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美術藝術欣賞論文精品多篇

美術藝術欣賞論文精品多篇

美術鑑賞論文 篇一

(一)影視藝術的視覺性特點

影視藝術視覺性的表現之一在於影視能夠以動作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戲劇中同樣也有這樣的特點,但因爲觀衆距離舞臺較遠,且視角比較固定,觀衆很容易忽略某些細小卻重要的動作,觀衆的觀看和體驗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演員在表演時會有誇張的肢體動作,以便能讓後排的觀衆看清楚。例如,《賣花姑娘》這部影片中,得知母親死訊的妹妹跌倒在地時雙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動作,極致地表現出妹妹對母親的愛及在失去母親後的悲痛,具有極強的威懾力及感染力。

(二)影視藝術的視覺性情感

影視藝術視覺性的另一個表現是影視能夠藉助鏡頭把人物臉部的細節、表情和眼神等進行放大,進而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在影視作品中,由於可以藉助特寫或大特寫的鏡頭表現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藝術形式中更爲細緻的細節、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貼近生活,具有更強的表現力。例如,在《歸心似箭》這部國產影片中,玉貞贈送了一管小菸袋給魏得勝,用以表達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影視藝術中通常以物件等細節展示人物的感情,而採用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夠最大限度激發觀衆的觀影興趣。

二、影視藝術的審美鑑賞

(一)影視藝術審美鑑賞的策略

(1)做好心理準備。觀衆看電影時總是會帶入個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釋放,從目前的調查情況來看,大部分觀衆對影視作品的觀賞主要強調的還是其娛樂功能,目的在於消遣和調節。如果從影視鑑賞的角度出發,觀衆的目標會更爲鮮明,心理也更爲緊張,在視聽信息的獲取上表現得更積極,思維也更加活躍,有些會自己與作品進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則會出現遊離狀態,即突破原先的劇本模式,通過思考、分析、聯想和判斷,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藝術內涵。[2](2)做好影視作品的信息準備。影視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簡介、作品的時代背景及主創人員的風格和特點等,其來源主要是媒體,鑑賞觀衆通過這些作品信息能夠對作品進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瞭解和把握,在進行藝術價值高的作品的鑑賞時,這一點尤爲重要。(3)把握局部與整體間的關係。觀衆在鑑賞影片時必須對影片進行分解,再以分解爲基礎對影片進行綜合,即結合自身生活經驗、觀影經驗及相關影視知識,合理地整合分解的過程和結果。

(二)影視藝術鑑賞的方法

影視藝術鑑賞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內容鑑賞。二是形式鑑賞。(1)內容鑑賞可以從宏觀角度、微觀角度及影視風格進行,其中,宏觀角度通常與文學息息相關,主要考察作品的社會性、民族性和時代性內涵。首先,用文學方式對主要用故事情節作爲其敘事和抒情框架的影視作品進行鑑賞時,要緊緊圍繞人物的活動和事件,把握該事件是如何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及思想感情的。其次,結合情節及人物安排瞭解作品的主題及創作者的創作思想。然而,作品創作者由於審美視角、創作心態及創作手法的多元化,其作品的思想內涵及主題指向往往也帶有多元化和複雜化的特點。在這類影視作品的鑑賞中,既要從情節和人物活動等方面進行分析,也要對創作者的創作思想進行體會,以把握住作品複雜而豐富思想內涵。[3](2)形式鑑賞可以從聽覺元素、視覺元素和綜合元素的角度進行鑑賞。聽覺元素的鑑賞特指對聲音,即語言、音效和音樂的鑑賞,合理巧妙的音效能夠突出作品中的造型表意。視覺元素與美術有密切的聯繫,主要包含鏡頭、服裝、道具、化妝、特技和場景等元素。綜合元素的鑑賞主要包括藝術和科技、形式和內容以及各部門間智慧的融合。

三、結束語

美術鑑賞論文 篇二

【關鍵詞】國中美術;教學;現狀;策略

在國中美術教學中,美術鑑賞課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基礎課程。優質的美術鑑賞課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力。爲了推動國中美術鑑賞課的發展,教師應該對目前國中美術鑑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策略作必要的探究。

一、國中美術鑑賞教學的現狀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國中美術教育教學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可以說,國中美術在教材、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手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綜觀國中美術鑑賞課教學的現狀,本文認爲現在國中美術鑑賞課的教學中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開設方面

