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實踐論文(精品多篇)

實踐論文(精品多篇)

字的大學毛概論文 篇一

《試析毛澤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

論文摘要:越過“卡夫丁峽谷”的社會主義中國,面臨着如何進行經濟建設的一系列問題。在身處當時國際環境的背景下,中國在一面學蘇聯的過程中,開始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之路。毛澤東在親自調研和思考下,提出相關思想,即發表《論十大關係》並制定了兩步走的經濟戰略目標,設計出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新思路,提出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重要概念;由此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重要準備。

2011年是建黨__週年紀念日,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漫長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非常豐富的理論和思想,成爲民族發展過程中寶貴的財富,其中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思想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那些具有獨創性的經濟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重要準備。

一、制定了黨和國家新的工作任務和兩步走的經濟戰略目標

中國是在一個經濟文化極端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大國裏,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民主專政,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1956年1月,當社會主義改造正處於高潮時,毛澤東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爲了解放生產力。爲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社會條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後,他在正確判斷新時期的階級關係和主要矛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經濟建設和技術革命上來,力爭用50-100年時間使我國在經濟上趕上和超過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爲此,從1955年11月到1956年4月,毛澤東先後對農業和工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找了華北九省的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34個部長了解工農業生產和整個經濟工作。在此基礎上,經過中央政治局幾次討論,由毛澤東集中概括成10個問題,在4月26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和5月2日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著名的《論十大關係》的報告。這個報告提出要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性任務和調動一切因素的基本方針,是歷史經驗的總結。

它爲黨的八大制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總體規劃奠定了基礎。爲此,八大通過的決議指出: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爲保護和發展生產力。這就明確了黨和國家的着重點由過去以階級鬥爭爲主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這是整個八大路線的基礎和核心,它爲全面開創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指明瞭方向。雖然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嚴重受阻,造成了歷史上的不幸,但這些正確的思想卻爲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所繼承。

在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戰略目標上,早在1955年3月,毛澤東就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裏面,情況是複雜的。國民經濟原來又很落後,要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們可能經過三個五年計劃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但要建成一個強大的高度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就需要有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比如說,要有50年的時間,即本世紀的整個下半世紀。八大進一步明確規定:爲了把我國由落後的農業國變爲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我們必須在三個五年計劃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內,建成一個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然後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1957初,毛澤東提出將我國建設成爲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進一步探討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它標誌着毛澤東關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設想基本形成。

毛澤東曾預計:再過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進到21世紀的時候——中國將變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15年建立一個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50年或更長一些時間建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這是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後兩步走構想的萌芽。經過“大躍進”挫折後,毛澤東對實現現代化的時間作了更長的設想。1962年,毛澤東指出:“中國的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後,要使生產力很大地發展起來,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代一次會議報告上強調: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個構想包含了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戰略步驟,爲我黨當時乃至後來制定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二、提出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新思想

實現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夢想。舊中國的歷屆政府都無法實現這一夢想。中國共產黨從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實現社會主義,實現國家的獨立和富強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隨着新中國的誕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中國工業化的夢想將變成現實。但如何實現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呢?世界各國走向工業化基本上有兩條路徑:一是英國、美國,從輕工業起步的發展道路;二是蘇聯,爲了在短時期內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走了一條犧牲輕工業和農業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道路。毛澤東認爲必須從中國是一個大農業國這一基本情況出發,不能照搬外國的經驗。在中國如果不發展農業,只是片面地發展工業,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落後狀況必定影響整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而且,農民對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農業關係到五億農村人口的吃飯問題,農業搞好了,農民能自給,五億人口就穩定了,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過程中只能加強工農聯盟,而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同時由於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工業化起步晚,起點低,加之嚴峻和複雜的國際環境,迫使毛澤東不能不較多地考慮爲國防現代化所必須的重工業建設。

