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素質教育工作經驗(精選多篇)

第一篇:素質教育工作經驗

素質教育工作經驗(精選多篇)

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已經認識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是民族自殺的口號。我們要想創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學的看,科學的說,科學的聽,科學的動!”他尖銳地指出了當時舊教育的弊端:“教師教死書、死教書”、“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結果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毫無創造力。國小教育不能脫離生活,不能脫離現實,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真正聯繫實際,面向社會,走出課堂,走進生活,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聽、自己去說、自己去做。一、主題教育,增強道德意識

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着豐富的德育資源,如果認真開發就會對當下的教育產生巨大的作用,爲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配合“文明單位文明行”活動,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校師生認真踐行公民道德規範,大力營造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良好氛圍,學校開展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教育。“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成爲道德實踐活動的口號。在全校動員大會上,號召學生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踐行道德規範,增強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營造和諧校園。一時間,身着校服,佩戴紅領巾的“朵朵春花”忙碌在校園、馬路、公共場所,他們清掃垃圾,清除“牛皮癬”,掩埋病死小動物。爲了將這項活動延伸進行,學校動員學生“小手拉大手”,動員到每個家庭,傳播到各個行業,形成了社會合力。民族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但民族文化的發展應是繼承性和建設性的發展。我們學校開展的“民族精神代代傳”系列活動,就是要將民族精神教育作爲提升學生思想素質的主要抓手。活動中,我們邀請各行業的領導、骨幹到我校講演、座談、交流,這裏邊有名人,知名企業家,也有普通人。通過不同行業的眼光,來解讀時代民族精神的內涵,倡議少先隊員“做了不起的中國人”。開展好“六個一”活動,走進社區,服務社區;走進家庭,親身體驗。開展敬老、愛老、助老系列活動。隨着各項活動的開展,學校裏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感人事蹟。二、揚善愛心 學會感恩

“父愛如燦爛陽光,熾熱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淨化心靈;母愛是盎然的綠草地,芳菲而宜人”、“ 我心永恆 ,我愛永存,爲了父母的微笑,我們揮鞭從此起程,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這是學生在“孝敬父母、體驗親情”詩歌朗誦會上的精彩朗誦。學校開展了“揚善愛心,學會感恩”活動,其具體目標是:在家盡孝心、在學校先關心、在社會獻愛心,爭當五好小公民。在家盡孝心:(1)尊敬父母長輩,聽父母的話,接物待人講文明禮貌。(2)在生活上關心父母長輩,學會謙讓。(3)爲父母長輩做事,學會分擔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主動做。(4)不挑吃穿,不亂花錢,學會安慰父母,爲父母排憂解難。在學校獻關心:(1)尊敬教師,聽老師的話,熱愛學習,講文明守紀律。(2)同學之間講友愛,互相關心,和睦相處,不打架、不罵人,學會幫助學習、生活有困難的學生。(3)對待來賓有禮貌,主動問候,主動服務。(4)愛護學校公共財物,關心學校環境衛生,開展“彎一彎腰,學校更漂亮”活動。在社會獻愛心:倡議學生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講禮貌,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學會排隊,不做違法亂紀行爲,不破壞社會公物,力所能及的爲災區或生活困難學生捐款。爲此學校將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定爲“感恩教育月”,利用清明節,對學生進行一次緬懷先烈的活動;利用三八節和教師節進行感恩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幫助老人洗衣服、梳頭,給老人講故事;到社區清掃街道衛生,清除“牛皮癬”。各年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將感恩教育活動細化到每個月的主題活動中。如:(1)“孝心小調查”活動,調查瞭解父母的生日,平時做多少家務,是否瞭解父母的愛好,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2)“禮讓孝舉”活動,進門問候、出門打招呼,睡前說晚安、分別說再見,看電視讓頻道,吃飯讓佳餚等。(3)“今天我當家”活動,通過觀察父母一天的活動,試着當一次家,親自體驗一下父母操持家務、當家過日子的辛苦,將所作、所想、所感記入“感恩日記”中。可以說,感恩是一種文明,感恩是一種品德。懂得感恩纔會懂得付出,纔會懂得回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就會勤奮學習、珍愛自己,學生就會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他們就會明白事理,快樂的成長,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三、勤儉廉潔,倡導文明之風

