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大學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大學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總結(精選多篇)

中北大學理學院成立於xx年12月,現有教師277人,學生1937人,共分爲44個班級,有11名班主任。自成立之初起,理學院就秉承“太行精神”,努力餞行“致知於行”的校訓。經過近一年的發展,理學院逐步形成了勤奮刻苦、嚴謹務實的優良學風,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理學院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學風建設活動,形成了勤奮刻苦、嚴謹務實的優良學風。理學院從成立以來,非常重視學院的學風建設,開展了班級學習“一幫一”工程、宿舍文化設計大賽、記錄班級日誌、出版班報等活動,提升了學風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我院高度重視數理基礎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每年舉辦全校性的數學建模比賽,同時積極組織全校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近年來,獲得國際數學建模二等獎2項,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2項,全國“挑戰杯”三等獎1項。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每年組織全校性的“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學科競賽,總共參與人次達6000人次。我院學生的四、六級通過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xx、xx年考研率均名列全校第一。

2、大膽試行本科生導師制,培養創新人才。在學生科研創新素質的培養方面,理學院實行科研導師制,一名副高以上的教師指導一名學生。學院成立了數學建模、物理、化學三個大學生創新實踐教育基地,同時在各個年級間開展學術報告。截止目前,理學院學生已經成功申報國家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其中,5篇被sci收錄。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劉權興同學是最突出的一個,該生從大二開始就參加了靳禎教授課題組的科研活動,在大三發表了中北大學第一篇被sci和ei雙收錄的學生論文(cellularautomatamodelingofseirs);期間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和國際數學建模比賽,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內獎;今年又在著名的國際期刊.e發表了論文,同時另一篇論文榮獲全國“挑戰杯”自然科學類論文三等獎;目前,該生已發表sci收錄論文4篇,考取了靳禎教授的研究生。

3、強化社會實踐,提升綜合素質。理學院一直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曾獲得“山西省優秀社會實踐隊”榮譽稱號。xx年暑期,我院“紅色太行”社會實踐服務隊秉承“太行精神”,奔赴革命老區黎城縣黃崖洞鎮,受到了當地羣衆的熱烈歡迎,校領導也高度重視,劉校長親自前往慰問。社會媒體也給予了高度關注,紛紛予以報道。《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山西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以《中北大學獻計老區》等爲題刊發了文章,並配發了相關圖片。

4、加強人文關懷,設立愛心基金。理學院高度重視貧困生工作,除了積極挖掘相應的勤工助學崗位外,在學院內部成立“理學院愛心基金”,通過教師自發捐款,爲我院貧困生解決實際困難。截止目前,“愛心基金”總額已經達到5000元,救助了56名特困生。

第二篇:建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建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2014.1~2014.12

一年來,我院校園文化建設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緊緊圍繞學校工作大局,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特點,積極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服務,開展了許多內涵豐富,品味高尚的校園文化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教育青年團員,全力構築全校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臺。

我們始終把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爲加強我院共青團思想建設的靈魂,積極在團學內部開展黨章學習小組,協辦黨章學習班、開設黨課,發展了大批入黨積極分子,充分顯示了團學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全院各級團組織通過團日活動、座談會、討論會等形式展開學習。

在07年7、8月的暑期社會實踐中我們把實踐“三個代表”作爲活動主題,組織實踐隊、號召團員青年走進社區、走進農村、走進工廠,在實踐中受教育、做貢獻、長才幹。

在學校促建迎評之際,我院響應學校的號召,開展各項活動,主要有:

●2014年3月,組建了促建迎評志願服務隊。4月26日晚,我院團委召開了我院志願服務隊第一次全體大會,王琳書記發表講話,爲志願者們講解了評建工作的意義,希望每個志願者都以主人翁的心態服務於同學們。大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爲我院志願隊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取得好的成績拉開了帷幕。

●2014年4月~5月,我院各基層團支部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如06給排(1)班開展的“貫徹環境教育,宣傳環境諮詢”的活動;06測繪(1)班開展的“i show what i can do”活動;05級路橋(1)的“調查本校生對評估促建創優工作了解”活動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都大大活躍了我院基層團的工作。其中,我院3個特色團支部活動獲得“青春獻評建,創優我先行”團建促評建系列活動立項,4個團支部的在“青春獻評建,創優我先行”主題團日活動中分獲一、二、三等獎。

●2014年4月,積極參與響應校團委到我院團委工作調研座談會,會上彙報了我院團學工作,增進了與校級的溝通聯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4年11月,12月,我院團委內部以及在各基層團支部廣泛開展了以“永遠跟黨走,爭做新一代” 爲主題的大型團日活動。

