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_論十大關係讀書心得精彩多篇

讀後感3.02W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_論十大關係讀書心得精彩多篇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2000字 篇一

文/風箏

期末將至,毛概作業有一部分涉及到經典閱讀,因此,我選擇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以下爲我讀完之後的一點點心得。

1956年,毛澤東將從中央政治局所聽取的工業、農業、運輸業、商業、財政等三十四個部門的工作彙報有關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方向的問題進行總結,總共十個問題,及《論十大關係》: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7)黨和非黨的關係(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9)是非關係(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在分析十大關係的過程中,毛澤東主席始終以蘇聯爲鑑,由於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失誤和缺點,走了一些彎路,毛澤東警示我們不能再重蹈蘇聯的覆轍。

就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問題上,毛澤東認爲:“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在社會主義探索階段是沒有錯的,蘇聯也是十分重視工業的,但蘇聯卻輕視農業以及輕工業的發展,導致國內糧食、原料供應不足,民生用品極度缺乏,蘇聯重工業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對農業農民的壓榨之上,如此形成對重工業的原始積累,必然導致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有所扭曲,發展速度有所減緩,最終蘇聯解體,也與此不無關係。如果能做到重工業、輕工業、農業三者齊頭並進、均衡發展而又突出重工業的主題地位,那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定然是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蘇聯就是因爲一味的加重重工業的投資比重,使得人民生活負擔不斷加重。結合我國國情與發展的特點以及借鑑蘇聯在重工業、輕工業、農業三者方面的發展情況,毛澤東主席總也了發展重工業的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那麼穩固,幾十年後算總賬是划不來的。後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於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顯然我們需要採用的是後一種方法,使社會主義有穩健的根基得以發展,才能在探索時期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關於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發展問題上,毛澤東主席指出:新的工業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使工業佈局逐步平衡,並且利於備戰,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廠礦,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至於沿海原有的輕重工業的擴建和改建,過去已經作了一些,以後還要大大發展。對於沿海工業與內地工業的。發展,一方面儘量做到沿海與內地發展基本平衡,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地理位置和地形優勢,使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形成發展新勢頭。毛澤東特別強調,應該好好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老底子,使我們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在沿海更多的發展輕工業。

毛澤東談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問題,大致可以概括爲: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礎。只有經濟建設發展的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投入費用,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

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問題始終是存在矛盾的,毛澤東強調: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利,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現在我們國家的政府也在提倡這一做法,即:簡政放權。但在當時不會這麼講,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這對於黨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每一個國家都很重視,不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要解決好這一矛盾,我們必須辯證的去看待問題,從哲學方面來講,世界本就是一個矛盾體,倘若我們人人都懂得矛盾觀,那麼在處理這些問題上豈不是得心應手。我們是要統一,也要特殊,要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有中央強有力的統一領導,憲法就是這種統一的有力保證。地方和地方的關係問題,省市和省市的關係問題必須提倡的是:顧全大局、互助互讓。

毛澤東說:“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的任務,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這些矛盾在實踐中是否能完全處理好,也要準備兩種可能性,而且在處理這些矛盾的過程中,一定還會遇到新的矛盾,新的問題。但是,像我們常說的那樣,道路總是曲折的,前途總是光明的。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爲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可以說是:論是大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我們辯證的去看待。評價歷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歷史是辯證的,人也是辯證的,或許這些矛盾的分析不適用與過去,但又可能適用於未來。社會主義制度使得我國不斷的到發展,不斷強大,這也強有力的證明着這“十大矛盾”在實際當中是如何得到有效解決的。

當然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具說服力和實踐性,《論十大關係》不是空談,更重要的是得到妥善的實施和履行,我們應該以《論十大關係》爲標準,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爲更具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風箏,原名薛帥帥。沒什麼特長、一事無成、有點憤青的大三學生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篇二

建國初期,整個中國百廢待新,外國仍對新中國有很多懷疑與敵意,而在完成民主主義革命後如何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軌道上,即實現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對接,這是一個前無古人,且十分複雜而艱鉅的任務。正如毛主席在《論十大關係》中說道:“一九四九、一九五○兩年對我們的壓力很大。”

