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護理研究性論文(多篇)

護理研究性論文(多篇)

護理教育研究範文 篇一

文章編號:1003-1383(2013)03-0441-04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1003-1383.2013.03.059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護理就是護理人員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中,除對其進行醫療護理外,還對病人及其家屬傳授相關疾病的醫療護理、預防方法及自我保健的知識,通過宣傳教育和交流互動,提高對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的意識,能夠自覺地行使有益於健康的行爲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影響健康的各種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隨着護理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斷地擴展,爲探討適合我國醫療現行體制與有利於健康教育發展的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筆者就“教育模式轉變護理健康教育的職能、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效果評價、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及應用前景”等問題作一綜述。教育模式轉變護理健康教育的職能傳統教育的概念是指學校教育,隨着社會的進步,也泛指對社會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動,對受教育者傳授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經驗的知識。教育是有目的和要求的,就健康而言,健康是指機體發育良好,功能活動正常,適應環境能力強,反應敏捷,身心協調的一種精神狀態。健康教育也就是按照這種精神狀態,傳授相關的健康知識,改變不良的衛生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劉明慧[1]研究認爲,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羣體行爲,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從護理健康教育評價,其實健康教育是一種干預,它爲人們提供改變行爲和生活方式的相關知識、技術及服務,使人們有能力作出決策,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健康教育”一詞面世之前,我國衛生部門專設有衛生教育所,其職責是衛生宣傳教育,也就是常說的“衛生宣教”,具體執行的部門掛靠衛生防疫站宣傳科。“衛生宣教”與“健康教育”意思相似,但前者只是面向“普及衛生知識”,教育效果評價無從談起。而後者具有目的和具體操作規程,通過行爲干預,達到提高健康認知能力的目的。對於教育模式的轉變,高德彰等[2]認爲,從衛生宣教過渡到健康教育,是觀念和工作模式的轉變。不難理解,衛生宣教在於普及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則是建立健康行爲,其操作體系是從知識灌輸轉變到計劃的實施。許多疾病與人們的不良習慣有密切關係,對這些疾病不能單靠藥物來治療,還要靠健康教育來改變病人的不健康行爲。對疾病狀態下的人羣進行與疾病有關的醫學護理知識教育,對普通人羣進行疾病預防,增進健康知識的教育,兩者共同構成了健康教育完整的概念[3]。 WHO對健康教育十分關注,提出了新型的“健康”定義,指出心理治療、預防保健、康復諮詢、健康指導是醫院發展的趨勢[4]。隨着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院的醫療觀念也由“以疾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使醫療服務由單一的醫療服務向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轉化,以個體服務向羣體服務轉化,以單純的技術服務向社會全方位服務轉化,醫院在諸多的工作中,健康教育展示出舉足輕重的角色,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已成爲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策略之一[5]。現代護理學賦予護士

基金項目:201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自籌經費科研課題(合同號:Z2011139)。