目前,新課程改革雖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認,學校在關注素質教育的同時,對學生知識及能力水平的評價還是以考試成績作爲主要標準的。國中美術鑑賞課的特點決定了其對於學生美術鑑賞能力的評價,還難以擺脫抽象化的形式,很難以考試的標準來衡量。這就導致了學生爲了追求好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對美術鑑賞課程的學習和對鑑賞能力的培養。

(二)美術欣賞方面

國中美術鑑賞課的順利進行,需要學生具有基本的美術欣賞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以一定的美術理論知識爲指導,欣賞美術作品。但是,由於當前國中美術教學中這一內容的缺失,學生尚不具備應有的美術鑑賞基本知識和能力,這就導致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靠自己的感覺,無法從正確的美術欣賞的角度把握,使美術鑑賞課收效甚微,美術鑑賞課全面提升學生美術素養和能力的教學目標也就無以實現。

(三)教師素質方面

不可否認,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國中美術教師的素質得到了充實和提高,但由於國中美術鑑賞課獲得的重視還不夠,教師素質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新課程標準指出,美術鑑賞課的主要目的表現爲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讓學生從多層面認識美術作品,如作品的內容、形式、色彩等,並由此體會作品的文化底蘊,汲取其藝術精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優質的美術鑑賞課對於學生的美術素養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開展優質的美術鑑賞課教學就需要具有較高素質的教師,就目前情況來看,教師素質的欠缺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國中美術鑑賞教學的有效策略

針對國中美術鑑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爲,必須通過如下改革策略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使美術鑑賞課教學質量儘快得到提升。

(一)針對課程開設方面問題,不斷加大學校支持力度

開展好國中美術鑑賞課的教學,學校的關注和積極支持是關鍵的因素,因此,針對課程開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加大對美術鑑賞課的支持力度,在美術鑑賞課的開課問題上,要保證準時;在師資配備上,要保證加大投入,構建一支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美術教師隊伍;在美術鑑賞資料的提供方面,學校要從網絡、圖書館、與美術相關的各類活動等層面,滿足師生的需求。只有從整體做出恰當的改革和調整,做到全方位支持,才能激發學生上好美術鑑賞課的積極性。

(二)針對基礎知識欠缺問題,提升基礎課程教學實效

國中美術鑑賞課程的順利開展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美術鑑賞知識,鑑於目前學生美術鑑賞知識較爲欠缺,教師要結合實際加強美術鑑賞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有關的基礎知識,如美術相關的概念、分類等,讓學生逐步從美術的角度欣賞美術作品。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在國中美術鑑賞中沿着正確的方向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鑑賞水平。

(三)針對美術教師素質問題,教師通過不斷努力勝任教學

針對目前國中美術鑑賞課的教師素質普遍不高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把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作爲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提升自己素質的途徑很多,如網絡自學、參加培訓等,在信息技術日趨先進的大環境下,網絡豐富的資源給美術學習提供了各類美術新聞和美術理(本站☆)論知識、觀點、流派等,美術教師完全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學習。另外,教師還應該博覽美術方面的書刊等,同時,還可以參加一些專業人士組織的講座、研討會等,從中汲取美術方面的養料,逐步提升自己的美術素養。可以說,這些都是立竿見影的有效途徑。

總之,國中美術鑑賞課開展得有效、成功,需要教育者針對存在的問題,總結相應的策略,做出較大力度的改革。文章分析了國中美術鑑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了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對國中美術鑑賞課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讓學生能夠通過美術鑑賞課的學習,真正全方位提升美術素養和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娟。試論新課程理念下的國中美術教學[J].藝術科技,2012(5):191-191

美術藝術欣賞論文範文 篇三

在國中美術欣賞課中有不少關於人體藝術的內容,如何在教學中處理好它們,使學生對人體藝術的美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既是美術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

國中生由於其年齡特點,對人體雖有一定認識,但尚處於朦朧狀態。加之受當前電視、電影、書刊、雜誌等各種媒介的影響,他們對人體內容的接觸較以前的學生要多。但由於缺乏抵抗力而易受不良影響。一些學生就是受黃色書刊的影響而走上犯罪歧途的。現代社會中雖然人們思想解放,但作爲成年人的家長也極少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他們在性別、人體知識方面的神祕和空白,這就更需要在教學中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填充。