中國在建設等許多方面都是學習蘇聯的,自己創造的比較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學習與模仿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選擇。但是,蘇聯的經驗並不都是成功的,即使是成功的也不一定完全適合中國的情況。因此,學習蘇聯終究不能代替對自己道路的探索。

斯大林逝世後,蘇聯模式的許多弊端逐漸爲人們所瞭解,體現在:1、所有制結構過於單一,難以適應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多層次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產力發展的後腿;2、在經濟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過多,國家統的過死,壓抑和限制了地方企業的積極性和機動性;3、在經濟運行中忽視商品生產和市場的調節作用,既影響了流通又影響了生產;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積累輕消費的現象,影響了勞動者的積極性。

中國在“一五”計劃的實踐中也逐漸發現蘇聯某些經驗並不適合中國。這些情況促使以毛澤東爲首的中共中央重新審視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提出要以蘇聯經驗爲鑑,尋找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毛主席從來就不是個教條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始終認爲蘇聯的建設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蘇聯經驗,應該從中國實際出發。就在1956年4月4日召開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指出:最重要的教訓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民主革命時期,我們走過一段彎路,吃了大虧之後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毛澤東發表了《論十大關係》的重要講話。《論十大關係》就是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適應中國的路線,開始反映中國客觀經濟規律。

1956年2月至4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雲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關領導,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連續聽取工業、農業、商業、運輸業、財政等34個部門的工作彙報,討論社會主義道路中存在的問題,在如何對待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經驗問題上形成很多共識。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並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歸納,最後由毛澤東彙總,形成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

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爲鑑戒提出來的。毛主席提出,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爲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前三條講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並肯定我們過去在處理這些關係上沒有犯大的錯誤,同時強調根據形勢和經驗,今後應該適當調整,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儘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從長遠看,這樣反而能夠更好地發展重工業、內地工業和加強國防。這裏涉及的實際上是開闢一條跟蘇聯過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

第四、五條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開始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其中既要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同時要提倡關心羣衆生活,反對不關心羣衆痛癢的官僚作風;既要大力發揚羣衆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時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決他們在勞動和生活中的迫切問題我想將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後五條講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和__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都是屬於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漢族與少數民族各有優勢。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民族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專門論述了“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並且明確地提出了“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

《論十大關係》以蘇聯爲鑑戒,總結本國經驗,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重大問題上,開始突破長期以來形成的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的束縛,提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提出的新思想、新方針,邁出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第一步,爲中共八大的召開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中,重讀這篇重要著作,仍能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啓迪。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篇三

我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同時,我研讀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讀完之後深有感觸。同時對於毛主席這部着作中涉及我國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的論述對黨和國家以後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謂影響深遠,值得後人敬仰。

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的影響和意義,就先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產生的時代背影和中國當時處於什麼狀況之下。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着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東方大國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選擇了蘇聯模式,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但是,蘇聯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並且這一模式也未必適合中國。所以,1955年2月,毛澤東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找了34箇中央部委同志談話,對我國經濟建設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經過中央政治局多次討論,在集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論十大關係》正式提出了以蘇聯經驗爲鑑戒,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任務。這就是當時《論十大關係》產生的時代背景。

毛澤東提出十大關係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尋找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爲鑑戒提出來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局性的十個問題,即十大關係:(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7)黨和非黨的關係;(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9)是非關係;(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這就是十大關係的主要內容,而十大關係主要針對當時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和國家安全等方面,可謂是涉及全面,見解到位。

所以在當時中國那樣的背景下,《論十大關係》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當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爲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鋪墊。《論十大關係》中關於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的思想,關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關於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設想,等等,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對於黨的八大路線的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論十大關係》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張,實際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線和通過的有關報告、決議中去了。所以,把這個報告,連同八大確立的路線和毛澤東稍後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實際的。50年的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這個戰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又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

