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思無邪讀後感

讀後感2.18W

第一篇:思無邪讀後感

思無邪讀後感

思無邪讀後感

思無邪讀後感

思無邪——被誤讀的“中國式愛情”

——《思無邪》讀後感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無邪讀後感。”

《詩經》固然不是情詩的專集,而後人但凡提及《詩經》,不就是不假思索,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嗎?

無邪的愛情,纏綿千古,就像《神話》中的蒙毅和麗妃,一切只爲兌現曾經許下的誓約。這情節,似曾相識,宛如一夢,夢醒時分,心猶悵然。“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同是鐵衣玉箸,同是繾綣愛戀,不知今夕何夕,不知明日存亡,然後,聲嘶力竭、喊破喉頭那一句抱歉的話:“現在,請你原諒我,無法做到了。生死的距離太遙遠,你我的別離太久長,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間的誓約。”一別成永別,一唱成絕響。

這就是《詩經》,真實到無邪,悲悽到至美。這就是能考證到的,最初的愛情。

我時常幻想情誼能純粹如斯。讓愛情的姿態就定格在最遙遠的時光:那時女子不爲男子冒昧前來“抱布貿絲”而無地自容;男子亦不用顧及所謂禮義廉恥而躲閃開心上伊人……

而中國人向來是重體統的,這與“無拘無束”的自由戀愛,顯然格格不入。

儒學發展到宋明時期,已和孔子的初衷有了不小的偏頗。“無邪”變“有邪”,“本性”變“雜念”,對於愛情,勒令“克欲”。自此,男女對愛情慾言又止,不敢言說,發展成所謂的“中國式愛情”。

“中國式愛情”逐漸演化爲一種格調特別的傳統,世代沿襲。它交織了悲劇和美,貫穿於整個中華文學史。

“中國式愛情”總是那麼含蓄。縱然愛她到茶飯不思,輾轉反側,也要佯作視而不見,不露聲色。彷彿,愛情,在這個古老的國度,矜持而又卑微。那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像一句口頭禪,多少人木訥地重複,心中卻不生漣漪。

可是愛情,是真的不能碰觸啊,一碰就是神傷。

知道陸游,首先知道他那句“家祭無忘告乃翁”。知道他內心國已不國的悲哀,爲此不能瞑目。讓他不能瞑目的,還有他年少時草草夭折的愛情。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

萬事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只有金榜題名才能體現人的價值,才足以光耀門庭,纔不至於辜負所有善意的企盼。兒女之情比之錚錚男兒肩頭之任,縹緲得無足輕重。

怨陸母鐵石心腸,導演出一場血淋淋的“孔雀東南飛”,怨占卜者胡言亂語,打散鴛鴦,從此天各一方。天各一方,但還是會相互懷念,想起了還是會心痛。

浪跡天涯,北上抗金,一個經得起世事歷練的男人,卻永遠、永遠不能釋懷對故人的眷戀。在遲暮之年,還是懷念,懷念着一生用懷念愛着的人——“不堪幽夢太匆匆”。

想起劉若英的歌詞:只能靠聽說各自愛着,不需要證明當時決定是錯的,想着聊絡,不如心底遠遠問候,讀後感《思無邪讀後感》。 最美麗,莫過於聽說你還回憶。其實我也感激,當我聽說你還相信愛情……

腦海卻又浮現出古人的古人鼓瑟吹笙的歡情畫面。當年的陸游,每讀《詩經》,想見曾經的曾經,是欣羨,抑或不堪看?

