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班門弄斧議論文精彩多篇

班門弄斧議論文精彩多篇

班門弄斧議論文 篇一

班門弄斧,人皆不以爲然。認爲區區本事,焉能在公認大人物面前耍弄“雕蟲小技”。故視弄斧者爲狂人。與班門弄斧同義語甚多,以“關公門前耍大刀”爲著名。一部《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無名小輩”在關公門前使刀弄槍的不可勝數,最後一位,乃魏將龐德。雖然最終關公在“溫酒斬華雄”之類的豐功偉業後平添了一條“擒于禁,斬龐德”的赫赫武功,但世人無不扼腕嘆息,並無人因龐德“不自量力”而恥笑之。龐德驚世之舉,畢竟未能動搖“班門”。“生薑還是老的辣”,“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習俗根深蒂固。依然禁錮着人們的頭腦。

其實,“班門”的堡壘並非固若金湯,不可攻陷。在班門前弄斧者,須有過人的膽識和超人技巧。看過世界盃足球賽的人皆不會忘記,喀麥隆揮舞足球技術利斧,在“老師傅”阿根廷門前一次次揮斧成風,殺得阿隊落荒而逃,敗下陣去。球王馬拉多納見此情景也“心如刀絞”,望球興嘆,徒喚奈何!

由此看來,“弄斧”就要到“班門”。只要弄斧者舞得巧,照樣爲世人稱讚。喀麥隆雖斗膽弄斧。卻匠心獨具,怎不令人拍案稱絕!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千古名言即是對“班門”中“鐵桿保皇派”的當頭捧喝!如若不信,大洋彼岸一學生擊敗教授之美舉足可驗證。

據報載:在美國一次中學生數學會考中,某生五十題答對四十八題。但該生並未以此誇耀,而是潛心研究其中一題,經過多次計算、驗證,證明標準答案有誤。考試中心接到報告後,專門集中數學教授反覆論證,最終不得不承認“我們臉紅了”,並給數以萬計的學生加分。這真是後生可畏,“弄斧”可敬!

如今,時事變遷,“班門弄斧”也須“古爲今用”了。中國打開大門,應對西方眼花繚亂之科學技術,該如何是好很簡單。“師夷之長技”,奮龐德之餘威,效喀麥隆之無畏,仿美中學生之創見,追而趕之,趕而超之,“弄斧”敢於到“班門”,知其不可而爲之,歷史車輪纔會滾滾向前。

論班門弄斧作文 篇二

契訶夫有句名言:“小狗不應該因爲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亂不安,所有的狗都應該大聲叫――就按上帝給的嗓門大聲叫好了。”

我們不是狗,而是更爲高級的人類。因而對於我們來說可不是叫喚幾聲就能解決問題的,我們得用自然賦予的思想“叫喚”,讓世上的人聽到。而所謂的“大狗”自然是指權威,向權威挑戰,無異於班門弄斧。但是,班門弄斧就真的值得嘲笑嗎?

我說,當然不是!不但不能嘲笑,而且就是要“班門弄斧”。

首先,班門弄斧不爲過。社會要進步,人類要發展,就不能只依賴着前人的思想與成果,而是要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如果一個人有了新的發展或是創造出了新的理論,卻怯於向權威挑戰,怯於直面世人的流言蜚語,怯於出自己的醜,贍前顧後,那麼人類文明的發展不知要倒退多少年。試想,伽俐略要是在衆人的議論紛紛下打退堂鼓,放棄了上比薩斜塔做雙球落體實驗的想法,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言論還要統治多少年?如果哥白尼害怕教會勢力的鎮壓,沒敢發表“日心說”的論文,人類天文學的進程又會陷入怎樣的情況?沒有這些敢於班門弄斧的人,社會便難以進步。

其次,“弄斧”就應該打“班門”。就算我們有再多的發現與創造,就算我們再怎麼肯定自己的正確,不去“班門”與大師切磋,都沒有辦法讓別人(也包括大師本人)信服。詩仙李白有詩曰:“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孔子應該算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聖人吧。李白何德何能,居然在孔老夫子面前如此狂妄?他是不自量力嗎?非也。他是認爲自己有足夠的豪氣,而不是想要把孔子比下去。“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仙狂放如斯,縱是才學與孔子無法相提並論(也沒有可比),也不妨礙他成爲詩壇上一顆與衆不同的明星。