作者簡介:陸柳雪(1972-),女(壯族),廣西德保縣人,副主任護師,學士學位。

的根本任務是“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並幫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這明確了護士教育的義務,健康教育成爲護士的職責。在醫院工作條例中,強調要向患者及其親屬提供面對面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務,“爲病人創造一個整潔、肅靜、舒適、安全的醫療環境”[6]。隨着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已不停留在以“患者爲中心”的傳統觀念上,而在進一步地向“諮詢—預防—保健—護理—康復”一體化發展,護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在向“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實施方法、效果評價”方向拓展,並進入多樣化、科學化、規範化軌道[7]。 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效果評價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較多,學者鍾勤[8]認爲,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和康復知識;器械性治療、臨牀檢驗、用藥指導、心理衛生等,都是醫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林清然[9]報道,美國醫院健康教育內容更具體、更全面,不但介紹護理機構、醫院設施、就醫指南,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介紹,具體到解剖、病因、病理、治療、護理、預後、康復、功能鍛鍊等。就手術而言,具體到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後活動、用藥指導、併發症的預防、康復鍛鍊、居家護理、飲食調理等。在教育方法上,王玲玲等[10]認爲,健康教育要有針對性,對各類住院病人的不同健康問題,內容要有所選擇,對慢性患者、病情穩定者,重點介紹治療效果、病情現狀、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對常見慢性病的病因、發病機理、症狀、併發症、生活起居、飲食等進行一系列健康教育。[11]認爲,教育形式要多樣化,除採用口頭講解、書面材料、示範訓練等方法,在具體做法上要與護理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護理操作時邊實施邊講解,這是最直接、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溝通與交流是最主要的手段,在向病人宣教時,注意做到少而精,短而明,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語,具體指出病人應知道的內容[12]。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取決於教育的時機,當入院病人處於心情不定、顧慮重重、或正在病重急診、疼痛不安的情況下很難接受教育。此時應讓病人住院,經檢查治療,病情穩定後選擇合適時機,結合病情進行宣教,病人才能專心傾聽,提高認知能力[13]。正如學者鄭維英[14]總結的那樣,做到“適時宣教、按需宣教、反覆宣教,”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劉建萍等[15]對20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人進行高血壓基本知識與服藥依從性的健康教育,通過對照研究,實驗組的健康信念綜合度和服藥依從性分別爲61.67%和40.75%,高於對照組的33.00%和15.50%,表明護理健康教育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也提高了治療用藥的依從性。在評價指標方面,目前多數醫院單純採用“衛生知識知曉率”指標,我們認爲該指標只是其中之一,評價指標應建立在患者掌握知識、轉變態度、改變行爲或掌握某些相關技能、促進健康行爲形成,提升健康水平等方面。劉斌報道[16],在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中,與病人建立一種指導與合作的共同參與型護患關係,通過針對性健康教育指導,解決病人存在的實際問題,病人的滿意率由92.6%上升981%,滿意度得明顯提高。用這些指標的滿意率來評價健康教育效果也許最能夠說明問題。學者溫麗芳[17]在對醫院護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中,指出其近期效應能協調醫患關係,使患者配合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和醫療質量;遠期效果是增強人們自我保健意識,減少疾病發生,提高健康水平,顯示出醫院健康教育的巨大潛力,肯定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應用前景隨着醫院健康教育模式的轉變,如何搞好醫院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醫院領導及醫護人員關注的問題。國內諸多專家、學者都對醫院健康教育的對策作出有益的研究,也探索出一些特色模式和值得借鑑的經驗。陳啓超等[18]認爲,要把醫院健康教育工作搞好,還應在管理上將健康教育納入醫院年度工作計劃的議事日程,經常討論。同時建立醫院健康教育考覈評價體系,以期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給予指導,工作各個環節的指標要做到量化、標準化、制度化。南京總醫院醫務部以健康教育爲基礎,在構建醫療質量管理體系中,着重規章制度、組織機構、信息系統、考覈系統等四個方面的建設,在患者及家屬、醫務人員、系統幫帶、社區人羣等四個羣體中,建立立體網狀式的全面醫療健康教育體系[10],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模式有計劃性、自主性、護理程序、健康信念等,計劃性健康教育爲臨牀普遍採用的模式,一般是根據科室護理的特點,制定不同病種標準健康內容,由責任護士實施。範麗鳳等[19]通過有計劃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教育培訓,結果患者的糖尿病知識評分、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的依從性、自我血糖監測、自我管理能力均明顯提高,血壓和糖代謝控制明顯改善。自主性健康教育是讓患者自行選擇,根據自己病情提出相關問題,由護患雙方共同制定,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使受教育者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20]。在護理健康教育改革探討中,有提到“優勢內容遞增教育法”,其核心內容是根據患者的需求,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以達到自己希望掌握的知識,這其實是自主式健康教育的一種補充,對患者而言,教育效果、滿意度及主動諮詢方面可能優於計劃性健康教育。但有的則認爲,計劃性健康教育只是按計劃的教育內容照本宣科,會使聽衆失去學習興趣,教育工作容易流於形式;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強調的只是患者主動參與的理念,沒有一個可操作性的系統模式。有人認爲護理程序纔是一種科學的、邏輯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理論及工作方法,不僅適用於臨牀護理工作,也同樣適用於健康教育,運用其對患者實施教育,是提高健康教育實效的一種有效方法[21]。在臨牀整體護理中,護理健康教育又有新的擴展,有不少學者把企業的PDCA管理循環方法應用於健康教育工作並作有益的嘗試。PDCA循環管理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護理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用中文表達是按策劃、實施、檢查、處理的順序循環管理,將每一次循環的起點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並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戴莉敏等[22]採用這種循環程序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對糖尿病合併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進行隨訪觀察,並與常規隨訪模式管理對照研究。按既定的時間隨訪觀察,結果全程健康教育形式管理的知識掌握情況、糖尿病自我行爲評分、生化指標等均較常規隨訪模式管理優。學者黃敏[23]也把該管理模式應用到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管理中,經與常規健康教育比較,觀察發現PDCA管理健康教育干預後,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行爲方式、肝功能指標恢復效果都較常規健康教育好,患者的滿意度非常高。表明循環程序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能提高患者自護行爲及生活質量。健康信念模式理論運用於護理健康教育,更充分體現教育行爲改變的實質。王井霞等[24]報道,近年來健康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更加廣泛,教育過程呈現一體化,教育對象也進一步擴展,形式上研究更加深入,顯示出護理健康教育應用的前景更加寬廣。

綜上所述,護士的根本任務是“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幫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明確健康教育是護士的重要職能;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和康復知識;器械性治療、臨牀檢驗、用藥指導、心理衛生等,都是醫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形式有口頭講解、書面材料、示範訓練等方法,實施教育要與護理活動有機地結合,口頭講解是直接、簡便、有效的方法;效果評價應建立在病人掌握知識、轉變態度、改變行爲等指標上;護理程序式是能循序漸進提高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模式,適用於臨牀護理,也適用於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應納入醫院工作計劃的議事日程,以期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給予指導。同時強化醫院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訓,拓寬醫院健康教育思路,逐步將其擴展到全民健康教育中去。

參考文獻

[1]劉明慧。基層醫院健康教育形式及方法探討[J].社區醫學雜誌,2010,8(24):6768.

[2]張玥,高德彰,孫月剛,等。病人教育的起源、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華護理志,2000,35(6):366368.

[3]李旭,劉箴。腫瘤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誌,1995,30(12):747749.

[4]鄭海智,曹秀風,白智剛。醫院健康教育的開展與實施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誌,2009,9(14):3486.

[5]張豔萍,韓雪。現代醫學模式下醫院健康教育問題的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27(1):4446.

[6]劉麗,胡敏,韓韜。醫院健康教育評估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展望[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9,4(增刊):4952.

[7]武美娥,厲兆春,孫清海。淺談醫院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指南,2008,6(5):158159.

[8]鍾勤。社會發展對醫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華護理雜誌,2003,38(6):364366.

[9]林清然。美國醫院系統化健康教育的啓示[J].廣東醫學,2008,29(7):12321233.

[10]王玲玲,楊國斌,汪春暉。強化健康教育 促醫療質量持續提高[J].醫院管理雜誌,2010,17(1):9395.

[11].基層醫院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8,3(9):141.

[12]劉化俠,李蓉瓊。提供有效的病人教育[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3):128129.

[13]何永芳。護理過程中健康教育的時機選擇和語言運用[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3):268.

[14]鄭維英。患兒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J].實用護理雜誌,2000,16(1):26.

[15]劉建萍,何曉俐,任曉丹。健康教育對提高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誌,1999,15(9):5860.

[16]劉斌。我院實行整體護理模式病房的初步實踐[J].廣西醫學,1999,21(6):5253.

[17]溫麗芳。基層醫院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J].臨牀醫藥實踐雜誌,2007,16(12):11971198.

[18]陳啓超,陳清蓉,陸高剛。建立醫院健康教育考覈考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6,17(1):8182.

[19]範麗鳳,陸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構建、組織與管理[J].現代護理,2005,11(8):575579.

[20]張錦玉。我國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現狀與發展[J].護理雜誌,2009,26(1A):3233.

[21]魏碧蓉。基於PDCA循環的護理本科畢業論文過程管理[J].中華護理教育,2010,7(6):264265.

