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化學實驗論文(多篇)

化學實驗論文(多篇)

化學實驗論文 篇一

20XX年10月12到14號,受學校安排,我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高中化學實驗校本研修學習。來自5所學校的化學老師,他們對化學實驗的獨到見解,使我又對中學實驗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在本次培訓中,因爲實驗較多,在實際操作實驗之前,大家一起對所有的實驗先進行理論性的探討,在探討中自己收穫最大、感受最深的是各老師對疑難實驗的探究和改進說明以及在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應該要注意的問題,還有比如有的實驗有尾氣,那麼還有尾氣處理問題等等。化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所以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實驗教學對於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提高化學成績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作爲一名化學教師,除了具有淵博的知識外,還應掌握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對照自己平時教學,雖然也比較注重實驗教學,但對於部分實驗因爲種種原因出現現象不明顯或實驗不成功等結果,教學中倍感困惑。這次培訓由於時間有限,所以各個老師對重點實驗,疑難實驗進行了操作,同時就自己平時中困惑與他們面對面進行了交流。真是對症下藥,參加培訓教師一致認爲這次培訓有效性。對於我們這些年輕老師真的應該虛心學習,通過培訓不僅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搭建了平臺,而且爲實驗有效性改進創設了極佳途徑,我覺得這樣的培訓具有針對性的、有實效性的,符合化學教學實際。

在本次培訓過程中,教師們積極的相互交流、探討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和教學問題等。

本次實驗研修中,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好幾個實驗,比如自己做的實驗室製備Cl2,一開始覺得自己本科做了四年實驗加上研究生三年天天泡在實驗室,覺得沒什麼問題,可往往越簡單的實驗操作起來細節越得注意。實驗準備工作做好之後,連接儀器由於實驗條件有限都是東拼西湊的,好了之後本應該先檢查儀器的氣密性,可當時覺得可以不用檢驗因爲即使氣密性不好的地方都用棉花塞住了,可實驗反應很長時間之後還是沒有Cl2生成,而且實驗室氣味很大,當時就覺得自己錯了,儀器連接在一起大小不合適絕對不能開始實驗,最後改進了實驗從新開始做了,製出來的Cl2很漂亮。

還有就是鋁熱反應,是另外一個老師做的,雖然用到的材料很簡單但是實驗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安全性,這個是本實驗最應該注意的,因爲實驗如果作爲課堂演示實驗還是有一點危險性。

在以後的化學教學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實驗,如有毒有害物質參與且不易排污的實驗、化學現象瞬間即逝的實驗、不易操作或難以成功的實驗、需要反覆觀察的實驗、反應慢導致單位課時中難以完成的實驗等。所以在教學中應該認真研究改進措施的同時,也可以藉助於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製作視頻資料或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然後更直觀的更形象的體現給學生。

最後衷心感謝能有這次機會來學習,讓我從中得到提升。

化學實驗論文 篇二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化學家提出微型實驗(Micro-scaleExperiment或Micro-scaleLaborato-ry)概念,並在大學和中國小推廣微型實驗,美國的化學教育雜誌(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爲此還開設了微型實驗專欄,報道微型化學實驗的研究成果,促進了微型化學實驗在世界範圍的推廣。與常規實驗相比,微型化學實驗的優點在於節省實驗藥品用量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而隨着藥品用量的減少,實驗產生的廢液和廢氣也將降低80%以上[1]。作爲一種新型實驗手段,微型化學實驗具有綠色環保、操作便捷等特點,並且它在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符合新課程倡導的綠色化學思想和科學探究理念。經過在國內20餘年的研究和推廣,微型化學實驗已經有了大量成果,這些成果主要涉及微型實驗教學功能的理論和實踐分析,化學實驗的微型化設計和創新,運用微型實驗設計探究活動等方面。廣西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引入微型化學實驗,並在化學師範生培養和教師職後培訓等方面做了相關的探索,在中學領域,微型實驗作爲化學實驗改革的舉措之一,在解決實驗條件不足,提高實驗開設率,推進實驗教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在昆明召開的第五屆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激發了中學化學教師的研究興趣,也加速推進了微型化學實驗在廣西、雲南等西部省份的實施。總體上看,微型化學實驗在我國已取得了可喜的發展,但是在中學的推廣應用依然不夠理想,仍然存在着“研製者熱,使用者冷”的局面[2]。影響微型化學實驗在中學教學中應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師對它的認識、理解和實踐行爲是重要因素之一。爲了發現微型化學實驗在教學實踐中的困難和問題,以更好地應對、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從中學教師的角度開展調查研究。

2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來自廣西全區14個地市的化學教師,包括各地區參加骨幹教師培訓的初、高中教師,以及部分在職研修班的學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調查採用無記名問卷調查的方式,結合對部分教師的訪談,調查問卷共發放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64份,有效率爲91.1%。調查對象以中青年教師爲主,年齡集中在30~45歲之間,該年齡段的教師也是化學教師隊伍的生力軍。從學歷層次來看,大多數是大學本科學歷,研究生(含研究生班和碩士)畢業的佔9.2%。從教師的職稱上看,中級和高級職稱分別佔64%和31.1%。此外,初、高中化學教師各佔43.9%和56.1%。