根據上級關於廉政文化進校園的總體要求,堅持“廉政教育從娃娃抓起”的指導思想,我們以廉政文化“進校園、進班級、進辦公室、上牆壁、上課堂”等爲主要宣傳途徑,做到圖文並茂,易於師生接受,使廣大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啓迪和警示。把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的教師學習活動延伸到學生,組織全校各班級召開“廉政建設”主題班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學習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良好習慣,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養國小生勤儉節約好習慣的工作。第一要求學生在打扮上不要過分,不要追求新奇時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學生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第三教育學生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裏、他人、國家、集體的財物都要愛護。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設備等。教師發現問題,及時引導,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同時要求教師給孩子們做出榜樣。四、多方共建,着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走進遺蹟。堯王城的老百姓們,早就習慣了遺址上那一片片觸目可及的陶器殘片,他們代代相傳着祖輩的傳說,卻沒有人真正瞭解這是一個怎樣的王國。面對這近在眼前的社會教育資源,學校決不能浪費。專門組織班子開發校本教材,宣傳堯王文化,每年的春季都組織學生參觀堯王遺址,有計劃有組織的引領學生探尋家鄉的每一寸土地,通過圖片展、遊記、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引領學生拜訪歷史遺蹟,追尋先人足跡,參觀異域建築,領略家鄉文化,盡享家鄉風情。聘請當地老人講解鄉村傳說,激勵學生愛家鄉、愛祖國,奮發圖強、報效家鄉。走進農田。高興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對農田耕作、農作物種植瞭解不多,參與農田勞動的機會很少。學校領導決定在校園裏劃出特定區域作爲農業基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歷耕地、播種、管理、收穫的整個過程。我們按照班級進行劃片包乾,作物種類由學校整體規劃,學生自主種植、自主管理,在老師的指導下,樣樣農活拿得起、學得快。看到自己親手種植的作物、蔬菜喜獲豐收,學生們異常興奮。學生們經歷了勞動體驗之後,勞動的內涵自然的融入心間。走進企業。今年春季學校組織四五年級256名學生來到了實驗基地——冠青茶廠,學生們走進茶園聽茶農介紹茶樹的生長過程、栽培技術、除蟲方法、修剪技術、採茶技巧,並嘗試着幫助茶農採茶。當學生們把自己親手採摘的茶葉裝進茶農的編織袋時,那收穫的喜悅就掛在臉上。學生們還走進茶廠聽技術人員講解茶葉製作工藝,瞭解綠茶的製作工序,民間炒茶的方法和種類。通過實際觀察體驗,學生深深體會到了社會實踐大課堂的無窮奧祕。五、加強經典誦讀 構建書香校園

爲了營造一個好讀書、讀好書的“書香校園”氛圍,學校通過《請用名著滋養孩子的心靈》這封家長公開信進行宣傳發動,號召家長少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煙,每月給孩子們買一本能夠影響學生心靈的名著。開展經典誦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校進一步研討、制定了《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確定經典誦讀分低、高兩個學段,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各班根據總體方案和學生實際落實計劃,同時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大力宣傳,讓家長理解支持孩子的經典誦讀,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來。舉行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讓經典滋養學生的心靈。(1)詩配畫比賽,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詩歌配上相應的圖畫或者製成手工作品,看看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能力。(2)古詩考級活動,在各個年級確定必背的古詩,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組成評委對學生進行檢驗,背誦最多的學生被評爲“詩文背誦小能手”稱號。(3)評選“書香家庭”,將經典誦讀活動延伸到社會、家庭中,通過“小手拉大手,兒童帶家長”的方式,鼓勵家庭誦讀經典。在學校藝術節期間評選“書香家庭”,豐富他們的生活,提高文化素養。另外,我們還開展了師生同臺經典誦讀大賽、“讀書論壇”、“柳樹下的故事會”。國慶節期間,舉行“愛國詩文朗誦會”、“金秋詩會”活動等。六、特長教育,凸現學生個性

第二篇: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經驗總結

一年來,我校在上級黨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爲己任,確定了德育的先導地位,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四有新人”爲目標,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進行了全面落實,現總結如下:

一、以人爲本,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的一切工作,從形式到內容,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學校管理,最根本的是對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制度只能管人的行爲,並不能管人的思想。因此學校管理中我們堅持以人爲本,以人的需要、人的發展作爲管理的重點,從而使每個人參與學校管理,真正實現每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

本站範文網[]

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爲主題,通過制度的約束和理論的學習,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校每週堅持業務理論的學習,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專題研討、專題講座,又有觀摩錄像、心得交流,其中“人人聽我課、我聽人人課”的研討活動已經成爲教師們的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舞臺;此外我校還主動參加各級的培訓學習,積極爭取機會聽專家的專題講座,參加聽課研討活動,從而使教師的業務素質得到了長足的提高。

1 2 3 4

三、以教科研爲先導,深化學校的教育改革

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我校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作爲教育科研的工作重點,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爲核心,充分利用每週週三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做到每次教研有主題、有理論,有發言、有討論、有記錄,教研後由中心發言人彙總大家的意見總結成文。通過教研,使教師明確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理清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路,不斷更新觀念,統一認識,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發展觀和人才觀,有力地促進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當教學觀念轉變了,我們還因勢利導,要求全體教師把新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落實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

深入開展《課程標準》的學習研討活動,同時關注新的教研信息和課改動向,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以理論指導實際,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我校還健全“人人上公開課,人人蔘與評課,人人撰寫課後反思、教學隨筆、教學論文”的教研製度,並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着手研究。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彙報自己的教研成果,展示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教研中,我們要求每位教師邊聽課邊做好聽課評析,保證聽課時認真聽、認真記,每次評課時以指定的中心發言人爲主,人人有發言,發言有條理、有重點、有記錄。通過評課,促進全體教師思想上和業務上的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我們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能“教”會“評”,還要會“寫”,引導教師形成“理論――實踐――理論”的良性循環,認真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論文、教學隨筆和教後感,上交教案和教學論文。最後從課堂教學、業務檔案和評課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作爲學期目標考評獎勵的依據。

1 2 3 4

四、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我校嚴格按照上級部門有關課程設置的規定,開齊了課程,開足了課時,做到了不隨意增減課程。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成立了科學、英語、體育、美術、音樂等興趣小組,激發學生興趣,增減學生個性和特長。

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認真探索落實學生主體性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要着眼於誘導,讓學生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變“學會”爲“會學”。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給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有更多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爲了加快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體現“面向全體”的素質教育精神,我校廣泛成立了興趣小組,有乒乓球、書法、繪畫、鼓號隊、作文、數學等多項興趣小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教育部門舉行的各種競賽活動,如:作文競賽、書法、朗誦、繪畫、乒乓球等活動,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從學科上來看,活動不光有語文、數學的比賽,還有音樂、美術、書法、體育的較量;從形式上看,大部分活動我們都儘量讓學生全員參與,再從中選拔最優秀的學生參加上級的競賽,以體現活動的公平性、羣衆性、基礎性和拔尖性,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爲特長學生提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現自己的特長,體現成功的喜悅。

1 2 3 4

五、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認真開發校本課程

一年來,我校調整教研機構,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具體做法爲:骨幹教師認真做好教研引領工作的同時上好每節示範課;部分教師利用教育網絡查閱資料爲教育教學服務;教導處根據課題內容,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當中,以講座、說課、授課、評課、談教後反思、主評爲教研內容,每位教師輪流坐莊,初步形成我校教研特色。這樣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使教師的觀念得到轉變,教法得到更新,專業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我校以“樂學、文明、自立、健體”爲內容,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進行開發校本課程。各位任課教師都能認真安排好校本課程的周活動計劃表,設計好教學方案。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教研活動。大家積極交流探討,充分肯定優點,誠懇提出不足。通過教研活動,老師們對開發、實施、管理好校本課程信心更足。

六、以少先隊活動爲陣地,紮實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近年來,我校德育工作以貫徹《中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爲主線,突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法制教育,以日常行爲規範教育爲重點,幫助和引導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的法制意識和文明的行爲習慣。通過大隊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積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機制。

通過少先隊的組織與管理,以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爲重點,不斷完善“文明中隊”的評比制度,充分發揮“紅領巾廣播站”的宣傳監督作用。強化《守則》《規範》的教育,使“升降旗敬禮”“講普通話”“文明禮貌”等習慣成爲學生日常的自覺行爲。以紀念日爲契機,我校積極開展新隊員“授巾”儀式及相關的大隊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熱愛少先隊的教育,從小樹立爲祖國爲人民作貢獻的遠大理想。

