,起到很好的帶頭引領作用 。據統計,**金穗農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香蕉基地面積從xx年的` 2 50畝擴展到xx年的3.6萬畝,同比增長 96.3%。公司年支付土地流轉金7830萬元,發放農民工工資68 3萬元,累計培訓農民工258場,創造農民工勞動就業 0萬人次以上,輻射帶動周邊香蕉種植面積 0萬畝。

(四)政策的支持。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國家鼓勵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實踐。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迫切需求,是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的必然要求,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四、發展現代農業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農業現代化宣傳,爲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提供行動先導。要充分認識現代農業與能源化工兩個同等重要,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我鎮以金穗公司發展的現代農業帶領定江村定點屯村民集體致富的先進事蹟,走進各村屯進行宣傳,充分體現出發展現代農業的惠民、富民、強民的作用。通過宣傳能讓更多的村民瞭解到現代農業是當前新時期發展農業的必然途徑,提高羣衆的思想認識,以更高、更好的熱情發展現代農業。

(二)進一步加強基礎建設和創新開發機制,爲發展現代農業增活力。我鎮的香蕉種植和甘蔗種植是整個鎮經濟收入的一塊“大蛋糕”,但是每年都受到來自颱風的影響,每次颱風過後都給村民帶來很大的損失。由此可見,我鎮農業抗災能力弱,不斷改善農業的基礎設施條件,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我鎮在各村屯興修水利工程,便利於民的耕種灌溉;積極發展農戶建沼氣池,將生產中的秸稈、稻草等進行沼氣發酵,提高農作物的綜合利用水平,採用沼氣等農村新能源,鼓勵發展循環農業;積極推薦以香蕉、甘蔗爲主的經濟作物生產的現代化。同時,鼓勵農民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生態農業、休閒農業和新型農產品加工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希”。

創新開發機制,在堅持農村土地承包基本政策不變的情況 下,建立土地流轉機制。結合我鎮實際情況,按照“依法、自願、有償、有序”的原則,根據縣委縣鎮府的指示,加強對我鎮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引導和管理,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今年,我鎮圓滿完成縣委縣政府的土地流轉任務,促進村民增收。

(三)進一步提升產業化和品牌化,爲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強力支持。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爲重點,把我鎮的香蕉生產做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一是選擇我鎮金穗公司爲龍頭企業,實行重點扶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反哺農業,帶動農戶的作用。二是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引導和規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三是加快批發市場建設,完善信息服務網絡,逐步形成批發市場爲中心、各專業市場爲骨幹的農村品市場體系。

發展現代農業,還應堅持品牌化生產。我鎮金穗公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和“龍頭企業+農戶+基地”模式,按照土地流轉政策將土地經營權從農民手中租賃過來,公司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規程、同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包裝銷售的方式實行土地連片開發,規模化生產。獲得全國“一村一品”的榮譽稱號,“品”是“綠水江”牌香蕉,形成自己特色的品牌。不斷引導合作社和農民羣衆使用農業現代化科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農業調研報告篇4

6月29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好看的工程給誰看》爲題,對安丘市20xx年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報道。《焦點訪談》播出後,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30日上午,市委副書記李寧迅速作了批示,要求“從中汲取教訓,舉一反三,檢查一下我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否符合要求,對查出的問題要認真整改,亡羊補牢”。副市長王玉邦針對這一情況提出了要求,並安排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將市領導有關指示精神傳達給各鄉鎮(街道)和農口部門。6月30日、7月1日,副市長王玉邦帶領市委農工辦、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市財政局等部門的負責同志,對20xx年以來我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了檢查。(上級市)市×××書記的批示下發後,市委辦公室根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意見,7月2日上午將×××同志的批示轉發到各鄉鎮(街道)和農口部門。根據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提供資料及檢查情況,現將我市近年來農業綜合開發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三年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情況

20xx—20xx年,我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計劃總投資15095萬元,其中土地治理項目1049萬元,多種經營項目14046萬元。實際完成投資15095萬元,其中國家、省和(上級市)市投入1500萬元,我市配套192萬元,自籌資金12803萬元,銀行貸款600萬元。總的看,三年來,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能夠按照國家、省、市下達的任務計劃和建設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有針對性地落實開發措施,較好地完成了各項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

