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3.29W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精品多篇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一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以生動的事例和易懂的語言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要成功所必備的一些“素質”。相比於以往一些管理類和勵志的書籍,它顯得更爲具有指導意義,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也更爲人性化。“人比事重要”,他推崇有質量的人生。任何一味追求成功而不“重”人的做法和途徑都如“殺雞取卵”。“一個人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到“個人領域的成功”,再到“公衆領域的成功”,然後是“自我提升和完善”,最後還原到“由內而外的改造自己”,纔是他對“成功人生的解讀”。人本身是最爲值得關注的。一切都必須圍繞“人”本身而展開。那麼,作爲個人,怎樣讓自己的一生“有意義”?這是一個不斷和舊有的思維定式、習慣、觀念等鬥爭的過程,而且極爲辛苦。

七種習慣,簡練而貼切。“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統合綜效”、“自我提升和完善”,“層層遞進”,都極其重要。淺顯易懂而又難以做到。因爲,人總是容易在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中“忘形”。七種習慣的前提,是你必須瞭解自我,我們總是在懵懂中渾渾噩噩,很少有人有意識去探索自我,發現自己的優劣和“內心的標準和渴望”。

一個高效能人士,積極主動是必須的。積極的心態會內化爲動力。僅僅靠有“動力”是遠遠不夠的,一生中,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認清方向”顯得至關重要,反之,就是盲目。只有先確定了方向,纔有爲這個方向奮鬥的行動;也只有有了正確的方向,所有的行動纔不至於顯得“虛度光陰”。當耗費了幾十年的光陰或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換來的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極爲可怕的。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也一定會遇到不順心或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事物。但抱怨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使我們變得更加消極和悲觀。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從來都不怨天尤人呢?因爲他們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遭遇,用實際行動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掌握行爲的主動權,而不受制於外部環境。

或許我們會有這種體會:工作是做不完的。每時每刻我們的手邊總會有許多事情需要去處理,比如回郵件、寫文檔、學知識、開討論會等等,爲此我們常常會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自己能夠長出三頭六臂。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有條不紊地工作呢?因爲他們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獨立意志,如何用科學的個人管理理論來劃分工作的輕重緩急,如何用先進的時間管理方法來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如何使自己工作變得更加有意義。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可年輕的我們通常意識不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清楚自己在團隊中需要扮演何種角色,最終導致整個團隊無法高效地運作。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在團隊中總能與隊友配合默契呢?爲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很快地取得別人的信任並在困難中得到別人的幫助呢?因爲他們認爲圓滿人生不僅限於個人的成功,還要追求人際關係的成功、團隊成員的共贏。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我們才能完成個人難以完成的事情。而團隊成員之間的情誼不是靠一時一刻的技巧就能建立起來的,那需要我們開誠佈公的溝通和日積月累的誠信。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活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二

近日,利用春節假期的時間,拜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通俗易懂,讀來頗爲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維博士經過運用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最終告誡我們,如果能遵循這七個原則,並把他們化爲行動,那麼實現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會遙遠。

這是一本關於每個人的人生成長的書,書中認爲人生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1、依靠階段2、獨立階段3、互賴階段,也就是從0到一1,1一N的過程。

我們不難發現,處在依靠階段的人,最常用的一個字就是“你”,如“這事都是因爲你,纔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爲在這個階段中他們常常需要別人來對他的問題負責,需要別人對自我情緒負責,最終需要別人對他的人生負責。如果我們能真正擺脫依靠,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階段:獨立階段。在獨立的人的語言中,經常會聽到“我”字,比如“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計劃、“我”的觀點。然而,從依靠到獨立是人生成長中最艱難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蛻變。所以,當我們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艱難的一公里征途中,我們走到了哪裏?是0.1還是0.9?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科維認爲接下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賴。互賴階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贏我也贏,即以實現“雙贏”爲目標,他們不僅僅能看到雙方的差異中各自的價值,也能看到雙方合作的潛力,最終到達1+1》2。

20xx年我就要踏上寧杭文旅市場部的新崗位,對我而言面臨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讀到這本書,彷彿讓我看到了一盞明燈。書中講到的兩大思維模式“遵循原則”和“由內而外”,就像是新徵途上的指南針和發動機,能夠幫忙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選擇正確的方向。