在教學生學習人體結構時,除了講解骨骼、肌肉的名稱、位置、作用及男女形體的差異外,還要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由男女兩性組成,學習人體結構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內在結構及外部形體。男性由於骨骼大、肩寬、肌肉發達,因此男人體形給人以強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於骨骼較孝肩窄、皮下脂肪較多,給人以豐腴的曲線美之感。我在教學時準備了許多體育動態圖片和服裝動態效果圖,引導他們回憶看過的體育比賽,思考體育健兒強健的體魄所體現出的美感;再引導他們回憶看過的服裝表演,或看一些體操表演的圖片,使他們對女性的豐腴秀美有一定的認識。

在中國古代美術欣賞中,我掛出了不同朝代的人物作品,有學生就問:“爲什麼唐代的仕女都比較胖?”由這個問題引出了不同歷史時代不同的審美觀問題,而這種審美觀也受統治者喜好的影響,如“楚王好細腰”,唐代由於貴妃楊玉環受寵的因素,在唐代的仕女畫中出現了豐滿柔美的審美特點,《簪花仕女圖》、《搗陳圖》就是這一審美特點的具體體現。在男性審美的問題上文學作品及繪畫多以表現王公貴族與才子佳人爲主,如大家熟悉的《紅樓夢》就給了賈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的姣好外貌,而宋玉、潘安、唐伯虎及現代的很多美男子都是眉清目秀、齒白脣紅的儒雅才子、文弱書生,就在今天,也有不少人用“斯文”“秀氣”作爲對男性美的肯定評價。當然,這種觀念有着深刻的社會學、倫理學根源。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封建社會裏,“錦衣秀士、白面書生”這類弱化的男性形像往往意味着優越的社會地位和充裕的物質生活,這也是男性弱化的因素。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婦女掙脫了封建桎梏,在人格上取得了與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弱化的男性形像已不再受到普遍的青睞,也不再成爲男性自我崇拜的偶像,代之而起的是有個性的健壯的男子漢,這正是引導學生認識人體美最好的契機。

美術鑑賞論文 篇四

關鍵詞:符號論美學;藝術鑑賞;理論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24-0034-01

符號論美學是以更加直觀的形式來進行藝術表達,以象徵和符號的方式來表達藝術情感,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藝術的本質,對藝術創作和鑑賞理論進行了創新,用人類哲學文化來闡釋藝術創作,引領着藝術創作的發展方向。而符號論美學的藝術鑑賞理論,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藝術與美,推動着美學的發展和進步,成爲藝術創作的重要理論基礎。

一、符號論美學的重要意義

在現代西方美學的發展過程當中,作爲獨樹一幟的美學理論,符號論美學從獨特的視角,“符號化”的表達,與神話、語言以及科學相互聯繫,更加形象的進行藝術表達,將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作品當中去,實現藝術創作的自由和創新。符號論美學是按照直覺將進行藝術創作的事物“形式化”,形成符號。將藝術創作作爲一種主觀意識上的形式構建過程,能夠充分地發揮想象力,極大的增加了藝術作品的創新性,有利於藝術的發展和進步。

符號論美學能夠將藝術更加真實的進行表達。根據符號論美學理論,藝術真實性表達並不是侷限於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將其真實完整的展現出來。這不是創作,而是模仿。真正意義上的真實性表達是從符號形式上進行創作表達。通過形式真實的表達,來呈現真實的藝術作品,真正體現出符號論美學的內涵以及藝術創作的本質。

另外,符號論美學的審美鑑賞,讓人們更加直觀的感受和體驗藝術形式化創作的魅力。而藝術創作過程當中,藝術創作者將構成藝術作品的各種形式有機的組合,實現藝術形式化的創作,無論是從繪畫的光影、線條,還是從音樂的節奏、旋律,或者還是詩歌的文字等藝術形式,將藝術更加完美的呈現,具有更高的審美鑑賞價值。符號論美學開拓了藝術創作的新領域,引領着藝術的發展方向。

二、符號論美學的藝術鑑賞

無論是卡西爾最初提出的符號論美學理論,還是經過蘇珊・朗格創新推廣的新理論,都對符號論美學的內涵進行了闡述,從藝術本質上進行分析,將藝術創作賦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義。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符號論美學已經成爲一個系統而複雜的理論體系,而藝術鑑賞是最能闡釋符號論美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對符號論美學的藝術鑑賞理論的解讀,使符號論美學理論基礎下的藝術創作能夠更好的表達。