3調查的內容

問卷的內容包括5個方面:(1)對微型化學實驗的認識和理解;(2)微型化學實驗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3)微型化學實驗對學生能力發展的作用;(4)教學實踐中微型化學實驗的困境;(5)對微型化學實驗發展的期望。另外,結合教師回答問題的情況設計並實施了非結構性訪談,以便全面深入地瞭解教師對微型化學實驗的認識觀念、應用現狀和前景期待。

4調查結果分析

4.1對微型化學實驗的認識和理解

從表2可以看出,化學教師對微型化學實驗均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其中大多數教師對微型實驗瞭解較多,說明微型實驗通過多年宣傳推廣,已經被廣大中學化學教師所熟悉。教師接觸和學習微型實驗的渠道比較廣,其中最主要途徑是參加相關培訓和閱讀期刊雜誌,這說明在很多教師培訓中,微型化學實驗已成爲培訓內容的一部分,許多教師從期刊雜誌上學習,與同行的相互交流中瞭解微型實驗,特別是近年來化學教育教學領域的重要學術期刊,如《化學教育》、《化學教學》等在新課程實施以來每年都刊發了一定數量的關於微型化學實驗的研究論文[3],在宣傳報道微型化學實驗研究和教學實踐成果推廣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4.2微型化學實驗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微型化學實驗在當前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情況統計如表4、表5所示。調查中發現,在化學教學中經常或有時運用到微型實驗的學校和教師個人約佔40%,還有近60%的學校或個人在教學中較少運用,這說明微型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使用率總體偏少。筆者通過訪談進一步瞭解到,有些學校和教師個人還處在實驗教學的嘗試和探索中,考慮到其他外界因素影響,目前很少在日常教學中使用。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研討和教學比賽中使用微型化學實驗,這說明在教學研討課上,微型實驗作爲一種新的實驗技術和手段受到普遍歡迎,並值得同行們交流和學習。我們通過分析當前的優質課、比賽課等一些高水平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到微型化學實驗經常會成爲實驗活動設計的亮點得到專家和老師們的好評,說明微型實驗作爲一種創新型的實驗手段已被大家認可,這也是對推廣微型化學實驗的一種積極引導。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既然微型化學實驗已經得到化學教師的認同,爲何日常教學中卻並不多見?通過訪談發現,除了一些客觀原因外,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思維惰性仍然是主要制約因素,要讓教師由觀念上的理解認同轉化爲行爲上自覺實施仍有很長路要走。微型實驗不同於常規實驗的特點實際已蘊含了創新元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進行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創造性運用。在調查中發現,能自行設計製作微型實驗裝置的教師非常少,只有3.7%,能對課本中常規實驗進行微型化改進的也只有9.8%,大多數教師還處於對已有實驗儀器裝置上改進操作和借鑑他人經驗進行實驗的水平,這說明中學化學教師在微型化學實驗的創新運用能力上還有待提高。

4.3微型化學實驗對學生能力發展的作用

在調查中可看出,認爲微型實驗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實驗創新能力的教師佔了90%左右。這也說明了微型實驗由於器材微型化、生活化,便於操作和攜帶,藥品耗費少,適合學生實驗等特點,在提高學生實驗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微型實驗器材來源廣泛、裝置靈活多變的特點對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精神和創新實驗設計能力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4.4教學實踐中微型化學實驗的困境

微型實驗在國內推廣實施已20多年,但一直進展緩慢,從總體上說明了微型實驗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困難,這從調查中也得到了印證。這些困難主要爲:實驗器材、參考資料、實驗技術的缺乏;相關培訓不夠;教學時間有限;考試評價不夠重視等,特別是多數教師反映了教學時間有限和考試評價不重視是當前推廣微型實驗最主要的困難。這說明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任務太重而將教師的教學時間限制在教材中已有的實驗上。另一方面現行的化學考試評價對微型化學實驗不夠關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了微型實驗的推廣應用。

4.5微型化學實驗應用前景及個人期望

儘管當前存在一些困難,但大多數化學教師對微型實驗的前景依然看好,並充滿着個人期待。調查中有38.4%的教師對微型實驗的前景非常看好,48.2%的教師比較看好它的前景,衆多化學教師已意識到微型實驗必將成爲化學實驗發展方向之一,對微型實驗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在調查教師個人期望時有37.2%的人表示會多學習微型實驗技術,並在教學中儘可能多運用,45.7%的人表示會關注微型實驗的發展,較多地應用於教學。這說明大多數教師願意參與微型實驗的推廣和應用,以此推動微型實驗的發展。

4.6教師的建議

調查中我們設置了“教師對微型實驗推廣應用的個人建議”開放性問題,許多教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主要概括爲:課程中增加微型化學實驗內容;增加微型化學實驗軟硬件設施的配備;增加實驗教學的時間;加強對教師應用微型實驗教學的指導和培訓;改變現行的紙筆測驗考查實驗能力的方式等。

