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護理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護理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爲了解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現狀,提出優化措施,進一步提高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本文根據唐山市某醫院的《衛生(護理)人力基本信息調查表》,利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分析了護理人力資源年齡、護齡、學歷、職稱等構成情況。運用實際工作量等方法測算該院護理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數量和結構。結果顯示該院總牀護比、總醫護比、衛護比均達到國家配置標準。在功能制護理模式下,內、外、婦、兒科的缺編率分別爲12.76%、14.48%、4.35%和0。結論是該院護理人力資源總量不足;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專業水平不高;急需解決編外聘用護士隊伍穩定問題。建議完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制度;優化護理人才結構;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人才水平;及時研究制定政策,穩定編外護理隊伍。

關鍵詞:護理人力資源現狀分析優化分析

人力資源是醫院的重要戰略性資源,護理人力資源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開發利用是保證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提高整個衛生人力系統的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唐山市某全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爲例分析該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對策。

一、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唐山市某醫院兒科、婦科、ICU、內科(包括心內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外科(包括心外科、神經外科、骨科等)病區從事臨牀護理工作的全體在崗的護理人員,以及每天的不同等級護理病人數。

(二)研究方法

1、自行設計的醫院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醫院名稱、實際開牀位數、護士總人數、醫生總人數、衛生技術人員總人數。以此表數據與《中國衛生統計年鑑》中的全國平均水平,以及從文獻中摘錄出的國內外先進水平進行比較。

2、根據護理人員基本信息表調查出護理人員年齡、護齡、學歷、職稱、聘用性質。採用構成比、相對數等指標描述護理人員佔全院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的比重及醫護比、牀護比等情況。

3、護理工作量調查表包括科室名稱,護士人數,牀位數,每天一、二、三級護理等級病人數。

二、結果

(一)唐山市某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總量分析

唐山某醫院的醫護比、牀護比、衛護比狀況以及相應的國家配置標準。

(二)樣本臨牀科室護理人力資源分析

本研究採用隨機整羣抽樣的方法,抽取該院15個臨牀科室的病區作爲調查對象,其中包括內科系統的心內、神內、內分泌等科室;外科系統的心外、神外、骨外、腫瘤外科等;婦科、兒科以及急診科的各病區。

1、護理人力資源數量分析

本研究應用標準牀護比和實際工作量法測算各樣本科室所配置護理人力資源的數量。

2、護理人力資源結構分析

從護理人力資源的年齡、護齡、學歷、職稱和聘用方式等方面來分析護理人力資源的結構。

三、討論

(一)護理人力資源匱乏,配置不合理

該院總牀護比爲1:0.81,基本達到了衛生部頒發的標準。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美國的牀護比爲1:1.6,法國爲1:1.2,均高於我國的標準。從醫護比看,爲1:1.88,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但1978年衛生部頒佈的《編制原則》要求三級醫院的醫護比爲1:2,結果明顯低於此標準。亞洲國家平均醫護比爲1:2.019,新加坡的'醫護比爲1:3;日本的醫護比爲1:3.9。英國、德國等國的醫護比例都超過1:4,芬蘭、挪威等國家的醫護比甚至超過了1:6。不難發現,我國總體上的醫護比例倒置,護理人員配置數量明顯低於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功能制護理下,除神內科、神外、心外、骨外、口眼科和兒科的護理人員數量比較充裕外,其他各科室均存在缺人現象。而在整體護理模式下這四大系統內的15個臨牀科室的病區均存在缺編現象,護理人力資源數量嚴重不足,護理人力資源浪費是一個十分顯著的問題。

(二)護理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

該院護理人員年齡在35歲以下的共佔63.64%,而全國此年齡段的護理人員比例爲55%,表明該院護理隊伍趨於年輕化,說明該院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後勁較足,但是過於年輕的隊伍常意味着專業技術骨幹隊伍力量薄弱;護齡在5年以下的護理人員佔護理總人數的比重最高,佔35.14%,在10年以下的護理人員所佔比例爲53%,這提示,該院護理人員的護齡相對較短。該院護理人員學歷以本科學歷爲主,佔58.97%但研究生學歷的護理人員數量微乎其微。從護理人員職稱結構看,具有副主任護師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僅佔總數的5.56%,而初級職稱則高達63.64%。該院護理人員中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的比例約爲1:5:11。根據衛生部頒佈的l:3:5:7的高、副高、中、初級比例及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高、中、初級的1:3:1的比例,該院的人才職稱結構差距較大。

(三)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專業水平不高

護齡在10年以下的護理人員佔總人數的比例超過了一半,這表示該院護理人員的護齡相對較短,護士專業成熟度低,臨牀工作經驗相對不足,對護理質量必然產生不良的影響;該院護理人員學歷在大專以上的佔97%,但研究生學歷的護理人員數量微乎其微。由此可見,雖然該院護理人員的學歷結構已達到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中的要求,但缺乏學科帶頭人,致使該院護理事業發展後勁不足;從護理人員職稱結構看,該院初級職稱的護理人員佔了大多數,這就表明該院的醫護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沒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與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亟待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

(四)聘用制度影響護士隊伍的穩定

90年代初,因爲護理人力資源的普遍緊張,部隊醫院、專科醫院、國有綜合性醫院等單位逐漸聘用合同護士,以緩解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進入21世紀,合同護士在國有醫院的數量己佔相當比例,成爲護士隊伍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醫院可以配備少量合同護士,但要以編制內護士爲主。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該醫院合同制護理人員有241人,佔醫院護理總人數的52%。由於合同制護士在工資福利待遇、繼續教育以及晉升等方面與編制內的護士存在相當大的差別,合同護士的權益、職業發展、工作滿意度等問題均是影響護士工作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四、對策

(一)合理配置護士數量,完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制度

在數量配置過程中,改革傳統的以牀位數爲基礎的護理人力計算方法,以實際牀位數、牀位週轉率、牀位使用率、直接護理和間接護理的工作量,不同科室的病人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爲主要指標,運用統計學的多種人力資源配置測算方法,在國家的標準下制定符合自身特點和實際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管理制度,有效解決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或配置浪費的問題。

(二)優化護理人才結構,提升隊伍整體質量

鑑於目前該院護理隊伍整體年齡、學歷、職稱結構普遍偏低,人才結構呈金字塔形分佈的現狀,建議:第一,對於護理人才的年齡結構的配置,應該以30歲以上的護理人員爲主。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情況以及人力資源生命週期特點,35歲以下護理人員精力充沛,善於接受新鮮事物,是護理工作的青年後備力量;35~44歲護理人員綜合能力強,是護理工作的“中流砥柱”。第二,應配置一定比例的研究生人才,以提高創新護理的科研能力和處理疑難問題的能力。第三,職稱比例應高、中、初級合理搭配,根據現狀應適當增加高級職稱的編配,使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結構提升,較大幅度的增強護理工作質量和效果。

(三)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水平

醫院應制定完善的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培訓方案,科學規範地開展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水平和隊伍整體素質。醫院管理者應根據護士工作業績考覈分析結果,制訂定期培訓方案;並且可以根據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安排繼續教育的內容。加強護理人員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的培訓,服務理念的培訓,促進其主動服務意識,增強護患溝通能力。還要促進護理科研隊伍建設,發掘和培養護理學科帶頭人,從而促進護理人才隊伍建設與學科發展。

(四)及時研究制定政策,穩定編外護理隊伍

醫療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必須科學地、合理地、法制地管理聘用護士。首先,對現存的編外聘用護士的歷史遺留問題,從穩定和發展護理隊伍出發,共同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尤其是待遇上如何逐漸向“同工同酬”過渡的問題。第二,醫院領導應在各方面關心她們,對工作中成績突出,任勞任怨的給予表揚和獎勵;在生活上儘量幫她們解決困難,逐年提高工資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第三,逐步減少甚至停招收編外聘用護士,增加高素質在編護士的招聘比例。

參考文獻:

[1]衛生部。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衛醫政發〔2010〕108號[S]。

[2]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9中國衛生統計年鑑[DB/OL]。[2010-01-08]。

[3]張玲娟,葉文琴,陸健標。等級護理標準操作時間與實際操作時間的測量與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7,24(5):7-12.

