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物理浮力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物理浮力教案精品多篇

《浮力》教學設計 篇一

【課標要求】

通過實驗,認識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學習目標】

1、感受浮力的存在及方向。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

4、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學習重難點】

1、探究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2、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評價目標】

1、通過演示實驗一、二達成目標1.

2、通過實驗二和實驗三達成目標2和4.

3、通過達標測試達成目標3.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放映幻燈片,提問,並板書課題。觀看、思考、回答通過觀看圖片:死海中的人

可以仰面看書;輪船在水中航線

航行;節日放飛的氣球等,

引出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任務一:感受浮力

實驗一:讓學生將乒乓球按入水中,鬆手。

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到得現象,並設疑:乒乓球爲什麼會浮上來?

再設疑:乒乓球靜止時受幾個力得作用?

點評學生的受力分析情況並適時給予鼓勵。

總結:乒乓球除了受到重力外,還受到浮力得作用。且浮力得方向是豎直向上。實驗二:讓學生將鐵塊放入水中,鬆手、設疑:鐵塊受浮力嗎?

當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時,引導學生做課本上的實驗,並提出實驗要求。

巡迴指導。

學生報告數據時板畫物體受力示意圖。

提出問題:爲什麼在空氣中鐵塊拉彈簧測力計的力大?而同一個鐵塊浸入水中時拉彈簧測力計的力卻小了?

聽取學生彙報,給予適當的補充說明,得出結論,並板書浮力大小的表達式及浮力的方向。

通過觀察、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

組織語言敘述:乒乓球受力情況,並上黑板畫出離得示觀察鐵塊的運動情況。

引起認知上的衝突。

學生通過回答,爭論,對需要探究的問題更明確。

根據要求進行實驗,並記錄數據。

比較數據: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意圖。通過實驗感受浮力。

任務二: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提問:浮力跟什麼因素有關?耐心聽取學生的猜想,並對各種猜想提出疑問,最後達成共識。

引導學生做實驗去驗證。(爲學生提供實驗器材)

巡迴指導。

聽取學生彙報。引導學生學會評估。

而後得出結論。並點出這一結論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得出來了。它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帶着疑問思考。

發表自己的觀點。

根據要求進行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通過探究實驗,思考,回答。

通過實驗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任務三: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出示題目,讓學生限時完成。

(教師巡視。)完成後讓學生展示答案並理由。

1、用彈簧秤在空氣中稱一鐵塊,測得重20牛,當把這個鐵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時,彈簧秤的讀數爲16牛,這時鐵塊受到的浮力是 牛,若將鐵塊全部浸沒在水中,鐵塊受到的浮力是10牛,這時彈簧秤的讀數爲 牛。

2、一個燒杯裝滿水,將一個體積爲120釐米3的物體放入燒杯中,溢出的水重爲1牛,此物體所受的浮力是。

3、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的鐵塊重7.9N,當它全部浸沒在水中時, 測力計的示數爲 6.9N, 鐵塊受到的浮力是 N,如果鐵塊剛好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 鐵塊受到的浮力________N,測力計的示數________N。

4、質量是395克的鐵塊全部浸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如果把這個鐵球放入水銀中,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已知ρ鐵=7、9×103千克/米3)。

5、一個鋁球重4.5牛,體積爲0.5分米3,如果把這個球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靜止時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按時完成題目。說出題目答案並理由學以致用

三、歸納總結,說出收穫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大膽敘述自己的收穫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並表達能力。

五、佈置作業,鞏固昇華

課後3、4、6.選作:5認真完成作業。發散思維,張揚個性。

科學《浮力》教學設計 篇二

(板書課題)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標](1)知道什麼是浮力;(2)理解物理物體的浮沉條件;(3)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三)[重點難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產生的原因

(四)[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

(五)[教學用具]兩端紮上橡皮膜的透明圓筒、彈簧秤、石塊、細線、木塊、水槽、水、酒精、煤油、鹽、乒乓球、雞蛋、石蠟塊、玻璃塊、氫氣球。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二力平衡條件是什麼?

物體位於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圖1所示,當物體受力F1>F2時,這個物體還能保持平衡嗎?學生們很快答出:“不能”。教師接着提問:“物體將要向哪個方向運動?”(學生答):“向F1方向運動”。接着,教師小結:“當F1>F2或F1

二、新課引入:

演示:木塊浮在水面;用手將乒乓球壓入水中,放手後乒乓球能浮上來,這是爲什麼?(學生答):“這是因爲它們都受到了水的浮力。”那麼在水裏下沉的石塊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第一節浮力

三、講授新課

演示:用細線拴住石塊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讀數表示石塊的重力。此時我用手向上託一下石塊,並向學生髮問:彈簧秤的讀數如何變化?學生答:“減少”。教師追問: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學生:石塊受到手向上託的力。

演示:課本12-2實驗,學生觀察彈簧秤的讀數有何變化?學生觀察後回答:“減少”,減少的原因是:石塊受到了水向上託的力,這個託的力也就是水對石塊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重G減去物體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F。

F浮=G-F(板書)

演示: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實驗。實驗表明了石塊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體內的物體,都受到了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板書)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浮力。爲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物體在水中上浮呢?