第一,12月9日,我院團委組織兩支隊伍分赴黃埔軍校,廣州烈士陵園參觀學習。在提高團委成員愛國情操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第二,12月9日晚,我院團委組織觀看愛國教育系列電影《太行山上》。陶冶同學們的愛國情操。

第三,在各團支部廣泛開展徵文比賽,書法比賽以及十七大知識競賽。

第四,11月份到12月份期間,我院各團支部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共88個團支部組織了以“永遠跟黨走,爭做新一代” 爲主題的團日活動。這些都大大活躍了基層團的工作。

同時,以義工服務、紅會爲代表的青年志願者服務也通過多種形式對全院青年團員發揮教育作用。如開展義務清洗活動、定期對瀛洲長者樂苑的老人進行了慰問、開展無償獻血等。 加強團學隊伍自身建設,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也是我院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2014年9月,我院團委、學生會、義工隊和紅會陸續完成了招新、整合的工作。爲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幹部素質,特別是讓新的學生幹部儘快熟悉環境、把握工作

思路,我院由團委牽頭,明確並開展了一系列的團學幹部培訓活動,主要有三級組成:學院團學組織全體培訓大會(由團委書記牽頭)、各團學組織自行開展的集體培訓(由各組織的負責老師和學生負責人牽頭)、團學組織內部的部門培訓(由各部門部長牽頭),以期既照顧全面,又能各具特色,符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和特點。

爲了推動基層團支部工作的發展,學院團委設置了《團委幹部聯絡基層團支部制度》。在基層組織中,我院團委通過對各班團支部的指導,保證各團支部的組織生活質量。

同時,我院學團學非常重視院刊《建設者》的宣傳作用以及建築學者協會《築覺》刊物的編輯發行,2014年6月《建設者》出版第六期,2014年4月《築覺》創辦第4期,得到了有關領導、廣大同學的高度評價和喜愛。

在堅持海報和橫幅的傳統宣傳方式的基礎上,我院團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努力建設共青團的信息網絡系統。我院還在網頁上開設了“團學天地”論壇,並建立了一支信息隊伍,至今不斷髮展完善,對學院、學校的重大活動進行網上討論;傳達學校、學院的相關通知。論壇爲我院廣大團員青年搭建了一個信息化交流、參與團學工作的平臺。

(二)廣泛團結和聯繫青年團員和青年學生,以“科技含量、專業特色、文化底蘊”爲宗旨,打造校園文化科技品牌項目,營造濃厚的文化科技氛圍。

在校團委的領導下,我院團學一直注重發揮其組織優勢,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一年中,主要是以高質量完成了07年的學術科技節和文化藝術節,並完成了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立項中期檢查工作。

●07年3月至5月的學術科技節中,我院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活動:

1、第七屆力學架構大賽。2014年5月份,我院在圖書館東廣場成功舉辦了第七屆力學架構模型設計大賽,共有80多支隊伍參加。本次大賽以塔吊模型爲設計對象,活動分兩天進行。第一天爲現場製作並對部分作品進行加載,同時進行加載表演;第二天爲作品加載,在教學區校道進行。此次大賽同以往相比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第一,同學們參賽熱情空前高漲,參賽面進一步擴大,有的班級的參賽人數達到了二分之一,許多班級必須通過抽籤來確定人選;第二,水平高。作品承載力超出了預期設想;第三,新秀異軍突起。本次比賽的大一班級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第四,非土木專業的隊伍競爭力增強。如工程管理、給水排水、建築學等專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比賽得到了學校領導、有關部門、學校黨政領導及專業老師等的大力支持和熱切關心。調動了廣大同學勇於思考、勤於鑽研、積極參與學術活動的積極性,也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體合作能力。同時,南方電視臺專程到訪我校,爲我院力學架構大賽作專訪及專題報道。

2、“漢森築覺”杯第三屆廣東省大學生建築設計比賽。2014年5月,我院團委和建築學者協會一起承辦此項比賽。這是由我院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牽頭的一項大賽,爲華南地區一項極具影響力的專業賽事,作品收取範圍涉及全國。

3、三校快題設計競賽。這是一個由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共同發起的給三校建築學及城市規劃學生同臺競技的一個六至八小時建築設計競賽。三校快題設計競賽成爲廣州地區同行關注的熱點之一,並在三校建築類學生和老師中有相當影響力,其影響力已深入到其他學校。

4、第四屆環保(材料)建模設計大賽。2014年4月,我院與環境學院共同舉辦了第四屆環保建模設計大賽。本次比賽採取自由組合,團體參賽(可跨專業、學院)的方式,要求參賽者使用廢舊材料和物品,創作各種具有環保概念、創新、外形美觀的模型(包括建築類、應用類、藝術類等)。自3月中旬開始面向全校宣傳和接受報名,經過兩次大規模宣傳活動、歷屆作品展示會,歷時兩個多月。截至比賽評獎前共收到58份參賽作品,作品創意、質量

