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學習要做到“三常”

讀後感3.31W

學習要“常”

學習要做到“三常”

近期在學習黨史時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觸,今天就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長沙城裏有個定王臺,並不很高,站在臺上也望不了多遠,但有座樓,當時的湖南省立圖書館就座落在這裏。圖書館樓上有各種中外書籍,樓下大廳是閱覽室。這個圖書館剛開辦不久,每天去看書的人也不多。但每天一開門,就有一個穿着樸素、高高個子的年輕人,不急不緩地走進館裏來。他借到了書,就伏在閱覽室的桌前,用心地看,一直要到閉館的時候纔出去。這個年輕人,天天如此,風雨不誤,他就是毛澤東。他每天在這裏專心致志地讀書,只在中午的時候,纔出去買幾個包子或燒餅,用來充飢。毛澤東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曾說:他“一到了圖書館,就象牛進了菜園,拚命地吃!”毛澤東什麼書都找來讀,有關中國的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哲學、文學……都讀。在這期間,他讀了亞當·期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論》、赫哲黎的《天演論》、穆勒的《名學》、斯賓塞爾的《羣學肄業》、孟德斯鳩的《法意》和盧梭的《民約論》、《社會通詮》等,以及古代希臘、羅馬的文藝作品……總之,凡是當時從外文譯成中文的名著,他差不多都讀遍了。在圖書館的牆壁上,掛有一張很大的《世界坤輿大地圖》。毛澤東同志每當經過這裏時,總要站立許久仔細地看一看。他覺得天下真大,他的眼界也開闊了。

在第一師範讀書時,毛澤東刻苦鑽研,虛心求教。他常說:讀書的方法要“四多”——多讀、多寫、多想、多問。他自己就是這“四多”方法的實踐者,所謂“多讀”就是不但要博覽羣書,而且對重要的書或文章要多讀幾遍,達到精、熟的地步。少年時,他讀過韓愈的古文和唐宋詩詞,無不讀到能背誦出來的程度。他愛讀詩,能背誦四百多首古詩……所謂“多寫”,就是課堂上寫聽講筆記,課後自學時寫讀書筆記。讀書文章就要摘錄其中好的句子或段落。經過多年積累,毛澤東的讀書筆記,就有好幾大網藍。“多寫”的又一項內容,是他在看書時堅持寫眉批,例如一本德國鮑爾生著、蔡元培譯的《倫理學原理》,全書不過十來萬字,毛澤東在書的眉頭上,卻寫了一萬二千多字的批語,全書逐字逐句都用墨筆加上圈、點、單槓、雙槓、三角、叉等符號。批語中,有簡單地表示贊同、反對、懷疑的話;有很多地方,則是根據前人的學說,加以綜合、概括、比較、然後提出自己的見解。眉批的墨跡也有兩種到三種,有些是對前面的批語,又加以批判和補充。由此可見,毛澤東讀書,是多麼勤思苦想、嚴肅認真。所謂“多問”,就是他除在本校學習外,還經常走出動到社會學習。那時,經常有些外省的名流學者到長沙講學。毛澤東常常去拜訪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總想多得到一些新知識。長沙有人組織“船山學社”,每星期日舉行講座,講王船山的學說,毛澤東也常去聽講。他常對人說:學問就是講的又“學”又“問”,二字連起來成爲一個名詞,是很有意思的,我們不但要好學,而且要好問。

下面來談談我的體會:

一、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不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更是能力積累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學習,自己的眼界才能不斷開闊,認識才能不斷深化,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制定階段學習計劃,堅持每天學習一小時,學習新的政策文件、學習系統操作流程、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堅持向書本學、向同事學、向納稅人學,日積月累,逐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堅持記筆記,遇到新的問題解決後記下來,遇到新的系統操作把操作步驟記下來,日常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重點記下來,和同事一起討論交流,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利用集體智慧促進大家共同進步。

二、常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要善於學習,也要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光學習是不行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理解,要轉換思路,站在納稅人、繳費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解決問題。善於把人家的經驗教訓當作自己的經驗教訓,用拿來主義的方法,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學習,實踐證明對的,就堅持,不對的,就改正,有不完善的,就完善起來。

三、常做。堅持學用結合,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能力。在實際業務中,以樹立學以致用目標爲導向,按照學習前蒐集熱點政策問題、查找業務短板,學習時有的放矢、逐個針對解決,學習後加深理解、全面提高業務和理論水平,促進以學促用、學用相長。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不必追求立竿見影,只要每天堅持完成自己預定目標,一天一個腳印,每天都進步一點點,就一定可以走向成功。

標籤:三常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