(二)物體的浮沉條件(板書)

讓學生思考:在水中下沉的石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兩個力的作用”。石塊下沉說明了浮力小於重力,所以浸入液體的物體當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由此對於浸入液體的物體得出結論

當浮力小於重力,物體下沉(板書)

再讓學生思考:浸入水中的木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木塊上浮說明了浮力大於重力,所以

浮力大於重力,物體上浮(板書)

演示:將雞蛋放入已配好的鹽水中,使它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讓同學們自己分析:雞蛋受哪幾個力的作用?雞蛋不動說明這兩個力大小如何關係?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得出結論

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演示:繼續往鹽水中加鹽,觀察現象。雞蛋將漂浮在液麪上,同學們思考:雞蛋受哪些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大小如何?學生答:“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得出以下結論

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由此可知: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上浮還是下沉取決於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學生練習一]第141頁圖12-3(寫在小黑板上)

通過前面學習我們知道,只要物體在液體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那麼浮力是怎樣產生呢?

(三)、浮力產生的原因(板書)

演示浮力產生的原因:

演示一:用一個兩端開口的透明圓筒,兩端紮上橡皮膜,先將圓筒水平浸沒入水中(如圖2),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力向裏凹,可以看到兩邊橡皮膜凹進程度比上端明顯(如圖3),這說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不相等,這個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們根據壓強知識,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

設想有一個立方體的浸沒在水中它的六個表面都受到壓力(圖4)。它的左右兩側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是一對平衡力”。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壓力是否也相等?(學生答):“不相等”。哪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爲什麼?(學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因爲下表面距液麪的深度大,受到的壓強大,壓力就大。”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小,這兩個壓力的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

F浮=F'-F(板書)

因爲向上的力大於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板書)

演示二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蠟塊緊貼在玻璃片上,將玻璃片及蠟塊放入水槽,讓蠟塊與水槽底部緊密結合,蠟塊並不上浮(如圖5),輕輕撥動蠟塊,讓水進入蠟塊底部。蠟塊就會上浮(分析解釋這個現象可使學生加深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所以,要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否受浮力,關鍵是看清這個物體是否受到來自液體向上的壓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方向是否豎直向上。

[學生練習二]

如圖6示,兩個正方體物體分別與容器底部和側壁緊密接觸,往容器中倒水,兩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學生回答:“側壁上的物體受浮力、底部物體不受浮力。”

物體不僅在液體中受浮力,在氣體中也受浮力。

演示:氫氣球脫手後上升,就是因爲受到空氣對它的浮力。

讓學生思考:吹了空氣的氣球是否受浮力?(學生答):“受浮力”,爲什麼氣球不上升呢?學生答:“因爲受到重力大於它受到的浮力。”

四、課堂小結:

(1)浮力;(2)物體的浮沉條件;(3)浮力產生的原因。

五、課堂練習:

第142頁1、3、4題。

[想想議議]從水中浮上來的皮球,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後漂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終不變,皮球上浮的過程中,浮力大於重力;當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動時,皮球受到的浮力等於重力,可見浮力是逐漸減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體積也在逐漸減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體積有關,有何關係呢?同學們根據本節所學知識想一想,下節課我們再研究。

六、佈置作業:第142頁5題

浮力教案示例之二

國中物理浮力教案 篇三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浮力》一課處於科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浮與沉》中的第五課。前四課對初步認識了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爲本科對浮力的認識與測量打下基礎。

(二) 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浮與沉》中物體在水中是浮還是沉、浮沉與什麼因素有關、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造一艘小船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認識到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現象。對定義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做好了鋪墊,並能促使學生探索浮力的大小。

(三) 教學方法與手段說明

本課將以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對浮力學習的興趣。通過問答引導學生自覺組織觀察、實驗、解決問題。經多次多種實驗,與學生一起總結實驗得出的結果。

(四) 技術準備

實驗材料:水槽、燒杯、量筒、測力計、小木塊、泡沫塊、小滑輪、細線

演示材料:課件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在水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通過實驗測量出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浮力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通過實驗與實踐體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浮力的學習與實驗測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五)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浮力的存在,通過實驗測量不同物體在水中所收到的浮力。

難點:理解下沉的物體在水中也收到浮力,通過物體下沉的排水量分析物體下沉過程中浮力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曹衝稱象的故事引出曹衝利用水中的浮力稱象。提問:什麼是浮力?