因此,結合新階段的新任務重溫《論十大關係》的基本思想,對於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論十大關係》的研讀,我對黨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出力。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篇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過程中,有坎坷,有平坦,有錯誤,更有創新,讀了《論十大關係》,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人的高瞻遠矚,我們不僅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百年不動搖,更要從中有所吸取,致力於更好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在聽取中央工業、農業、運輸業、商業、財政等34個部門的工作彙報,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於1956年四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的講話。這篇講話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帶全局性的十個問題,即十大關係。它們是: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和__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如何解決這些關係,不光是建國初期面臨的問題,也是現在將來都存在的問題,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已給我們指明瞭基本方向。它不但適用於過去,也適用於現在和未來。在國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

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係,都是圍繞着一個基本點,就是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爲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論十大關係》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當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爲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鋪墊。50年的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__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這個戰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又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

《論十大關係》中,我體會最深的是處理矛盾,辯證的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我想,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這種精神。首先就我們大學生,抑或說成青少年而言,學習和實踐就是一對不可分割、辯證統一的兩個方面。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自我的把學習和實踐分割開來,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的青少年,總是秉持一個想法,我們是大學生,學習是我們的天職,於是乎,每天圖書館,教室,宿舍,三點一線,埋頭啃書,矢志不渝,或許取得專業碩士、博士。

當然,這也許有些誇張,但也的確反映了一些現實狀況,部分大學生只注重狹隘的理論學習,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造成畢業也同時意味着失業,即使持有專業本科、碩士、博士學位,深諳學科高深理論,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往往力不從心,甚至手足無措。

作爲大學生,這與我們息息相關,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或許現在我們依然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但請牢記,知識與實踐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要注意調整學習和實踐的關係,就我個人而言,很多從書本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都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實驗來驗證,這讓我非常開心,我喜歡從書本上,和老師的講解中吸取知識,但也很重視自己動手實驗的樂趣。其實,這只是最簡單的一點,不論學習的是什麼學科,從事的是哪一方面的研究,理論學習和實踐都是同等重要的,當然社會實踐也不僅限於自己的單一學科。

上課時間是我們每一位學生應該珍惜的黃金時段,假期則是我們可以好好利用的參加社會實踐的好時機,我相信,只要我們學習好專業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積累經驗,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經驗充實自己,未來,我們一定是社會有用人才! 毛澤東的高瞻遠矚更在於這篇著作中還提出了體制改革的問題,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整個體制問題”。

儘管毛澤東提出的體制改革的思想還是初步的,但它在實際上確實已經涉及如何改革過於集中的經濟體制的弊端問題了。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一直不曾停下腳步。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也再次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在今年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新聞發佈會上,新任總理__談到機構改革時強調,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以切實釐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的關係,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這表明了中央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態度和決心,也體現了中國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我想今年的會議,與我們每個人都有着關係的體制改革莫過於鐵道部的改革了吧。衆所周知,鐵道部最大的弊端就是政企不分,改革之後,鐵道部併入交通部,實行政企分開,這與在社會主義初期,在《論十大關係》中就已經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方針是一致的,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這樣具有歷史建樹的理論基礎。鐵道部的改革,正如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在列席當日下午舉行的全國人大全體會前回答記者關於大部制改革的提問時說的,“大部制改革很好,我很贊同。大部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有利於鐵路事業更好的發展,政府與企業各司其職。”這是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改革進程。雖然鐵道部的改革一路坎坷,不過,不可否認,不斷地改革,也正體現了我們在不斷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這也與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的初衷是一致的。

於此,我不得不再次強調毛澤東的高瞻遠矚和這部補休著作的貫徹整個社會主義的歷史意義。 《論十大關係》是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起點,也是黨的科學發展思想形成的邏輯起點。它所蘊含着的寶貴的科學發展思想,特別是關於科學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今天以至將來仍有着重要而長久的指導意義。

應當深入發掘這一歷史文獻的時代價值,並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加以創造性地運用,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篇五

XX年經濟危機到來,又使很多人開始反思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西方很多國家都掀起了《資本論》重讀的高潮。身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當代青年讀過幾本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學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就繞不開毛澤東,自己也開始自覺的讀些毛澤東的著作,瞭解毛澤東對中國革命,中國建設的探索,更好的瞭解我國的社會主義進程和當代的國情。前兩天,剛拜讀了《論十大關係》。