5結論

通過調查與分析可知,微型化學實驗通過在國內20餘年的發展,中學教師通過不同渠道熟悉或瞭解了微型化學實驗,其功能與作用已被大多數化學教師認同;在實踐層面,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微型化學實驗偏少,多數人只是在教學比賽和教研活動中運用,教師應用微型化學實驗還未上升爲自覺;教師在教學中對微型化學實驗的創新運用意識和能力還有待提高;微型化學實驗在教學推廣實施中的困難較多,主要在於教師得到的指導和培訓不足,教學時間限制和考試評價導向等因素影響;儘管當前存在着一些困難,但是中學教師對微型化學實驗的前景普遍看好,大多數教師表示將會更多地關注並學習微型實驗並將其應用於教學中。6討論及建議近20年來,我國微型化學實驗雖然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的推廣運用比較緩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容忽視,爲推動它在中學化學教學領域的發展,筆者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

(1)開展中學微型化學實驗教學實踐研究

微型化學實驗在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在教學實施的操作層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怎樣將微型實驗用於演示實驗、學生探究實驗中,如何設計適合課程內容的微型實驗等,這些問題需要開展相關的教學研究去解決。各級教研部門都應鼓勵化學教師作爲主要參與者進行研究,這些研究可以包括實驗設計創新,如實驗過程的改進、實驗裝置的微型化、生活化創新等;也包括教學應用研究,如運用微型化學實驗開展實驗的認知性研究[4],以及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思維的功能與作用研究。

(2)加強對中學教師的培訓和指導

目前中學教師缺乏微型化學實驗的相關技術及應用經驗,特別新技術賦予微型化學實驗新的內涵。如現代傳感技術、顯微技術與傳統微型實驗的結合,已經與傳統微型實驗理念中的“簡、易”有所不同[5]。因而,組織相關的培訓和指導十分必要。現在國內一些高校如杭州師大、南京師大、廣西師大等師範院校多年來在微型化學實驗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並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師範院校可利用自身的研究優勢與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後培訓結合起來,將微型化學實驗成果融入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後培訓中,提高中學教師對微型化學實驗的研究和教學應用能力。

(3)開發與利用微型化學實驗資源

實驗教學資源是實施微型化學實驗的重要載體,開發適當的教學資源可以解決中學教師困惑於對實驗內容選擇的難題。新課程3個版本的化學教材都已開設了實驗探究活動欄目,增加了開放性的實驗內容,化學教師可以圍繞“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這一主旨,在教學中開發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實驗課程資源,設計實驗探究的主題、內容、活動方式,這些微型實驗資源的開發將促進中學微型化學實驗的實施。

(4)發揮教學評價的引導和促進功能

化學實驗小論文 篇三

1.1自我展示

無機化學教學共兩個學期,在每學期的期初組織一次自我展示演講。演講題目自擬,以感人爲最終目的;要求團隊所有成員參加,時間限制在3分鐘以內。在自我展示的教學環節中,學生演講最多的題材是對就業的困惑、對人生的感悟、對未來的嚮往、自己最喜歡的人或最近最熱點的話題等。演講時間雖短,但是本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瞭解。由於演講成績取團隊成員演講成績的平均值,所以在演講前每個團隊成員之間都會積極準備,彼此之間互相討論和幫助,爭取本團隊成員都能在比賽中完美展示,共同獲得好成績,從而可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1.2學生授課

每學期選出部分無機化學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分配給各個教學團隊,隊長組織本隊成員對分配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內容包括:課堂導入、主要教學內容、課後小節等。課堂要求互動和質疑,還需要進行合理的擴展,授課時間要求在45分鐘之內。教學形式不限,以生動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全程參與,監督和輔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準確性的把握。我們以學生主講的無機化學理論課程設計爲例:課前需要進行如下準備:①研讀教材掌握教學的基本理論;②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學習,以便在教學中進行合理的知識擴展;③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設計內容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分工,以及教學互動環節等。④正式上課前,進行模擬教學,教師在模擬教學中進行質疑,提出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點,指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不足、不準確和不正確的地方。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輔助課堂教學,回答“小老師”不能準確回答的學生的質疑,在教學小結中總結本節的知識要點,並對學生的授課情況做簡要的短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以便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此環節中,團隊成員的成績依舊相同,因此可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提高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其次,通過課外預習和資料的檢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能力;再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同學的質疑過程對授課學生知識準備的充分與否、快速反應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也是考驗和鍛鍊。

1.3撰寫科研小論文

鼓勵學生實時檢索無機化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研究方向自學並撰寫專業小論文。目前學生撰寫的論文報告有“納米材料”、“最新分離技術”、“石墨烯的應用”、“單壁碳納米管的製備及應用”等。每個團隊選拔出最優秀的論文,製作演示文稿,在第二課堂時間(每學期選擇一個休息日)進行論文匯報。本環節中,學生的團隊精神不僅得到了培養,在文獻檢索、閱讀過程中還拓展了專業視野。另外,通過學習瞭解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從而明確未來學習和工作領域的選擇,顯著提高市場競爭力。