(二) 學習新知

1. 感受浮力

把泡沫塊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觀察泡沫塊在水中的位置,用手指輕輕地慢慢地往下壓,感受水通過泡沫塊傳來的阻礙。(小組學生輪流試驗)

學生回答:什麼是浮力?(引導學生回答)

總結:水阻止物體下沉的力是浮力。

2. 測量浮力的大小

1)學生思考:怎樣測量浮力的大小?(每個實驗小組提供滑輪、水槽、測力計、量筒、細線等實驗器材)學生猜想用什麼方法測量浮力。

2)總結學生給出的方法,與原設計的方法結合,引導學生進行測量實驗。

a) 先用測力計測量泡沫塊受到的重力大小並記錄。

b) 然後,將滑輪固定在燒杯底,細線通過滑輪連接泡沫塊和測力計(如圖1)。

c) 接着,輕輕拉動測力計,讓泡沫塊分別處於小部分沒入水中、大部分沒入水中、全

部沒入水中三個狀態。當泡沫塊處於任一狀態時,分別記錄測力計的度數和量筒量得的泡沫塊入水排開的水量。

3)根據課本給出的圖示(圖2),列出浮力的計算方法:浮力=重力+拉力。學生根據記錄表中的數據對泡沫塊處於不同狀態所受的浮力的大小進行計算。得出浮力的大小。

4)實驗小組測量小木塊各個沉沒狀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實驗結束,各小組報告測量和計算所得的浮力大小。

5)提問:物體沉沒過程中,排水量的變化是怎樣的?(物體逐漸下沉,排水量越來越多,物體完全沒入水中後,繼續下沉,排水量沒有繼續增加。)

6)總結:物體浸入水中部分越多,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當物體完全浸入水中後,浮力大小不再改變。

(三)鞏固新知

學生課下測量大小不一的泡沫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並記錄下來。

三、板書設計

浮力:水阻止物體下沉的力是浮力

浮力教案 篇四

1、質量 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單位:kg (與物體的狀態、形狀、位置無關)

測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 ……左物右碼;砝碼用鑷子,從大到小取;測量前調平衡用螺母,測量時調平衡用遊碼;萬一物、碼放反了,則物體的質量應將砝碼減去遊碼…...)

2、體積 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讀數時視線應平視,即與液麪相切)

固體的體積:採用"溢杯法"

3、密度 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質量和體積而改變。

公式: 單位:kg/m3或g/cm3 換算關係:1 g/cm3=1 103kg/m3

測量方法(實驗) (1)常規法:用天平測出質量,有量筒測出體積,利用公式得出密度

(2)替代法(用於沒有量筒的情況下):用天平測出物體的質量,測出相同體積的水的質量m,則 ,則該物體的密度爲 ( =1 103kg/m3)。 其中,相同體積的水:液體用標記法;固體用溢杯法

4、阿基米德原理 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流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 (1) f浮= (2)浮力等於視重之差

5、浮沉條件 (1)當浮力小於重力時 下沉 (2) 當 時 下沉

當浮力等於重力時 懸浮 當 時 懸浮

當浮力大於重力時 上浮直至漂浮 當 時 上浮直至漂浮

解題方法:利用公式和浮沉條件(受力分析),即漂浮和懸浮時有:g物=f浮

例:將三個體積相同的小球放在水中,如圖,則這三個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正確的是:( )

a a球所受浮力最小 a

b b球所受浮力最小 b

c c球所受浮力最小

d 三個球所受浮力一樣大 c

解:f浮= 而 相同,且有v排a

若將上題中的體積相同改成質量相同,則f浮a=f浮b>f浮c ,即選c

浮力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現確定第一教時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2、瞭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計算浮力的兩種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稱重法)。

技能目標: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並歸納出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排除、歸納整理數據的能力。

情感目標:

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通過介紹科學家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學難點:啓發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時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的關鍵: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學生思維障礙爲突破口,針對性地安排實驗探索。

四、教法與學法:

作爲探究自然科學的規律課,過程一般是

本節內容要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措施也不例外,因爲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探索實踐中獲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路徑,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五、教學策略

教材中是一個探索性演示實驗,但由於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見度較小,即使讓一些學生上講臺參與,仍不利於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實施。故相應策略:

1.把演示實驗改爲並進式實驗:即有演示實驗又有學生實驗。

2.通過分工合作和多次實驗,以篩選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獲得不同條件下f浮與g排液的數值關係,並運用實驗驗證和歸納法爲得出一般規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準備

除了教師演示用裝置外,還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塊、飲料瓶、彈簧秤、燒杯和溢水杯各一個,塑料杯,塑料盤,膠水瓶,木塊、同體積的鋁塊、鐵塊和銅塊各一,水、酒精、鹽水三種液體各一杯,細線等供選用等。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提問複習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入新課。

浮體演示實驗1:橡皮球(空心體)在液體中上浮。

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如:水中的游魚、游泳的人、漂浮的物體、沉入水中的物體等,在氣體中的物體同樣也受到氣體的浮力,如:空氣的浮力等。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嗎?

