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精品多篇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精品多篇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一

【摘要】隨着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學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傳統文化,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所獨有的文化。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國小生語文

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還讓學生學習相應的民族文化知識。國小階段是學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較關鍵的時期,在這階段傳授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在識字過程中學習傳統文化

讓學生學習相應的漢字,在識字過程中進行文化滲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國小語文學習階段,學生要學習比較多的生字,在課文量上也比較多,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閱讀內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在教學中可以將這些內容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瞭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是知識的承載者,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模仿者,爲此,教師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質,在教學中要注重文字的書寫,只要教師能夠書寫比較好的文字,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夠認識到文字的美感。由於很多學生的文字書寫方式和教師的差不多,爲此,國小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書寫的美觀、大方,讓學生感受到書寫的魅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書寫中,不僅能夠學習到相應的書寫知識,還能夠在書寫中感受傳統文化,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習詩文時感受傳統文化

古詩詞的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滲透傳統文化,對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講解詩文時可以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視角來給學生講解相應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誦讀也是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誦讀可以讓學生積累很多的相關知識。李白“摧眉折腰事權貴”,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孔子認識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終生憂勞不悔;“憂道不憂貧”,屈原憂國不復興,君不明察,憂“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杜甫也始終憂勞不輟,寫出了驚警後世的“三吏三別”,目的是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面臨“賊氛方熾”的混亂社會,痛感“予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這些都構成了中華民族向前的動力,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也築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風貌。以此在詩文的學習中更好地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課本內容中感受傳統文化

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課本內容都是按照一些古典書籍進行學習的,然後再經過現代作家的改編成爲教材。因此,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中感受傳統文化。例如《開天闢地》主要是講解萬事萬物的由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又如在《司馬光砸缸》中主要講述的是七歲的孩子就已經有了成年人的思維,當別的孩子在玩時,他卻在讀書。當有個孩子玩耍掉進水缸裏時,別的孩子都比較緊張,只有司馬光想到用石頭救出落水的孩子。這個故事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從這個故事的學習中不僅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還能夠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

四、結語

新課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在教育教學中更多地能夠促進學生髮展的要求。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可以將識字內容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瞭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在講解詩文時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視角來給學生講解相應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另外,通過對課本內容的學習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也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二

1、現代廣告設計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分析

中國傳統文化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其中包含藝術哲學、宗教信仰以及文學文化等,這些組成因素之間相互滲透、缺一不可,在本質上特別注重和諧統一。例如:道家文化主要表現爲淡泊飄逸、古樸天真,儒家文化主要表現爲崇高肅穆、尊奉天命以及莊嚴典雅。從整體上來看,不同文化在藝術形式上追求的是一種內在美。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種藝術文化,這種藝術文化對於現代廣告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廣告設計的發展呈現逐漸加快的趨勢,具有十分明顯的商業性質。廣告設計作品在初期傳播的時候,就已經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性元素;現代廣告設計作爲一種藝術文化,必須具備相應的審美觀點與文化特性,因此,廣告設計作品若是想要獲取大衆的一致認可,就需要與傳統民族文化審美觀點相符。傳統文化在廣告設計作品中主要闡述的是精神意識與主觀思想,廣告設計作品需要面向的是社會羣體,是經濟效益的一個具體體現。現代廣告設計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取相應的思想文化,還能夠將傳統文化展現出來。所以,傳統文化對於現代廣告設計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現代廣告設計過程中必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現代廣告設計的合理性。

2、現代廣告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分析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重要象徵,也是一個民族的立足之本。現代社會文化中,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在人們的現代生活與精神生活中構架了一個橋樑,中國傳統文化具備的藝術魅力,增強了現代廣告設計對於時代信息的傳達。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沉澱,在現代社會中依然佔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對於當代中國文化仍舊有着一定的影響。從某個方面上來看,中國傳統文化在人們的生活意識文化中已經有所滲透,對於人們的審美觀、價值觀均有一定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自身獨特的方式傳承着,因此現代廣告設計不可能脫離傳統文化而獨立存在。

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不同民族有着自身獨特的風情與特色,文化呈現多元化,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民族特性,從石器時代開始追溯,由彩陶紋樣→兩漢石畫像→壁畫,這些傳統文化藝術作品放至今日,仍然是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因此,現代廣告設計人員應當充分重視這些古老文化元素的合理運用,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廣告設計中具備的作用能夠進一步得到發揮,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審美標準,特別重視天人合一、神氣合一,同時也重視現實道德規範與生活慾望的有機結合。這些傳統美學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我國廣告設計。