美國有一名高中生,在一次全國中學生統考中,50題對了48道,這已經是個難得的成績了吧!可他並不滿足,經過仔細的計算,他發現標準答案有誤。經過教育部十幾名數學專家的嚴密審覈,他們也不得不紅着臉承認“我們錯了”,並給數以十萬計的學生加分。

班門弄斧,是我們提升自我水平的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我們不應該怯於挑戰權威,而要相信真理,就是要“班門弄斧”。

班門弄斧新解議論文 篇三

班門弄斧,顧名思義:就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於是便有人說這不是不自量力嗎?自古以來,人們都不大看好這種行爲,認爲不過是徒增笑耳的無用功。可我卻覺得,班門弄斧的意義,不應只是這樣。

除開那些故意出洋相、討關注的庸夫不談。首先,敢在魯班門前弄斧之人,必是勇敢之人,也必是有才華之人。戰國時期自薦的毛遂,他不過是一名小小的門客,心中雖有遠大抱負卻無門實現,於是他便主動向平原君趙勝自薦,最終說動了孝成王聯楚抗秦。可見毛遂的自薦靠的是胸中有膽魄,是肚中有才華。這樣的弄斧者是敢於向權威展示的人,其精神是值得稱道的。而且,在這樣一個弄斧的過程中,弄斧者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知識得到補充,經驗也得到積累。

其次,班門弄斧,更是與高手之間的一種切磋,是一個互相學習,提高的過程。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光靠閉門造車是不行的,只有不斷實踐創新,勇於站在新的高度挑戰,才能不斷進步。一如工人作家宗福先,正是他向鼎鼎大名的作家曹禺先生“班門弄斧”才能寫出《出無聲處》這樣的大作。這說明,敢班門弄斧者絕非平庸之人,在“弄斧”中他既學習了高手的長處也對自己的新學作品作了一些肯定與修改。事實證明,一個人若想要有所提高,也只有到“班門”那兒弄斧,才能求得“真經”。

最後,“班門弄斧”是質疑精神的另一體現,是對權威的挑戰,更是對科學與真理的不懈追求。陳景潤曾偶然發現華羅庚數學著作裏的錯誤,寫信給華教授,華教授真誠地接受了批評並及時作了改正,並且因此發現了這顆數學新星,爲陳景潤日後輝煌成功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不如果永遠不敢“班門弄斧”,人類可能還在吃生肉,披樹皮。敢於“班門弄斧”,正是探求真理的開始。正是有了這樣的班門弄斧,我們的科學才得以不斷進步不斷髮展,後人的不斷實驗研究,發現前人結論的漏洞與錯誤,我們纔會越來越接近真理,最終掌握住真理。這樣的班門弄斧亦是人類發展進步的需要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因爲事物總是發展的,後代總是勝於前代的,卻有許多人不敢在“班門”前大“弄”其“斧”。我們不要以“班門弄斧”自棄,別人更不應以此來嘲笑勇於探索創造的人。特別是青年人,要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精神,爲祖國的現代化偉業,勇於多在“班門”前“弄”幾下“斧”。不要怕砍歪了,多砍幾下,不就能砍正了嗎?權威並不等於科學,所以對待“班門弄斧”這一成語,我們不應僅憑一己之見主觀臆斷,更應該多想想一個事物的正確性再下結論。

班門弄斧議論文 篇四

成語“班門弄斧”是個貶義詞,華羅庚先生卻說:“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這是我一生的主張。”“班門弄斧”本是指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但班門弄斧者正是敢於在高人面前推銷自己,展示自己才能的人。這種人在班門前並非在賣弄本領,而是在展示自己的才華,以期得到重視,從而學到更多的本領。如果是這樣的話,“班門弄斧”又有何不可呢?