浮體演示實驗2:木塊(實心體)在液體中上浮(多媒體演示)。(說明:動態觀察、創設情景、激發思維)

(二).新課講授

1、浮力產生的原因(互動1)

學生討論並啓發答出:立方體木塊浸沒在水中,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相對應的部位,距液麪的深度相同,水對它們的壓強相等。因而它的左右兩側面和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而由於立方體上表面距液麪的深度小於下表面距液麪的深度,所以它們受到水的壓強不同。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上下表面積相等,據p=f/s得f=ps可知,下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上的壓力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下的壓力,所以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就是產生浮力的原因。

師:球體或無規則物體雖然沒有象立方體有明顯的上下表面,但它們受到浮力的原因也是由於上部下部表面受到壓力的合力產生的。

2.浮力概念的建立(互動2)

剛纔我們看到的橡皮球和木塊浸入水中後都受到浮力,那麼請問:它們上浮後,漂浮在水中靜止有否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有!因爲處靜止狀態,據受平衡力條件可以知道f浮=g物,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下面請看:

沉體演示1:金屬球在中下沉

沉體演示2:膠水瓶在煤油水中下沉提問(1):那麼浸在液體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針對學生思維障礙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思維)

提問(2):如何判定金屬球和膠水瓶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請同學們討論判定方案:把金屬球或膠水瓶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在讓它們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的讀數,如果示數減少了,則說明金屬球或膠水瓶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且減少量就是浮力的大小,即(f浮= g-f拉)。這也是測量浮力的方法。我們把這種方法叫稱量法:f浮= g-f拉 (板書) , 並讓學生實驗。提問幾組:膠水瓶有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膠水瓶受到浮力多大?

結論:浸在水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總結歸納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f浮= g-f拉

說明:從“上浮”到“下沉”,從“浸沒”到“部分浸在”,從水到其它液體,改變實驗條件,異中求同比較,提供歸納素材。通過歸納,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能力。

浮力是一種力,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其大小的單位也是牛頓,方向豎直向上;那麼浮力的大小:在什麼情況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什麼情況物體受到的浮力小?閱讀實踐教材p82 “想想做做” 引入研究課題。

3、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實驗1材料:一團橡皮泥、水、玻璃球

步驟: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狀,放在水中,觀察其浮沉情況。把橡皮泥造成船上面加重物(玻璃球),比一比,看誰能裝載更多的重物。提出怎麼裝載更多的重物?(解決問題)。引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

實驗2材料:飲料瓶、小桶、水

步驟:把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注意手的感受,體會飲料瓶所受浮力及其變化,從感受及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投影)

學生自主猜測可能的因素:物體的密度ρ物(物體的重)、物體的形狀、深度h、浸入的液體密度、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排開的液體重等。

師:同學們的猜想都有自己的道理,這些因素是否都會影響浮力的大小呢?今天我們也要象科學工作者一樣,用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同學們討論設計下面驗證的實驗方案:

驗證實驗1: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物體的密度ρ物(物體的重)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2: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物體的形狀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3: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4:請設計檢驗f浮與浸入的液體深度h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5:檢驗f浮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   --------:       有否關係的實驗。

分配學生驗證課題:由於時間關係,而且我們要驗證課題的因素較多,所以我們全班同學分工合作: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一、二、三、四小組同學分別驗證實驗1、2、3、4,做完實驗後把合作探究過程和分析課題的結果向全班彙報,並與其它各小組合作交流、總結判斷: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投影實驗報告)。

((1)驗證實驗1:取相同體積的鋁塊、鐵塊和銅塊,使其全部沒入水中,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浮力。由於三者的密度(物體的重)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與物體的密度(物體的重)無關。

(2)驗證實驗2:把同一塊橡皮泥捏成幾種不同形狀,分別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形狀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 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3 )驗證實驗3:把同一塊膠水瓶浸入的不同液體(水、酒精、鹽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不同,浮力也不同,

故判斷:f浮與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有關

(4)驗證實驗4:把膠水瓶浸入小桶的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水中的深度h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與浸入的液體深度h無關。可能出現兩種判斷:

a:將彈簧測力計所掛的膠水瓶逐漸浸入水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少,證明f浮與深度h有關,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將彈簧測力計所掛的膠水瓶逐漸浸入水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少,當膠水瓶完全沒入水中後,繼續增大深度,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證明f浮與深度h無關。

師:這兩個結論似乎是矛盾的,這說明物體在部分浸沒過程中不單單是深度h變化,還有更本質的因素有待發現,請同學們進一步觀察與比較一下,上述兩個過程存在什麼差異? a在驗證實驗中沒有控制變量一定(即沒有控制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故判斷錯誤。

師:這兩個結論似乎是矛盾的,這說明物體在部分浸沒過程中不單單是深度h變化,還有更本質的因素有待發現,請同學們進一步觀察與比較一下,上述兩個過程存在什麼差異? a在驗證實驗中沒有控制變量一定(即沒有控制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故判斷錯誤。

師:剛纔同學們把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感受飲料瓶所受浮力變化,故猜想f浮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可能有關。下面同學們一起驗證實驗5。

(5)驗證實驗5:把膠水瓶浸入的液體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不同,浮力也不相同,故判斷: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關,而與液體深度h無關。

師:通過我們剛纔的合作驗證,討論分析判斷,認識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重、形狀和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h均無關,而與液體的密度ρ液和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關。而且由實驗可得液體的密度ρ越大和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越多,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重g排液也就越多,可見浮力的大小是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g排液有關的。提出問題:f浮與g排液之間是否存在着確定的數量關係呢?若相等?(由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說明只與ρ液、v排液這兩因素有關),若下相等(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說明還有其他因素)?

