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規範校本教研模式”心得體會

目錄

“如何規範校本教研模式”心得體會
第一篇:“如何規範校本教研模式”心得體會第二篇: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第三篇: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第四篇:校本教研的心得體會第五篇:校本教研心得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如何規範校本教研模式”心得體會

開展實效校本教研 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如何規範校本教研模式”心得體會

2014年暑期研修已經結束,“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研修模式爲廣大教師提供了專業成長的範式。團隊合作,紮實有效地開展校本研修,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從而打造一支高質量高品位的專業教師團隊。團隊每個成員參與在課例研修的整個過程中,形成了“我參與、我創造、我反思、我分享”的生動活潑的研修情境與和諧互助的氛圍。幾天的研修,聆聽着專家們精彩的講座、分享着骨幹團隊教師們爲我們奉送的數學營養大餐。我深刻地體會到“磨課”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磨課”可以讓教師發現自己在理念上、方法上或知識儲備上與優秀教師的差別,找到自己專業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找到自己專業發展的着力點。我在驚喜和收穫的同時,獲得了太多的啓示與心得。

一、 加強自我學習意識,爲自覺提升做好專業儲備。

校本教研的紮實有效開展,離不開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如果教師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那他怎麼能發展、培養和教育他人呢?教師要想有專業歸屬感,那就必須通過學習,多聽、多想、多閱讀,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自己的專業認識,這樣在自己的教學中,才能更好的理解、把握新課程的實質,纔能有效地把新課改的目標、理念、要求轉化爲自覺自爲的行動,從而使自己走向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二、 團隊研修,同伴互助,共同探究

校本研修模式走團隊互助,共同進步之路,爲我們今後的校本研究指明瞭道路和方向,讓我們有“本”可依。下面結合我校以往的做法,做如下反思。

1.“三備兩磨”研修範式與“每人一節優質課”活動的對比。

三次備課兩輪磨課的校本研修爲我們提供了一種磨課的範式。它採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使參與者都能提高。而我校每學期初開展的“每人一節優質課”活動只是基於個人經驗的備課-上課-研討,只是走了研修模式的第一步。教師的教學設計只停留在經驗層面,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不顯著;在研討環節,聽課教師雖然提出不同的觀點,但執教者是怎麼改進的,沒有跟進落實。

三次備課兩輪打磨的流程是:基於個人經驗的備課 --基於羣體經驗和必要研究的備課--通過同伴互助和必要研究完成第一輪打磨--基於羣體實踐反思和必要研究後的備課--通過實踐檢驗和進一步的研究完成第二輪打磨 。這整個過程讓團隊中的每個成員嚐到了甜頭。整個研究的過程,給自己今後備課上課提供了更多的現實資源,使參與者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提高。

2.“三備兩磨”的研修範式與各種賽課磨課的反思對比

以往的各種賽課磨課中,我們也經歷了“磨”的過程,這種磨課是臨時突擊進行的。例如:某老師要出縣市級的課,學校會組織一批骨幹學科教師進行幾輪的聽課修改。大家共同經歷了備課--上課--研討改進--再上課的過程。但是這樣的過程沒有深入的反思。只是在你一言,我一語中修修改改,效果不大。

“三備兩磨”針對教學真問題,採用遞進的方式聚焦問題,協同研討提出修改建議達成共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思環節: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反思角度。

第一次備課中重點反思:如何體現解決問題的思路;關注學生的哪幾個方面;個人已有的經驗有哪些?

第二次備課及第一次上課重點反思:如何彌補一備中的不足;大家的經驗與共識有哪些等;關注學生的哪幾個方面等。

第三次備課及第二次上課重點反思:團隊給的幫助有哪些;上課教師的體驗和感悟是什麼?

最後的反思:課例研究的最大亮點、特色分別是什麼;團隊成員的收穫有哪些;在自己的課堂中如何應用?