《論十大關係》一文,是毛澤東花一個半月,聽取中央政府34部門的工作回報後,在56年5月2號的最高國務會議上做的報告。從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革命和xx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等十個方面論述當時中國在經濟,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主要的問題。本文應該屬於以毛澤東爲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探索。

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毛澤東深刻的認識到重工業對一個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只有擁有獨立的工業體系,才能不受制於人。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50年代末中俄關系的惡化,就體現要想不受制於人,必須有自己的高科技體系和工業體系。不論是中蘇的聯合艦隊,還是長波電臺,如果中國人不明白這些高技術,不能造出自己的艦隊和電臺,這些只能是受蘇聯控制。農業和輕工業的作用在於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於維護幣值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同時又有利於重工業的交流與發展。對於農業的發展,毛澤東重視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兩系雜交稻,引進美國高產化肥技術等,重視人民的作用。但是,過低的壓低糧食價格,不利用農業的長久發展。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沿海的地區要利用好原有的工業基礎,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處於戰爭佈局的考慮,要平衡工業分佈,新建的工廠要大部分放在內地。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備戰了那麼久,沒有發生戰爭,浪費了大量的物資,拖累了國家經濟建設。以代表的就是國家大規模的三線建設,浪費了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我們要明白當年蘇聯陳兵中蘇邊境百萬,我們能不準備嗎?正是我們充足的準備,纔是我們避免了戰爭,如果,沒有準備,疏於防範,可能真的就有戰爭發生,這樣的損失是不是更大。備戰和防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防範於未然。又有人說當今的戰爭,全是高科技,導彈,衛星致盲,網絡戰等,你平衡工業佈局有什麼用?毛澤東的觀點就是要做好戰爭準備,我們隨時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讓內地有了工業基礎,我們就有了戰爭的戰略緩衝地帶,猶如二戰中的蘇聯的西伯利亞工業基礎。就是我們有了組織反擊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們這麼大一箇中國消滅掉的。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我們打的是多麼有戰略,有戰術,基本上和古巴導彈危機同起同落。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毛澤東重視經濟建設,降低軍費,裁軍。保證國家的財政更多的用於經濟的建設。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重要基礎,國防建設是經濟建設需要的良好的國際環境的保證。同時毛澤東尤其重視核技術的發展,重視高精尖國防工業的發展。軍工技術的進步,同樣促進民用技術的發展。特別就是民用大客機運10,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並試航成功。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篇六

1956年2月至4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雲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關領導,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連續聽取工業、農業、商業、運輸業、財政等34個部門的工作彙報,討論社會主義道路中存在的問題,在如何對待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經驗問題上形成很多共識。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並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歸納,最後由毛澤東彙總,形成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

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爲鑑戒提出來的。毛主席提出,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爲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前三條講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並肯定我們過去在處理這些關係上沒有犯大的錯誤,同時強調根據形勢和經驗,今後應該適當調整,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儘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從長遠看,這樣反而能夠更好地發展重工業、內地工業和加強國防。這裏涉及的實際上是開闢一條跟蘇聯過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

第四、五條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開始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其中既要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同時要提倡關心羣衆生活,反對不關心羣衆痛癢的官僚主義;既要大力發揚羣衆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時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決他們在勞動和生活中的迫切問題我想將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後五條講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都是屬於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漢族與少數民族各有優勢。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民族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專門論述了“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並且明確地提出了“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篇七

經濟危機到來,又使很多人開始反思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西方很多國家都掀起了《資本論》重讀的高潮。身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當代青年讀過幾本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學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就繞不開毛澤東,自己也開始自覺的讀些毛澤東的著作,瞭解毛澤東對中國革命,中國建設的探索,更好的瞭解我國的社會主義進程和當代的國情。前兩天,剛拜讀了《論十大關係》。

《論十大關係》一文,是毛澤東花一個半月,聽取中央政府34部門的工作回報後,在56年5月2號的最高國務會議上做的報告。從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革命和__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等十個方面論述當時中國在經濟,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主要的問題。本文應該屬於以毛澤東爲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探索。