水平也較以前有了明顯提高。

5、第一屆建築設計城市雕塑展覽。2014年5月,舉辦了第一屆建築設計城市雕塑展覽,展覽地點爲學生生活區,引來了衆多在校學生前往觀看,爲我院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提升自我專業水平的機會,並創建了一個交流平臺。活動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同。

6、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總結和學生學術科技先進個人的評比。學院團委對近三年來我院學生學術科技活動進行了梳理,並製作了展板,制定了實物展覽清單;組織了對優秀指導老師、學生科技之星的評比。

學術科技節我院的特點主要有:1、高度重視,廣泛動員;競賽類規模大,參與度高,影響力廣,組織難度高;3、羣策羣力,活動順利,效果良好;4、立足於現在,着眼於未來。

在此中,我院獲得2014學術科技節“優秀組織獎”,力學架構大賽獲得“精品項目”稱號。

●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工作。在今年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立項中期檢查工作中,我院做好了指導與服務工作,大力營造學生課外學術科研氣氛。

●在07年10月至12月的文化藝術節,我院主要活動有:

1、“夢想五環由我創”奧運五環手工藝品製作大賽。本次大賽共有61支參賽隊伍(每小組2-5人),要求每支隊伍憑自己對奧運五環的理解和感悟,以手工品的形式製作出來,參賽者以小組爲單位,在一個星期之內製作出心目中的奧運五環。11月9日,在學生生活區東九樓下進行了作品展覽及作品解說評比。現場氣氛熱鬧,吸引了衆多同學前往觀看,現場參賽人員與觀衆們進行了溝通交流。很好地詮釋了各隊同學心中的奧運五環,在奧運到來之際,營造了濃濃的奧運氛圍,並加深了同學們對奧運知識的瞭解。據統計直接參加人數300多人,間接參與人數達到800多人。

2、“唱響青春旋律,展我建院風采”大合唱比賽。2014年11月,我院團委決定組織一次動員廣大師生參與的大合唱比賽。依靠基層團班乾的大力支持與充分動員,調動了各年級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了基層團支部組織生活的活力,參賽數量大大超過預計。2014年11月16日,36支隊伍,1310人在一號大教室進行了激烈的初賽選拔。並選出12支優秀隊伍參加決賽。2014年12月15日晚,在一號大教室舉辦了我院首屆大合唱比賽決賽。比賽以參賽歷程ppt展示結合合唱表演進行,各支隊伍先是展示自己班級的參賽歷程,此計入評分標準,再進行合唱表演。這種人性化且創新的比賽方式受到了同學門的熱烈歡迎,整場比賽高潮迭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次合唱比賽爲各團支部創造了一個共同參與的機會,提升了各團支部的班級凝聚力,爲同學們的大學生活創建了一段美好而有意義的回憶。爲我校校園文化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活動持續時間達一個多月,此間,校園內到處盪漾着同學們美妙的歌聲,營造了極爲良好的文化氛圍。

3、宿舍文化節以“評建創優”工作中創建優良學風爲主題,我院學生會舉辦了宿舍文化節,進行了“學習型宿舍”的評選活動。

4、2014年迎新晚會。10月26日,我院團委學生會攜手舉辦2014年迎新晚會。以“the heart the art”爲主題,在圖書館西廣場成功上演。去年的“飛揚青春,風采工大”迎新晚會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那是成功的。今天我們要超過去年的水平,時間上的難度增加了。最後,晚會吸引了衆多的同學觀看,節目精彩豐富,有band show,有民族舞蹈,有現代舞,有小合唱,有西藏生,新疆生表演節目,互動遊戲等等。參與表演的不僅是學生,還有老師,晚會最後以一首hey jude結束,圓滿成功。

● 其他文化科技藝術活動主要有:

2014年3月 學風調研調查活動

2014年3月 婦女節,女生健康活動日

2014年4月 第二屆專業杯籃球賽

2014年4月 學風建設徵文活動

2014年4月 院刊《建設者》編輯工作

2014年5月 院內院際辯論賽

2014年10月 成功舉辦女性健康知識講座

2014年10月 成功舉辦“新生杯”辯論賽

2014年11月成功進行新生手冊知識競賽

2014年11月參加校女生節項目活動“百米長卷”