[4]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practice(SPECIALSUPPLEMENT),2001(7):21-25.

[5]曹志輝,鄭賀英。我國醫院推行整體護理的難點及對策[J]。醫院管理論壇,2003,18(8):45-47.

[6]孫繼紅,劉均娥,陳梅帆。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教育,2011,8(5):233.

[7]萬崇華,張春,舒佔坤,等。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及其西方的比較[J]。中國醫院管理,2002,22(7):31-32.

[8]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護理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胃腸外科圍術期護理質量的好壞是決定胃腸外科患者治療的關鍵,本文爲了研究胃腸外科圍術期護理質量的制約,我院成立護理質量制約小組,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及相關文獻,以確立的各項護理評價指標爲依據,在術前制定護理質量各方面的標準,術中對患者的病情及時進行登記監督,術後運用多種手段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對胃腸外科圍術期護理質量的制約可以降低護理併發症的發生率,避開護理差錯和護理事故的發生,增加治療的成功率,同時還有利於推動科室護理質量的持續改善。

關鍵詞】胃腸外科,圍術期,護理質量,制約

胃腸外科目前是醫院的一大科室,該科室病人的手術難度大,風險大,術後併發症也比較多,因此在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制約和管理作用極其重大。圍術期護理的重要性也決定了醫院對護士的要求較高,護士必須要有豐富的專科護理知識及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勝任。在胃手術期護理人員要做好護理質量制約工作,護理質量制約工作是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職能之一,它能及時糾正護理工作偏差,同時是有目的的管理行爲,貫穿護理質量管理的全過程,爲實現目標服務。本文對腸胃外科圍術期護理質量的制約進行了研究,現總結如下:

1、術前制定基礎性護理質量各方面的標準

術前基礎性護理質量標準的制定能夠爲護士的護理工作的基礎,是護理質量制約的依據,對於他們具體工作的開展有着良好的指導作用。標準的制定要符合當前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和省、市衛生部門下發的有關標準,要體現以病人爲中心的指導思想,同時標準要便於操作和考覈,要隨時間和工作的深入發展及時補充、修改和完善,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質量標準是護理質量制約成功的關鍵。

基礎護理作爲全部護理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患者在治療時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同時也是整個護理質量評判的首要標準。胃腸患者在住院治療時,全程都會需要基礎性質的護理,如每天對病房開窗通風換氣,並定時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減少病房內探視人員的流動,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執行,牀頭櫃、牀檔及地面用消毒液定時擦洗,以防院內感染。患者使用的一些儀器要注意實時觀測並調試,同時還要關注患者自身的清潔情況和自理情況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並加以實施,向患者講解手術過程及相關信息,使他們有所瞭解,積極配合治療。訓練患者進行咳嗽、深呼吸、牀上排便的策略等,還應根據患者的愛好、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等與患者多溝通,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並對患者多加關懷和照顧,使他們感到溫暖,消除恐懼心理,從而正確配合醫生護士治療和護理。總之,基礎性質的護理質量關乎護士工作是否符合其就業標準,是護士工作過程中的一項最爲重要的內容。

2、術中對患者的病情及時進行登記監督

手術過程中的護理工作是手術前工作的連續,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更應該具備專業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包括手術過程中配合醫生的手術工作,對於接受手術的患者的情況進行及時反饋,調試好各種儀器,這些都對手術後患者的恢復治療有着重要的作用手術中的護理工作由專門負責手術室工作的護士進行有些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因此手術需要的時間較長,而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一些併發的情況這些都要求護士注意力高度集中,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對於患者的一些實際情況的反饋也有助於推動患者手術後護理的進行因此,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質量檢查以及登記制度具體需要記錄的部分有患者的姓名,參加的手術名稱,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等,這些記錄應該由專人負責並進行保管,各個科室也需要定期進行一些檢查,就其中的情況進行整理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護士對於工作的責任心,爲術後工作的合理展開提供基礎。

3、術後運用多種手段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胃腸外科病人圍術期往往需要經過手術室、術後監護室等科室間或科室內各個班次的交接,在這些轉運和交接過程中如果病情交接不清或對前期病情不瞭解就會導致護理差錯或護理糾紛。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做好牀頭交接班。術畢返回病房要向手術室護士瞭解術中有無特殊病情變化、靜脈通路液體種類、液體有無滲漏、皮膚有無受壓、各種引流管有無脫落及是否通暢。指導患者早期活動,術後每2h協助翻身1次,根據病情逐步下牀活動以防止發生下肢靜脈血栓、腸粘連等併發症。術後3d內是胃腸外科病人較易發生併發症的階段,每個班次一定要把病人病情異常的情況交接清楚,以便重點觀察,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按醫囑及早使用抗生素,積極預防感染。胃腸外科患者由於受到胃管的機械刺激,呼吸道黏膜腺體分泌增加,呼吸功能下降,易出現併發症,因此術後對呼吸道的護理質量制約非常重要的,術後常規霧化吸入,翻身拍背並囑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利於痰液鬆動咳出。對痰液黏稠不易咳者,於術後4h常規超聲霧化吸入。日常護理中要求護士瞭解每個病人可能發生的護理併發症如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燙傷、壓瘡、墜牀、液體滲出引起組織壞死等,並要掌握這些併發症的預防措施。

4、結語

對胃腸外科患者在術前制定護理質量各方面的標準,術中對患者的病情及時進行登記監督,術後運用多種手段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對胃腸外科圍術期護理質量的制約可以降低護理併發症的發生率,避開護理差錯和護理事故的發生,增加治療的成功率,同時還有利於推動科室護理質量的持續改善。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本文淺談了臨牀護理路徑的由來及概念,概述了臨牀護理路徑的制定、內容結構,在國內外發展概況及成效。分析了實施臨牀護理路徑帶來的影響。最後對臨牀護理路徑在我國的發展作出了展望。

【關鍵詞】臨牀護理;路徑;內容;結構;影響

臨牀護理路徑(clinicalnur singpathway,CNP)作爲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成爲臨牀護理路徑是在臨牀護理管理中應用的主要工具。它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自80年代以來,臨牀護理路徑在美國和英國得以應用,並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後澳大利亞及新加坡等國家的大醫院也陸續採納應用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1-2]。

1臨牀護理路徑的概念

臨牀護理路徑(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的一種護理模式,它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針對特定的羣體,用時間爲橫軸,把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護理、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科學的護理手段爲縱軸,製做一個詳細可行的日程計劃表。對何時應做哪項檢查、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與記錄。

因此護理工作不再是被動的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後才爲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病人明白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而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從而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2臨牀護理路徑的內容結構

我們可以可由表格式的護理路線圖來表示臨牀護理路徑的主要內容,但其有嚴格的時間框架,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路徑設計形式。以腹部外科膽囊切除術爲例:

(1)病人一般信息包括,手術名稱、日期,管牀醫生和管牀護士等的姓名及電話等;

(2)護理流程表,包括從入院到出院,每天所需做的主要護理措施。如每天、每班次要進行的全身評估、心理護理、檢查、護理重點、使用藥品、醫囑、營養情況、病人活動和安全情況。

(3)護理計劃和目標,是指病人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如何達到最佳身心護理效果。注意重要檢查或護理的特別記錄[3]。

3臨牀護理路徑在國內外的應用及成效

在臨牀路徑管理中,臨牀護理路徑是主要的應用工具。CNP本着“以病人爲中心,以護理成效爲核心”的護理模式正在引起醫學界的關注。無論是急症工作還是常規護理工作;是成人還是新生兒;是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到兒科等均有相關報道。

