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600字【精品多篇】

觀後感3.06W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600字【精品多篇】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篇一

妓女也不一定就是壞人,白種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最後正是他們救了十二位女學生

戰爭年代是非常殘酷的,可能能活到戰爭結束就是最大的勝利了。活着就是勝利。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當我從平江醫院轉到附二醫院的時候,路上我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時多麼地美好,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一切那麼地美好,感覺是一個新的世界,實際上真的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我世界是正常運轉的,所以我又能參與這個世界,應該心懷感激。世界沒有說離開了誰不能過,科比都走了。

倪妮是第一次拍電影,就拍個女主角,氣質很好,身材也很好,其實人喜歡身材好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喜歡他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身材,我也要做到自律,我的下腹部需要減,我要研究研究下腹部減脂的鍛鍊,把下腹部的脂肪好好減一減,我的身材也就完美了。

人還是要多學一門語言,英語我沒事可以學學單詞,這個以後真的是可以用到的,而是學習並不影響我的業績,不學習可能也刷抖音了。

一個好的電影離不開一個好的故事,很多小說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故事,導演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故事從書本上到熒幕上。導演也需要讀很多書,選出好的故事,然後找贊助找演員把電影拍好。導演需要非常大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無限大,想象力不設限。我的想象力也是,不要束縛了自己的想象力。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篇二

用了這樣一個名字,是想紀念一些正在失去的東西。

先說和這個電影無關的:大學以前我們經常被要求寫讀後感之類,自認爲當時比較會寫,最起碼不會語塞;工作以後變得越來越不會寫,常常一個詞都要糾結半天。我們的年齡在增長,社會閱歷在增加,可是知識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好可怕。這個浮躁的社會裏,我們丟掉了太多純真的東西,並且再也沒有耐心去補充知識。時間都浪費在了網上閒逛,等恍然發現時,已經又無所世事得過了一個晚上。

說點和這個電影有關的:這部電影再一次激起了我對日本的仇恨。仇恨的種子原來一直都在。我始終做不了一個大度的人,我小肚雞腸地把這份恨波及到整個日本。我自認爲還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所以我無法理解南京大屠殺中日本軍的變態行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他們怎麼下得了手!我力挺這部電影,希望它可以喚起我們對歷史的記憶。我想我不會買日貨了,不會支持日本的一切了,一個犯過大錯又不知悔改的民族變強大後會很可怕。

不知道傷痛的人是不會進步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肯定還會再次吃虧。如果一個民族忘了曾經的屈辱,如果一個民族裏接班的一代沒有抗日戰爭的概念,怎樣能贏得其他民族的尊重?

真的退步很多,寫着寫着就不知道怎麼組織自己的語言,心裏很多想法,就是寫不出來。

忘記是可怕的,比如恰好你忘記的是歷史和經驗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500字 篇三

她們是南京城城最漂亮的一羣“女學生”。這是我想象的,因爲女學生對她們來說是個夢,她們是按夢想來着裝扮演女學生的,因此就加上了夢的美化。

嚴歌岑大家耳熟能詳,她的作品充滿鮮活的生命力,極具故事性和畫面感,也許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讓你情有獨鍾,秦淮八豔讓你記憶猶新,而她所塑造的金陵十三釵則更讓你出乎意料。

這是一部在南京大屠殺的語境中,通過翻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傳統妓女形象,結合了金陵十二釵的悲慘命運,融入秦淮八豔的悲歡離合,創造性的重寫了一部“妓女從良”的故事。張藝謀導演的傾心力作便取材於它,它被定位爲一部面向國際市場的戰爭史詩鉅作!其英文名”The flower of war”即《金陵十三釵》爲戰爭之花。

影片與原著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當妓女們興高采烈地脫下一身俗豔性感的行頭,換上女學生的素淨藍袍時,洗淨鉛華,返璞歸真的她們乾淨了,也迴歸了!最後她們毅然踏上了不歸路……這時作品的深沉意蘊一覽無餘,影片開放式的結局水到渠成!