“中國式愛情”揹負着責任與使命,縱不是卿卿我我,鶯鶯燕燕。參不透的“金玉良緣”,只能任長輩,由着他們的需要,掌控着有情人的分分合合。

傳聞乾隆讀罷“紅樓”,只一句“明珠家事耳”。切不說是實是虛,但細細想來,寶玉與納蘭容若委實有幾分相似。“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卿眠不眠”,心緒零落,落花飄空。那一個曾經美麗的夢啊,以爲相逢相知就一定會相守到老。人走了,夢碎了,只剩下恨無絕期的等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誤了的心,誤了一生的摯愛……

讀不懂的人以爲中國傳統愛情就是悽悽慘慘慼戚,再或者把梅妻鶴子當成中國人的專利。事實上,中國人是懂愛情的,而且也可以愛到“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般轟轟烈烈,不會因天山人間的相隔而終止。十年之後的蘇軾,悼懷王弗,感情入昨,依然“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如此切切。

國傳統愛情的象徵是蝶,因爲蝶的一生只有一伴。誰都希望能與“那個人”依偎到時間的盡頭。但是,自由的愛戀不是自由的結合。如果中國傳統愛情是悲劇,也就是悲悽在相愛而不能相守到老。不是人心難測,而是男子肩頭擔有太多責任與苦不堪言。陸游不曾衝撞母親,容若也不曾爲明府增添煩憂,因爲他們能感受到責任,感受到自己身後是一個家族一百年的興衰。於是,他們做出了選擇,艱難地,只是在轉身之後,泣涕漣漣。看似無情,卻是天地間,最浩瀚的男兒氣概!

藏在心間,露在眉間,傳在指尖。十指相合的一刻已註定今生今世的情緣;分離不是終結,而是永恆的開端。真正無邪的愛情,絕不是自私地把世界甩在身後,而是蕩氣迴腸,即便愛情的主角已然一抔黃土,但是還有什麼會留下紀念,爲那一段驚天動地,吟唱前年迴響的頌歌。

再回眸,以眼前年。《詩經》中的愛情,是前世無邪的記憶,卻已只能停留在記憶裏。思無邪,愛也無邪。只是走過前年的輪迴,愛情的主角會變得成熟,成熟到,願意放棄愛情……

第二篇:思無邪讀後感

曾經被我們遺忘的那些角落

-----讀《思無邪》有感

一杯清茶,一本書。

在昏黃的燈光下,我捧着一本書,看見她這麼說着:“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

她是安意如,這本書正是她寫的《思無邪》

其實在我的印象裏,詩經是一本難懂的書,所以不曾品讀。

但翻開她的書,就看見第一頁上面就寫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已經讓我夠驚喜,後面她所聯想到的黃蓉所做的“好逑湯”,更是使我眼前一亮,沒有想到,詩經裏面這麼著名的一句話,竟然可以由此聯想美食。思緒一轉,想到小的時候,對這句詩也是張口就來的地步,那時候年幼,又怎麼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呢?就只看見大人們看着我們念着這些詩,哈哈大笑的樣子,結果我們倒是滿臉的疑惑,這下子回憶全都涌上心頭,是啊,我們怎麼能忘了,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學習了那麼多的詩句,也都是從詩經裏面來的呢,“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這下子提起了興趣,就更願意再往下讀,而越往下讀,對詩經的印象就越加的有所改觀。原來詩經,不過是那時候的百姓對當時社會的批判,是那時的孩童們口裏的歌謠,是那時的男女們互訴的心聲,原來,詩經裏的一切,都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近……它就彷彿兒歌一般,那麼朗朗上口,而細細品味,又令人覺得有品茶回甘的味道。

我們從來不會忘記小時候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可是我們從未想過原來古人們也會唱着這種歌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詩經就像在繁華都市裏的一座小木屋,雖然古老,卻往往能勾起人們的記憶。也許人們在平時的忙碌中會漸漸忘卻有這麼一座木屋,可終有一天當你停下忙碌的腳步,你忽然想了起來,有這麼一個地方,有那樣一段回憶,如她所言,“其實它只是民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疏遠不可親近。只是,在渡河的時候,被我們無聲的遺落在另一個時代。”