他說:“這裏所講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係問題。我國的經濟建設是以重工業爲中心,這一點必須肯定。但是同時必須充分注意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在中國,不能用挖農民、擠農業的辦法發展工業,也不能走資本原始積累式的發展工業的道路,而是要聯繫農業發展工業,通過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來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這是一條既不同於西歐式的,也不同於蘇聯、東歐式的第三條工業化道路。後來,毛澤東在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明確以農、輕、重爲序安排國民經濟的方針,到20世紀60年代,他更明確提出“以農業爲基礎,以工業爲主導”的思想,並把它確定爲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這就是毛澤東一貫主張的“又要重工業、又要人民”的經濟建設思想。遺憾的是毛澤東沒有能夠解決衆多的農村人口的轉移問題,工業化的實現也就成了難題。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真正找到了出路,這就是發展鄉鎮企業,把農業生產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到鄉鎮企業中去,“離土不離鄉”。至此,毛澤東提出的“中國工業化道路”才漸趨成熟。毛澤東是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奠基者,爲後來建設有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指明瞭方向。

三、提出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重要概念

毛澤東認爲商品生產以前就存在,對於商品生產不能孤立的去看它,要看它與什麼經濟相聯繫。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相聯繫,它就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商品生產與社會主義相聯繫,它就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不要害怕商品生產會導致資本主義的生產。在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條件方面,毛澤東認爲一個是兩種所有制,另一個是生產力水平。“只有當一切生產資料都歸國家所有了,只有當社會產品大爲豐富了,而中央組織有權支配一切產品的時候,纔有可能使商品經濟不必要而消失。相反,只要兩種所有制沒有變成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商品生產就還不能廢除,商品交換也還不能廢除。”“但商品生產的命運,最終和社會生產力的水平有密切聯繫。

因此,即使是過渡到了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如果產品還不很豐富,某些範圍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仍然有可能存在。”他還突破斯大林把商品範疇只限於生活資料的經濟理論觀點,認爲商品的範圍包括生產資料這種講法比較好。同時毛澤東還指出,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的基本經濟規律,價值規律是個偉大的學校,所有的經濟單位都要利用價值規律,作爲經濟覈算的工具,以便不斷地改善經營管理工作,合理地進行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反覆。但其中一些有價值的思想爲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所繼承和發展。

互聯網實踐論文 篇二

寒假實踐論文模板

寒假實踐論文模板

快到寒假了,各個學校也許正在籌劃學生的寒假社會實踐。我們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社會實踐?我認爲,學生的社會實踐應該與他們想從事的理想職業密切掛鉤。

我們的有關部門規定學生每學期都要進行一次社會實踐,這件事情本身是意義重大的,但由於只知道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的適應社會的能力,但具體是什麼能力卻不太清楚,從而導致社會實踐流於形式,對不同的學生沒有很強的針對性。

如果我們把學生的社會實踐與學生的職業理想掛鉤,操作起來就會具體有效得多。

我曾在學校當老師,參加過學生的多次社會實踐,但我認爲,很多社會實踐針對性不強,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得到真正的鍛鍊。

舉例說明。我以前所在的學校曾經組織學生到污水處理場參觀。具體操作如下:年級組長自己確定了這個主題,目的是想通過這次參觀讓學生明白污水處理的不易從而知道如何節約用水。年級組長確定主題後,去實地踩點,確定參觀時間參觀路線參觀內容等。參觀前年級組長根據要參觀的內容給學生髮了一張參觀提綱,有若干道題需要學生回答。參觀的過程中,學生拿着提綱到處找答案,將一張提綱上的答案完成,耶,“圓滿”完成任務。

這樣的實踐問題在於:前期沒有學生的參與,學生缺少主動探究的`過程,其結果必然大打折扣;參觀的過程中也是把課堂模式搬到社會而已,學生還是聽講解,記筆記,看說明,記筆記,沒有調動他任何探究的積極性。至於學生的後期社會實踐報告,也基本上是千篇 一律——以節約用水爲主題。老師以爲目的達到了,任務完成了,OK了。