4、探索f浮與g排液的關係。(投影)

(1)、學生自主猜想:

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2)、佈置學生討論並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測物體(沉體、浮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如何測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兩種方法)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室提供器材:物體(1沉體:膠水瓶、石塊、橡皮泥……2浮體:木塊、蠟塊)、液體(水、酒精、煤油、鹽水……)、大燒杯、塑料杯、塑料盤、彈簧測力計等。說明:這裏採用讓學生分組,可用不同的液體做實驗,再歸納出一般結論的方法。組織實驗:桌上有同學們所需要的器材,各小組可按需要選用,我們要親自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看哪個組配合的好、實驗操作熟練、測量數據準確。

(3)、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分別對於沉體和浮體討論驗證方案,設計實驗合理後,設計實驗紀錄表格,並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沉體(如膠水瓶)全部浸沒和浮體(如木塊)部分浸沒在液體(如水、鹽水或酒精)中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

①對於沉體(膠水瓶)全部浸沒的記錄表格:(f浮= g-f拉)

膠水瓶的重:

g物=     (n)   膠水瓶在液體中受到拉力

f拉=     (n)   膠水瓶浸沒在受到的浮力

f浮=     (n)

(選用塑料杯重可忽略不計) 膠水瓶排開液體的重

g排液=      (n)

②對與浮體(木塊)部分浸沒的記錄表格:

木塊的重

g木=          (n)

木塊受到的浮力

f浮=     (n)

(選用塑料杯重可忽略不計)

木塊排開液體受到的重

g排液=       (n)

教師巡視,並幫助學生將實驗順利完成。幾組實驗報告,提問實驗中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方案?

師:剛纔我們分別做了不同物體(膠水瓶、木塊、橡皮泥、石塊、蠟塊)在不同液體(如水、酒精、鹽水、煤油)中所受的浮力與這些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係。現在我們歸納一下我們的實驗結論。

(4)、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 )①結論:浸在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在誤差範圍內)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這就是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數學公式表示爲: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適用範圍:它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③.簡介阿基米德的發現:投影資料。

八、學習小結(見投影)1、知識要點,有兩種方法可以計算浮力: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和f浮= g-f拉。2、小結課題探究的一般過程。師: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班同學的合作,探究了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學們表現了很高的熱情與積極探索科學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本課學習任務,目前國際上很多領域也採用象我們這樣的合作探究方式探索科學課題,如我國與國際合作探究、交流核科學技術(投影)。

今後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將這種合作探究、學習交流的精神發揚下去。

九、佈置作業

1、完成提綱(達標反饋)

2、實踐性作業:動手製作利用浮力工作的模型(如:輪船、密度計、潛水艇、氣球和飛艇)。

十、板書設計:              浮力

一、浮力的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一、   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方向:豎直向上。f浮= g-f拉

二、   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裏的物體(或氣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液

3.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此教案適合基礎較好的班級,且要能控制課堂活動;建議再花一課時進行習題講解。

浮力——探究式教案(第2稿)

一、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現確定第一教時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2、瞭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計算浮力的兩種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稱重法)。

技能目標: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並歸納出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排除、歸納整理數據的能力。

情感目標:

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通過介紹科學家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學難點:啓發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時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的關鍵: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學生思維障礙爲突破口,針對性地安排實驗探索。

四、教法與學法:

作爲探究自然科學的規律課,過程一般是

本節內容要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措施也不例外,因爲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探索實踐中獲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路徑,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五、教學策略

教材中證明沉的物體也受浮力是一個探索性演示實驗,但由於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見度較小。

故相應策略:

1.演示實驗:用大彈簧測力計演示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再舉例說明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如吊井水時,桶在水中時要比在空氣中輕的多)。

2.通過分組合作實驗,通過計算 f浮、g物、g排液的數值關係,並運用物理的數學推導得出一般規律,即阿基米德原理。

六、教具準備

除了教師演示用裝置外,還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小水袋(裝滿水,無氣泡並紮緊),彈簧秤、燒杯。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浮體演示實驗:橡皮球(空心體)在液體中上浮。問:爲什麼會上浮?

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如:水中的游魚、游泳的人、漂浮的物體、沉入水中的物體等,在氣體中的物體同樣也受到氣體的浮力,如:空氣的浮力等。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浮力的方向朝哪邊?觀察書上四幅圖,說出答案。

浮體演示實驗

(二).新課講授

1、沉的物體受浮力嗎?(互動1)

提問(2):如何判定大鉤碼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請同學們討論判定方案:把金屬球或膠水瓶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在讓它們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的讀數,如果示數減少了,則說明金屬球或膠水瓶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且減少量就是浮力的大小,即(f浮= g-f拉)。這也是測量浮力的方法。我們把這種方法叫稱量法:f浮= g-f拉 (板書) , 並讓學生實驗。提問幾組:膠水瓶有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膠水瓶受到浮力多大?