3.1在國外的應用:在美國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協會(BWSC)領導的臨牀路徑委員會。實施的臨牀路徑均爲常見疾病,通過普通外科治療的臨牀途徑。其中包括: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式膽囊切除術、腹股溝病、腹壁病、結腸憩室炎切除術、結腸癌切除術、乳房象限切除、乳房根治切除術等的臨牀路徑。

3.2在國內的應用:我國臨牀護理路徑的應用也日漸增多,大多數還處於試驗階段,但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3.3臨牀護理路徑的成效:縱觀國內外對臨牀護理路徑研究和應用的結果,實施臨牀路徑可以取得如下成效:

(1)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週期,界定標準的住院日;

(2)降低患者住院期間的費用;

(3)規範診療護理的手段並加強醫護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4)通過變異分析促進醫療質量的改進;

(5)病人和家屬瞭解護理目標,增加病人的參與意識,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4臨牀護理路徑的影響

4.1對護理學發展的影響:臨牀護理路徑的實施,可以減少護士進行文書記錄的時間,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規範護理活動,使之程序化和標準化,減少護理差錯,降低護理風險。臨牀護理路徑大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護理人員不再機械地執行醫囑,而可以對疾病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臨牀護理路徑作爲一種先進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使護理工作者成爲醫院改革實踐的先行者,爲實現建立以病人爲中心的醫院而努力。

4.3對病人的影響:醫療費用是大部分患者關注的問題,臨牀護理路徑的實施可縮短其住院天數,降低病人的醫療費用,爲病人減負。同時我們在實施標準的治療程序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對所患疾病的瞭解的渴望,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主動參與治療的積極性,還能提升患者滿意率。

4.4對醫院管理的影響:從中外醫院實施臨牀路徑的經驗來看,這一做法並未造成醫療質量的下降。現在醫療資源緊缺,縮短患者住院週期可以提高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護理人員可以對疾病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一方面可培養護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增強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了醫護之間以及醫患之間的互動,並可使醫院多學科合作。同時由於臨牀護理路徑的監控機制,可以保障醫院護理管理的有效進行,增進各方之間的溝通,保證臨牀護理工作質量持續性改善。

5臨牀護理路徑在我國實施的展望

目前,我國臨牀路徑護理的研究剛剛起步,隨着我國加入WTO後,以及外資企業介入我國醫療衛生行業,醫療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到時誰有更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所以探索臨牀路徑護理必將成爲醫療機構提高護理水平的必然和重要選擇,應用臨牀護理路徑也必將成爲一種發展趨勢。

護理畢業論文 篇四

前言

子宮頸癌簡稱宮頸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宮頸原位癌高發年齡爲30~35歲,宮頸浸潤癌爲50~55歲。目前研究發現宮頸癌的發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性行爲及分娩次數:性活躍、早育、多產或與高危男子(有莖癌、前列腺癌或前妻患有子宮頸癌)性接觸的婦女易患宮頸癌;②病毒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發生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單純皰疹病毒Ⅱ型(HSV-Ⅱ)及人鉅細胞病毒(HCMV)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另外,吸菸可增加HPV感染效應。

宮頸癌好發於子宮頸外口柱狀上皮和復層鱗狀上皮的交界處,即移行帶區,其組織的發生可由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繼續發展,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潤間質而形成宮頸浸潤癌。宮頸浸潤癌的病理分類:80%~85%爲鱗狀細胞癌,15%~20%爲腺癌,3%~5%爲鱗腺癌。宮頸癌的主要轉移途徑是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血行轉移少見。

關鍵詞:子宮頸癌術前術後護理護理體會

臨牀資料:

宮頸癌手術患者150例,年齡28~65歲,平均42歲。病程5~18個月。宮頸病竈在2~4cm,臨牀分期爲Ib1和Ib2,組織學類型,125例是魚類癌,其餘均爲腺鱗癌,有的尚未生育。但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入院後均行術前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X線,肝、膽、脾、腎、盆腔B超及血液檢查,提示無手術禁忌證。另外對10例宮頸局部腫瘤巨大的Ib期和31例Ⅱb期患者,我們採用術前新輔助化療,2周後施行手術。患者術後均持續導尿7~10d,根據引流液情況掌握拔管時間。

一、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癌症對患者是一個重大打擊,因而迫切地希望儘快切除病竈,由於病情需要,對暫不宜手術的患者實施新輔助化療,使患者預感到自己疾病的嚴重性,必然加劇其心理的焦慮、抑鬱和恐懼,因此心理護理十分重要,化療前進行化療知識宣教,讓患者充分了解化療的目的、毒副作用及識別應對措施。護理人員還應針對患者特殊、複雜的心理,採取積極有效的心理疏導方法,告知患者新輔助化療可以縮小癌竈、抑制或消除可能存在的轉移竈、提高手術切除率、減少術後併發症等優點,對晚期子宮頸癌的治療是安全有效的,從而增強信心,順利接受治療。

2、靜脈護理

化療藥物對血管有強烈的刺激作用,連續不間斷的96小時靜脈化療,易引起化療藥物滲漏,致使局部腫脹、疼痛和壞死,因此做好化療患者的靜脈護理非常重要。要做好化療患者的靜脈護理,關鍵要注意預防靜脈炎發生和做好已發生靜脈炎的血管護理。

①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化療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識別靜脈炎和化療藥物外滲的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以便及時發現及早處理,使靜脈的損傷控制到最低限度。

②靜脈選擇的原則:選擇前臂或手背易暴露、粗直、彈性好的血管,避開關節附近以及有靜脈瓣的血管。用細型號的留置針,爲使靜脈充盈擴張,輸液前用溫水浸泡肢體15~30min。

③穿刺前護士仔細觸摸靜脈,選擇合適的穿刺手法。常規情況下,先進入皮膚,再選擇適當的點進血管;對滑動的血管以直刺爲好;對脆性大的血管手法要輕,進針後不要移動;對肥胖者的血管進針要由淺入深;而對較淺較薄的靜脈則應緩緩刺入妥善固定。

④一種化療藥物輸完後,生理鹽水快速靜滴數分鐘,可以加快化療藥物在血流中的稀釋速度,減少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化療時加強巡視,護士每班對靜脈進行牀頭交接班,檢查留置針的固定情況,觀察局部有無紅腫及藥物外滲。使靜脈的損傷控制到最低限度。⑤針的留置時間越長,與血管壁摩擦的機會越多,對血管內壁的刺激也會加重,連續不間斷的96小時靜脈化療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也給靜脈護理提出新的要求。護士要指導患者臥牀休息,儘量減少活動,還要教會患者在活動時保護好靜脈留置針。方法是:留置針最近的手關節不動,另一手掌放在留置針上且四指托起留置針的手,向下和向上的力共同保護,使留置針處於一個平面內,通過保護減少活動時留置針對血管的損傷。

⑥懷疑滲漏立即停止輸液,拔除針頭,壓迫針眼2~3min後,用50%硫酸鎂溼敷或冰敷,外敷時間視滲漏液體量而定。

⑦化療後要求患者多活動肢體,進行局部按摩,增加血液循環,縮短化療藥物停留時間,從而減少刺激,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有利於毒素的排泄。本組10例患者順利完成4日靜脈化療,1例出現輕度靜脈炎,經及時處理治癒。