班門弄斧者不滿足於現狀,到技藝更高的人那裏去推銷自己,正反映了他們勇於上進,不甘落後的精神,同時也顯示出他們強大的自信心,堅信自己長期練就的本領會得到賞識,進而在高人的指點下學到更多的本領。這種人不但不應被衆人譏笑,而且還應受到衆人稱讚,因爲他們才真正認識到自我的價值不在於爲已學得的小小本領沽沾自喜,而在於不斷充實自己,學到更多的本領。既然這樣,班門弄斧者就不應受到指責,即使是魯班也應當爲有這樣精於學藝的人而感到高興。

鋼琴王子肖邦在未成名之前,是個清貧的無名小輩,但他酷愛音樂,願將一生傾注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並且異常地刻苦練琴。他在自己的第一場音樂演奏會上特請李斯特爲在場聽衆演奏了一支名曲。此後肖邦名聲大振。肖邦向李斯特表示謝意,說:“是您用寬厚的臂膀扶助了我。”而李斯特卻笑着說:“不,是你造就了自己的成功。”肖邦的成功離不開自信與勇氣,他敢於在鋼琴大師面前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不僅得到大師的賞識,也得到了衆人的讚許。(國中作文)

由此看來,“班門弄斧”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班門弄斧”反映了人的勇氣與自信。有了這種勇於展示自己的勇氣,才使班門弄斧者的本領日漸增長,從而獲得成功。

班門弄斧議論文 篇五

古人說過:班門弄斧乃不自量力,是雞蛋碰石頭。我說:“非也,非也。”敢於挑戰權威的人才是英雄。權威並不是真理。

當達爾文的《進化論》受到《神創論》猛烈地炮火攻擊時,他開始了人生的轉折點。《神創論》已經在大家的腦海裏根深蒂固了,對於衆人的懷疑和蔑視,達爾文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地挑戰這些生物界中的權威們。經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和收集資料,使《神創論》在這些鐵的證據面前不戰而潰。被恩格斯讚譽爲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在以前,人們看見太陽東昇西落,月亮西落東昇,便認爲星球都是圍着地球轉,便創造了《地心說》,哥白尼經長期的天文觀察,認定了衆星球應該是圍繞太陽轉,便創造了《日心說》,但是,教會卻容不下他,向他伸出了魔爪,最終死在熊熊烈火之下。多年之後,《日心說》漸漸被人們接受,更爲日後更先進的理論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班門弄斧不是顯耀或賣弄自己,而是讓人知道自己的本領和才華。韓愈說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你是一匹好馬,成爲千里馬最好的辦法就是“班門弄斧”在伯樂和衆多的馬中全力奔跑,跑出速度,跑出精神,從衆多馬中脫穎而出,你就成功了。

班門弄斧要弄出新意,不能是幾套老把式;更要敢於去弄斧,勇敢地去打破神話;班門弄斧更要有高超的本領,如果只會幾套空把式,不僅不會被別人所發現,只會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

班門弄斧只有善於弄斧和敢於弄斧,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班門弄斧議論文 篇六

“班門弄斧”原意爲在魯班門前耍弄斧頭,藉此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對於這個成語的理解,人們常會想到的是那種狂妄的人,

但對於現代社會而言,“班門弄斧”也並非都是壞事。

一般而言,敢於在班門弄斧的人倘若不是自信之人,也許就是創新之人。爲何這麼說呢

試想,一個人若對自己都不自信,又怎敢到行家面前去獻醜呢

正是因爲他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他纔敢到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事。

他只有這麼做纔會得到行家的指點,纔會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進步的機會。

但這種自信也決非是盲目的,它需要你自身實力的支持。

蚍蜉撼大樹般的作風是萬不可取的。

姚明是“中國長城”的頂樑柱,當今NBA的統治者之一。

但對於NBA中的衆星而言,2002年初入NBA的姚明只但是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