(一)藝術鑑賞的內涵

對符號論美學理論基礎下的藝術創作進行鑑賞,需要從藝術內涵出發。蘇珊・朗格認爲,藝術鑑賞更深層的內涵,並不是固定的形式和可以進行邏輯解釋的表達方式,而是無法通過語言和文字來進行理解和解釋的。真正的“符號化”或是“形式化”的藝術創作,都是抽象進行的作品。無論是從光影、線條、節奏等表達方式的組合應用,還是情感的表達,都能更加強烈的激發美感,而不僅僅侷限於形式當中。藝術是由各種形式的符號組合而成,而藝術本身也是人類的情感符號。人類爲了抒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時,就以藝術創作作爲情感符號,將情感完整的表達在藝術作品當中。符號論美學的藝術鑑賞的內涵,就在於“形式化”的情感表達。除此之外,符號論美學與現代科技以及各學科之間的結合實踐,使其藝術內涵具有時代的氣息,其藝術鑑賞具有更強的理論價值。

(二)藝術鑑賞的形式

藝術創作就是情感表達的“形式”,符號論美學將藝術表達更加“形式化”,把抽象的的藝術形式更加具象的表現出來。藝術形式作爲生命形式當中的一部分,人的邏輯思維、情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藝術的表達。利用人類情感進行感知,對藝術形式當中的“形式”或是“符號”有着更深層次的瞭解和掌握,並能進行準確的判斷和預測。而藝術審美正是在此基礎之上,參與到藝術創作當中的一種形式。通過情感的感知,將藝術鑑賞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上,以藝術表達來震撼人心。生命創造出情感,情感創造出藝術,藝術形式的表達是生命形式表達的重要一部分,是生命的投影。藝術創作就是利用抽象化的手段和方法,將藝術作品更加真實的展現出來。藝術的發展與進步與生命的成長是類似的過程。生命形式的藝術表達,是符號論美學的內涵。通過構造符號形式,創作藝術作品,表達生命情感。因此,符號論美學具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價值。

三、結論

符號論美學由卡西爾提出,經過蘇珊・朗格的創新與發揚,已經形成重要的藝術創作理論。符號論美學以其獨特的魅力融入到藝術創作當中,使藝術表達更加真實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通過對符號論美學的藝術鑑賞理論的研究,掌握其中的藝術內涵和表現形式,更加透徹的理解符號論美學的藝術鑑賞價值。符號論美學是藝術創作重要的理論基礎,爲現代藝術創作開闢了新的領域,對藝術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美術鑑賞論文 篇五

公共美術鑑賞課強調由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向既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又重視學生情感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還要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驗。藝術人文素養不是一種技術能力,而是以人爲本,培養年輕人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與思考。其課程標準設計思路與考量應以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爲目的而後不斷能自覺組合、構建新知。

關鍵詞:公共美術;鑑賞;課程標準

公共美術鑑賞課是教育部規定的高等美術教育面向21世紀系列核心課程之一,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弘揚先進的辦學理念、培養人格健全的高技能人才。本課程標準設計是針對高職非藝術專業學生的,預設有24課時。按照“以就業爲指導,以服務爲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應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走上職業崗位之後具備持續發展的能力,還應當具有綜合的文化素質。

公共美術鑑賞課強調由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向既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又重視學生情感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還要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驗。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加強學生情感的體驗,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對藝術的鑑賞與學習,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受到美術文化的潤澤。按過去上課的舊模式是無法真正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的,“以教師講授爲主,學生接納爲輔”的教學方式不能學生由被動變爲主動地去深入掌握知識要領。

本課程應以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爲目的而後不斷能自覺組合、構建新知。藝術人文素養不是一種技術能力,而是以人爲本,培養年輕人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與思考。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卡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和鼓勵。”周海宏教授認爲人的感性素質好,審美修養高,人的幸福指數就高,審美素質的發展決定人未來的發展。美術鑑賞多元教學與考評機制研究正是以此爲座右銘,深入具體的思考,使高職院校學生通過美育的有效學習,尋找自我成長與完善的出路。