(一)土地治理項目。 我市20xx—20xx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涉及相州、郭家屯、林家村三處鄉鎮,41個行政村,總人口3.45萬人。計劃開發面積3.5萬畝,目前開發面積全部完成。計劃投資1049萬元,其中國家、省、市673萬元,我市財政配套89萬元,鄉鎮自籌287萬元,按計劃資金足額到位。項目區開發治理總投工100.1萬個,完成土石方104萬方,建成高標準方田141個,基本實現了節水灌溉;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園0.3萬畝;開展農業科技培訓1.6萬人次。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714萬公斤。20xx年,項目區實現農業總產值達3.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7.3億元,分別比開發前增加12.9%和20.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90元,增加490元,高出非項目區232元。具體項目如下:

1、20xx—20xx年度相州鎮項目區。開發面積1.6萬畝,總投資458.8萬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資293.1萬元,市縣投資40.2萬元,自籌125.5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爲:

(1)農田水利:新打機井60眼,修復機井107眼;新建大小橋涵160座,新修整修道路57公里,鋪路沿石15公里;架農電線路6公里,購噴滴灌設備93臺,埋設地下管道12公里。

(2)農業措施:深翻整地1.6萬畝,建方田66個,秸稈還田1.6萬畝。

(3)農業科技:建科技示範園1400畝,建曬場400平方米,倉庫130平方米,建良種示範基地1000畝,開展科技培訓4000人次。

(4)林業開發:營造防護林1.6萬畝,植樹19萬株,建苗木基地50畝。

(5)農業機械:購置拖拉機、收割機6臺,秸稈還田機9臺,植保機械30臺,其他農機具7臺。

2、20xx—20xx年度郭家屯鎮項目區。開發面積0.9萬畝,總投資286.2萬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資171.9萬元,市縣投資43.8萬元,自籌70.5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爲:

(1)農田水利:新打機井30眼,修復機井53眼;新建大小橋涵94座,新修整修道路34公里,鋪路沿石10公里;架農電線路4.5公里,購噴滴灌設備47臺,埋設地下管道8公里。

(2)農業措施:深翻整地0.9萬畝,建方田38個,配方施肥0.9萬畝。

(3)農業科技:建科技示範園800畝,建曬場200平方米,倉庫70平方米,建良種示範基地1000畝,開展科技培訓20xx人次。

(4)林業開發:營造防護林0.9萬畝,植樹11萬株,建苗木基地150畝。

(5)農業機械:購置拖拉機、收割機7臺,秸稈還田機4臺,植保機械20臺,其他農機具3臺套。

3、20xx年度林家村鎮項目區。開發面積1萬畝,總投資304萬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資168萬元,市縣投資45萬元,自籌91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爲:

(1)農田水利:新開挖平塘2個;新建揚水站2座,鋪地下管道2.5公里,新建大小橋涵59座,新修整修道路32公里,開挖排水溝64公里,修建“u”型防滲渠1.2公里。

(2)農業措施:深翻整地1萬畝,建方田44個,秸稈還田和配方施肥1萬畝。

(3)農業科技:開展農業科技培訓5000人次,發放各類資料5000份,引進優質麪包小麥、辣椒、冬棗品種4個,發展優質高產小麥基地20xx畝、冬棗面積500畝、優質辣椒20xx畝、黃煙3000畝;建優質葡萄科技示範園100畝,其中科技示範大棚15個。

(4)林業開發:新建更新農田林網1萬畝,植樹5.8萬株。

(5)農業機械:購大中型拖拉機3臺,小型6臺。

(二)多種經營項目。 20xx-2002年度,共完成多種經營項目4個,即由市農業開發總公司承擔的蔬菜加工、際天時公司泡菜加工、得利斯百萬頭生豬宰殺、綠園食品公司萬噸出口蔬菜加工項目,共完成投資14046萬元,其中國家、省、(上級市)市財政投資827萬元,我市財政配套103萬元,自籌資金12516萬元,銀行貸款600萬元。各項配套資金足額到位,建設內容全部按計劃完成。項目共擴建生產廠房3.1萬平方米,建貯藏保鮮庫3000噸,新購置生產加工設備223臺套。開發項目目前新增利稅1159萬元,形成固定資產13748萬元,帶動生產基地5萬畝,帶動農戶3萬戶。

