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實施公民素質教育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實施公民素質教育總結

實施公民素質教育總結(精選多篇)

2014年4月,四川省xxxx高級中學被xx縣委確定爲xx縣公民素質教育工程示範點建設示範單位,這是xx縣教育系統唯一的入圍單位。公民素質教育工程是深入貫徹四川省“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努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進我縣災後重建和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工程。我校根據縣委宣傳部和縣文明辦《關於印發〈xx縣公民素質教育工程示範點建設實施方案(試行)〉》(劍委宣發[2014]14號)文件精神,學校黨總支迅速制定了《關於實施xx縣公民素質教育工程示範點建設的意見》(劍x黨發[2014]7號)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和落實了學校加強公民素質教育的各項工作。歷經半年的公民素質教育,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校師生的各項素質得到提高,但也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先總結如下:

一、成立各級領導小組,工作有條不紊

1、學校城裏領導小組

學校首先成立了公民素質教育領會到小組:黨總支書記、校長xxx建平爲組長,負全責;副組長爲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工會主席;成員爲學校各黨支部書記、各處室主任。領導小組副組長、成員負責公民素質教育的指導、規劃、督查、宣傳、實施、考覈等各項工作。

2、成立各職能部門

黨總支辦公室、行政辦公室、德體藝衛處、校工會、校團委、教務處、總務處、學校各部、班分別承擔相應的工作職責,責任到部門,實行部門一把手責任制。

形成了在黨總支領導下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機制和局面。

3、建立各種執行部門

學校的公民素質教育在各級領導的負責下,具體的每一項工作,學校以教師爲主題城立了教師素質提高的組織,以部、班爲單位城立了各種提高公民素質的小組。

校黨辦帶領學生黨校、團委、學生會負責思想道德建設,校工會負責學校師生精神文明、文化藝術建設,德體藝衛處負責日常管理、安全事故、法規校紀、行爲規範、體育活動建設,教務處負責學生的學習風氣、實驗實習、興趣活動、繼續教育建設,總務後勤處負責財務財物的管理、分配、發放。招生就業處負責師生的職業培訓、招生就業,辦公室負責辦公事務、接待工作。

各部、各班分別就每項具體工作落實到班、到人。

公民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工作,在學校的高度重視下,成立的各個組織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我校的這項工作自始至終進行得有條不紊,按時按質完成了工作。

二、圍繞素質教育,佈置重點工作

學校圍繞育人這一教育的本質,將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與公民素質教育工程結合起來,將學校中心工作的開展與各項創建素質教育示範點工作結合起來,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從而提升了學校工作的績效和水平並提高了素質教育。

1、將教職工的政治學習、業務培訓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及“四講一提高”、“三心一弘揚”活動結合起來。大力倡導“感恩自強促發展,立足崗位作貢獻”和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建設師德高尚、作風優良、治學嚴謹、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忠誠於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2、將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執政能力建設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結合起來。以黨員幹部隊伍爲重點,加強反腐倡廉教育;以教職員工爲重點,加強法律法規、師德師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青年學生爲重點加強廉政文化教育。改進幹部作風,加強效能建設和責任追究,進一步推進“三務”公開。開展“作風大整頓、信訪大下降”活動,建立長效機制,促進了幹部作風的轉變。

3、將安全教育與開展“百日安全生產”集中整治活動結合起來。加強師生安全教育,提高工作認識和安全意識;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安全防範;加大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建立安全工作責任體系和機制,形成人人講安全,時時事事抓安全的工作局面,有效地確保了校園平安,杜絕了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4、將學生的德育工作與養成教育、法紀教育、感思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等結合起來,立足於培養合格的中職生和受社會歡迎的高素質勞動者,德育工作成效更加顯著。

5、將“清潔城鄉行動”的開展與“文明單位”的創建結合起來,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將衛生、文明習慣的養成和素質的提高細化並納入日常工作加以檢查、督導,將師德師風建設細化並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考覈,促進了師生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

6、將學校藏區“9+3”的校風學風建設與學校常規的校風學風校結合。2014年9月,我校迎來了我校的首批來自阿壩州十三個縣的藏區“9+3”學生,四川省委、省政府下達了對於他們的校風學風整頓。我校以此爲契機,全員進行整頓,也加強了學校的素質教育。

7、執行國家的職校生“2+1”模式,加強師生的素質教育。新模式要求加強學生的職業生生存能力、崗位動手能力、超前的適應能力。我校爲此加強學生的實際就業的能力,加強實訓,在2014年秋的廣元市職業技能大賽中奪得的獎勵超過半壁江山。畢業證、技能等級證、計算機、普通話、書畫技能已經是我校師生必備的生存技能。

三、推行素質活動,全面培育新人

1、認真開展了公民素質教育宣講活動。我校通過教育例會、資料印發、專欄牆報、文化標牌的宣講,讓廣大師生員工瞭解了我國公民素質存在的問題、原因與背景,並結合我縣、我校實際,讓廣大師生員工認識到開展公民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從而統一了思想,提高了對學校開展公民素質教育工作的認識。

