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13W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後感精品多篇

《親密關係》讀後感 篇一

同伴閱讀的第一本書:有師友的夾持,有學委及學委助理的鼓勵,有陳老師、丹姐姐和玉姐姐等書友的精彩分享,讓渺小的我獲益匪淺,感恩有你們一路陪伴、閱讀與前行,讓我感覺自己無論是外貌還是心靈,都變美啦,渾身充滿了愛的能力!

本書閱讀不易,不知是翻譯緣故,還是作者表達因素,有時一句話,我反覆閱讀與品味,才能明白它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到底對不對,哈哈)。故每次閱讀時,我都會提前做些心理建設與精心準備:打開加溼器、泡一杯檸檬精油茶、外加播放輕音樂,先讓自己整個心靜下來,慢下來,細細品味這份跌宕起伏的親密關係。

臨近大作業,我把自己閱讀時塗塗畫畫的部分,串起來再欣賞了一遍,內心還是會怦然心動,還是會傷心與難過,最後感受到一份美美的愛在心中流淌。

親密關係旨在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療愈自己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過去的創傷並不會隨時間而逝去。每個自我侷限的信念,都來自過去的創傷。你情願自己是“對的”,還是“快樂的”?痛苦雖不能避免,但要不要受苦卻可以選擇。如果你想一窺自己的宿命,只要看看你的心態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說,決定權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要找到並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很喜歡本書對伴侶的定位,伴侶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快樂不是他的職責。

他會在你的人生需要時扮演三種角色:

①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

②一名老師:在你探索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啓發你;

③一名“玩伴”:開啓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懂得了這層伴侶的定位,相信對我的愛情之旅加足了燃料,插上了翅膀,靜靜地等他來,然後與他一同步入這人世間充滿煙火氣息的美好幸福生活。

讀《品質》有感 篇二

讀《優秀員工應具備的十二種品質》,感受如下:

一、忠誠

“忠誠”的“忠”,在《說文解字》裏,是“盡心”的意思,強調竭誠盡責。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下“爲忠善者”,朱熹先生提出“盡己之謂忠”。古時候評價一個人,“忠”和“孝”能夠兩全就是最高的評價了。“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而“誠”者,“信也”,通常被理解爲誠實信用的意思。

一個人,盡心竭力、竭誠盡責,就是忠誠的表現。

現代社會,政治、經濟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處於工作崗位中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到“忠誠”二字呢。

我想,忠誠於企業,應該就是體現在對企業的盡心盡力。

處於每個位中的你,代表的不僅僅是你自己,更是代表你所在的科室,你所在的部門,甚至於整個企業。

如果對企業沒有信心,抱着得過且過的態度,消極應付工作,不僅損壞企業形象,更會讓客戶對企業造成不好的印象。

身爲一個員工,忠誠於自己的領導,站在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公司的利益爲先,經得起外界的考驗,是企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的因素。

忠誠是企業發展的基石。

二、敬業

子曰:“執事敬”,梁啓超先生也曾經說過:”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以前曾經聽過一個講座,老師說:“進入社會,該幹活了,不要遊手好閒,領一份新水要做事啊,要對得起自己的崗位。不要給父母丟臉。”

你看,中國的傳統文化裏,素有修己以敬、敬業樂羣的觀念。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

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中,如果能夠做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樹立正確的心態,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自覺履行自己該盡的義務,督促並且勉勵自己,以兢兢業業的態度對待工作,就算是懷有敬業精神。

努力工作,不要希冀新水的豐厚,而是要看到,在這過程中,不斷提升、不斷進步的我們自己。

三、感恩

感恩雖然是一個舶來詞,卻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非常常見。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總是更加受到大家的信賴。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當幸福在我們手中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感到幸福的存在;只有幸福離我們而去,我們才知道它的珍貴。”要感恩自己的工作機會,現代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通過工作,我們能夠接觸到不同的人,學習、收穫、成長。

通過這次學習《優秀員工應具備的十二種品質》,我由衷意識到,這十二種品質,每一個都具有甚深的含義。雖然今天只列舉了三點,但其實每一點都值得我們反覆回味、學習。

讀《品質》有感 篇三

知道《有關品質》這本書,是因爲去年咱們雜誌要做一個關於品牌的專題,當時有一塊是討論和論述品質與品牌的關係,當時苦於沒有素材,以及新的角度來切入,於是就開始搜索資料,某一天看到“有關品質”這幾個字,看到這一系列文章。於是就開始了下面與《有關品質》的緣分。