2.1現代廣告設計中中國畫筆墨藝術特點的應用

中國畫筆墨特別重視神韻,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之一,賦予繪畫作品事物生命。現代廣告設計在發展過程中,水墨藝術特點逐漸增多,正處於一個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筆墨繪畫藝術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展,是現代廣告設計追求藝術性的主要體現,廣告設計作品中對於中國畫筆墨的應用,能夠給大衆在視覺上產生巨大的衝擊力,達到的藝術效果十分精湛。例如:我國著名運動品牌李寧的一個廣告設計作品中,通過中國畫筆墨中的頓筆與挑筆的形式效果,與廣告主角的中華武術動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展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幾乎無與倫比。

2.2中國書法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是歷經幾千年沉澱下來的一種漢字文化,也是世界古老文字歷史中唯一一個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從漢字符號自身具備的特點來看,漢字符號有具有獨特的性質。中國書法特別重視線條美,線條美主要體現在書法的氣勢力量與形體姿態上,不同書法中蘊藏着不同的情感意境,這就是中國書法藝術。我國很多優秀的廣告設計作品中均應用了書法,有效借鑑了書法中的藝術魅力,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微,五個大字“舞動的北京”的設計完全結合了書法與藝術。中國書法具備的文化藝術魅力對於中國現代廣告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現代廣告設計中對於中國書法的應用,充分展現了現代文化氣質內涵,使廣告設計作品進一步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

3、結語

現階段,我國廣告設計藝術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時,中華傳統文化是現代廣告設計藝術的重要支撐。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廣告設計的源泉,是廣告設計創意產生的重要來源,大多數廣告設計方案均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借鑑的相關內容,而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滲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現代廣告設計應當重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確保廣告設計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協調統一,在現代廣告設計理念中滲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三

【摘要】中華民族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的文化道德對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與民族性格的養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將這份珍貴遺產融入到現代精神文明的建設中不僅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能夠促進現代精神文明的建設步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找準傳統文化美德和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點,本文主要分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以及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對策。

【關鍵詞】傳統美德;現代精神文明建設;融合對策

傳統美德作爲現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礎,對於整個民族的發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將傳統文明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進行有機幾何對於整個人類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均可以起到積極的效用。

1、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與外延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來,在勞動與社會交往的過程中累積的優秀道德傳統,這不僅是歷史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也是當代社會前進的重要推動力量,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從古到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都貫穿在我國傳統的文化道德之中,這也是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如三國時諸葛亮的憂國憂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追求、明清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思想、譚嗣同挽救國家的英勇獻身精神等,這些追求與行爲都蘊含着深深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些精神共同構成了愛國主義的寶貴思想。

1.2 爲民族、國家的奉獻精神

在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之中,十分注重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感以集體、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如《詩經》中的“夙夜在公”、“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墨子》中的“舉公義”等等,都是強調爲國家和民族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崇高理想,這種思想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以西方思想最大的區別。

1.3 仁愛寬厚的人際關係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強調仁者愛人的思想,孔子也將“仁”作爲儒家思想的道德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思想都是“仁愛”的體現;在墨家思想之中,也提出了“愛人無差”、“愛人若愛其身”的思想。這些思想對於加強民族團結、協調人際關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1.4 尊敬父母、尊老愛幼

早在《尚書》之中,就提出了“義父、母慈、兇友、弟恭、子孝”的“五教”,孟子也提出了“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思想,這些道德思想,除了維護封建等級思想的糟粕應該拋棄之外,其他的思想對於改善人際關係,維護社會安定都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這些思想依然是我們應該遵循的傳統美德,實際上,在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隨處可見我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積極作用。

1.5 吃苦耐勞的精神

儒家思想主張,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前提之下,每個人都應該有吃苦的思想以及嚮往理想的人格,“見利思義、見危授命”、“捨身成仁”、“臨財勿苟得,臨難勿苟免”等均是傳統道德吃苦耐勞精神的重要體現,這些精神均凝聚成爲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品質。

1.6 尊師重教的精神

教師是傳播文化的使者,每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教師的諄諄教誨,在封建社會之中,幾乎每個人家庭的正廳都擺放着天地君親師位,將教師的地位與天地、皇帝和父母等同,尊師重教成爲一種永恆的思想,也是傳統文化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1.7 謙遜禮貌的精神