3、骨髓抑制的護理

嚴密監測外周血象變化,每日複查血常規。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心率及兩肺呼吸音情況,注意有無感染先兆。觀察痰液、二便情況,並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及時留取各項標本送檢。觀察口腔有無破潰、口腔炎及黴菌感染。患者化療後免疫功能低下,在出現骨髓抑制時,常會繼發感染,應做好保護性隔離措施,臥牀休息,限制探視,每日病室紫外線照射消毒2次,保持室內適當的溫、溼度,工作人員進行各項操作時嚴格無菌操作,並用肥皂水、流水洗淨雙手。患者保持口腔清潔,予生理鹽水漱口每日4~6次,護士應督促患者完成。保持全身皮膚清潔完整,每日溫水擦洗,更換棉製內衣褲和被服牀單,爲患者剪去指(趾)甲,便後用聚維酮碘液清洗肛門及會陰。本組1例患者化療後經常牙齦出血,給以明膠海綿局部壓迫止血。另1例患者貧血明顯,囑其注意防止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飲食上鼓勵患者攝取高蛋白質、高熱量、多種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膩、粗纖維、堅硬、油炸食物,以防牙齦及食道黏膜損傷引起出血,主食以軟食或半流質爲主。當出現嚴重的骨髓抑制白細胞、血小板明顯下降時,使用立升素或瑞白等治療,這類藥物劑量少,效價高,抽吸時不要浪費。告之患者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反應及全身不適,停藥後可消失。對不能進食的患者應靜脈補充足夠的能量合劑、脂肪乳、氨基酸等,輸注脂肪乳、氨基酸時應控制滴速。本組5例骨髓抑制患者經處理後白細胞恢復到正常範圍。

4、其他化療副作用的護理

噁心嘔吐是化療最常見的消化道反應,本組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噁心嘔吐,都按醫囑使用了恩丹西酮治療;飲食應少量多餐,每餐不宜過飽,保證正常的營養和足量的水分;經常讓患者互相交流增加食慾的好辦法,達到多進食的目的;噁心嘔吐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讓患者正確理解調整心情,減輕噁心嘔吐的症狀。化療藥物對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具有直接損傷作用,可破壞口腔黏膜的更新,引起口腔黏膜潰瘍,嚴重時會影響進食。本組發生2例口腔潰瘍,有1例因口腔疼痛影響進食。護士每天查看患者口腔黏膜,潰瘍處用四環素研粉和珍珠粉末混合塗抹。口腔疼痛進食困難時,可用地卡因局部噴霧。順鉑腎毒性明顯,爲預防腎臟受損,給予大量輸液、水化、應用利尿措施可以降低毒性反應。5-氟尿嘧啶持續輸注可提高劑量強度,克服其半衰期短的缺點,有利於發揮較強的抗癌作用,同時也避免藥物的毒性蓄積,減少化療的毒副作用[4]。

5、化療恢復期的護理

患者經過化療的打擊營養狀況低下,而兩週後還要接受手術治療,故良好的營養支持對患者是必要的。一定的營養儲備對提高肌體的抵抗力、增加手術的耐受性和減少術後併發症是很重要的。高熱量可以補充分解代謝的損失,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維生素有利於創傷的恢復,要囑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和高維生素飲食。同時也要指導她們養成良好的飲食和排便習慣,如可以喝些蜂蜜、多吃豆芽、菠菜等,養成每天清晨起牀後1小時內排便的習慣。要動員家屬繼續在生活、情感和經濟上給予支持,分擔患者痛苦,爲迎接手術做好準備。總之,宮頸癌新輔助化療爲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創造手術時機是安全有效的,而做好心理護理、靜脈護理、化療副作用護理、化療恢復期的護理是至關重要的。嚴密的病情觀察和周詳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有效保證,醫護密切配合,保證患者安全度過化療期,爲手術順利進行打下良好基礎。

以上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新輔助化療宮頸癌的術前輔助治療措施,指患者在手術前或放療前進行先期化療,對於宮頸局部腫瘤巨大的ⅠB期和局部有轉移的中、晚期患者,能縮小腫瘤體積和範圍,降低腫瘤分期,從而使原來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有可能進行廣泛的子宮切除術,而化療是否順利進行影響到手術的實施及效果,其中化療護理極爲重要。

二、術後護理

1、留置尿管的護理術後尿管需留置7~14d,注意尿液的顏色和量,尿道周圍每日擦洗2次。術後第2日指導患者進行骨盆底肌肉羣的訓練,以強化膀胱外括約肌的張力。拔尿管後囑患者1~2h排尿1次,並觀察尿量;不能排尿者,立即重新留置尿管。排尿後測殘餘尿量,如超過

100mL仍需繼續留置尿管,並配合鍼灸、理療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少於100mL時每日測殘餘尿量1次,連續3次均在100mL以下者,說明膀胱功能已恢復,不必再保留尿管。

2、手術切口護理及對症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手術切口變化,並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術後不適,如疼痛、發熱、噁心、嘔吐、腹脹、腰背部、腿部疼痛不適等,及時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尤其要注意預防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可採取術後初期指導患者進行牀上肢體活動,協助患者翻身,講解提早下牀活動的重要性,定時間斷壓迫患者的下肢。注意觀察雙側腹股溝有無淋巴結腫大。

3、醫護配合

遵醫囑給予足夠的液體及抗生素,以預防感染。有淋巴囊腫形成時,給予溼熱敷,以促使消散防止感染。有明顯傷口疼痛者,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與營養師一起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以多樣化食譜滿足患者的需要,必要時可從靜脈補充營養。護理體會:

宮頸癌在女性生殖癌瘤中居首位,是癌症造成婦女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因此要做好預防保健知識宣傳和普查,普及防癌知識實行晚婚,提倡少育,開展性衛生,對30歲以上的婦女應定期進行盆腔檢查,並做宮頸細胞學檢查,一般應每1~2年普查1次,發現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者,及時。已婚婦女有月經異常或性交後出血者,應及時去就診。患者出院時應囑其手術後3~6個月避免體力勞動,3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出院後患者應定期隨訪,一般在出院後第1個月行第1次隨訪,以後2年內每3個月1次,3~5年每6個月複查1次,第6年開始,每年複查1次。如有症狀隨時到醫院檢查。

致謝

老師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崇高風範,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對我影響深遠。不僅使我樹立了遠大的學術目標,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還使我明白了許多待人待物,爲人處事的道理,在此衷心感謝敬愛的老師。當然本論文的順利完成,也離不開南方醫科大的各位老師們的指導,同學們的幫助,並感謝他們在這三年中給過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深深的向各位老師們、同學們、同事們、親人們、以及幫助過我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趙耕源。醫學心[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2]陳麗珍,李玲,鬱郁。人文關懷在子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誌,2005,11(12A):1812.

[3]王平,彭芝蘭,張家文,等。子宮頸癌新輔助化療不同化療途徑的療效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誌,2005,40:13.

護理畢業論文 篇五

1、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對臨牀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

1.1專業能力

臨牀實習階段護生主要進行基礎護理的實踐,同時對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專科護理進行學習。臨牀護理教師首先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豐富的基礎護理和整體護理知識及實踐技能,熟練掌握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護理知識,並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在實習過程中指導護生正確評估患者病情,用醫學術語對病情進行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記錄,指導護生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充分的評估並給予治療處置、健康教育、康復指導、藥物相關知識宣教等。

1.2教育教學能力

實習過程中護生要接觸豐富的病例,瞭解前沿臨牀知識。臨牀護理教師在臨牀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典型病例和相關知識點進行系統、互動的講解,對護理技能操作進行詳細示教。學生入科前,各臨牀科室要根據本專業特點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根據核心能力培養要求提出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進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學查房、業務講座的內容。這就要求臨牀護理教師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包括運用教育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表達能力、應用多媒體的能力等。

1.3領導能力

領導能力包括決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協調能力、指揮能力、溝通能力、親和能力等。當前醫療市場較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對護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9];實習護生自身存在護理技術操作能力、護患溝通能力、基礎知識及臨牀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同時,護生的年齡普遍偏小,實習過程中遇到繁瑣的實際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難時,往往會出現挫折感。在這種情況下,臨牀護理教師要有較高的領導能力,才能帶領護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良好的溝通和親和能力,有助於臨牀護理教師與護生的溝通,及時發現護生的心理波動,並疏導護生的心理問題,提高護生對專業工作的認同感;較強的協調能力和指揮能力,能使臨牀護理教師合理安排日常護理工作和護理臨牀教學,實現臨牀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共贏。