讀着這本《思無邪》,讀懂了詩經背後的故事,心有隨着這本書,回到了那個曾經被我們遺忘了的角落……

—黃歆妍

第三篇:思無邪——讀《詩經》有感

學校:宋詔橋橋中學

思無邪——讀《詩經》有感807班計萌指導老師:鮑嬌瓊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耳邊有琴聲錚錚,不由得滯足觀望。有伊人撫琴,素衣裹身,青絲鬆挽,蛾眉微蹙,眉間一點硃砂痣奪人眼目,身後一片漫漫桃花林,清風帶來溫暖馥郁的香氣。走近了,那女子的面龐也跟着由模糊轉爲清晰。我沉醉其中。幾不知身在何處。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那是由霧籠着的遠山長水築成的細眉。有一個悽清靜謐的早晨,天色就明,曉霧將歇。遙遙的江水清清冷冷、恍恍惚惚。孤獨的青年樵夫,鍾情於一位在江上往來的姑娘,悵然望向那虛無縹緲的漢水煙波,茫然無措。那心底裏的姑娘要出嫁了,他嘆息啊,他痛苦啊,他無以解脫,眼底裏的失魂落魄淹沒在滔滔江水中。我反覆地誦讀這首詩歌,眼前浮現的是可望不可即的漢江水,是男子眼中徘徊壓抑的相思與苦痛,耳邊傳來的是空靈的水波聲,是深遠的樵歌聲。眼前一片白茫茫,水天一色,隱隱約約有一個人影凝視着未知的遠方。我閉眼想象,餘音渺渺。於是,我消融在這極美、極哀的《漢廣》中,不捨釋卷。

恍惚間,我彷彿看到誰在銅鏡前精緻地描眉,滿帶憐惜的、安靜嫺好的。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那是由靈動着的羽翼盈盈織成的秋瞳。正是拂曉之時,蘆葦輕搖,白露凝霜,晨風蕭蕭,蒹葭蒼蒼,秋水茫茫。水上煙波嫋嫋,空中霧靄沉沉。河道曲折,水洲婉立。癡情男兒踟躕於水畔,他急切地逆流而上,追尋着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河道阻隔、路途艱遠。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徘徊往復,內心痛苦。我被那高潔的伊人吸引,蒹葭白露、秋水澄明,天邊飛鳥。恍如虛幻的一場夢,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與詩人同尋仙女般的伊人。我彷彿身臨其境,被江上的寒意侵蝕,化作一片模糊的蒹葭,默然望着天際。

茫茫間,我彷彿看到誰的雙眼緩緩睜開,竟將這世界的色彩剝奪,及無聲的傷感。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那是由嬌嫩着的花瓣細細染成的嘴脣。有詩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那熱鬧的出閣宴,桃花般明豔的新娘,有婦人殷殷的囑咐,有客人美好的祝福,有幾盞桃花醉,有幾罈女兒紅。大紅色的喜衣在桃花的映襯下越發動人,卻還比不上新娘子面若桃花。在新婚的喜悅後,我看到安家宜室、子孫滿堂,桃花的枝葉開散,

褪去開始的青澀與意氣風發,愈發成熟、溫和。我在這裏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十里桃花,是安適美滿的生活,沒有絲毫的不美滿,滿溢着幸福。

欣然間,我彷彿看到誰採了最是灼人的那朵桃花,染了伊人脣,最是那一抿脣的溫柔。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那是由纏綿着的雨線慷慨繪成的肌骨。從戰場傳來的遠古號角,將士齊聲吶喊的沖天士氣,兵戈相碰的激烈聲響,把每個人的熱血沸騰到極點。馬蹄揚起的黃沙迷眼,天怒而作的狂風不止。天邊的雲霞將澈空凝結成紫色。他們持劍的雙手因剛剛的一擊而如電擊般麻木,他們的臉頰無時不刻感到刀刃擦過時帶起的熱流以及對方蓬勃的殺意,他們還記得上陣前的誓言,眼前噴濺的鮮血染紅了戰衣。說什麼沒有戰衣?與你穿同樣的!我透過時光觸碰到了古戰場的激越戰鼓,足以震撼天地的交戰,與將士的同仇敵愾、必勝的信心融爲一體。好像整個人也隨之沸騰了。

躍躍間,我彷彿看到了誰的柔荑拂過戰場,誰的青蔥點着戰鼓,把成與敗化作肌骨。

海德格爾說:“人的本質目的是詩性地活在大地上。”