[22]戴莉敏,貢浩凌,方英,等。 PDCA循環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併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隨訪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誌,2012,47(10):882885.

[23]黃敏。 PDCA管理模式在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2,10(2):475476.

護理教育研究範文 篇二

關鍵詞: 護理專業 體育教學 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是指發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意外傷害,不僅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影響正常學習與生活,而且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影響。尤其是女生,由於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在體育鍛煉中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運動損傷的發生有各方面的原因,並有一定的發生規律。體育教師瞭解和掌握運動損傷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及其預防措施,對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有積極意義[1]。本文以許昌衛校和開封衛校護理專業若干女生爲調查對象,對運動損傷的發生率及原因進行調查分析,並根據其原因提出幾點預防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許昌衛校和開封衛校2006級、2008級和2009級護理專業女生爲研究對象,進行隨機抽樣,兩校三個年級各發出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06級376份、08級388份、09級395份。發放問卷1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159份。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調查對象分06、08、09級三個組別。被調查學生的體育課模式是:09級爲基礎課,08級爲選項課,06級不開設體育課但參加學校的各項體育比賽。運動損傷調查表內容涉及運動損傷發生率及原因。

1.2.2數據統計

將有效問卷在統計軟件SPSS11.0的支持下進行x檢驗。

2.研究結果

級升高而降低。

3.討論分析

3.1運動損傷發生率分析

從表1的調查看:運動損傷的發生率隨年級升高而降低,原因分析:09級新生大多數在中學由於升學壓力大,缺乏體育鍛煉,體質明顯下降。又因09級體育課爲基礎課,在體育課中練習的項目較多,練習密度較大,體育達標的項目也較多,容易發生運動損傷。08級學生的體育課爲選項課。經過一年學校體育課的適應,不僅身體素質有所提高,而且掌握了一些體育鍛煉方法,加之自我安全防護意識不斷增強,對易發生損傷的技術動作或身體部位也較清楚,因而損傷發生率較09級低。對06級學生而言,學校沒有開設體育課,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比賽和課外體育活動外,很少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因此06級的女生損傷發生率最低。

3.2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從表2的調查可見:兩校護生髮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3.2.1準備活動不科學(佔24.2%)

(1)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做得不充分。運動中負擔較重部位的功能沒有充分地調動和改善,因而容易發生運動損傷。(2)缺乏專項準備活動。如短跑練習,準備活動的內容只做上肢的運動而忽略下肢。(3)準備活動的運動量過大。準備活動量太大,到進入正式運動時身體機能已經下降或疲勞,在這種情況下極易發生損傷。(4)活動距正式活動時間的間隔過長,生理作用已減弱或消失。

3.2.2學生身體素質差(佔19.6%)

護理專業女生大部分來自農村,而且在中學時爲了應付中招文化課考試,體育課形同虛設,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少,導致身體素質下降。進入中專後,除了學校體育課比較規範外,課餘生活也比較豐富,比如早操、課間操及校內的各種體育比賽等,參與次數的增多使她們極易發生運動損傷。

3.2.3動作技術錯誤(佔18.6%)

女生的身體素質普遍較差,尤其是上肢力量較差,這給女生學習體育技術帶來一定的難度,常因動作要領掌握不好,出現錯誤動作,這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例如:在籃球傳接球時,由於手形不正確引起手指扭挫傷。

3.2.4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差(佔13.7%)

由於護理專業班級人數在70人左右,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負責的學生人數過多,部分學生在教師講授特別是老師反覆強調的容易出現損傷的運動項目及動作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又不認真觀看正確的動作示範,導致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均較差,運動損傷增多[2]。

3.2.5運動場地不合格(佔13.2%)

這也是造成損傷發生的客觀原因。如田徑場上煤碴打滑,跑道高低不平、年久失修,結板生硬,沙坑過硬,球場多爲水泥地而,不能滿足運動的需求等是運動損傷發生的客觀原因。

綜上所述,造成損傷的原因多種多樣。預防運動損傷比發生損傷後再去治療更爲重要,因此,在預防體育教學中出現的損傷是十分重要的。

4.預防措施

4.1重視體育理論和基本技術教學

在上體育理論課時,體育教師除了向學生講解一些體育基本知識外,還要給她們灌輸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方面的知識。對運動技術要領要講解清楚,突出重點、難點,還要對容易發生損傷的動作反覆提醒學生,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使學生掌握全面的體育運動基本知識、自我保健知識和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

4.2重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的目的是在普遍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的前提下,動員機體各系統器官的機能,克服惰性,提高全身的物質代謝水平,加強肌肉韌帶的柔韌性和彈性,降低肌肉的粘滯性,以適應機體運動的需要[3]。很多學生不認真或根本不做運動前的準備活動,爲運動損傷的發生留下隱患。體育教師要根據練習項目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事故發生。

4.3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高是預防損傷的重要條件。我們應該抓緊身體素質的練習,堅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在規範技術動作的同時,加強女生大腿、小腿和足踝關節的力量訓練,注意全身肌肉的協調發展與提高。

4.4加強場地器械管理與維護

加大體育經費投入,改善體育運動場地質量,定期對所轄的體育場地器材及時進行檢查維護,爲減少和避免運動損傷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

參考文獻:

[1]曾凡強,黃曉麗,李可興。湖南省女大學生運動創傷調查與分析[J].長沙鐵道學 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2):132-3.

[2]歐美珍,陳琳偉。對非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與防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33,(3):102-5.