1.4解決問題的能力

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應用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臨牀護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並制定教學目標、重點,結合臨牀工作和教學實際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面對患者及家屬對實習護生工作能力的質疑和維權。這就需要臨牀護理教師具備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評估護生的工作;對日常工作中的突發事件有敏銳的判斷力,合理安排協調日常護理工作與護理臨牀教學的關係,避免護理糾紛發生。

2、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對臨牀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促進作用

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實習醫院各科室的支持,實習醫院建立護理教研體系專門負責實習護生的教育和管理問題。醫院自護理部到臨牀科室分別設立內、外、婦、兒、五官等護理教研室,設置教研室主任、教學祕書,並設立教育學院對護理臨牀教學質量全程監督。醫院制定教研室各級人員崗位職責、護生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評估制度等,對臨牀護理教師進行相關管理和培訓。

2.1定期業務培訓

實習護生入科前,有教學任務的臨牀科室,按照實習大綱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實習教學計劃和具體內容、題目,並上報教育學院統籌安排。實習教學計劃和內容確定後,在護士長支持下由教學祕書組織科室臨牀護理教師分別準備具體的教學內容。臨牀護理教師作爲臨牀護士有豐富的臨牀經驗,能爲護生提供前沿的臨牀知識,但綜合專業理論知識、人文學科知識不足,對疾病相關知識點缺乏結合臨牀病例進行突出的、系統的、互動的講解能力。因此實習醫院和科室定期組織臨牀護理教師進行專業和教學相關培訓,提高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要求各科室臨牀護理教師均應按照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要求進行實習帶教,規範入科教育、業務講座模式,規範實習護生考試及評價模式。教育學、心理學培訓可幫助臨牀護理教師更好的瞭解實習護生的心理變化,因材施教、合理組織教學,更好地傳授臨牀知識。多媒體課件圖文並茂,對知識點的學習更加直觀,通過應用多媒體課件將知識靈活多樣的展現給學生,可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及多媒體使用培訓,可幫助臨牀護理教師掌握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並熟練應用於授課中。科室常用技術及最新進展培訓,可提高臨牀護理教師的專業能力,更好的適應臨牀教學的要求。

2.2合理應用評價體系

定期溝通反饋,提高領導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實習醫院根據護理實習教學要求建立評價考覈制度,不定期組織護理臨牀教學專項檢查,瞭解護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態度,徵求護生對科室及臨牀護理教師的教學滿意度,瞭解臨牀護理教師對實習護生的工作評價,及時發現護理臨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定期召開教學專題討論會,組織各科護士長、臨牀護理教師代表、護生代表參加,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師生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強化臨牀護理教師的教學意識。通過師生之間的反覆溝通和教學信息反饋,幫助臨牀護理教師樹立威信,提高領導能力。通過對臨牀實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查找原因、並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臨牀護理教師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通過接受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相關能力培訓,積極參與臨牀教學實踐,通過與實習護生的全方位溝通及對臨牀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臨牀護理教師的領導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在本實習週期結束後,採用無記名自評答卷的形式對臨牀護理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了測評,結果顯示通過參與核心能力教學模式,臨牀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四大方面均不同程度獲得了提高。說明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師生雙方都有促進作用,有利於護理臨牀實習的規範化管理和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護理畢業論文 篇六

論文摘要:

隨着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心理護理學作爲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已得到普遍認可並廣泛應用於臨牀護理實踐。心理護理作爲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應貫徹臨牀護理全過程,遍及護理實踐的每一個角落。做好心理護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導。

論文關鍵詞:

心理護理育齡婦女語言。

語言作爲人類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傳遞最強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時地交流信息,溝通情感。但有時不恰當的語言表達,往往會產生誤導,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爲了減輕緊張、焦慮情緒,在手術等候期間,患者可以藉助優美、流暢的輕音樂,得到適當調整和放鬆。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適或需要,可隨時向巡迴護士提出。掌握交流技巧,碰到患者提出的問題無法及時正確回答,有時解釋不當,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另有的護士則不善言辭,與育齡婦女交談時總覺得無話可說。爲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平時晨會抓緊各方面知識訓練,模擬心理問題,尋找最佳語言表達方式。掌握交流技巧,取得信任。在不斷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

常年以來,心理護理問題在我們指導站非常普遍而且十分突出,應引起醫務人員、育齡婦女、家屬、親友和社會的足夠關注。正確對待和認真解決心理問題,並嘗試從各自的角度,調動育齡婦女的積極心理因素,防止不良心理反應的發生,營造和諧的診療心理環境,向有利於康復的方向發展,爲構建和諧社會和睦家庭、共享健康快樂的美好人生貢獻愛心和力量。育齡婦女到我們指導站,我們護理人員應當做到熱情地接診,親切而又耐心地詢問,悉心體貼關懷周到,建立良好的關係,使育齡婦女感到醫護人員可信,醫護人員可以讓她們信任和放心,同時對育齡婦女來說又是在精神上得到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使育齡婦女感到放心,從而獲得安全感。

計劃生育四項手術後遺症患者隨着病情變化,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時滿意、有時失望;緊張、焦慮、憂愁、憤懣、急躁、煩悶等消極情緒也經常出現。有些後遺症患者,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人的性格也會發生變化,比如以往那種興高采烈、生機勃勃的形象不見了,代之以動作遲緩、情感脆弱、謹小慎微、被動依賴、敏感多疑,處處以自我爲中心等表現。這些後遺症患者會過分關注自己的機體感受,過分計較病情變化,一旦受到消極暗示,就迅速出現抑鬱心境,有時還可產生悲觀厭世之感。爲了減少四項手術後遺症,我們護士必須做到態度和藹、語言親切、醫療操作技術要嫺熟、工作作風要嚴謹,使她們取得對我們的信賴。在日常護理中,要加強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給予她們更多的安慰和鼓勵,使她們在良好的心理配合下,接受手術。另外,幽雅的環境、舒適的治療條件,也能減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感覺。因此,爲她們創造一個和諧、舒適、安全、安靜的環境就顯得非常必要。

1、四項手術、術前的心理與心理護理

無論手術何等重要,也不論手術大小,對育齡婦女都是較強的緊張刺激。如果意識到了這種緊張刺激,就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增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有的臨上手術檯時還可出現四肢發涼、發抖、意識域狹窄,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等異常敏感,甚至出現病理心理活動(如:心情緊張就有可能出現人流綜合徵)。

因此,術前的心理護理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爲此應當進行術前心理諮詢。諮詢應由專業的醫生和護士進行,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向家屬詳細說明手術經過,闡明絕育手術是很小的手術,尤其要對手術的安全性做好充分的說明,決不能向患者強調什麼千分之一的危險性。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諮詢對患者獲得安全感極爲重要,還要依據不同的育齡婦女用恰當的語言交代術中必須承受的痛苦。輸卵管結紮術是在局麻下做的下腹部手術,就應告訴育齡婦女術中牽拉臟器時會感到不適和疼痛,屆時應有思想準備,並行深呼吸,努力放鬆,可以減輕疼痛等。另據研究報道,術前焦慮程度對手術效果及預後恢復的快慢也有很大的影響。資料表明:有輕度焦慮者,效果較好;嚴重焦慮者,預後不佳;而無焦慮者,效果往往更差。這是因爲,無焦慮的患者由於對醫生或手術過度依賴,過分放心,對生理上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應有的心理準備。另有手術的環境和氣氛也極爲重要,所以手術室一定要整齊清潔,牀單無血跡、手術器械要掩蔽。一個手術室內最好只擺一張手術檯,不宜幾個手術檯並排擺列,以免產生消極暗示。手術室醫生和護士的舉止言談也十分重要,因爲他們一進手術室就失去了對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醫生和護士掌握了。所以,醫生和護士都應端莊大方、態度和藹、言語親切、使患者產生安全感。術中醫生、護士都應時刻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如患者心理過度緊張時應及時給予安慰。器械護士必須手疾眼快地配合手術,醫生之間要全神貫注、緊密合作,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手術室內不應閒談嬉笑,也不要竊竊私語,應儘量減少、減輕手術器械的碰擊聲,避免給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在術中一旦發現病情變化或發生意外,醫護人員要沉着冷靜,不可驚惶失措,以免給育齡婦女造成恐怖和緊張[1,2]。