整個的反思過程重視個人反思的交流與合作,在交流中促進相互碰撞,在深度反思中提升。

3.觀課研討對比。

以往的教學研討活動中,我們也組織教師對執教者的課進行評議。各位教師憑藉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感覺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不同的看法。這樣的評課有些流於形式,無條理,如:有從知識技能方面的,有從師生表現方面評價的。各有各的觀課點,這樣研討下來會出現如下問題:教學設計支離破碎,教學目標定位不準,執教者無所適從。

“三次備課兩輪打磨”從觀課維度、觀課工具和觀課方法三個方面設計觀課。細緻具體,做實做細了問題的研究,凸顯問題研究過程,讓教師在課堂上有看點、有量化。教師在研討時根據不同的觀課點,把一節課的方方面面做詳細的評價。這樣的觀課研討就會解決以往上課時存在的問題,如:理念體現不充分,教學設計流程不嚴謹;教學活動要求不明確,學生活動層出不分明;練習設計偏、怪等。

三、 規範研修模式,合理發展,快速成長

校本教研是教育教學發展的永動力,也是一名平民教師快速成長的途徑。 “三次備課,兩輪打磨”爲我們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範式,讓一名普通教師快速成長爲專家型教師。在我校今後的教研活動中,我們要經常組織教師集中進行新課標學習、案例學習,把“磨課”流程落實在研討中。鑑於我們自己的師資,我們將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方式,向專家、名師學習,請專家指導。校內在年級組內開展紮實有效地校本研究,抓好“三次備課”和同伴互助環節。儘快讓校本研修與日常教研、日常備課、日常聽評課、日常反思統一起來。在常態化的校本教研中,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研修已經結束,我們今後開展校本教研時將按照這種“磨課”的流程,開展教研活動,讓參與教研的教師們藉助集體的教育智慧,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從平凡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

第二篇: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2014年校本教研策略培訓

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作爲一種教育理念,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爲了學

校”的教研,對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可是什麼校本教

研?要如何開展教研工作?作爲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長期以來卻

一直對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長期以來,很多老師以爲校本教研無非就是聽課、評課,或者是

由學校制訂好課題,教師在進行課題實驗……有時候,會抱怨校本教

研的繁多,感覺筋疲力盡,無從下手。最後,校本教研活動就變成一

種任務,爲了完成任務,爲了應付學校及上級的檢查,校本教研沒有

真正達到校本教研的目的,最後難免影響了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水平。

本次培訓,專家爲我們精心地解答了這些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

我們對校本教研的困惑,聽完講座後,感覺受益非淺。姚副校長告訴

我們,校本教研就是教師爲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裏發現

了某個教學問題,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

決問題。也有人把這稱之爲“爲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

由此可見,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師的素質。那麼,如何讓

校本教研活動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

呢?原來,校本教研的真諦就是以教師爲主體、以教育教學問題爲出

發點、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爲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校本教研

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自我反思。

葉瀾教授也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

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 由此看來,教師

專業的成長要把反思和校本教研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要經

常反思,如果遇到無法解決或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就可以在教研研討

會上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切磋、協調與合作,通過互相學習、彼此支

持、共同分享經驗信息,在碰撞中產生火花。產生火花就是校本教研的一個突破口,完全有可能是校本教研一個好的課題研究。然後,按照“問題——課題——研究——解決問題——實踐”的教研流程,想方設法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並且不斷地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這樣的校本教研就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另外,各位專家提出了校本教研有助於把我們從研究的“配角”或“執行者”的地位解放出來,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總之,通過學習,自己認爲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是校本教研的“點火器”,教學反思是校本教研的“發動機”,兩者互相依靠,相互促進,是教師專業素質提高不可缺少的兩個部分。

第三篇: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篇一: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以校爲本,是新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是促進教育教學提高的有效形式。此次承德市教研室在寬城縣舉行的國小數學區域校本教研研討活動,爲我校今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指明瞭方向,成爲了我們今後進行校本教學研究的一盞明燈。下面將參加此次校本教研研討活動的體會彙報如下:

一、注重集體教研的作用。

堅持“以校爲本”的教研形式,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爲對象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的作用,特別注重了集體教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

在此次活動中,就突出顯示了集體教研的作用。第一天,教師先講課,下午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對本節課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提出改進意見;第二天,再由授課教師上改進課,避免了一些在第一天授課時出現的問題,效果比較明顯。從中不難看出,集體教研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多媒體教學深入課堂,優化教學環境。

三節課中都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寬城二小黃豔雲老師製作的《解決問題》一課的課件,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爲學生理解、解決問題提供有力的幫助和指導。每一步設計的都是那麼入情入理,可見,教師在課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來設計和製作這個多媒體課件。

隨着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與應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教學手段更新穎,課堂氣氛更活躍。多媒體教學開展的直接效果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觀的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課後教學反思。