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毛澤東深刻的認識到重工業對一個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只有擁有獨立的工業體系,才能不受制於人。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50年代末中俄關系的惡化,就體現要想不受制於人,必須有自己的高科技體系和工業體系。不論是中蘇的聯合艦隊,還是長波電臺,如果中國人不明白這些高技術,不能造出自己的艦隊和電臺,這些只能是受蘇聯控制。農業和輕工業的作用在於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於維護幣值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同時又有利於重工業的交流與發展。對於農業的發展,毛澤東重視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兩系雜交稻,引進美國高產化肥技術等,重視人民的作用。但是,過低的壓低糧食價格,不利用農業的長久發展。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沿海的地區要利用好原有的工業基礎,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處於戰爭佈局的考慮,要平衡工業分佈,新建的工廠要大部分放在內地。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備戰了那麼久,沒有發生戰爭,浪費了大量的物資,拖累了國家經濟建設。以代表的就是國家大規模的三線建設,浪費了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我們要明白當年蘇聯陳兵中蘇邊境百萬,我們能不準備嗎?正是我們充足的準備,纔是我們避免了戰爭,如果,沒有準備,疏於防範,可能真的就有戰爭發生,這樣的損失是不是更大。備戰和防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防範於未然。又有人說當今的戰爭,全是高科技,導彈,衛星致盲,網絡戰等,你平衡工業佈局有什麼用?毛澤東的觀點就是要做好戰爭準備,我們隨時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讓內地有了工業基礎,我們就有了戰爭的戰略緩衝地帶,猶如二戰中的蘇聯的西伯利亞工業基礎。就是我們有了組織反擊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們這麼大一箇中國消滅掉的。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我們打的是多麼有戰略,有戰術,基本上和古巴導彈危機同起同落。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毛澤東重視經濟建設,降低軍費,裁軍。保證國家的財政更多的用於經濟的建設。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重要基礎,國防建設是經濟建設需要的良好的國際環境的保證。同時毛澤東尤其重視核技術的發展,重視高精尖國防工業的發展。軍工技術的進步,同樣促進民用技術的發展。特別就是民用大客機運10,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並試航成功。

特舉三方面來分析十大關係所透漏的毛澤東思想,以前總認爲毛澤東是不懂經濟的,改革開放前我們的經濟建設處於崩潰的邊緣。通過你的教導,和自己多毛澤東著作的讀,明白了毛澤東也是非常懂經濟的,至少比現在的我懂。十大關係中,從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個人的關係都是關於經濟的,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中間都透漏着經濟的因素。且其中的論述多是十分恰當的,至少我是沒有找出太多的漏洞。同時對我們當前的經濟建設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如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毛澤東的平衡工業佈局是多麼的相似。軍費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長,重視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發,不是和毛澤東搞核武器的勁頭不是一樣的嘛。經濟效益好,技術含量高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重視高技術重工業的發展不又是一樣了嗎?

十大關係,亦可謂十大矛盾。如何解決這些關係,不光是建國初期面臨的問題,也是現在將來都存在的問題,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已給我們指明瞭基本方向。它不但適用於過去,也適用於現在和未來。在國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

歷史是辯證的,人生也是辯證的。作爲大學生,我們也需要處理身邊的種種關係。

學習、工作與休閒娛樂關係,必須適當分配時間和精力。學習工作兩不誤,兩者互相促進,適當的休閒娛樂能夠促進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必須權衡,個人價值離不開集體價值。只有在集體與個人之間尋找交點,通過個人利益調動人的積極性,能夠促進集體利益更大更優;而集體利益的擴大與優化,能夠提供個人更好的發揮平臺。

再者,關係既是複雜,又是簡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我們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必須瞭解的學問。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和諧社會的建立,有賴於和諧的人際。

毛澤東雖然有這麼好的理論,但還是犯了重大的錯誤,如_中的衝擊公檢法機關,無政府主義思潮。造成社會動盪。這說明,只有好的理論是不行的,還是要看理論和實際的結合,落實良好的政策。這也我從十大關係學到的比較重要的一點。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篇八