2014年11月舉辦“心靈手巧,絲絲入扣”爲主題的巧手手工品活動

2014年11月進行獨特的女生節活動-小洲敬老院“關愛”活動

2014年11月 成功舉辦我院“新生杯”籃球賽

2014年12月與華立學院土木建築協會進行學術交流

2014年12月與藝術學院進行工作交流

(三)不斷深化青年志願者活動的內涵、廣度與深度,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

●社會實踐:兩年來,我院青年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拓展,特別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如火如荼。廣大同學深入社區、企業、農村,聯繫實際,切實服務,突出辦實事、辦好事,突出受教育的份量。

2014年我院院級暑期實踐隊在質量與數量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共組織了6支暑期社會實踐隊,分別爲:赴佛山市順德區“陽光工程”義工實踐服務隊、赴西朗污水處理廠實踐服務隊、赴企事業單位信息採集實踐隊、赴從化“傳遞你我愛心”支教實踐服務隊,赴建築工地實踐隊。在實踐活動中,每支實踐隊的隊員們目的明確,認真主動地向實踐單位的工作人員學習,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發揮特長,提高自身素質,得到了實踐當地有關單位的好評。

我院的心曦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紅會等在促使同學成長、優化院風、校風,建設校園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心曦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的工作主要有: 2014年10月3日召開2014第一次全體大會。2014年3月義賣活動。2014年11月21日爲省國際旅遊文化節獻一份力量。2014年12月8日前往瀛洲老人院慰問。207年12月2日,在圖書館組織了“爲評建獻份力”活動,對圖書館盡行義務打掃。在女生節義務爲女生宿舍進行清潔,獻上特別禮物。

●紅會的主要工作有:2014年5月8日是國際紅十字日,建設學院紅十字會特意策劃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我院紅會堅持進行醫療衛生知識的宣傳:2014年9我院的紅十字會組織同學們獻血,每年均有一百多人次;2014年10月20日,我院紅會組織進行醫療救護培訓。今年,紅會更組織了外訪活動-社區服務。11月2日,組織了“愛眼,護眼,共同關注你的視力健康”義診活動。11月8日晚,建設學院紅會07-08學年會員宣誓暨醫療培訓大會。此外,我院的紅會還進行了愛滋病宣傳,組織募捐等活動。同時,紅會在獻血、衛生保健與急救知識的宣傳與培訓、新生軍訓、運動會等各項活動中均起到突出的作用。

我院團學組織將繼往開來,努力加強自身建設,在學院黨委、學校團委的領導下,繼續團結和帶領廣大團學青年以更加飽滿(本站)的熱情投入到學校的文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建設學院團委

2014年12月29日

第三篇:華南理工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華南理工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幾年來,我校學生校園文化建設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緊緊圍繞學校工作大局,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特點,積極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服務,開展了許多內涵豐富,品味高尚的校園文化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教育青年學生,全力構築全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臺

我們始終把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爲加強我校共青團思想建設的靈魂,逐步確立了“五抓”(抓學習、抓骨幹、抓實踐、抓契機、抓網絡)的有效工作機制,探索出一些具有“華工特點”的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功經驗。 第一,以理想信念爲核心,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深刻內涵。我們通過報告會、座談會、主題徵文等活動,讓青年學生認識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遠意義,我們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宣傳“三個代表”,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我校青年學習理論、實踐理論的新高潮。 其次,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時刻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實效性,發揮理工科高校的網絡和技術人力資源優勢來適應新情況、新趨勢。我校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了百步梯主題教育網站,求實園黨校網站,各學院學生工作網站等等,成爲了我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進網絡的各類門戶網站。同時該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需要,豐步梯網站還建立了黨的十六大學習專題網站、第八

屆挑戰杯比賽

第四篇:建設大學校園文化

建設大學校園文化,構築學生精神家園

王邊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圖書館,浙江 東陽322100)

摘要: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對於構築學生精神家園極爲重要。其中,校風、校訓、校歌是重要內容,培育校園精神、規範校園行爲是中心工作,培育高校學生良好心態是重要環節,實現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的綜合是關鍵所在,。 關鍵詞:校園文化精神家園校風校訓校歌大學建設構築

construct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and build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wang bian

(library,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322100, zhejia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build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among of them, campus ethos, campus motto and campus songs are important content, nurturing campus spirit, the norm of campus action are the cente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good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hiev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spiritual home; campus ethos; campus motto; campus song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build

廣義而言,大學校園文化是指在校園內,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師生員工在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學習及其他各項工作和活動中所形成的共同精神。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之所以重要,是因爲這關係到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成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又十分急迫,因爲伴隨經濟全球化浪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意識洶涌而至,又最先嚴重影響高校學生。那麼,如何有效建設大學校園文化?我們從四個方面展開議論。

1發揮校風、校訓、校歌的作用

校風、校訓、校歌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和精髓,是一所大學長期堅持的教育理念、辦學思想和精神追求,也是一所大學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標誌。校園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是抓好校風、校訓、校歌的徵集、討論和定稿工作。此後,則要廣泛宣傳,充分發揮其警示、薰陶和教育的作用。