結論:浸在水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總結歸納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f浮= g-f拉

說明:從“上浮”到“下沉”,從“浸沒”到“部分浸在”,從水到其它液體,改變實驗條件,異中求同比較,提供歸納素材。通過歸納,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能力。

浮力是一種力,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其大小的單位也是牛頓,方向豎直向上;那麼同學們的水袋浸沒時受的浮力多大呢?

g水袋=     (n) 水袋的重力

f拉  =     (n) 水袋在液體中受到拉力

f浮  =     (n)    水袋浸沒在受到的浮力

(選用塑料袋重可忽略不計) 水袋排開液體的重

g排液=     (n)

你發現了什麼?(g水袋= f浮,g排液= g水袋)從而,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教師巡視,並幫助學生將實驗順利完成。幾組實驗報告,提問實驗中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方案?

師:剛纔我們做的實驗雖然很特別但他的結論卻可以用於任何情況下的浮力計算。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4)、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 )①結論:浸在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在誤差範圍內)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這就是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數學公式表示爲: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適用範圍:它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③.簡介阿基米德的發現:投影資料。

八、學習小結(見投影)1、知識要點,有兩種方法可以計算浮力: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和f浮= g-f拉。2、小結課題探究的一般過程。師: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班同學的合作,探究了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學們表現了很高的熱情與積極探索科學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本課學習任務,目前國際上很多領域也採用象我們這樣的合作探究方式探索科學課題,如我國與國際合作探究、交流核科學技術(投影)。

今後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將這種合作探究、學習交流的精神發揚下去。

九、佈置作業

1、完成提綱(達標反饋)

2、實踐性作業:動手製作利用浮力工作的模型(如:輪船、密度計、潛水艇、氣球和飛艇)。

十、板書設計:              浮力

一、浮力的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一、   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方向:豎直向上。f浮= g-f拉

二、   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裏的物體(或氣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液

3.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此教案適合基礎一般的班級,注重的是知識的易接受性而不是完整性;建議以後逐步完整知識結構。建議出一例題講解兩種方法計算浮力。

國中物理浮力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③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通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探究試驗

四、教學器材

瓶蓋、玉米粒、彈簧測力計、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學實驗盒內的套裝)、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燒杯、小燒杯等

五、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木頭能浮在水面上,而鐵塊沉,下沉的鐵塊也受浮力嗎?(自己閱讀粗略找出本節的主要內容)

(二)、探究新知

1、浮力的概念

對生活現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

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物體受到向上託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

演示實驗:浮在水面上的瓶蓋

方向:豎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點

通過學生的認知,規範爲了研究方便,通常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

(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實驗1:在漂浮的瓶蓋內逐漸加入玉米粒,隨着玉米粒的增加觀察瓶蓋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2:在大燒杯內盛滿水,將空易拉罐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浮力大小變化,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沙筒在空氣中的重力,再將沙筒逐漸浸入大燒杯的水中,直至浸沒,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予以總結)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實驗探究:物體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的關係?

儀器介紹:彈簧測力計、水槽、大燒杯、小套筒、沙筒

參照課本48頁探究實驗的內容和步驟進行探究實驗(小組討論)

方案交流:需要測得的物理量,爲了避免錯誤,減小誤差,實驗需要注意事項。

進行實驗:完成表格

實驗數據:

沙筒重: 小套桶重:

沙筒完全浸入水中後拉力F:

浮力F浮:

小套桶和水的總重G總:

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 :

交流數據,得出結論。

結論:沙筒所受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

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在上述實驗中,(有)推導:G排=m排g=液V排g,所以,F浮= G排=液gV排。(液是指液體的密度)。

(三)浮力練習

課本50頁第3題和第6題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佈置

同步訓練《浮力》一節1-10題

教學過程 篇七

一、感受浮力: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輕輕按壓小船,有什麼感覺?分別把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壓人水中,有什麼感覺?

2、出示關於浮力的描述性定義: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爲水的浮力。板書:浮力。

3、生活中我們什麼時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書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圖,講解示意圖的含義。(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設計說明: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課開始的基礎。教師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讓學生感受,爲繼續探索沉浮的祕密打下基礎。)

二、測量一塊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討論怎樣測量浮力: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是多大呢?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

2、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演示規範的測量方法,講解注意的地方。特別要講清楚浮力的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頁的示意圖,理解浮力等於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後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學生測量泡沫塑料塊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測量三種狀況,分別把測量結果(拉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自重: 牛頓)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開的水量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係,得出:(板書)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測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教師出示三塊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或者三塊不同大小的木塊,讓學生預測: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或者木塊,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嗎?