“滿招損、謙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很多成就卓然的爲人都依然保持着謙遜禮貌的美德,他們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將目光集中在他人的閃光點之中,積極的向別人學習、充實自己,如唐代的杜甫,其創造成就顯著,但是依然讚賞初唐四傑的成就,稱讚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窮”,稱讚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這種尊重他人的行爲準則也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美德。

1.8 強調正身,爲民執法

在封建社會,雖然法律制度並不健全,但是卻有着公正執法的精神,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便是公正執法精神的重要體現,魯迅也曾經說明:“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也有捨身求法的人”,這也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在我國的轉型階段,弘揚公正執法的精神,嚴格的依照法律來辦事對於提升中華民族的文明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2、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方式

第一,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有着密切的聯繫,但是也有的區別,在歷史的變革下,兩者都是不斷髮展的,爲了促進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必須要意識到兩者之間的聯繫與不同,正確的處理兩者的關係,取精華、去糟粕。

第二,重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在現代社會,思想道德建設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於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爲了促進社會的發展,必須要做好黨政幹部建設工作,黨政幹部需要意識到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之間的關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3、結語

總而言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堅信,只要正確的處理好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之間的關係,繼承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的精華,吸收人類文明的成果,定能夠全面的推進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四

中國的許多傳統文化都蘊含在繪畫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思想。它的核心是中庸、和諧、內斂。這些傳統文化都可以在繪畫上得以充分的體現。中國的傳統則是講究平和的,如放風箏、太極等,講究的是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一種內在的修行。中國傳統文化在繪畫中表現出來,是一種神韻,不是某種色彩可以詮釋的。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與藝術產生直接關係的是莊子的思想與禪宗思想,這在中國畫及中國其他很多藝術形式中常見。在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上,莊子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爲基礎,給人們展現出一個全新的精神世界領域,他的思想包含着辯證法的因素,主要思想是“大道無爲”,以天人合一、清靜無爲爲宗旨,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莊子的人生觀是最爲通達,束縛最少,同時也是最爲接近藝術理想狀態的人生境界。中國藝術中的“氣韻生動”恰恰體現了莊子“通天下一氣耳”中所說的氣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是中國藝術在各方面展現的“道”無所不在的藝術境界與精神世界。中國的繪畫藝術是一個氣韻貫通的世界,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音樂式的流動起伏和舞蹈式的迴旋變化的節奏。氣因道而實現了人與萬物聚則有形有相,分則虛無飄渺。於是“知白守黑”、“虛實相生”便成爲中國繪畫藝術創作的辯證法則。在中國畫的表現意境中“無畫處皆成妙境”、“萬物與我爲一”的精神意境,無不充滿了道家“道法自然”哲學思想。“老莊”學說認爲,人類最高的智慧不在於站在客觀事物之上去加以分別思考,只有消除物我對恃,天人合一,纔會昭示出世界的本來面目。這便有了中國畫家的“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深邃藝術追求。

“老莊”的哲學思想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精神支柱。“老莊”的宇宙觀是混沌而神祕的,是難以琢磨的,是意像的。將中國傳統的審美意象和文化價值取向融入繪畫創作中,會使它成爲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素。儒、釋、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三大精神支柱。它們共同的美學意義在於審美式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這種影響正可以詮釋哲學與藝術間的相互滲透,歸根到底在於它們原本就是不同形式的對人生意義的詮釋。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儒家、佛家、道家三種不同的宗教形式都是在中庸的思想基礎上,開始其對人的自身精神世界的的探求。這種自身精神世界的探求過程出現在藝術表現形式中,從而淡化了宗教色彩,形成了一種自然藝術體現方式,一種內在的人格理想情操,一種收束心性的自我修養方式,一種恬淡清幽的審美情趣和空靈澄澈的藝術境界。隨着佛學在中國廣泛傳播及其在思想領域獲得的勝利,衆多藝術家更加強調作者本身的主觀作用,強調藝術作品內在的精神意境。在這種藝術追求思想的薰陶啓發下,唐代“意境說”隨着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而步入高峯。“意境說”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思想,它是中國藝術和哲學在高度成熟基礎上的產物,它是在不斷地吸中國傳統儒、釋、道家各種哲學思想砂斷給予藝術大量營養的情況下實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成爲中國繪畫藝術最重要的理論基石。