周作人有言“女子之以花自命者,未脫依附之習”這些戰爭之花們是當代版的“羊脂球”魯迅認爲她們在當代具有悼念價值,她們全是可憐人,不幸地上了歷史與數目的無意識圈套。她們由於悲慘,不但不被正視,反而被選擇性遺忘,結局不了了之。故作了無名的犧牲者,成了歷史上的失蹤者。正如魯迅所言:“其實他是生前死後,竟與社會不相關的。”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篇四

十三釵的命運無疑是悲哀的。這是一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人,真正的社會底層,走到街上被鄙視被唾棄的一羣女人,她們出賣自己的身體,每日醉生夢死,在有些人眼裏她們甚至是連垃圾都不如的存在。可是,她們出賣的只是身體,被唾罵被遺棄,人生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走到那樣的一條路上去。他們自甘墮落、麻木自欺,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是這也是她們命運的愚弄。如果她們的“命好”,她們本來是可以同唱詩班的孩子一樣,享受正常的教育,擡眼可見青天。正如玉墨,一個不一樣的女子。她端莊、雅靜、溫柔,說話上得了檯面,理性而通透。一個舉手投足間就能讓男人陶醉的女子,但偏偏,她是一個妓女,一個人儘可夫的妓女,只能淪落爲下賤女人行列。想到這樣美麗的一個女子,卻只能以這種方式存活在人世間,確實是種悲哀。以趙玉墨爲首的女子,深陷泥淖,心裏其實是悲哀的,同樣身爲女人,那些女學生都可以在那樣安靜的聖潔的聖堂裏,安心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可是她們卻一雙玉臂千人枕,卻還要被迫在戰火之下顛沛流離。然而正是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賤女子,卻在生死關頭上演了令人感動地一幕。她們選擇了代替女大學生們前往日軍的慶功宴,她們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一種可能連死都不如的結局。她們,只是簡單的中國女流之輩卻用血的洗禮使這羣“特殊女人”完成了由醜陋恥辱到聖潔善良人性的蛻變。

其實,人人生而平等。即便那12個風塵女子是以出賣肉體爲生,但是她們的人格和女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她們和女學生相比沒有貴賤之分,只有身份之別,所以他們在道德範疇內沒有義務去代替女學生英勇赴義的。但是她們做到了!她們也是俠肝義膽的人,她們也是有情有義的人!

誰說商女無情。在這裏,商女亦知亡國恨。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篇五

張藝謀對電影藝術的探索始終不渝當是不需論證的事實,他的電影總是爲中國電影開思潮與風尚之先河。其中有一條是張藝謀電影永恆不變的主題——關注普通人物。他當然不是敘寫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與生命存在,他獨特的藝術目光總會滯留在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與生命存在的某一個點上,並將那個點放大,再進一步推向極致。這使得他電影中的人物總是與衆不同,超凡脫俗,張揚着旺盛的生命慾望。比如,《紅高粱》中的我奶奶、《菊豆》中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頌蓮、《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一個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我的父親母親》中的駱老師和招娣、《山楂樹之戀》中的靜秋與老三。

《金陵十三釵》中,張藝謀的藝術目光聚焦到了南京大屠殺時暫借美國人的一家天主教堂活命的13位社會最底層的妓女身上,她們在生與死、苟活與被污辱的關頭,挺身而出,高昂地唱出了“商女亦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英雄花”的大風歌,其震憾人心之程度無疑超越了他之前的多部電影。當然,電影《金陵十三釵》表現的不僅僅是13位妓女,還有拼至生命最後一刻的中國軍人、美國的一位由殯葬師轉而擔當起牧師職責的約翰,甚至還有不起眼的被牧師撿來的小雜役,他們共同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人性。這人性的光芒將燭照被戰爭陰霾籠罩的死亡之城。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篇六

懷着一絲不安走進電影院只爲看一場名爲金陵十三釵的電影,看看張導演的大製作,在腦海再重複一遍日軍侵略南京的悲痛影像,我們要記得些什麼,要做些什麼,感慨一下現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不容易啊。