在過去的這一學年裏,我校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進行一系列教育教學的改革,推進了素質教育進程,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校將繼續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2 3 4

第三篇: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經驗總結

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經驗總結

銀寶湖鄉中心學校,地處鄱陽縣西北邊沿的銀寶湖集鎮。校園佔地面積12畝,校舍建築面積3085平方米。其中三層綜合大樓一棟,三層教學樓一棟,三層辦公樓一棟,階梯教室一棟。學校設備齊全,有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學設施,並開通了遠程教育。學校體音美器材、勞動教育設施及所有教學儀器設備配齊率100%。校園古木參天,環境優雅。全校共有12個班,學生437人,在校教職工31人,其中中高2人,中一4人,小高20人。

一年來,我校在上級黨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爲己任,確定了德育的先導地位,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四有新人”爲目標,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進行了全面落實,現總結如下:

一、以人爲本,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的一切工作,從形式到內容,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學校管理,最根本的是對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制度只能管人的行爲,並不能管人的思想。因此學校管理中我們堅持以人爲本,以人的需要、人的發展作爲管理的重點,從而使每個人參與學校管理,真正實現每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

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爲主題,通過制度的約束和理論的學習,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校每週堅持業務理論的學習,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專題研討、專題講座,又有觀摩錄像、心得交流,其中“人人聽我課、我聽人人課”的研討活動已經成爲教師們的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舞臺;此外我校還主動參加各級的培訓學習,積極爭取機會聽專家的專題講座,參加聽課研討活動,從而使教師的業務素質得到了長足的提高。

三、以教科研爲先導,深化學校的教育改革

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我校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作爲教育科研的工作重點,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爲核心,充分利用每週週三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做到每次教研有主題、有理論,有發言、有討論、有記錄,教研後由中心發言人彙總大家的意見總結成文。通過教研,使教師明確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理清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路,不斷更新觀念,統一認識,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發展觀和人才觀,有力地促進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當教學觀念轉變了,我們還因勢利導,要求全體教師把新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落實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

深入開展《課程標準》的學習研討活動,同時關注新的教研信息和課改動向,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以理論指導實際,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我校還健全“人人上公開課,人人蔘與評課,人人撰寫課後反思、教學隨筆、教學論文”的教研製度,並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着手研究。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彙報自己的教研成果,展示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教研中,我們要求每位教師邊聽課邊做好聽課評析,保證聽課時認真聽、認真記,每次評課時以指定的中心發言人爲主,人人有發言,發言有條理、有重點、有記錄。通過評課,促進全體教師思想上和業務上的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我們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能“教”會“評”,還要會“寫”,引導教師形成“理論――實踐――理論”的良性循環,認真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論文、教學隨筆和教後感,上交教案和教學論文。最後從課堂教學、業務檔案和評課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作爲學期目標考評獎勵的依據。

四、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我校嚴格按照上級部門有關課程設置的規定,開齊了課程,開足了課時,做到了不隨意增減課程。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成立了科學、英語、體育、美術、音樂等興趣小組,激發學生興趣,增減學生個性和特長。

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認真探索落實學生主體性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要着眼於誘導,讓學生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變“學會”爲“會學”。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給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有更多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爲了加快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體現“面向全體”的素質教育精神,我校廣泛成立了興趣小組,有乒乓球、書法、繪畫、鼓號隊、作文、數學等多項興趣小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教育部門舉行的各種競賽活動,如:作文競賽、書法、朗誦、繪畫、乒乓球等活動,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從學科上來看,活動不光有語文、數學的比賽,還有音樂、美術、書法、體育的較量;從形式上看,大部分活動我們都儘量讓學生全員參與,再從中選拔最優秀的學生參加上級的競賽,以體現活動的公平性、羣衆性、基礎性和拔尖性,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爲特長學生提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現自己的特長,體現成功的喜悅。