中國藝術中的意境,其最高層次是禪境。“禪”,是在中國人學習了大乘佛法教義後,通過自身努力與實踐所認知的。禪既是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二者合一,才能直達生命的本源。當其體現在藝術境界中,飛躍的生命與靜穆的觀照構成了藝術的兩元,這也構成“禪”的心靈狀態。用佛教的語言能夠詳實的描繪出中國繪畫意境的哲理意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意境說的產生和發展,使主張“意”派的“文人畫”迅猛的發展起來,在宋元時期,成爲了中國繪畫藝術的主流。經過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感染,中國繪畫藝術哲學的有了一個極大的轉變――即由繁變簡,反璞歸真,從而更加強調作品的空靈意境。由具體事物的寫實變爲抽象的哲學意境的展現。老莊主張“五色令盲”,“無色而色始全”的色彩觀成爲文人畫家們對中國繪畫的最好的表達,黑色成了斑斕色彩之後的平淡。追求墨色高度表現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唐代王維把李思訓的金碧山水技法改變爲水墨畫技法開始,水墨技法的地位得到的提升。在精神層面上是爲達意的需要。中國山水畫以水墨爲重要核心,這正是在以“老莊”、“禪”的哲學思想爲內在基礎,以自然的審美觀念把作者的深層藝術哲學思想通過作品得以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美學思想展示出審美活動的另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深層意境。

作爲一種文化,在中國流傳,其對繪畫藝術影響的更大一面,是它的哲學、藝術和審美。正如有位學者所概括的那樣:“中國哲學的趨向和頂峯不是宗教,而是美學。中國哲學思想的形成不是從認識到宗教,而是由它們到審美,達到審美式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當然,畫家要創造出來好的繪畫作品,更要有好的技藝與適當的媒介完美的結合,才能準確地在作品中表達內心的情感。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五

中國傳統文化是經過歷史積澱後形成的一顆璀璨明珠。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分析,將傳統元素提取並應用於現代設計當中,不僅能夠將傳統文化發揚並傳承,而且對其也是有效的保護。本文通過對現代玩具中傳統元素設計理念方式的實例研究,旨在對玩具設計師以及其他領域的相關設計者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

隨着物質文化生活的豐富,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研究掀起了一股新的風潮,“復古文化”開始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並愈演愈熱。那麼,在這樣一個良好的背景下,如何在現代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以此推動產業的發展並弘揚中國傳統特色與風格,成爲了研究的重點。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係

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中出現了很多經典的藝術形象,按照表現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劃分爲平面藝術和立體藝術兩大類。對於現代設計來說,在設計過程中完全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很多元素進行再創造,例如我們可以將傳統紋樣的造型進行提煉並塑造,然後將其運用到裝飾設計上,以表達出設計的文化內涵。

產品的設計理念是設計的核心與靈魂,是產品實現“存在”的基礎。現代的產品承載的不再只是單單的功能和形態,它更是成爲了設計理念的載體。下面僅以產品設計中的玩具設計爲例,進行4種融合傳統文化的設計理念的分析:

(1)表現傳統元素的設計理念。

玩具的形象感,是它本身給予人最直接的感受,或英姿颯爽,或憨態可掬。這些形象一直被賦予着特定的象徵代表意義,將它們進行玩具化的設計,設計出的產品能夠更被消費者所接受,產品也可以使其產生形象背後的聯想。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的設計是典型的代表。五個形象中有四個都是來源於中式的動物形象:熊貓,燕子,羚羊,鯉魚。福娃貝貝的設計靈感源自傳統年畫,魚紋紋理,水波紋理,寓意着繁華景勝;福娃晶晶自然是大熊貓的形象,而它頭上的配飾形象取自於傳統瓷器的蓮花形態,寓意着歡樂;福娃迎迎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藏羚羊,寓意着健康;最後的妮妮的設計靈感是傳統的雨燕,寓意着幸運。

(2)材料選用的設計理念。

材料的選擇運用是現代玩具設計環節中需要十分重視一項,對於材料的選擇及其運用,都是需要考慮的重點。中國傳統材料元素包括竹材、木材、陶土、絲綢等,其實我們小時候在街邊經常看見有竹編手藝人,用竹子在進行各種動物,植物形象的編織,這便是傳統材料在玩具中最原始最基礎的體現。所以在人們的心裏,傳統材料大多和傳統手工藝聯繫在一起,但現在有了高科技的生產水平,再結合傳統的文化底蘊,工業產品也和老式的手工藝品一樣精緻和富有情趣了。

