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遠古字源與稚拙孩童的跨時代交流

摘要:漢字是文化傳播最基本單位,孩童是文化培養最基礎年段。因此,國小承擔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漢字教學。漢字有最濃厚的文化底蘊,字源追溯也因而成爲了一種最原始但卻很有效的學習方法。低段孩童的語文識字追求趣味化,字源追溯恰恰擁有此種優勢。本文將字源追溯法在國小語文一年級的課堂中進行具體闡述,以尋找適合識字教學方式。

遠古字源與稚拙孩童的跨時代交流

關鍵詞:字源追溯法;一年級語文識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如果要追溯這條文化河流的源頭,大概便是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漢字雛形——甲骨文。時間推移,漢字經歷了朝代更迭,山河變遷,終於演變成了如今的方塊字。人類最喜歡也最願意的便是不斷尋找自己的根,漢字也不例外。許多考古學家鑽入書海,尋找遠古文字的蛛絲馬跡。這一刻,那曾經費力鐫刻的符號得到了認可,那些花費的力氣終將被人們熟知。考古學家在尋找,社會在尋找,而教育者同樣也在尋找。當那些奇形怪狀公佈於世,身爲教育者的我們被抓住了眼球。我們驚歎,如此可愛的字體是祖先的聰慧,如此形象的文字是中國人的偉大。於是,教育者們想要將其帶給我們最可愛的花朵,讓他們和遠古祖先來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便產生了字源追溯識字法。

漢字中的“六書”是指造字法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以及用字法中的“假借”和“轉註”。在國小語文識字教學中字源追溯法使用最多的就是造字法,這裏對用字法不做贅餘闡述。

“漢字的造字法指漢字的構造方式”[1]。古代漢字的造字法更加形象具體,在國小語文低段識字教學中起到促進作用。

一、 象形溯源形義交織

“象形就是用描繪事物形狀來表示字義的造字法”。簡單的說,象形字接近於圖畫。圖畫是一種最直接的呈現方式,是第一信號系統,能最快告訴受衆所表達的東西。一年級的學生語言感受器正在發展中,對純語言的客觀描述接受能力並沒有那麼強。所以直觀形象的圖畫能讓學生易於接受。

漢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既是符號,必然是人造的相對枯燥的。象形字通過圖畫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古象形字有的像事物的整體輪廓,將字義與字形相結合,方便記憶。但是大部分的現行漢字已經看不出原有事物的樣子。那麼,就需要教師巧妙地將事物與字形進行關聯,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 古象形字,直接教學

在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書中,出現了單獨識字的版塊。其中不乏有與古象形字類似的現行漢字。如在進行第一單元第四課《日月水火》教學時,日、月、山,田等生字和古象形字十分相似。在學習這些象形字的時候,學生相對輕鬆。教學這些象形字時,出示圖片以及字體的演變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

低段的學生以形象記憶爲主,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圖畫。古象形字在造字時採用的便是畫圖的實物圖的方式,在識字教學中我會採用圖畫出示和動畫演示等方法,從實物演示到漢字,更能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

(二) 現行漢字,關聯教學

當然,也有很多象形字在演變的過程中,失去了和事物的相似性。但是漢字與事物總是有聯結的。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找到漢字與事物的聯結點,從中突破。比如在教學漢字“禾”時,出示原始象形字,學生就覺得不太像,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聯結,和生活經驗聯繫,將漢字符號轉化成有生命的事物。我在進行“禾”字教學時,就是將古象形字和圖片聯繫在一起。“禾”字頭上一撇便是禾苗豐收的穗子,禾苗沉甸甸地彎下腰,從而進行“橫撇”的書寫教學,從右往左,禾苗彎下了腰。進行圖片聯想以後,學生之後在對“禾”與“木”的區分上會更加清晰。

在現行象形字的教學中,一定要找到圖畫與象形字的聯結點。所謂聯結,可以分爲兩種:意義聯結和形狀聯結。意義聯結指的是這個字本身的意義和圖畫意義相互聯繫;形狀聯結就是字形和事物本身的形狀有所聯繫。只要能從這兩方面上找到聯結點,就能進行相關的教學。

二、 指事象徵對比教學

指事字是造字法之一,是指“用象徵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號來表示字義的造字法”。指事字分爲兩種;一種是象徵性符號的指事字,另一種是象形字加提示符號的指事字。無論是哪一種指事字,都是以意符幾號作爲紐帶。像這樣的字我們可以根據其特定進行對比教學。

(一) 象徵符號的指事字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種,就只明確了“上下”二字爲指事字,也被稱爲古代指事字。“上”和“下”二字在造字過程中用弧向上和向下的兩條長弧線(或長橫線)爲基準,上邊和下邊各加一短線表示“上”和“下”(如圖)