原來,這書裏的一大部分是2003年7月開始《三聯生活週刊》總編朱偉開設在其雜誌中的“有關品質”專欄,還有一部分是寫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文字,另外還有諸如張國榮、王小波、張欣、張藝謀等篇。

我就衝着這當中的一篇《張國榮記》而開始下大力氣開始找這一本書,開始在噹噹網、亞馬遜上準備買書,結果沒有;然後又在孔夫子網上搜,還是沒有搜到;再然後就想到在圖書館裏找,結果還真搜索到了,可是當時的書不在館,也沒有預借服務功能,所以就暫時放棄了,但是加入了個人賬戶的珍藏書目欄。然後就忘記了這回事兒。但是這一篇《張國榮記》倒是已經拜讀過,內容一般,談了作者心中對張國榮先生的印象。作者先是提了那黑暗一天驚聞消息的情形。然後提到了其認識張國榮先生的兩次經歷,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初,其在美國的一段時間裏看了電影《阿飛正傳》、錄像帶《英雄本色》,他比較喜歡《英雄本色》中的張國榮,甚至還將電影中的三角配合比爲多明戈、帕瓦羅蒂和卡雷拉斯,而這三者中,其個人更喜歡卡雷拉斯;而在發哥與龍哥所構成的性格魅力中,張國榮先生給他的印象是在兩種極大反差中作爲一個男人的魅力——一張過於精緻的臉與在清澈中多少有點憂鬱的眼神及他的衝動氣質背後的剛烈。張國榮先生也許與卡雷拉斯一樣構成了那樣他更喜歡的氣質——他的聲音沒有多明戈那樣的明亮,沒有帕瓦羅蒂那樣的渾厚,但他那種美麗的音質有前兩者都沒有的那種內在之力。

之後作者談了另一部張國榮先生主演的作品《霸王別姬》以及《春光乍泄》,他個人的一些看法。“我覺得他的戲都是他自己情感的追尋或者說印證。這個人有過於豐富的情感淤積,這些淤積的情感都成爲他人生的重心,這些重心使他難以輕鬆地在這個世界中呼吸”。

文章的最後,作者談了他對張國榮先生的兩重崇敬:“我之所以對張國榮有那麼一種崇敬,是因爲他在一個世俗而又並不乾淨的社會裏,能毫不隱諱自己各種各樣的情感追求。一個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了,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了,且完全不顧忌別人怎麼說怎麼評論。好像這個世界上,別人本身就都是看客;就好像他所塑造的程蝶衣,不管幾十年世事如何冷暖,反正是保全了自己按自己想活着的樣子在活着。”“我對張國榮的崇敬還因爲,他就是那麼豐厚的一個情感容器。一個人要在這世上能保住那麼多內心的情感是何其之難。”

其實,我想說,這兩點也是我崇敬和迷戀張國榮先生的根本原因。當大部分的人都戴着面具,於層層包裹與僞裝下生活時,他這樣直面污濁不堪的社會的那一份勇氣是如何的讓人敬佩!

作者認爲,“值得慶幸的是,張國榮死後,終於大街都看到了他的個性情感生活,認爲那樣一種複雜的生活也是有質量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在面對一個人過去時,都感受到了任何情感選擇都是個人神聖的權利。從這一意義上,張國榮也可安息了。”

我想說,這11年過去,張國榮先生的魅力正在愈發的耀眼!

哎,我一聊,就又扯遠了。關於這本書,不僅僅只張國榮先生的一篇文章,還有很多作者對於音樂、文學等等方面的認識和心得,這對於我這個音樂盲來說,未免過於高深了。呵呵。但是,我卻知道了很多古典音樂的名人,可以當成一個知識普及嗎?

如今,這本書終於的終於看完了。這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欠缺是多麼深,作爲一個文化人,如果不能讀萬卷書,就不能讀出自己的書。這也讓我看到了作爲一個文化人,需要付出的還有很多很多,同時,自己在這方面的先天因素是多麼的欠缺。也許,這就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讀《品質》有感 篇四

能讓精金美玉失色的,永遠是一顆誠實慷慨的心。

——題記

人們常說知識是人生必需之一。爲了充足我的知識海洋,我特意來到姐姐的書櫃前,精心挑煉出這份精神糧食——《格言》

我剛打開這本充滿青春活力的語言讀本的目錄,頓時被一篇名爲《品質永不會貶值》深深吸引住了,它猶如地心吸引力般地把我的好奇心吸進去了。我原本帶着好奇的心態來看這文章,但慢慢的,我靜下心來了,仔細的阻嚼着每個字。