當然,這樣的活動不是一點意義沒有,但沒有把社會實踐的意義最大化。

我們的社會實踐目的是要學生進入社會,瞭解社會。但這麼大一個社會,你要學生了解什麼?沒有具體的目標的社會實踐就會流於形式,起不到它真正要達到的目的。

國外的社會實踐形式可以給我們一個借鑑。

美國學生從國小開始就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進行社會實踐,美國大學的錄取也要看學生的社會實踐情況。大學生中的社會實踐就更是普遍,尤其是大三以後,很多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會得到單位的聘書。美國學生的社會實踐不是到公司轉一轉,參觀一下就了事,而是經過一兩天的培訓後,就把你當一個人用了,你能在工作中得到很大的鍛鍊。有個國內到美國讀大學的學生,其家長說,孩子一學期學習都很辛苦了,假期回家吧,至於社會實踐嘛,好辦,我有朋友是某某大公司的,到時候叫他給孩子開一張證明就行了。國內好多地方中國小生的社會實踐就是到居委會蓋章應付學校老師的檢查。

我們學生需要的不是一紙證明,而是真正的實習鍛鍊能力,未來的發展也不需要證明,需要能力。我們學生應該珍惜實習機會,在實習中鍛鍊自己的職業能力。

一個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到美國上本科,她就讀的學校實驗室開放時間是晚上8點到凌晨1點,可她說實驗根本就做不完,因爲看各種各樣器材的說明書就會花費她4小時的時間,而她的美國同學一進實驗室就可以開始做實驗,根本不用看說明書。問他們爲什麼這麼利害,他們說這些儀器他們家裏都有。美國學生的職業規劃從6歲就開始了,他們會從小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

探索自己的理想職業,從小就有比較清晰的職業目標,因此他們從小就爲這些職業目標鍛鍊相應的知識、技能、素質,他們家裏就經常“玩”那些儀器,所以他們的動手能力很強。

真正有效的社會實踐是學生根據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職業理想,到社會各部門去了解這一行業的工作模式,發展方向,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或是在實踐中鍛鍊自己相關的素質,爲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的很多能力,單靠做題是訓練不出來的,比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克服挫折的能力,就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去磨練。比如,在職業探索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去採訪正在從事着自己的理想職業的那些人,瞭解這項工作具體是做什麼的?這項工作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學什麼專業?需要通過什麼樣的培訓?薪水如何?有何發展空間?等等。學生要聯繫到這樣的職業人士,他就得先分析,到哪裏去找這些職業人士?我怎麼找到他們的聯繫方式?我要怎麼給他們交流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信息?在與別人聯繫的過程中也許會碰壁,如果碰壁了,怎麼辦?要繼續採取什麼樣的辦法,才能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適應社會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磨練,他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學會如何更好的與人溝通,如何採取不同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遇到困難應該如何想方設法去解決?如果經過長期這樣的訓練,我們還愁我們的學生高分低能嗎?

不管是上學期間的社會實踐還是畢業以後尋找工作,都是到一定的工作崗位上去幹活,同樣是幹活,但對一個人的發展卻是很不一樣的。

上中學、大學期間,你可以嘗試很多種工作,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鍛鍊了你的能力,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喜好,能及早地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從而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磨練該職業需要的知識技能,一旦走進社會,你就能很快的進入工作狀態,爲用人單位帶來效益,也爲自己帶來高薪。在學生期間有越多的社會實踐,越能爲學生提供更持久的發展力,大學招生、用人單位都很看中學生的社會實踐。

但如果是大學畢業了,纔去嘗試不同的工作,這樣做幾天,那樣做幾天,這樣的“實踐”是僱主最忌諱的,他會認爲你是一個沒常性的人,是一個三心二意的人,他會懷疑你能否在他的公司踏踏實實地工作。

所以,社會實踐一定要趁早,一定要在學習期間利用假期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多參加社會實踐,多到實際的工作崗位上去鍛鍊自己,不要等到畢業找工作面對用人單位要求工作經驗時才很無辜的樣子:“我是學生,我怎麼會有工作經驗嘛?”誰規定學生就不能有工作經驗了?國家大力提倡學生從國小開始就要進行社會實踐,這麼多年,你都幹什麼去了?