在《詩經》裏我親見了《桃夭》的繁華,《出車》的深沉,土國城漕的勞苦和死生契闊的悲涼------

悠悠《詩經》,盪滌着我的身心,聆聽於其中,仿若身處世外桃源來到一個音樂的殿堂!數不盡的風華絕代,道不完的豔羨驚絕。我手捧《詩經》,輕輕吟誦。

教師評語:文中寫“我”在《詩經》中暢遊,《詩經》不僅給予“我”美的享受,還引起“我”的沉思和聯想。所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在小作者散文化的語言中,《詩經》成了一本不滅的書,她似動聽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讚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無奈。她,擁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麗,是桃花源裏那清澈,美麗的小河,在讀者心中緩緩的,流淌。

第四篇:思無邪--讀《詩經》有感

思無邪

——《詩經》讀後感

最初邂逅這美麗的《詩經》竟然是由於在國中的成語課遊戲,成語接龍讓我感覺成語非常有意思,於是我有了第一本成語詞典。後來翻閱中,我發現好多成語的出處都是《詩經》某某篇,就像“遇人不淑”出自《詩經.王風》等等。那時候,我就對這本熟悉卻神祕的《詩經》很好奇,終於我拿着節省下來的零花錢買了一本精美的《詩經》。如今已經淡忘了那個懵懂都說不上的年紀會對《詩經》有怎樣的感受了,而當我今天再翻閱這本書時,我彷彿穿越着時空來到了千年之前的蘆葦岸,身着翩翩素衣,口中吟唱着這柔柔的少女心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彷彿,我就化身爲這個待嫁的女子,出嫁的女子樣貌很好看,就像盛開的桃花一樣,很開心就要嫁做人婦,其後也會像桃花一樣爲夫家開枝散葉。讀着詩句就仿若看見那位明眸皓齒的姑娘,披着嫁衣,含羞帶笑的等着出嫁,並對自己以後的生活充滿美好的希望。 當然《關雎》依然是最能撥動心絃的那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雎鳩鳥兩兩相對的在水中的小島上鳴叫,善良美麗的女子是男子理想的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在水底隨着水流擺動,朝思暮想的想要追求那個採菜的姑娘,去追求,確未能如願,就日夜牽掛,漫漫長夜,翻來覆去睡不着;對着左來右去的採摘荇菜的姑娘,彈琴鼓瑟向其表示友好,對着挑選荇菜的姑娘,以鐘鼓之樂來討她歡心。小夥子爲了追求自己喜歡的姑娘,輾轉難眠,想盡辦法去取悅姑娘,如此淳樸的民風,實在是讓人無法不喜歡,而在詩經中,這樣的詩句還有很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大意爲“你的衣領色青青,時時縈繞在我心。縱然我沒去找你,怎麼不給我音訊?你的佩玉色青青,我的思念永不停。即使我沒去找你,你怎麼不來掃我興?走來走去多少趟,久久等在城樓上。一天沒見你的面,好像隔了三月長。”如此優美的旋律,讓人沉醉,真是詩不醉人人自醉!這首《子衿》大膽直接的傾訴了女子思念愛人的焦躁心情,是多麼純粹的情感啊!在某種程度上是人性的直白,如此酣暢淋漓,讓人連連驚歎!讀來,我也能感受到女子的那份深沉的思念。似乎看到她在城樓上美目顧盼卻不見良人的那份失望與落寞,不由心生疼痛,只想說一句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多麼淳樸而真摯的感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無一字有“愛”,卻處處關情。思想就是這麼簡單淳樸。也難怪孔老夫子就這麼肯定的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當然,如若《詩經》只是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慕,我想,其文化價值肯定會有不少折扣。然而,《詩經》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經濟,祭祀典禮,戰爭徭役,定都建國等等,其信息量之大,文獻價值之高,令人驚歎。在詩經之後至今的幾千年歷史中,對本詩內容的詮釋也多種多樣。比如“伊人”可以理解爲關乎愛情的意中人,也可以是關於理想的追求,甚至還可以認爲,主人公所追求的“所謂伊人”,只是所有理想