我合上了《格言》,坐在座位上,閉上眼睛,慢慢回味着剛纔的內容——在19世紀的非洲某國,一個富翁把兩萬先令交給了同村的阿里,(兩萬先令可買100匹馬和200只綿羊),叫阿里把錢送去城裏的兒子。阿里接過錢,馬上出發。在途中,他被軍人徵軍去了,但他在慌亂中逃了出來,隨後爲了擺脫追兵,他逃向森林中,從而迷路了,他用僅存的的智慧走去了森林。一個多月後,人人都以爲阿里私吞了錢,但隨後阿里把錢送到了富人兒子的手中,但這時錢已貶值了。人們給這故事評價爲:錢會貶值,但品質永不會。

當我睜開眼睛時,心裏低壓不住對阿里的稱讚——啊!阿里面對着眼前的金錢誘惑卻不把金錢放在眼中,這可體現了阿里是個誠實、不受金錢誘惑的人;啊!阿里面對着重重困難,卻絲毫沒有退縮的念頭,憑着自己僅存的智慧解決,雖然當錢送到富人兒子手上時,錢已貶值,但阿里的品質永不貶值。

當我的思維躍過另一番天地時,腦海裏卻呈現出如同阿里這人的品質的他——冰心國小時的同學。

他家境貧窮,連三餐溫飽也成問題。但有一次,他突然向冰心借兩元,(當時兩元是非常珍貴的),冰心猶豫了一下,決心把錢借給他,他並保證在五天內歸還。隨後五天裏,這爲位同學都沒上學,但在第五天的晚上,他把錢還給了冰心。後來才知道,他爲了給母親治病,因此才向冰心借錢;爲了還錢,他天天做苦工。而後來,他憑着這份品質,走向成功道路。

爲什麼金錢會貶值,那是因爲經濟不好,那爲什麼品質永不會貶值呢,那是因爲大多數的地球人都有一顆善良、誠實、慷慨的心靈。

啊!即使經濟再不好,人們的品質永不會貶值。

《親密關係》讀後感 篇五

我們渴望建立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如何在“親密關係”中獲得自己嚮往的幸福?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我們當然可以把在“親密關係”中遇到的挫折、苦難、傷痛歸結於外因或他人,可是這樣往往是於事無補的,我們還是得不到我們嚮往的幸福,傷痛依舊無法痊癒。

就讓這本書帶我們一起來了解“親密關係”的本質。

根據動機理論,人們的行爲都是在其動機支配之下而做出的,換句話說,我們的行爲都是爲了滿足我們的某種需求。我們追求或吸引別人來做我們的伴侶,是因爲我們需要他人的陪伴、照顧、瞭解、支持或其他。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一切的行爲都是有動機的,瞭解這些行爲的動機能夠更好的看清我們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批判性思維)

當我們遇到這樣一個人,彷彿找到了那根丟失的肋骨,瞬間圓滿了。爲了吸引這樣的人,我們必須假裝自己有那些需要那個人來彌補的特質。比如說你想找一個自信的人作爲伴侶,那麼你就會認爲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喜歡一個特別自卑的人,所以你在這個自信的人面前,就會盡量地去表現出自己自信的一面。

我們需求別人來愛我們,那就是否認我們自己心中有足夠的愛。有需求就會提出要求,想把他們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然而不管我們多努力地運用暗示或明說的道理,試着讓伴侶“變得更好”,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爲我們行爲背後的需求,並不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愛。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伴侶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內心深處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擺脫了需求的束縛,你就能感受到純粹的愛。另外,學着接納你的伴侶,也能讓你學習到接納本來的自我,而不再認爲你需要什麼來讓自己變得完整。

如果我們執着於期望和要求,那麼,我們尋覓真愛的任務註定會失敗。你終究會發現,你的需求永遠不會得到滿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憤恨。

我們都應該思考,爲什麼會感到失望和憤恨,是什麼沒有被滿足,而這些都是一定要被滿足的嗎?有沒有別的辦法。

每段親密關係都會遇到困難,而每個問題的背後,都伴隨着某種情緒的傷痛。就是這種傷痛,導致爭吵、批評或相互指責。

如果我們遇到困難卻縱容自己任意發怒,這將會導致兩人的感情漸行漸遠。

從表面上看,爭執的雙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對的立場,但事實上,所有的爭執都起源雙方共同的痛。只要能察覺彼此的問題,他們就能化爭吵爲理解。(覺察他人)