2培養創新能力及操作性

2.1知識擴展

化學教育專業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師範性,大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知識視野的大小直接決定其在未來中學教育中的教學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擴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探究的科研思維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因此,本教研室教師會在教學的相關理論中引入本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師自己課題組的相關科研成果。例如:在學習第五和第六副族元素時,教師把自己課題組最新制備的官能化雜多酸成果介紹給學生,重點介紹科研思想。因爲科研成果爲自己的老師研究所得,所以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創新過程和創新成果離自己沒有那麼遙遠,從而可以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意識,培養科研思維,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2.2開放實驗室

此環節主要是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進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參加。2.2.1開放本科實驗室每學期本科實驗室開放兩次,開放時間在期中,因爲此時,大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無機化學理論知識體系已相對完善,能夠獨立或合作設計完成實驗活動。參與開放實驗室活動的同學要先遞交“申請書”,申請中寫明實驗內容、所需儀器和設備、相關藥品及材料。學生可在實驗教師指導下反覆實驗,直至成功達到設計目的。每學期活動的內容主要圍繞如下幾個方面:①鼓勵學生對做過的無機化學實驗設計大膽質疑,提出改進方案,並指明改造後的優勢;②對做過的無機化學實驗,學生在保證實驗結果準確、實驗現象明顯的前提下,可對某個實驗或某個實驗步驟進行微型化設計;③在教師的介紹下與合作中學的一線化學教師共同探討中學化學實驗的教學改革,參與中學化學實驗的設計及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提高未來就業競爭力,搞好中學教學的重要實踐渠道。此環節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創造性和實踐操作性。同時還間接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取精神。2.2.2開放研究生實驗室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首先提出了整合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思路[5]。以此爲鑑,在無機化學課程教學的後期,允許部分實驗技能較強、勤思考、愛提問的同學參與到研究生的創新性科研工作中。對於剛進入實驗室本科生的培養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科研基本技能培訓,包括學習國內外科研文獻的檢索方法、熟讀科研文獻、瞭解無機化學領域的理論和最新研究熱點、掌握無機合成技術、掌握無機化合物製備及性質研究方法、掌握實驗數據處理方法、參加研究生的科研組會並適當進行文獻彙報。二是科研探索,在經歷了基本的學習訓練後,對於學習能力強的本科生,在保證不耽誤本科課程學習的前提下,在導師的指導下和研究生的監督下完成一些可行性較強的科研項目。目前每年都有部分本科生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科研論文,這些學生是校大學生創新和創業項目的主要申報者,也是未來攻讀碩士研究生的主要生源。和其他學生相比,他們都會較早的制定人生規劃,有目標、有理想、能吃苦、善於思考且動手能力強,而且在未來選擇研究生報考專業時的目標更明確。

3結語

無機化學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實踐,這種以學生爲主導的授課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習的自覺能動性和操作性能顯著提高。開放實驗室活動可以給部分精力充沛,愛動手,勤思考的學生一個更大的學習的平臺,他們可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創造和創新性活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無機化學教學中滲透創業精神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方法。

化學實驗論文 篇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獨立操作能力,同時也是引起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爲此,我們在加強化學實驗教學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採用簡潔而又有形象化的語言指導實驗教學,簡潔而又形象化的語言,能引起學生注意並激發興趣。如試管的拿法,強調“三指頭”,不要“一把抓”。過濾實驗操作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在製取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我們編了二首順口的歌訣;“製取氫氣要小心,貿然點火定傷人。取支試管集滿氣,點燃之前先驗純。實驗開始先通氫,通氫以後再點燈,由黑變紅先撤燈,試管冷卻再停氫”。以上例可知,在教學中採用簡潔而又有形象化的語言,對加強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鞏固化學概念,有較好的作用。教師認真作好演示實驗。

教師的演示實驗,是學生實驗的榜樣,一定要起示範作用。九年級學生剛接觸化學實驗,都有好奇心,對於教師的演示實驗會格外注意。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力求使演示實驗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爲了達到此目的,我們把演示實驗當作備課的一個重要內容。例如:氫氣的爆鳴實驗,按照教材裝置往往在課堂演示中難以成功,由於爆炸聲巨大,彈得很高,也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恐懼心理。爲此,我們在爆炸容器氫氣進口處,切取5釐米高的小口,並用鐵架臺的鐵圈壓住爆炸容器。由於裝置的改進,達到了實驗目的。總之,我們在向學生做演示實驗時,力求做到:裝置正確,整潔美觀。操作規範,速度適中。嚴格要求,講解清楚。現象明顯。結果準確。認真上好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課加強學生對實驗基本操作的訓練十分重要,我們的具體作法是:

1、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必須從起始年紀抓起,首先要從第一堂課抓起。爲此,在第一堂實驗課中,我們要向學生進行實驗室規則的教育,如有違反實驗操作,損壞儀器,浪費藥品的,要追查責任,並照價賠償。並要求學生每次實驗完畢,要清洗、清點和擺好實驗用品。並派專人打掃實驗室。由於注意了這方面的教育,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初步形成。