實踐論文 篇三

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爲,在實踐和認識的關係中,實踐對認識起着決定性作用,如能應用和堅持這一基本觀點,根據教材內容,在教者正確指導下通過手、腦、口等並用,共同參與認識的實踐過程,培養學生實踐意識觀念,這是變重教爲導航,變學會爲會學這一觀念上的更新,更利於孩子的成長,下面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實踐能開發出學生無限的創意和智慧,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得意外的驚喜

學生的大腦不是空白的,而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實踐是打開學生大腦寶藏的鑰匙,是點擊學生語文思維的鼠標,是從學會走向創新的基石。如在教學《找春天》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模仿4~7自然段寫幾句話。學生有些茫然,不知該寫什麼事物。於是我帶領小朋友們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那是一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早晨,我問孩子們:“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啊?”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春天!”“那麼春姑娘藏在哪裏?她美嗎?我們一起去找找!”這時候的孩子早已被美麗的春景深深吸引,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便迫不及待地開始觀察起春天來。欣賞完美景,我再讓孩子們寫時,他們的作品讓我驚喜連連!小穎寫的是:柳枝隨着春風輕輕地擺動,那是春天的秀髮吧?小祥寫的是:一陣陣春雷轟隆隆響起,那是春天的腳步吧?瑩瑩寫的'是:風兒輕輕地吹拂我們的笑臉,那是春天溫暖的手吧?小文寫的是: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一邊飛還一邊叫着,那是春天的信使吧?

這個案例也使我明白了:孩子的大腦像空氣,放在多大的空間,它就會有多大。孩子不是不會說話,而是被好心的大人強行用知識給堵塞了。老師應解放學生的大腦,還給他們體驗的機會,讓他們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向實踐,走向社會。

二、實踐能爲孩子搭建合作的平臺

動手實踐、合作學習、自主探索是語文重要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意思好懂,但怎麼合作,學生是模糊的。實踐活動能給孩子搭建起合作的平臺,實踐中學生能體會出個人的單薄和集體的強大,實踐中學生能學會合作的方法。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練習6時,要求學生調查學校樹木、填表,然後向大家口頭彙報調查結果,並說說對學校今後綠化的建議。學生就意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於是選擇了合作。其中第二小組的合作方式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他們把合作分爲三個層面:

(1)四人一組,設組長、組員,各自收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資料,瞭解其生活習性、特徵及用途;

(2)具體實踐中既合作又分工,如誰拿照相機拍照、誰統計、誰填表都落實到個人,同時可以互相交流溝通;

(3)討論時先由學生提出個人觀點,小組進行論證,找到此建議的侷限性、優越性、可行性,在相互爭論中不斷地更正、補充、完善建議,直至找到最佳建議。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責任感、榮譽感得到增強,加強了小組間的合作,使大家認識到團隊力量的偉大,同時個人價值得到體現,組內成員的個人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求真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意識得到薰陶。

三、實踐使學生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

根據國小生愛玩好動的性格特點,我們可以把語文課改編成表演課、朗讀比賽課、說話課,引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做一做中提高語文運用的能力。比如,在教《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我要求同學們小組合作,自學課文,利用課間的時間進行排練,上課就是表演一個舞臺劇。學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須熟悉課文,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瞭解人物的語言、行爲、想法。等到表演時,小煜同學戴上自己製作的頭飾,拿着像模像樣的道具粉墨登場,一個亮相就引來同學們的掌聲。原來我還擔心那麼多的人物對話孩子們可能會記不牢,事實說明一切:孩子們惟妙惟肖的表演連我都被震動了,他們在一次次的排練中不知不覺把課文都背出來了,有的還能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和發揮,把課文中的人物都演活了,這樣的實踐使學生更深刻地記住這篇課文。你說,和老師一個要點一個要點地講,哪種方式好?由此可見,只有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結合起來,他們的知識才會變得豐滿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