2形成校園精神規範與行爲規範

2.2.1培育校園精神

培育和發揚優良的校園精神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根本着力點。所謂大學校園精神,是指大學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爲謀求生存和發展,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而在長期的校園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澱、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傳統、學術風範和行爲準則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羣體意識。

收稿日期:2014-11-12

作者簡介:王邊(1970-),女,浙江義烏人,本科,講師。

我們重視大學校園精神問題,主要因爲它作爲大學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力量,對於學校的發展與校園內的人的發展具有三個重要功能:(1)導向功能。校園精神本質上所體現的是關於大學及生活在大學內的人“應如何”的價值觀念。因此,一旦形成某種良好的校園精神,必然會對學校和廣大師生員工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導向作用,可使生存其中的人們具有某種特有的“精神特徵”,形成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的一個重要的個性特徵。(2)激勵功能。良好的校園精神作爲校園內價值系統的精華,作爲學校發展合目的性的一種潛在力量,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激發因素和原動力,是推動人們積極進取,育才成才,戰勝困難,開拓創新的強大精神力量。特別是在學校遇到曲折或挫折時,它會給人們以信念的支撐,會成爲人們追求理想、追求發展的力量源泉。(3)凝聚功能。校園精神是學校師生共創和公認的價值觀念,具有無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認識並體驗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行爲規範,會使生存其中的人們產生強烈的校園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從而把師生員工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根據我國高等教育跨世紀發展目標,參照當代中國的現實國情、校情和21世紀世界發展趨勢,一種優良的校園精神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理想主義精神。這是指爲實現理想目標而執著地追求、滿懷信心地堅持、矢志不渝地爲之奮鬥的精神。大學校園精神的培育,應當把培養具有高尚的理想主義精神作爲首要任務。(2)科學理性精神。它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即有着對客觀事物尋根究底、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輕信、不盲從、不唯書、不唯上的懷疑精神,以及實證、嚴謹、理性的治學精神。二是追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既關注社會的發展,更關注人類的命運;既追求科學的進步,更有着“人文化成”的人文理想,讓科學技術的發展真正成爲人類的福音。(3)民主、開放精神。其含義包括:崇尚人的自主、自由、平等和社會公平、公正,提倡對人的尊嚴的尊重,強調在真理面前、學術面前人人平等;追求大學的法治與制度創新,學會正確行使民主權利;提倡充分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個性,追求創造一個民主、進步的社會。在大學日益走向國際化的背景下,還要提倡面向世界、兼容四海的胸襟和開放的國際意識。(4)道德精神。這是指建立在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和現實社會生活中各種複雜問題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責任意識,是立足於公民義務、職業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事業的敬業精神和做人品格。(5)自主創新精神。作爲認識未知世界、探索發現真理、爲人類解決各種問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大學理所當然地承擔着培養創新人才、創造新知識、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光榮使命。培育和發揚自主創新精神已經成爲現今大學有志之士的共識和實踐。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和核心,是學校羣體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積累起來的共同心理行爲,是羣體定勢和心理特徵的體現。在校園精神建設中,要根據學校自身特點、時代要求及培養目標,加強校風、班風、學風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教育和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爲取向。同時,要不斷建立和完善校園文化環境,注重校園的輿論與宣傳,充分利用有線電視、校報、廣播站、標語、櫥窗、黑板報、班刊等,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宣傳環境。此外,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讓教師爭當爲人師表的典範。

2.2.2規範校園行爲

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建立和健全校園制度,規範學生行爲。校園制度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師生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具體和明確的。這些制度給師生的言行以必要的導向、約束和規範,使他們明確學校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從而促使他們養成自覺的良好行爲方式。比如,提倡普通話爲校園語言,要求師生儘可能使用普通話;提倡禮貌用語,不說髒話、粗話;公用文字及校園文字一律規範使用;基本杜絕不健康報刊、雜誌、歌曲、圖片等文化垃圾;堅持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引導與必要的行爲訓練,等等。爲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還可藉助社會信息網絡的管理辦法,加強學校、社會與家庭“三結合”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實,羣策羣力,發揮學校、社會、集體、家長等各方面的積極性,保障學校教育有章、教務有序、教學有效,爲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學生不斷提高對自我的約束能力,將文明的言行上升到一種自覺的行爲規範。