2、四項手術、術後的心理與心理護理

育齡婦女經過手術,這時她們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手術效果。醫生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及時告知手術效果,進行安慰和鼓勵,告訴她們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只要忍受幾天痛苦,在正確的醫療護理下,很快就能恢復健康了。這時可能產生新的疑慮,怕傷口裂開,發生意外(因爲現在的輸卵管結紮手術外層皮膚不縫合)。這時就要告知如何適當進行活動、注意事項及健康指導,讓她們聽喜歡的音樂等。同時醫生和護士應當傳達有利的信息,給予鼓勵和支持。

幫助育齡婦女克服抑鬱反應。個別育齡婦女術後平靜下來之後,會出現一些抑鬱反應,主要表現有:不願說話、不願活動、食慾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狀況。患者的這種心理狀態如不及時地排解和調整,必將影響其及時下牀活動,而不能儘早下牀活動將會影響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及消化系統等功能,容易產生營養不良、靜脈血栓或繼發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幫助這些育齡婦女解決抑鬱情緒。要準確地分析其性格、氣質和心理特點,注意她們不多的言語涵義,主動關心和體貼她們,總之,使她們意識到既然已順利手術,就要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3、體會

爲了減少四項手術後遺症,我們護士要嚴格遵守診療和護理操作規程,還應根據不同服務對象應用不同的心理療法,積極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常言道“言爲心聲”,語言是人與人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爲護理人員,應該充分利用語言,把一片愛心傳遞給育齡婦女,根據其心理問題逐一認真、正確的解釋指導,從而獲得理解和信任,解除或減輕術前焦慮情緒,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充分體現“一切以育齡婦女爲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餘杭區四項後遺症患者逐年減少,3年(2006、2007、2008年)未增加一例。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周鬱秋。護理心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護理畢業論文 篇七

【摘要】目的探討燒傷幼兒的護理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間收治的44例燒傷幼兒的護理過程。結果經醫護人員精心護理,患兒未出現嚴重肢體功能障礙,均康復出院。結論對燒傷幼兒進行護理時,醫護人員應做到細緻謹慎,從而將致殘率降至最低、減輕患兒痛苦。

關鍵詞】幼兒燒傷護理

燒傷作爲兒科中較爲常見的急症之一,嚴重威脅着幼兒的生命安全。本文對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44例燒傷患兒的護理過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旨在爲今後此類患者的護理干預提供參考。

一資料與方法

1臨牀治療

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間我院共收治幼兒燒傷患者44例,年齡最大者47個月,年齡最小者12個月,其中男性患兒24例,女性患兒20例。採用三度四分法診斷標準,面積採用新九分法。其中燒傷面積在15%以下的患兒4例,燒傷面積在15%~30%之間的患兒22例,燒傷面積在30%~50%之間的患兒15例,燒傷面積在50%的患兒3例。體表燒傷合併呼吸道燒傷患兒1例。

2護理方法

2.1常規護理時刻注意患兒的生命體徵,清除其呼吸道內的分泌物,誘導患兒咳痰並觀察痰液顏色。患兒痰液呈黑色或出現呼吸困難,可能是吸入性損傷所致,此時做好器官切開手術準備;在患兒吸氧時觀察其缺氧症狀,血氧飽和度,若患兒症狀較嚴重則採用面罩吸氧;爲了防止患兒燒傷面受壓,每隔1至2小時翻身一次進行皮膚護理;病房內溼度保持在40%左右,溫度保持在25℃至28℃之間,每隔4小時對病房內消毒一次。

2.2休克期護理幼兒燒傷後,會出現血漿丟失、脫水、電解質失調等症狀,燒傷面積大於10%時患兒可能出現休克。煩躁、口渴、尿少以及嘔吐是燒傷患兒的常見的臨牀表現,有些患兒還伴有皮膚髮紺、抽搐、驚厥、高熱、面色蒼白以及呼吸加快等症狀,有些患兒的呼吸頻率可達每分鐘60次。燒傷面積較大的患兒在48小時至72小時間時間段內體液會大量丟失、外泄,極易出現休克症狀,給患兒輸液時應遵循“先鹽後糖,先晶後膠,先快後慢”的原則,保持輸液暢通,記錄患兒每小時尿量,並根據患兒尿量隨時調整輸液速度,本組病例中有11例患兒出現不同程度休克但均平穩度過。

2.3感染期護理燒傷幼兒進入感染期後,應嚴格加強各方面的護理工作,這是因爲此時隨着患兒體液的補充恢復,病毒和細菌很可能通過剖面進入患兒體內,流進血液,突發全身侵襲性感染,最終導致敗血症的發生而使患兒死亡。此階段應保證患兒的營養供給,爲減少細菌來源控制人員流動,嚴格無菌操作,確保病牀整潔,醫護人員時刻陪護並加強衛生宣導。

在對患兒進行陪護、護理的過程中嚴格觀察其生命體徵,當患兒出現心率每分鐘180~300次、呼吸每分鐘50~60次、張口呼吸、點頭呼吸、擡肩呼吸、體溫驟降至36℃以下或持續在40℃以上等症狀時,則可判斷患兒已患膿毒血癥,此時應通知主治醫生,以採取進一步措施;當患兒出現嘔吐、腹脹、腹瀉、厭食、腸麻痹等症狀時,應及時對患兒的電解質、酸鹼平衡進行調節。此外,若患兒出現血象監測白細胞驟升驟降、血小板進行性下降、舌苔白黃或鏡面、有芒刺或舌質紅絳而乾裂等症狀,也可判斷爲患兒全身侵襲性感染,此時應及時聯繫主治醫生,以採取治療措施。2.4特殊部位的護理方法

2.4.1頭部和麪部的燒傷護理對於頭部和麪部燒傷患兒的護理,應稍墊高頭部,促進靜脈迴流以減輕水腫;每隔一段時間變換一次患兒的頭部位置,以減輕頭枕部長時間受壓給局部血液循環帶來的`影響;剪掉患兒燒傷部位毛髮,降低感染機率,保證創面清潔,及時更換消毒棉紗墊。

2.4.2患兒會陰部位護理由於燒傷的會陰部位容易被患兒的大小便感染,因此應對患兒的大小便及時清理以保證改部位乾燥整潔。男性患兒若出現陰囊水腫,應及時托起陰囊以減輕水腫。爲有效防止女性患兒陰的脣因燒傷粘連而畸形癒合,可用油紗將其陰的脣隔開。

2.5患兒的心理護理干預患兒有可能因突發燒傷而造成情緒較大波動,形成恐懼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進行陪護、照料,鼓勵其變得勇敢,從而從燒傷的陰影中脫離出來,戰勝疾病。

2.6患兒的恢復期護理患兒處於恢復期時,有些患兒因害怕疤痕收縮帶來的疼痛而採取被動體位造成燒傷部位粘連,爲了避免這一狀況發生,護理人員應鼓勵患兒加強燒傷部位功能活動,如屈伸腿、伸彎腰、屈伸肘以及腕和踝部等。對於那些已經因疤痕攣縮而出現局部畸形的患兒,可通過矯形手術使其最大程度上回復正常。