五、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認真開發校本課程

一年來,我校調整教研機構,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具體做法爲:骨幹教師認真做好教研引領工作的同時上好每節示範課;部分教師利用教育網絡查閱資料爲教育教學服務;教導處根據課題內容,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當中,以講座、說課、授課、評課、談教後反思、主評爲教研內容,每位教師輪流坐莊,初步形成我校教研特色。這樣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使教師的觀念得到轉變,教法得到更新,專業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我校以“樂學、文明、自立、健體”爲內容,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進行開發校本課程。各位任課教師都能認真安排好校本課程的周活動計劃表,設計好教學方案。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教研活動。大家積極交流探討,充分肯定優點,誠懇提出不足。通過教研活動,老師們對開發、實施、管理好校本課程信心更足。

六、以少先隊活動爲陣地,紮實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近年來,我校德育工作以貫徹《中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爲主線,突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法制教育,以日常行爲規範教育爲重點,幫助和引導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的法制意識和文明的行爲習慣。通過大隊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積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機制。

通過少先隊的組織與管理,以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爲重點,不斷完善“文明中隊”的評比制度,充分發揮“紅領巾廣播站”的宣傳監督作用。強化《守則》《規範》的教育,使“升降旗敬禮”“講普通話”“文明禮貌”等習慣成爲學生日常的自覺行爲。以紀念日爲契機,我校積極開展新隊員“授巾”儀式及相關的大隊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熱愛少先隊的教育,從小樹立爲祖國爲人民作貢獻的遠大理想。

在過去的這一學年裏,我校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進行一系列教育教學的改革,推進了素質教育進程,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校將繼續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四篇:素質教育工作評估省級示範校經驗彙報材料

玉山縣四股橋中學是一所普通農村國中,現有在校學生八百餘人,教職工90人,其中女教工33人。學生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7.3%。有本科教師50人,專科教師37人,教師學歷達標率達97.7%,現有中學高級教師24人,一級教師48人。學校自1996年普及義務教育以來,各項教育教學軟硬件指標都是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認真落實,在歷次評估中均達到省市縣標準,xx年年5月順利通過了全國“兩基”達標驗收。目前已具備了年招收600人的招生能力,完全滿足了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

學校創辦於1975年,創辦初期是獨立的高中部,1981年改爲初級中學至今。1990年以前,由於歷史原因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基礎薄弱,設施簡陋,發展緩慢,校園面積不足30畝,學校內有幾棟泥坯磚石結構的瓦房,年招生能力不足150人。1990年以後,學校率先進行教育改革,一手抓教學質量,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超常規發展,教育質量一年一個新臺階,成爲玉山縣教育發展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學校之一,短短几年內就由薄弱國中變成全縣一類國中。一九九四年被上饒地區指定爲全區示範性農村國中,成爲玉山縣乃至全區農村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一九九七年以後,又乘素質教育的東風,我校又出現了二次發展的高潮,廣大教師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跨世紀新人。在教育觀念上變教書育人爲育人教書,變教師主導爲學生主體;在教學方法上,變接受性學習爲探索性學習,變封閉式教學爲開放性教學,;在培養學生上,我們堅信學生有差異,學校無差生,人人有特色,個個有出息,樹立全面育人的質量觀。多年來,我們不僅把目光盯在優生上,也關注特長生和普通生的健康成長,最大限度地爲不同能力的學生創造良好的發展平臺,讓優生脫穎而出,讓特長生彰顯特色,讓普通生學有所獲,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我校教學質量連年名列全縣評估前列。“兩語一數”、音體美、理化生、計算機等方面的特長生在(請幫助宣傳好範文 網)全縣乃至縣以上的各類競賽中均獲得優異成績,多次受到市縣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好評和表彰,xx年和xx年,兩次被上饒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評爲“先進學校”。xx年榮獲玉山縣人民政府頒發的“基礎教育貢獻獎”。xx年,被被爲“江西省先進集,二〇一四年十二月,被玉山縣教育局授予“實施素質教育示範示範學校”。

爲了讓學校儘快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促進教育技術手段的根本轉變,實現教育的“二次創業”,我校於xx年建立了微機室和語音室,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通過外派培訓和校本培訓,促進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爲了進一步完善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設施,xx年,新建了四層2200平方米的電教綜合大樓,裝備了多媒體教室,逐步實現向教學手段信息化的轉變。