3實現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的緊密結合

科學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進物質財富增長和社會發展爲目的,向人們傳授自然科學技術知識,啓迪人的思維,開發人的智力的教育;它主要體現以社會發展需要爲標準的教育觀。人文教育是以培養人文精神爲目標,把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播、環境薰陶等方式,使其內化爲受教育者做人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它能使人洞察人生、完善心智、淨化靈魂,理解人生的意義與目的,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其實質是一種人性教育,以個體的心性完善爲最高目標,主要體現爲以個人發展需要爲標準的教育價值觀。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起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已成人們共識。

實現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滲透,關鍵在於課程體系的改革。(1)強化文理兼容的公共基礎知識教育。像美國、日本的大學,第一、二學年通常不分科,全都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加強通才教育。哈佛大學用9年時間進行教育改革,提出影響全美的5類公共基礎課:文學和藝術、歷史研究、社會分析與倫理道德問題的研究、科學、外國文化。但我國課程門類則相對貧乏,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簡稱“兩課”)及體育、英語、高數、計算機應用和其它少數人文方面的課程;而且這些課程中,純政治教育類的課程所佔比例較大。(2)設置跨學科課程。近年來,英國牛津大學許多課程是兩種以上科目結合成的,這種結合課程佔所設課程的1/3以上。日本越來越多的大學在改革課程中引進綜合科目,注重將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精神滲透到學科專業之中。如筑波大學的“近代日本的社會與文化”,以明治維新爲起點,從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等各種角度來考察日本迅速近代化的過程,進而探索現代日本新的歷史現象的結構。這類課題不僅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維,增強適應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從不同學科角度多方面探討同一問題,從而培養其多種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3)開設選修課。目前,發達國家高校選修課程一般都占課程總量的1/3以上。法國大學本科的選修課總量在本科四年課程中所佔的比例高達40-60%。華中理工大學也已開了100多門人文社會科學選修課。通過選修課,學生可以彌補知識的缺陷,加強學科間的滲透。

大學爲培養人文知識與科學知識相融合的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爲當代大學生,在掌握過硬的科技知識、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社科知識,尤其是要掌握和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華。

4培育高校學生的良好心態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培育大學生的良好心態,是一項複雜而又艱鉅的任務,它涉及的內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尊重

學會尊重是一個人健全人格、享有尊嚴的關鍵。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之一就在於培養學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羣體,尊重大自然。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個人尊嚴感的滿足是至關重要的。據調查,在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上,大學生處於社會各階層之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爲沒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沒有能處理好人際關係、人與羣體的關係而造成的。因此,大學生良好心態的培養應將學會尊重放在基礎的地位上認真加以對待。我們認爲,首先,應教會學生學會自尊,熱愛生命,熱愛生命存活的每一瞬間;其次,要讓大學生明白,個人生命尊嚴的獲得是建立在對他人生命尊嚴的充分尊重之上的,需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將理性的精神發揚光大;第三,要讓學生明白人到底是什麼,將個人置於羣體的發展之中,併爲羣體的利益而奮鬥。

4.2責任心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爲了大學生能夠成爲有用之才。“有用”是一個價值詞而非事實詞,即對他人、對家庭、對羣體、對社會來說,個人能夠有所作爲。可以說,在世界各國的優秀教育體系之中,對大學生責任心的培育往往是共通的。在中國古代,儒家極力倡導並培育學生的責任意識。曾子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仁以爲己任”的責任意識的培育,加上儒家道德將個人融入家庭、社會羣體、國家之中的堅持不懈的道德實踐,自能逐步培養起中國知識階層“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全民責任意識。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對人的責任意識培育的成功之處。今天,當中國正在實現“科教興國”之時,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育顯得尤爲重要。(1)培養大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個人言行負責的意識,遵紀守法,認認真真學習、做事,坦坦蕩蕩生活、做人,不苟且,不做作,不虛意,學會真誠,學會守信。(2)培養大學生對家庭負責的意識。大學生是相對獨立的一個社會羣體,他們在形式上脫離了家庭,在本質上卻仍依賴家庭。因此,我們應促使他們面對現實,認真學習,努力奮進,追求成才,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培育他們自立、自強精神,強化其克服生活困難的心理素質。(3)培養大學對國家、民族負責的意識。中華傳統文化自西漢以後就越來越注重培育人的“國格”意識和愛國主義傳統,這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精華。這種愛國主義傳統如何在大學生身上得以體現並得以傳遞,是需要認真研究並努力實踐的。當前,尤其需要加強培育大學生的奉獻意識,可使他們多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多瞭解一些中國現實,在直接的感受中將個人同民族國家的興衰榮辱聯繫起來,最終爲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