2、開展了感恩教育活動。學校結合創建和諧社會、抗震救災、災後重建、新校區建設開展了以感恩中國共產黨、感恩人民政府,感恩社會、報效祖國,感恩父母,感思師長,感恩同學和朋友,感恩大自然等爲內容的感思教育系列活動。對於災後重建工作,在我校在師生中開展了感恩黑龍江的教育活動,讓老師學習龍江支教老師的優良師德風範,立足本職崗位,努力爲學校發展作貢獻。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教育徵文比賽、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文藝晚會等活動,並將5月設立爲感恩教育月,開展感恩系列主題教育,使其經常化、制度化。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逐漸領悟了人生的第一課,在感恩中成長,表現出了文明禮讓、體貼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勤奮學習、勤於動手實踐、愛護環境衛生等良好的教育效果。

3、開展廣泛的文體活動。學校增添了文體設施,開展了師生籃球運動會、學生乒乓比賽、羽毛球比賽、棋類比賽。課外活動時間,學校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添置了高檔音響設備,成立了校學生合唱團、學生舞蹈隊、教師合唱隊,開展了第八屆藝術節;開展了“清明祭祖,愛我中華”及以“感恩、愛國”爲主題的端午節等節日文化活動或主題班會。對者一系列活動進行了徵文、演講賽,既豐富了師生校園生活,鍛鍊了學生的能力,更增強了師生團結協作,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崇尚科學,遵守法紀等方面的意識與素質。

4、深入開展市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的創建活動。由於中職生畢業後都將走向社會這一廣闊天地去就業、立業、創業,語言文化素質又是一個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我校非常注重普通話和規範漢字這一國家法定的語言文字的推廣,在師生中大力開展培訓、達標活動。將普通話的使用作爲教師課堂教學常規加以考覈,將普通話作爲合格中職生必備的素質加以規範,經常開展詩歌朗誦、演講等比賽活動。從xx年年起在學生中普遍開展了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去年我校高二800餘名學生參加測試,一半以上達到國家二級水平。目前,學校師生員工的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正在進一步提高。

5、開展了“文明細胞”的創建活動。大力開展校園文明細胞、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結合校園文化建設、“清潔城鄉”行動,在教職工中開展“文明職工”、“雙文明戶”的創建活動,在校內各處室部門開展了創建“文明處室”,學生中開展了“文明學生”、“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等文明細胞的創建和評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認真檢查、評比,及時通報,並總結表彰,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引領,促進文明習慣的養成,提升了文明層次。

6、大力開展環境整治活動。結合“清潔城鄉”活動,學校進一步加大了以改善校園環境衛生狀況,加強食品衛生和飲用水安全管理爲重點的環境整治活動,加強了對校園內及周邊、校園內公共場所及教職工、學生寢室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由校工會、行政辦、德體藝衛處定時不定時地進行聯合督查,公佈結果並實行獎懲,進一步優化了校園環境衛生面貌,促進了師生員工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養成,鞏固了以往的教育效果。

7、繼續鞏固養成教育成果,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在原來已開展的基本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基礎上,繼續鞏固和加強文明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將學生個人衛生、寢室內務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的治理與保持情況納入日常檢查。不僅校園日常衛生的鞏固,而且學生個人的理髮、洗澡、洗衣服、被子及髮型、指甲、服飾都作爲日常檢查和考覈的內容,並將學生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檢查情況與班級日常管理和班主任的考覈掛鉤。同時,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了德育課教學,將德育的內容豐富到守法紀、懂規矩、(請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淨環境、知感恩、明禮儀、知榮辱、講誠信、做真人等做人的方方面面。

8、開展了學生技能訓練,技能競賽活動。學校除開展好課堂專業教學外,爲進一步提高學生技能制定了集中技能實習方案,做到“做中學,做中教”,理論和實踐結合,同時還積極參加廣元市2014年9月舉辦的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以絕對優勢得廣元市26個參賽單位第一名。爲學校技能教學工作、技能訓練增添了光彩。

9、開展了“嚴肅學風,優化校風”整治活動。根據學生實際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校制定了詳盡的整治方案,開展了嚴肅學風,優化校風活動,爲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

10、開展了學生業餘黨校培訓學習活動。學校黨總支充分利用學生黨校這個思想宣傳陣地,向學生大力宣講黨的基本理論、方針、政策,提高學生思想素質,並積極吸收優秀分子到黨組織中。

11、創造藏區教育成功的典範。面對新生事物,我校積極應對省政府的藏區“9+3”教育。我校先後排除人員到藏區組織招生,參加學習、培訓。學校認真分析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周密合理的安排:學校擠出最好的食宿設施,提供最優秀的老師,摸索最合理的教學內容,安排最負責的掛聯師生。這讓藏區遠離家鄉的孩子在我校留得住學得好生活習慣,他們都認爲,來xx職中不虛此行。從2014年秋入學以來,四川省85所模範職業中學的一萬多名藏區學生,給很多學校的安全、管理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而我校的情況卻是漢藏和平相處,藏區學生樂於學習、積極上進。2014年10月底,四川省市委書記李崇喜率省公安廳、省教育廳專程到我校設差我校的藏區學生教育工作,慕名而來的兄弟學校不勝枚舉。