2、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獨立自主完成測量,把測量結果填入記錄表中,並分析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之間的關係。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

小泡沫塑料塊 中泡沫塑料塊 大泡沫塑料塊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開的水量

3、讓學生把前後兩個測量活動中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有怎樣的關係?()

4、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裏,一鬆手,爲什麼它會上浮?(浮力大於重力)

板書設計:

5、浮力

浮力

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於重力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體 浮力等於重力

教學後記:

浮力教案 篇八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浮力;(2)理解物理物體的浮沉條件;(3)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三)[重點難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產生的原因

(四)[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

(五)[教學用具]       兩端紮上橡皮膜的透明圓筒、彈簧秤、石塊、細線、木塊、水槽、水、酒精、煤油、鹽、乒乓球、雞蛋、石蠟塊、玻璃塊、氫氣球。

(六)[教學過程 ]

一、複習提問:二力平衡條件是什麼?

物體位於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圖1所示,當物體受力F1>F2時,這個物體還能保持平衡嗎?學生們很快答出:“不能”。教師接着提問:“物體將要向哪個方向運動?”(學生答):“向F1方向運動”。接着,教師小結:“當F1>F2或F1

二、新課引入:

演示:木塊浮在水面;用手將乒乓球壓入水中,放手後乒乓球能浮上來,這是爲什麼?(學生答):“這是因爲它們都受到了水的浮力。”那麼在水裏下沉的石塊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第一節  浮力

三、講授新課

演示:用細線拴住石塊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讀數表示石塊的重力。此時我用手向上託一下石塊,並向學生髮問:彈簧秤的讀數如何變化?學生答:“減少”。教師追問: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學生:石塊受到手向上託的力。

演示:課本12-2實驗,學生觀察彈簧秤的讀數有何變化?學生觀察後回答:“減少”,減少的原因是:石塊受到了水向上託的力,這個託的力也就是水對石塊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重G減去物體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F。

F浮=G-F(板書)

演示: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實驗。實驗表明了石塊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體內的物體,都受到了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板書)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浮力。爲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物體在水中上浮呢?

(二)物體的浮沉條件(板書)

讓學生思考:在水中下沉的石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兩個力的作用”。石塊下沉說明了浮力小於重力,所以浸入液體的物體當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由此對於浸入液體的物體得出結論

當浮力小於重力,物體下沉(板書)

再讓學生思考:浸入水中的木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木塊上浮說明了浮力大於重力,所以

浮力大於重力,物體上浮(板書)

演示:將雞蛋放入已配好的鹽水中,使它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讓同學們自己分析:雞蛋受哪幾個力的作用?雞蛋不動說明這兩個力大小如何關係?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得出結論

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演示:繼續往鹽水中加鹽,觀察現象。雞蛋將漂浮在液麪上,同學們思考:雞蛋受哪些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大小如何?學生答:“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得出以下結論

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由此可知: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上浮還是下沉取決於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學生練習一]第141頁圖12-3(寫在小黑板上)

通過前面學習我們知道,只要物體在液體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那麼浮力是怎樣產生呢?

三、浮力產生的原因(板書)

演示浮力產生的原因:

演示一:用一個兩端開口的透明圓筒,兩端紮上橡皮膜,先將圓筒水平浸沒入水中(如圖2),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力向裏凹,可以看到兩邊橡皮膜凹進程度比上端明顯(如圖3),這說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不相等,這個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們根據壓強知識,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

設想有一個立方體的浸沒在水中它的六個表面都受到壓力(圖4)。它的左右兩側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是一對平衡力”。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壓力是否也相等?(學生答):“不相等”。哪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爲什麼?(學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因爲下表面距液麪的深度大,受到的壓強大,壓力就大。”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小,這兩個壓力的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

F浮=F'-F(板書)

因爲向上的力大於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板書)

演示二  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蠟塊緊貼在玻璃片上,將玻璃片及蠟塊放入水槽,讓蠟塊與水槽底部緊密結合,蠟塊並不上浮(如圖5),輕輕撥動蠟塊,讓水進入蠟塊底部。蠟塊就會上浮(分析解釋這個現象可使學生加深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所以,要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否受浮力,關鍵是看清這個物體是否受到來自液體向上的壓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方向是否豎直向上。

[學生練習二]

如圖6示,兩個正方體物體分別與容器底部和側壁緊密接觸,往容器中倒水,兩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學生回答:“側壁上的物體受浮力、底部物體不受浮力。”

物體不僅在液體中受浮力,在氣體中也受浮力。

演示:氫氣球脫手後上升,就是因爲受到空氣對它的浮力。

讓學生思考:吹了空氣的氣球是否受浮力?(學生答):“受浮力”,爲什麼氣球不上升呢?學生答:“因爲受到重力大於它受到的浮力。”

四、課堂小結:(1)浮力;(2)物體的浮沉條件;(3)浮力產生的原因。

五、課堂練習:第142頁1、3、4題。

[想想議議]從水中浮上來的皮球,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後漂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終不變,皮球上浮的過程中,浮力大於重力;當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動時,皮球受到的浮力等於重力,可見浮力是逐漸減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體積也在逐漸減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體積有關,有何關係呢?同學們根據本節所學知識想一想,下節課我們再研究。