隨着新課程的逐步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師的自我反思與行動研究的重要性。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教師整理教學效果與反饋信息,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敗與不足的重要過程。

此次活動中,就注重了授課教師的課後反思,市教研室劉再平老師對今後教師的課後教學反思還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從課堂教學的具體問題出發,既要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優點,又要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並對具體問題闡述解決的辦法。

我校在進行校本教研活動中,雖然也都讓教師進行反思,但對於反思的內容並沒有詳細的要求,今後我們在進行校本教研活動時,也要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提升教師自身水平、優化課堂教學。

四、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更應該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並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在寬誠一小聽的這三節數學課,都能做到與生活實際相聯繫,並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效果都很好,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如:我區選送的逸夫實驗國小曹繼敏老師講的三年級的《解決問題》一課,利用學校舉行的集體舞表演方陣隊列引出新知,再加上教師語言的引導,很快就使學生進入了角色,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熱情。

再如:寬誠一小的耿麗娜老師爲了能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原有的教材進行了修改,選取了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進行教學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

另外,三位教師在習題設計上也注重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我區的曹繼敏老師習題設計有梯度,有層次,都在有意識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寬誠一小的耿麗娜老師爲了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範文網爲您提供大量免費範文!有意識地讓學生給自己家設計地板。寬誠二小的黃豔雲老師利用學生經常用的稿紙,演繹了本節課的解決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這些都是教師在有意識地在引導學生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養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加了此次活動,使我們感到豁然開朗,發現了我校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爲我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五、今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努力方向。

1、進一步加強集體教研的力度。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力爭每一次教研活動都能成爲全體教師進步的階梯。

2、加強課後反思,使課後反思成爲教師積累經驗的平臺。記錄自己一節課的成敗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加以實踐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記錄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從主觀上找原因,使之成爲以後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鑑;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這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記錄教學中學生的獨到見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來看,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見解,將這些獨具一格的解法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記錄教學再設計,每節課後,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回顧總結,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及時修訂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3、注重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教學。牢固樹立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的宗旨,把聯繫生活實際作爲教師課堂教學考覈的重要標準。

在今後的校本教研活動中,我們將發揚此次校本教研活動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經驗,不斷改進。使集體教研經常化,校本教研製度化。

校本教研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在理論上還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在實踐方面也沒有系統而成熟的經驗,還有待再實踐,找出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研之路。

篇二: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在校本教研培訓中我認識到了:教學方式是直接影響學習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校本教研培訓學習心得。在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四變”,

一是,教師角色的轉變,由過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導者、仲裁者爲現在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由施與者轉變成引路者,從講壇走向學生中間,參與學習發生的全過程,體會共同成長的快樂。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臺上,教師的絕對權威已不復存在,因而教師作爲終身學習的首當其中者具有非凡的意義。從前倡導的換位思考、思維平等、理解學生等觀念,在今天自然地成爲教師的行爲。

二是,教學策略的轉變,研究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設計的改變,構建符合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模式羣,開發、利用教學資源,爲學生學習提供平臺,探索長假、短假、平時作業形式的改變,爲學生提供實踐場、體驗場,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

三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重情景、重民主、重過程、重引導、重體驗。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四是,教學呈現方式的轉變,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爲學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了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進行培訓,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基於信息技術的網上學習已經成爲衆多教師探索的課題,因此可以創造了豐富多樣的課型。常識課堂的開心詞典等都是生動有效的形式。

工作和生活,使學習內容更豐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樂趣。信息技術的發展,既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爲教育創造了無限的機遇。爲了迎接時代的挑戰,教育工作者必須自覺地運用當代信息技術革新教育思想

通過校本培訓學習,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通過本期的培訓,我的專業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繼續努力,今後我一定會用信息技術及專業技術處理教學工作

篇三: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一名優秀的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他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動新課改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謂功不可沒。我在校本研修學習中,始終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既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又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學習過程,談點體會:

首先,教研從課堂上來。在我看來,教學即教研,讓教研的時間從課堂上來。解決教研時間問題,我認爲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換句話說,也就是要靠教研來獲得。所以,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我就是在課堂上採取邊教邊研的形式,這樣更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研更具實效。我體會到:學會教學即教研,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在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機會和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其次,教研從生活中來。事實上,教研的資源在教師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當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終不肯起來,非得要母親或父親去扶她起來時,我們就該想到: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是過多表揚,一味賞識學生,正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導致學生經常處在一片“好好好”的讚揚聲中,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特別是留守學生,助長了他們驕傲自滿的情緒。