四、教苑奇葩,素質楷模

職業教育是一個關乎社會和諧,惠及千家萬戶,利在子孫後代的教育。爲此,在這次的素質教育活動中,涌現了一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高素質的師生。

1、爲學生身心憔悴的xxx老師

xxx老師原是一個身體強壯但性情溫和平易近人的青年教師。他家在離學校7公里的普安鎮,只有文化不高愛人在家撫養教育剛讀國中的孩子,70公里之外的老父母還在農村辛勤勞作。2014年9月,不顧他還有高二兩個班的班主任和四個班的數學課的繁重的工作任務,學校安排他負責藏區基礎班的學生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他義無反顧地接受了。從此,他和藏區新生一起吃一起住,備課、改作業他都是在藏區學生的班上或者寢室,連洗衣的時間是學生睡後才跑到食堂邊的公用水管,學生生病了他通宵在縣醫院陪護,學生沒錢了一定是他自己掏腰包支付。新生心理有問題用心理輔導,行爲不正確用事例去教育。可是,他還擔任了老生兩個班的課啊,他從來沒有因爲新生而落下一節內容!他也和其他老師一樣,完成了本年讀的繼續教育,哪怕是半頁鋼筆字都沒有拖欠。

國慶節連着中秋節,學校只給與藏區有聯繫的老師放假一天,即使是這短短的一天,他也是和藏區的孩子在一起過的,中秋節那天,還是他11歲的孩子自己乘公交車到學校給他和藏區學生送了幾盒月餅!爲了藏區學生,x老師兩個月瘦掉了十幾斤。

2、精靈神算子趙小慧

高二財會班的趙小慧,一個普通的農家小女孩,她沒有出衆的家世,她沒有迷人的形象,在學校,但是她有極高的聲譽。趙小慧是我校財會技能的佼佼者,點鈔、珠算、做賬、心算全校無出其右的了。

很多人面對職業高中在猶豫、在迷茫。趙小慧只有堅定的信念,她說:“我看了cctv的《狀元360》就着迷。”她也說:“那纔是新時代的勞動者!”

高一還耍了一學期的她,在學校的素質教育活動中,她毅然決定:從頭再來!她把凡是能利用的時間用在了財務業務訓練上,她把凡是能利用的錢用在了學習上,她把凡是能學習的人當作楷模,不到一年,她成了學校財務技能的標杆。

3、一個上進的羣體

藏區來的孩子,他們在文化背景、思想性格、行爲方式、生活習慣、語言交流上和我校的本地學生截然不同。

面對新學校的新環境,我校的88名藏區新生,他們鑑定信心,從頭學起,從新生活適應起。纔來時,有好多人根本就不能和老生交流,有些人的漢語還要從“a”、“o”、“e”這些漢語基礎開始,數學也得從數數,形成數字概念來學習,英語更是沒有任何基礎。但現在,他們基本上能用漢語交流,數學也能進行國小低年級的運算了。在很多專業,老師們說最用功的其實還是藏區的學生。他們和老生在一起學習、生活、娛樂、活動、參加實訓、舉行活動。現在,他們已經成了學校活動的主力軍之一。思想意識上進了,法紀觀念加強了,交流溝通能力增加了,學業長進了,專業技能提高了,他們已經迅速成爲我校教育教學素質提升的榜樣,是我校素質教育成功的創舉。

五、當今我校素質教育的問題

1、繼續從分發揮全面教育的功能

由於受整個社會公民素質教育不平衡的大環境的影響。我們的職業教育面臨的社會、學生家庭、學生自身的苦難還比較大。充分發揮社會、家庭、學生、學校的綜合教育功能還沒有取得全面的勝利。

2、中加強法紀意識、道德意識以及科學信仰意識教育的任務還非常艱鉅。

3、繼續在教職員工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師德師風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公民素質也還非常必要。

4、堅定信念,迎接新挑戰的教育。

我們馬上要接待第二批藏區新生,我們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應對突發事項的能力還要繼續鍛鍊。

我們確信: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和縣教育局的領導下,自覺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努力將與地方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關係密切的職業教育做大做強,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技術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我校的素質教育水平還會上到一個新臺階,不愧成爲xx縣教育界素自己也的典範。

第二篇:大學生公民素質教育

論大學生公民素質教育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量極度擴張,社會分工更爲細化,沒有人能成爲通才、全才。那麼,人才之間的競爭,其核心是什麼?毫無疑問,當屬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低。他們的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進程,關係到我們的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培養思想高尚、文化深厚、專業精深,身體心理健康良好的跨世紀大學畢業生,是時代與民族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與莊嚴使命。