課程設計以美術史爲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教學與考評機制“小組教學”的模式強調教師和學生的一種交互式、互動性教學。教學與考評用對話的方式,通過作品的創作者、時代人文背景、創作風格、作品的意義、作品的社會效益、市場效益、文化價值、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系統的學習研究與討論,體會藝術作品帶給人的獨特情感體驗,產生共鳴,理解意思作品的意義所在。並從藝術作品裏體會到對人性的思考與人文關懷,淨化心靈,體驗藝術作品裏的至善至美。課程目標是, 在認知、教育及審美功能基礎上,進而發展至探索出提高學生創造力,促進個人全面發展,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態度和審美經驗,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人格完善。並綜合文化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綜合學科融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元化的鑑賞作品,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好地輔助學生提高崗位綜合思維能力。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微課、翻轉課堂、課外實踐等多種教學途徑,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鼓勵學生勤動腦、多提問題,多思考,結合美術鑑賞與行業有關的問題,提高教學的實際針對性。

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美術鑑賞、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徵,以及學習美術鑑賞有什麼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鑑賞的方法,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引領學生熟悉中外美術史的基本發展流變、全面瞭解美術創作的原則、美學規律、美術與社會發展的相關知識,掌握一些代表性的藝術流派的風格特徵,各風格流派代表美術大師的藝術特色等方面的知識。具體教學設計表現如下:

(1)瞭解中外美術史的基本發展流變與藝術形式美的基本法則等相關基礎知識;

(2)美術創作的原則、美學規律、美術與文化心理的關係等的相關知識;

(3掌握一些代表性的藝術流派的風格特徵,各風格流派代表美術大師的藝術特色,藝術創作的社會價值、宗教意義、市場價值表現等方面的知識;

(4)結合本專業,進行美術鑑賞基礎知識與本專業本行業相關的主題探討和學習,製作多媒體作品,闡釋主題和觀點。

讓學生在學習美術作品的鑑賞過程中,經歷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的動手練習,並對教師所教授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思考;並領悟理論知識的內涵、知識點,以及實踐知識操作要點。教學中以生活中的美學現象爲引導,引起關注――深入討論――感悟意義――樹立信心。

具體掌握:

(1)培養學生運用生活中美的元素進行美學分析和鑑賞的能力。

(2)培養學生通過多種美術風格流派的藝術特徵,闡釋其發生的社會、經濟背景與社會影響力的能力。

(3)培養學生能熟練通過美術的創作原則、美學的規律,進行名畫鑑賞的能力。

(4)培養學生通過綜合的美術鑑賞、結合本專業的實際,設定一個主題,製作一個多媒體作品,並闡述主題和觀點的能力。

美術鑑賞是跟美術有關的文學、音樂、建築、經濟、政治、宗教等綜合知識的積累,隨着學生掌握美術知識的不斷增加,這些綜合的信息會在學生的意識裏組合、構建新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觀察美的眼睛,瞭解分析美的情懷,熱愛自然與人類,理解世界的多元價值。啓發學生對美術現象的關注,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去深入感覺人類生活中美術的作用與人類創造美的精神。使學生明確美術鑑賞的學習目的以及重要意義,從而樹立學好美術鑑賞課程的興趣與決心。

具體培養

(1)多元價值觀理念的養成,這樣視線不狹隘

(2)體會藝術作品帶給人的獨特情感體驗,對人性的思考與人文關懷,淨化心靈

(3)良好的表達、團隊合作精神、開拓創新精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讓學生掌握美術鑑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鑑賞對於個人未來人生髮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難點: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鑑賞的概念和美術鑑賞一般過程或方法。

課程整體設計

1、課程設計的原則:啓發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個性化原則。

2、n程設計的理念: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多元文化與綜合素質人才。

3、課程設計的思路: 將典型性被動灌輸式教學轉化爲相對應的多元教學與考評機制,從重視學習結果轉向重視學習、成長過程,提大學聯考覈的靈活性。在學習過程中,設計了綜合實訓項目。形成以典型性主題任務爲核心、以綜合素質培訓實訓項目爲載體、學習任務與教學內容相互對應的教學內容組織體系。讓學生了解學習美術作品、美術流派,美術與生存空間相聯繫,結合學生的本專業,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拓展。

根據高職校非藝術類專業的實際情況,本課程採用“講授-欣賞-比較-思考-討論-實操”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提升藝術修養。