現在在北京三里屯商業中心裏,矗立着很多中國設計師和德國阿迪達斯公司合作的玩具人偶雕像,這些雕像無一不時尚可愛,充滿現代流行的元素,但是他們的材料全部是用中國傳統瓷器燒製的,這樣的玩具設計,就是把傳統元素和現代玩具最完美的結合。

(3)融入歷史故事的設計理念。

在漫長的歷史積澱中,形成了許多的傳說、故事,以這些文化資源爲素材將其與玩具設計相結合,能夠使兒童在遊戲中對傳統文化耳濡目染,起到學習的作業。同時對傳統文化也有起到了傳承作用。

風靡桌面遊戲界的一款名爲“三國殺”的桌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以三國的歷史爲文化背景,將其融入進桌面遊戲,以一種全新的模式向玩家展現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三國人物形象和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三國故事。“三國殺”中每一位遊戲角色的技能都能在他的生平事蹟或性格特點中找到設計原型。很多遊戲玩家本身並不瞭解三國知識,但卻從遊戲中獲知了諸如“刮目相看”、“草船借箭”等典故。

(4)體現思想的設計理念。

其實,傳統文化不一定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思想,也是一種文化,中國文明中有很多深藏其中的文化,藝術及哲學內涵,例如那些著名的古代哲學思想。所以,傳統文化元素並不能僅只是簡單的複製挪用到現代玩具設計當中,而是應該在充分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出其中的精髓,然後通過現代設計方法給予它全新的內涵。

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魯班鎖是智力玩具中的典型代表。啓迪開發智慧是玩具功能重要的一項,而智力玩具中包含的“以退爲進”、“此消彼長”等哲學思想,而這些思想通過人們對玩具的把玩,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對人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結語

本文從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係入手,歸納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玩具設計的融合運用,總結出了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玩具設計的四種設計方式理念。

玩具作爲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藝術所共有的普遍特徵,同時還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內涵。玩具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積極的意義。將玩具作爲傳統文化的載體,目的是爲了使孩子從小認識瞭解傳統文化,並在其中耳濡目染,從根源上進行文化的傳承發揚,也是爲了創造具有傳統特色的現代玩具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六

一、工業產品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質涵義

陰陽平衡、天人合一是中國人歷來所尊崇的思想,因爲這不僅是儒家與道家所接受與贊同的觀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與淵源的體現,其中包容性與和諧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展現,其中包容性的衍生就體現爲多樣性。將“和”的思想融入進工業產品設計中,就能體現出工業產品功能的統一性與造型的多樣化,並使人、社會及自然的和諧統一充分展現出來。而工業產品設計的平衡、對比、對稱及統一等都是爲了將視覺方面的和諧體現出來;工業產品中色彩的運用則是體現出色彩的和諧性;工業產品造型中幾何化形態以及線條比例的處理則能體現出一定地域文化特徵。

二、工業產品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關係

1、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工業產品設計的基礎

文化是通過各民族在自己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和發展而成的,它不僅承載着一個民族的精華,而且它也能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前途。所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工業產品設計的靈魂,但凡是優秀的產品設計,總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包含在其中。作品設計不光是物化一件產品的形態、一幅廣告,而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爲基礎,將一種新的文化與新的生活方式生動的體現出來。

2、工業產品設計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載體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要想不斷的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遞下去,就需要各種各樣的載體,其中在傳統文化傳承中,工業產品設計就是一種重要的,且不容忽視的載體。工業產品設計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統一體,它不僅體現了文化精神,也將地域、時代、民族等文化特色與文化的面貌反映了出來。工業產品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就是爲了促進文化的進步與發展,讓我們將歷史的文化現象在這樣一條“發展”線索下連綴成一個體系,且這個體系能夠有效的將聯繫與發展體現出來。

三、工業產品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實例分析

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促使其精神追求也不斷的發生變化,從而使我國設計界也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對工業產品設計的影響,其中也有許多設計成功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工業產品,比如:

1、北京奧運會的“祥雲”火炬

曾經在設計北京奧運會的“祥雲”火炬時,總共經歷了北京奧組委的三次篩選,最後在全球的388個競標方案中成功脫穎而出,併成爲工業產品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的一個非常好的實例。在08年這次的北京奧運會火炬設計中,不僅火炬整體的設計元素採用的都是“祥雲”這樣一個傳統紋樣,同時還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書卷的造型來設計火炬的形態,將火炬設計成爲了一個“捲起來”的形態。其中,此火炬中,書卷代表了中華文明,祥雲代表了祝福,有機的將兩種設計元素進行結合,產生了一個同時飽含本土化與全球化特徵且優秀的現代工業設計產品。除此之外,奧運火炬的包裝中也體現出了濃郁的中國韻味,其包裝是一個木質的盒子,中國傳統的木箱是其形態設計元素的來源,外加兩個金屬的搭扣,顯得古樸而又厚重,用金黃的絲綢作爲盒內的軟裝飾,不但對火炬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又體現出了皇家的高貴。這樣一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徵的工業產品設計,不但中國人自己看了喜歡,而且全世界的設計師也都認可這項設計,且這樣的設計也將北京奧運會的喜悅與中國傳統文化傳遞給了全球人民。