2、嚴格要求、嚴格訓練

要使學生掌握每一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程序,必須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學生。我們在學生進行基本操作訓練的過程中,發現有錯誤,立即糾正。運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

運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裝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和理解化學知識。例如:分子形成這一節,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認識到,這一節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後來,我們改進了教學方法,用多媒體來突破這一難關。首先分組做金屬鈉在氯氣燃燒生成氯化鈉的實驗,以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後再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緊接着反問,爲什麼鈉在氯氣中然燒會生成氯化鈉?這時教師藉助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尋找答案,分析氯化鈉形成原因、反應過程、反應結果以及表示方法。在制氯氣的中,屏幕投視出先撤燈再撤導管的錯誤操作所帶來的實驗後果,這比教師在講臺上講十遍的印象還要深刻得多。又如在講溶解、溶解平衡、結晶時,從微觀講述學生裝也難以聽懂,爲了實在這一難關,我們自做了四張幻燈片:第一張描述微粒的溶解;第二張描述微粒的溶解平衡;第三張是描述微粒的結晶;第四張是歸納微粒溶解,經溶解平衡、結晶的狀況。由於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效果鮮明,學生易懂。特別是對溶解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實例充分說明,幻燈、電影等電教形式在實驗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開闢化學的第二課堂

我校的實驗條件比起其他兄弟學校有較大的差距。爲了彌補這一差距,我校採取了很多辦法。第

一、課餘時間開放實驗室,讓更多的實驗愛好者補做實驗。第

二、在各個班培養一支實驗隊伍,每次學生實驗由他們與實驗教師一道準備實驗。第

三、利用板報定期刊登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的要領。第

四、開設科普講座,進行實驗考覈,舉辦化學遊藝晚會等。第

五、在升學考試前在畢業班級中進行集中實驗展示。

化學實驗論文 篇五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通過實驗教學滲透對學生的科學素養教育,以此實現科學素養提高的目標。在具體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教材中安排的實驗進行分析,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等不同形式,針對實驗設計中的不足進行優化,藉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其次,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儀器設備的製作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日常實驗教學中,適當引入實驗器材的自制活動,以及對現有器材進行組裝、改進和調整,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實驗器材的設計原理與實驗的反應原理。如“氨氣的性質”在高中化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教材用三個演示實驗分別介紹了氨氣極易溶於水、水溶液成鹼性和能與酸反應的三個性質,但實驗中存在着以下的缺陷:前期製備氨氣的過程複雜,而且排空氣法收集氨時容易擴散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預先準備好的氨氣往往會出現泄漏、潮溼等現象,導致實驗效果不理想,實驗2和實驗3中的濃氨水露置在空氣中,也造成空氣污染,不符合綠色化學的理念,影響健康。因此通過改進實驗方案和實驗裝置,把三個實驗結合在一起做可以避免上面的缺陷。

實驗裝置設計如圖1。具體操作如下:進行氣密性檢查後在燒瓶1的底部加入一些固體氫氧化鈉,在針頭處換上裝有濃氨水的針筒,在燒杯1處放PH試紙(紅色石蕊試紙)後,慢慢的把濃氨水注入燒瓶1中,通過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若PH試紙變(紅色石蕊試紙)藍色了(實驗2),說明氨氣已經收集滿了。然後在燒杯2中滴入酚酞,關閉止水夾2和止水夾3,把針筒內的水打入燒瓶2內,同時打開止水夾1,燒杯2中的水迅速上升,在燒瓶2中的尖嘴導管上出現紅色的噴泉現象(實驗1)。最後等噴泉結束後,在燒瓶1上口的針頭處換上裝有濃鹽酸的針筒,把濃鹽酸打入燒瓶1內,出現大量白煙(實驗3)。這個實驗首先實現了氨氣的製備、收集和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驗的一體化處理,使實驗成功率,可信度更高,讓學生更真實地去體驗理解氨氣的性質;同時操作輕鬆快捷,現象明顯,課堂耗時短,非常適合做演示實驗;而且兩個燒瓶一紅一白,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興趣。最重要的避免了氨氣進入空氣中,環保無污染,體現了綠色化學思想。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以化學實驗爲主的多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本案例中,首先通過操作複雜實驗,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簡化,通過合作討論,互通信息,解決學生在實驗理解上的“信息溝”差距,達到共同思考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和教師引導的方向進行實驗改裝,讓學生更直觀地把思考和動手結合起來,有效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思考方式改變,進而促進學習方式的自覺轉變,更重要的是通過改裝,讓學生明白技能創新和實踐方法的真正意義所在;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個性特長,良好的實驗興趣是形成良好的科學品質的前提。有了良好的科學品質,科學素養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2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科學上的人文素養