3討論

本組44例燒傷幼兒從致傷原因來看,太多是家長看護疏忽所致,因此應重點應加強監護人的責任心。1~2歲患兒活動能力逐步增強,活動範圍增大,主要是因爲該年齡的小兒對周圍環境不熟悉,好奇心強,對事物感興趣,而自身的協調性比較差,家長本身對日常生活中的小環節不夠注意,此期應加強危險意識教育,加強對小兒的看管;3~4歲兒童活動能力較強,活動範圍廣,此期小兒主要爲火焰燒傷。這些因素應引起監護人的高度重視,加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識教育,提高安全意識,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燒傷患兒多是急診入院,作爲護士應沉着冷靜,準確評估病情,燒傷早期做好抗休克護理,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準確記錄尿量;感染期應加強消毒隔離措施,協助醫生做好創面處理,預防感染及併發症的發生。對頭面部燒傷伴有呼吸道燒傷患兒除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外,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本組1例伴有吸入性損傷患兒均在傷後6至8小時行氣管切開術,並給予高濃度吸氧、霧化吸入、氣管溼化,未發生呼吸道梗阻;四肢燒傷患者早期應注意保持肢體功能位置,同時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指導,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二結語

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着燒傷幼兒的預期恢復結果,在整個治療規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應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以及專業的護理知識來開展護理工作,減少患兒痛苦,使其重獲健康。

參考文獻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29-131.

[2]陳偉玲。83例小兒燒傷治療體會[J]。浙江臨牀醫學,2005,(03):42.

[3]謝素雲,章賽春,張小英。673例小兒燒傷相關因素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05,(10):19-20.

[4]向小燕,周國富,呂志敏,任章霞,陳朗。405例小兒燒傷的流行病學統計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3,(03):31-32.

護理畢業論文 篇八

【摘要】

目的對眼科護理當中所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探討並總結相應的預防措施。策略120例參與護理工作的醫護人員,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瞭解、總結日常眼科護理工作所存在的護理風險,並對解決此類風險的措施進行分析與總結。結果心理因素、睡眠障礙、體位不適、便祕、傷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護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風險因素。結論對每例眼科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在日常護理時需做到細心、嚴謹工作以及體貼護理,從而減少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因素,確保患者能夠順利恢復身體。

【關鍵詞】

眼科護理;護理風險;風險防範措施

隨着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學習節奏亦逐漸加快。而與此同時,由於交通事故與建築工程事故的逐漸增加,眼科急診患者也逐漸增加。而由於這些患者均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患有眼科疾病,因此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處於不穩定狀態,以至於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存在一定安全與醫患風險,從而對患者的救治與醫護人員的診治工作帶來一定影響。本文就當前眼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並總結相應的風險解決措施。

1資料與策略

1.1一般資料在本院眼科20xx年1~12月期間工作過的醫護人員當中選取120例作爲此次研究對象,其中男4例,女116例,工作人員的年齡23~46歲。

1.2策略通過本院編制的眼科護理工作調查問卷對所選120例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依據調查問卷中的內容將眼科護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總結,並以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2結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礙、體位不適、便祕、傷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護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風險因素。具體數據見表1。

3討論

3.1心理風險因素的預防措施

由於大多數患者對眼科疾病缺乏足夠的認識以及自身對當前醫院病區住院環境具有一定陌生感,以至於患者往往會在此期間出現悲觀與焦慮等負面心理情緒,同時由於視力的驟然下降與消失,導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極大限制,這些因素累積起來對患者的心理產生了嚴重阻礙,對患者的預後以及康復情況具有一定影響。而針對這些情況,醫護人員需依據患者的實際心理情況,結合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與心理調節技巧和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找到患者的心理癥結所在,並針對這些心理理由採取針對性解決措施來消除理由,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

3.2生活能力降低風險的解決措施

有些眼科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後往往會出現雙眼或是單眼被遮蓋的情況,視力也因此出現一定下降或是因此造成失明,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響,針對此種情況,眼科護理人員應當定期對病房進行巡視,協助有生活自理困難的患者進行起居、進食等。此外,醫院病房在進行佈局時應當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同時保證病牀附近的救助呼叫器能夠正常使用,保持地面環境的乾淨與整潔,對於走廊、廁所中的扶手需定期檢查,對於損壞的部分需及時予以修理,確保這些輔助器具能夠正常使用。

3.3感染風險的預防策略

由於患者手術創面的存在以及術後衛生習慣不良等理由,致使患者術後身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在術後極易出現創口感染等症狀。對於這些感染風險,在手術之前,眼科護理人員需做好衛生宣教,同時在術後保持患者眼部患處周圍的清潔性,禁止患者用手或是其他物品接觸眼部患處,對於日常用具,如:洗漱用品、洗臉毛巾等做好消毒清理工作,每天安排人員做好病房通風工作,使室內的溫度與溼度保持在一定範圍內,同時時刻關注患者眼部患處的變化,看有無液體滲出或是滲血等情況,若出現此類症狀需及時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儘量做到早發現感染,早治療。

3.4睡眠障礙風險的預防策略

大多數眼科患者由於長期臥牀以及日常生活環境的轉變,從而往往會出現睡眠紊亂症狀,進而引發睡眠障礙。對於此類症狀,醫護人員需幫助患者儘快適應病房環境,通過交流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鬆,並通過讀書、看電視等策略幫助患者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從而最大限度降低睡眠障礙的發生機率。

3.5體位不適風險的預防措施

患者往往會因治療性的手術反應、強迫性臥位、局部感染、眼壓升高以及縫頭線刺激等因素而出現體位不適的情況,對於這一類情況,眼科醫護人員需詳細瞭解患者引發不適的理由、程度以及性質等信息,並針對這些信息採用合適的解決措施解決理由。

3.6便祕風險的預防策略

大多數眼科患者會由於精神緊張、長期臥牀、食物結構發生轉變以及排便習慣發生轉變的理由而出現便祕的情況,對於此類患者,醫護人員需依據引發便祕的理由,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如:多食用水果、蔬菜,指導患者做一些牀上鍛鍊等,必要時可給與適量的緩瀉劑幫助患者進行排便。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 篇九

【論文摘要】目的研究護理干預在造口術患者中的臨牀價值。方法104例行腸造口術患者,根據門診序號的奇偶數分爲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2例。研究組實施護理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臨牀療效。結果研究組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神經功能及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於對照組,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結論對行腸造口術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並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腸造口術;護理干預;滿意度;併發症發生率

目前,臨牀治療結腸癌與直腸癌患者主要採取腸造口術,對於保障患者療效、促進患者疾病恢復及改善生理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但術後腸造口會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一定影響,給患者身體、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產生較多影響,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對行腸造口術治療的患者要實施相應護理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對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2例腸造口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整體護理效果顯著,彙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4例行腸造口術患者作爲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滿足腸造口術指徵,並經病理學活檢證實。男54例,女50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30.2±15.2)歲;疾病類型:45例直腸癌,32例結腸癌,15例腸梗阻,12例腹外傷;排除伴有意識障礙、認知障礙、語言障礙、精神病史等患者。根據門診序號的奇偶數將其分爲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52例。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醫護人員協助患者做好清潔工作,保持病房環境整潔、乾淨;對患者腸造口進行密切觀察,如有異常及時聯繫主管醫師;積極採取措施預防術後併發症。研究組給予護理干預,護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醫師和患者加強溝通、交流,主要掌握瞭解患者基本情況和心理動向,並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告知其腸造口術的手術操作方法、作用及臨牀意義,使患者及家屬充分認識到應用該種方法進行治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應用正確的態度,積極配合治療;醫師要積極疏導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使其勇於克服心理障礙,傾聽患者內心感受,鼓勵其勇於表達負面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1.2.2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情、治療方法等內容後,指導患者掌握自我護理方法;醫護人員爲其演示護理程序,指導患者家屬掌握測量腸造口、選擇裁剪腸造口袋的方法,有效避免發生排泄物外溢的情況。