護理研究報告 篇三

【摘要】目的:探析兒科護理中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效果。

方法:選取我院50例兒科的患兒,隨機性質的把患兒分爲兩組,分別爲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觀察組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方法,對照組使用常規的靜脈穿刺護理的方法,然後通過觀察來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和現象。

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無論是在操作技能和併發症等方面都有着明顯差異。

觀察組的應用效果明顯的比對照組要好,有着很強的護理效果,能夠更好的促進兒科的患兒的治療,有着良好的臨牀推廣意義。

【關鍵詞】兒科護理;靜脈留置針;應用效果

靜脈留置針被廣泛的應用在臨牀護理中,尤其是對於兒科的護理,靜脈留置針有着良好的治療效果,靜脈留置針是讓患者實現靜脈輸液的目的,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實施長期治療的、靜脈補液、靜脈穿刺比較困難的現象,能夠有效的改善此類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更好的痊癒。

靜脈留置針相對於靜脈穿刺有着多項的優勢,包括操作流程簡單、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較爲柔軟、在靜脈中留置的實踐較長等優勢。

1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

我院兒科患兒50例,其中分爲兩組,分別爲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患兒,其中男患兒有26例,女患兒有24例,年齡在5到11歲之間,患兒的住院時間都是在10到20天之間,兩組患兒在性別、住院時間、年齡上沒有明顯的差異,可以作爲對比的。對象,完全符合規定。

兩組患者在進行穿刺治療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證患兒的身體健康。

觀察組的患兒在治理過程中採用的是靜脈留置針,而對照組在治療過程中採用的是傳統的靜脈穿刺治療,常規靜脈穿刺護理中首先是對患者實施皮試和體徵的檢測,最後在完成輸液後進行拔針,

而觀察組的患者實施靜脈留置針的時候要充分的觀察患者的藥物皮試、靜脈穿刺和體徵檢測等,兩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治療,

這樣充分的保證患兒能夠實現無菌的操作,減少發生感染的頻率,防止發生併發症的現象出現。

護理的工作人員還要加強巡視工作,如果發現患兒出現不良的反映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做好預防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要做好交接班和護理記錄工作,按照三查七對的方法實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兒的護理工作,在兩組的患兒完成護理工作之後,要採用病情記錄和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來分析兩種護理方法的治療效果,讓兩組患兒家屬都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做出評價。

2兒科護理中留置針的具體應用

在進行留置針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點消毒常規消毒皮膚,範圍是在穿刺點爲中心直徑6-8釐米,然後在按照標準來實施穿刺工作,用食指與拇指把留置針的針柄握緊,讓針柄和患者靜脈之間的角度設置爲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間,然後把針刺入,

在回血狀態良好的情況下後退針芯1-2mm再將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過左手把留置針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針心拔出來,最後用透明的敷貼規定留置針的時間,採用正確的封管操作能夠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採用正壓封管,

將封管液3-5ml從肝素帽的處的輸液針頭內緩慢推注2-3ml,再邊推餘液邊拔出輸液針頭,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管腔呈現一個充滿的狀態。

最後留置針保留的時間是4d左右。

在留置針工作結束後,護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關係着患兒是否會引起併發症和感染的現象發生,所以在護理工作中要使用無菌操作,隨時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果發生紅腫、乾燥、滲出的情況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

3結果

經過對比發現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效果較好,最後通過患兒家屬對兩種護理方式進行評分,靜脈留置針的護理得到的分明顯高於對照組,並且兩組實驗的併發症發生率觀察組明顯的低於對照組。

靜脈留置針的應用能夠有效的節省成本,減少患兒的疼痛,並且穿刺的成功率較高,所以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效果更爲理想。

4討論

在兒科護理中採用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效果明顯比常規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靜脈留置針護理中要加強預防和消毒工作,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概率,防止出現感染、堵管的現象發生,發生堵管的現象多數是因爲血液把留置針堵塞了,

最終藥物沒有辦法進入到體內中,靜脈炎很容以導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觀察和護理對患兒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靜脈留置針護理工作中,要選擇和患兒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號,工作人員的手法儘量要熟練,

這樣能夠充分的減少患兒的痛苦,在穿刺過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證針頭無菌和對皮膚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結束後要觀察患者的病情現象,充分的預防併發症現象的發生,只有把靜脈留置針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靜脈留置針的臨牀價值。

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這就導致家長對醫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療中多數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採用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方法,能夠實現穿刺成功率較高,

並且比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減少了患兒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工作人員除了做好巡視工作,還要加大和患兒的溝通交流,減少患兒的心理壓力。

5總結

總之,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靜脈留置針護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採取無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減少併發症現象的發生。

靜脈留置針在兒科的護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臨牀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盛敬伊,史囯晶,蘇丹。靜脈留置針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2)

[2]葉秋棠。靜脈留置針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與體會[J].醫學信息,2014,(24)

[3]張愛萍。靜脈留置針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兒靜脈留置針兩種固定方法的效果觀察[A].2012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

[5]黃長桂。大隱靜脈留置針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聞雲。靜脈留置針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4,(33)

護理研究報告 篇四

摘要

Abstract

0 緒論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義

國內外研究現狀

研究內容

研究方法

創新點和難點

1 概念界定與理論分析

相關概念

人口老齡化

養老方式

養老服務

理論依據

需求理論

福利多元理論

新公共服務理論

產業融合理論

2 青島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

調查研究情況

調查研究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情況分析

青島市居家社區養老發展存在的問題

宣傳不到位

供需不平衡

專業人才短缺

醫養結合不深入

消費引導不足

3 青島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SWOT分析

青島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優勢

區位特點獨特

可優化現有資源

服務項目多樣

上門服務快捷且專業

青島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劣勢

處於起步階段

對服務機構要求高

工程量大

青島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面臨的機遇

政府重視發展養老服務

社會資本參與注入活力

老年人口增加拉動養老需求

信息技術發展帶動發展

青島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面臨的挑戰

傳統養老觀念根深蒂固

護理教育研究範文 篇五

關鍵詞:高等護理;護理教育;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5-0109-03

現代醫學護理技術迅速發展、衛生保健服務體制改革和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走向國際標準化軌道的趨勢,對於護理人才的培養模式和知識結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1]。護理學作爲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中實驗教學部分對於護士實踐技能與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是培養創新型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2]。

一、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還處於發展階段,尤其在實驗教學方面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其中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驗內容、評價體系、實驗室建設等方面有待於進一步完善[3]。教育部頒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堅持能力爲重。優化知識結構,強化能力的培養。應用型人才重點是培養應用型知識與實踐技能。因此,面對國家發展需要,應注重應用型護理人才的培養。

二、我國高等護理實驗教學現狀

1.培養目標不能順應時展。肖國華[4]等認爲我國高等護理實驗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上存在問題,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仍然停滯在操作技能上,認爲操作技能水平代表了學生的能力,從而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少之又少。

