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關於毛概的論文新版多篇

關於毛概的論文新版多篇

毛概的3900字論文:淺談《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課堂情景化教學 篇一

摘要:對於《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課堂教學情況的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師只是一味的講解理論知識,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得整個課堂比較枯燥,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巧妙地運用課堂情景化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根據學生的思維特徵以靈活的安排課堂內容,能增強《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實效性。

關鍵詞:情景 毛概 互動 素質

1 前言

《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屬於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高度的理論性,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大學課程的必修課。該課程的主要理念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武裝學生的思想,將黨的基本路線、理論、綱領以及經驗教育相互聯繫,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瞭解社會發展規律,深入瞭解國情,正確認識自身的社會責任,將對科學理論的認識深切的應用到實際行動中。然而隨着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着變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不斷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降低。現在,怎麼樣提高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成爲了目前各大高校的重要問題,要讓學生逐漸的接受這門課,從而對其產生興趣,才能夠讓學生獲得寶貴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深入開展情景化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對《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的學習興趣的重要舉措。

2 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2.1 教材較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這門教材的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把握這門課對於教師來說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不僅要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理論成果,還要全面講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近年來黨所取得的創新理論,這樣豐富的課程內容,從古到今,從理論到現實,從政治文化到經濟發展,社會上的一切問題都在這一課程有所涉及。一般而言,具有自己專業特長的教師都很難全面且深入的掌握這門課的全部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也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而且,這門課程的教材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上具有難度,對書本的內容很容易產生枯燥感,很難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使學生產生了很大的挫敗感,進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特別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所瞭解到的社會問題都很難與課本理論知識相吻合,例如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腐敗現象及就業問題等等,這些與教材上所講述的問題存在很大的偏差。在開始學習這方面的課程的時候,學生就對這門課程的理論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從電視、報紙或網絡上也有了一定的接觸與瞭解,這樣不斷重複的學習,使得學生對學習這門課產生了厭煩感,這樣會大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學生缺乏對政治的認識與興趣

一方面,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很多學生在對待學習上過於急功近利,對於那些專業課或是對自身未來事業前途有用處的課程,他們就會非常認真的去學習,而認爲對自己沒有用的課程就不去學。在很多學生的意識裏,專業課和思想政治課是有很大差距的,專業課對於他們來說是未來事業的基礎,對他們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需要重點學習的科目;相對而言,《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政治課只是一門政治的說教課,學生對其學習缺乏動力,因爲很多知識都是顯而易見或是重複的,對其提不起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都對這門課程內容存在認識偏差及情感障礙,他們認爲所謂的意識形態、政治方針等都是當官者的義務與責任,特別是理工科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基本的認識。

2.3 教師對學生的不負責

教師對於學生而言,是一個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起着關鍵性作用,對課堂的教學有着重要的影響作用。經過調查研究,很多學生都一致認爲對於他們學習興趣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教師,對教師的喜愛程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上,確實是有些老師的上課方式比較能夠吸引學習的注意力,有的老師上課就比較枯燥。每個教師的上課方式是不相同的,從而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也是不相同的。

有的老師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整體結構缺乏專業的認識,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很難抓住教材的內在邏輯以及精神實質,講課內容不連貫,使得學生對知識更加模糊,很難對其有一個全面深刻的領會,這也會大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些政治老師思想比較保守落後,因此對這門課程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只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習慣與心情去教學,面面俱到,沒有重點,不能很好的聯繫實際,只管自己在講臺上講解,卻不管學生是否理解,甚至有的老師還會傳達一些錯誤的觀念給學生,造成學生的理解出現錯誤,這都是教師對學生不負責任的結果。

3 實施課堂情景化教學的重要性

《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是教育部確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中最核心的課程,綜合着歷史、哲學、思想教育、法律教育等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但是,由於各方面原因,大學生對這門課有着很大的偏見,覺得其實用性弱,跟就業沒有關係,因此缺乏學習興趣,大多數都只是持着考試合格的心態在學習而已。爲此,教育部與中宣部對各大高校提出了要求,全面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將教材建設與課程建設相結合。教師應該怎麼講好這門課,爲學生構建一個美麗的精神家園,是大多數教師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合理的實施課堂情境化教學,不僅將這門枯燥的課程理論知識變得容易讓學生接受,同時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親和力,爲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保證。