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從檢查情況看,自20xx年以來,我市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本着立足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水利開發和龍頭企業建設爲重點,注重實際效果,從項目設計、開發內容到具體建設,沒有弄虛作假、搞形象工程問題,切實發揮了項目開發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項目區結構調整力度不夠,沒有完全達到計劃要求。二是由於上級沒有配套管護資金,相州、郭家屯項目區內部分毀壞的橋涵、建築物沒有得到及時修復,個別機井房門窗等設施有被毀被盜現象。三是相州、郭家屯兩鎮的節水噴灌面積不足,沒有完成計劃任務。相州鎮計劃發展20xx畝,完成1000畝;郭家屯鎮計劃發展1000畝,完成500畝。四是林家村鎮泰薛路以南項目區內部分路段樹木成活率較低,達不到項目開發要求。

三、下步工作措施

根據(上級市)市×××同志批示及我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意見,下步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落實整改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的質量和效益。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項目區結構調整力度。 有關項目鄉鎮要對照計劃建設內容要求,把項目區結構調整作爲一項重要措施來抓,下決心引進推廣一批優質、高效的經濟作物,擴大項目區經濟作物面積,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有關項目鄉鎮近期要拿出規劃,並抓好落實。

二是加大開發項目管護力度。 對項目區內毀壞的橋涵、機井房、管道等,要進一步加大管護力度,及時搞好修補,切實做到管護制度、管護人員、管護隊伍和管護經費“四落實”,提高項目建設成效。對項目區內被毀、被盜的機井房門窗、電線、電纜設備等,要及時搞好修復、配齊,確保生產需要。

三是按要求完成開發建設任務。 對節水噴灌面積不足的項目,有關鄉鎮要多方籌措資金,抓緊時間按要求補足、補齊,並搞好配套完善。對林家村鎮項目區內泰薛路以南項目區內部分路段未成活的樹木,今冬明春要全部補齊,確保成活。

四是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制。 由農工辦、開發辦、財政、審計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從7月3日開始,再次深入各項目鄉鎮,逐項搞好檢查,把當前存在的問題明細出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與各項目鄉鎮簽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管護責任書,將管護責任進一步明確,確保項目建設見到成效。

農業調研報告篇5

十三五規劃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這意味着未來五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導向,以穩健經營爲目標,找準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改進服務方式,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益,促進金融業成爲實體經濟發展的更爲強大的動力源泉。大廠農商行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金融新常態,着力開展資金支持農業供給側機構性改革。

一、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情況

考慮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當以戰略規劃爲引領,以客戶需求爲導向,以管理變革爲支撐,以組織重塑爲保障,激發我行的創新能力和經營活力,實現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再平衡。

(一)改革信貸管理模式

將個人貸款營銷主體由分部改爲支行,打破存貸分管考覈模式,實行存貸管理一體化。將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自身發展轉型有機結合,優化發展戰略、管理機制和業務模式,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爲提高審批效率,縮短審批鏈條,促進授信審批工作良性發展,我行創新推出了授信審批官制度,即根據行長授權書權限,將授信審批工作分爲一人審批、審批小組審批、審批委員會審批的三級審批模式。

(二)信貸產品微創新

以雙基共建農村信用工程和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爲契機,各支行深入各村進行前期調研,爲後期開展工作做了充足的準備。爲有效開展雙基共建農村信用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省聯社寶系列產品爲載體,推出了易農貸 、安農貸、富農貸、新一貸等特色信貸產品,實行一次覈定、隨用隨貸、週轉使用、餘額控制的原則,爲農民致富提供幫助,爲農村發展貢獻力量。

(三)加大服務創新力度

通過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增強自身競爭實力。20xx年,經過我行與土地局溝通協商,對轄內國有土地的價值由本行自行評估,以此降低客戶融資成本,從實質上支持特色種養殖、蔬菜水果採摘、農牧產品加工等行業,有效滿足生產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帶動了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四)加強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

我行充分發揮點多面廣、聯結城鄉的優勢,通過召開銀企座談會,入園區、入市場等拉網式營銷方式,挖掘了不少潛在優質客戶。20xx年,我行共召開兩次銀企座談會,並組織客戶經理對夏墊工業園區、陳府農業園區和潮白河工業園區的企業進行了走訪,進一步推動了我行信貸投放的穩步增長。