在那幫身經百戰的“祖師爺”面前,他敢於去“弄斧”,於是便成就瞭如今火箭隊的“姚核心”。

同樣的,除了有自信之外,還有另一種可能使他們敢於在“班門”前弄斧,那就是具有創新的精神,敢於向世俗觀念發動挑戰。

當代社會注重發展,倘若沉溺於世俗規程會使社會止步不前。

所以我們需要創新。而那些所謂的“班門”內的人所能到達的只但是是一些陳舊的規程,他們不會去改變自己所崇揚的規則。

而當人們研發出新的技術和事物後,就會有更多的手段和簡便方式去做以前所謂的一些難事。

而對於這種事,後起之秀只能摸索新技術、新方法,畢竟多年的經驗使“班門”中人有足夠的實力傲視羣雄。

在軍營中,有多少士兵風餐露宿,刻苦奮鬥,練就了錚錚鐵骨。

“硬骨頭六連”更是以過硬的軍事作風名威天下。

而如今的連長卻是彬彬一介書生。這是何故呢

他就是在發揚硬骨頭精神的基礎上,憑藉着敢於創新的膽識,藉着科技強兵的春風,以高科技武裝的頭腦去揮舞起最新的“斧子”,在“班門”前耍斧,讓六連又有了長足進步,超越那些“英雄豪傑”。

我們需要在自信與創新中發展,爲了成才,更爲了成功,何不“班門弄斧”呢

這就是我主張“班門弄斧”的理由。

關於班門弄斧議論文 篇七

晚上,寫完課外閱讀筆記,發現有一塊“空地”,“荒”了怪可惜的,於是提筆畫了幾根小草,媽媽看見了,說:“你的教師能寫會畫,在他面前‘班門弄斧‘,豈不讓人家笑話!”聽了媽媽的話,我不禁浮想聯翩。

“班門弄斧”這個典故是比喻在比自我高明的人面前賣弄本領,自古以來都是貶義的。

由此,我想到:學生們學習本領,總會遇到各種難題。假如如教師斥道:“學習乃人生大事,休要逞強!”學生也很“謙遜”,不再進取,那科學技術怎樣能發展到今日這樣先進的水平?向教師學習,並非“班門弄斧”。即使弄幾下斧,求教於他人,有什麼不好?所以而多學一些本領,又有什麼不對?如果水遠不敢“班門弄斧”,人類可能還在吃生肉,披樹皮。敢於“班門弄斧”,正是求教的開始。

它束縛着人們的思想。事物總是發展的,後代總是勝於前代的,有許多人在“班門”前大“弄”其“斧”;

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在着名數學家華羅庚面前“弄斧”,爲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取得優異成績;

工人作家宗福先,就是在戲劇大師曹禺門前“弄斧”,寫出了話劇《於無聲處》,轟動了全國。

班門弄斧議論文 篇八

首先那爲木匠知道那是魯班爺的家,但他還是要去,證明他敢於挑戰不迷信權威。這種可貴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其次若對權威挑戰就是不自量力那麼是否任何都是不自量力呢?不是。在國外年輕時的加利列,就對當時的泰山北斗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定律十分懷疑,並通過多次的實驗證明他的結論是錯的,並當衆實驗在實驗前:"人們說你敢對偉大的他做懷疑真是不自量力,但在實驗後,人們對伽佩服的五體投地。並叫他天才。請問伽是不自量力嗎?沒有,他的這件事告訴了我們要敢於挑戰敢於追求真理膏腴班門弄斧。

在世上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可以看出班門弄斧是一種可貴的精神,不應該貶而是應該發揚光大。如果我們每人都這樣我們的社會會飛快的進步,所以我們應該拿起你手中的斧頭走做一個新時代的弄斧者吧!

關於班門弄斧議論文 篇九

自古以來,人們常用班門弄斧形容一個人的不自量力,說這是雞蛋碰石頭。我卻不敢苟同。在當今社會,面對衆多權威人士,也可以大膽闡明自己的不同觀點,與“權威”鬥爭到底呀!

區別於舊“班門弄斧”,本人將自己的觀點稱爲“新班門弄斧”。所謂新班門弄斧,指大膽表現自我,挑戰權威。即弄斧必須到班門。在如今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不主動表現自己,只坐享其成怎麼會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呢?