一、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素質教育雖然至今尚未形成明確的定義,但其內涵大家卻都是熟悉的:就是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亦即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較寬的知識面和文化修養,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有健康的體院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與我們過去常說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其實並不完全相同。首先,全面發展理論因其過於抽象、在實踐中難以操作成監控;而素質教育可以將幾個方面的素質分解爲一項一項的比較具體的內容,結合社會的實踐、學校、個體的實際,把抽象的方針、目的具體化,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第二,素質教育的內容,有一些是全面發展教育理論所未提及的,或雖包含在全面發展理論之中,但又不甚明確。特別是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在素質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第三,人們所理解的“人的全面發展”很容易被誤解爲以統一的模式去塑造全體學生或培養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全才。素質教育則明確地表達了人的全面發展,就是大學生個人、個性的全面發展。

從我國古代的“射御禮樂書數”,到陶行知先生身體力行的“實踐教育”,從“t”型人才結構理論,到美國哈佛大學的“通才”培養模式和“超越零點項目”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對“素質教育”的嘗試。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和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缺乏系統性和理論性指導,他們都還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提高國民素質”,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理論性指導的法規性支持。

“素質教育”最初是針對中國小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爲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傾向而提出來的,但高等教育中“偏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和心理素質培養,影響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現象同樣不同程度地存在,在“過窄的專業教育,過強的功利主義傾向,過弱的人文素養”等方面,比之基礎教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實行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人類知識的總量已達到了3—5年翻一番的程度,知識更新的週期更是越來越短,那種“上一次大學,管用一輩子”的說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社會對科學技術的極大重視和對物質利益的強烈追求,科學教育信受青睞,而人文教育 1

則受到冷落,這種急功近利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大學生盲目迷戀高新科技教育,忽視冷落了人文思想與精神的培育。

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正處於一個嬗變過程中,對大學生加強素質教育,特別是在當前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整合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大學生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文化環境的薰陶、文化活動的社會實踐的鍛鍊,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昇華人格,提高境界,振奮精神,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成爲“四有”人才,爲他們在校學好專業以及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跨世紀的宏偉的教育教學改革,也是一項有組織、有計劃的前瞻性很強的系統改革工程。它對創建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把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高等教育帶入21世紀,意義十分深遠。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鄧小平的“三個面向”爲指針,明確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根據《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精神,現代大學應該是爲世紀之交的嚴峻挑戰和“知識經濟”社會提供一種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最佳教育,其核心是在教育工作中堅持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統一。高校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持別是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明確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即要樹立注重素質教育,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爲一體的思想觀念,要明確面對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教育已不再是單純地繼承、傳授知識,高校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有紮實的知識基礎、廣闊的知識視野、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且要使學生具備主動學習、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參與國際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等等。各級領導和廣大教職工,要確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觀,明確素質教育,特別是文化素質教育是大學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素質教育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進而實現教育的整體優化,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目的。

改革教育思想,明確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高校應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教師參加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討論,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結合學校實際,認真深入地研究新形勢下教育特點和規律上來;同時,也要吸引學生參加討論。形成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的教育理念。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進一步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轉變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觀念是進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先導。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高等教育繼承和保留了科學、嚴謹、系統化等優良傳統,但重理論輕應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和素質培養的現象仍很嚴重,尤其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真正的落實。

根據《國家教委關於積極推進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實施工作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改革的重點將放在這樣幾個方面,即研究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的素質和培養模式,以及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的專業結構;研究各專業或專業羣的培養目標及人

才規格;研究主要專業或專業羣的課程體系結構:進行基礎課程、主要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改革並形成一批新教材;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上有所創新。整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將體現“有組織、較系統、起點高、立意新、整體性”等突出特點。

調整課程體系,改革課程結構,要特別重視抓好文化素質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開設,成爲使學生從文化知識、文化修養層面得到提高和加強科學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陣地。對理科學生重點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對文科學生適當開設自然科學課程,以促進文理知識相互滲透和融通,使學生“在寬口徑的專業面上打好適應基礎,在柔性的專業方向上培養適應能力,在整體化上提高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努力開展豐富多采的第二課堂活動,參加社會實踐。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包括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報告會和專題講座、學生讀書會、學生社團活動、文藝匯演、體育活動等,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以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專業課程中蘊涵着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要自覺地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貫穿於專業教育的始終,充分挖掘和發揮專業課對人才文化素質養成的潛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同時,也要把文化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檢驗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認真組織學生參加教育實習,積極開展社會文化調查、社會調查和教育調查,讓學生在廣闊而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大背景中接受薰陶,開拓視野,增長才幹,提高綜合素質。

三、大學實施素質教育存在一些誤區

大學生素質教育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緊迫課題。當前,不管在區域整體推進層面,還是在高校具體實施層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不容忽視的也存在着某些誤區,有待於澄清是非,提高認識。

誤區之一,是把學校特色教育當成是素質教育,忽視了素質教育全面性特徵,只是開展一些課外的文體活動、書法講座、音樂、體育競賽等;片面理解發展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只講少數學生的所謂特長、特色等。教育部領導多次強調指出:素質的內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開展素質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發展,特別強調要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注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把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和教學的過程,使受教育者在這三個方面獲得協調的同步的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如果偏離了素質教育的宗旨,形式主義的搞一些花架子,把它貼上素質教育的標籤,就會事與願違,走向它的反面。