的象徵,它既可以是客觀存在的“意中人”,也可以指形而上的一種境界。見仁見智。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比起還有辛棄疾的著名詞句“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詩經的中的這位詩人尋覓伊人之路似乎更爲艱辛,讓人不禁慨嘆咫尺天涯!這讓我想起了《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繫而不能與張生結合,嘆惜“隔花蔭人遠天涯近”,《蒹葭》中的詩人也是同樣的感覺吧。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

總之,詩的藝術美感和朦朧的意境展現出的浪漫精神讓我深深着迷。詩歌表述婉轉而又深切動人,在把主人公的真情實感展露得淋漓盡致的同時,也會讓我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思無邪,《詩經》就像是少女的私人日記,寫不盡的纏綿悱惻,當然也有相思之苦,現實之殘酷,但不管怎樣,這本書就像是沒有污濁雜念的少女的記事本一樣。

第五篇:讀詩筆記:守候一場雨(盤妙彬 思無邪 邱籽)

讀詩筆記:守候一場雨(盤妙彬 思無邪 邱籽)

在我的閱讀範疇,與雨有關的題材裏,有三首詩歌印象最爲深刻,讀詩筆記:守候一場雨(盤妙彬 思無邪 邱籽)。每一首我都讀過不下20遍,因爲太喜歡,所以反覆誦讀,甚至全部刻意背過。想就它們寫寫自己的讀後感,說得不當之處,在此先說抱歉。就不寒暄了,反正都是熟人,誰不原諒我的造次我跟誰急。

很想聽雨們講講美學講講修辭

很想那片桃林快一年了

該淺紅色地笑一笑

很想那件蓑衣唐朝的漁人

披過後一直綠着詩意

很想溼了頭髮溼一株垂柳

栽進水彩水粉

很想溼了鞋子溼兩葉扁舟

搖入詞裏曲裏

很想濡染大地也濡染香草

很想淋淋天籟也淋淋心事

是啊很想——

很想下雨下雨

盤妙彬,廣西桐城著名詩人。許是美好的山水,塑就了他詩歌獨特而迷人的氣質。當然,他不願意別人稱他老師或是詩人,所以他的粉絲大多爲了使他心情熨帖而投其所好,稱他老盤或是老盤盤。在我非常欣賞的詩寫者裏,有不少是他的粉絲。

最初經一位老師推薦讀到他的詩歌,是很不適應的。老盤盤的詩歌,素以大開大合的山水寫意爲代表,在濃濃的禪意中凸顯人生哲理,讀罷直教人歎服:大寫意,大手筆,大智慧,大況味!無奈他的半數以上文字,都需要懂行的讀者平心靜氣反覆細看細品,用靈魂與之對視,不過要想四兩撥千斤,也絕非易事。以我對詩文全無內力修爲的淺表水準,通常在他詩句的山腳喟然長嘆,生出一種螞蟻搬泰山,使不上勁甚至全然不知從何處發力的懊惱與挫敗感來。

只是沒有想到,老盤盤偶爾也會有這樣的小情小調,這首《好想下雨》我只讀了一遍,便被深深吸引,按網絡語來說:這就是我的菜!其實在另一篇文字裏,我已經談過感受了,現在,就當是換個包裝再裝一次,誰讓酒香呢!

整首詩如同閨閣女兒繡出的清愁,又或者丹青高手描出的工筆淡彩。起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一場雨水的渴望,以擬人手法,將讀者成功帶入粉霧氤氳的桃林,鋪開一幅無比美妙的雨境。首節後三個接踵而來的“很想”涵蓋了美的三個基本領域,既有詩詞之美,也有繪畫之美,更有音樂之美,

當然,這僅僅只是開始,接下來的第二節,詩人繼續採用排比手法出其不意地數起數來。七八九,數的是雨水清新鮮嫩的顏色;五六七,數的是雨水婉轉動聽的聲音;一二三,數的則是雨水的古典氣質和文學修養了。在這裏,雨水如同一位優雅的詩人,一滴又一滴,滴出的都是唐詩。

