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讓人生更精彩》讀後感

讀後感2.64W

第1篇:《讓人生更精彩》讀後感

《讓人生更精彩》讀後感

《讓人生更精彩》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讓人生更精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那日,樓下的快遞送來一個包裹。我輕輕地打開:是一本散發着早春芳香的散文集《讓人生更精彩》,作者是現供職于山西省繁峙二中的一級教師王俊英女士。書籍的包裝和氣質,不是那麼華麗,只有單純的淡綠色和單純的綠葉在封面起舞搖曳。從一本書的裝幀設計,大體上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氣質和趣好。用綠色環繞書籍的四周,大約體現了作者熱愛生命,崇尚自然的獨特個性,這種個性內化成書中一篇篇精美的標題和正文。

全書文筆優美,思緒悠揚。用獨特的個人化的女人視角,爲我打開了一個現代知性女人的內心世界。按照我的`閱讀習慣,在看一本書之前,先要審讀各個章節的標題。標題,在我看來,就象一個人的外貌特徵。倘若第一眼就看得很舒服很得體的話,那麼,就會有欲結交的願望。該王俊英的這本散文集,我只讀其目錄,就足矣,餘下正文留待後來讀者去品味。我的觀點是,美文要省讀,不要一下子讀完,要留一段空白。於是,我的目錄讀法就這樣開始了。

第一節《女人風情》:在作者清秀的筆下,呈現出千姿百態,婀娜詭祕的景象。如果你不去看正文,就看一溜正文的標題,大約就可以觸摸到作者內心情緒的肌膚。什麼是風情?每個人對風情的感悟和理解都不一樣,王俊英的理解是從文學藝術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開始的。《藝術形象中的女人們》用《愛情絮語》《彼此的誘惑》來闡釋《孤獨的玫瑰》這是一種藝術化了風情。《女人的偉大是熬出來的》,一個“熬”字,省去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和艱險。熬成的結果,就成了《女人的風景》。《秋風幾度催人老》,《人間有味是清歡》。《女人如花》,《女人是蘋果》,決不是一種做作,這是一種詩化了的風情。

第二節《傾吐心聲》:一個長期與語文爲業的女人,文字理所當然地成了她把賞的對象。且看這些優雅的標題,是怎樣觀照她內心的獨白?《今春爲何姍姍來遲》,那是因爲《冬至飄走的感覺》。《濱河踏青》,到《趙莊賞杏花》,感受《麗江之戀》《生命光影》。

第三節《影評書評》:很多人看完電影,一走了之。從不去追問,也不去懷想。影片中的喜劇和悲劇自踏出影院門檻後,就各自分道開路了。沒有人記得《愛的力量》從何而來,沒有人記得《田小娥的悲劇人生》從何時開始。一部電影的《細節折射出愛的光環》,也折射出《剛烈不屈的精神寫照》。現實是人生,電影也是人生。人生中林林總總的《仁心、仁術、仁義》,《不僅僅是宮鬥,也是女人的成長史》。

第四節《旅遊隨筆》:如果說人生是一次迫不得已的歷程的話,那麼,由此而衍生的帶有審美情趣的個體旅遊就是一篇隨筆。“隨筆”,隨時隨也隨性隨情地表達看到的一切和一切的看到。無論你是《北部之行》,還是《北京紀行》;無論你是《朝拜五臺山》,還是《神遊古北臺》;無論你是《晉中之行》,還是《中原之行》,其所有的感受都《頓悟在本心》。

讀一本書,不一定非要把書中所有的正文都讀完。對隨筆散文類的書籍,可以正讀,也可以反讀。好的散文集,只讀一溜走下來的標題,就可以看到風景的別處。如果再由風景的別處,進入正文的聖殿,那便是看到了錦上添花了。王俊英的這本書,就是一座風景的別處。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只是一片葉子,或是一朵花的側面。而剩下的一棵樹,或是一座森林的風景,要等待後來的讀者去開掘,去想象,去延伸。

第2篇:《讓人生更精彩》讀後感

這個網站《讓人生更精彩》讀後感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富潤屋,德潤身

——讀書,讓人生更精彩!

提到讀書,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苦學成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是頭懸樑、錐刺股的忍耐。讀書,彷彿是隻有少數人可以“享受”的專利。提到讀書,也有人想到的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或者“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好像非要有點用處不可。否則,沒辦法勸人“從善如登”。讀書又是有點吃力的事情。算起來,自古而今,讀書要麼爲了升官發財,要麼爲了顯示自己有一點修養。總要有點用處。而我要說:讀書,讓人生更精彩!