(1)將美術鑑賞力與本專業知識相結合,以虛擬或真實的項目爲載體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在每個學習環節中,分層次實現基本理解能力與思維拓展能力的培養。在基本理解能力層,從符合認知規律的角度出發,完成模擬項目來實現美術鑑賞的能力。在進一步的實際思維拓展能力訓練中,學會縱向橫向的對比研究,進行不同時期的名畫鑑賞,和同時期的不同風格流派的名畫鑑賞,聯繫生活實際專業實際進行思考與實踐,實現學習情境中能力的提示與遷移。

(2)按照崗位能力要求進行典型項目驅動過程的學習主題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按照具體模塊項目製作的行動導向來進行設計的,模塊實訓內容以主題項目,社會實時話題、教師與學生共同策劃主題項目,完成對一個主題美術鑑賞的多媒體制作。

本課程主要分四個部分

具體思路:什麼是美術鑑賞,通過文化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哲學、宗教等方面,綜合闡釋美術的鑑賞方法與角度,啓發學生思考,開闊思路和視野;什麼是藝術?什麼是藝術品?是什麼決定藝術品的存在於價值?通過介紹繪畫、雕塑、建築、設計、書法、攝影,綜合分析進行闡釋,西方與東方的比較 現代與古典的比較,美的規律的發現與思考等。1.從藝術市場出發,從最貴的藝術品談起2.藝術、藝術品的產生,與社會與生活的關聯3.通過現代藝術闡述藝術產生的文化心理4.藝術與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生活的關聯;6.尋找藝術美的規律,從主題上:原始拙樸的美(洞窟壁畫、非洲雕塑、夏加爾、羅素、梵高)、西方古典主義的唯美(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華託、安格爾)、人文主義的美(倫勃朗、維米爾、米勒、博努蓋爾)藝術與文化生活(陳宏綬、周P、韓熙載、唐伯虎、黃公望、郭熙、石濤)從技術層面上:材質美、肌理美、線條美、構成美 色彩美 意境美等。

第一部分:美術的功能與意義

1.開發多元智力,著名藝術心理學家阿恩海姆提出美術是訓練人知覺能力的有效途徑,1983年哈佛大學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其智力構成中,空間智力與視覺藝術有着緊密的聯繫,研究表明藝術滲透於多種智力形式中;

2.提供綜合素質,審美修養高的人感性素質高,幸福指數高;

3.繪畫心理治療表現;

4.藝術在政治宗教中的重要作用;

5.藝術品交易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表現;

通過美術的功能闡釋學習美術鑑賞的意義所在;我們爲什麼要學藝術?爲什麼要提升美術修養?(參考周海宏教授的藝術的啓蒙)通過學畫畫-熱愛美術-通過美術鑑賞-熱愛生活-通過生活美的感知-體驗幸福。

第二部分:藝術與政治經濟宗教的關係

該部分從兩個方面解讀,一是西方的史前藝術、古埃及藝術、古典時期希臘藝術、古印度佛教藝術、拜占庭藝術、哥特式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盛期文藝復興等;二是從中國的佛教壁畫、畫像磚、雕塑等方面闡述藝術與政治經濟宗教的關係,與相互影響。

第三部分:藝術與文化的關係

該部分通過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義、浮世繪、印象主義、象徵主義、後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大地藝術、現代先鋒藝術等闡述藝術與文化的關係。

第四部分:項目驅動――《我與藝術有個邂逅》

從本專業角度出發,探索自己與藝術的關係,製作策劃案,運用多媒體展示項目成果(包括視頻、ppt等,演講討論)。

[參考文獻]

[1]申丹楓。在美術鑑賞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實踐與探索。河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i1.

[2]張永芳。高中美術鑑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l 1.

[3]楊柳。 創設文化情境,提高美術鑑賞水平.美術教育研究 2013(21)

[4]董棟。從“獨白”到“對話”的蛻變――高中對話式美術鑑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華中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201205

[5]錢初熹。美術鑑賞及其教學。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7

湖南大衆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研教改課題

美術鑑賞論文 篇六

那麼,美術鑑賞的性質又是什麼呢,如果從學習文藝理論或美學的目的來談,美術鑑賞的性質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理論問題,但是,從實際進行鑑賞的角度來看,它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美術鑑賞是美術作品發揮社會作用的重要環節。