我將班門弄斧的好處總結爲3點:

首先,班門弄斧將自己的獨到見解展現在世人面前,是一種自我展現。它可以讓人們更清楚的認識你,讓你的觀點得到一部分的認同,有人會問“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爲什麼要急於表現呢?”他們錯了,正因爲會發光,所以要讓人們更早地認識到這塊金子,即使不是金子,也可以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可以將自己變成“金子”。

其二,班門弄斧是對權威的一種挑戰。試想,當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對一個偉大科學家的見解提出質疑時,人們必會對他進行一番嘲諷。伽利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古希臘,有一位偉人——亞里士多德,他曾經與年輕的伽利略就一個物理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亞里士多德認爲,質量大的鐵球一定比輕鐵球先落地。而伽利略則認爲,兩個鐵球會同時落地。於是,在著名的比薩斜塔上,人們見證了一個新的思想的誕生——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可見,班門弄斧並不是自不量力,而是對更高精神的一種挑戰,一種自我價值的提升。

其三,我更推崇“弄斧必須在班門”。所謂班門,自然是權威的殿堂,有些知識必須在“班門”才能真正顯出它的真諦。因爲與權威較量的結果,必須也有一定的權威性,更加地專業化,更接近真理。

“新班門弄斧”所提倡的是一種勇於自我展現,勇於探索的精神。儘管有時換來的結果好比飛蛾撲火,但畢竟曾奮鬥過,追求過。

曾在一本書看到這樣一段話:“你我都是註定飛不過滄海的蝴蝶,但爲何不在礁石上做一次無畏的騰飛呢?”或許,你真的會飛過滄海。班門弄斧也是這個道理,做一隻勇敢飛過滄海的蝴蝶吧,那樣你的人生纔是有意義的!

班門弄斧議論文 篇十

相傳,李白死後葬在採石江畔,來往的文人墨客總愛在他的墓前提詩。一日,一位名曰梅之渙的文人經過,見此情景,便憤然在墓前提曰:“採石江畔一壞土,李白詩名傳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其是在諷刺那些自不量力的人,這便是班門弄斧的典故。我對梅之渙的認識不敢恭維。

我認爲敢於在名家前面顯示才能、提出異議的人往往自我意思強,能大膽的表現自己。老子說過“自勝者強”,現代革命家陳毅也說:“人就是應該有頑強表現自己的精神。”伯樂當年發現千里馬,不也就是千里馬不凡的一聲長嘶嗎?《史記》寫毛遂自薦時,面對平原君的不信任,毛遂的一番論述頗爲精彩:“這是因爲我到今天才叫你看到這錐子,要是你早點把它放在袋裏,難道光露個尖兒嗎?”毛遂自比冒尖的錐子,而他正是具有了這種自我意識才贏得了展示才能、留名青史的機會。反之,若不敢在魯班門前耍耍“大斧”,就沒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豈不碌碌一生?

同時,“班門弄斧”貴在於有認真的科學態度,向權威提出質疑,不人云亦云。富蘭克林就敢於向權威挑戰,以風箏試驗推翻了巴黎皇家學院羅勤院長的觀點,證實打雷是一種放電現象。我國女科學家修瑞娟也是如此,敢於提出不同觀點,最終她的微循環機制得到了世界的公認,被稱爲“修氏理論”。其實,“大斧”到底“耍”得是否完美並不重要,至多在高手面前露個破綻,貽笑大方,總比那些怯懦保守而又自高自狹的“老朽”強上千倍萬倍。試想,倘若那位木匠祖師魯班沒有一點“師門弄斧”的精神,他豈能勝於他的師父?這樣代代相傳,代代而遜,豈不大謬而特謬?

總之,我認爲在新時代,年輕人應該敢於創新,敢於衝破前人的樊籠,應具有“班門弄斧”的精神。梁啓超說過:“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年輕人猶如“紅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山伏流,一瀉汪洋”。而少年強則國強,難道今天的當代少年就不應該擔起時代的重任,衝破“樊籠”,在“魯班門前”耍耍“大斧”,擁有一點“班門弄斧”的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