蘇軾一輩子喜歡讀書, 四十來歲時,爲了剁手不買東西,需要把銅錢掛在房樑上,要用時纔拿下來——好阻止自己購物;送女婿出門,沒有酒,只好勸女婿喝一杯泉水;工資很低時,自己開田貼補家用,還發明瞭蘿蔔飯;家裏買不起肉,就少吃。買不起車,就多溜達,還安慰自己說對健康有益。讀書對他來說,有什麼用呢?使得窮苦難熬的生活,也能活出一些滋味和從容。乘一次舟、淋一次雨、吃個荔枝、聽一次江風??總能抱着欣賞和熱愛的感情去看待。宦海沉浮,仍能樂觀豁達。讀書,讓他的人生更精彩!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讀書,父母熄燈了,就躲在被窩裏打着手電偷偷地讀;放學路上,跟着隊伍,一路讀着書到家。從小時候讀同學、親戚忘在我家的《山海經》、《三言二拍》;到童年去走親戚,看到親戚家院子的一圈沿着牆根都摞着膝蓋高的書,高高興興讓媽媽跟親戚開口,借到了《現代名家作品選》,讀到了冰心在海外,“紅日與車相逐”;讀到了魯迅贊堅強的“野草”;借到了《小王子》,在大人的世界裏,回味小孩子的感情的真摯、淳樸。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從此與書結緣,讀書,讓我的人生更精彩!

記得孩提時,大約五六歲,有次趕集/逛街,我看到和我腦袋齊高的櫃檯邊上,有一枚翠綠仿玉的戒指,準確地說,是擺了幾排這樣的戒指,小小的我,一時好奇,手一伸,就在人羣中不經意地取下了那枚戒指,也出於喜歡。因爲當時眼裏只有這美麗稀奇的東西,潤澤又透明,以至於後來,在人羣中走丟了,我找不到父母,仰頭只看到黑壓壓的樹林一樣的人羣,擠擠挨挨的,直到後來有個大人把我帶到了廣播處,唸了幾句招領啓示,我才重新回到了家人身邊。有意思的是,走失的當時並不害怕,而那幾枚碧綠戒指、酒紅的美,卻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裏,和這一樣揮之不去的,還有當時取戒指時的心情——喜歡,就拿走。儘管也曾有那麼一瞬間的懷疑,這樣做對嗎?所以這件事,我從來沒有包含父母在內的任何人講過。

但後來這件小事,或是大事,一直在我腦中縈繞。直到我在《禮記·中庸》裏,讀到“君子慎獨。”“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我才懂得,“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意思是說,做人的道德原則是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 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會謹慎 。從此以後,我以“慎獨”作爲自我修養的途徑,也期望通過長期修養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即便獨處,無人發覺,仍然能堅守道德信念,自覺地做道德的事情。後來我又讀到《禮記.大學》裏的“富潤屋,德潤身。”進一步懂得,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身心。富有的人,家裏容易輝煌奪目;而品德高尚的人,可讓他的行爲、他的人生更加美好!

古人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有人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生命的衰老是無法抗拒的,但人老,心不能老。在新時代的召喚下,“夕陽無限好,無畏近黃昏。”無數的人們爭相上老年大學、跑馬拉松、做志願者,活到老,學到老,用年輕的心態,活出了新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動,重新定義了“青春”!讀書,讓人生更精彩!

讀書有用嗎?讀書有用!讀書最大的用處,就是能開闊人的視野,建立獨立的人格。“腹有詩書氣自華”嗎?不,詩書讀得多,並不一定能讓一個人“氣自華”。關鍵看我們讀了什麼書,踐行在何處。經常讀書、善於讀書的人,自然會有一種氣場,不卑不亢,隨和自然。讀書,不是爲了增加談吐的資本,而是能夠修養品性,提升思想的境界。讀書,讓人生更精彩!

然而,放眼現代社會,行色匆匆裏,人們往往把讀書也和功用掛鉤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爲追求物質財富疲憊的雙眼和焦灼的面龐。有的大人們很少看書,除非是爲了“教育”孩子。莊子在《人世間》裏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而無用之用,方爲大用。臺灣名嘴蔡康喜歡寫博客,他說:“我的成長,讓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用:愛情,正義,自由,尊嚴,知識,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我卻堅持相信,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經得起反覆的追求。”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所以,香港樑文道先生也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爲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我想說,一個普通的人,不會放棄物慾,而一個聰明的人,更不會放棄精神的追求。在今天十九大召開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讓我們爲自己,爲社會、爲情懷、爲生活更精彩,讀書吧!讀書——讓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