化學學科在發展過程中,無數研究人員爲之付出了艱辛努力,他們的介紹化學家們的科學態度、研究方法、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態度,堅持實踐、百折不擾的科學精神,既能向學生展示化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又可讓他們明白化學並不枯燥呆板,而是一門不斷髮展的生動有趣的學科。因此,傅鷹教授認爲化學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認爲“化學史給人以智慧。”如在學習元素週期表知識時,可介紹元素週期律的發現史:1862年尚古多的“螺旋圖”1864年邁爾的“六元素表”1869年門捷列夫化學元素週期律的確立,把化學元素納入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化學進入了系統化的階段。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領悟到:科學和真理是人們在不斷追求和探索中逐漸呈現的,許多科學家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發明和發現。通過對這些史實的感受,使學生體會人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之曲折艱辛,但只要孜孜不倦的不懈努力終會結出累累碩果。

講到科學素養時,人們往往會有一種誤解:認爲科學素養就是做實驗或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實驗、研究的確是有關科學的方面,但絕不是全部。實際上,實驗、研究是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科學家進行研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科學素養和探索精神的體現。而這個研究過程和體現的素養和精神其實就是人文素養的一個方面。案例中的“元素週期表”知識,表面上看來是一個記憶性的知識,但它的發展完善歷程卻能體現出科學家的素養和精神,因此可以認爲是科學方面的人文精神,而這對於現代學生而言又是不可或缺的。

化學實驗小論文 篇六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內滲透社會生活中的化學,並使其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進度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課內知識,同時也能及時拓展課外知識,使課內、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累贅感,反而覺得所學知識更豐富,實用性更強。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學中,以“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氮氣的包圍之中”的現實場景引入氮氣的物理性質,說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進而引出氮氣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也可以講述在打雷閃電時氮分子與氧分子分裂爲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場景,介紹了後續幾個反應後,得出諺語——“雷雨發莊稼”的結論。在講到NO的毒性時,補充NO作爲信使分子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功能,讓學生帶着驚訝的情緒對NO產生了新的認識。

通過緊密結合教材基礎知識或重點知識的應用性知識的補充、討論與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係,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培養學生聯繫生活、社會中的化學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熱點滲透教學

教學過程中爲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情景素材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等,能夠強化學生對化學與生活有關、對生活有用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人類保護臭氧層的行動”,這既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也是一個“人文意識”問題,圍繞“從電冰箱的普及與換代到臭氧層”開展探究,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訪問網站,獲得知識。在講授重金屬汞的性質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其危害,講述汞蒸汽對人體的危害可以使學生們認識到用行動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樣清理破碎的水銀溫度計、如何處理含汞的廢舊電池、廢日光燈管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使化學教學更貼近於社會實踐,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所學知識富有時代感,具有實用價值,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未來的人文關懷,將自然科學融入整個人類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進行生活與化學關係專題教學

高中化學專題教學能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具體教學形式可以將生活中的化學與書本中的化學的聯繫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介紹化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介紹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動態與趨勢,介紹化學在高新科技領域中的作用,介紹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介紹化學與社會的關係,如健康、保健、能源、資源、環境等社會問題。例如可以向學生講解當前化學合成材料的發展概況,人類已經可以製造出可以替代人體多個部位的化學材料。四、與生活中化學知識相關的實驗探究教學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轉入抽象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理性認識。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謹慎的科學態度,以貼近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化學現象爲素材,組織探究實驗活動,既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在國民經濟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例如選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進行“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自制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製作簡易電池”、“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等實驗。選取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爲實驗內容可進行“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用澱粉自制吸水材料,並進行模擬保水試驗”等實驗。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五、進行與生活有關的論文寫作教學

佈置學生撰寫小論文或課題報告,探討實驗中的問題或寫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向學生介紹撰寫小論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論據能說明論題,條理清楚,說得明白就達到了要求。例如,將“糖類”設計成主題爲“糖類與生活”的拓展課,課前充分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提出他們感興趣的課題,引導他們提煉成“糖在生活中的分佈”、“血液中的葡萄糖”、“糖與糖尿病”、“糖與減肥”、“糖與健康”等小課題。然後把全班學生組合成幾個組進行專題研究,同學們查找資料、走訪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實驗,在組內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課題報告。

此外,遵循自願的原則,鼓勵學生將課外新聞記者材料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寫出科技小論文。在將閱讀材料整理成文章,並發表自己的見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問題的學風,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能力的組織語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直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應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化學教學內容可分爲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用語、化學計算以及化學實驗等,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或者說都能很好地聯繫社會和生活實際。本文就當前化學教學與學生生活不能緊密聯繫的現狀提出將生活中的化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的相關教學方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在社會生活中,這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接受這樣一種適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方式,並願意在教學中付諸實現,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專業化學習,注意蒐集各種新知識,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各科知識的普遍聯繫,只有這樣纔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真正的進入化學學科的殿堂。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化學與生活[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11):58-59.

[2]李琴。將社會生活中的裕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D].華中師範大學,2008:3-27.

[3]張俊英。現代生活中的化學[J].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2.

[4]劉長笑。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與綠色化學[J].中國科技信息,2008.