一種沉重的素材,雖然歷史已經遠去,可是當你看見被複活的歷史一幕幕出現在眼前時,心情是悲衰的。雖然短短的兩個鍾,卻是濃縮時間來表現出當年日軍的殘暴冷血,是如何對待國民,正所謂殺燒搶奸樣樣齊,看得心是怦怦的緊張,在每一個鏡頭下,多麼害怕又會死掉一個人,不管出於劇情的安排還是在當年日軍侵略的時候,死一個人在侵略者的眼裏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因爲他們要做的是掃平,霸佔他國的國土和國民,在用高科技的軍備裏,侵佔一個國家不僅是土地的佔有,還包括人在內的一切,此時南京城裏的一切只能是肉板上的肉等待的是任人宰割,當時的國軍又去了哪裏呢?國需要有人保護,家亦是需要有人保護,當進入視野的一羣學生面臨危險時,這就儼然成了一個家,保護他們的人竟然是一羣女子——秦淮河歌妓,她們無力掄大刀不會發射槍,但是她們卻是用生命去守護一個小家,人與人之間的命都是可貴的,沒有人會說自己不怕死,在特定的時間裏上升的責任感不是因爲一個人要爲國家犧牲,在她們看來只是用生命做一點有價值的事情。

坐在舒服的凳子看坦克隆隆的前進,機關槍不停的掃射,眼淚不停的流,雖然編劇只是用了嚴歌苓說的“只有一點兒南京大屠殺裏的影子”,可影子的存在是爲了提醒我們在教育我們青年的一代勿忘國恥。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篇七

剛給自己博客取名字的時候覺得很可笑,記得小時候,老師每次在觀影后都要我們寫一篇觀後感,那時候的我們總是憋了半天勁才寫出一篇完成任務。現在呢,別人不說,我們也會自覺得寫點了,真是進步啦

每次老謀子的電影總是能引起軒然大波。我本人也十分欣賞張導的才華。他每次的電影總是在芸芸衆生中追求獨特,唯美而獨一無二的佈景,與衆不同的演員,深刻的文化內涵以及細節的完美,我覺得這是許多華語電影所缺少的。在這個以票房論輸贏的年代,許多電影已經爲了盲目追求票房數字的上漲喪失了作爲電影人所應具備的最起碼的標準。而我覺得張藝謀是這個年代導演中的例外。他拍每一步電影,總是力求最好,不論是挑演員,選劇本,還是場景的佈置。他對藝術是一種熱愛,至於票房,就是他無心插柳的事情了。

自從金陵首映以來,好評就不斷,特別是一些我認爲有極高判斷水準的人,都認爲此片必火,倪妮所扮演的玉墨也深入人心。實在抵擋不了這樣的誘惑,今天也特地去電影院看了一回。

可能因爲前期看了許多關於此片的報道,許多部分對於我來說已沒有了新鮮感,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細節完美,場景壯闊,任務個性突出,文化內涵豐富,確實有衝擊好萊塢的潛力。

今天頭好痛,就寫到這裏吧。配上金陵十三釵的主題曲。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篇八

《金陵十三釵》上映的第二天晚上,一個人去影院看了老謀子謀劃了四年、投資6億人民幣、準備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獎的這部片子。片子拍得壯麗、悽美、動人。

《金陵十三釵》不像類似題材的戰爭片那麼的場面宏大,它僅圍繞一個點、一個故事情節展開鋪敘。悽美悲壯的故事情節、主人翁精湛的演技、逼真的現場特效,成就了這部影片。2小時20分鐘的片子,驚心動魄的情節一環扣一環,讓觀衆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帶進了那個年代,感同身受着他們的遭遇,呼吸着他們的呼吸,爲他們的命運祈禱着。

以玉墨爲首的13個女人演活了唐詩宋詞中描繪的秦淮河畔青一樓女子的音容笑貌,她們的一顰一笑都帶着那個年代的胭脂的味道。可是,正是這樣一羣最卑微的女人,在生與死、勇敢和懦弱面前,她們決然的選擇了捨生取義,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她們用生命捍衛了尊嚴,她們用生命給了自己一個華麗的蛻變。

影片中,主人翁約翰從一個市井的殯葬師轉變爲一個充滿正義感的“神父”,讓我們看到了不同膚色人一性一中隱藏着的善與美,他在影片中完成了一次靈魂的洗禮。這也啓示着人類,大愛才是正道。

任何一部影片都會衆說紛紜,《金陵十三釵》如是。我認爲,即便這部影片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只要它的故事情節能打動觀衆的內心,能讓觀衆與導演所要表達的“珍愛和平生活”的主題產生共鳴,即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