4.3道德感

培養學生的道德感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所謂道德感,就是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擁有並實踐善的道德要求與道德命令,並由此形成相應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與道德習慣。在世界各國的教育史上,善的教育始終與真與美的教育相聯繫,並居於核心位置。亞里士多德曾講:“善是一切活動的目的。”在中國,一部中國教育史,可以說是以善爲核心的教育理論及實踐史。當前,對大學生道德感的培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善心、善意的培育。善心是愛人之心、容人之心和利人之心。在理性上堅守善是行爲上實踐道德的根本。在大學階段,大學生不僅應該懂得什麼是善、什麼是道德,而且更應該在行動上實踐善,實踐道德的命令與要求。既要養成以善爲樂、以善爲榮的道德理念,又要將這種道德觀念帶入生活之中。在日常行爲中,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之事做起,學會愛人,關心人,學會切實地行動,幫助人,將善心善意體現爲具體的行爲,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與品德。(2)優秀公民意識的培育。所謂優秀的公民意識,是要求大學生不僅做公民而且要做好公民,要將好的道德語言、道德情感、道德信念與道德行動帶到社會,影響更多的公民加入進來,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素質。在優秀公民意識的培育方面,應該以基礎文明的素質養成爲基本點,而非只停留在諸如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等等這些方面。同時,大學生應該對社會的正義、平等、民主、自由給予充分的關注,對於社會的進步事業及人類追求美好的願望給予支持並積極參與。(3)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中,應該將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道德要求與命令推廣到人與自然。在人類過去的行動中,對自然界肆無忌憚的破壞,已使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加劇,出現了糧食危機、資源危機、氣候異常、土地沙化等嚴重威脅。對大學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德教育,會將人類的危機感轉化爲拯救人類的實實在在的行動,保護自然,保護環境,使人類今後的行爲更加理性化,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律性,也使人類在更大範圍內能夠找到終極的歸屬感。(4)人類的認同感。應該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中融入世界文化、人文精神的內容,使大學生對人類的共同

價值觀、理想觀、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有更深刻的認同感。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將世界優秀的人文精神、道德觀念,人類爲理想而奮鬥的歷程傳遞給大學生,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瞭解世界,同時讓他們將個人融入到整個人類發展的海洋之中,吸取其最優秀的部分,修身養性,並且努力實踐;二要努力培養大學生“地球人”的意識,增加“成爲世界中的中國人”的教育,使其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崇洋媚外,能以寬大的胸襟兼容幷蓄,爲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

4.4奮鬥精神

對奮鬥精神的培育,主要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培育大學生不怕困難的心理承受力。在人的一生中,要想有所作爲,幹成一件事,就必然會遇到困難。見困難就怕、就躲,就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這是懦弱的表現。中國文化培養人的奮鬥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意志力。人才成長的規律顯現:在智力水平相當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成功更多地取決於信念、意志力、進取心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2)培養大學生自立、自強的意識。要培養大學生以勞動爲樂、勞動爲榮的觀念,促其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去學習、工作或創業。(3)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的奮鬥同國家民族的奮鬥相結合。在謀求實現自我價值時,超越自我,謀求國家、民族、人類永恆價值的實現,並以此作爲個人一生奮鬥精神之源泉。

如果說中國的希望寄託在年輕一代的身上,那麼,大學生無疑是最根本的希望之所在。我們今天的努力必須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校園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對於青年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爲他們學習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起着“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一個學校的優秀校園文化是一種歷史的積累,它需要精心的培育、長期的積累,要隨時代的前進不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人性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4,(9).

[2]高雲偉.加強高職院校人文教育[j].機械職業教育,2014,(4).

[3]陳新文.論高職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j].理論研究,2014,(9).

[4]馮曉光.高職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14,(9).

[5]劉玉清.職業技術院校實施人文教育的策略[j].職業與教育,2014,(5).

[責任編輯:郭長興]

第五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天津師範大學津沽學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教學作業

現代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08國貿一班 王瑋 08575112

時間過得真快,當時佈置作業的時候還納悶道這樣一篇小論文老師怎麼還給與我們這麼多時間去寫,對我們來說這種作業就是從忙碌的無聊中擠出點時間用於簡單的複製粘貼,網絡是個好東西,還是老樣子,在交作業的前兩天大家纔開始真正的意識到這份作業的存在性,看着大家通過各種手段應付着這些對我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作業,我毫無緊迫感的壓力毫不猶豫的將作業拖到最後一天去寫,明天是最後的期限,我也是剛看了作業要求裏面後纔想起來這是上個學期佈置的作爲學科成績的作業。

就像是每次期末考試將近的時候,大家依舊醉生夢死的忙碌着自己的各種無聊,大家早就都知道考試之前老師肯定會給出範圍,範圍就是不掛科的通行證,所以只要考試的前一天晚上花幾個小時背熟範圍就可以不掛科;就像是這樣飛逝的大學時光一樣,到了將要離開大學的時候才意識到那些逝去的日子,或許有些人才開始找到了自己的愛好,才計劃好自己要做的事情,纔開始學會清楚的認識自己,纔開始明白如何去看待事情,纔有了真正進入大學的狀態,才找回了自己想要的大學生活,可是大學生活已過大半。