尾段從實景着手,談到雨的樣子,氣味,聲音,最後一句由實化虛,由物到人,再次點明意旨,深化主題,收束乾淨利落,讓人意猶未盡。

整首詩結構清晰,極富歌韻之美,節奏感掌握得恰到火候,因此讀來朗朗上口。讀罷不禁一再唏噓,實在不敢想象這樣的清麗雅緻,不是出自女子之手!老盤盤,你讓我想起李玉剛了。。。

甦醒的雨滴文思無邪

入夜。什麼在我的筆尖上舞蹈

我分明聽到久遠的敲打,像是唐宋開出的鳥鳴

將綠如清風的鳥喙

溼漉漉 印在我的胸口

宣紙上流瀉出 江南鮮嫩的春天

聲色江山。是燕子斜穿楊柳的美

詩經婷婷步出閨閣的美,落紅中蠅頭小楷的美

唐的櫻桃一夜紅了宋的芭蕉一夜綠了

詞語的池塘生出春草和蛙聲

連屋檐也如此乾淨唯美。弄堂的琴聲純粹

想起我佩玉的哥哥在韻律上行走

手上託着那隻繡滿春風的鷓鴣

那必定是一場守望已久的邂逅必定是遠古來的小調

最古典最乾淨的一個雕琢我

隨着夜風的翅膀一同潛入

坐鎮在江南一首詞裏與我對飲彈琴複復長嘯

此番我見到都是經年

給大地繡花的女子在蘭亭寫序的男子他們滿腹才氣

手捧祖先的恩賜和我同去

以紅豆的母語赴那場盛世的約會

霧嵐 氤氳在他們腰間青山的衣袂亦聞風而動

思無邪,我嚴重欣賞的一位女寫手。她什麼文體都有嘗試:古詩詞,散文,評論,小說。就現代詩歌而言:思辨、婉約、古典、華麗、平實、傳統、西化、鄉土、童真、諧趣……這些看似毫無關聯又包羅萬象的詞語,在她的詩句俯仰皆是。而她最讓我佩服的地方就在於無論是說理還是抒情,不管是古典還是現實題材,她都可以做到極致。

如果用金庸筆下的人物比對,我覺得她最像東邪黃藥師,連名字裏也同帶一“邪”字。當然,是小東邪。曾經玩笑,強烈要求她開創“邪派”,從此戲稱邪老大,讀後感《讀詩筆記:守候一場雨(盤妙彬 思無邪 邱籽)》。 扯遠了,還是以字見字吧——

以這首《甦醒的雨滴》爲例。《甦醒的雨滴》這個題目我不止在一處見到,應該是一次同題抒懷。但是印象最深的,還是無邪的這一首。這是一首非常有古典意蘊的詩歌。她擅於將詩意自然過渡,由實化虛,並加以蔓延。這首則是從一次隨風潛入的夜雨開始,引發的想象。

在她的筆端,雨在舞蹈,是來自久遠的敲打,是唐宋開出的鳥鳴,有着溼漉漉的鳥喙。下過雨的江南有多美,第二節中無邪的三個以排比列陣的比喻給出了答案:“燕子斜穿楊柳的美,詩經婷婷走出閨閣的美,落紅中蠅頭小楷的美”,之後化用蔣捷的詩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從色彩感上繼續加以渲染。之後筆鋒轉而描寫雨的聲音,從紙上的詞語中聽到池塘的蛙聲,弄堂的琴聲。

第三節則開始在情境中加入人物描寫。踏着悠揚的琴韻,來自古代,佩玉的哥哥千呼萬喚始出來,他“手上託着那隻繡滿春風的鷓鴣”,一個“繡”字,何等傳神!哥哥爲赴一場久遠的約定,來到一闋詞中,坐鎮江南,與作者“對飲,彈琴,複復長嘯”,此處,小女兒的情態閨思,躍然紙上。

尾段,無邪把目光從小我轉向天地之間,視野豁然開朗。幾筆潑墨寫意,點出“給大地繡花的女子,在蘭亭作序的男子”,這些才子佳人,他們秉承了祖先的恩賜,有滿腹才氣,以紅豆做引,共赴一場盛世的約會。這約會,我理解爲以文說愛,以字傳情。最後兩行中描寫霧嵐繚繞青山,在視線不可觸摸到真相的虛幻裏,引發無限詩意的想象和回味。

至此,無邪借一場輕柔的夜雨,把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刻畫得入木三分!尾段裏是不是含有對寫作者回歸傳統文化的一次呼籲和倡議的隱語呢?我不知道。我更願意在這樣美豔不可方物的一首詩歌裏把自己灌醉。就此,不問今夕何夕!