化學實驗論文 篇七

一、對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化學實驗的認識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了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着眼於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知識與技能”即過去的“雙基”;“過程與方法”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文關懷的體現。所以新的課程理念的核心是“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在知識、學法、人文等方面得到發展。”其中第5條特別強調:“通過以化學實驗爲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高中化學課程由2個必修模塊和6個選修模塊組成,其中“化學實驗”是作爲一個獨立的模塊有別於以往教材的處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爲化學課程改革指明瞭方向,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及由此產生的新課程標準,對照新舊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程在實驗教學方面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轉變:

1、從只注重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向培養實驗思維能力和培養實驗操作能力並重轉變,改變以往爲“教”設計實驗變爲“學”設計實驗,使實驗更好地配合學生的主動學習,打破以往教師壟斷實驗方案的設計向教師幫助、指導學生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的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探究化[2]。改變化學實驗“照方抓藥”式的現狀的關鍵,是加強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設計,這對於更好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主動、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必修1中“驗證鐵能否與水蒸氣反應”的探究實驗,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實驗必要的儀器和藥品,讓學生來設計實驗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個實驗方案,讓學生參考並嘗試利用該方案進行實驗,最後讓學生小結交流探究活動的收穫。這樣的實驗教學,在指導學生學習設計實驗的同時又鍛鍊了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動手能力。

另外,新課標不再硬性劃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而是給教師創造性和學生的主動性提供空間。教師通過實驗創設學習情景,爲學生提供可觀察的化學現象和實驗操作,其活動指向是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思考、交流討論、實驗研究,不是教師單純的表演或展示。從這一角度看,它和學生實驗一樣,都是學生的活動。在新課標中也提倡學生進行合作開展化學實驗研究實現從“單兵作戰”的自發研究向羣衆性研究與組隊研究的“兩條腿走路”轉變。

2、從只重視理論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轉變,更加重視化學實驗與生活、技術的聯繫,注重用實驗探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課內學習轉變爲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模式,更適應開放式學習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生活化[。

新課標“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化學”,幫助學生“從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聯繫的視角認識化學”,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了解化學。此外,新課標還列出若干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這有助於教師落實“貼近生活,聯繫實際”的教學要求,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啓發教師不斷地從社會生活和新的科技發展中吸取新鮮的信息,學生在體驗中逐步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化學實驗的內容選取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化學現象,實驗藥品取用於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這樣可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感到化學並不神祕,就在我們身邊,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他們對實驗探究的興趣。在新課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實驗素材。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製作簡易電池”實驗;選修1中“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實驗;選修2中“用澱粉自制吸水材料,並進行模擬保水試驗”;選修4中“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實驗;選修5中“自制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實驗;選修6中“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化學耗氧量”實驗等等。

3、從只應用近代實驗方法向適當應用現代實驗方法和儀器,重視中學實驗向現代化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現代化[2]。

化學實驗的現代化科學手段的發明與使用,是和人類對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的探索分不開的。鑑定物質的化學成分需要定性分析,測定物質的各組分的含量需要定量分析,確定物質的結構需要結構分析。高中化學新課程在化學分析方法的定量化和實驗手段的現代化方面,跟以往的化學課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在高中化學新課程中引入了現代儀器分析的四大類儀器或方法(光譜類、色譜類、質譜類、電化學類)。例如:選修5中,“用質譜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用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方法鑑定分子結構”;選修6中“用化學方法或紅外光譜法檢驗滷代烷中的鹵素”實驗,“用中和滴定法或氣相色譜法測定醋酸中醋酸的含量”實驗等。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些現代實驗分析儀器和方法的學習並不是要求學生都要掌握它們的具體的原理和應用技術,不同的實驗技術所要求的程度是有區別的。有的只是屬於介紹性質,只要求學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達到拓展科學視野的目的就可以了。

4、重視綠色化學思想與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實驗中的體現,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綠色化[2]。高中化學新課程在設計上十分注重“體現綠色化學思想”。例如:選修6(實驗化學課程模塊)中,將“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作爲一項重要目標;將“樹立綠色化學思想,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單獨作爲一條“內容標準”;將“查閱資料:符合‘綠色化學’思想的化工產品的生產” 作爲“活動與探究建議”中的一項學習活動。

二、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準下,化學實驗教學有了更爲突出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抓好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那麼,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加強思想認識,重視實驗教育功能的發揮

激發學習興趣、體驗科學探究、訓練可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學會團結協作是化學實驗的主要教育功能。對此教師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認識,同時要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發揮好這些化學實驗教育功能。

具體而言,教師在實驗內容的設計和選擇上,需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關注人類所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會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將感性認識轉化爲理性認識,並運用已有知識和相關資料解決問題。同時,學會團結協作是當前社會分工日益完善、細緻所導致的對人才自身素質的要求,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中要重視選擇一些需要通過小組協作方式才能完成的試驗探索,讓學生在實驗探索的過程中根據要求,進行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在實驗探究中學會合作與分享。