六、佈置作業 :第142頁5題

浮力教案 篇九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要求

1.教學目標 :A.知道浮力的概念。B.理解物體浮沉條件。C.(1)掌握浮力的實質、方向。(2)能正確運用浮力的實質、物體浮沉條件求浮力。

2.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1)浮力的概念及其實質。

(2)物體的浮沉條件。

難點:正確運用“壓力差”和物體的浮沉條件求浮力。

3.教學模式:實驗、設問、講解、練習

4.教學時間:1教時。

5.實物及實驗器材:

(1)投影儀一臺,透明膠片數張。要求把板書、練習題課前寫在膠片上,以減小課堂上書寫時間。

(2)演示彈簧秤一把。

(3)500毫升燒杯三個,分別裝400毫升的清水、飽和食鹽水、煤油。

(4)乒乓球2個,其中一個裝細砂,用作懸浮演示。

(5)邊長爲5釐米的立方體紅磚一塊。

(三)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師:爲什麼船、木塊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塊受到水向上託的力。

師:沉在水底的石塊有沒有受到水向上託的力?

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沒有。

教師演示課本P141圖12-2實驗,回答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託的力。這個“向上託的力”就是本節課所講的浮力。

二、講授新課

1.什麼叫浮力?(板書)

(1)先演示石塊放在清水中,讓學生知道石塊受到水向上託的力。

(2)然後把石塊放在飽和的食鹽水溶液裏,說明石塊也受到鹽水向上託的力。

(3)最後把石塊放在煤油裏,讓學生進一步知道,石塊放在煤油中時,同樣也受到煤油向上託的力。

師:從上述的實驗,請同學們說出什麼是浮力?

生: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託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師:物體在空氣裏有沒有受到向上託的力?氫氣球脫手後爲何會上升?

生:物體在空氣裏同樣受到向上託的力,所以氫氣球脫手後會上升。

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託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板書)

2.物體的浮沉條件(板書)

師: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均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那麼,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同時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如果浮力大於物重、浮力等於物重、浮力小於物重,物體將怎樣運動?演示課本P141圖12-3實驗。

生:F浮G,上浮;F浮=G,懸浮;F浮=,漂浮。(板書)

(1)容易混淆的幾個物理概念(板書)

①“浸沒”是指物體全部浸入(在)液體裏,被液體全部包圍。

②“浸入(在)”是指物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體裏,部分或全部被液體包圍。

③“漂浮”是物體浮在液麪上,只有部分浸入液體裏,V物>V排。

④“懸浮”是指物體全部浸入液體裏,並且可以停留在液體中的任何深度,V物=V排。

⑤“上浮”和“下沉’”是物體在重力和浮力共同作用下,物體向上或向下運動的過程,即F浮>G,物體上浮,F浮

(2)練習題

有一小球掛在彈簧秤上,在空氣中稱小球時讀數是40牛,把它浸沒在水中稱時,彈簧秤的讀數是25牛,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解析 小球掛在彈簧秤上放入水中,此時小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上的浮力F浮和彈簧秤的拉力(F拉),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40牛-25牛=15牛。

3.浮力產生的原因及其方向(板書)

師:設想一個立方體浸沒在水裏(用課本P142圖12-4說明),它的六個表面都受到水的壓力,而它的前、後、左、右的側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互相平衡,爲何還會受到浮力?(啓發學生思考)

師自答:這是因爲它的上下兩個面所處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壓力F上,大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壓力F下,向上和向下兩個壓力差就是水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所產生的浮力,即F浮=F上-F下。

師問:如果把上述的正方體浸入其它液體,如鹽水、煤油,甚至放在空氣中,有無上述這種壓力差的存在?

生:均有壓力差存在。

師: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產生浮力的原因是什麼?(讓學生討論)

師總結:浮力是由於周圍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產生的,這個壓力差就是液體對浸入物體的浮力

F浮=F上-F下(板書)

師: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生:浸入液體(或氣體)裏的物體的下表面受到豎直向上的壓力,上表面受到豎直向下的壓力,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板書)

練習1 如圖1所示的容器內盛有水,其中浸入了邊長爲1米的正方體A,A的底面和容器底面緊密接觸(A的底下無水),A的上表面到液麪的距離爲1米,求A受到多大的浮力?

解析 物體A沒有受到浮力,原因是A物體的下表面沒有受到水向上的壓力,只有上表面受到豎直向下的壓力,物體沒有受到壓力差,故沒有受到浮力。

練習2 如圖2所示,物體A、B、C、D均浸入到容器裏,且各物體均與容器的底面緊密接觸,哪個物體受到浮力?

解析 由“壓力差”可知,除A物體沒有受到浮力外,其餘物體均受到浮力。

三、小結

師總結:(1)什麼叫做浮力?浮力產生的實質是什麼?(2)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麼?(3)求浮力的方法有幾種?

四、佈置作業

P149②①.P142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