在教學設施和校園建設方面,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校抓住了“兩基”達標驗收這一發展契機,多方籌集資金,創造條件,大力改進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先後建起了圍牆、校門、教學樓、電教樓、實驗樓、教工宿舍樓、食堂,修建和擴建了籃球場和運動場,使學校的基礎設施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滿足了教學和生活的需要,確保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進入新千年以來,我們又着重對校園環境進行了綠化和美化,共鋪設水泥路面1953平方米。鋪設草坪142平方米,綠籬、樹木在內的綠化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建有花壇兩個,大型雕塑2個、安裝彩燈26盞,大型噴繪宣傳畫16面,濃郁了校園的文化氛圍美化了校園環境,提升了學校的品位。目前學校佔地面積超過50畝,規劃合理,佈局整齊,教學和生活設施齊全,四周視野開闊,環境幽雅,人文和現代氣息濃郁。xx年被玉山教育局評爲“校園美”先進單位,被上饒市環保局和市教育局評爲“綠色學校”。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們堅持育人先育德,從師德建設抓起,以師德建設爲契入點,堅持先師後生,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全面推向新境界。我們充分發揮教師的師表作用,讓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靈魂。樹立“以人爲本”,促進人的終身發展的德育觀,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設,爲全體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認真按教育局“六化”的要求構建新型的育人模式。我們一直堅持“以德立校,以德促教,以德興學”辦學思想,堅持教書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的工作理念,注重學生的行爲規範教育和素質的養成。學校經常在全校師生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請公安幹警來校講授法制和安全教育課,使師生受到強烈的震動和教育。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否切實有效,教師的德育方式至關重要。我校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充分利用暑期的校本培訓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師風教風不斷得到優化。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對學生能做到“八多八少”,即:多進取少徘徊;多理解少責罰;多表揚少批評;多身教少言教;多耐心少急躁;多協作少單幹;多創新少教條;多奉獻少圖報。師生互敬互愛,教風學風穩步好轉。xx年和xx年被玉山縣委評爲“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

在制度建設方面,我們一直提倡“管理出效益”的主張,重視制度建設,實現教育管理和教育行爲的規範化和制度化。近年來我們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教學管理機制,既注重教育教學的終端管理,也注重過程管理。着重完善了以下六項制度:一是建立了“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的課堂教學達標制度,修訂了《四股橋中學教學常規實施細則》,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的佈置和批改、學生輔導、教學小結反饋等環節逐項作了規定,並做到每週督查一次,在教師大會上通報,督查情況列入教師業績考覈;二是建立了教師公開課達標評價制度,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都要上一節公開課,學校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考評;三是建立了全員聽評課制度,任課教師做到每週聽課一節以上,並參加評課;四是建立了集體備課制度,集體備課以學科爲教研組爲單位,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主題發言人,側重於各學科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展開討論,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集體備課每週進行一次;五是建立了以校爲本的教研製度,規定四十週歲以下的教師每人都要有一項縣級以上的課題,四十週歲以上的教師每人有一項縣級以下的課題;六是優化了競賽輔導制度,加大了競賽輔導力度。近年來,我校在縣級和縣級以上各項競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先後有多人獲得省級和國家級大獎。

在學校的民主化建設方面,我們積極倡導教育的公平公正。積極推進學校的民主建設,創建和諧文明校園,我們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儘量每一個教與學的過程都充滿人性化,辦學設施和校園環境都力求體現濃郁的人文色彩。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更多地把目光延伸到那些學習和生活都有困難的學生之中,因爲只有這些人得到真正的教育,那麼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近年來,由於受市場經濟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學校的流生現象越來越嚴重,在流失的學生中大多數是那些學習和品德都相對後進的“雙差生”,這些學生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歧視,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對校風學風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近年來,我校努力改善師生關係,積極推進教育民主化,提出“沒有成不了才的學生”、“讓每一個家長都滿意”、“學習有差異,學校無差生”、“人人有出息,個個有特長”的口號,消除了對後進生的歧視,爲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了一個良好民主的環境。

第五篇:素質教育經驗材料

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已經認識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是民族自殺的口號。我們要想創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學的看,科學的說,科學的聽,科學的動!”他尖銳地指出了當時舊教育的弊端:“教師教死書、死教書”、“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結果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毫無創造力。國小教育不能脫離生活,不能脫離現實,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真正聯繫實際,面向社會,走出課堂,走進生活,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聽、自己去說、自己去做。一、主題教育,增強道德意識