誤區之二,就是把素質教育片面地理解爲免試教育。一些人認爲考試會加大學生的課業負擔,就會回到應試教育的老路上去,這實在是一種誤解。素質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綜合素質

的提高,在這些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是關鍵,文化素質是基礎。對受教育者是否達到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完善嚴格考評手段,對之進行認真地考評,才能推動素質教育順利進行和健康發展。那種降低考評要求,放鬆考評管理,甚至放任自流的想法和做法,也是與素質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馳的。

誤區之三,是把實施素質教育僅看作是教育部門和學校的事。我們認爲,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教職員工的歷史使命,也是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但是,實施素質教育畢競是前無古人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教育思想的轉變,教育觀念的更新;涉及到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涉及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凡此種種都說明:它不僅需要教育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就學校內部而言,實施素質教育也不僅僅是教務部門的事,也是全校各部處以及黨政工團婦的事,只有大家同心協力,共同擔負起“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職責,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推行。

我們欣逢盛世,只有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引導大學生個人、個性的全面發展,才能爲大學生拓展出一片廣闊的自由空間,使之展翅翱翔於祖國21世紀的天空。

第三篇:實施素質教育總結

華坪縣中心中學實施素質教育

工 作 總 結

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學生全面發展,一學年來,我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以人爲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校、科研興校、創新舉校的辦學思路,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縣教育局《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目標》的要求,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以培養有素質的華坪公民爲辦學方向,堅持教育的三個面向,着力整體發展,面向全體學生,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對本學年工作做一總結:

一、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1、堅持領導班子行政例會和行政決策,班子成員分工明確,責任落實;班子成員深入課堂,認真聽課,還參與評課,指導教學,瞭解、掌握教情、學情,在所任的教學中起到了示範作用。

2、利用週日全體教師會議,經常性地進行師德師風的教育和引導,傳達和正確解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政府的各種政策,佈置落實每週工作,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3、通過師德考覈、班主任工作評議、一日常規檢查評比、班主任工作交流、週三的業務學習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本學期未發現教師違反師德規範行爲。

4、在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上下功夫,開展校本培訓,堅持組織觀看優秀課件,開展校內聽課、評課活動,包括隨堂課、研討課、展示課。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地區組織的各項比賽,如:寫字比賽、課件製作比賽、論 1

文比賽等。

5、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業務培訓和學歷進修,儘可能爲骨幹教師的外出培訓提供經費保證,繼續教育全部達標。

6、落實崗位責任制,結合校情,經教代會討論,徵求全體教師意見,調整和改進了學校考覈獎懲制度,充分發揮激勵機制。

二、積極開展德育教育:

1、每週進行國旗下講話,晨會、班會課還開展了專題教育講座,主題圍繞“如何做一個文明人”“友善待人”“學會寬容”“環境塑造人”等內容進行教育。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細化爲每週、每天、每堂課上的具體要求。如:“我學會了寬容與諒解”“同學間沒有了爭吵”“用過的東西能放回原處”“隨手撿起身邊的垃圾”“關注災區兒童,我們是一家人”“民族團結開紅花”等,使學生容易對照,容易做到。通過一日常規檢查評比,促進學生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自覺性。教育局對我校的檢查反饋中,對我校的德育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利用班會課開展國情、法制、環境、消防、交通法規、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開展“爭做好人好事”,平時學生拾到的錢、物無人認領就交給學校值班領導,學校公開表揚拾金不昧的學生,並用以幫助身邊的同學;學雷鋒活動義務勞動、進行愛綠護綠宣傳等,這些活動活化了教育內容,深化了教育主題,使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寓以其中。

3、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學校團委組織團員走向街頭、公園,打掃衛生,宣傳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組織學生參觀119消防大隊;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街頭進行“禁毒”宣傳教育;開展“把安全帶回家”活動;中午午休時間,

提倡“以靜養心”,各班組織學生看書、看報、聽故事,拓展知識,瞭解社會;科學、藝術興趣小組,指導學生做一些手工作品、小製作、編織、美工等,舉辦作品展示。這一系列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審美情趣。

4、召開了家長會。利用家校聯繫卡,家長調查表,各班班主任認真地從教育和心理學的角度指導家長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長明白既要工作又要教子的重要性,明白老師的苦心,促進了家長與老師的聯繫,贏得絕大多數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起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三、素質教育抓緊抓實:

1、開齊、上足、教好各門課程,無增加課時現象;嚴格按規範教材、規定教輔用書徵訂和使用,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2、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各項學習。主要學習《義務教育法》、教育理論、教學法規、教育技術能力、師德規範、課程標準、教學六認真細則等爲主。

3、教導處圍繞質量開展學科驗收和綜合質量測評。每學期進行了全校級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的測查驗收,開展了各年級各科的公開課、示範課、集體備課等活動;校內每個月進行一次“六認真”檢查。通過檢查、調研和測評,及時瞭解各科質量情況,找出差距,有針對性地進行反思,改進教學,提高教學的質量。

4、嚴格執行三項規定要求,確保學生每天的廣播體操、眼保健操、體育課、課外活動、素質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育達標率,合格率與優秀率。結合校情,學校制定了綜合活動計劃,做到內容、人員、時間、場地的落實,對活動情況納入常規檢查考覈內容,