2.課程設置無法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2011年護理學正式成爲獨立的一級學科。而多數院校課程結構仍以生物醫學模式爲課程的基本框架,過分依賴於醫學學科模式,注重學科之間的相對獨立性、系統性和完整性,課程之間相互獨立重複存在,護理特色未在課程設置中體現出來,培養模式比較單一[5]。

3.教學方式過於傳統。高校實驗室教學一直以來均採用由教師主講、示範、護生操作這樣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用人單位以及護生的需求[6]。授課方式仍然以教師爲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且課程平淡無奇,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實驗考覈評價體系不完善。現有的護理實驗課程的考覈體系在分值上不佔優勢,容易使學生們忽視此模塊。在對於實驗課程的考覈上,教師按照評分細則逐條對學生操作的進行評判,致使學生對於技能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標準化過於關注,無法體現以病人爲中心的現代護理觀,更不利於護生溝通、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7]。

5.實驗教學資源有待改善。現代醫療工作中採用的大多是一次性物品,而實驗教學中仍然採用傳統的物品,不能保證實驗課與時俱進。專職教師長期脫離臨牀,教學中缺少臨牀經驗和實例[8];查閱相關資料,屬於被動接受別人的間接經驗,且相關資料與新技術新產品中的時間差會導致相對信息滯後。且護理實驗課的操作多依託於模擬人,導致學生操作時無人應對,簡單模擬溝通內容,缺少變化性。

三、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實驗教學改革

1.改革與完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整個護理專業的靈魂,它對教育活動、教學內容、形式和環節等方面起着定向和規範的作用,是專業教育的直接出發點和歸宿[9]。改變以往的重視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培養理念,樹立以護生全方位發展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爲導向的培養目標。培養綜合素質強,知識結構合理廣泛、專業技術能力和適應性強,能獨立承擔臨牀護理以及社區養老機構衛生保健的突出護理學特色的實用型人才[10]。

2.完善課程體系。我國護理實驗課課程設置大致分爲三類,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以驗證性實驗居多。而在近幾年的不斷探索中,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也突出了優勢。如郭娟[11]將綜合性實驗應用於護理實驗教學中研的究認爲,綜合性實驗涵蓋面廣且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用物,適當縮短理論授課時間,使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所學知識並進行練習,互相指出不足之處。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培養評判性思維能力。

3.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

(1)教學模式改革。我國護生的學習步驟爲在校實驗課學習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實習前短期綜合培訓―實習―畢業前綜合訓練這樣的模式進行。我國學生往往沒有一箇中間的過度階段就投入到真實的臨牀環境中,使學生對於臨牀的各種不適應增多,不利於以後的繼續學習。對護生來說,早期接觸臨牀,建立臨牀思維結構框架,能夠彌補我國傳統護理教育教學模式的不足,並且在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方面進行完善[12]。

(2)教學方法改革。改變以教師爲主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真正以學生爲中心,如PBL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教學反思日記法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自覺的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13]。

4.改善實踐技能考覈體系。相應增加實驗課所佔比重,使學生重視實驗教學。改變傳統的過分強調細節的考覈方式,轉變爲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覈方式。針對社會對新時期護理人員的要求,着重在知識的綜合運用上,溝通交流,應變能力之上進行考察。高婧[14]等認爲可以嘗試優化整合實驗課技能操作評價指標、探索開展動態式和全程化評價模式,可嘗試實驗報告等級評價、學生課堂表現評價、團隊協作評價等。

5.優化實驗教學資源配置。良好的實驗環境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儀器與教學模型,不斷豐富教學資源,改善實驗室環境,將實驗室建設成爲高度的虛擬仿真病房,充分營造出醫院的臨牀護理工作環境;對於實驗用物儘量與臨牀同步,使學生能夠很好的熟悉臨牀護理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進入實習階段能夠更好地勝任醫院臨牀護理工作[15]。儘可能在沒有安排實驗課的基礎上延長實驗室的開放時間,供護生們進行操作練習。

6.提高教師整體綜合素質。參與教學的教師團隊需要不斷學習,瞭解臨牀新知識、新技術、新進展,注意收集和整理與臨牀結合緊密的護理技能發展動態,並用於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真正做到實驗教學與臨牀實際零距離。鼓勵教師以新的教學手段來營造歡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上學習知識;另一方面對於學生起相應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16]。

總之,護理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及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17]。對於實驗教學的改革,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各項操作技能的充分鍛鍊,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爲下臨牀做充實的準備;同時對於教師來說也是極大豐富了教學的形式,促進教師在教學方向的創新。但是我國現在護理教育實驗教學改革仍處於實驗教學階段,並沒有整合完善,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情景教學課下準備工作量大,學生時間不好支配;角色扮演中的患者與家屬可能實驗操作弱於扮演護士角色的學生;擴建實驗教學基地,由於學校之間資源分佈不均,實驗室建設也有參差不齊的情況等;我們對這些不足之處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促進我國護理實驗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玲玲,姜安麗。護理學本科教學內容的構建[J].護理研究,2008,22(9):2333-2334.

[2]張金勇,單志軍,高玉霞。改革護理實驗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J].實驗室科學,2013,16(2):55-56.

[3]董曉紅,李豔微,賈佩華,等。以研究爲特色的護理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2(1):66-26.

[4]肖國華,王麗,沈學清。護理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中華護理教育,2010,7(3):113-115.

[5]楊麗,仰曙芬,隋樹傑,等。國外護理課程設置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啓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3):4-5.

[6]朱建華,蔣新軍,李東雅,等。情境領導理論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4):1251-1252.

[7]易霞,劉紅華,袁羣,等。從培養能力型、實用型護理人才看基礎護理學考覈模式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3):95-97.

[8]尹婭萍。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現狀的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5(5):515-516.

[9]姜安麗。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改革 10年實踐與發展的思考[J].護理雜誌,2007,24(1):3-6.

[10]劉東玲,楊培常,李偉,等。護理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10):2705-2707.

[11]郭娟。綜合性實驗在《婦產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9):1305-1306.

[12]談益芬,王勝香,李佳,等。以實踐能力培養爲核心的基礎護理實驗教學改革[J].全科護理,2014,12(16):1523-1524.