鐵皮屋說下雨了文邱籽

——下雨了

說這話的是鐵皮屋

接下來

是木蘭,是香樟,是冬青,是油菜

我只是跟在後面重復

在雨中,土地原諒了天空

屋頂擺脫灰塵

兩個不再爭吵的人,帶着手上的泥巴

彌補春天的裂痕

我大笑着,從大路跑向屋檐

下雨了

一隻鳥,把頭伸到暮色的外面

下雨了

我的春夜還沒開始,坡上的婆婆丁

就舉起亮亮的燈

前幾天在生活中認識到幾位寫詩的前輩。在閒聊中,一位姐姐感慨她發現詩歌寫得好的人,通常都是從鄉村成長起來或者至少有很長一段鄉村生活經歷的人。我覺得她的看法很有道理,只有長時間與大自然直接對話的人,他們的文字,纔是接地氣的。

邱籽(就不稱老師了,江湖兒女,不拘小節),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優秀詩寫者,低調而安靜。我經常會泡在他家博客,捕捉文字裏那些讓人心安的氣息,這種氣息用第一段話得出的結論來形容,就是“接地氣”。他的詩歌,以描寫自然山水,村莊故土爲主,自有一種氣定神閒的氣質。看似漫不經心,其實這些平實的敘述如同一場細雨,或許你的心靈早已被輕輕叩動,卻還處於不自知的狀態。由此聯想到一個詞來,不知合不合適:大象無形。

以這首《下雨了》爲例。邱籽的這場雨下在白天,應該是臨近傍晚。從降雨量上來看,老盤盤的那場雨一直沒有下起,僅止於想象,而無邪文中的那場雨是江南夜雨,細細的,軟軟的。所以邱籽所見的這場雨,明顯是冠軍,最活潑,最響亮。何以見得,且看起句:“下雨了,鐵皮屋最先聽見”,不太確定是否所有人都有過這種生活經驗,因爲處於地震帶附近,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板房,自然體會深刻。接下來,雨聲落在幾種身材由高到低的植物上,聲音相對輕一點兒。“我說的這一聲,只是重複”,這一句有多妙,我說不好。在自然界裏,作者自覺把自己排在自然天象和植物之後,不難看出他對於大自然有多麼尊崇和熱愛。

此佳句一出,後面更是妙語連珠,一發不可收拾了:“土地原諒了天空,屋頂掙脫了灰塵”,這場雨不僅下在天地之間,更下在心裏,是對人心靈的一次洗禮,這之後,一顆詩心將更加澄澈若鏡。

“下雨了,我大笑着,從大路跑向屋檐”,有着孩子般的俏皮;而檐下的鳥兒止不住好奇,“把頭伸到暮色之外”,止不住對飛翔的渴望。這一向內,一向外,兩相對比,讓我又陡升旁逸斜出的聯想——錢鍾書的《圍城》。許是想錯了,趕緊打住。

最後一段也是我愛不釋手的,“下雨了,我的春夜還沒開始,披上的婆婆丁便舉起了亮亮的燈”。婆婆丁,在我的印象中是一種在草地山坡貼地而開的亮藍色小花,柔柔弱弱,它不是遍地覆蓋的那種,通常是東一團,西一簇,星星點點的,碎碎的閃爍在蔥籠的綠葉裏。即使是暮色降至,被一場雨水洗淨笑顏的婆婆丁反而顯得更加清新鮮亮,像一盞盞小小的燈,亮在山坡,也亮在心房。詩文采用直線式敘述,行雲流水,看似沒有經過精心設計,沒有采用花俏的技巧,實則抒情節制,用詞講究,想象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這正是邱籽詩歌的魅力所在。

——2014.1.3晨

標籤:讀後感 思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