每天由值周老師對活動情況進行檢查,納入文明班級評比中。

四、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我校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與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是辦學條件急需進一步完善。主要是學校硬件建設還沒到位,教學微機室急待完善,實驗室未裝備,急需完善常規的實驗設備設施。二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管理方面,其入格、到位、規範、科學等還應該進一步加強。

目前,我校正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渠道、全方位努力培養高素質的教師羣體,使全校教師都具有優良的職業道德修養、先進的教育思想、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在成績和困難面前,我校全體教工一定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貫徹《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繼續發揚負重自強、團結拼搏、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精神,力爭早日實現“把學校建成方向明確、治學嚴謹、發展全面、校容優美的縣一流學校”的奮鬥目標。

華坪縣中心中學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日

第四篇:大學生公民素質教育論文

當代大學生公民素質的教育

—大學生公德意識培養 當代大學生是21世紀的開創者,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我們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如何加強當今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難題,到目前爲止關於道德修養教育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科學教育體系。藉此教育思想大討論之際,淺談個人一點關於大學生公德意識培養的膚淺觀點。

當今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很多,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麼就給什麼,大多數父母忽視了對孩子們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狹獈、唯我獨尊的習慣。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以集體主義爲原則,以誠實守信爲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爲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作爲大學承擔着培養四化建設所需人才的搖籃,在人才質量把關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綜合素質的複合型人才。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人才質量關上起着重要意義。高尚的道德品質並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形成的。我們在大學期間趕先進,加強道德修養特別是社會公德意識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公德意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強社會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基礎和內容。作爲一種普遍意義上的公民存在,大學生首先應具備最一般的公德意識;作爲正在接受系統高等教育的先進羣體,大學生不應混同於一般公衆,更應具備與大學生社會角色相適應的較高層次的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礎,是社會風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標誌,遵守社會公德,是對每個社會成員最基本、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大學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類社會羣體,但社會公德的失範現象在他們身上卻屢見不鮮,這反映出高校德育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還有所欠缺,這也是爲什麼要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原因。高校德育要緊抓公德意識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實現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整體提高。

一、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是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礎。遵守社會公德,自覺履行社會公共生活準則,是一個人養成良好道德習慣,樹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點。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道德人格的完善,就應該從培養公德意識開始。同其它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人的道德修養也只有在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纔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大學生只有培養和樹立起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公德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爲,才能踐行社會主義道德,進而達到共產主義道德的崇高境界。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規範體系中比較低層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說來,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爲。有人認爲,培養社會公德意識,應該是國小和中學階段的事,對大學生還講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豈非“小題大作”?誠然,社會公德教育早在中學階段、國小階段甚至學齡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人的大學階段,纔是生理心理蓬勃發展並日益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日臻定型,思想道德日趨完善的重要時期。正如啓蒙思想家盧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須深化和加強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爲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堅實基

礎。我國的《高等學校學生行爲準則》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要求,這無疑也說明加強大學生公論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

2、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碼要求和基本標準。

恩格斯在評述歐洲文藝復興的歷史發展時,曾經熱情洋溢地謳歌“這是一個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這無疑是說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才的成長及其特徵同時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緊密的關係,可以說這是時代與人才成長的永恆的辯證法。那麼,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應該造就怎樣的人才?很顯然,絕不會是那些不學無術,一無所長的庸庸碌碌之輩,也絕不會是那種“思想騎牆”、“有奶便是娘”的所謂“知識分子”,人才應是“德”與“才”的統一,應是“德才兼備”的人。大學生不僅要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學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現,也是衡量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基本指標。如果缺乏公德意識或者公德意識比較差,那麼,聰慧的人將變得險惡和狡詐,健壯的人也會顯得野蠻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樣會流於庸俗和乏味。可見,有德無纔是庸才,無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纔是實才。因此,潛心向道,嚴謹治學,纔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正是塑造“人才靈魂”的基礎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碼要求和基本標準。

3、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進步狀況,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兩個方面。在精神文明覆雜的結構體系中,道德處於核心地位和主導地位,或者說,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決定意義的組成部分。而在道德領域,社會公德又以其範圍上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內容上的總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結構上的傳統性和沿襲性而區別於家庭道德和職業道德,成爲社會道德的基礎。由此可見,社會公德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自然也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內核。作爲青年中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一類羣體,透過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最能看出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會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說,它是衡量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狀況的具體指標。大學生本身也應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倡導者、參與者和建設者。如果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具備很強的公德意識,都能成爲遵守社會公德的典範,就會對社會發生廣泛、深刻而持久的影響,有助於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有助於安定、和諧、文明、健康的社會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學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開風氣之先,創時代業績,能否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 既直接影響到國家、民族的現在,更關係到國家民族的未來,關係到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關係到21世紀中國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戰略眼光來看待。

二.培養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意義

1、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峯、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爲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啓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遊戲、電腦軟件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醜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電子信息網絡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絡爲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範圍廣、聲勢大、難於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鬥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它對於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及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使這成長爲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關於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

