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探索論文【多篇】

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探索論文【多篇】

研究性學習分層指導的模式 篇一

所謂研究性學習分層指導,就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其經驗、能力以及興趣等,進行適當的分區,然後對課題的設計、研究方向進行確定,從而達到通過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能力。

2.1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設計:研究性學習的課提設計是一個具有研究意義的過程,包括對課題的材料收集、討論、篩選等。教師必須先要有個總體的課題框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的課題設計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終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

2.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一般情況下是以小組爲學習單位,包括四到六個人,其中,組員的選擇既要保證學生的選擇權利,教師也要有適當的宏觀調控能力,使分組均勻恰當。通常先將學生分爲三大類:A類,具有良好的知識基礎、成績優秀、思維活躍;B類,學習基礎一般、思維能力中等、成績優秀;C類,成績不理想、思維不夠活躍。然後根據三類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課題的選定,保障設計意圖明確和難度適當。2.3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分層:研究性學習主要是針對問題的提出從而提出解決辦法,但是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辦法與學生的能力和指導教師的信息提供有一定的關聯。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的層次爲:第一層次(C類)、第二層次(B類)、第三層次(A類)。第一層次的研究課題及學習過程只涉及到教材和基礎的知識。由於這類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理解能力不夠以及掌握的額學習方式不多,經常也有厭學的情緒。因此,在給這類學生設計課題時,儘量帶有趣味性,問題設計相對簡單一點。此外,教師提供更多的資料。第二層次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和掌握基本技能與方法。在教師的帶領下,指導學生進行不斷的探索、條件變化以及分析研究。第三層次則是引導學生不斷地對課題進行變換與拓展。對於這類學生,知道教師必須進行精心地進行課題設計,難度中上,主要是對課題或課題中的問題或條件或結論進行變換和拓展,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全面思維和能力。

參考文獻: 篇二

[1]魯鶴鳴.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以“杭州市空氣質量和汽車尾氣排放現狀關係分析”數列模型研究性學習爲例[J].課程.教材.教法,2001,12:12-16.

[2]陳國軍.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的設計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05:103-104.

[3]鮑建仁,班運利,王培嬌.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4,01:222+264.

[4]張桂芳.高中數學微型探究教學的實踐及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5,05:53-54.

[5]駱魁敏,洪育平,鄒國富,華玲,徐長河.《探≮≯索網絡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實驗報告[J].中國電化教育,2002,06:42-45.

研究性學習分層指導的評價 篇三

研究性學習的分層研究的目的是爲了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不是爲了分層爲分層,不是爲了將學生兩極分化,而是爲了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讓他們達到一個最終的目的,即讓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得到最好的發展。認識到學生的差異的存在,從而進行分層指導學習,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釋放以及潛力得到充分發揮。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不同層度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分層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首先要遵循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準則,即評價主體的多樣化以及評價內容的真實性和豐富性,其次是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結合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針對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收穫以及貢獻等,作出個人評價,然後對小組的研究性成果進行評價,最後結合兩者進行綜合評價。第二,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通常以定性評價爲主,適當選用指導用語,輔導定量評價。第三,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對於課題的選擇、設計、實施、結果以及實際意義進行各環節的診斷,最終得出終結性的評價。結束語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僅僅是一個載體,其作用就是使學生儘量展示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從而展示他們對自然與社會的責任意識。在成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出適當的指導,包括課題是否有價值、是否方便交流、選題切入是否合理等。此外,比較有意義的課題還可以請這方面的專家進行評估,給出合適的意見,從而讓學生更有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其信心,這將對他們的成長非常有利。另外一方面,當然,完成課題後還可檢討以及反饋,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一些成功的經驗與挫折的教訓,讓研究性學習更具生命力和意義。

作者:侯峯慶 單位:山東省淄博第十一中學

研究性學習分層指導的概念 篇四

目前,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或問題爲載體,設計一些與科學研究情景類似的課題,通過學生自己收集、分析以及處理信息,來進行體驗和認知知識的產生和實際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新的能力。在實際的高中數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由於研究性學習主要突顯的是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一些問題產生疑惑,進而進行有效的探索,再收集資料進行合適的分析。此外,學習的目的是讓不同階段、不同基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達到學有所成的目的。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對分層教學理念的引進便有了更加現實的意義。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設計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情況有充分的瞭解,從而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課題設計。例如,對於同一課題,不同基礎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對於基礎好的學生則認爲此課題過於簡單,沒有實際的研究價值;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則認爲此課題有難度,不能很好的進行深入瞭解。因此,設置不同的課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題,充分發揮研究性學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