第三,教師要勤於動筆。有人說得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至少是一個蹩腳的作家。這句話說得好,是啊!教師口口聲聲要求學生認真寫作文,寫出好作文,然而教師都不以身作則,帶頭寫出優美的文字,那又怎麼能讓學生信服呢?認識到這一點,現在通過研修學習,我又開始愛上看書寫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隨筆或是教學淺見,我都在盡力地書寫,書寫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還有自己學生的喜怒哀樂。

第四,聽、評課。每週堅持至少聽1——2節課,同時作好聽評課記錄,課後及時與授課老師進行反饋。每聽到一節課都能令自己收穫非淺,吸取別人課堂的精彩,彌補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精彩或不足,總是假設着自己如果在上這堂課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處理,自己總是設身處地的想着,學習着有經驗老師在上課堂的把握,而當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就會思考自己應該在什麼地方注意些什麼細節。

第五,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長。校本研修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是學校發展的不竭源泉。教師的成長是學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從中感受成長。

篇四: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知識經濟信息化的今天,生產力的迅猛發展,給教育帶來了劃時代的變革。隨着國家新課程的實施,基礎教育的校本教研工作也成爲了學校工作的重點和熱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現有的傳統的教育水平上,“井底之蛙”的工作思路和“照貓畫虎”的做法只會讓新課程的實施“山窮水盡”,工作也只是“穿新鞋走老路”,這樣勢必會使新課程的實施與時代的發展“脫節”。只有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鑽研,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開展切合學校實際的教研工作,才能使新課程順利揚帆起航,到達成功的彼岸。

開展校本教研工作不是“花架子”或‘時裝秀”,而是切實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課程改革的有效手段。面臨新的教育形勢,如何切實有效地搞好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呢?在這裏,本人結合我校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情況,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統一思想,觀念務實。

內因決定事物的發展,這是不變的真理。只有讓全體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認識到校本教研不搞不行,勢在必行,才能發揮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家齊心協力、發揮潛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消除教師對教研工作片面的認識——一種行政性的指令性的工作。

1、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指導校本教研工作,利用輔導區會議和校例會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上級相關文件,領會精神,明白其重要性。充分借鑑外地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成功案例,組織教師學習,使全體教師認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2、組織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工作培訓活動,使大家認識校本教研的意義及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活動內容,做到心中有底,知道其工作目的是什麼,先幹什麼,再幹什麼,後幹什麼。

3、還可以利用黑板報、校園廣播、網站等媒介大力宣傳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典型事例,形成人人關心教研、人人蔘與教研的氛圍。

二、健全制度,考覈務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基於校本教研工作剛起步,不能一開始就搞一些膚淺的特色和花樣,只有當教師有一定的學習意識和研究意識、學校教研管理業已步入規範化之時,教研特色纔會悄然形成。否則就會出現“費了力、不好看”的局面。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教研教改的系列制度,才能切實落實。

1、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教研機構,如成立課改領導小組、指導小組、校本培訓小組和片區教研組等機構,聘任教研組長和兼職教研員,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充分體現教研機構的指導、研究、服務職能。

2、同時要對教師的考覈制度進行局部或全面改革,把教研工作按一定比重納入年度考覈。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師教研工作考覈細則》《教研組工作考覈細則》《教研工作獎勵制度》等,做到全面細緻,定量定性適度,只要沾手工作都納入考評,且便於操作和考覈,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和激勵功能。採取教師與教研組、教研組與教研室、教研室與學校層層簽定目標責任書的辦法,因爲通過簽定責任書能使教師起碼知道自己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該做什麼、怎麼做。還可以採取教師的教研工作直接由教研組或教研室進行考覈的方法,這樣做能使考覈有理可依,有據可查,實事求是。

3、注重過程管理,實行校本教研工作月抽查和通報制度,加強對轄區學校的檢查力度和檢查次數。抽查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促進工作的改進。在檢查中要做好檢查記錄,記錄中要能體現整改措施及期限。