2、聯想的奧運“祥雲”筆記本

在以前,不管是國內的筆記本,還是國內的筆記本,外觀都是黑色面板、方盒造型的。但是這款由聯想推出的奧運“祥雲”筆記本,整個產品都是利用傳統的貴族金黃色雲紋作爲點綴,並運用承載千年中國印象的漆紅作爲其整體色彩,是想將吉祥的語意傳達給人們。而且這也是一個現代工業產品設計中成功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標誌性作品,在此現代產品中結合了傳統的色彩及紋樣符號,改進了傳統的筆記本造型,成功的讓奧運“祥雲”筆記本成爲了奧運的一個藝術品及珍藏品。

3、中秋月餅的包裝

在我國,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是親人們團聚的時候,且是中國人乃至世界華人心中最爲重要的節日之一,爲了增添節日的氣氛,月餅就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近年來,月餅的包裝不僅越發的精美,而且種類也是日益增加,但是不管月餅的價格如何,包裝效果如何。月餅的包裝始終都是將藍色、黃色或是紅色作爲包裝的主色調,其中藍色表示夜色,黃色表示月亮的顏色,而紅色自古以來在中國表示的就是喜慶的顏色。除了包裝的顏色之外,通常也會有幾句古人的詩詞印在月餅包裝上,對節日的氣氛進行進一步的渲染,也體現出節日的重要性與傳承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進工業產品設計中,能將我國傳統的文化精神與民族氣質有效的體現出來,雖然我國工業產品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今後的產品設計中,要不斷的探索併發掘其中的文化精髓,更好的將我國的文化特色體現在工業產品設計中。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七

論文摘要: 儒家理論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認爲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其主要內容簡單說就是是仁和義。仁義的觀念是儒家思想最爲強調的觀點,以前人們說某某人是僞君子,罵他“假仁假義”,就是說仁義觀。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和諧社會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構成

簡單地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爲主體、道家和佛家思想爲兩翼的文化思想體系。

在孔子、孟子確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觀後,儒家思想發展的歷史貫穿了中國從先秦到“五四運動”以來幾千年的歷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其基本思想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中國古代兒童入學,首先要讀“四書”,即儒家哲學最重要的讀物——《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除了儒家思想以外,道家和佛家對儒家思想進行了完美的補充,儒、道、佛三家和諧共存,構建了中國人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說把握住這三家文化的內涵,就把握住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從而有利於更好地理解其對和諧社會的思考和貢獻。

二、儒家文化的道德人生觀——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儒家理論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認爲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其主要內容簡單說就是是仁和義。仁義的觀念是儒家思想最爲強調的觀點,以前人們說某某人是僞君子,罵他“假仁假義”,就是說仁義觀。其實儒家仁義觀是一種高尚的個人道德情操觀,他要求人們做事情必須符合道德標準。如果是出於非道德的考慮,即使做了應該做的事,這種行爲也是“不義”的行爲,用一個爲孔子和後來儒家學者所蔑視的詞來說,那就是“爲利”。“義”與“利”之間的辯論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熱門話題。

其次,儒家理論強調家庭的和睦與社會的和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被儒家經典理論提倡的一個和諧社會的基本次序。“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直接影響社會的平安、和諧。儒家思想強調依靠道德的規範作用來實現家庭和諧,通過提煉、宣揚相應的倫理規範來調適父子、夫婦之間的關係,從而構成了中國人的基本價值觀及和諧繁榮的道德世界。

三、道家文化的自然和諧觀——人與自然的和諧

道家文化與儒家思想簡單地說是一種對立統一。儒家強調人的社會責任,但是道家強調人的內部的自然自發的東西,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們常說孔子重“名教”,老、莊重“自然”。中國哲學的這兩種趨勢,約略相當於西方思想中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傳統。儒道兩家文化既相互對立,同時又相互補充,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道家文化認爲只有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界萬物在不斷變化,萬物變化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規律是“物極必反”,這種思想來自道家的祖師——老子。意思是說,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質如果向極端方向發展,這些性質一定會使它轉向自身的反面,這構成一條自然規律。所以要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必須掌握“度”這個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