4 實施情景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4.1 將圖、文、音三者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單一,缺乏一定的生動性、多樣性與形象性,很難打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相關的心理研究報告指出,學生在45分鐘的上課時間裏,大約只有30分鐘能夠集中注意力,而以往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保持這麼長時間的注意力。這門課程屬於公共課,以往的教學方式所能傳達的知識量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因此,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將圖、文、音相結合,使得學生在有聲有色的教學課堂上接受知識,能夠很好的彌補教學缺陷。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再現教學內容,用視頻、文字、音頻與圖片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很好的使教學內容實現情景化,豐富了課堂的表現力,極大的擴展了教材的表現形式。其將文字合理、形象的具體化,刺激了學生的思維,從而也將引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毛概知識的時候,可以在適當的時間爲學生播放相關的經典影片,通過影片讓學生感受毛澤東同志優秀的指揮以及紅軍的英勇精神,使得學生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

4.2 改變教學模式,刺激學生的求知慾

爲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創新水平,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對其發展有着很大的空間,不僅可以將縱貫古今與橫跨中外的知識相聯繫,還可以將動態的大量知識運用超文本技術進行聯繫,不斷刺激學生的視野。例如講授某一歷史事件,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將相關的資料做成課件,從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總結,從而親身體驗與領悟這些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符合大學生獨立學習的個性,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於表現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培養他們的政治識別能力,提高他們的素質。此外,現代教育技術還改變了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侷限在知識線性輸出,還發展了開放性空間輸出模式,教師可以根據設計情景與懸念,讓學生有所意外收穫,同時在獲得知識的時候,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論素養。

4.3 鼓勵學生利用情景參與學習活動

這門課的另一教學理念就是鼓勵學生對政治理論的感知與記憶意識,培養其發散性思維。有關研究顯示,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裏,從聽覺能夠記憶20%,從視覺能夠記憶30%,而從視聽二者結合能夠記憶 75%。現代化教學技術注重對感官的激發,在課堂上多多開展學習活動,增加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記憶,訓練學生的思維,情景化教學對於增加學生的記憶是很有幫助的。多媒體教學的主要特點就是利用情景化教學,讓學生親身體會知識的魅力,充分利用豐富的信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學習活動的最大好處就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記憶能力,文字、圖片與聲音相結合的方式來發散學生的意識,激發他們的邏輯能力。

5 結語

近年來,我國正處於社會的轉型時期,《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將會得到不斷的發展與進步,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會得到不斷提高,但是這門課始終堅持的理念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努力爲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爲祖國的發展與進步而奉獻自己的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追求的目標就是在探索和總結中,提升這門課的實效性。教師應該熱愛學生,爲學生的學習而負責任,熱愛教育事業,根據教學規律來開展課程活動,努力增強教學氣氛,提高課堂的氛圍,使《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成爲受學生歡迎的課程。這門課具有最大的特性就是理論性與實踐性,這種理論有着其自身的魅力,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性,對於學生的社會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影響。在以後的發展中,努力發展這門課的情景化教學,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式,爲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燕瓊。正確處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若干關係――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爲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6)。

[2]曲澎。高校“概論”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6)。

[3]楚鳳梅。構建和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爲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4)。

[4]趙建建,黃冰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探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爲例[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毛概論文:《試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篇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伴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確立的包括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制度以及包括各項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發揮了根本保障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歷史征程中,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致關重要性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並且進一步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率領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成功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保障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夠不斷地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我們既要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展現出的歷史先進性、制度優越性和真正人民利益性,同時也要對制度的完善保持清醒的頭腦。無論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都還有待於伴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地加以完善。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於:

首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向前推進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歷史任務。在這一進程中,既離不開道路作爲實現途徑,理論作爲行動指南,同樣也離不開制度作爲根本保障。因爲就國家制度而言,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普遍約束力要求全社會共同遵守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和社會的規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過程,既是對社會主義本質和規律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體國情實際深刻認識的過程。實踐永無止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需要隨着實踐的發展不斷地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完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長期的艱鉅的和紛繁複雜的歷史任務。一方面要明確,制度一經確立,就應當具有相對穩定性、長期性和固態化,必須從根本上毫不動搖地恆久堅持,放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會成爲空中樓閣,就會失去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制度的完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需要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而且同樣也需要制度創新,只有通過制度創新不斷地實現制度的完善,才能夠更好地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推進發揮根本保障作用。