4、教研管理要體現公開、公平、民主原則。要經常性深入教師內部,瞭解情況,利用開展教學教研開放日、建立網站論壇、教代會等,給教師充分提建設性意見的機會,逐步修訂相關制度,使之更合理、規範、科學。校本教研工作是一種開創的工作,是智慧和理性的結晶,只有充分尊重每個教師價值觀和和發展觀,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智慧和潛力,使教研工作有長足發展。如採用創建“教研園地”、教研網站等形式進行管理公開和成果展示,實現經驗共享。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使“管理”由外在的強壓變爲個人內在的自覺意識,而且可以樹典型、立模範,培養教師的學習交流意識和榮辱觀。

三、加強培訓,指導務實。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逐步轉變成一個學習型、研究型、合作型的教師,而要使一直受傳統教育觀念約束的教師具有學習、研究的意識和能力,非一朝一夕能達到,沒有來自學校和上級組織的各類有效的培訓和指導,新型的教師隊伍很難形成。同時,學校教研機構是一種科研型、學習型的組織,參與校本教研的教師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是很難從事一邊教、一邊學、一邊研的教育常態工作。只有教師不斷參與學習和培訓,才能充分實現校本教研的功能。因此,需要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基礎上開展校本培訓,這是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環節。

首先,要培訓各學校負責人,使他們樹立科學的教研發展觀,清楚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環節,以便協調學校的各項工作,發揮其工作的職能作用。其次,要培訓教研組長和兼職教研員,使他們具備有效組織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工作思路和能力,明白校本教研的最終目的和首要任務,基本掌握校本教研各環節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能結合實際開展好組內教研工作。同時要培訓和指導學科帶頭人和課改骨幹教師,使他們具備比其他人更先進的更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能,發揮其示範、帶頭、引領作用。然後要調動上述人員的積極性,培訓和指導全體教師學會自我反思,學會交流學習,學會與同伴協作互助,學會開展深入課堂教學的行動性研究。

四、遵循原則,活動務實。

校本教研活動是推進教研工作的主要載體,是落實“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新型教研製度的關鍵。然而其活動不能濫而要精,要有可行性、針對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研活動不會成爲教師口中的“累贅”。

1、遵循可行性原則,開展自我反思活動。自我反思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剖析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很多教師在新的教育形勢面前忙不開手腳,空餘時間少,同時也沒有養成反思的習慣,如果定少時定大量地進行反思,勢必使教師的反思草草了事或粗糙膚淺,只投完成任務罷了。所以在組織教師進行自我反思中,注意考慮時間是否充分,指導和檢查是否行之有效,教學反思可以形式多樣,不一定非要長篇大作。

2、遵循針對性原則,開展對話交流制度,解決課改實際問題。利用教研例會,組織教師提出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有針對性的問題,大家在一起進行研討,找出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在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是沙龍式、也可以是辯論式、或者中心發言式等等。但一定不能隨意,事先無目標無計劃無準備的研討交流活動是失敗的,需按照“問題——計劃——實施——反思總結——再實踐——再提新問題”的循環模式進行。在提出問題及相關的計劃建議或措施時,不可大而空,要切合實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3、遵循科學性原則,開展同伴互助活動。“他山之石,功己之玉”,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科學活用,不能全盤搬來就用,或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互助學習只會是“東施效顰”。如在開展教師之間互相聽、評課時,對於研討課要隨機抽查,充分體現課堂的真實性和研究價值,不能“走過場”;對於觀摩課要精選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環節,使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示範性,不能“做秀”,必須求真務實。

4、遵循實用性原則,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活動是檢閱教師的業務能力的平臺,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但開展競賽活動不在於多,要實用,易操作,具有一定的價值,否則就是多此一舉,加重了教師的負擔。比如適時組織教師開展賽教、信息化展示、實驗課教學評比、教研成果評審等活動,都是目前教育教學中的重點、亮點工作,是實用的、有價值的。

五、開發資源,服務務實。

校本教研的職能之一就是服務於教育教學。資源和智慧是知識的源泉,如果沒有更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教學資源,那麼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也將會逆水行舟。因此,開發教育教學資源,爲教育教學提供優質服務,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1、開發人力資源,服務於鄉下。如定期組織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到轄區學校上公開課、開講座、參與村小教師研討活動等。要明白在指導別人的同時也是自己學習別人長處的機會,事先要有充分的準備,不可有隨意、輕率的思想,要結合實際進行指導,效果實實在在。