(五)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與當地人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信息採集平臺合作力度,爲個人創業者和小微企業搭建集信息諮詢、創業輔導、市場開拓爲一體的創業綜合平臺。同時,我行積極助力省聯社個人徵信系統上線工作,構建完整的信用體系建設,達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支付體系建設中,我行完成了二代支付系統順利切換上線,涉及櫃面、網銀、epos、支票影像等多個渠道業務。

(六)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爲適應個人金融業務的高速發展,我行大力積極推進消費者金融服務創新,加快互聯網、移動支付等新技術和新服務渠道的運用。開通大廠農村商業銀行微信公衆號,微信號爲:hbdcnsh,在線爲客戶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農業調研報告篇6

(1)澇漬地作物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重點對澇漬地上易發生的稻飛蝨、稻螟和紋枯病、白葉枯病的發生特點進行跟蹤調查,以有效排水和節水灌溉爲出發點,探討了病蟲草害綜合防除策略。

(2)澇漬地生態環境異化評價及生態恢復技術

溼地環境異化程度在日益加重,環境異化的根源在於人類對溼地資源的過度和不合理的利用。環境治理策略既要注重緩解環境壓力,也要注意照顧當前經濟發展,要做到二者的良性互動。

(3)澇漬地高效農業模式研究

溼地良好的.土壤潛在肥力和充裕的光、溫、水等自然資源爲本地區農業的主體產品開發和農田多熟制提供了十分難得的自然條件[5,30~32]。以“麥—瓜—稻”模式爲基礎,面對新的農村形勢,新創了4種高效農業模式。這4種模式是系統針對本地區爽水型高產水田、旱田、農牧肥結合以及保護地栽培方式分別形成的,在生產中已得到迅速推廣。

溼地農業綜合開發典型模式探討

溼地農業模式總體上可分成農田高效農業模式,農林間(混)作模式,水體養殖模式,種養加一體化模式和碟形地域梯級開發模式等5類。每一類有若干種形式的模式。主要模式可以歸結爲如下幾種:

(1)適宜於中小水面的分層混養模式;

(2)適宜於連片池塘的魚、豬—禽複合混養模式;

(3)適宜於大中型水面的網箱養魚與流水圍欄精養模式;

(4)野生水生植物人工種植園模式;

(5)適宜於河灘湖灘季節性淹水帶的耐漬經濟植物模式;

(6)低湖田魚—稻—藕共生模式;

(7)湖區生態公園觀光農業模式;

(8)適宜於大面積低湖田的一季中稻模式;

(9)適宜於典型碟形窪地的梯級開發模式;

(10)適宜於高產爽水區的多種農田高效種植模式,包括:麥—瓜—豆—稻模式;油—瓜—稻模式;菜—甜瓜—雜交棉模式;大麥=玉米+綠豆—晚稻←—→畜禽模式。

優化模式的實施產生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其中經濟效益尤爲顯著。

縱觀江漢平原過去幾十年來的研究,溼地農業的技術研究多集中在點、區或者局部技術環節上,成績很大但有所偏頗。今後應加強如下重大關鍵問題的研究。

(1)關於溼地農作區國土綜合整治,即生產、泄洪和湖區水面面積的合理比例及其規劃建設問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湖泊面積還在繼續減少,減少的部分主要用來作漁業養殖用。與低湖農田的利用方式相比,漁業養殖兼顧了蓄水、生產和調節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功能,生態與經濟效益顯著,因而顯示出較大的優越性。但江漢平原全域內土地面積如何在生產、泄洪和湖區水面之間分配出一個合理的比例,並通過具體地規劃、佈局(該佈局還應該與相關的水利、農業設施相匹配),是今後溼地農業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應該學習日本“土地改良區”的做法,大範圍統一規劃,整體分區建設;通過立法,集中來自於國家、地方和農業經營者的有效投資;規劃與建設必須遵循統一的技術規範,做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開發、保護的有機結合。

(2)關於拳頭產業的選擇與培育。要在減輕澇漬爲害的同時,充分發揮溼地地區多水與土地肥沃的優勢,培育特色產業,建立相應的優質、名牌商品基地。而這一方面恰好是江漢平原溼地農業過去的薄弱環節。具體來講,需水較多的水稻、油菜,水生動物(魚、鴨、鵝等)養殖,水生經濟植物產品是本地區農業發展的潛在優勢,但一直以來未形成相應的產業和產品優勢,今後應重點研究其從基地化生產到加工、包裝和銷售一體化的技術,形成溼地農業的特色。