[13]鄧穎,王豔玲,吳瑛,等。基於問題的學習和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成人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4):147-149.

[14]高婧,邵珍珍,吳小婉。護理學專業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現狀與趨勢[J].護理研究,2015,29(1):260-262.

[15]汪愛琴。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臨牀護理綜合實訓課程建設初探[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牀,2014,14(11):77-78.

護理教育研究範文 篇六

關鍵詞: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腦梗死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總稱,是腦血液供應不足引起缺血、缺氧,進而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腦軟化,其表現形式有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死和腦栓塞。腦梗死約佔全部腦卒中的70%,現已成爲臨牀上的常見病及多發病[1]。同時,腦梗死是一種高致命、高復發的危險疾病。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羣體行爲、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隨着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對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的需求也隨着疾病的治療和康復而增加,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所以,如何做好腦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減少腦梗死的復發,這是我們護士的重要職責。我科從2013年9月開始對43例腦梗死患者進行了系統化的健康教育跟蹤,並與同期42例未進行健康教育跟蹤的患者進行對比,結果顯示採取健康教育跟蹤能夠有效預防腦梗死的復發,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間收治住院腦梗死初發的患者85例,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3.8歲。對這85例首次腦梗死患者設立健康檔案。同時,按隨機原則對該85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成健康教育跟蹤組(n=43)和無干預對照組(n=42)。

1.2研究方法

無干預對照組除醫師出院給予口服藥物治療宣講外,不給予任何的健康教育方面的護理干預。健康教育跟蹤組,給予患者以下健康教育宣教內容,並打印成書面內容下發給患者;同時保證每兩個月進行一次電話健康教育的跟蹤護理,跟蹤週期爲1年。

1.3健康教育跟蹤的內容

1.3.1健康教育護理培訓

爲了保證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筆者對科內1O名護理人員進行腦梗死專業知識及如何實施健康教育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使考試達到標準要求,具備了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素質。

1.3.2建立健康教育計劃

以護士長、主管護士、責任護士爲系統,針對每一個腦梗死初發患者的各自特點,制定有針對性,全面但重點突出的健康教育計劃。

1.3.3健康教育內容

患者入院後, 應給予熱情接待,

(1)做好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紹負責護士、主管醫生、科室情況、住院環境等。告知患者如有不適和要求,可找醫護人員幫助解決。向患者介紹所患疾病性質和治療方案。鼓勵患者振作精神,積極配合治療,定能取得好的結果,同時讓患者充分信任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在與患者的交談中,應尊重患者、同情患者、關心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爲患者提供輕鬆環境, 幫助患者儘快適應住院生活,安心養病。(2)基礎知識教育:利用宣傳欄、疾病專題講座、個別教育指導等方法向患者深入淺出地介紹腦梗死的概念、病因、誘發因素、治療方法及康復指導,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防病意識、康復意識,豐富其保健知識,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的行爲和生活方式,並主動配合康復治療,提高從醫性。(3)用藥指導教育:腦梗死病程相對較長,很多患者有長期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病史。長期的藥物治療往往對治療缺乏耐心,並且由於文化程度、家庭支持、職業、經濟條件等原因,導致服藥依從性的下降。護士通過耐心地指導、講解遵醫服藥的重要性。(4)心理教育:患者突然由健康變爲肢體癱瘓、語言障礙等,預料不到的打擊使腦梗死患者常存自悲、孤僻、焦慮、抑鬱、急躁、固執甚至強制性哭笑等病理心態[2]。①通過與患者的接觸和交談,掌握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社會背景、經濟狀況、家庭情況及心理反應和情緒狀況。 ②根據患者的心理反應, 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護理。讓患者知道心理因素對疾病轉歸和康復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幫助患者減輕和克服消極悲觀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以主動、積極、健康的心態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共同戰勝疾病。(5)飲食指導:①給患者宣教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採取低脂、低鹽、低膽固醇、豐富維生素的飲食。少食動物脂肪、甜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豆製品、魚蝦類。②鼓勵患者多飲水,適當喝茶。注意早晨起牀後先喝一杯水後再活動,以減少血液黏稠度,有利於血液循環。③指導患者飲食應有規律,勿暴飲暴食或過分飢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④告知患者應戒菸酒, 以免引起血管改變,而致血壓升高,不利疾病康復。(6)出院指導患者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時休息,保證睡眠,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穩定情緒,避免過於緊張和焦慮;同時,建議患者合理的膳食,堅持鍛鍊;叮囑患者定期複查血糖,血脂,血壓,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最後對患者強調注意腦梗死再發的先兆,如出現手指麻木,短暫的失明,說話困難,眩暈,步態不穩等現象,應立即到醫院就診。(7)對出院的患者採取每兩月一次的電話健康教育的跟蹤護理,強調上述健康護理內容,同時根據當前患者的病情康復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健康教育內容整改,並記錄在案。

2 結 果

2.1健康鍛鍊的情況

對照組自覺進行健康鍛鍊率爲21.43%(9/42),健康教育跟蹤組爲81.40%(35/43),健康教育跟蹤組健康鍛鍊率高於對照組(X2=18.95,P

2.2治療依從性情況

對照組定期門診隨訪並按時按量服藥率71.43%(30/42),健康教育跟蹤組爲95.35%(41/43),健康教育跟蹤組按時按量服藥率高於對照組(x2=3.84,P