其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的現實需要。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勃勃生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不僅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獲得了空前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而且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已經初步確立,中國正在由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我們在看到取得成就的同時,也要清醒地意識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這些困難和問題誠如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鉅;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

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羣衆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一些幹部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這些困難和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提出的一系列新課題。要卓有成效地破解這些新課題,不僅需要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下,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且也需要通過制度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制度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使其“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不僅依賴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爲根本保障,而且也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再次,,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客觀要求。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開創和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有“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有“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有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世紀新階段“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顧周圍世界,有的國家盲目照搬別國體制制度模式,不僅造成“破而不立”,而且還導致了經濟停滯、民生凋敝、社會動盪。實踐證明,,必須立足於中國目前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這一最大的具體國情實際,“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要深化改革,更加完善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迸發出蓬勃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的實行。改革作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深刻而又意義恆遠的革命,澄清和剔除了長期以來對社會主義在認識上存在的各種偏差和謬誤,使中國這樣一個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礎上貧窮落後人口衆多的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思路上真正明晰,在對策措施上應對得當。

改革作爲社會主義實現自我完善和 發展的重要途徑,理所當然地包含了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實現制度完善的內容。任何社會制度形態在確立的初期都不可能達到完善的程度,都有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由不完善到相對完善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當然也不例外。而且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 建築的矛盾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舊的矛盾解決了,在一定條件下新的矛盾又會產生,原來適應的東西在新的發展變化了的條件下又會變成不適應的東西,因而,希圖改革能夠一步到位,一勞永逸,既不現實也不可能。

要看到,改革至今我國已步入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所謂發展關鍵期,意味着如果不適時地轉變發展方式,堅持以人爲本,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就無法真正得以實現;所謂改革攻堅期,意味着不能坐享以往改革的“紅利”,只有突破糾纏交織源自於體制機制的各種改革障礙性因素和“瓶頸”,才能夠使改革得以向縱深邁進;所謂社會矛盾凸顯期,意味着在改革帶來的深刻社會變革面前,利益關係在調整的過程中不可能保障所有社會成員都均等地從中獲益,因利益失衡而導致的利益矛盾甚至利益衝突不可避免,進而導致對社會公平正義追求和期盼愈益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更加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按照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 報告中提出的目標要求,“以更大的 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包括:

——“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要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宏觀調控目標和政策手段機制化建設。要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 稅收制度。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 工作法治化。”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加快完善 文化 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 環境。”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 網絡,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 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總之,致關重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向前推進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實踐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客觀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深化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毛概論文:《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篇三

摘要:本文通過系統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含義及兩者的關係,分析了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及其主題的轉換,並針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及發展階段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現代意義,包括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促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爲社會主義在實踐拓展中提供新路徑、引領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四個方面。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的現代意義,旨在重新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現代意義; 前進方向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關係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含義

中國的社會主義產生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十分有限,生產力不發達,社會主義的物質文化基礎十分薄弱的時期。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農村人口占多數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實踐是一個新課題,也是一個歷史性難題。這就有了一個在現實的基礎上重新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正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特殊的國情基礎上,才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但不能成爲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現成方案。在中國現實的社會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會有自己的特點。中國共產黨人只能在現實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經驗,依據時代要求,把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來探討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關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科學社會主義是其質的規定,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是其具體要求。從質的規定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科學社會主義,必須要體現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本質規定和根本原則。從具體要求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具體發展進程和表現形式,同時還要反映時代特徵和世界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統一的過程,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相聯繫的過程。我們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始於毛澤東、成於鄧小平、推進於江澤民及其後繼者,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源頭和理論基礎是科學社會主義。沒有科學社會主義,就不可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活水,那麼,科學社會主義就是活水的源頭。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及其主題轉換

(一)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形成和發展的階段

19 世紀40 年代後半期到19世紀90 年代中期爲第一階段。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形成和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主題是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也就是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

1848年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形成的重要標誌,也是對此後50年科學社會主義發展主題的第一次全面闡述。《共產黨宣言》集中論述的就是資本主義爲什麼必然被未來社會所代替,亦即社會主義爲什麼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問題。