2、開發課程資源,服務於教學。優質的教學資源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充分借鑑遠程教育資源、網絡優質資源及本地人文資源,組織骨幹教師開發資源,自制課件和教學具,開發校本課程,編制校本課程綱要,建立學校教育資源庫,把優質資源及時推薦給教師。但資源是死的,思維纔是活動,開發資源要選擇教師最需要的、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素材,使用資源要有目的地靈活使用,不可濫用。同時開發資源的教師不能爲使用者包辦代替,課程資源的選擇和與學科有效整合主要靠使用者自己。

3、開發信息資源,服務於教師。目前我們大多數學校已經具備現代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條件,充分利用遠教設備進行信息化建設是服務於教師的最便捷的手段。如建設和應用學校網站、電子備課室等。但不是說學校網站越多越好,技術含量越高越好,實質不在於形式,關鍵在於用途和教師的使用程度。因此,在開發信息資源時,關鍵要調動廣大教師的參與興趣和使用積極性,實現全員參與、全員學習、全員受益。

以上屬個人拙見。總之,校本教研工作是一項常態工作,只有使其科學化、規範化,在工作中求真務實,才能發揮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否則就會南轅北轍,成爲學校工作中的“寵物”。它是一項工作,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鑽研、改革創新,堅持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觀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推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

第四篇:校本教研的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的心得體會

朱各莊第一國小 劉卓琳

十一位語文教師關於課題研究方面的發言,使我明白了“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成長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樹立“我的問題我面對”的意識,立足教學實踐,選擇真實而具體的問題作爲課題進行研究,認真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決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小課題研究成爲促進“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研究活動的重要輔助措施,從而逐步形成“課題從課堂教學中去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去做,答案到課堂教學中去找,成果到課堂教學中去用”,用小課題研究的成果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長期以來,教師閉目塞聽,缺乏話語權和專業支持,教師獨學無友、默默無聞,憑個體經驗學習和工作。集體備課,校本教研後,這種狀況會大爲改善。越來越多的教師會利用教師研討的途徑,暢談個人的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精選和積累自己最爲需要的信息資源,改變着教師傳承性個體性勞動方式下形成的學習和工作習慣。教師憑藉先進技術建立起來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吸納、擴充、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進行高效率學習。同時,在充分展示自我、參與交流過程中,能夠促進我們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形成。

第五篇: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本學期我校繼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有許多的新的值得學習的理念和方法,使自己在教學上有了很大的認識和體會

結合着我們教研組本次校本研究的活動展示來講,校本教研活動中的作課部分是按照這樣的過程進行的,先集體備課,然後小組成員分擔活動流程中的各個部分:1、說備課理念

2、說教學過程3、說備課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及改進4、教研組成員作課5、課後反思6、課後總結7、小組成員點評。各部分聯繫緊密,緊扣文本,爲教學服務。

我最大的收穫來自集體備課,我們組的集體備課在立足於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在充分理解教材、學生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積極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通過交流研討進行探討充分發揮集體力量,挖掘全組老師的智慧,形成教學的合力。結合課文在集體備課中我們研究過後達成如下觀點:首先這是低年級教學,應該通過聯繫實際,爲學生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其次在教學(好 範文網)語言上要注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用接近兒童的語言,這樣學生更易接受。特別是在創設情景這個教學設計上,老師們積極行動集思廣益,設置符合教學內容的多種情景,爲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足了鋪墊。集體備課帶來成效是立竿見影的。各位老師都將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展現給了大家,又從別人那裏吸收到更多的有益信息,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都有較大的提高,教學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

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我們還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引課的藝術:引課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如多媒體教具,掛圖、設問等,一定要有創意。

2、教師設計學生表演這個環節,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配上音樂錄象等,把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利用形象的動畫設計,使學生很容易接受並加深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一定注意從學生的興趣着手,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採取以上各種教學手段的每節課的教學之前,做好集體備課部分,隨時發現問題,隨時共同探討解決。通過這次的學習、討論,自己深有啓發,對於每節課後,也要寫出詳細的教學反思,有情景描述、問題分析、對策構想,既要針對教學的閃光點、失誤點、困惑點進行反思,使之具有針對性,把反思在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再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通過學習,自己認爲集體備課是是校本教研中各自提升的酵母菌,滋生了教學火花。是教師專業素質提高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願以下相關範文能對你有用:

2014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1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和體會

語文校本教研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