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素質教育大討論《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活動小結

素質教育大討論《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活動小結

素質教育大討論《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活動小結

12月24日,我校組織全校教師開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大討論活動,在大討論活動中,老師們爭先恐後的說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做法,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困惑。現將本次活動小結如下:

一、實施素質教育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需要。

在當今世界上,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爲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競爭。無論就其中哪一個方面實力的增強來說,教育都具有基礎性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沉重的人口負擔還沒有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我們的勞動力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已經成爲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能力增強的一個主要因素。在這種的形勢下,1999年6月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密切教育與經濟、科技的結合,加快實施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體制根本轉變。這是全面推進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必然選擇,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證。大會頒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所以,我們一定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真正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二、實施素質教育是當今國際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共同趨勢。

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政治家、教育家越來越認識到,“決定人類命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質,不僅是精英人物的素質,而是幾十億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質。”①於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目標集中於教育事業,呼籲教育改革。1983年4月,美國教育質量委員會經過18個月的調查研究,向教育部長貝爾提交了題爲“國家在危險之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重要報告。這個報告明確指出:我們的目標必須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才能。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應要求並且幫助所有學生盡其能力所及從事學習。1984 年至1987年,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先後四次提出了審議報告。嚴厲地批評日本當時的教育“過多地培養了以死記硬背爲中心的、缺乏主見和創造能力的、沒有個性的模式化人才”,指責“以激烈的入學考試競爭、欺侮弱小同學、逃學、校內暴力、青少年道德行爲不良等”爲標誌的“教育荒廢”現象。提出要“把以最大限度的努力使兒童的身心兩個方面得到均衡發展擺在教育的中心地位”。**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後發表的報告是《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專家們認爲:未來人才的素質應具有積極進取和創新精神;具有在急劇變化的社會中有較強的適應力,樂於樹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行爲模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類的責任感;具有與他人協作,對科學和真理執着追求的品質;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適應科技領域綜合化;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特徵和特長;具有掌握交往工具,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爲應付未來的挑戰,不能只考慮智力開發,同時要注意提高人的道德與理想水平。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幫助年輕一代樹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與社會責任感,要幫助他們學會共處、學會合作、學會同情。因此,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可以說是主動與國際教育接軌,是對國際教育大趨勢作出的積極反應。

三、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一直是“應試教育”佔據主導地位。特別是恢復大學聯考以後,應試教育可以說達到了登峯造極的程度。應試教育把學生侷限於書本與課堂,侷限於殘酷的訓練與考試之中。學校只注重升學,不考慮學生做人,忽視學生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情感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導致學生知識與情感、知識與實踐、知識與創造力的巨大失衡。美籍華人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朱棣文教授曾說過;“中國的學生非常刻苦,書本成績很好,但他們缺少創造精神。美國學生的成績不如中國學生,但他們有創意精神和冒險精神,有時做出難以想象甚至“發瘋”的事情,所以往往創造出驚人的成就。例如硅谷的一個“yahoo”公司,就是斯坦福大學幾個學生創立的,因爲他們的導師有一年不在學校,他們就自己創公司搞開發,對國際互聯網絡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基礎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它影響學生將來學習、生活和做人的最基本品質。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不用素質教育替代應試教育,那麼,中華民族的振興就成爲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