(二)科學社會主義由革命實踐爲主轉變爲建設實踐和改革實踐迅速發展的階段

20 世紀50 年代中期以來爲第三階段。這一階段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廣泛地運用於實際,科學社會主義由革命實踐爲主轉變爲建設實踐、改革實踐迅速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主題逐漸轉換爲社會主義如何在與資本主義共存、交流和衝突、對抗中發展自身並最終取代資本主義。

同時,中國和蘇聯兩黨之間的裂縫已經顯現,到60 年代爆發了公開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大論戰”,引發了對原來蘇聯模式弊端的揭露和反思,也引發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改革。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提出的核心問題就是計劃和市場的關係問題,進而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係問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關係問題,而後再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市場化取向的思考,社會主義經濟改革中借鑑、利用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機制中的合理因素,包括吸收和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等理論與實踐問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交流和合作的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

三、科學社會主義的現代意義

(一)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社會主義方法論、社會主義本質規定、社會主義價值是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其中,社會主義本質規定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高命題,是從最深層次上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必須堅持由社會主義方法論、社會主義本質規定、社會主義價值組成的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整體。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和價值,並在實踐中深化認識和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

(二)促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構建基礎是經濟文化落後國家的基本國情,其理論支點是時代主題轉換論和初級階段論,其理論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科學社會主義原則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實現了對馬克思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即“產品經濟論”的創新和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空前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爲一些國家的探索和對歷史經驗的反思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振興起到了示範作用。

(三)引領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闢的社會主義建設新路徑,符合我國國情、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反映了人民羣衆的願望,因而成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適應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而產生,並將隨着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進程不斷創新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不僅將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堅定我國人民走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向世界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將以其科學的理論體系和發展道路而成爲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範例,從而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的振興和發展。

四、結論及展望

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是以俄國十月革命爲標誌的,在隨後不到一個世紀的各國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又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但只有社會主義纔是人類追求“理性的王國”的希望之所在。

無論生產力如何發展,只要真理不倒、正義常在,科學社會主義就將永葆青春;無論生產關係如何變化,只要人類的平等和人權得到尊重,科學社會主義就將能面對任何挑戰;只要社會主義執政黨始終教育人民和自身反對“迷信、非正義、特權和壓迫”,始終堅持“三個代表”,社會主義執政黨將永遠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陽光就會照射出來,理性的王國就會出現。(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政治學院)

參考文獻:

[1]秦剛:《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係,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9期。

[2]單淮:《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比較研究》,載《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3]樑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展》,《理論視野》2013年第4期。

[4]趙明義:《社會主義論:基礎理論在當代中國在當代世界》,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閆志民:《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關係問題的再認識》,載《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6期。

字毛概論文 篇四

學校給我們開設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讓我們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先進成果。

大學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這是我們走向社會前的最後一個階段,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會決定這個人未來一生的走向。如何看待問題、處理問題都需要依靠自身的認識論與方法論來做出判斷。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決定了大學生的自我認識和科學的人生目標的實現。實事求是作爲一種思想路線,它是科學的、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我們可以從對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以及基本內容的解讀中看到其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基礎,這些哲學方法對我們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如何看待問題、如何處理問題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我們在大學階段甚至更早就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未來的路如何走?選擇的工作是什麼?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如何的看待自己成功與失敗?這些都需要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何設計人生,如何規劃目標,必須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自己所處環境的實際情況,才能保證我們的期望與判斷是合理的、科學的,是符合社會的客觀實際條件的,是具備成功條件的。尊重實際,不帶主觀隨意性,用辯證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在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時,應該掌握辯證的方法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是科學的、正確的。

回憶過去的道路,我們的人生被太多的人設計。有各種各樣的人告訴我們人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未來的道路應該怎麼走,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應該如何抉擇。有些意見我們可以借鑑,但也僅僅是借鑑,生活的道路還需自己去走,只有自己才瞭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我們應該形成自己的判斷,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實事求是的觀點來指導。從實際出發目標,在實踐中不斷檢驗目標,不斷進行總結和調整,以期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實際,最客觀、最有成功可能性的成長道路。

在當代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文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就必須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得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爲指導,決不能在思想上走錯路。作爲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我必須要學好《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牢牢的把握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神,以期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更好的學習和堅持中國法制精神。

另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思想政治理論考試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學好這門課程是有利於我們考研究生的,有利於我們在研究生考試中得到一個很好的分數。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的偉大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即是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本土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把改革開放時期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逐漸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稱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校開設這門課程,可以促使我們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

無論如何,學習這門課程對我們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