新課程在必修1的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裏就已經明確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並強調了掌握好實驗方法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利用好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的教材,先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科特點和化學學習方法的教育,這包括了實驗安全教育和實驗規範教育。實驗安全教育可以通過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與交流再由學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實驗的操作應該規範,應該仔細檢查安全措施,確保實驗的安全和成功。然後,利用小組合作做實驗可以兩人一組,有大致的分工,職責基本明確,緊密配合的形式完成“粗鹽的提純”實驗。學生完成實驗後要做好總結和相互評價,老師最後結合自己觀察的情況點評學生們的表現,表揚一些組或個人。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又樹立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二)、提高動手能力,關注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進行化學實驗的基礎是實驗者必須對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瞭解。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將“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並完成一些化學實驗”列作“知識與技能”目標之一。在新課程裏增加了大量的學生實驗探究的內容,在實驗探究中的每一個實驗,必須由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是完成好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同時,要十分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特別是觀察、實驗、假說、推理、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處理數據等。要重視通過實驗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等良好的品質,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編寫時由於考慮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往往是演示實驗多,學生實驗少,如果教師教學是按照“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例題→課堂訓練→課後鞏固練習”,其效果是學生會應試而沒有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儘可能做到演示實驗學生化,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其學生操作流程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實驗原理→選實驗器材→動手實驗→記錄現象及數據→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例如:在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中,教材並沒有硬性區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爲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倡教師多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培養觀察、思維、獨立操作等能力,容易獲得成功感。建議實驗1“粗鹽的提純”、實驗2“硫酸根離子的檢驗”作爲邊講邊進行學生實驗,實驗3“實驗室製取蒸餾水”作爲演示實驗,實驗4“萃取和分液”即需在老師的指導或示範下學生完成實驗。

(三)、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增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將問題轉化爲課題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設計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的一些懷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能用於實驗探究的問題可能來自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也可能來自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可能來自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無論是什麼情況,始終要讓學生產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渴求和慾望。對於教材中某些驗證性的實驗如果改爲探究性的實驗,可將學生帶入科學探究的情境中,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

例如,對於必修1中的“Fe(OH)2的製備和性質”探究實驗,教師先講清楚Fe(OH)2的顏色、狀態及溶解性,然後演示新制的FeSO4與NaOH溶液反應,結果學生未能觀察到白色絮狀沉澱,而看到的卻是灰綠色沉澱。這一現象會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爲什麼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爲何將滴管插入試管裏溶液的底部,慢慢擠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麼物質?當學生通過分析認識到FeSO4、Fe(OH)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時,換一瓶已煮沸過的NaOH溶液,以除去溶解的氧氣,再進行實驗,先得到了白色沉澱,但過一會兒就轉變成灰綠色,然後逐漸變爲紅褐色,這一現象又引起了學生的疑問。教師進一步引導討論:採取什麼方法能使生成的Fe(OH)2氧化速率減慢?經過一系列的思考、討論、比較,最後選用在新制FeSO4液麪上,滴加幾滴苯作保護層,將滴管伸入試管底部;滴加煮沸過的NaOH溶液終於得到了白色Fe(OH)2沉澱,並保持了較長的時間。通過類似的實驗教學,最終會使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變成一種習慣,成爲一種需要。

化學實驗論文 篇八

我們都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能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理論聯繫實際的環節。在化學實驗教學環節,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準備實驗對化學課的成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實習之前,我們每週也會進行中學實驗教學設計,每人選擇一個實驗進行設計,進行模擬課堂講實驗,然後由其他同學作爲學生,最後由老師給出指導意見。實驗教學需要實驗的準備,實驗的實施兩部分。實驗的準備分爲實驗儀器和藥品的準備和自身的準備兩部分。首先來說一下實驗儀器和藥品的準備:準備實驗儀器要與實驗類型相適用,忌實驗準備中的盲目性,隨意行。其次便是要仔細檢查調試,堅持課前試做,忌拿來即用。再次就是要考慮周到,準備齊全,忌丟三落四。再次是準備好儀器要放置有序,整齊美觀,忌亂擺亂放。最後是玻璃儀器的洗滌。然後說一下自身做的準備了,要備好課,還要充分的準備實驗,做好預實驗。只有將這些都準備好了才能完成一節高質量的化學實驗課。

上面說的是試驗準備,實驗準備做好了,下面就開始是實驗的實施了。實驗的實施需要主要的就是實驗操作有哪些規範,還有,就是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在這在學校進行實驗設計的時候因爲是模擬課堂,所以跟現在的實習過程中是感覺完全不同的。在課堂上,因爲是在大學中實驗的儀器都是差不多齊全的。而且因爲是經常用的實驗儀器,所以用着會非常的順手,比較習慣。而來到茜茜學校,在我第一次上學課的時候去借了實驗儀器。但發現實驗儀器並不全。而且剛開始教給他們認識實驗儀器,有一部分儀器只能通過視頻來演示。還有當時拿了實驗儀器並沒有想着提前去做一下實驗,直接就拿到了班上去演示實驗。而第一次做實驗的結果便是失敗的,就這一堂實驗的教學中。就會顯得非常的失敗了。

所以通過實習過程中更加註重了這些實驗之前的準備,還有再次就是在做好背課。有的時候因爲覺得對對這節課的內容已經熟悉了,媛只拿科卷就去講課,發現在講的過程中和柯建上說的不一致,那樣就會非常尷尬。

化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也是很嚴謹的科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準備好,高質量的完成實驗,這樣才能起到對學生提高興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