1956年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係》的講話。在講話中,毛澤東以蘇聯的經驗爲鑑戒,總結了我國的經驗,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係,提出要調動國內外一切直接和間接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以此爲起點,開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論十大關係》涉及我國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從毛澤東探索有別於蘇聯的經濟模式這一方面談一點心得體會

衆所周知,建國初期,因爲國內國外、主觀客觀等一系列因素,我們學習和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來搞我國建設。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學習與模仿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選擇。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蘇聯實行“一五”“二五”計劃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國際形勢日益惡化,新的世界大戰日益逼近,嚴重威脅社會主義蘇聯的生存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後有限的實踐經驗和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設想的基礎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點是:

1、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實行了以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存爲前提,以重工業包括國防工業優先發展爲核心的高速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

2、在經濟制度上,消滅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並實行與之相適應的單一的按勞分配製度;

3、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實行由國家行政手段調節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並在運行機制上排斥商品生產和市場機制。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戰中曾顯示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1940年初步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用10年左右時間,跑完了歐美先進工業國家100年的工業化路程,並在50年代七年級躍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強國。這更增強了對我國的吸引力。因而我國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一化三改”過程中引進了蘇聯的經濟模式。1956年隨着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的經濟體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顯帶有蘇聯經濟模式的影響。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的目標與蘇聯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統一的以行政調節爲主的計劃經濟體制。主要體現在:國民經濟只剩下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分爲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兩個層次;取消市場,實行糧棉等重要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生活;分配領域中實行低消費,高積累並趨於平均主義。

但是毛澤東從來就不是個教條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始終認爲蘇聯的建設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蘇聯經驗,應該從中國實際出發。證實毛澤東這種態度的最好實例,就是中國走了條和平的而有別於蘇聯的鎮壓和剝奪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隨着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突破蘇聯經濟模式的思想就愈來愈明顯。《論十大關係》就是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毛澤東曾說過:“建國後,前8年照抄外國經驗,從1956年提出十大關係起,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應中國的路線,開始反映中國客觀經濟規律”。他還說“十大關係的基本觀點就是同蘇聯作比較。除了蘇聯辦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辦法比蘇聯、東歐各國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總結批判充分暴露了蘇聯模式的弊端。毛澤東“以蘇爲鑑”的思想更加明確了,如何避免蘇聯走過的彎路和如何突破蘇聯模式的問題便提上了議程。在《論十大關係》中毛澤東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們還想走?”提醒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要引以爲戒。

促使我國必須突破蘇聯模式更強烈的動因,則是仿效蘇聯給自己帶來的諸多問題。我國採用蘇聯經濟模式在“一五”計劃期間對有效地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進行重點項目建設,對發展國民經濟實行計劃管理,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保證市場穩定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一五”後期,隨着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經濟建設規模的迅速擴大,這種模式的弊端就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體現在:1、所有制結構過於單一,難以適應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多層次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產力發展的後腿;2、在經濟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過多,國家統的過死,壓抑和限制了地方企業的積極性和機動性;3、在經濟運行中忽視商品生產和市場的調節作用,既影響了流通又影響了生產;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積累輕消費的現象,影響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這些都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說明蘇聯模式已不能適應包括蘇聯自身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在《論十大關係》中,毛澤東從中國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有別於蘇聯的具有自己特點的中國經濟模式。主要有:

1、在工業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業擠輕工業和農業,而是農、輕、重協調發展。蘇聯工業化道路是以重壓輕,以重擠輕,用剝奪農民的辦法,通過工業品和農副產品的剪刀差實現高積累來發展農業,結果造成重工業的片面發展和農業、輕工業的落後。中國“一五”計劃直接受蘇聯影響,對農業和輕工業重視不足。毛澤東對這種情況深爲憂慮,及時糾正了這種錯誤認識,指出必須用多發展些農業、輕工業的辦法來促進重工業的發展。他從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的國情出發,強調“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並把這提高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來認識。毛澤東指出:“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係問題。我國的經濟建設是以重工業爲中心,這一點必須肯定。但是同時必須充分發展農業和輕工業。”毛澤東提出的這種與蘇聯不同的實現工業化的道路的具體途徑,使50年代中期我國在農輕重比例關係上處理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