2.3再入院情況

對照組患者有47.62%(20/42),健康教育跟蹤組爲11.63%(5/43),健康教育跟蹤組再入院率低於對照組(x2=8.32,P

2.4腦梗死再況

對照組患者有21.43%(9/42),健康教育跟蹤組爲4.65%(2/43),健康教育跟蹤組腦梗死再發率顯著低於對照組(x2=19.32,P

3 討論

腦梗死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是臨牀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並極易導致患者死亡[2]。據統計,目前死於腦梗死的患者高達100萬以上,而存活者中,則有75%以上的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殘疾,大大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表明[3]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和康復措施對促進腦梗死後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 腦梗死的發生率正在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雖然目前的醫學技術日趨完善,搶救率也大大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高致殘率則給患者的身心帶來了嚴重的傷害[4]。 臨牀實踐顯示, 早期的康復治療和及時的健康指導可有效促進腦梗死患者預後, 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5-6]。腦梗死患者多伴有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存在腦梗死復發的易患因素。如果腦梗死再發,患者致殘的可能性增加,這樣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痛苦,也給家庭帶來困惑,給社會帶來負擔。健康教育對於以人爲本的護理實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僅在醫院,而且在家庭,社會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無論什麼人,都有對健康的需求,渴望對健康知識的瞭解,所以要求我們醫護人員要通過各種方法,如印發健康手冊,電視講座,板報等把健康知識傳播到社會各個角落,使人人都瞭解健康知識,重視健康。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健康教育將更加被腦梗死患者及家屬所接受,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也越來越顯著。經過系統的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和家屬掌握腦梗死的有關知識,學會如何自我康復、保健,能按時服用降壓藥及降糖藥物,經過科學的、持之以恆的訓練,都能達到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能力,降低殘疾程度的目的[7]。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系統化健康教育跟蹤護理干預,患者不但腦梗死複發率降低了,其主動鍛鍊、主動服藥的積極性也增加,總體上來講,該護理干預內容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值得臨牀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6―145

[2]潘曉鳳,陳國華,張繼龍,等。健康教育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康復,2005,20(6):342―343.

[3]劉榮梅。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患者偏癱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0,16(34):9-10.

[4]陳桂華,劉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誌,2012,27(2):191-193.

[5]金寶蓮,武芬慧。實施臨牀路徑的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05,18(12):2143.

護理研究 篇七

【關鍵詞】心理護理;研究;概述

隨着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現代護理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生物醫學”模式變爲“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即整體護理模式,尤其突出了心理因素。整體護理,作爲新興的護理工作模式,要求護理人員除了加強對病人自身的關注外,還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處的環境、心理狀態、物理因素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因素上。心理護理則是整體護理中核心部分,它是心靈的鑰匙,如何做好心理護理,使病人具有良好的心境,積極地配合治療及護理,更便於整體護理的具體實施。所以,研究心理護理在整體護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本文從整體護理中的心理護理涵義出發,針對目前整體護理中的心理護理的影響情況進行概述,爲整體護理今後的具體實施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中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

由現代護理模式發展來看,整體護理的特色主要是通過心理護理體現的,其中心理護理是關鍵,其貫穿於整體護理的始終。護理專業的本質是對人類的關懷和照顧。“關懷”是離不開心理活動的,也就是說護理專業是對人類的關懷,包括軀體、心理、社會的全方位照顧,因此,心理護理既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有其特殊的規律和要求。現代整體護理要求護理工作者有更多的時間瞭解病人,觀察和診斷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國外學者Lo等人認爲,整體護理包括相互聯繫的4個維度:軀體護理、心理護理、社會護理、精神護理。目前研究者們已經把心理護理作爲整體護理的核心成分之一,它存在於所有的護理活動中,與其他3個維度不可分割。Pegram認爲心理護理是使軀體護理的方法得以順利實施,並以建立良好護患關係爲核心的方法、措施和過程。國內學者陸斐認爲心理護理是護理人員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在護理過程中通過人際交往,以行爲來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爲,促進其康復的方法和手段。杜召雲認爲心理護理是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在護理過程中,護士通過與患者密切交往,以良好的語言、情緒和行爲去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使患者在信念上由悲觀變爲有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變爲堅強;在情緒上由消極變爲積極;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變爲自覺;在接受治療上由被動變爲主動,以達到促進患者心身早日康復的目的。

雖然國內外學者對心理護理的理解不同,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一致認爲心理護理是指護士與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一種相互關係,二者通過語言與非語言行爲的信息交互,從而實現患者積極適應,主動配合治療的策略和過程。它是護理常規工作之一,在嚴重疾病或傷害時,護士爲患者提供的直接幫助和持續支持,要求護士在爲病人主動參與配合護理活動;要求護士深入接觸病人,主動自覺地發現病人的問題,從而提供確切可行的護理與服務。這就要求護士必須掌握心理護理相關知識,只有掌握好心理護理相關知識,才能很好地在整體護理中實施心理護理,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爲,使病人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2.心理護理是實施臨牀護理前提與關鍵

病程中,心理護理的基本任務在於觀察病人的情況和需要內容,不同科室的病人,病人的不同階段,其需求也各不相同。護理人員應當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因時而異做好心理護理工作,才能使臨牀護理順利進行。

2.1心理護理在兒科中的應用

兒科中的患者都是非常特殊的羣體,生理和心理都還不健全。整體護理中,就需要醫護人員不僅要對患兒的心理表現進行心理護理,同時也要對家長的不同心理表現進行護理。高平市人民醫院周曉琴對468例患兒,年齡均在14歲以下,包括小兒腎病綜合症38例,小兒肺炎300例,腹瀉19例,新生兒78例,其他33例。全部病例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護理過程中均恰當的實施了心理護理——創造良好第一印象、培養語言溝通技巧、掌握患兒的心理髮展規律等等,結果表明:護理人員準確觀察患兒的心理特點,不斷滿足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要求,細緻入微的心理護理,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完善兒科的整體護理水平。

2.2心理護理在外科中的應用

外科手術操作較多,風險性大,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較爲薄弱。許多人面對手術,總存在不安,恐懼的心理;手術後,患者又由於手術的刺激、出血、疼痛而精神高度緊張。由此可見,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中就顯得十分重要。

第89醫院骨科創傷中心對2002年3月—2004年7月21例外傷性截肢患者施行心理護理,這些患者的平均年齡37.8歲,截肢部位:上肢5例,下肢14例,雙下肢2例。通過評估患者的心理反應、確立護理問題、實施護理措施及其評價,最終得出:在治療中對患者適時運用心理護理,其實質就是從心理、社會因素着手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況,從而促進康復。截肢患者適當的心理護理及正確的指導其功能康復訓練,可緩衝他們的緊張情緒,使他們走出自身的誤區,走出孤獨、恐懼、焦慮不安的境地,正視疾病、無畏殘疾、心情舒暢,對未來生活繼續充滿信心和勇氣,與正常人的生活融爲—體。