因爲任何一種美術作品,如果僅僅爲創作者所佔有,並不把它公諸於世,那麼,這一美術作品的社會作用就無從發揮,再好的藝術作品也無法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沒有藝術創作,就不會有藝術鑑賞,同樣,沒有藝術鑑賞,藝術創作也就失去了他存在的依據,失去了創作的意義。因此,藝術創作和藝術鑑賞是兩個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方面。前者爲後者提供對象,後者則是發揮藝術創作的社會作用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第二,美術鑑賞和其它藝術鑑賞一樣,是人們觀賞藝術作品時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這種精神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一方面是作品本身塑造的藝術形象,把觀賞者帶到了一個特定的具體的藝術境界,激發起人們這樣或那樣的思想感情的波濤,另一方面觀賞者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經驗,來理解或解釋作品中的形象,有時甚至以自己的經驗與認識去豐富和補充作品裏的藝術的內涵。中外美術史上的許多優秀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厭,耐人尋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它能不斷地激發起觀賞者再創造的興趣,使他們每看一次都有一些新的發現和體會,從而成爲人們不斷鑑賞的對象。

鑑賞者的生活經驗愈豐富,藝術素養愈高,就越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而對於一些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之間存在着比較複雜情況的美術作品,也會正確地加以鑑別,並給予恰當的評價。從以上的這些方面來講,美術鑑賞實際上也是一種認識活動。作爲藝術鑑賞對象的藝術作品,既是藝術家認識生活的成果,也是鑑賞者再認識的對象,只是這種認識活動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那就是觀賞者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想象、體驗、理解與鑑別等一系列相互聯繫的精神活動,來正確地認識藝術作品,這也正是美術鑑賞的基本性質。

說完了美術鑑賞的性質,下面我再簡單的談一下鑑賞的作用。

一、美術鑑賞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

大家知道,人類生活的世界是極其廣闊的,生活的內容是無比豐富的,但對每個人來說,不管他如何見多識廣,也不可能觀察和體驗到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藉助於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卻可以使我們形象地接觸到許多個人生活經歷遠遠不能涉及的領域,如通過鑑賞中國各個時期各種樣式的美術作品,都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從中瞭解到許許多多從書本上和個人經歷所無法得到的生動而豐富的知識,至於外國的美術作品鑑賞更是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個陌生而有趣的廣闊世界,所以,通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鑑賞,可以幫助人們周遊世界,漫步歷史,極大地擴大知識的領域。

二、美術鑑賞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從美術鑑賞的性質來說,美術鑑賞中的欣賞活動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它是一種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活動。因此,欣賞者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而提高認識,受到教育的過程,表現爲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同於純粹抽象的理論教育,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就是對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的過程,如金字塔,長城,讓人覺得宏偉壯觀,青銅藝術以及其它許多巧奪天工的工藝品,使人深深地感到我們祖國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燦爛,從而不斷增強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思想感情的過程,其本身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過程。

三、美術鑑賞是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徑

馬克思說過,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的大衆。多鑑賞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是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從宏觀的西方美術史角度來看:原始藝術有着一種幻想實用的祈願的原始宗教效用;重觀察,讚美人性,重和諧的古希臘藝術則是構築了一個人神一元的世界,對於美的渴望得以充分地實現;宏偉、壯麗、崇高的古羅馬藝術更加接近現實再現;中世紀的美術則成了宗教“啓迪無知心靈”的工具;文藝復興的藝術,回到了世俗的大地,對人的存在予以高度肯定,並且以古典理想的依託,煥發出迷人而又永恆的美學力量;個性、創新的現代藝術則視覺地體現了現代人內心世界的強烈訴求。無論發現的愉悅,想像的多姿還是會心無言美的體驗亦或東方與西方林林總總的事例都說明追求與提升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乃是美術的作用與目的所在。

由此可見,不論是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還是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和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它都是通過一種以認識美和評價美爲其主要特徵的教育方式來進行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的主要內容,這種審美教育不僅有助於端正人的審美觀念,培養人們審美能力,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整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塑造。因此,美術鑑賞不僅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對於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術鑑賞對於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伯雄.《世界美術史》.山東美術出版社.

[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4]沈家華。《關於美術學科教育基礎問題的思考》.

