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郭校長《無爲而治 上善若水 相反相成》講座心得體會

校本研訓心得體會——聽郭校長《無爲而治 上善若水 相反相成》講座心得體會

聽郭校長《無爲而治 上善若水 相反相成》講座心得體會

2019年10月9日下午,郭義超校長在報告廳開展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的校本研訓。郭義超校長爲全體教職員工作了題爲“無爲而治、上善若水、 相反相成”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在聽完郭校長的講座後,結合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首先,關於“無爲而治”的理解。“無爲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爲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1] 

老子認爲“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而且強調“無爲無不爲”。

“無爲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都是在道家無爲而治指導下取得。

“無爲”不是無所作爲,而是不妄作爲。因爲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爲,所以無所不爲,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道德經》享譽世界,被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業領袖所崇拜,被奉爲曠世奇書,萬經之王。

其次,關於“上善若水”的理解。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裏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爲: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

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處於衆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

最後,關於“相反相成”的理解。物極則必反,不論爲人處世還是治國理政,都應防微杜漸、保持憂患意識、前控思維,更應腳踏實地,從小事易事做起。總之,通過本次學校講座,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多運用古代先賢的智慧來幫助自己處理一些問題。