文旅工作對我來說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戰性的,異常是進入市場銷售這一隊伍,就越發有難度了,這不禁讓我壓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適應新崗位,轉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呢?科維在書中給了我答案,那就是從七個習慣的第一個習慣做起:進取主動。我們常常會說:“人生就像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我們人生的這場演出,導演就是我們自我。沒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應對困難和挫折,我們是失去信心,放棄期望,還是自我當導演,去進取主動地應對困難呢?我的答案,當然是後者。進取主動,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從依靠到獨立最關鍵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從自我的內心出發,從正心、修身做起。那麼,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我們不妨經常問一問自我,我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我是否堅持着一顆“初心”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三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可能有些人覺得就是一大堆廢話,有些人覺得對自己很有用,值得反覆的看。看這本書,我覺得要結合自己所處的社會、工作、人羣、環境中去看待書中的一些故事,以及作者想表達的一些思維方式。至少我覺得書中的一些大道理再加上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想結合,還是有點幫助的。至少比一般的雞湯文好一點吧。我在看的時候,是邊看邊寫的,把某些好的地方用自己的思維語言結合起來,雖然看起來有點凌亂,但不失爲一種方法吧。

這本書中所說的每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個體,也適用於團體。作者在文中寫道的愛默生曾說:“大聲喧譁反而難以入耳”內在本質比外在言行更具說服力,有人能獲得完全的信賴,因爲我們瞭解他的本性。所以不論他是否辯才無礙,或是否長於人際關係,我們依然信任有加,而且與他們合作無間。文學家喬登曾說:人性可善可惡,冥冥中影響着我們的一生,而且總是如實反映出真正的自我,那是僞裝不來的。

書中的一個卡片測驗“老婦與妙齡女子”我們每個人都是帶着有色眼睛去看待這個世界,觀念很重要,看待事物的本質,轉移自身觀念。故事“濃霧中的燈塔”,是改變讓對方改變航道還是你自己改變航道呢?燈塔是準則,船長是你自己。

知識(做什麼、爲何做)、技巧(如何做)、慾望(想做)——習慣。

人們口中所說的習慣,其實要養成好的習慣,就如書中所說的這三點。

1、依賴—獨立—互賴

2、個人價值太過強調,溝通、團隊更爲重要

伊索寓言——鵝生金蛋,一般人往往用金蛋的角度來衡量效率,“金蛋”是一個酒店希望獲得的結果,但是“鵝”一個酒店用以達到效果的東西,就是員工,往往忽視。只重視“金蛋”而忽視“鵝”的結果就是“鵝”會流失掉,金蛋也就沒有。所以以這個書中所提到的故事,“金蛋”與“鵝”之間的“關係”必須要平衡,是一個酒店人力資源(員工)這一塊最終的結果。

3、確立人生的目標

看到這個小節的標題我感覺很好笑,一本書就能讓我或者別人確立人生的“終極”目標了嗎?繼續看看吧。

管理是有效的把事情做好,領導是確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一個是行動,一個是行動的方向。當我自己找到行動的方向的時候,也許就確定了人生的“終極”目標了吧……

生活重心:配偶、家庭、金錢、工作、名利、享樂、敵人或朋友、宗教、自我。生活重心搖擺不定。

以原則爲重心,是以上所有生活重心的結合,書中所提到的音樂會與加班,注重原則的人會以一個客觀冷靜的態度,不受到情緒與外在環境的干擾,用某種“深思熟慮”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不過我想說的是,不外乎就是兩種結果,要麼加班,要麼去音樂會。可能是書中所說的是你自己的選擇,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是結果深思熟慮的,是根據原則所做的最好的決定。感覺就是在自我安慰。只是找到了一個好的方法而已。當自己某天遇到了“加班”與“音樂會”的時候,可以試一試所謂的“原則”能帶來多大的影響力。、

要合作,一面卻以旅遊爲誘惑,實際上是鼓勵彼此競爭。許多企業都有這個問題所在。酒店中,部門與部門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本位主義(損人利己)往往存在,一個酒店的發展是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協作,相互配合,而不是各管各的。比如在會議室開會的客人待會要上臺演講,但是衣服有褶皺,需要熨斗熨平,去借熨斗,客房部不讓借,讓客人自己來借,餐飲部的不能借。最終的結果就只有客人的投訴以及對這家酒店的差評了。所以利人利己的人際關很重要。

個人與團隊之間要達到一個平衡點,書中所說的一家公司的年度表揚大會,只有40人受到了“業績最高”等獎項,但是參會的700人,表面上都在鼓掌,內心冷暖自知。很可能產生損人利己的競爭關係。說的嚴重點就是直到這家公司分崩離析。如果增設團隊獎,樹立利人利己的觀念,在表揚大會上,達成目標的團隊共同獲獎,那會是另一種結果,公司只會越來越好。所以個人固爲重要,但是團隊的力量更重要。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四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爲《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完此書,感覺有很多收穫,現將體會談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從書中所談到的"七個習慣"來看,人的品德和觀念是取得高效能的基礎。七個習慣分別是:

習慣一:積極主動 ------個人願景的原則

積極主動這個詞如今經常出現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中,它的涵義不僅僅是採取行動,還代表人必須爲自己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而非外部環境:理智可以或者戰勝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以終爲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爲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有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他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要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牽絆,此時要有說"不"的勇氣。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爲自己之失。

習慣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在互賴關係中,綜合效益是對付阻撓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的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極、負面、不合邏輯、情緒化、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彷彿施力於彈簧上,終有一天引起反彈。如果配合雙贏的動機、同理心的溝通技巧與統合綜效的整合功夫,不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爲動力。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爲生活與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七個習慣的前三個習慣可以使人從依*達到自立,而進一步養成了後四個習慣的人則是最高境界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五

鄙人看書從來不寫讀後感,此次破例寫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因爲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二十年難得以見的好書,我對好書的定義是能和我產生共鳴的書、能幫我解決問題的書、能吸引我讀下去的書,這本書完美地符合了以上三條標準,其二是這本書的建議,此書作者在書中建議道,“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以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所以我打算就這本書寫一系列的讀後感,應該是按章節來寫吧。

我對這本書可謂是久仰大名,經常在各種場合,各種雜誌裏面看到對此書的推薦,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去香港,一位上課的教授推薦的書單裏面就要這本書,他就是把這本書做爲最後的壓軸來推薦的,今次回家,偶然在老爸的牀頭上發現了這本書,想不到老爸“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的書櫃幾十年都沒變過,現在終於有更新了。

我看書喜歡先看自己想看的章節,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再從頭看起,昨天先看了第六章——人際關係的本質,書中的內容與我產生的強烈的共鳴,所以今天早上看完了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一章中一個核心的概念是思維定式,我如果要去北京旅遊,一定要準備的就是地圖了,而地圖只是對北京整個地域的顯現,並不是真正現實中的北京,而思維定式就好比一張地圖,是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感知與詮釋,與現實世界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別。如果我們改變行爲和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到達目的,而如果我拿着一張錯誤的北京地圖,改變行爲和態度,恐怕只能幫助我更快地達到錯誤的地點吧,所以僅僅改變表面上的行爲和態度,卻忽略作爲源頭的思維定式,那麼改變的成效一定有限。

而改變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就像燈塔一樣立在那裏,我們要麼改變方向,要麼在違背原則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有列舉的一些原則中,有一條原則中的一句話,使我眼前一亮,“實踐是特定的行爲或活動,在某一情況下適用的實踐未必能在另一種情況下適用。而原則適用於任何個人、婚姻、家族以及公私機構,如果我們把原則內化爲習慣,就能用不同的實踐方法應對任何局面”,這裏面有一個詞“習慣”讓我心中一震,學而不用是未學,知而不做是不知,遵循這些原則只有去實踐它,將它變成生活中的習慣,才能發揮這些原則的功效,也才能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當然其實改變還有一個前提,俗話說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要重新審慎自己的全部,不要被無謂的強烈的自尊心阻礙而不願邁出改變的第一步。這一點我自己覺得還好,從來阻礙我的都不是所謂的自尊心,而是對於新事物的恐懼。所以就自尊心這條在此就不贅述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六

在春節期間能和LP8的領袖們一起讀這本書,覺得非常有意義。從三階段已經出來三年多了,仍然不能忘記三階段內的高節奏、高效的生活,此刻重新回來做三階段的教練,讓我重新又走了一次三階段,自己走三階段時覺得每天都是被教練拿着鞭子走過的每一天,覺得每一天都過得很痛苦,此刻自己在教練的位置看的更清晰了,團隊的位置,每個人的位置,每個人的盲點,每個人要突破的,我需要支持團隊的…都展現在眼前。

春節期間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到很大的啓發。這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書中鵝生金蛋的故事讓我明白,惟有產出與產能取得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效能。,但這的確是效能原則的精髓所在。這讓我對自己的事業有了一個新的看法,以前總覺得在公司裏只有自己是最努力的,總是覺得員工不夠負責任,不夠努力,殊不知是自己只注重產出而不注重產能,現在明白想要一個好的產出也得尊重產能,實時的維護產能,就像書中說的"你希望員工怎麼對待顧客,就怎麼對待員工"。這讓我對20xx年員工的工資結構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尊重產出與產能的平衡原則。效能在於平衡,可以買到員工的雙手,卻買不到他的心,而心纔是忠誠於熱忱的根源;可以買到員工的身體,卻買不到他的頭腦,而頭腦纔是創造力於智慧的源泉。

曾經有位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除非你願意,否則沒有一個人能傷害你",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是消極被動的態度來回應這個社會的,曾經還一直爲自己總是受環境影響情緒而苦惱,今天終於找到了原因。看了這本書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後,讓我明白,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把要事時刻作爲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