像進行“上下”二字教學時可以採用對比法。我在進行反義詞教學時,就出示“上下”二字的字源。在對比中更快地掌握兩個字。另外,我還用大小書本疊加的方式演示漢字的字源。這兩個字很多學生已經掌握了,但是有時對這兩個字的書寫會弄混淆。因此,對字源進行適當的解釋,他們更能夠理解哪個字是“上”,哪個字是“下”,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二) 象形字加提示符號

另外一種指事字爲現行指事字,這些字在字形上已經看不出指事的意圖,但是在意思上能夠找到指事的原始含義。比如“甘”,字源爲“口”有一個點,表示含着甜的東西,“甘”有甘甜的意思。“甘”的字源與“口”很相似,在教學時可以對比出示字源圖,進行意義識字。另外,“刃”也是指事字,“刃”的字源是“刀”上加一點,本義是指出刀刃所在位置。平常在低段識字教學的時候指事字應用較少,但是學生往往會將相似的字弄混淆,比如“刀”和“刃”。在相似字教學時,教師便可以採用指事字對比圖示法。

三、 以圖會意意義教學

在國小低段運用比較多,更容易讓學生理解的造字法便是會意字。這種造字法比較貼合學生生活,讓學生更能切合實際的瞭解漢字。會意字是指“用兩個或者幾個部件合成一個字,把這些部件的意義合成新字的意義”。會意字通常不是獨體字,它是由多個部件結合而成的。簡單來說,會意字就是從組合的部件上領會漢字的意義。會意字可以說是建立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所以會意字的學習會比象形字稍顯困難。另外,低段學生大腦並沒有發展完善,理解能力稍弱。如果教師只是口頭講述,低段學生理解會比較困難。所以在會意字教學的時候不能只口頭意義講述,可以增加字源圖或者圖畫增加視覺上的理解。

在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中,專門有對會意字的學習和應用,這一版塊的設置也是爲了學生更好地瞭解漢字結構,對中華文化有初步認知。語文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九課《日月明》是對會意字學習的系統教學,課後作業中也涉及到會意字的拓展。會意字很大一部分不需要出示字源圖來解釋,從本身的組成部件便可大致猜出其基本意思。比如“小土塵”,細小的土爲灰塵;“日月明”,太陽和月亮組合在一起就更明亮了。這些簡單部件可以理解的就不需要藉助字源來教學了。雖然不用字源圖來進行解釋,但是因爲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還是需要運用圖畫進行講解。我在進行“小大尖”教學時,學生對字形基本能夠理解,但是對於小大爲何爲尖有一定的疑問。在教學時,我採用的是出示金字塔的圖片,上小下大爲尖。這樣的方法簡化學習,也減輕了學習負擔。

但是還有一些會意字是無法通過簡單部件拆分而知道其意義的,這樣的字就需要字源的幫助了。比如“休”字,左右結構,可拆分爲“亻”和“木”,單人旁對於一些孩子來說無法理解其偏旁含義,那麼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出示字源。“休”的字源是一個人靠在大樹上,這就是“休息”,出示字源圖一目瞭然。

會意字對於學生學習漢字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對於未知的事物是充滿好奇的並且想要去攻克它。這就是爲什麼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是會使用謎語導入方式的原因之一。會意字就是如同猜字謎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會有學生對其十分感興趣,這也調動了學生對漢字學習的積極性,這就是會意字的魅力。

另外,形聲字是最後一種漢字造字法。但是形聲字的學習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出現較少,在國小中高段的學習普遍較多。這裏做簡單闡述。形聲字是指“由表示字義類屬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組成新字”。形聲字涵蓋了漢字的“字形”和“字音”,如“洋”,形旁“氵”表示海洋裏的水,聲旁“羊”表示字音。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形聲字的數量在大量增多。《說文解字》中,形聲字收錄比佔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見,我們的漢字大部分都是以形聲字爲主。之後的國小中高段教學會運用到很多的形聲字教學。

漢字是文化傳播和記錄的重要途徑,而孩童是漢字傳承最好的樹苗。漢字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學習部分。當然,目的不是爲了讓孩子比賽記憶多少字,更多的是培養孩子對於漢字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對母語文化的熱愛程度。現代的快餐式文化慢慢在蠶食人的意志,人們漸漸丟失了對母語文化的熱愛。那麼在培養下一代的時候,我們要重拾母語文化的自信。讓孩子們發自真心地去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發源——漢字。教師是培養人的職業,首先人必須懂得自己的根,對漢字進行追溯,這是一種文化喚醒。

當五千歲的漢字穿越千年與七歲孩童見面時,這種文化的心靈撞擊是令人震驚的。追溯字源,一層一層找到漢字的本來面目,孩子們會驚訝於古人超羣的智慧,並且會以他們的祖先爲豪,邁着前人腳步繼續開拓新天地。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上冊 黃伯榮廖序東

2.《說文解字》 許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