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一

在丁主任的帶領下,我有幸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全國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修班。隨後, 一起聽了郭思樂教授和專家報告,後來,我們觀摩了國小的語、數、外3節示範課和國中英語、語文2節生本示範課, 親身感受了原汁原味的生本課,的確很精彩。通過幾天的生本培訓學習,我進一步認識了“生本教育”理念,漸漸有了自己的一點想法,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它讓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生本教育”首先是教育觀的問題,教育不應當是圍繞分數轉,爲了升學轉,應當迴歸到它的根本:人的成長,人的發展。試想今天我們強加給學生的這一切真正是他們想要的嗎?真正對他們一輩子有用嗎?他們之中即使少數的人成功了,但他們付出了太沉重的代價。郭教授提出的依靠學生自主地學習,可主宰、獨立、自由地獲取,是自然合理的教育新思路。

二、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以前,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總認爲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多說話,我這才意識到,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我們如何開展教學?

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着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着,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四、創設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學生願學、樂學。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矗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爲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自我校開始實行生本教學以來,我的課堂一直沒有放開,沒有大膽的放手給學生,學習生本以後,深深認識到生本益處,所以,我打算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讓自己成爲一名幸福的老師。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二

全書貫穿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爲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新理念。觀點新穎,論述獨到,內容豐富,是一部哲理性強而又生動活波的學術專著。

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極堅實的進步”。

我們需要爲學生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爲中心的教育體系,整個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過程的終端,是學生的主動發展,而不是教師善於教。

美國教育崇尚創造性,不注重對兒童的規定和限制,特別是不重視作爲社會的或規範那樣一些工具性知識;我國的`傳統教育崇尚循序漸進,強調對兒童的規範,不注重兒童天性的發揮。

我們要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我們的任務是,創造生機勃勃的課堂,建立使人迴歸自然的教育。

教學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三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爲,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爲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通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儘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爲“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於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生的發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爲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言等,課堂真正成爲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啓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爲,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爲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考試評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迴歸爲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着於學生的主動發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爲督促而評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侷限於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這樣評價就會成爲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爲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爲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方式,建立了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採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爲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等。

實際上,關於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爲而爲的原則。他認爲,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爲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