(3)關於恢復優美環境與確保食物安全。江漢平原的地理特點決定了該地區各種用水可能在不同區域之間產生多次循環使用,而且人畜飲水、農業灌溉用水與生活排水之間極易相互混雜。以水作媒介,農藥、化肥及有機污染物容易得到迅速傳播與分佈,從而導致對環境的大面積污染,進而導致對農產品的污染。在江漢平原這個傳統的農業集約區和國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如何保證農村廣大土地以及農產品免遭污染,改善農業從業者的生產與生活環境,將是今後溼地農業技術體系中的一個難點。

農業調研報告篇7

本年度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由xx縣農業局編制。本報告包括基本情況,具體推進情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情況,政府信息公開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等八部分。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xx年 月 日起至xx年 2月3 日止。本年度報告在網站和xx縣政府信息公開查詢點全文公開。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與xx縣農業局聯繫。現將xx縣農業局xx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年,我局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市、縣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和有關文件精神,緊緊圍繞農業中心工作。突出現代農業產業建設、農業項目建設、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等政務公開重點,運用科學管理理念,採用現代信息手段,加大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工作力度,加快電子政府信息公開建設步伐,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水平,並取得了一定成績。

二、工作推進情況

(一)強化組織領導。爲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電子政務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長爲領導、相關股室負責人蔘與的電子政務與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局辦公室爲機關電子政務及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負責工作機構,其它相關股室協助工作。

(二)強化制度建設。爲認真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的前提下,進一步充實完善了政務信息發佈公開制度,確保了公開與保密兩不誤。

(三)強化信息審查。我局信息發佈工作由局辦公室負責,信息來源由局機關各股室、鄉鎮農技站提供,重點反映農業新特色、新思維、新發展,信息審覈實行層層審覈,嚴格把關。審覈完成後,信息交由局辦公室專人發佈到政府信息公開平臺。

(四)強化學習培訓。組織幹部職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縣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以及保密工作制度。全局幹部職工通過學習討論,提高了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認識,增強了上網信息保密審查意識。同時,開展保密知識宣傳活動,增強幹部職工保密意識,營造“人人、事事、時時、處處”講保密的良好氛圍。

三、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一)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渠道。一是通過縣人民政府公衆信息網和xx縣農業信息網發佈工作動態、政府事項信息等內容;二是利用電視、廣播、報刊、政務公開欄等媒體平臺對我局機構職能、總結計劃、農業工作信息等進行全方位宣傳和公開;三是做好便民諮詢工作。

(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數量。xx年,我局主動向社會公開信息共 7556條,其中發送農作物良種、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農產品供求等手機短信 7439條,報道農業動態信息 05篇,發佈農作物病蟲情報 2條。

四、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xx年,我局未發生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的信息。

五、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

xx年,我局未發生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

六、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xx年,我局未發生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情況

(一)存在問題。

我局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離上級的要求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政府信息公開形式還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官方網站急需改版升級;二是信息公開渠道還需進一步拓寬;三是政務公開宣傳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改進措施

.進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一是圍繞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和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農民職業培育等農業重點項目建設,着重對支農資金投入情況、民生工程實施情況、建設項目進度情況及時收集報送,涉及投資規模、運作程序、責任主體、工程進度、實施效果等信息都要及時向社會公衆公開;二是圍繞行政效能建設。對機關行政效能建設進展情況進行梳理總結,及時向社會公衆公開;三是圍繞服務爲民,穩定大局。妥善處置各類農業突發事件,特別是權威信息和敏感信息,要做到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全面客觀介紹事件進程及工作措施。

2.進一步做好政務信息報送工作。一是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正面宣傳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突出宣傳在糧食安全、特色農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化改革創新等方面的舉措、成效和典型事例;二是深入基層獲取第一手資料。圍繞“三農”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到基層,認真調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材料;三是注重政務信息時效性。進一步加快信息撰寫、審查、發佈速度,對重大事件宣傳報道不滯後。

3.提升農業信息化服務。結合農業重點工作,建設農業信息化服務網絡,加大對農業技術信息化應用的宣傳和指導,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傳遞到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