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着豐富的德育資源,如果認真開發就會對當下的教育產生巨大的作用,爲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配合“文明單位文明行”活動,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校師生認真踐行公民道德規範,大力營造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良好氛圍,學校開展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教育。“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成爲道德實踐活動的口號。在全校動員大會上,號召學生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踐行道德規範,增強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營造和諧校園。一時間,身着校服,佩戴紅領巾的“朵朵春花”忙碌在校園、馬路、公共場所,他們清掃垃圾,清除“牛皮癬”,掩埋病死小動物。爲了將這項活動延伸進行,學校動員學生“小手拉大手”,動員到每個家庭,傳播到各個行業,形成了社會合力。民族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但民族文化的發展應是繼承性和建設性的發展。我們學校開展的“民族精神代代傳”系列活動,就是要將民族精神教育作爲提升學生思想素質的主要抓手。活動中,我們邀請各行業的領導、骨幹到我校講演、座談、交流,這裏邊有名人,知名企業家,也有普通人。通過不同行業的眼光,來解讀時代民族精神的內涵,倡議少先隊員“做了不起的中國人”。開展好“六個一”活動,走進社區,服務社區;走進家庭,親身體驗。開展敬老、愛老、助老系列活動。隨着各項活動的開展,學校裏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感人事蹟。二、揚善愛心 學會感恩

“父愛如燦爛陽光,熾熱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淨化心靈;母愛是盎然的綠草地,芳菲而宜人”、“ 我心永恆 ,我愛永存,爲了父母的微笑,我們揮鞭從此起程,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這是學生在“孝敬父母、體驗親情”詩歌朗誦會上的精彩朗誦。學校開展了“揚善愛心,學會感恩”活動,其具體目標是:在家盡孝心、在學校先關心、在社會獻愛心,爭當五好小公民。在家盡孝心:(1)尊敬父母長輩,聽父母的話,接物待人講文明禮貌。(2)在生活上關心父母長輩,學會謙讓。(3)爲父母長輩做事,學會分擔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主動做。(4)不挑吃穿,不亂花錢,學會安慰父母,爲父母排憂解難。在學校獻關心:(1)尊敬教師,聽老師的話,熱愛學習,講文明守紀律。(2)同學之間講友愛,互相關心,和睦相處,不打架、不罵人,學會幫助學習、生活有困難的學生。(3)對待來賓有禮貌,主動問候,主動服務。(4)愛護學校公共財物,關心學校環境衛生,開展“彎一彎腰,學校更漂亮”活動。在社會獻愛心:倡議學生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講禮貌,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學會排隊,不做違法亂紀行爲,不破壞社會公物,力所能及的爲災區或生活困難學生捐款。爲此學校將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定爲“感恩教育月”,利用清明節,對學生進行一次緬懷先烈的活動;利用三八節和教師節進行感恩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幫助老人洗衣服、梳頭,給老人講故事;到社區清掃街道衛生,清除“牛皮癬”。各年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將感恩教育活動細化到每個月的主題活動中。如:(1)“孝心小調查”活動,調查瞭解父母的生日,平時做多少家務,是否瞭解父母的愛好,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2)“禮讓孝舉”活動,進門問候、出門打招呼,睡前說晚安、分別說再見,看電視讓頻道,吃飯讓佳餚等。(3)“今天我當家”活動,通過觀察父母一天的活動,試着當一次家,親自體驗一下父母操持家務、當家過日子的辛苦,將所作、所想、所感記入“感恩日記”中。可以說,感恩是一種文明,感恩是一種品德。懂得感恩纔會懂得付出,纔會懂得回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就會勤奮學習、珍愛自己,學生就會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他們就會明白事理,快樂的成長,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三、勤儉廉潔,倡導文明之風