那麼,怎樣衡量事物變化發展的“度”·事實上,沒有人能劃出適合一切事物、一切情況的絕對界限,必須依據客觀不斷變化。例如過去人們認爲海南不能發展工業,而現在,我們提倡“生態立省”和“一省兩地”戰略,就是考慮到海南保護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的必要性和發展工業的優勢等現實情況,合理把握事物發展的“度”,在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的同時,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四、佛家文化的平等和諧觀——內心自我的和諧

佛教傳入中國,是中國歷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傳入中國以後已經與中國的思想相結合,推動着中國的哲學思想不斷髮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學文化——禪宗,對中國哲學、文學、藝術等影響深遠。

佛家文化的和諧理念首先是關於心境之間的和諧,也就是在人的認識層面構建主觀與客觀之間的和諧。佛教的平等和諧觀教人擺脫苦難的方法主要是教人掌握一種新的認識體系,從自我的心理上尋求突破。在這種新的認識體系的指導下,既體悟到世間一切的虛幻性,又認識到世間一切存在的價值以及它們之間的圓融與和諧,從而在實現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之間圓融和諧的基礎上,完成精神的終極超越。

綜上所述,儒、道、佛三家文化都在各自的立場上提出了其對和諧社會的思考和探索,包含了不少思想的智慧和精華。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也是新一代炎黃子孫的職責所在。我們將倍加努力,堅持科學發展觀,科學地繼承和發展和諧理念,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而奮鬥。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八

當前我國旅遊行業在正在不斷的發展進步,傳統文化對旅遊行業起到的推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在旅遊企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旅遊企業管理結合起來,根據旅遊企業特色構建一套附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管理理論,在推動旅遊行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對旅遊景點進行規劃,在行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我國作爲歷史大國,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結合發展旅遊行業。我國傳統文化對旅遊行業的發展起着重要的推進作用。當前將自然與人文結合起來的旅遊已經成爲旅遊行業發展的新趨勢,無論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還是對旅遊行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結合旅遊元素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經過歷時的積澱之後,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了相應的特點。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對人文思想影響最大的是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所以,可以影響旅遊行業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通過二者的相輔相助,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並推動着旅遊行業當中的人文資源的發展。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旅遊管理的作用

旅遊管理理念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在旅遊企業在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應當同時注重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提高旅遊企業的管理水平,並且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旅遊管理理念的當中。

(一)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爲本爲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樹立正確旅遊管理觀念的重要思想。在旅遊觀念的形成過程中,應當與我國傳統文化以人爲本的重要思想保持一致。通過樹立以人爲本的重要管理思想,發揮以人爲本思想的注重性,提倡貴民的民主思想,從而促進我國旅遊行業可以持續發展。

(二)以和爲貴的管理模式

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儒家思想主張以和爲貴,只有在旅遊企業的管理模式當中注入以和爲貴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才能提高旅遊企業的凝聚力。只有打破傳統的旅遊管理模式,將旅遊管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將傳統的硬性管制的管理模式拋棄,採用含有以人爲本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促進旅遊企業的發展。

(三)以德服人的管理方法

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爲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德服人,通過將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與以和爲貴的管理模式結合起來,通過以德服人的管理方法,將中國傳統文化完全融入到旅遊企業管理當中,借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旅遊行業持續發展。

三、傳統文化對旅遊管理理論構建的影響

(一)加強旅遊資源中精神文化的挖掘

旅遊行業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旅遊的概念也不僅停留在對景色的欣賞,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追求旅遊區域的精神文明感受。所以,在對旅遊企業管理理念的構建過程中,需要在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旅遊項目投入資金,滿足當前人們的旅遊需求。在旅遊行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應當注重結合當地旅遊特色以及傳統文化,通過不斷的完善與進步,爲旅客提供良好的旅遊環境。對於歷史建築,應當注重定期進行維護,在挖掘其價值的過程中,注重對其中精神文化的挖掘,將歷史建築中含有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宣傳與推廣,帶動旅遊行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二)對文化旅遊區域進行合理規劃與管理