1、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作爲成人教育學院這一特殊的學院,招收的學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對教師隊伍的要求就更嚴格,作爲教師自己都忽視首先修養,又怎樣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呢?現在許多教師只管書本的教學任務,忽視思想道德教育,臺上教師上課時而有些學生卻在下面講話、看小說、零食等不文明行爲是對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尊重的行爲,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但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師不說或懶說,這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教師不但承擔着教學任務的職責,而且也承擔着育人的義務,如果學生養成了這些壞習慣,走上工作崗位上如何能肩負四化建設的重任呢?所以說應該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其次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思想教育體系,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開設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並設立專項研究機構,根據學生狀況因材施教。我們象牙塔裏的莘莘學子,走向社會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大學階段是我們這些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大學生教育者承擔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由於我國經濟落後,教育投資相對於發達國家如杯水車薪,教育體制畢竟還是以應試教育爲主,進入大學教育的學生畢竟是經過激烈競爭的優勝者,在中學階段的教育是以題海戰略爲主,父母、老師一般都認爲學生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而其他方面的缺點都被良好的成績所掩蓋,這叫“以優遮百醜”,這樣學生進入大學以後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沒有負擔放縱自己,長此以往就很危險,可見思想道德教育對大學教育是多麼重要啊。所以我們的大學教育應當注重專業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2、加強大學生學英模、趕先進,自覺提高道德修養的學習氛圍,從過去全社會學雷鋒,學習孔繁森等給人們的思想也帶來一定浪潮,今天我們的大學教育將學習先進、英模的活動開展的怎樣呢?至今我所見的也只是學術報告、信息交流等一些專業技術報告。而各行各業的先進事蹟報告在我們高校講座中幾乎沒見過,也只是從報紙、新聞裏能見到。特別是我國最近發生的“非典”災難,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這非常時期涌現出來的白衣天使的先進事蹟,很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去學習。她們的道德品質是那麼高尚,我們的高校教育者應在“非典”結束後將這些“白衣英雄”請進我們高校,給我們的當代大學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課。類似這樣的活動應多開展,這將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有深遠的意義。

3、以高校爲主,進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培養大學生公德意識的主陣地。高校遵循《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以“兩課”教學爲核心,有目的、有

計劃、有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理論的灌輸與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點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無可比擬的。訓練有素的師資隊伍,言傳身教,訓導學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薰陶學生。高校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還要注意從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學生遵守《高等學校學生行爲準則》,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愛護班級的一桌一椅,尊敬師長,友善同學等等,於小事上見精神。

4、全社會齊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養大學生公德意識的過程中,學校是主陣地,但是,學校不是萬能的,光靠學校唱獨角戲是行不通的。學校不是遠離社會的孤島,變革時代的大學生更不能遠離社會環境而遺世獨立。另一方面,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務實心態,也具有比一般社會大衆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須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強大的公德意識的培養合力。關注大學生成長,培養合格大學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培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同樣也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只有整合和發揮社會道德教育的整體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學生公德意識的社會教育來說,家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源”。來自家庭的公德意識教育主要是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及良好的家風來進行的。我國目前約有2.7億個家庭,如果每一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麼來自家庭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積極影響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有重要影響的還有大衆傳播媒介,如網絡、廣播、電視、報紙、雜誌、圖書等。大衆傳播媒介不僅是一定道德觀念、道德榜樣得以傳播的載體,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樣性、生動性和藝術感召力引起大學生道德情感的共鳴,對心靈發生巨大的振盪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衆傳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來越突出出來,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總之,社會公德意識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層次、多方位的,對於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而言,有人概括說要爭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學校、社會和政 府四個方面,教育、文化、宣傳、新聞、出版、公安、司法、羣衆團體八個方面,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真的不無道理。

5、以“自律”來強化和鞏固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單靠來自學校和社會外在的道德教育,是無法完成的。他律必須轉化爲自律,纔會成爲內心永恆的道德法則。也就是說,培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不僅是學校和社會的事,更應該是大學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須喚起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律意識,加強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

公德意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強社會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基礎和內容。作爲一種普遍意義上的公民存在,大學生首先應具備最一般的公德意識;作爲正在接受系統高等教育的先進羣體,大學生不應混同於一般公衆,更應具備與大學生社會角色相適應的較高層次的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礎,是社會風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標誌,遵守社會公德,是對每個社會成員最基本、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一年的大學生活就要結束,我想我們都會有所感悟。不只是單純的認爲只要學好專業一切就行了,專業過關並不代表你在社會上獲得承認。我們應該把學好知識和加強思想道德相結合,才能在社會的競爭洪流中佔據先機。

第五篇:公民教育實施方案

濰坊日向友好學校

“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濰坊日向友好學校

一、背 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面對公民(特別是年輕人)政治參與意識淡薄、遠離政治甚至反感政治、反感社會行爲不斷增多的現象,世界各國掀起了培養有責任心的合格青年的公民教育熱潮。

改革開放以來,儘管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但也給思想還處於單純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主要反映在以下三點:

1、學生公民意識的淡薄。我國學生缺乏公民感,甚至並不知道什麼是“公民”,自己也是小公民當中的一員。對社會的關注不多,更缺少對作爲公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等知識層面的瞭解,因而表現爲對社會缺乏責任心,做事情缺乏主動性,只是生活在一個小家庭、國小校的圈子裏面。

2、公共精神的缺乏。在2014年sars危機中,除了由政府組織的公共行爲之外,很少有公民個人的聲音。在民間則存在着觀望、自保、冷漠、拒斥等現象。這些都反映了我們現代公共精神的不足,反映了我們缺乏現代公民與社羣應有的“自主、公心、寬容、理解、同情、正義、責任、參與、奉獻”等風範和風尚。我們經常會目睹或聽到公共設施遭到破壞的事情;在學校中,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學生只是聽老師的安排和指令,一旦離開學校,就很少關心公共事務。

3、公共政策的冷漠。從中國現實看,問題不在於一個個具體政策的出臺,而在於總體性公共政策秩序的失範。這種失範可謂無處不在:

缺乏尊重法律的氛圍,基本的信任資源被耗散,基本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公衆監督乏力下許多政策根本得不到執行和保障。大環境上的示範,使公衆對政策態度冷漠並使政策的執行陷入了惡性的循環:越焦慮越冷漠,越冷漠越得不到執行。

因此,作爲學校,充分利用社區公民道德教育資源,增強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鞏固並完善學生所必需具備的最基本的公民道德。我們以學生爲研究對象,積極開展公民教育實踐活動。

二、目標與內容:

總體目標:

通過組織開展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具體目標:

一是在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認識關注社會應該從身邊的日常小事做起,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識,關注社區的公共問題,瞭解相關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會,體驗生活。通過他們實踐的過程,傳播公民知識,培育公民意識,張揚公民權利,呼喚公民責任。

二是通過社會實踐、問題研究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和實踐的能力。

從學校發展來講,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和行動,將“公民教育”從局部的探討上升到“公民教育”整體視野的高度,統整我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系列活動,從而形成鮮明的、科學的學校德育教育活動的特色,提升我校的辦學文化品位,煥發學校生命的活力。

活動內容:

我校公民教育是以國小生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爲依託,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爲載體,整合學校教學和德育工作內容,通過“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三方面開展教育活動。旨在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並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掌握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的本領。

1、國小生日常行爲習慣養成的深化推廣研究。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進行國小生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民主法制意識。使學生初步具備獨立人格、具有責任感、尊重他人、文明禮貌、自省自律的公民道德。 2、感恩教育。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要求,遵循學校德育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原則,針對現在國小生出現的與家長交流少、不懂得感恩等心理問題,全方位地實施感恩教育,精心營造學校的“感恩文化”,培養感激父母、感激他人、感激社會的情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

3、社區志願服務小隊在行動。爲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構建和諧社區,豐富國小生的閱歷,在實踐中提升能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激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創建工作中,爲自己和他人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一個和諧、寬鬆、健康的良好環境,爲服務社會、奉獻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初步培養學生具備與人溝通、與人合作、表達情感的公民技能。

三、實施公民教育的途徑

1.教學改進行動

結合班會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課程將公民教育的內容納入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向學生傳授公民教育的內容。

通過各學科內容,在備課中體現教育點,滲透公民教育,利用學科教學指導學生樹立正面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將情景模擬引進課堂,通過討論、分析,引發學生有效思考,使學生在具體現實的生活場景和自主參與的教育活動中逐步養成良好品德。

2.日常行爲規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的入校放學隊、課間學生右行禮讓、大課間規範有序等,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等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識。

3、舉辦“學校感恩節”。通過校園感恩節活動,讓學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靈去感受,從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情感,懂得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栽培之恩,感謝別人以及社會幫助之恩。

4、成立了社區志願服務小隊。通過週六陪伴、服務社區、使用小志願者服務手冊等活動,讓學生融入社會,瞭解國情,參加各項實踐活動,提高對公民意識的認知程度,達到知行統一,培養社會責任感。

5、積極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注重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建設,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牆報等形式,讓每一面牆都能說話,每一面牆都成爲公民教育的主陣地。

四.實施公民教育的措施保障

(一)加強領導。

1、充分認識加強中國小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立以校長爲組長的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邀請專家對項目開展進行論證,保障活動順利實施。

2、將公民教育的實施納入學校計劃,結合學校日常工作,將具體職責加以細化,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保證公民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保證取得實效。

3、注重研究。

以實施公民教育工作爲契機,系統分析目前學校德育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全面梳理學校德育工作,整合德育活動,建立以公民教育爲主線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和活動體系,提高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制度保障。

明確過程管理制度和考覈獎評制度。將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工作情況納入學校綜合評價中。

5、社區共建。

充分挖掘社區教育資源,爭得社區單位的支持,建立德育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參與社區共建中,提高公民意識。

五、“公民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張則香

副組長:王 軍李志勇

成員:鄭銀花、賈美玲、曹洪文、陳淑芹、馬倩、

張豔妮、楊紅霞、李紅、徐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