2.3心理護理在內科中的應用

內科慢性病患者居多,慢性病人一開始大都有僥倖心理,一旦明確診斷,又易產生急躁情緒。病人隨着病情變化,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時滿意、有時失望;緊張、焦慮、憂愁、憤懣、急躁、煩悶等消極情緒也經常出現。有些病人,由於飽受長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徵也往往發生變化,常常有動作遲緩、情感脆弱、謹小慎微、被動依賴、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現。他們過分關注機體感受,過分計較病情變化,一旦受到消極暗示,就迅速出現抑鬱心境,有時還可產生悲觀厭世之感。因此,對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尤爲重要。

據寧波市北侖區柴橋醫院統計分析,通過在內科病房整體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內科病房中,具有疑慮心理的患者從70%減少到1%—2%,具有抗藥心理從35%降至5%。通過心理護理,對病人進行有針對的開導,及時消除不利於治療的心態,把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有機地結合起來,治療效果有顯著的提高。

2.4心理護理在婦產科中的應用

婦產科裏,患者都是女性,女性的性格特點較男性更爲柔弱,顧慮心較重,對周圍環境的改變、疾病的帶來痛苦、周圍人員的言語舉止都較爲敏感,入院後,患者很容易因爲一點小事就產生害怕、恐懼、憂慮、多疑,煩躁不安,多愁善感等心理。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婦產科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可以明顯減輕上述症狀,使患者早日康復。

茌平縣人民醫院週四清研究表明,剖宮產術中,針對2003年1月—12月的596例剖宮產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實施了整體護理,通過良好的心理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不僅增加了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還將母嬰的危險減小到最低,有效降低了傷殘兒的出生。

2.5心理護理在臨終護理中的應用

臨終護理,是指病人處於疾病末期,癌症晚期,治療不再生效、死亡即將來臨之際,使他們在有生的日子裏過的舒適和有意義.並幫助家屬解除抑鬱和悲痛所提供的全面、周到的護理。隨着我國整體護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臨終護理範圍擴大,護理對象不僅包括住院的重危患者,也包括昏迷、失去交談能力、存活不到24h的重危患者及其親屬。

臨終階段,以醫療爲主轉變爲對症護理爲主,以治療疾病轉變爲關懷病人。因此,心理護理扮演主要角色。臨終階段的病人多數都是神志清楚,思維正常,周到的護理,可讓他們從容地、莊嚴地接受死亡的來臨。這就需要護士們高標準的服務,使臨終者得到最大關懷、安慰、鼓勵、照頤,以最佳的護理減少患者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滿足患者身心需要,維護其尊嚴,並動員家屬共同做好護理工作,讓病人平靜、舒適地度過一生最後的時刻,安詳離去。

綜上所述,從心理護理在臨牀護理的應用情況來看,心理護理具有廣泛性、情境性和個體性。它是整體護理的核心成分貫穿整體護理的始終。廣泛性體現在它在醫療過程中無處不在,小至病程的整個過程,大到由醫院到社區和家庭;情境性性體現在病程的不同時期都需要恰當的心理護理參與;個體性表現在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患者,心理護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從在臨牀護理的應用情況來看,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可以順利實施的奠基石。如果沒有心理護理,整體護理中的各個環節就會脫節,就失去了“以病人爲中心”這個最根本的目標。從心理護理在臨牀護理和社區護理的應用情況來看,心理護理的實施,明顯改善了醫護關係,大大降低了醫療費用和勞務負擔,的確讓許多患者遠離了疾病,走向了健康。

(二)兩種試驗的基本操作步驟的區別

通過對上述兩種試驗的過程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動物膠重量法的試驗步驟較爲繁瑣和複雜,且試驗過程較長,不利於掌握。總結後發現,在本文中採用動物膠重量法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共涉及了十五種試劑,經歷了八個試驗步驟,總耗時約爲八至十個小時,其中結果顯現時間爲兩個小時左右,而硅鉬藍光度法則僅用了八種試劑,經歷了三個試驗步驟,總時長爲兩到三個小時,結果顯現階段僅需十分鐘,對比結果顯示硅鉬藍光度法試驗具有試驗步驟相對簡化,操作過程簡單,試驗耗時短等特點,這樣採用硅鉬藍光度法對岩石和礦物中的低含量硅進行測定,不僅有利於技術員的學習和操作,也一定程度上試驗的效率和準確率的提高。

(二)兩種試驗的最終試驗結果差異

動物膠重量法的硅含量的檢測結果並不能直接得出,需要通過一定的公式計算得出試驗後的二氧化硅的含量,然後根據化學元素中的質量比推算出式樣中的硅含量,這種試驗結果的表達形式不僅不夠直觀,而且誤差還比較大,並且在試驗中我們看到,經動物膠重量法測定的硅含量的是存在一定的允許誤差的,因爲試驗原理中我們已經瞭解到硅酸膠體過濾時會穿過濾紙,使低含量硅的測定結果偏低,所以這種允差是對濾紙上遺留的硅酸含量的補充,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種試驗結果的形成是不夠科學的。

而硅鉬藍光度法則不同,其試驗結果快速準確,試驗中的步驟並沒有導致硅的不正當流失,並經檢驗結果中存在的誤差都在國際允差範圍內。所以,通過對兩種試驗方法的最終試驗結果的對比,硅鉬藍光度法還是遠遠優於動物膠重量法的。

綜上所述,通過採用動物重量法和硅鉬藍光度法兩種不同的方法對岩石礦物中的低含量硅進行試驗分析,我們看到這兩種試驗無論是從原理、步驟還是結果上都是有着較大的差異的,而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硅鉬藍光度法都要優於傳統的動物重量法,具體表現爲試驗的操作更加簡便易行,試驗結果的準確程度也較高,並且其試驗中剩餘的試劑還可以進行其他化學元素的檢驗。所以,通過對比分析,我們認爲硅鉬藍光度法是一種更加適合的硅含量的檢測方法,尤其適用於低含量的岩石礦物中的硅檢測,必將在日後得到很好的推廣和應用,以上僅爲筆者拙見,諸多不足,還望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盧映飛。淺談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及其分析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