美術鑑賞論文 篇七

關鍵詞:高中美術鑑賞;研究性學習;開展方式

高中美術鑑賞是新課標規定的必修板塊,是提高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爲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的必要環節。在高中,對美術鑑賞課程進行研究性學習則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能力,展現美術鑑賞課程魅力的有效方式。美術鑑賞課程特點和研究性學習方式的特徵決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的獨特性。

一、高中美術鑑賞特點

1.高中美術鑑賞的內容具有廣泛性

美術鑑賞的美術作品可以是繪畫、雕塑、建築、園林等一切美的藝術形式,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或容易接觸到的藝術實體。

2.高中美術鑑賞的角度具有多樣性

比如對畫家梵・高的《向日葵》的鑑賞中,可以着重討論一幅作品的線條勾勒、色彩渲染、畫面比例等畫家繪畫手法的特點;也可以橫向比較梵・高所有關於向日葵作品的異同來說明鑑賞作品的特殊之處;還可以根據畫面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與心態分析作者某一時期的社會生活。

3.高中美術鑑賞的知識具有繁雜性

對一件美術作品的鑑賞往往涉及歷史、政治、哲學、地理等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加強課外知識的積累。

二、研究性學習方式特徵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成爲一種輔助的工具。學習內容具有選擇性,學生可以從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結合自己興趣,選擇屬於自己個人或小組的研究課題。研究方式也呈現多樣性,可以諮詢專業教師、上網蒐集資料、動手實驗驗證等,教師不再是唯一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因爲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論,因而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消化、應用、創新都將更加得心應手。

三、高中美術鑑賞研究性學習過程

由於高中美術鑑賞課程的學科獨特性和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優越性,所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貫徹學生爲主體,教師爲引路人的原則,細化實踐過程中的每個細節,落實實踐過程中的每個步驟,不要流於形式,重拿輕放。

1.學生根據興趣選題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從多種多樣的鑑賞內容中,選取並制訂適合自己的題目,可以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亦可以使學生的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實踐中逐漸增強,避免學生因失敗而產生消極牴觸情緒,不利於教學過程的長期展開。

教師也應當主動爲學生創設多樣的研究問題的情境,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地域方面的有利條件,結合學校的教學資源,運用多種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開闊學生鑑賞的視野。例如,北京市區學校則可以根據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鑑賞中國古代特色建築;蘇州地方學校則可以根據蘇州地域的便利進行園林的鑑賞;哈爾濱的學校則依據地方特色可以展開別開生面的冰雕鑑賞。

2.個人與小組相結合,討論解決方案

在學生自願的基礎上,老師從旁協調,將學生分成若干討論組,討論出從各自的鑑賞角度出發最合適的鑑賞方案,制訂方案書,詳細地規劃自己的鑑賞方法、步驟、蒐集信息的渠道等,教師要給出建議或糾正。

比如,某學生的繪畫鑑賞選擇中國古代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經過小組討論後決定從畫面內容探索研究,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宴飲及餐桌禮儀,那麼該學生制訂的方案書至少應包括鑑賞題目――由《韓熙載夜宴圖》窺視古代宴飲禮儀,鑑賞方法――理論分析與繪畫觀察相結合,鑑賞步驟爲首先了解關於畫作的基本信息,然後蒐集全卷畫作的音像、圖片、文字等資料,最後結合歷史知識和畫作內容對古代宴飲禮儀做出分析,而信息蒐集渠道有博物館參觀、圖書館借閱書籍、查詢網絡資料等。

3.蒐集相關信息資料

蒐集關於鑑賞課題的相關資料是進行美術鑑賞的基礎,後續結合自己的情感經歷、生活閱歷對作品進行鑑賞都基於此步驟,可以說資料蒐集的全面和有效與否直接影響了鑑賞成果的質量。

在如今網絡技術發達的社會,信息蒐集變得方便而且迅捷,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工具。教師可以建立關於美術鑑賞的網站,爲學生的鑑賞課程提供方法指導,資料整理等;學生可以上網站查找和自己課題相關的文字、音像、圖片等資料,或者在網上借鑑已有的美術鑑賞成功範例,儘快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鑑賞方式和風格。

4.學生獨立完成鑑賞課題,並記錄鑑賞結果

在蒐集大量相關資料後,學生需要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融合吸收,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對資料進行再加工和創新,提升認識水平,對鑑賞課題做出自己的分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掌握有用的課外知識,熟悉鑑賞過程和技巧,提高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深層次認識並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興趣愛好。

高中美術鑑賞除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外,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交流思想、開拓思維,提高審美品位,培養精神創新的重要課程。對如何開展美術鑑賞的研究性學習的探索纔剛剛開始,相信經過一代代教師的不懈努力,這一探索必將更加全面而豐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