旅遊行業的發展會帶動當地旅遊區域附近的金融、食品、商貿、住宅等多方面共同發展。在對城市旅遊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應當注重體現出當地旅遊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對歷史性的建築進行規劃或者擴建時,應當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而不是對古城本身進行改造。在建設規劃過程中應當注重將景區內部的綠地率與森林覆蓋率設爲規劃建設的重點。通過科學合理的旅遊管理模式,對旅遊區域進行實質規劃,促進旅遊行業的持續發展。

(三)做好傳統文化旅遊管理理論的推廣工作

傳統文化是我國曆史發展的精髓,在旅遊行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時刻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對旅遊地區的旅遊者、居民與相關工作者進行傳統文化的宣傳工作,提高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在旅遊景點的開發過程中,需要將旅遊推廣融入到傳統文化當紅總,通過開展展會、文藝活動等形式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推廣。同時可以利用我國傳統的節假日對 我國傳統文化思想進行宣傳,將傳統節日當中的人文文化、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元素介紹給旅遊者,在提高旅遊行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提高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發展了人文。

四、結束語

旅遊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經濟來源,旅遊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注入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對旅遊管理理念有着重要的影響,旅遊企業應當深刻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人文精神,做好旅遊景點的規劃與宣傳工作,通過完善景點建設,不斷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並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促進旅遊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九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凝聚起來的,其主體是儒家文化,是內涵豐富的倫理道德。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對倫理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年學生倫理道德教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爲青年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資源和理論基礎。

一、優秀傳統文化對青年倫理道德教育的積極影響

在對青年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一)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青年學生倫理道德教育的民族根基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其本質特徵而言屬於道德文化,注重培養人的道德情感體系。如今,青年學生的價值追求和價值觀念呈多元發展,出現了一些道德迷失的現象,因此,青年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尋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資源,以此來弘揚中國的傳統美德,規範青年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

(二)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青年倫理道德教育的內容源泉

教育的價值取向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教育資源可以作爲青年學生倫理道德教育的思想源泉。如,農業社會中“仁學”的內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做人之道,都可以作爲青年學生的道德教育源泉,同時通過提煉、轉化,可以將其合理因素滲透到青年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中,進而構建青年學生的倫理道德體系。

二、不符合青年倫理道德教育的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

文化作爲農業社會的政治附庸,中國傳統文化也表現出較強的農業社會特徵,傳統文化中部分倫理道德內容也趨向於對封建禮法的學習和對個性的消彌。因此,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與青年倫理道德教育相一致的內容,如誠信觀念、禮讓觀念、敬老愛幼觀念、尊師重道觀念、團結友善觀念等,也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沖突的內容,如以“三綱”“五常”爲核心的封建等級觀念和以“三從”“四德”爲中心的男尊女卑觀念等。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青年的倫理道德教育一方面要甄別傳統文化中符合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的教育內容,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內涵。另一方面,要甄別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內容,對於傳統文化中激進、落後、阻礙當今社會與人發展的糟粕,則應摒棄和改進,以適應當代青年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

三、發揮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青年學生倫理道德教育的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倫理道德色彩,在對青年學生進行道德倫理教育的過程中,要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使其成爲青年學生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資源。

(一)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中始終貫穿着一種從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先公後私、重義輕利的思想,並滲透着“尚公”“公忠”的道德思想,表現出爲國家、爲民族、爲整體的利益不息奮鬥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胸懷天下的情懷也正是青年倫理道德教育的民族根基和思想根源。在倫理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青年學生以前人爲榜樣,培養學生以國家、民族利益爲重的愛國主義精神,並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構建愛國家、愛民族、愛人民的道德品質,強化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謙虛禮讓精神的延續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中國人自古講究謙恭禮讓,謙虛禮讓也成爲中國倫理道德的民族特色。“虛己者進德之基”“凡人之所以爲人者,禮義也”等,都將謙虛作爲自我修養的原動力。面對當代青年學生,可以培養青年學生“孝敬父母、尊重師長”的道德規範,培養其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謙虛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品質,也是形成和諧社會秩序、文明的社會風氣不可缺少的道德規範,面對青年學生,謙虛禮讓也可以表現在對待學習、知識技能的態度上,激勵青年學生不斷追求,不恥下問,克已讓人,寬容待人,並以此來踐行青年學生倫理道德的行爲規範。

(三)誠實守信精神的發揚

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將誠實守信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言必信,行必果”,“以誠爲本、取信於人”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當代青年學生倫理道德教育、誠信教育的內容。挖掘這一傳統文化資源,對於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協調各種人際關係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都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