突然想起了高三畢業之後的那段時間,解脫了中學階段苦悶的傳統義務教育,奔向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大學,可是進入大學一個月就發現,原來父母長輩眼中的那個大學時代已經過去了,那樣的大學文化已經銷聲匿跡,我們嚮往長久所追求來的不是雨過天晴後的更高處,而是一下子跌入了深淵。

剛開始,每週的課程都很少,還沒帶電腦,空虛無聊佔據了同學們的大好青春,大學開始成爲遊戲愛好者的天堂,成了好吃懶做者的搖籃,一些積極人士踊躍的參加學校裏面的學生會和社團活動,大家開始慢慢的接觸和融入這個新環境,學長們告訴你在這個大學裏面可以放肆去做的一些事情,怎樣聰明圓滑的在這個社交圈裏遊刃有餘的處理問題,後來自己發現這樣的環境跟他們描述的大相徑庭,我們就這樣或多或少的被潛移默化的影響着,遊戲式的戀愛觀似乎讓戀愛的人自導自演了一段屬於自己的青春偶像劇,當然大部分都是悲劇,不得不承認很多人都很投入,很多人還躲在某個角落不可自拔的舔舐着傷口。應付式的學習觀使一張畢業證書成爲了大學四年的最終奮鬥目標,當課堂時老師再次提問到那個很簡單的問題的時候,班上依舊是鴉雀無聲,只有在考試那段時間纔會第一次將課本翻起,報考時花費心思精心挑選的專業不敢再用愛好來形容。官僚式的作風在學生會興起,那些人總是形式化的爲不切實際又毫無意義的事情忙碌着,再也沒有力氣在學習上競爭與切磋,而是愛慕虛榮的盲目攀比與炫耀,一切在大家眼中那麼的虛假那麼現實,當最不敢提及的理想再次成爲我們的話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成了公認的現實總結,我們就是跟着這樣的大學文化隨波逐流着,青春年華被加工着又即將成爲這個社會的犧牲品,理想漸行漸遠。大家可憐的望着這個自己一手捏造的骨感世界,這時候才發現,其實我們都變了,所謂的堅持已經不起作用了,所謂的理想已經湮滅了,也只剩下可憐了,真的很可憐!

文化是大衆的,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大學是這個社會的,更是我們的,文化好比一潭水,我們每個人就是潭中的每一滴水,在大家可憐的抱怨的同時是否認識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現實偏離了原先所擁有的詞性,而代表着社會中不公平的一面,有很多人總是無奈的用“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來回應大學來自己的改變,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選擇重於努力,當我們碰到問題的時候爲什麼一定要通過改變自己來解決問題?敢問同學們,你們爲建設良好大學文化做出正確的選擇了嗎?你們的選擇真的是無愧於心嗎?沒有走不同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你們又爲選擇做出努力

了嗎?一切的努力一切的選擇都源於自己,而你們又真正的認識到自己了嗎?其實這些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得,不過你們都去做了嗎?迷失的孩子們,你們找到回家的路了沒有?

大學文化的建設中,校方領導者與教師工作人員站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責任也是重大的。如何去正確的引導學生端正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出高尚的思想情操應該是所有工作的重心!向校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學校領導層要擺脫官僚化的管理,大學的管理文化也是校園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既然大學是教育之地,應該讓懂教育的人來管理大學!不能被現代社會的不良文化侵入!第二,將思想道德課程放在首位,在種種校園文化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逐步孕育一種民族的愛國主義的文化氛圍,一種崇尚英雄獻身爲國的氛圍,一種勤儉爲民艱苦創業人民利益至上的氛圍,使校園內充溢高尚的文化學術氣氛,並以之去抗禦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第三,在心理方面給予引導與幫助,雖然進入大學的幾乎都受過成年禮,但大部分學生心理理解和抵抗能力較弱,需要正確的輔導!倘若在大學期間形成了錯誤的觀念,在一生中是不易改變的,其影響社會也是長久的,所以在心理方面的正確塑造是刻不容緩的任務!第四,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與競爭的本領,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學生的愛好與接受知識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個人特長得以發展,擴大視野,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

大學生在這海洋中就是水手,教師們就擺着舵向,繞過暗礁,迎對風浪,領學子們走進人類文化的聖地。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就是教書育人的工作,教師們是責無旁貸的,故只有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的。

我們都朝着各自的方向走着各自的路,越過前方障礙後,要記得自己所堅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