根據上級關於廉政文化進校園的總體要求,堅持“廉政教育從娃娃抓起”的指導思想,我們以廉政文化“進校園、進班級、進辦公室、上牆壁、上課堂”等爲主要宣傳途徑,做到圖文並茂,易於師生接受,使廣大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啓迪和警示。把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的教師學習活動延伸到學生,組織全校各班級召開“廉政建設”主題班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學習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良好習慣,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養國小生勤儉節約好習慣的工作。第一要求學生在打扮上不要過分,不要追求新奇時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學生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第三教育學生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裏、他人、國家、集體的財物都要愛護。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設備等。教師發現問題,及時引導,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同時要求教師給孩子們做出榜樣。四、多方共建,着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走進遺蹟。堯王城的老百姓們,早就習慣了遺址上那一片片觸目可及的陶器殘片,他們代代相傳着祖輩的傳說,卻沒有人真正瞭解這是一個怎樣的王國。面對這近在眼前的社會教育資源,學校決不能浪費。專門組織班子開發校本教材,宣傳堯王文化,每年的春季都組織學生參觀堯王遺址,有計劃有組織的引領學生探尋家鄉的每一寸土地,通過圖片展、遊記、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引領學生拜訪歷史遺蹟,追尋先人足跡,參觀異域建築,領略家鄉文化,盡享家鄉風情。聘請當地老人講解鄉村傳說,激勵學生愛家鄉、愛祖國,奮發圖強、報效家鄉。走進農田。高興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對農田耕作、農作物種植瞭解不多,參與農田勞動的機會很少。學校領導決定在校園裏劃出特定區域作爲農業基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歷耕地、播種、管理、收穫的整個過程。我們按照班級進行劃片包乾,作物種類由學校整體規劃,學生自主種植、自主管理,在老師的指導下,樣樣農活拿得起、學得快。看到自己親手種植的作物、蔬菜喜獲豐收,學生們異常興奮。學生們經歷了勞動體驗之後,勞動的內涵自然的融入心間。走進企業。今年春季學校組織四五年級256名學生來到了實驗基地——冠青茶廠,學生們走進茶園聽茶農介紹茶樹的生長過程、栽培技術、除蟲方法、修剪技術、採茶技巧,並嘗試着幫助茶農採茶。當學生們把自己親手採摘的茶葉裝進茶農的編織袋時,那收穫的喜悅就掛在臉上。學生們還走進茶廠聽技術人員講解茶葉製作工藝,瞭解綠茶的製作工序,民間炒茶的方法和種類。通過實際觀察體驗,學生深深體會到了社會實踐大課堂的無窮奧祕。五、加強經典誦讀 構建書香校園

爲了營造一個好讀書、讀好書的“書香校園”氛圍,學校通過《請用名著滋養孩子的心靈》這封家長公開信進行宣傳發動,號召家長少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煙,每月給孩子們買一本能夠影響學生心靈的名著。開展經典誦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校進一步研討、制定了《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確定經典誦讀分低、高兩個學段,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各班根據總體方案和學生實際落實計劃,同時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大力宣傳,讓家長理解支持孩子的經典誦讀,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來。舉行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讓經典滋養學生的心靈。(1)詩配畫比賽,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詩歌配上相應的圖畫或者製成手工作品,看看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能力。(2)古詩考級活動,在各個年級確定必背的古詩,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組成評委對學生進行檢驗,背誦最多的學生被評爲“詩文背誦小能手”稱號。(3)評選“書香家庭”,將經典誦讀活動延伸到社會、家庭中,通過“小手拉大手,兒童帶家長”的方式,鼓勵家庭誦讀經典。在學校藝術節期間評選“書香家庭”,豐富他們的生活,提高文化素養。另外,我們還開展了師生同臺經典誦讀大賽、“讀書論壇”、“柳樹下的故事會”。國慶節期間,舉行“愛國詩文朗誦會”、“金秋詩會”活動等。六、特長教育,凸現學生個性

大教育家誇梅紐斯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我校以各類活動爲載體,全力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核心的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潛能,加強學生特長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開展了小科技、小製作、小發明作品展覽,面向全體學生開放,並展開評比和經驗介紹活動,激發學生愛科學搞創新的強烈慾望。開闢了以創新教育爲主題的第二課堂,成立各種興趣小組,讓孩子們的個性張揚。通過七巧板大賽、數棋比賽、計算機技能比賽等,以活動促發展,爲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走向系統化、規範化、科學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幾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學校管理方面,推行精細化、人文化、規範化管理,走內涵發展之路,學校育人環境大爲改善,素質教育活動豐富多彩,教師教育教學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生的學習氛圍濃厚,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