絕大多數的親密關係都會讓人有些失敗的感覺。如果你把伴侶當作滿足你個人需求的工具,那你很快就會覺得要不是自己選錯了人,要不就是愛的火花已經熄滅。

但如果你把親密關係當作學習無條件的愛的途徑,那麼你的決心能讓你渡過難關,體驗更美好的快樂和親密。而這個階段中,潛意識中的陷阱無數,而你的努力好像都是白費。而要突破這些看似固若金湯的障礙,我們必須學會“穿牆而過”的藝術。(內醒,覺察自己)

內省通常被看作親密關係中最醜陋的階段,因爲你覺得伴侶不再像從前那麼迷人了。你已經習慣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來對待彼此及處理不斷浮現的老問題。

在這個階段,親密關係中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讓你滿足,你可能會感到難以捉摸的倦怠感,無聊,過度的幻象,上癮的行爲變本加厲等,而且還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麼都不能改變現狀。這些無形的牆,讓你痛苦萬分。

如果你現在或將來身處此種情形,你必須非常謹慎地選擇迴應的方式。逃避解決不了問題,但我們可以選擇“穿越”障礙那麼如何“穿牆而出”?

在親密關係中,有很多的“牆壁”包圍着我們,要如何才能“穿牆”呢?如何走出受害者的監牢呢?雖說親密關係是沒有公式的,但還是有一些原則是共通的:

1、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問題的框架。你必須得突破自己的認知,先得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

2、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僞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就是當你解決了一個問題,並不僅僅解決的是洗碗或電費的問題,而是你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問題。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4、每個人都有能力爲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負責。婚姻生活是你一個人的事情,是你一個人面對自己的內心,調整自己的狀態,然後瞭解自己內心的這個缺口就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別人。

5、自由並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就是能夠問出一個好的問題,能夠發現親密關係當中到底有什麼問題。找到這個問題,我們就更加接近自由。

6、沒有什麼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就是一切的東西,只要你用愛來對待,用愛的方法來解決它,就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讀《品質》有感 篇六

偶然在08年第23期《讀者》上看到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生命的品格》,看到題目,就有一種想要閱讀的慾望,因爲我想去了解這個深奧的主題所要表述的細節。開始讀它時便有一種說不出的脫俗感,隨後便是被觸動;一口氣讀完之後,我就想把它介紹給我身邊所有的人,讓他們也去當中感受那份真實、那份給人潛意識帶來氧氣的文章。細細品味其中的言語,再想想實際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事情,便覺茅塞頓開!碰到很多人在談論到時間這個概念時總是在感嘆:時間過得真快啊!08年又要結束了,每天都在忙,卻不知道都忙了些什麼。文章中指出:要懂得珍惜每一寸光陰,要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學習上、花在工作上;通過學習可以讓你自身得到提高,通過工作可以讓你的學習效果得到永久的鞏固,而在深入的工作中將會有不斷追求新知識的慾望,這是一個循環的呈不斷上升的圓環。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包括生你養你的父母、疼愛你的丈夫/妻子、給你帶來歡樂的孩子…;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逢年過節送去溫暖的問候,可能一句“節日快樂”的祝福,會給他/她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珍惜同事之間的緣分,要懂得在工作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睦的相處,並學會尊重他人,感受他人,體恤他人;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是一個心存感恩的人,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才知道真正感恩的心是涉及到所有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或不相關的、直接或間接的人和物;而不僅僅是侷限於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其實那些與自己相隔也許千里萬里的需要幫助的人也是我們所應該關心的。

我特別喜歡聽《感恩的心》這首歌曲,其對“感恩”所作的描述是盡善盡美的。對於常人來講,生命的歷程是需要經歷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後方能見彩虹;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存在太多的喜悅或痛苦抉擇;每次抉擇意味着人生角色的轉換,痛苦的剝離中自有一份期盼。人生就是一場不斷抉擇的遊戲,有風雨、有豔陽,重要的是抉擇前重重思考,決定後輕輕放下。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嚐着《生命的品格》中的很多文字、很多言語,也許用以上簡短的語言描述並不能完全表達我所理解和領悟的生活寓意,只能在心裏細細琢磨。那麼我就借《綠新人》把這份精美的文章介紹給大家,我相信大家讀完整篇文章後會和我一樣有更多對情誼的感受,更多對生命的觸動,更多對生活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