1.2.3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爲其制定合理飲食方案,對患者膳食進行合理、科學調節,注意維持營養均衡,避免食用不易消化以及易導致出現腹瀉、腹脹的食物;告知患者每日定量飲水,保持體內水分充足。

1.2.4併發症護理如患者造口位置出現感染,護理學畢業論文則首先應用溫水沖洗,注意保持造口處乾燥、清潔;如患者出現水腫,則立即應用50%硫酸鎂進行溼敷,告知患者家屬及時更換敷料,保證乾燥、無污染;與此同時,注意妥善安放造口袋,防止出現糞便滲出的情況,給皮膚產生刺激。

1.2.5出院護理患者出院後,醫護人員要詳細告知其出院注意事項,患者出院後,護理人員要保持聯繫,可應用上門拜訪或者電話詢問方式瞭解患者疾病恢復情況。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2]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併發症發生率等指標。生活質量評定包括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神經功能等項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併發症主要包括造口感染、狹窄以及腸黏膜水腫等。

1.4統計學方法採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研究組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神經功能及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於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併發症發生率對比研究組出現2例傷口感染,3例黏膜水腫,併發症發生率爲9.6%;對照組出現7例傷口感染,8例黏膜水腫,併發症發生率爲28.9%;研究組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

3討論

腸造口術爲臨牀腹部外科的常用療法,能夠挽救患者生命,給患者提供生存機會,但應用該術式治療後易遺留腸造口,給患者身體形象、生理機能產生影響,導致出現排泄、個人衛生等一系列問題,進一步給患者心理、生活以及社交等方面帶來較大影響[3]。隨着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現代護理理念不僅注重對患者機體生理方面進行護理,而且注重對心理感受、生理功能及社會活動等方面進行護理[4,5]。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神經功能及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於對照組,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通過實施心理護理,對於解決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緩解負面情緒、幫助其克服臨牀障礙、保持積極愉悅的心理狀態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實施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屬對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認知;通過實施飲食護理,能夠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快疾病康復;通過實施併發症護理,能夠積極預防術後併發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行腸造口術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值得臨牀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鳳,陳曉霞,郭曉鵬,等。直腸癌腸造口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的臨牀觀察。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5,31(17):1285-1287.

[2]薛瑜,吳海珍。延續護理干預對直腸癌根治術並行結腸造口術患者的影響研究。實用臨牀醫藥雜誌,2015,19(2):69-71.

[3]林明霞。護理干預對腸造口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14,23(1):100-101.

[4]黃江彬。聚焦解決模式護理干預對直腸癌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3,19(9):1008-1010.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 篇十

摘要:

目的 探究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的臨牀護理措施。

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採用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治療的患者30例,對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的護理用品、流程及注意事項、併發症作具體論述。 結果 30例患者中24例術後恢復良好,無不良反應(80%),2例患者出現由於關閉位置不正引起的殘餘分流(6.7%);4例患者出現紅細胞破壞現象(13.3%)。

結論 有效的臨牀護理措施對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患者的康復存在重要意義,但要注意其術後併發症的護理。

關鍵詞:房間隔缺損封堵術;護理;外科

引言

房間隔缺損(ASD)封堵術是經股動脈穿刺插管,置入輸送器,經輸送器置入封堵器送至房間隔缺損處,達到閉合房間隔缺損的目的。Ⅱ孔型房間隔缺損,缺損直徑<30>5 mm。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採用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治療的患者30例,對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的護理用品、流程及注意事項、併發症作具體論述。

1.2 方法

用物準備:常規行右心導管檢查物品1套。AMPiatzer封堵器,輸送器由內心和外鞘組成,鞘管外徑8~12F。直徑0.035英寸、長260um加硬導絲1根。直徑0.035英寸、長150 cm導絲l根。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儀,食管探頭。作好術前準備和指導,術中經6F端孔管置人長260 cm的置換導絲,將先端置於左上肺靜脈,沿該導絲送測量球囊導管至左房間隔缺損處,以稀釋造影劑充盈球囊,需在食管超聲監測下調整球囊大小,確定此時球囊內的造影劑總量後完全回抽造影劑,將球囊導管撤至體外。術後注意殘餘分流與關閉器位置不正引起的併發症的護理。

二、結果

30例患者中24例術後恢復良好,無不良反應(80%),2例患者出現由於關閉位置不正引起的殘餘分流(6.7%);4例患者出現紅細胞破壞現象(13.3%)。

三、討論

3.1術前護理

重度心力衰竭、夾層動脈瘤、心臟黏液瘤患者術前絕對臥牀休息。一般患者多臥牀休息,限制活動。心慌、氣短或呼吸困難者協助取半坐位並吸氧。給予高蛋白、高能量、含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心衰、水腫患者予以低鹽飲食[1]。作好術前準備和指導:術前戒菸、戒酒2周以上。冠脈搭橋患者術前一週停用抗凝藥;服洋地黃類藥者心率低於60次/分鐘時停藥。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高半坐臥位等,體驗拍背的感受。指導患者術前禁食、沐浴、更衣。測量身高及體重;備好胸片、胸腔引流瓶及術中用藥。清潔口腔,取下活動義齒及首飾,遵醫囑給術前用藥。

3.2術中護理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成人加強心理護理,取得合作。對全麻患兒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呼吸道感染。術中做好食管超聲的護理,協助病人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做好必要的搶救準備,包括藥品及器械。與外科手術室保持聯繫,以便發生意外時行急診外科手術。嚴密監護心電圖、心率及心律、呼吸、血壓等。如有異常及時報告術者立即處理。

3.3術後護理

全麻術後患者未清醒前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麻醉醒後,可採取高半坐臥位,有利呼吸和引流。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2],鼓勵術後早期活動,逐漸增加活動量。麻醉清醒後,鼓勵患者牀上活動,如深呼吸、四肢主動活動及間歇翻身等。手術後第2~3天開始,嘗試下牀活動。先坐牀沿片刻,作深呼吸和咳嗽;再牀旁站立,試着站立排尿,並稍走動或椅子上略坐片刻,再逐漸增加活動量。患者術後全身麻醉清醒及噁心、嘔吐消失後,可逐步進食。其他術後6小時可逐漸恢復飲食。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鼓勵患者咳嗽、排痰,給予翻身、拍背,霧化吸入每4小時1次。呼吸機輔助呼吸者,給予定時吸痰。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及神志、尿量、中心靜脈壓、左房壓、氧飽和度、引流量、皮膚溫度及溼度的變化。遵醫囑予以補液、輸血、抗感染等治療,嚴格掌握輸液、輸血的速度。用微量泵輸入正性肌力、血管擴張等特殊藥物時,並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注意手術切口敷料清潔、乾燥,觀察有無滲血、滲液,預防切口感染。一般胸部切口7~9天拆除縫線。保持各引流管通暢,注意引流液的性質和量。安置胸腔閉式引流裝置者按其護理常規。禁食及留置胃管患者做好口腔護理;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做好會陰部護理。保持急救物品、藥品的完好。

3.4 併發症及處理

殘餘分流與關閉器位置不正有關。送出遠端關閉器並貼於房間隔後,應在彩色超聲心動圖幫助下調整關閉器位置。小量殘餘分流且臨牀無症狀和體徵者,待術後1~2個月內,血小板、纖維素沉着,內皮細胞、肉芽組織形成,逐漸將分流縫隙覆蓋。中度以上單一處的殘餘分流,可在術後6個月~1年之間再次行分流處的關閉術[3]。

封堵器故障常因術中操作不當、封堵器過小或過大,造成封堵氣移位、變形或脫落。術者操作技術應熟練,封堵器選擇要適當,放置位置要準確。

由於封堵器過小或移位造成殘餘分流,高壓噴射引起紅細胞的機械性破壞。封堵PDA儘量完全。靜脈注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和激素治療,保護腎功能,必要時外科手術。術後嚴密觀察尿量、顏色及尿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